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高考必备热点人物素材之“陈杲”
早在 12 岁就崭露头角,成为了全国数学竞赛的一等奖获得者。12 岁之后,他的履历
表不断刷新了我们的眼球:14 岁考上 985,18 岁读博,25 岁成博导、26 岁当教授。如
今更是攻破世界级数学难题,被全网点赞。
他就是陈杲,一个标准的 90 后。
他在稳定的前提下,解出了陈秀雄和唐纳森独立提出的 J 方程以及丘成桐等人提出的
超临界厄米特-杨振宁-米尔斯方程的变形。研究成果登上了世界四大顶尖数学期刊之一的
《数学新进展》,第一时间还被美国科学院院士劳森等人引用。审稿人表示:“陈杲引入两
个大胆的想法,解决了两个重要的方程,类似的结果极为罕见。”
而成果之外,他被点赞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做出了回国任教的选择。
今年年初,他在留学和已拿到海外名校教职后,作出了回国回母校任教的抉择,担任
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特任教授,薪酬同教授水平。
“开挂”的人生
陈杲出生于 1994 年,早在 2006 年的时候,他就已经因为在数学上的天赋,而成为
了当地的一个知名学生。
2006 年,陈杲荣获了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这个大奖给他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让他
免试进入了。
2008 年,还在读高二的陈杲,报考了中科大少年班。在当年的高考中,他超过一本线
84 分,以 14 岁的年纪进入了中科大这所著名的 C9 高校。正是在中科大,陈杲的数学天
赋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熏陶。因为在中科大少年班上,教学上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地讲些重
点,主要靠学生自学。陈杲特别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在 2012 年毕业时,竟然在强手如云
的中科大考到了数学第一名的佳绩,进入了纽约州立大学,师从微分几何世界最高奖维布
伦奖得主陈秀雄教授,此时他仅仅才 18 岁:普通人这个年纪在参加高考,他已经在读博。
陈秀雄教授,曾获微分几何界最高奖韦布伦奖,以及 2019 年西蒙斯学者奖,是继陶
哲轩和姚鸿泽后第三位获得西蒙斯学者奖的华人数学家。
在陈杲读博期间,就曾在他的指导下,以合计 97 页论文,连发三篇,合力解决了 1977
年霍金提出的“引力瞬子”问题。
那是霍金为了物理界的大统一模型提出的数学问题,在数学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陈杲也因此得到了数学界的认可。
几年来,他就多次受邀来到中国科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十
几所大学、科研机构讲学,也多次应邀参加美国东部数学家大会等会议发言。
2017 年,年仅 23 岁的陈杲,已经在读博士后了,而且是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
士后。值得一提的是,那是爱因斯坦工作过的地方。而当时陈杲的办公室,就在曾经爱因
斯坦办公室的隔壁。
短短两年后的 2019 年,陈杲就拿到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教授一职,在世
界级平台公开发表了 9 篇学术论文。此时他还是一个 25 岁的年轻人。
“自学”数学之路
回顾他的数学生涯,不光只是他一步步恰如其分的选择,还看到由兴趣驱使的“自学
能力”。
这样的自学能力,则是在他高中时逐渐得到培养的。
因为进入中学的年龄较小,陈杲所读的给予了他很多的特殊“关照”。
比如,怕睡眠不足,不参加早自修和晚自修。再比如,因为在长身体,允许他参加适
合自己的体育运动,还允许陈杲下午在家自学。
各科的老师还教给了他自学的方法,正是在这关键时期,陈杲培养了自学能力。
当然,有如此强的自学能力和自觉性格,与从小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以下是陈杲父
亲的叙述:
陈杲 6 岁时上小学。期末,我与陈杲商量,做出了大胆的决定:跳级。
陈杲直接从六年制的第二册跳到五年制的第四册。刚开始时,陈杲成绩不好,过了半
个学期,成绩上来了。跳级后,陈杲不断受到老师、亲友的称赞,学习兴趣很浓。第四册
读完后,又跳了一年直接读第七册。同样,成绩再次赶了上来。
两次跳级,我给他教科书让他自学,他不懂时我们夫妻帮助解疑。英语(精品课)难
自学,我请谢景如老师辅导了一段时间。等跟上同年级的功课后,我引导他将自学的习惯
坚持了下来,抽空自学课外书。
每学期开始后,陈杲总是很快地将全册教材自学完毕。读初二时,陈杲已经将初三的
数学、科学学完。就算很难自学的英语,他也总是超前学习。
超前学习让陈杲增加了自信,也提升了学习能力。
陈杲初三时,已经把高一的课程学完了。上高中后,也是下午在家自学。高一时,学
了高二的课程;高二时,就把高三的课程全部自学完了。
也因此,在中科大少年班学习期间,他特别适应少年班“以老师课上讲些重点,主要
靠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接下来的研究生涯里,他也是靠着强大的自学能力,解决
了一个个世界级的难题。
自觉靠立志
除了自学能力之外,他还从小树立了远大的志向。而从小接触名人,是立志的好办法。
很多人不知道,陈杲还有个双胞胎姐姐叫陈杳,南方科技大学首届学生,两人几乎一
样优秀。对于这对龙凤胎的培养,父亲陈钱林可谓费了很多心思。
从农村搬家到瑞安市区时,陈钱林特地在瑞安底蕴最深的虹桥路安家。
“我常带孩子到家门口‘寻找名人的足迹’,如考察晚清大儒孙诒让的故居玉海楼,浙
江省最早的医科学堂——利济堂,多次去湖滨公园看天文学家孙义燧院士的题词石刻。”
他也常带孩子外出游学。如带 5 岁的女儿去威海,特地到了与甲午战争相关的刘公岛
拍照,引导她科学报国;带 7 岁的儿子到清华大学,想办法在校内食堂吃了饭。饭后漫步
在小路,他说,“这脚下的每一块石子,都有名人走过。”儿子说,“是的,也包括今天我在
走。”
看名人传记也是与名人对话的一种形式。孩子俩小时候看过并受影响的名人传记有《改
变世界的大科学家》等。书中关于牛顿、马可尼、弗莱明等科学家的事迹,很能励志。他
们最喜欢《一路投奔奇迹》,这本关于爱因斯坦传记的书是孩子俩小时候最珍贵的宝贝。
可以说,陈杲成功之路,就是被榜样照亮的一路。
恰如他的名字——陈杲(gǎo)。
基本解释:
1. 日出明亮 :“其雨其雨,~~出日。”
2. 明亮;光明 :“如海之深,如日之~。”
3. 高远 :“是故民气~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
曾经他以别人为光,如今他成为了别人的光。也许正是因为榜样的力量,促使他作出
了回国任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