高考作文写作指津:如何使作文 语显鲜活,言藏底蕴的十种方法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写作指津:如何使作文 语显鲜活,言藏底蕴的十种方法

ID:582186

大小:30.9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指津:如何使作文 语显鲜活,言藏底蕴的十种方法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忠告:“一个人只有在他每次蘸墨水时都在墨水瓶里留 下自己的血肉,才应该进行写作。”此话虽略显极端,但是就高考作文而言,考生还真是非 得用心血去浇铸语言不可。因为如若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语言,就很难于第一时间获得阅 卷者的认可。2019 年高考《考试大纲》对发展等级作文“有文采”拟定四个采分点:用词 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用词贴切”,包含行文用词的生动、 准确、鲜明、恰当,乃至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句式灵活”,指考生在写作时, 根据语言环境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意思的情况下,恰当地选用句式,灵活地变 换句式,使句式呈现多样性;“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指为了准确、鲜明、生动地写景、状 物、表情、达意,对语言文字所进行的斟酌、调整、加工和修饰润色等活动;“文句有表现 力”,就是文章的语句通过借助一定的表达技巧,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有力精辟地表现事 物的特征、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人性中的深层奥秘、文化现象的深厚意蕴等。那么,从 可操作的维度上来审视,怎样才能让高考作文“有文采”呢?这里分享十种方法 一 比一比:让语言形象别致 何谓“比”?就是比喻,指考生有话要说,却不是单调直接地说,而是借助于联想和 想象,以相似、相类或相关甚至相反的事物、情景作比来进行描述,使道理与形象相得益 彰,从而让语言变得有趣、易懂、形象,也就是变直说为喻说。我们知道,比喻的运用规 则是将抽象的概念或者事物予以形象化描述,这就要求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一定的相似性, 正如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所言:“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 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从这个切入点来看,我们需要找到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点,发现 本体暗含在喻体身上的不为人所熟知的那些特征,进而让人对本体进行重新认识。 例如高考优秀作文《诚信是什么》选段: 诚信是什么?活泼好动的孩子说诚信是两根纤小的手指,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风华正 茂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一张精致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诚信是一本 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 考生以设问句形式来建构语段,首先提出問题“诚信是什么”,然后分别以孩子、小伙 子和老人这三种具有不同年龄特征、不同人生阅历的人来进行回答,孩子将“诚信”比喻 成“两根纤小的手指”,认为 “诚信”就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小伙子将“诚信”比 喻成“一张精致的信用卡”,认为“诚信”就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老人则将“诚信”比 喻成“一本厚厚的日记”,认为“诚信”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到此“诚信是什 么”这个问题就在三个比喻性回答中得到了解决,语言形象别致,富于文采;说理令人信服, 感人至深。 再如高考优秀作文《我爱书香》选段: 书有香味吗?有,当然有。书的香味与其他味道不同,只有透着书卷气的人才能嗅得 到它。最宜月夜,秉烛窗前,手持书卷,自会有淡淡的馨香飘入你的鼻孔,让你的神经为 之一振,头脑因之而清醒:似荷香,似菊香;似秦汉兵剑,魏武长缨;似太白的潇洒,易安的 发香。 考生段前设问“书有香味吗”,然后肯定地回答“有,当然有”,之后却宕开一笔,并 未顺着文脉回答“书”有哪些“香味”,而是从容分析,设置情境,最后才回到问题的根本, 将书香比喻成“荷香”“菊香”“秦汉兵剑”“魏武长缨”“太白的潇洒”“易安的发香”,作 比虚实相间,个别比喻看似有悖常理,却极具陌生化地阐释了书香的魅力,引人入胜。 