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主题阅读写作:被分成两半的人生(附:一文一练及范文点评)
被分成两半的人生
新冠疫情期间的 2020 年 6月,在“一席北京”演讲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
所西班牙语文学译者、研究者汪天艾讲述了“被分成两半的人生”的非常罕见的故事,这
是两个西班牙人分别经历同一场外部历史断裂之后的人生。
多明戈·马拉贡——用别人的名字活了别人的后半生
1936 年西班牙内战爆发的时候,多明戈·马拉贡 20 岁,是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皇家美
术学院的学生。天赋异禀想当画家的马拉贡的梦想是将来有机会在艺术史上留下自己的名
字。7月 17日,西班牙驻守北非将领佛朗哥率兵发动政变的消息传来,马拉贡正在给一个
眼睛特别漂亮的姑娘画肖像,那将是他未来几十年的人生里最后的平静时光。
战火很快烧到了马德里,马拉贡中断学业上了前线,为保卫第二共和国而战。到 1938
年年底,共和国军节节败退,四十万逃难的西班牙人越过边境,被暂时安置在法国南部海
滩上用铁丝网围成的难民营里。难民营里就有马拉贡,他随身只带了一个装了点食品的枕
头套、几件衣服和一盒画笔。
与此同时,西班牙正在开展大规模的清洗和迫害,到处都设立了检查证件的关卡。一
个偶然的机会,马拉贡开始帮助这些四处躲避追捕的西班牙人制造假的护照或者通行证,
于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他此前熟悉的画布、石膏像、油彩的世界向他敞开了大门。他把一
个艺术家对于艺术品的精湛追求全部用在了制作证件上。此后三十多年里,他在巴黎的那
个小作坊里做出来的证件,从来没有被识破过,因此拯救了成千上万他不认识的人的生命。
马拉贡一直到了 1977 年佛朗哥死后两年才结束了自己证件伪造者的人生阶段,回到西
班牙定居,那时候他已经 61 岁了。38 年的流亡生涯,他发现自己人生中其他的可能性已
经在这 38年中消弥了。在留给口述史学家的录音带的最后,马拉贡说了这样一段话:“对
我们这些人而言,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空间,时间也打败了我们,我们失去了和自己所剩无
几的国家共同演变的可能。当我的使命终于结束,我以为可以求得某种依靠,在 61 岁的时
候终于可以专心画画,我以为我会有这样的机会,我想回到我真正的渴望与热爱当中,却
意识到一切都来不及了。”
终其一生,马拉贡到底也没能当成画家,依靠自己的天赋成为被历史记住的名字。有
时候想想马拉贡的一生,就像他给自己制造的这张虚假的阿根廷护照一样,他像是用别人
的名字活了别人的后半辈子。这张证件,除了照片,什么都是假的。马拉贡的后半生,除
了名字,除了隐姓埋名,什么都是真的。而“生命钉住我们,正因为它不是我们以为的样
子”。
玛丽亚·莫利奈尔——只有词典替她记得世界本该有的样子
但凡作为西班牙语专业的学生,都用过玛丽亚·莫利奈尔编写的一本词典《西班牙语
用法词典》。但是,因为编写词典而被历史记住被人们记住,并不是莫利奈尔原本对自己人
生的规划。西班牙内战爆发之前,她拥有的是另外的事业和梦想。
当时的西班牙有 40%的人口生活在乡村,全国人口中每 10个人里就有 4 个人是文盲,
城乡之间的发展裂缝越来越大。为了改变这个局面,1931 年 5月第二共和国成立了“乡村
教育使团”,要把文化和教育送到西班牙的角角落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建设乡村图书馆。
负责这个项目的正是当时在档案馆工作的年轻教师莫利奈尔。五年间,莫利奈尔和同事们
在西班牙全境新建了五千多家乡村图书馆,有将近 27 万儿童和 20 万成年人在这些图书馆
里借阅过图书。莫利奈尔还把她的经验写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案《小图书馆服务指南》,后来
成为欧洲很多国家建设公共图书馆的参考。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之后,莫利奈尔被任命为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图书馆馆长。即
使是在内战期间,他们还是想办法将 43 万册图书分往了西班牙各地。在她 39 岁生日的前
一天,佛朗哥的军队攻陷了瓦伦西亚城,紧接着就是大清洗和大迫害。莫利奈尔因为负责
过第二共和国的乡村图书馆建设被定罪,职级连降十八级,被发配到马德里一个不起眼的
小图书馆里做唯一的馆员。这个曾经用自己的智慧为政策献力、亲身亲力要改变乡村知识
