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生命至上、时代楷模,不负人民 不负盛世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生命至上、时代楷模,不负人民 不负盛世

ID:582336

大小:26.5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生命至上、时代楷模,不负人民 不负盛世 时代楷模解读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他们用生 命行动诠释他们不计个人利益、不畏生死、拼命为这片土地执着付出,换来烟火气重新降 临。我们致敬人民的英雄,更要致敬伟大的人民。 时代楷模人物素材 01 张伯礼:用“中国方案”抗击疫情 在 9 日“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上, 刚刚从武汉回来的张伯礼脸上洋溢着微笑,“我去武汉市中医医院,他们写了个大横幅,欢 迎张伯礼回家,我感到很亲切,就像是回家的感觉。”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 通过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将“中国方案”应用于抗击疫情中。 这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民英雄”,心中最惦念的永远是患者。他说 自己每两个月就会去一趟武汉,因为那里有正在康复的病人,希望他们彻底治愈,回归正 常生活。 不负人民 一切为了救人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他在抗击“非典”时立下的铮 铮誓言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又一次兑现。 1 月 27 日,农历大年初三,正在天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的张伯礼临危受命飞赴武汉, 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投身抗疫最前线。 然而,在武汉超负荷的工作下,张伯礼胆囊炎发作,并于 2 月 19 日接受了微创胆囊 摘除手术。他调侃道,“这回我把胆留在了武汉,更加与武汉市民肝胆相照了。”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从一线撤回?“武汉一线的工作还需要我,不可能撤回。我就是 去给人治病的,自己得病是关键时刻掉链子,不值得说。但是病了怎么办?赶紧手术,继 续上前线战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张伯礼说。 手术后,医生要求他至少休息两个星期,张伯礼却说:“多给点药,住院一个星期就行。” 在今年全国中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上,张伯礼动情地说:“中医把胆叫‘胆腑’。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虽然没了,但做决断的勇气不能少。” 肩负使命 提出抗疫的“中国方案” 初到武汉时,疫情形势正值最严峻的时刻。医院里人满为患,各类患者交织在一起, 极易交互传染。 深入了解情况后,张伯礼和专家组认为,要迅速采取措施,对疑似、发热、密接和确 诊四类人,进行分类管理、集中隔离。还要采用“中药漫灌”的方式,让患者普遍服用治 湿毒疫的中药汤剂。 在张伯礼看来,整建制承包方舱医院,按中医的理论指导治疗,可以观察出中医药疗 效特点和规律,更好指导治疗。2 月 12 日,他率来自天津、江苏、湖南、陕西、河南等地 的 350 余名医护人员组成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 看舌象、摸脉象……张伯礼白天指导临床会诊巡查病区,晚上召集会议研究治疗方案。 此外,怎样设置床位、床位间距留多少、空气循环问题、患者吃饭情况……他都要亲自考察 过问。 许多医生劝张伯礼好好休息,“老爷子干活太拼命了,每天少的时候就睡一两个小时。” 但他依旧“我行我素”。 在这位“无胆英雄”的推动下,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武汉 16 家方舱医院 累计收治患者超过 1.2 万人,每个方舱医院都配备了中医药专家,同步配送中药方剂,中 药使用率达 90%。 截至 3 月 10 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总共收治的 564 名患者中无一例转为重症,无一 例复阳。3 月 19 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现有疑似病例首次全部归零,这 一天也恰逢张伯礼 72 岁生日,“‘武汉清零’对我就是最好的祝贺了。” 载誉归来 “人民英雄”时刻坚守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医药人守正创新、传承精 华,交出一张漂亮的答卷。 疫情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与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交流中 国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有效方药和临床经验。 截至目前,连花清瘟胶囊已在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上市 许可。张伯礼也在几十场海外连线中,分享中国抗疫经验。