二 移一移:让语言魅力独具 何谓“移”?就是移用,指某些词语中的语言有固定的意义和用法,具有一定的词性, 利用这些词语的这些特点临时改变它的用法和词性,从而收到良好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高考作文的语言运用中,移用包含两个维度。一是“临时改变用法和词性”,例如“生命 的芬芳”中的“芬芳”一词,本指味道清新宜人,让人闻起来感到很舒服,于花朵或水果 上发出为最多,但是此处运用移用手法,赋予生命以品格芬芳的馨香,创造了美好而高远 的境界;又如“让善在全社会流淌”中的“流淌”一词,本指液体流动,此处运用移用手法, 赋予善以水的特质,细小的善行汇成爱的洪流,在全社会流淌,浩浩汤汤,创造了阔大美 好而高远的境界;再如“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一句中的“节奏”与“建 筑也是新式,简洁而不啰唆,痛快之至”一句中的“简洁而不啰嗦”,前者本来是音乐术语, 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文句却用它来形容建筑物色彩的浓淡明暗 和位置的高低错落的情况,后者本来是用来形容或评论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爽快直率 的,这里却用来形容建筑物造型的简洁、外部装饰少的特点,可谓韵味独具。二是“换一 个说法”,也即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考生运用超常规的组合词语,意思 没有变,却可以传达出一种新的情趣。特别是写第一人称的作文,很多同学总是习惯于将 作文中的“我”等同于生活中的“我”,于是写出的文章很难有出彩之处,如果我们让思维 变通一下,学会换一换,比如采取自述的方式,这样“我”就可以替换为“西施”“范蠡” “屈原”“局长家的狗”“老鼠”等,写出的文章就会角度新奇,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了。 例如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选段: 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 所以我格外珍重它们。——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 了黄昏的头发。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 文段中的“几根黄色的胡须”不但“迎风飘飘”,而且还来“定居”;“我”不但从“早 晨里穿过”“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见了“黄昏的头发”。这一系列充满了诗意与空 灵的句子,化实为虚,亦化虚为实,充满了魔幻色彩,这里除了文字所承载的生命意识而 外,还有就是被移用和替换后所产生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三 添一添:让语言情境逼真 何谓“添”?就是增加修饰语,也即给陈述的主体对象添加相关信息或材料,从而使 陈述对象具有丰富饱满的细节,以使其更显具体,来传达某种特别情味的语言技巧。如果 将句子的主体对象视为树的主干,那么修饰语就是枝叶,唯有枝叶的繁复茂盛,才能显出 树的生机盎然。考生对高考记叙文中的人、事、景、物的刻画,最好使用工笔技法,精雕 细琢,使其具体可感。换个角度说,语言具体、内容详尽,所描述的情境才可能具有唯一 性。而只有情境是唯一的,阅卷者才可能再现并理解考生试图描述的情境。这种阅卷者再 现与考生描述的契合,便是语言具体化的终极目的。 例如下面两个句子: ①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开始有些想家了。 ②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 两个句子虽然都表达“女孩想家了”的意思,但是前一句只是概述性的交代,“想家” 是个抽象的、模糊的、干瘪且缺乏想象空间的概念;而后一句则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 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具体可感的画面,颇具情境地勾勒出了女孩的孤独、 凄凉与想家的形象。特别是“雁阵”这一意象,颇具古典的“思乡”意味,并与“一个人” 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凸显了女孩的孤独处境与想家情怀。 再如下面两个句子: ①院落的月光,和着柳絮清风,流入我的心中,拨动我的心弦,奏出的清音……这清 音,穿过了唐朝的烟尘和宋朝的天宇,来到这庭院……这清音,飞越时空隧道,飘过大西 洋,落入这庭院。 ②梨花院落融融的月光,和着柳絮池塘淡淡的清风,流入我的心中,轻轻地拨动那根 尘封在岁月的心弦,奏出曲曲远古的清音……这清音,穿过了唐朝橘红的烟尘和宋朝暗黄 的天宇,来到这月光如水的庭院……这清音,飞越时空隧道,飘过无垠的大西洋,落入这 梨香满园的庭院。 两个句子所涵盖的意象相差无几,但是意境的美度却相去甚远,韵味也迥然不同。