面貌的女人,如今不被允许发出任何公开的声音,她的知识和学术成就变得分文不值,她
的主张和看法在这个所谓的新的西班牙毫无用武之地。那个时候,莫利奈尔依旧相信只有
知识和教育才能拯救西班牙,但是她需要一個新的载体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直到 1952年的一个下午,莫利奈尔在家里翻看儿子从法国带回来的《当下英语学习词
典》,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她要写一本没有人能用政治考量审查的书,那就是一本词典,
一本真正教会人怎么使用西班牙语的词典。
此后的十五年里,她每天早上起来先在家里的早餐餐桌上摊开卡片,开始写词条。她
每一天在图书馆上班和回来写词典的时间,加起来要超过 15 个小时,连全家人一起出去度
假的时候都不例外。从 52 岁到 67 岁的十五年里,家人看到的永远是一张照片上的样子:
莫利奈尔全神贯注地对着她的奥利维蒂 22号打字机。
1967年《西班牙语用法词典》出版,上下两卷,3000 多页,莫利奈尔把她无从实现的
抱负和知识全部都凝聚在了这套书里,而且书刚一出版,她就已经开始积攒新的素材,想
要为它做增订。
但是命运却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阻断了这一切。莫利奈尔的记忆很快出现了大幅度
的衰退,医生的诊断是脑动脉硬化,病人在最后会失去记忆,意识混乱。到了 1975 年佛朗
哥死了西班牙终于要开始新的阶段的时候,这个曾经可以用最精准的名字为所有的事物命
名,可以给每个动作都找到合适的表达的词典学家,慢慢地被遗忘的黑洞所吞噬,直到词
语也抛弃了她。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她的意识和记忆基本上都陷入了沉默,只剩下她的那
本词典还在替她记得每一个事物的名字,以及这个世界本来应该有的样子。
五十多年过去了,有很多像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样用西班牙语写作的作家都把她的词
典放在案头,也有很多学习西班牙语的外国人始终在用她的这本词典。这本词典现在已经
出到了第四版,而且开发出了可以装在电脑里的光盘。
而对于莫利奈尔,在她写下千万张词条卡片堆满家中每一个柜子的漫长岁月里,后来
的这些使用者,他们的面目并不明晰。相比之下,这部词典更是为了写给她自己内心的光,
那是公共维度的大溃败里,她唯一能实现的一种人生。
汪天艾说:睁眼看现实的勇气
今年这五个月感觉好像过了很久很久,我们正置身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正在进行的历
史当中,每个人不管是近期的还是长远的计划,好像都被悬置在空中,而且你心里隐隐会
有一种感觉,可能不管是我们个人将来的命运,还是整个世界的格局和发展,都不会再回
到疫情到来之前的样子,而是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未知中,至于这个未知是更好还是更糟,
大家还不知道。
今天的这两个故事最打动我的点在于,时代和历史确实可能在顷刻之间完全改变一个
人的人生,改变他的规划,改变他的命运,但是一个个体的风骨和选择,一个个体对自己
信仰的坚持,同样也可能成为时代和历史不可或缺的情节。
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当他们不得不赤手空拳地面对和承担一场历史的失败,并因此
失去人生本来的可能性的时候,他们选择的是以另外的方式继续实践他们所相信的东西。
就像前南斯拉夫导演库斯图里卡说过的这样:“人并不是依靠残酷的真相和一成不变的规则
活着,人活着,依靠的是,寄希望于他们坚信会到来的改变。”
我觉得这样的精神力和这样的故事是非常罕见的,是让人觉得生而为人极为值得的时
刻。
一文一练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怎样的感悟、思考和启迪呢?本期的“一文一练”,不设置具体
文题,不限定材料运用,只需你读懂这其中的一两个故事,有感而发,放飞思想。我们不
喜欢平庸、单调、四平八稳的文字,最欢迎别具个性、富有思想深度和意味隽永的文章。
文题自拟,立意自定,角度不限,字数不少于 800字。
范文佳作:
忠于信仰,奔向理想
人们常说,要活得充实,离不开目标与计划。的确,这样最直接、最具象的动力是促
进我们进行自我提升的一块大饼——它摆在不远处,但你还是要往前跑才能吃到。然而在
“见证历史”的这几个月里,这个结论似乎被推翻得很彻底——当饼不是跑一跑就能吃到
的时候,我们还会选择坐下来吗?
