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阅读解题指导:散文概括内容要点题型(附:典例精析及提升专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文学类阅读解题指导:散文概括内容要点题型(附:典例精析及提升专练)

ID:582672

大小:26.72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文学类阅读解题指导:散文概括内容要点题型(附:典例精析及提升专练) 典例精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依稀荷塘 李建臣 ①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让我神往多年。 ②当我跨入清华校门时,第一个愿望便是尽快一睹荷塘的风采。 ③记得当时班上有个同学,带了一台海鸥相机来为大家拍照,成了全班焦点。七嘴八 舌之后,几个拍摄点便确定下来。一是工字厅,建于乾隆年间,雕梁画栋如翚斯飞,门楣 高悬咸丰御匾;二是清华学堂,德国古典建筑范式,青砖红瓦廊柱白墙,清华教育发端之 地;三是二校门,三拱牌坊中西合璧,作为清华标识和象征嵌入国人记忆;四是融会古希 腊和拜占庭艺术风格的大礼堂…… ④见此情形,我真没有勇气提议荷塘了。 ⑤不久开展义务劳动,我们被带到校园西北角的荒岛挖土清淤。偶然间我探询一句荷 塘在哪儿。不料老师的回答令我目瞪口呆:此刻正在清淤的这片壕沟便是荷塘! ⑥真是造化弄人。面对眼前的荒芜萧飒、满目狼藉,我怅然若失。这便是我魂牵梦萦、 寤寐以求的荷塘么?蓦然间,脑海中闪过一句“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⑦秋风瑟瑟,暮雨潇潇。眼见得绿色渐次褪去,黄叶倏然飘落,心中那莫名的挂念却 未曾消匿。除了晨练,间或也会带上笛箫,于荒岛僻静处吹上一曲《汉宫秋月》,思绪便随 着袅袅余音,游弋于空山幽谷、冷雨寒窗、荒野孤雁、大漠残阳。若偶得燕雀应和,则有 喜遇知音、对影三人的感觉了。 ⑧所谓荒岛,乃十亩大小的土丘。岛上三面土山,高丈余,南向平阔,远看犹如一张 坐北朝南的龙椅。周围壕池环绕,宛若玉带。南侧玉带之外有土山横亘,恰如影壁;岛内 兔葵燕麦虬枝盘曲,碎瓦朽木残垣依稀。西北有汉白玉拱桥凌卧沟池之上,隐约寻履胜境; 东南有木栈折桥与对岸相连,仿佛曲径通幽。整体形貌虽苍凉残败,然构局中规,同条共 贯意蕴不凡。 ⑨翌年春天,岛上矗起一块石碑,上书“近春园遗址”。碑铭揭开了荒岛身世。 ⑩原来康熙年间,皇家大兴土木,从各处广征奇石异木,于北京城西北修建三山五园。 道光在位时,把其中的熙春园辟为两处。其一赐名近春园,赐予皇四子,即后来的咸丰。 ⑪ 近春园以荒岛为核心,仿淹城形制,延至方圆百亩。当其时也,园中古木高耸怪石 林立,环山衔水长桥卧波,回廊曼绕雕栏玉砌,莲叶接天荷花映日。正是御柳如丝映九重, 凤凰窗映绣芙蓉。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⑫ 咸丰从这里走向紫禁城,可谓雄姿英发踌躇满志。然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继位 不久即爆发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咸丰被迫亡命热河,终以而立之年客死 异乡。京城陷落,圆明园焚毁,东北亦被沙俄割走大片土地。黑云翻墨,卷地风来,山河 破碎,社稷飘摇。 ⑬ 背负巨额赔款的同时,慈禧又提出了重修圆明园的构想。除了鬻爵捐助、加大税赋, 慈禧还萌生了就地取材的创意。于是就近拆掉近春园,运走了可用之材。然而时局日下, 重修计划终成泡影,近春园亦被遗弃,沦为废墟。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⑭ 1913 年荒岛划入清华。至 1927 年朱自清先生月下独赏之时,虽然荷叶田田,暗香 缕缕,但“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白天也少人走”。寂寞无主,黄昏独愁。 只在朦胧月色之下,斑驳树影之中,荷塘才摆脱凋敝,“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出浴的美人”, 撞入和撕扯人们的想象空间。 ⑮ 沉寂百年之后,荒岛终为时代曙光所唤醒。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季,清华师生大 同爰跻无问西东,用自己的双手为荒岛拂尘梳妆,赋予了新生。 ⑯ 今天,徜徉于荷塘之畔,漫步在亭榭之间,波光粼粼菡萏妍妍;杨柳依依草色入帘。 地上芳草郁,空中舞纸鸢;黄鹂鸣翠柳,水中并蒂莲。童子嬉戏廊下,钓者羡鱼池边;山 顶书声琅琅,身旁咖啡飘香。写生少年专心致志,倾情白首琴瑟璧联。小桥划水剪荷花, 两岸西风晕晚霞。兴衰荣辱随梦去,无缘日月我自开。 ⑰ 古往今来,荷花被赋予太多的文化寓意和精神内涵。这不仅因为荷花清纯艳丽千娇 百媚,还在于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超凡脱俗不可亵玩。我尝惊诧于荷花有蛰 伏千年依然绽放的顽强生命力。她不仅是花中尤物,也创造了生命物种的奇迹。曾经沧海 巨浪滔天,况乎半塘污泥浊水!正是于举世混浊之中,保持了独善其身清净无染,才使得 这个世界又增添了一抹亮色,增加了一道风景,增大了一丝希望。正如毛姆所言,满地都 是六便士,我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⑱ 实际上,月下的绽放,才真正避弃了光环与污垢、浮躁与喧嚣、荣华与苦难、尘俗 与烦恼,致虚极守静笃,走近了恬淡无为的生命本原。恍然间,我想起“问君何能尔,心 远地自偏”的陶靖节,想起了“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的李青莲,也想起了东坡居士 月下赏荷的掌故,便自觉悟出心境、引为知己了。 ⑲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选自 2018 年 3 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简要概括荒岛的“身世”。 答案 (1)建成及赐名:康熙年间修建熙春园,道光把熙春园辟为两处,其一赐名近春 园,赐予皇四子咸丰。(2)当时形制:近春园以荒岛为核心,仿淹城形制,延至方圆百亩。 (3)成为废墟过程:咸丰年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京城陷落,圆明园焚毁;慈禧重修圆 明园,就近拆掉近春园,运走可用之材;后重修计划成泡影,近春园被遗弃,沦为废墟。 (4)新生:1913 年荒岛划入清华。至 1927 年朱自清先生月下独赏之时,寂寞无主,黄昏独 愁。沉寂百年之后,清华师生赋予了其新生。 2.细读第 ⑰⑱ 段,请简要概括作者的感悟。 答案 (1)荷花于举世混浊之中,保持独善其身清净无染,为世界增添亮色,增加风景, 增大希望。(2)荷花月下的绽放,真正避弃了光环与污垢、浮躁与喧嚣、荣华与苦难、尘俗 与烦恼,致虚极守静笃,走近了恬淡无为的生命本原。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答案 因慕名荷塘而崇敬神往。因荷塘荒芜而怅然若失。因荷塘身世而挂念亲近。因 荷塘新生而觉悟欢欣。 4.请概括本文主旨。 答案 本文通过对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前世今生变化的生动描述,表达了对荷塘新 生和现在的美丽的欣喜,并从中感悟到:荷花只有在举世混浊中实现月下的绽放,保持独 善其身清净无染,才能为世界增添亮色,从而走近恬淡无为的生命本质。 精要点拨 1、段(层)意概括题 摘取法 需要归纳概括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些重要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 句中;重要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首或尾或中间。