比 较两个句子,可以看出第二个句子加入了一系列的修饰语,使景物更显具体,更富诗意。 “梨花”锁定了院落景物的唯一性,“融融”可见月光是“暖到温和舒适程度”的月光,“淡 淡”写出了清风的舒爽,“轻轻”表明“拨动心弦”程度之轻,“岁月”“远古”则纳入了时 间的维度,有一种深邃之感,“橘红”与“暗黄”在色泽上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月光 如水”呈现了院落之安宁静谧,“无垠”凸显大西洋之辽阔,“梨香满园的庭院”回扣前文, 使整个文段前呼后应,浑然一体,结构缜密。由此可见,因修饰语的嵌入,使得文句有了 更多的细节化的具体呈现,于是,人、景、物等意象建构的情境就逼真可感了。 四 动一动:让语言意趣盎然 何谓“动”?就是在文句中运用具有动态性质的词句,或者已被活用为动词的其他词 句,使文句具有了一字传神、内涵无尽的意趣。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曾说:“在藝术语言 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是很明白的。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词, 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言下之意,就是动词在所有词汇中最具有主动性与活 泼性,能最为直接地将人物、事物、情境的本质特征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文章 焕发出文采斐然、意趣横生、感染力强的独特魅力。著名作家老舍也曾说过:“描写人物最 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来。”那么如何使“人物能立得起来”呢?我认为充分运用好动 词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动词着力于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可以很好地表现人 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使人物立得起来。比如王安石的诗句“春 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由于形容词活用为了动词,就将江南岸变绿的动态过程惟妙 惟肖地展现出来,有了美不胜收、难以言说的意趣。 例如高考优秀作文《好奇心》选段: 清晨的时候,当你穿梭在绸般雾气里的时候,这好奇心便开始了。露水润着青石板的 路,布鞋踩在上面有轻微的声响,是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紫色的蕊无声地落下来,绵软得 仿佛一捏就会碎,轻柔得一吹便飞散,是怎样的娇羞躲在了里面?摇橹声由远及近,由近 及远,“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雾,又无声地消失于耳侧,是谁在哼唱?待到薄雾消 散,这一切又似乎从梦境中抽离,它们又到哪儿去了呢? 语段描绘的是一派清雅美丽又古韵悠然的城市景致,考生对细节的刻画诗意而逼真, 凸显出了其深厚的“炼词”功力,不论是动词“穿梭”“润”“踩”“萌动”“躲”“穿透”, 还是修饰语“绸”“轻微”“紫色”“绵软”“轻柔”等,都运用得十分准确生动,颇具意趣。 “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给人润物细无声之感;布鞋踩出的轻微声响像什么在“萌动”, 引人想象却又得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只能充满“好奇心”;泡桐花“绵软”得仿佛一“捏” 就会“碎”,并“娇羞”地“躲”在里面,凸显出了泡桐花的娇嫩与羞怯……考生借助于这 一系列的动词,十分准确而富有想象力地刻画了一幅唯美的晨景图。由此可见,考生一旦 感觉到自己的笔下语言干瘪苍白、缺乏表现力时,不妨认真地琢磨怎样运用好动词,因为 动词能够让人的形象立起来,也能够让物活起来,具有生命的质地与张力。 五 排一排:让语言气势雄浑 何谓“排”?就是排比,也即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连贯的几个句子连 起来,搭建成结构并列、语意关联的语段。排比可由词组构成,也可由句子构成;可以是句 与句之间构成的排比,也可以是段与段之间构成的排比。排比既可以用来议论,也可以用 来抒情、描写。排比的作用是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 更透彻;用来抒情,则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读起来酣畅淋漓。就当下的高考作文而 言,几乎是无排比不成文,因为排比是破解文本平淡与素材单一的最佳法宝。 例如高考优秀作文《把握机遇,直面挑战》选段: 2008 年,奥运的火炬在北京鸟巢熊熊燃起,照亮了运动员们朝气蓬勃的脸庞,点燃了 泱泱中华的体育精神;2013 年,“天宫一号”首次授课,知识在星际间传递,五星红旗在无 垠宇宙中闪亮;2016 年,水乡乌镇举办世界互联网会议,科技与传统的融合,彰显互联网时 代的中华风采。