西班牙的内战就是一条劈开这道路的大峡谷。壁高千仞,迷雾重重,看不见未来,看
不见希望。马拉贡与莫利奈尔都曾是赶路人,他们如此竭尽全力,已经在计划与目标中看
到了路尽头的阳光。但裂谷将路截断了,他们心里或许也清楚——这辈子再也难触碰到自
己的梦想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过问自己: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应对意外?
疫情亦是这样一条峡谷。暂且不说有多少失业的人在无助中惶惶不可终日,单是那冰
冷的数字背后,破碎的就是一个个或许原本平凡却美满的家庭。但是,我们没有坐下来。
有不少失业职工在疫情期间当起了外卖骑手、志愿者,“倒也不完全是补贴家用。这是我们
的城市,我们都希望它能快点好起来。”一位按照计划到年底就可以买房的失业白领接受采
访时这样说。他已经把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救援物资的捐赠中,并为社区与周边的医院提供
力所能及的帮助。面对措手不及的变故,我们不得不适应,但比适应更振奋人心的,是不
曾动摇的换一种方式的拼搏。
马拉贡和莫利奈尔也没有坐下来。马拉贡倾注了塑造艺术品般的心血,在制作假证件
中开辟了另外一条道路;莫利奈尔用编著词典的方式续写她为教育、为公共服务的理念。他
们是面对一再推迟的比赛不懈训练的运动员,他们是面对遥遥无期的战役仍每天扛枪的战
士。当一切可以称之为动力的外物甚至成为一种迫害,他们只听从自己的声音——信仰。
而信仰的另一个名字,是“但知耕耘,不问收获”;是面对看不见的明天,用只能摸得到当
下的手涂一幅给自己的画。马拉贡不曾设想过自己后半生只剩下做假证这样一件与梦想不
沾边的事,更没有期待通过造假谋利,但他却收获了成千上万人劫后余生的感激——而他
们的人生价值,本身就从属于马拉贡以信仰为动力的奉献;莫利奈尔也不曾期許自己编写的
字典能孵化出无数人对西班牙语的喜爱与学习,但它着实推动了一部巨著的诞生。信仰之
所以称之为信仰,在于问心无愧。
信仰该是人性最光辉的地方。在这段艰难岁月的深夜,我曾经刷到这样一条微博:“xxx
医院空出了一张病床。我父亲刚过世,有需要的可以打医院的电话问一下。”很难想象这是
怎样的一种大爱才能盖过悲伤,愿意将自己当作人桥,给后来人多一点跳过去的希望。误
入武汉的大连小伙,嘴上说着图个住宿,却把兢兢业业、力所能及这八个字做到了极致,
不仅挑着照顾重症病人的担子,也费尽心思为更辛苦的医生护士们带去快乐与放松。这大
概都源自于信仰,一种舍小我、顾大家的向善信仰。
人生永远比小说具有故事性。马拉贡失去了成为画家的机会,甚至他的后半生都缀着
另外一个名字;莫利奈尔不再拥有与文字同行的能力,逐渐忘记了她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
但与其说他们的人生被分成两半,不如说他们将信仰活成了两种模样。世界上本就没有“别
人的日子”这样的说法,更何况是忠于信仰、奔赴理想的征程。也正是因为信仰,这一段
人生才真正完整地属于自己——一味地攀援着围栏探头探脑的蔷薇,会被抽长的菟丝子缠
绕;向下扎根的仙人掌,每一根刺、每一朵花,都照亮了奋斗,回答了信仰。
没有一个春天会缺席,没有一份信仰会辜负自己。只要你忠于信仰,奔向理想,所有
弯道都是风景,所有未知都是奇遇。一去亦值得,何须问归期!