尤其要注意其中抒情或议论性 (表明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归纳概括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合并法 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舍取法 ①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 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 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2.特定内容概括题 (1)原因概括 (1)辨明因果关系 很多散文,作者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表明某种道理,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 命题的“果”。这个“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文的叙事、描写、回忆等。 (2)近远结合原则 即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是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要点密集出现 的地方,所以要“就近”。其他一两个要点分散在离题干语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就要适当 扩大搜索范围。 (3)显隐结合原则 既要注意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隐性要点”往往隐含在较含蓄的叙述和 描写之中。 (2) 特点概括 (1)直接摘录词句法 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确定题目的 答案在文中的具体呈现,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的组合。 (2)拼接改写法 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组合来作答的一种方法。解答这 类题目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但不能直接摘录,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 词句意思的组合变换。 (3)综合句 (层)意法 有些文段(章),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几个相对重要的 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①分析句子关系,梳理出答案要点。在确定答题的大致区间之后,对相关内容的句子 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按要求从中提取答案的要点。 ②研读意象组合,概括文段大意。就是要研究段落内容的意象组成,对文段的信息进 行抽象归纳。 3.概括全文情感题 散文的精髓是情感。阅读散文,要善于悟情、察情、明情,去感受、把握作者的情感。 具体途径如下: (1)找准行文线索。作者的情感往往附着于“物”线,有的干脆就是以情感为线索,找 出线索,往往能把脉情感走向。 (2)聚焦情感语言。散文中总有点明情感的词语和句子,要圈定和摘录出这些情感语言, 具体体会。 (3)关注抒情方式。散文的抒情方式也很灵活,或是借景抒情,或是托物寓情,或是直 抒胸臆,或是把情感藏在字里行间。因此要从即景、披事、体物入手,从而悟情、察情、 明情。 至于答题,要注意三点: (1)直接情感,画句圈词。 (2)委婉情感,仔细揣摩。 (3)情感变化,配上原因。 4.概括主旨题 1.概括角度 (1)从分析散文类型入手 不同类型的散文表达中心意思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借此可以帮助我们确立归纳的着眼 点和归结点。叙事散文应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 散文应着重分析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议论性散文主要分析文章阐发了什么观 点或哲理;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主要分析所托之物被赋予了哪些象征意 义。 (2)从文章关键点入手 对文章中心而言,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等都是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抓住这些关键 点不失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有效途径。 (3)从分析结构层次入手 有些文章主旨比较含蓄,难以把握,只能在理解和分析全文的基础上,划分文章层次, 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出中心主旨。 (4)从分析文章抒情议论性句子入手 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能直接表达作者对所写对象的看法,同时又揭示出事物的 本质,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5)从分析写作背景入手 适当借助注解,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多地了解事物、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 进而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2.规范表述 概括主旨题答案要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形式。写人散文的表述形式:本文记叙(描写) 了……事迹,表现(反映、赞扬、揭露、批判)了……精神(性格、品质)。叙事散文的表述形 式:本文记叙了……事件(经过、故事),阐明了……(道理)。抒情散文以刻画景物、事物的 本质特点,抒发情感为主,因此,其表述形式是本文描述了……,抒发了……(思想感情)。 提升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3 分) 走进塔里木 贾平凹 ①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 知道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 太阳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 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 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 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 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 使车灯打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 ②我们走进了大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一天之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 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地面自 然条件又最为恶劣,地下地质结构又最为复杂。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二十一世纪中国 石油的命运在此所系。