驼铃悠悠,万里丝绸之路横亘亚欧;铁路长长,千里高铁支援异邦弟兄…… 文段以“2008 年”“2013 年”“2016 年”三个年份作为纵向链接点,将“北京奥运会” “天宫一号”“世界互联网会议”三个点例式热点事件勾连在一起,构成了事例型的排比语 段,不但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说服力,而且还让文章颇具语势,给人以排山倒海之感。 之后考生再用一个整齐划一的对偶句,从空间的维度上论证主旨,显得长短交错,整饬有 序。整个文段时空交错,确实呈现了排比句的雄浑气势。 再如高考优秀作文《西安的无奈》选段: 巍巍的城墙是你千年不变的沧桑容颜,淙淙的护城河是你历经千辛却依然盈盈的眼波, 葱葱的骊山是你一如既往的青丝。周朝古拙的铜鼎是你坚硬的骨骼,秦朝磅礴的兵马俑是 你卓尔不群的身姿,唐朝宏大的石经是你闪烁的思想。 选文作为文章首段,开篇就是两组比拟式排比句,可谓有“开窗放入大江”之气势, 充分展示了考生丰富的阅读积淀与过人的语言才华。两组排比句式神采飞扬,内涵丰沛充 盈,依次将“城墙”喻为“沧桑容颜”,“护城河”喻为“眼波”,“骊山”喻为“青丝”,“铜 鼎”喻为“骨骼”,“兵马俑”喻为“身姿”,“石经”喻为“思想”,最终组合成了一个有血 有肉的人格化了的“西安”,表明了考生对西安的历史了然于心,对往昔西安的风貌满怀深 情。由此可见,对排比的恰当运用,不但可增添语言的气势美,构建形式的整齐美,还可 打造文章的层次美。 六 挪一挪:让语言新奇鲜活 何为“挪”?就是使用变式句,或者说倒装句,即为了显示强调、突出等效果而颠倒 原有语序的句式。变式句是相对于常式句而言的一种特殊句子形式,主要是为了突出表达 某方面的内容,临时改变或简省某些成分的位置的句子,如此往往能取得常式句所无法达 到的表达效果。高考应试作文中,变式句一般有主语和宾语倒装、正句和偏句倒装等形式。 当然在具体的写作中,考生使用变式句,则需要根据作文的主旨、语境及情感等的需要, 选择恰当的句式予以呈现,突出重点,强调语气,凸显感情,更好地在作文中表情达意。 例如高考优秀作文《农之月令》中的两个句子:“待到乌猪子过江了,躲的、藏的,虫 们都会溜出来。”“憋了一个冬天的黑土地,已经等不及了,急着出来透透气。”前者妙趣横 生,意味深长。考生原本要呈现的常式句,是“待到乌猪子过江了,躲藏着的虫子们都会 溜出来”,但是如此一写,语气自然就平淡了,那种原本该有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也就在瞬间 消失掉了。而考生这别具一格的变式句运用,将“躲的、藏的”单独成句予以强调,则有 意识地凸显出了虫们的“人格化”行为,将物人化,加之其后着一“溜”字,更是将拟人 化的“泛灵”手法演绎到极致,使得整个语段空灵唯美,意蕴十足。后者的描写对象应是 “黑土地”,其常式句就理应为“黑土地憋了一个冬天,已经等不及了,急着出来透透气”, 考生故意将“憋了一个冬天”这个谓语短语前置作“黑土地”的定语,目的就在于凸显一 个“憋”字,也便将“黑土地”意欲破土而出,急不可耐的焦虑情状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 加之“等不及”与“急着出来透透气”的拟人化描摹,于是整个句子就被考生写活了,仿 佛“黑土地”也有了生命的质地。如此变式句,突破了句式常规,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 而且语言流畅、句式灵活,往往能给阅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如高考优秀作文《惭愧也是一种美德》中的句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 改,善莫大焉!孔子如是说。”直接引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本是“说”的宾语,常式句本应放在“说”之后,但这样调整之后,语气舒缓了许多,与 全文淡定从容、行云流水般的风格协调一致。 总之,把常式句改成变式句,就是为了强调凸显某一点,如主谓倒装句,将谓语提到 主语前边,也就强调了谓语部分。 七 乐一乐:让语言幽默诙谐 何为“乐”?就是运用幽默诙谐的文字行文,让阅卷者“莞尔一笑”。我认为高考作文 的质量如果按照阅卷者的反应来界定的话,可分为三种层次,最高层次为“让人哭的”,次 之为“让人笑的”,再次之为“让人哭笑不得的”。那什么是幽默詼谐的语言呢?简言之, 就是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的语言。这里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有趣;二是意味深长。即我 们的高考作文语言既要有趣,又要有让人回味的东西。一味地有趣而毫无味道,这样的语 言不是幽默,而是滑稽。幽默需要借助于影射、讽喻、双关等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 露生活中的乖谬和不通情理之处。对高考作文的语言来说,幽默是一种较高境界。 例如高考优秀作文《妹妹你为什么这样胖》选段: 我时常托着双重下巴无奈忧伤地唱:“妹妹为什么这样胖?”为什么?长胖的总是我? 小时候,我满以为长大后会“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再穿上洁白的连衣裙,让所 有的男同胞都为我行注目礼,为我献歌:“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可事实却令人惨不忍睹: 三等残废的个子,体重却令人生畏。