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名家指导:“慢”等2篇作文导写(附:进阶秘笈及范文点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写作名家指导:“慢”等2篇作文导写(附:进阶秘笈及范文点评)

ID:582198

大小:20.6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名家指导:“慢”等 2 篇作文导写(附:进阶秘笈及范文点评) 1 名师点题 名师说:胸有成竹才能下笔千言 人说倚马可待,有才的人写起文章来如江似海文思泉涌,但文思泉涌不是东拉西扯, 否则就容易如同老母鸡抓地,乱七八糟没有章法让人生厌。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文章脉络清晰呢?首先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说了无数遍的写提纲,虽 是老生常谈却依然非常必要,提纲是胸有成竹的前提,有草蛇灰线之效;其次,行文要紧 扣中心,时刻谨记文章主旨,并在恰当地方点题。 2 作文真题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风景极美的大路,路边有块标志牌,上面写:“慢慢走,欣赏啊!” 还有一句谚语:“放慢脚步,让灵魂跟上”。 放慢脚步,才能体会到“欣赏”的意趣……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慢”有 关的经历或你对“慢”的看法。 3 进阶秘笈 “慢”的涵义 主题词:慢;意义;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时时处处都讲究一个“快”字。稍微慢一点,就可能被淘汰出 局。古语云: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 (由“快”反向引出“慢”,对比鲜明,自然顺畅。但引用古语后,未做任何解释往本 文的议题“慢”字上靠,给人的感觉是材料悬空了,没有落地) 在字典里,“慢”这个字的意思跟“快”相对,而“快” 有快乐的意思;那么,与之 相对的“慢”就是忧伤的吗?不尽然。“慢”的欢乐虽不如“快”的欢乐那样澎湃汹涌,肆 意汪洋,却更温柔缱绻,深刻隽永,更加值得回味琢磨。一场球赛下来,大汗淋漓,酣畅 痛快,这欢乐来得快却也去得快。精读一本书,反复咀嚼,细细体味,方才悟出点味道来。 所以,这“慢”,是一种持久的欢乐。 (用两个典型场景做对比,阐述“慢”是一种持久的欢乐。但在描述完“精读一本书” 的场景后,少了与“一场球赛”相对应的分析文字来说明“慢”可以带来持久的欢乐,扣 题不紧) 慢,从心,从曼,曼亦声。“曼”意为“延展的”。“心” 指“心里的感受”。“心”与 “曼”联合起来表示“心里感觉到时间的延展”。春暖花开,秋水潺湲,雁叫长空,彩蝶翩 翩,幽静雨巷,斑驳古城……这些美景,都需要放慢了脚步,放慢了呼吸,慢慢打量,才 能将其中的“曼”体悟出来。所以,这“慢”,是一种悠远的美丽。 (本段从欣赏景色的角度谈“慢”的含义,语言简洁凝练) 中国的餐桌礼仪,提倡“细嚼慢咽”。这不仅仅是为了吃相优雅,也是为了享受自然恩 赐的美味。囫囵吞枣,只求果腹,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那真是暴殄天物。比如白嫩的 豆腐,味道鲜美,有天然的柔软,有黄豆的喷香。比如一杯热茶,香气氤氲,有阳光的味 道,有叶子的清香, 有泥土的芬芳。所以,这“慢”,是一种美妙的滋味。 (本段从品味食物的角度写“慢”的含义,正反对比,画面感很强。但是,写豆腐和 热茶,都只突出了其味道美妙,没有与“慢”紧密联系) 排队付款时,看见前面的人惊慌失措地寻找钱包,排在后面的你,轻轻地说一句:“别 急,慢慢来,会找到的。” 外出吃饭时,饭菜上得慢,在座的人都急得抓耳挠腮,你微笑 道:“慢慢来,肚子饿一点吃饭更香呢。”小孩子丢失了玩具,急得大哭,你摸摸他的头, 安慰道:“别哭,慢慢来,我陪你一起找。”老人过马路,人行红灯即将亮起,快赶几步, 无奈人老体弱,步履踉跄,差点儿摔倒,你打开车窗说:“老太太,不用急,慢慢走,我等 你先过。”平常的一句话,却让人感受到体谅、大度、慰藉和关心的巨大正能量。当今社会, 充斥着焦躁、暴戾、狭隘、冷漠,因而这样的正能量尤显珍贵,值得大力弘扬。所以,这 “慢”,是一种动人的温暖。 (本段罗列了生活中的几个场景,阐述“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不过,“当今 社会” 这一整句话与文章中心没有关联,宕得太开了,扯到别的问题上去了,估计是写作 过程中激动时的信手一笔) 大千世界,自有其平衡之道。一味追求“快”,定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结尾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谈“快”与“慢”的问题,高屋建瓴,很好。但本题主旨 是“慢”,结尾本是点题扣题的关键处,却未能紧扣本文的两个关键词“慢”和“含义”行 文) 4 素材加油站 白居易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三毛 最深最和平的快乐,就是静观土地与人世,慢慢品位出它的美与和谐。这份快乐,乍 一看也许平淡无奇,事实上,它深远而悠长。 白落梅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 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 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余世存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到八九月自有答 案。 