那么,这里演绎着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 的生存和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眼前的塔里木,自然条件恶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 却也很现代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进,竟也 节约下水办起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艰苦奋斗永远是石 油人生活的主旋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 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 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 ③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签字。我写惯了那些唐诗 宋词,工人们却自己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这里的工人将这些语言渗进 自己的生活,他们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 自这里。于是,我遵嘱写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 等等。这里真是一块别种意义的净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 持一个民族的浩然之气啊! ④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作报告。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 作的技巧,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 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 语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人。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 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 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石油人的今生担当着的是找石油的事,人间的 一股英雄气便驰骋纵横! ⑤从沙漠腹地归来,经过了塔克拉玛干边沿的塔里木河,河道的旧址上是一眼望不到 头的胡杨林。这些胡杨林证明着历史上海洋的存在,但现在它们全死了,成了死亡之海的 依据。这些枯死的胡杨粗大无比,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据说,它们千年不 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胡杨林如一个远古战场的遗迹,悲壮得使我们要哭。 我们大喊大叫,为什么呐喊,为谁呐喊,大家谁也没说,但心里又都明白。塔里木油田没 有雕塑馆,但有这个胡杨林,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 群英雄!我们狂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捧着沙子装进矿泉水瓶子 带走。这些沙子现在存放在我们各自的书房,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 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 )(3 分) A.本文题目体现行文思路,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写路途的艰险,写油田的壮美,赞石 油工人的质朴,写返程时所见胡杨不朽,赞美了石油工人的质朴和伟大。 B.文章写塔里木油田承系着祖国石油的命运,石油工人在为国奉献的同时,也注重自 己的生活品质的提高,在赞颂石油工人的文章里独树一帜,真实又丰满。 C.文章末尾写到“全跪倒在沙梁上”,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一行人在奔跑呐喊之后 的筋疲力尽,“永嚼的一份干粮”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内心的震撼。 D.本文描写塔里木石油人战天斗地采石油,突出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采用了正面描 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既用含蓄的比喻、反衬,又有直抒胸臆。 2.作者说,走进塔里木,“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那么,作 者在塔里木收获到了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 分) 3.文章第三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 【答案】 1.C 2.①油田大会战中,石油工人的艰辛及其创造的非凡成就;②石油工人壮丽的事业理 想、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充满清正之气和豪情壮志;③走进塔里木后所见所闻对作者自 我精神的洗礼和升华。 3.①表现了石油工人的满腔豪情,他们将豪情渗入生活、化为信仰和力量;②表达了 作者对石油工人的赞美和由衷的敬意;③和下文当今社会“有些人”的形象构成对比,突 出了石油工人的英雄本色。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有 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 查。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选项 C, “暗喻”手法判断错误,应为借喻。暗喻: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 喻关系。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 作、变成”等词充当。借喻: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就是说,本体不出现,喻体在上下文 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故答案选 C。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意并概括文本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 后结合对文本的理解进行概括分析,答题的时候要注意立足文本内容。本题题干问的是: 作者说,走进塔里木,“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那么,作者在塔 里木收获到了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收获的是塔里木自然环境的恶劣,石油工 人的艰苦和为国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新一代石油人的奋发向上不怕吃苦的奉献精神。 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段在文本中作用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从内容上的作用、情 感(主题)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等角度进行作答。例如本文第三段,从内容上突出了 石油工人生活的朴实和奉献的精神。从主题上是作者歌颂塔里木石油工人的奉献精神。从 结构上本段起到了过度的作用,同时也引出下文的对比,把石油工人的拼搏和下文的形形 色色的负面人物进行对比,因此突出了作者对当今为国付出的石油工人的赞美之情。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