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2020 年人类有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尽快战胜疫情。” 张伯礼说。 今年 9 月,张伯礼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他填了一首词—— 《人民才英雄》,词中写道:“白甲十万,战‘疫’三月酣。江城生死皆好汉,数英雄独颜 汗。” 如今,张伯礼还会来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诊。身穿白大褂的他,一如往 常步履矫健、面带微笑地走进诊室。“要把荣誉珍藏起来,化作一种精神和力量,更加努力 地工作。” 02 张定宇:疫情“暴风眼”里,“渐冻”之躯与时间赛跑 在“疫情的风暴之眼”,他拖着“渐冻”之躯,踩着高低不平的脚步,与病毒鏖战、与 死神较量、与时间赛跑,带领医院干部职工救治 2800 余名患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 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他是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9 月 8 日,在全国抗击新 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与病毒鏖战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被称为“离炮火最近的战场”。 2019 年 12 月 29 日,随着首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这家老武汉人都 未必熟悉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成为全民抗疫之战最早打响的地方,承担着大量重症及危重症 患者的救治工作。 “这个病毒和我们以前见到的都不一样,这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时间拉回到 岁末年初,张定宇回忆说,春节前的一周,患者从一个一个转诊到一拨一拨地转诊。此后, 保洁员告急,安保人员告急,医护人员告急,防护用品告急……“特别是早期收治的病人, 所有手段都上了还是拉不回来,内心很煎熬。” 最初那一个多月,清早 6 点钟起床、次日凌晨 1 点左右睡觉,不知不觉成了张定宇的 常态。好几个夜晚,凌晨 2 点刚躺下,4 点就被手机叫醒。 共产党员、院长、医生,是张定宇的三重身份。“无论哪个身份,在这非常时期、危急 时刻,都没理由退半步,必须坚决顶上去!”他说。 在各方支援来前,张定宇领着全院干部职工在一线撑了近一个月。缺少医护,大家主 动增加排班频次;缺少保洁员,后勤的顶上去;缺少保安,行政的撑起来…… 与时间赛跑 “搞快点!搞快点!”在医院楼道里、病房里,大家常常听到张定宇的大嗓门。可伴随 嗓门越来越大,他的脚步却越来越迟缓,跛行越来越严重。曾经,张定宇因为担心影响医 护人员的工作和情绪而说是“自己膝关节不好”。可面对一遍遍追问,他终于承认说:“我 得了渐冻症。” 张定宇的病情让不少同事感到惊讶。“他明明走得好快!”金银潭医院北 7 病区护士长 贾春敏说。有一次,张定宇打电话让她 5 分钟内到达病区,“他从办公室到北 7 楼比我远, 等我到的时候,他已经在那儿了。平时他老跟不上我们,但他拼的时候,我们跟不上他。” 贾春敏说。 可张定宇仍觉得时间不够用。在妻子感染新冠肺炎入院 3 天后,晚上 11 点多,张定 宇才赶紧跑去 10 多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探望,陪了不到半小时。 “看到他很疲惫,就催着他赶快回去休息。”张定宇妻子程琳回忆说,直到出院,那是 丈夫唯一一次去医院陪她。 “知道她确诊,我都懵了,心里很害怕。”张定宇说。即便有再多牵挂,他还是选择在 抗疫前线坚守。早上 7 点半,往往换班的医护人员还没到,张定宇就已经到了。“收病人、 转病人、管病人,按道理有些事他可以不管,但他都会到现场亲自过问。”金银潭医院南三 病区主任张丽说。 与死神较量 从医 30 余年,1963 年出生的张定宇在不少前线奋战过。他曾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 助阿尔及利亚;2011 年除夕,作为湖北第一位“无国界医生”,出现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 默加拉医院;2008 年 5 月 14 日,四川汶川地震后,他带领湖北省第三医疗队出现在重灾 区什邡市…… 每一次在患者和自己之间做选择,他都选择以患者为先。以“渐冻”之躯,张定宇硬 是与疫魔拼出了惊心动魄的“中国速度”。 “他太累了,病情也加重了,原来左腿还能正常走路,现在也跛了。遇到天气降温, 更是完全挪不开步子。”程琳说,有次降温,张定宇从停车场走到楼下电梯口,200 多米走 了 15 分钟。 张定宇在车后备厢里放了一根登山杖,扛不住时他会拿出来支撑自己行走。面对因拼 命“赛跑”而加剧萎缩的双腿,他淡然地说,既然拦不住时间流逝,那就让它更有意义。 “我从没想过做英雄。是所有人一起作出了牺牲与贡献,而我仅仅是他们中的一分子。” 在张定宇心里,“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不是授予他个人的,而是授予抗疫前线所有基层 医务工作者的。 03 陈薇:“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2020 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武汉被按下“暂停键”。 号令如山,冲锋向前。