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故事新编》中神话人物的人性化
鲁迅一生不倦地在创作上进行探索,根据时代的革命要求和个人
的战斗特点,多方面地从事艺术创作,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里做出
榜样和树立标准。《故事新编》则是鲁迅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探索成
果,是历史小说创立和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
史小说的丰碑。小说对神话、传说和历史“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
染”,在创作时将神、英雄与历史人物拉下圣坛,使他们染上“人”
的色彩,让形象更为丰满。
在中国传统的叙事文本中,女娲是创世与救世之神,夷羿为救世
英雄,舜、禹是治世圣贤,庄子、老子、墨子是伟大的哲学家,伯夷、
叔齐是隐士,是“忠义”的代表,而黑衣人、眉间尺更是侠义和复仇
精神的代表与化身——这些被神圣化的人物几乎是中国文人文化哲
学和民间文化哲学的全部精髓,在他们的头顶上无不闪烁着神圣、耀
眼的光芒,让人们顶礼膜拜、万世景仰。然而,鲁迅的《故事新编》
却从现代人的文化语境入手,剥落罩在历史以及文化身上的华衣,将
神、英雄以及圣贤人物拉入世俗的生活之中,还原他们的人性,展现
他们在世俗生活中的尴尬和不堪,从而说明神与英雄都是被制造出来
的。
一、神与英雄人性化、世俗化
在《补天》这篇小说中,女娲虽顶天立地、背靠青山,伸手可触
摸青天,抟土可以成人,但她已不再是人首蛇尾、永生不灭的神,她
虽高大却有着正常的人形,她创造人类只不过是因为她那备受压抑而
潜藏在下意识里的“生命力”——即性欲的潜力。鲁迅在此处引用弗
洛伊德的学说来说明女娲造人的动因是性的冲动,从而达到将女娲这
一创世之神人性化的目的。《补天》的开头,鲁迅描写女娲性的冲动,
把她写成一个人性十足的女性:她从梦中惊醒过来,“只是很懊恼,
觉得有什么不足,又觉得有什么太多了。煽动的和风,暖暾地将伊的
气力吹得弥漫在宇宙”里。由于无聊而又无趣,女娲在海边掬起带水
的软泥揉捏起来,由此创造了人。她在造人的过程中感到了创造的欢
乐,第一回于天地间笑得合不拢嘴;后来看到自己所做的小东西变成
怪模怪样的道士,又诧异而且害怕地叫起来,“皮肤上都起了粟,就
像触着一支毛刺虫”。她造人时累得腰腿酸痛,连两条胳膊都乏了力;
补天时,她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尔后她又
去寻青石头,“当初本想用和天一色的纯青石的,然而地上没有那么
多,大山又舍不得用,有时到热闹处去寻些零碎,看见的又冷笑、痛
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伊于是只好累得眼花耳响,
支持不住了。”在这里,鲁迅完全是把女娲当成“人”来写的,她有
着复杂而丰富的内心情感,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她为补天事业辛勤
劳累以致死亡——这些无不表现出她人性化的一面,同时也表现了一
位劳动者、创造者的伟大与艰辛。
《奔月》是以古籍中有关“夷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神话传
说为因由点染发挥而成的。主人公夷羿原是一位持弓射日、为民除害
射杀封豕长蛇的英雄,“其奇才异能神勇为凡人所不及”。然而《奔
月》中的夷羿却陷入了庸常的世俗生活之中,每天为生计四处奔波劳
累。由于夷羿的箭法高妙,飞禽走兽早已被射杀得精光,为了能猎到
食物,他不得不废了朝食到更远的地方狩猎,然而这样辛劳的结果换
来的却依旧是每天只能吃乌鸦的炸酱面。由于吃饭这一普通人日常生
活中的烦琐小事而引起了夫妻矛盾,最终嫦娥奔月,离他而去。《奔
月》的重点不在于叙述夷羿的英雄品质,而是充分展现了他在柴米油
盐中的凡俗一面,表现了他作为“人”的苦恼与尴尬。他的英武消失
在和农妇争论母鸡价格的讨价还价上,消失在嫦娥奔月后他射月不成
的无奈之中。
二、圣贤与历史人物世俗化
舜、禹是中国历史上的治世圣贤,《理水》中的大禹有着脚踏实
地、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也有着无私忘我、勤劳朴素和沉默坚韧的
性格特征,对于外界纷纷扰扰的传言,他毫不理会,只是微微一笑,
这些无不显示出他人格精神的崇高。
当大禹采用变“湮”以“导”的方法治水成功归京之后,皋陶
“下了一道特别的命令,叫百姓都要学禹的行为,倘不然,立刻就算
是犯了罪”,这道命令引起了人们的大恐慌,毕竟人们都只是世俗生
活中的人,并非每个人都具有大禹的精神美德。大禹在这道命令之下,
不得不转向世俗,“自归京之后,态度也改變了一点:吃喝不考究,
但做起祭祀和法事来,是阔绰的;衣服很随便,但上朝和拜客时的穿
着,是要漂亮的”——禹这些随波逐流的举动,或许并非出于他的本
意,然而当时的历史和环境,使得他不得不世俗化。中国脊梁式人物
精神的崇高和他们从俗的无奈,深刻揭示出在民族发展的轨迹中存在
的沉重精神负累。
《采薇》中的伯夷、叔齐,因不满武王伐纣的行为而隐于首阳山,
他们固守“先王之道”而誓死“不食周粟”,俨然一副高风亮节的隐
士姿态。然而,“民以食为天”,人要存活于世上就必须有食物。《采
薇》中的伯夷、叔齐被剥去了隐士的高尚外衣,无处不表现出他们对
食物的渴望和考究。从他们做松糕,到采薇菜做“薇汤、薇羹、薇酱、
清炖薇、原汤焖薇芽、生晒嫩薇叶”这一系列的描述中,充分表现了
他们世俗化和不堪的一面。文章的最后写他们在喝着免费的鹿奶时还
想着要吃鹿肉,母鹿知晓人意而不再来,于是伯夷、叔齐最终饿死首
阳山,遂成就了他们的高风亮节。伯夷、叔齐在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
严重错位,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他们作为隐士在世俗生活中的不堪之
处,硬生生地描画出他们实际上的“小”与庸俗。
《故事新编》将笼罩在历史上的华衣抹去,还原神、历史人物的
人性和世俗化的一面,说明他们在世俗生活中同于常人,甚至于并不
比常人高明。《故事新编》虽取材自神话和历史传说,但又在文本中
制造了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作品通过对这些历史文本的颠覆,解构
了人们心中的历史。
鲁迅在《故事新编》中采用了历史的框架,但他并非要写历史,
他剥离了罩在神话和历史身上的神圣光环,将神话传说中的神与英
雄、历史材料中的圣贤人物人性化、世俗化,展现他们同于常人的甚
至不比常人高明的一面,从而揭示那些自居为正统的道貌岸然和背后
虚伪,否定了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所谓的真理,还原了“正统”和
“真理”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