【教师评点】
文章紧紧围绕《被分成两半的人生》中两位传奇人物的经历和新冠疫情,从“前行的
道路即使被截断也不停止”“听从自己的信仰”两个角度展开分析,为阐述“忠于信仰,奔
向理想”蓄势张本。结尾的“忠于信仰,奔向理想,所有弯道都是风景,所有未知都是奇
遇”振奋人心,“一去亦值得,何须问归期”激扬斗志。文章一气贯注,读来酣畅淋漓。
范文佳作:
窗子以内
王诗瑶
窗子以内,拥有的是怎样不屈的灵魂。
每个人都向往窗外的世界:窗外青葱万里,窗外万家灯火;窗外繁花似锦,窗外车水马
龙。窗子里的人望着,可那咫尺的窗却只透着遥远的景。窗外是金碧辉煌的人生,是触手
可及的梦想,是宽阔通畅的大道;但窗子里的人却可望不可及。身处窗外的人也许正透着窗
子朝里望着,瞧见的只是那四方窗口里映出的影像,看见的只是窗内之人的可怜模样。窗
外的人在心里窃窃想着这必是失败者才有的样子,因为只有失败的人才会被困于窗子以内。
但是,窗外的“成功者们”看见的仅局限于一方小窗的投影,他们自诩成功地笑话着
窗子内的人,却无法想象视野不能及之处也有另一番光景。
时常想着,难道只有窗外那雄厚的财富、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才是代表一个人
的成功吗?如若以世俗的眼光相较,窗外确实是一个人最大的成功。那窗内的人就得永远
困于窗内不能拥有成功吗?外部环境的巨变,人生境遇的起落,身心磨难的来袭,无不将
多少走出窗外的人狠狠地再推入窗内,他们本该触手可及的最明媚的未来,却因窗子而将
人生分成两半,可能在剩下的人生中永远被禁锢于窗子以内,那么,他们的人生就注定是
失败了吗?
窗子的透亮,让窗内的人看到了自己本该拥有的人生,但窗上的厚玻璃却阻隔了通向
未来的道路。回望历史,在西班牙的内战里,多少人因大规模的清洗和迫害被迫将自己的
未来束缚在窗子以内。替西班牙人做假证的马拉贡可能会透过自己作坊的窗子,去想象成
为艺术家的日子;编写了十几年词典的玛丽亚可能会透过自己书房的窗子,去回望做图书馆
馆长的时光。他们本该拥有更好的生活,窗外的人为他们悲叹着。可在所有人看不见的地
方,是马拉贡用假证救了几千个西班牙人的生命,是玛丽亚编写的《西班牙语用法词典》
受到广泛肯定。生命钉住我们,正因为它不是我们以为的样子;窗子束缚我们,但我们依然
可以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人并不是依靠残酷的真相和一成不变的规则活着,人活着,依靠的是,寄希望于他
们坚信会到来的改变。”席斯图里卡如是言。即使身处窗子以内,也应该对生活充满属于自
己的希望。无论窗上的玻璃多厚,终是困不住从窗外射进的光亮,那是对未来的希望。
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将所有人都推入了窗子以内。窗外仍是那长街,仍是那短
亭,仍是那铺满红砖的巷,仍是那飘落枯叶的树。唯一改变的是所有人只能透过窗子去想
象从前的自由。但窗子以内,也是英雄的医务工作者的坚守;窗子以内,也是方舱患者乐观
的态度;窗子以内,也是老师调试网课设备的身影;窗子以内,也是每位学子奋笔疾书的画面。
疫情并没有将中国人击垮,身处窗子以内的每个人都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即使未来的人
生轨迹可能因这次疫情而彻底改变,即使未来的道路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仍会去期
待每一天从窗外透进的阳光。
我们期待着走出窗子的那一日,尽管窗外可能已经不是我们想象的未来,但它依然充
满希望和光明,它是另一种人生,是我们在窗子里所有的努力所换来的新的人生。
【教师评点】
以“窗子”形象地比喻“割裂个体生命进程的变故,撕裂人类进步历程的天灾人祸”,
这个喻体本身就透露出生而为人的昂扬与乐观。而身处“窗子以内”的人——无论是过去、
现在,还是将来的人;无论是生生不息于华夏這块沃土上的人,还是与这块沃土被崇山汪洋
隔离的陆地、岛屿上的人——都已经或正在或将要在“窗子以内”以所有的努力,去换取
新的人生,去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