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 究院研究员陈薇,带领军事医学专家组奔赴武汉,连续奋战 113 天,和全国人民一同打赢 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 陈薇无法忘记初到武汉时的场景。宽阔的街道空空荡荡,医院挤满了人……她难以想象, 这还是那个九省通衢、繁华锦绣的武汉吗? 军事医学专家组第一时间与有关部门对接,得知当时武汉的核酸检测力量非常急缺, 急需专家组的帮助。 “一个个样本的背后,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大疫当前,救命是天大的事。”她当即决 定,挑起核酸检测的担子。仅用一天时间,他们就完成了帐篷式负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的 搭建,24 小时“三班倒”“白加黑”连续作业,每天能检测 1000 人份以上,而且很快就 能出报告。这为缓解当时的核酸检测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段时间,许多武汉市民通过各种渠道向他们求助。虽然每天的检测任务已经超负荷, 但是面对那些期盼的眼神,哪怕已经筋疲力尽,他们还是会穿上防护服,返回实验室。 在医院红区,一名产妇红着眼睛问她:“我以后还能给孩子喂母乳吗?我还能抱我的宝 宝吗?”同样身为母亲,陈薇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她完全理解这名产妇的心情。 他们立即开展相关研究,从医院红区到院外隔离点、再到家中,全程跟踪检测了泪液、 汗液、血液、乳液、尿液等,用实验数据告诉她如何安全哺乳。“前段时间去武汉,得知这 对母女现在都很健康,顿时觉得心里满满的幸福感。”陈薇说。 陈薇团队长期专注重大传染病疫苗研发,成功研制过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等,具有 成熟的技术平台。对这次疫苗攻关,陈薇一行人认为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何时能拿出安全有效的疫苗?疫情防控任务能否高标准完成?陈薇坦言当时的内心感 受:“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团队成员每天都是从睁开眼一直忙到凌晨三四点钟,第二天一早又投身到紧张的工作 中,始终坚守在与疫魔对垒的岗位上。很快,陈薇带领团队完成了疫苗设计、重组疫苗株 构建和安全质控条件下生产制备。 “实行 3 条基因工程技术路线并行,优中选优、快中求快,按照国际规范和国内法规 完成疫苗研发制备。”陈薇介绍说。 3 月 16 日,疫苗获批进入临床,并在当天 20 时 18 分完成了第一针免疫接种。不久, 疫苗率先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公开发布临床试验数据。现在,他们研发的疫苗正在顺利推 进Ⅲ期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在这惊心动魄的 113 天里,很多人用实际行动支持着我们的工作,让人非常感动。” 陈薇铭记在心,84 岁的熊先生报名参与疫苗临床试验,说趁着身子骨还硬朗,为抗疫作一 点微薄的贡献;一位物业公司负责人自发组织车队接送疫苗参试者,半天时间就有 20 多人 冒险驾车而来;一位负责安保的民警,发现团队专家总是忙到凌晨才回驻地,他就送来了 武汉小吃…… 当理发师心疼地对陈薇说:“您怎么有那么多白头发呀!”陈薇这才发现,短短 3 个多 月,不仅人瘦了一大圈,头发也变白了。 从研制出首个 SARS 预防生物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到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 博拉疫苗,再到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 面取得重大成果……从军 29 载,陈薇潜心于生物危害防控研究,带领团队不懈冲击、奋力 前进,为人民构筑起一道道生物安全防护坚盾。 在军事科学院召开的庆祝陈薇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大会上,陈薇动情地说: “这是军人的使命,这份荣誉属于全国全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战线的所有同志!” 04 于平凡中感受伟大的力量——抗疫先进人物群像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2020 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 情,白衣天使冲锋一线,与病毒作战,与死神抗争;人民警察和志愿者,在各个关口日夜 坚守,义无反顾;党员干部和基层职工,在无数个清晨和黑夜护佑着平安……这些“平民英 雄”在医院、在红区、在街头巷尾用拼搏筑起守卫生命的防线。 白衣作征衣 使命守生命 她是穿着防护服“逆行”到战“疫”最前线的勇者;她是协助医生从“死神”手里抢 人的战士;她是一口气运送 40 公斤氧气瓶、一个人帮助患者过床的“女汉子”;她是鼓励 年轻患者重新振作的“知心姐姐”,也是悉心照料老年患者的“好女儿”。 她是蔡哲清,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今年 1 月 25 日,蔡哲清随浙江省首批援汉医疗队出发,在武汉市第四医院连续战“疫” 57 天。“作为一名 ICU 专科护士,在需要我的时候,我就要上。”蔡哲清说,病人正在遭受 痛苦和折磨,想为他们做更多,不仅解决病痛,也给予他们尊重与关爱。 蔡哲清护理的病人中有一位 91 岁的老人,操着一口让人听不懂的方言。因为语言不通, 老人一直无法安心养病,常常急得哇哇大喊。