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真如水火般不相容吗? 1 作文真题 时代在发展,你是否感慨于网络的便利?你是否还记得文房四宝的感觉?新的时代, 我们的文化之根该去往何处寻?请谈谈你的感悟,不少于 800 字。 2 原文呈现 云中谁寄锦书来 西楼月满,兰州清寒。那时易安轻吟:“云中谁寄锦书来?” 天边划过飞鸟的痕迹,却未留下云中锦书,一颗心空空荡荡,为了等一封信,等老了 山河。 从何时起,鼠标、键盘取代了笔墨纸砚的位置,“文房四宝”成了手机电脑?昔日笔墨 间的灿烂文化,往日信笺中的悠长情丝,我们该寄往何处?淡淡墨香、柔柔纸张渐渐离我 们远去,我们的传统文化之根该去往何处寻? 忆旧时,煮一壶暖茶,磨一磨干掉的墨,一纸汉字中,是倾诉,是思念。淡淡墨色在 纸上晕染开来,几分灵动飘逸,几分洒脱飞扬,几分铮铮铁骨,又夹有几分情韵悠长,寄 往远方,情谊自在纸上。 曾记否,一封书信遥寄桂花,未及开启,迎面已扑来了江南的暖风如酒、画桥烟柳。 而如今,传书的鸿雁不再飞翔,薛涛的红笺没了芬芳,右军的笔墨束之高阁。我们的情思 该寄往何处?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让我们不再为一 封家书而等到容颜逝去。 可是,墨香文韵高情厚谊,又怎能从屏幕上体会?现在的人们啊,沉浸于敲击键盘的 快感,却忘了提笔凝神时的平静。 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文化的困局? 醒醒吧,提笔研墨,唤回我们的文化之根吧! 人们总是将科技的发展与文房四宝对立,难道二者真如水火般不相容?答案当然是否 定的。浮世喧嚣,凝神练笔自可修身养性;闹市繁华,着眼落墨亦能陶冶情操。凝视电脑 的人们,是时候放下手中的鼠标,去握住笔杆的坚硬,抚摸宣纸的柔软,感受笔起笔落间 行云流水般的自如,瞩目墨色晕染时安宁静谧的惬意。 兴起丹青笔欲狂,龙蛇狂卷绘云忙。砚思数点兰亭赋,香墨吟词李杜藏。放不下的是 那迟迟未到的锦书,朝思暮想的依旧是那淡淡墨迹。文房四宝,续着的是华夏千年的美, 聚着的是九州亘古的情。一支笔,几点墨,写峥嵘岁月,绘盛世春秋,谱写传统文化之根。 愿有一天,云中寄得锦书来。愿有一天,我们的文化之根茁壮成长。 3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文字的美,既写传统文化的美,文字本身也美,能够化用诗 句和典故,文化底蕴深厚,长句短句运用自如,这是一种难得的统一。作者从李清照的“云 中谁寄锦书来”落笔,写笔墨间含蓄蕴藉的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铺陈墨香文韵之后,作者理性地思索网络便捷给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的原因,并提出了 解决的办法。 文章美则美矣,却难以掩盖对题干解答的不足,在结构层次上也显得比较随意,需要 着力解决,如“忆旧时”“曾记否”这两个段落可考虑落笔角度有所变化。另外,文化之根 不仅是文房四宝,文房四宝也不仅是书信,在选材上要丰富,在立意上还要更为高蹈。 4 作文升格 云中谁寄锦书来 西楼月满,兰州清寒。那时易安轻吟:“云中谁寄锦书来?” 天边划过飞鸟的痕迹,却未留下只言片语,锦书不得,一颗心空空荡荡,为了等一封 信,等老了山河。 日新日日新,鼠标、键盘、电脑取代了笔墨纸砚的位置,“文房四宝”成了手机电脑。 忆旧时,煮一壶暖茶,磨一磨干掉的墨,一纸汉字中,是倾诉,是思念。淡淡墨色在 纸上晕染开来,几分灵动飘逸,几分洒脱飞扬,几分铮铮铁骨,又夹有几分情韵悠长,寄 往远方,情谊自在纸上。一封书信遥寄桂花,未及开启,迎面已扑来了江南的暖风如酒、 画桥烟柳。 而如今,传书的鸿雁不再飞翔,薛涛的红笺没了芬芳,右军的笔墨束之高阁。我们字 字断肠的情思该寄往何处?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让我们不再为一 封家书而等到容颜逝去。 可是,墨香文韵高情厚谊,又怎能从屏幕上体会?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文化的困局? 淡淡墨香、柔柔纸张、款款深情、字字芬芳,昔日笔墨间的灿烂文化早已随风飘荡, 以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之根该去往何处寻,或者说还有没有必要追寻? 人们总是将科技的发展与传统文化对立,难道二者真如水火不相容?答案当然是否定 的。的确,手机电脑冲击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解构了我们的古典文化,但另一方面, 借助于电脑,我们的很多古籍得以修复并储存到云端,可以千年万年永续流传;得益于数 字技术,我们的绘画可以惟妙惟肖地再现古代的建筑艺术作品;在一块块屏幕上,我们的 传统艺人成为网红,小众的手工艺被大众熟知,冷门的文化知识收获一票票粉丝……而披 上了中国兜鍪护甲的擎天柱、威震天,更是让人感觉到现代与传统交融后所带来的震撼观 感。 丘吉尔曾说“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网络、科技运用得宜, 可以让传统文化获得力量,可以让文化之根更加茁壮。 兴起丹青笔欲狂,龙蛇狂卷绘云忙。砚思数点兰亭赋,香墨吟词李杜藏。即便科技日 新月异,放不下的还是那迟迟未到的锦书,朝思暮想的依旧是那淡淡墨迹。而文化之根不 只停留在笔墨纸砚、诗词歌赋里,它还活在我们言行中、生活里,它不只是物更是情,不 只是历史更是现在,是华夏民族的基因与灵魂。 一支笔,几点墨,写峥嵘岁月;一张网,无数屏,展盛世春秋。 愿有一天,云中寄得锦书来。愿有一天,我们的文化之根借科技之风茁壮成长。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