再瞧我茁壮成长的大腿,横向发展的腰肢,还有那过 于丰满的臀部……我所梦寐以求的“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变成了“闲 静时如相扑队员,行动处似肥肉一团”。 文段之所以幽默,源自于考生十分巧妙地运用了诸如“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极富时 代特征的歌词,以及化用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肖像描写的句子,然后将作为 胖子的“我”与病态苗条的林黛玉嫁接在一起,陡然间就产生了一种令人忍俊不禁的艺术 效果,风趣幽默而又极其传神地写出了“我”对胖的苦恼。 再如高考优秀作文《酸甜苦辣说高考》选段: 时间不是问题,朝代不是距离。参加 2007 年重庆高考的有孔庙中学的优秀学生方仲永、 闰土、孔乙己、诸葛亮、范进。监考老师也有大名鼎鼎的崔判官和白无常,面无表情地盯 着考场,哪怕是一只蚊子也难以飞进来。考场的一角还有一个冷冰冰的监控探头睁着硕大 的玻璃眼虎视眈眈。于是闰土耷拉着脑袋,怀里揣着个兔子。孔乙己自言自语地说:“紧张 乎哉!害怕乎哉!”方仲永也许紧张吧,在一遍一遍地做深呼吸。诸葛亮的脸上也沁出了汗, 用手当羽毛扇,慢慢地摇着。范进毕竟是复读了多年,不知是成竹在胸还是心已麻木,闭 着眼睛养神。整个考场出奇的静,谁眨个眼皮都听得见。 文段运用了众多的超时空的跨界人物素材来谈“酸甜苦辣”的高考,原本就有“滑尽 天下之大稽”的感觉,加之考生运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再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也就成功地将一众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客观而言,文章尽管采用了故事新编 的方式,但其构思并不新颖,文字也非出类拔萃,但基于语言的幽默,文章的整个风格就 有了一种诙谐的味道,令人捧腹,获得认可也就有了更大的可能。当然,高考作文的语言 幽默最好不要流于形式,而要有寓理于微笑、启人于深思的内核才是最佳的。 八 嵌一嵌:让语言错落有致 何为“嵌”?就是长句和短句互相融合在一起。一般而言,长句字数比较多,结构比 较复杂,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细致、精确。但是,长句修饰成分多,往往容易顾此失彼, 致使句子结构上有语病,或因修饰不当而发生逻辑错误,或使文章显得浮华。考生在考场 紧张的氛围中,尤其容易出现此类错误。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表意质朴、明快、有 力,但是往往会显得单一,有骨无肉,缺少丰富度。因此,考生在缀句成篇时,最好根据 表情达意的实际需要,根据整篇的语言格调,慎重选择。或用长句,或用短句,或长短句 结合,使句子各尽其妙,让语句富于变化,使文章的文与质达成平衡,不仅语言能因此增 色,文章意蕴也会由此得到凸显。 例如高考优秀作文《月河镇的一天》选段: 中午,太阳渐渐高升。每家每户的厨房都准备了各式各样的食材,自家后院种的各种 蔬菜都会在这里变样。切片,切丝,腌制,下锅,翻炒,调味,收汁,上盘。 段首以两个短句开启,明确了时间及“太阳高升”之景象,简洁明了,给人以干净利 落之感。随后,考生以两个叙述性长句将视角聚焦于“厨房”这个美食加工地,在紧扣“中 华美食”这个关键词的同时,还对下文的“美食加工”进行了导入,使得“切片,切丝, 腌制,下锅,翻炒,调味,收汁,上盘”这一系列连续的动作描写,借助于八个短句一气 呵成,准确描绘了美食的烹調过程,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再如高考优秀作文《踮起脚尖》选段: 美丽的大自然,柳枝摇曳,燕子北归,艳阳高照,蝉鸣虫唱,麦浪吐金,丹桂飘香, 雪花纷飞,寒梅傲雪。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开窗子,看看 屋外,推开大门,来到田野,踮起脚尖,伸开双手,闭上眼睛,倾听风声,触摸空气,一 切都是那么清新自然,让人神清气爽。 文段词汇丰富,选配精当,句式变化灵活,长句短句、整句散句交错运用,灵活达意, 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极富音韵之美。特别是四字句的运用,两两相对,短促有力,铿 然有声,建构了语言的匀称、和谐之美。在整句之中,又间杂有“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 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自然,让人神清气爽”两个长句,于是使得整 个文段整齐中参差错落、富有变化,气韵流畅,节奏和谐,构成了灵动自然的美感。 九 借一借:让语言深沉蕴藉 何为“借”?即借鉴。牛顿曾说:“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肩膀上的缘故。” 牛顿的言外之意,无非就是自己是一个懂得借鉴的人,所以才有之后的伟大成就。