蔡哲清就耐心地揣摩着老人的意思照顾她。 给她喂饭时,见她的牙齿几乎都掉光了,便往饭里加些开水,把饭泡软,把菜夹成小粒喂 她。给老人喝热豆浆时,用针筒 5 毫升、5 毫升地喂给她喝。逐渐建立起信任感后,老人 开始配合治疗。 蔡哲清努力给予每一位患者独一无二的尊重和帮助,总是用春风化雨的态度呵护她所 管理的每一位病人,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身边每一个人。 谈到 57 天的抗疫经历对她意味着什么,蔡哲清说:“对我是一种磨炼,更是一种成长。 我读懂了‘白衣天使’光环背后的艰辛、付出和值得。” 冬夜一抹红 平凡化不凡 “从来没想过帮助他人要什么回报,更没想过得到一个全国表彰。”浙江台州温岭市 的“80 后”小伙子陈海建 9 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 表彰,领完奖的第二天他就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在温岭市智科机电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检测各种设备。 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平凡普通的年轻人,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默默为 6 位尿毒症患者驾驶了 20 多天的“生命摆渡车”。 从 1 月 31 日起,每天早上天还没亮,陈海建就从家里出发,到达尿毒症患者指定地 点负责接送。在等待患者血透的 4 个小时里,陈海建也不肯闲着,化身“代跑员”为居家 隔离对象跑腿;化身“快递员”协助学校把教科书及作业本送到学生家长手里;给一线值 勤人员送口罩、参加爱心理发……穿着红色马甲,他忙碌的身影显得异常鲜亮。 帮助他人早已成为陈海建生活的一部分。自从 2007 年加入当地的公益团体“火速志 愿队”以来,他大部分休息时间都在做志愿服务,每次活动都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抢 着干最苦最累的活。 他热心公益的心始终如一,走在公益路上的脚步从未停歇。“只要时间允许,我一定会 在公益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这是陈海建坚守的承诺。 抗疫助复产 海河到林海 从海河之畔,到鄂西林海,今年 2 月,天津百余名医务工作者前往湖北恩施土家族苗 族自治州,开启了一场跨越 1500 公里的驰援。天津市对口支援恩施州疾控工作队队长张 宏和他的队员一起,为恩施州群众和医务人员筑起了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诊治、流调、消杀、检测、宣讲……张宏和队员们深入恩施州所属 6 县 2 市开展工作。 山路崎岖,天气湿冷,“头上顶着雾,脚下踩着冰”,白天下乡,晚上整理资料、研判疫情, 一天只睡 4 个小时,“人生第一次穿了 30 多天的纸尿裤。”这位 56 岁的队长、工作队里最 年长的队员凭着每天五公里越野跑锻炼出的体格,在恩施抗疫一线坚持了 57 天。 3 月 17 日,恩施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部“清零”。救治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工 作队开始帮助恩施州复工复产。恩施州的硒茶产业覆盖 80 多万茶农,一些刚刚脱贫的茶农 被疫情打了个措手不及。“明前茶,贵如油”,如果不能及时采摘加工,产量会降低一半。 “不能让老乡们因疫情返贫。”研判疫情走势,科学决策,张宏带领队员们深入田间地 头,在确保疫情防控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帮忙组织有序复工。千里驰援背后,是一份沉甸 甸的责任与担当。 同道亦同袍 合力筑防线 再出征!从 SARS 到汶川地震再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 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先后 20 多次参与国家重大救援任务。 1 月 28 日下午,他以第三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队长的身份,带领上海 40 多家医院混编 队伍驰援武汉。出征时,一句“我们一起去,一起回!”的承诺激励了在场许多人。 救治期间,陈尔真和“战友们”最早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团队,率先对患者进行分级、 分类管理,前移治疗窗口,形成“一人一方案”的治疗模式,共救治了 332 位危重患者, 其中年纪最大的患者是一位 103 岁的老奶奶。 抓紧救治之外,陈尔真的另一件心头大事是防止医院感染:“我们的队伍决不能因为感 染而减员,只要有一个队员倒下,就是全盘皆输。”为此,他曾让队员挨个在他面前穿脱防 护服,“考试”过关才能进舱。 说起防护服,陈尔真展示过一件写满 148 个名字的“战袍”,这是历时 55 天圆满结束 任务后大家留下的一份珍贵纪念,更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一个见证。 “有一种力量叫团结与凝聚,光荣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陈尔真说,今年 4 月,瑞金 医院成立了沪上首个公共卫生应急医疗救援队,“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为常态化疫情防控织 好网、筑好墙,捍卫此次疫情防控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