有人妄 言:“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文章靠“抄”的观点固然偏激,但就文章的写作规律而言,成 功的写作往往都有一个从模仿借鉴到不断内化的过程,这却是肯定的。宋代诗人黄庭坚评 价杜甫的诗歌说:“老杜之诗,无一字无来处。”但杜甫的诗歌能够流传千古,意味着其诗 已经超越了被借鉴者,成了独一无二的“杜诗”。基于此,借鉴是一定要借鉴的,关键在于 如何才能借鉴好的问题。周鹏老师认为:“千古文章有二端:可变处和不可变处。 可变的是自己创新的,不可变的便是前人留下的,譬如思想、素材、结构、技法……我们 要模仿借鉴的是不可变处。”周鹏老师还提出了借鉴应遵循的四个原则:一是不在一处借, 二是不在熟处借,三是鼓励借自己,四是提倡自己借。这对高考作文中的借鉴颇有指导意 义。 例如高考优秀作文《大话作业》选段: 问生何所思,问生何所忆。生亦无所思,生亦无所忆。昨夜晚自习,老师大练兵。卷 子十二张,张张明日交。阿爷无大儿,学生无长兄。无人替我做,只好开夜车。 很明显,文章模仿《木兰辞》中的诗句,既关照现实,具有针砭时弊的意蕴,又智慧 幽默,令人“含泪地微笑”。事实上,借鉴一般为“旧瓶装新酒”的形式。为此,我们尽量 要做到“瓶”是好瓶,最好是镀金的酒瓶,而不是解手用的夜壶;酒也当然要是好酒,最好 是茅台酒,而不是两元钱一斤的劣质苞谷酒。如此才能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再如高考优秀作文《冷香飞上语文》选段: 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 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 是语文。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 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是那青天 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文段借鉴了杜甫、姜夔、龚自珍、毛泽东、刘禹锡等人的诗句,但是考生并未直接摘 引,而是大胆采用了颇难驾驭的诗词化用方式,仅将诗句中的经典意象提取出来,作为比 喻句的喻体,与命题主题词“语文”进行天衣无缝、浑然一体的有机的勾连。如此一来, 文段不但营造出了诗意唯美的语境,还以丰富的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主旨。 十 叠一叠:让语言音韵和谐 何为“叠”?就是叠词。叠词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其中名词、数词、量 词、形容词、动词以及象声词的叠用较为普遍。在高考作文中,叠词的运用如同一首曲子 中旋律变化的音符,可以给人以回环缠绵的感觉。 例如高考优秀作文《踮起脚尖》选段: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缓缓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 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很大的声音,只有母亲那踮起的脚尖,一声声踩在我的心头。 文段用词的最为精妙之处,主要是叠词的运用,“轻轻”“步步”“慢慢”三个叠词不仅 写出了母亲那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的神态,而且准确地表现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整 个文段中的句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强化了情感,增加了文句的音乐美。 再如高考优秀作文《两棵花》选段: 庭内有棵花。之所以称为一棵花,是因为那是棵高大的槐树,高高大大地立在蓝天下, 清清爽爽地撑开一片天地来。清晨的雾太浓,花便一嘟噜一嘟噜地拥着、挤着。花气太浓, 浓成馥郁的白,又一丝丝、一缕缕浸润在澄澈的风中,疏密有致地垂落下来,叮叮当当地 摇成阳光中薄的风铃。 文段中叠词的大量运用,有效地增添了语句的音韵美,成了考生行文的一大亮点。“高 高大大”凸显了槐树的高大;“清清爽爽”侧面烘托了槐树的茂密;“一嘟噜一嘟噜”写出了 花的无比可爱,充满了稚气与童真;“一丝丝、一缕缕”化无形为有形,再现出了“花气” 的形态;“叮叮当当”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呈现出了风铃一般的花的姿态的美好与可 爱。可以这么说,因为叠词的巧妙运用,才激活了这原本沉睡的文字,使得整个文段充满 了勃勃生机,可谓无声胜有声。 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在其《论戏剧创作·剧本》中如此说:“让你珍惜语言,让每一 个字都像利箭一样,一直射到观众的心坎上!”延伸到高考作文中,就是要求考生写出“有 文采”的文字,如此,方能让考生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方能让阅卷者毫不吝惜分数。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