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阅读解题指导: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型(附:知识讲解及对点训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文学类阅读解题指导: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型(附:知识讲解及对点训练)

ID:582702

大小:30.3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文学类阅读解题指导: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型(附:知识讲解及对点训练) 知识点一:描写人物的手法 (一)正面描写 (1)肖像描写 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 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示例】在一张流露着难以描绘其风韵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上面两 道弯弯细长的眉毛,纯净得犹如人工画就的一般,眼睛上盖着浓密的睫毛,当眼帘低垂时, 给玫瑰色的脸颊投去一抹淡淡的阴影;俏皮的小鼻子细巧而挺秀,鼻翼微鼓,像是对情欲 生活的强烈渴望;一张端正的小嘴轮廓分明,柔唇微启,露出一口洁白如奶的牙齿;皮肤 颜色就像未经人手触摸过的蜜桃上的绒衣:这些就是这张美丽的脸蛋给你的大致印象。(小 仲马《茶花女》) (2)动作描写 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示例】歇洛克·福尔摩斯从壁炉台的角上拿下一瓶药水,再从一只整洁的山羊皮皮 匣里取出皮下注射器来。他用白而有劲的长手指装好了精细的针头,卷起了他左臂的衬衫 袖口。他沉思地对自己的肌肉发达、留有很多针孔痕迹的胳臂注视了一会儿,终于把针尖 刺入肉中,推动小小的针心,然后躺在绒面的安乐椅里,满足地喘了一大口气。(柯南·道 尔《四签名》) (3)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 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 形象的重要手段。 【示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 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 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曹雪芹《红楼梦》) (4)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示例】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 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 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鲁迅《风筝》) (5)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 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示例】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她敢从一大把火柴里抽出一小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 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 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 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 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 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侧面描写 概念:又叫间接描写,是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 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示例】(《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 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知识点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一)简答题 [解题思路] ① 阅读全文,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② 审读选项,根据选项找到上下文; ③ 分析描写手法与作用; ④ 辨别正误。 (一)问答题 1.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解题思路] ① 全文阅读,首先看文中有无对其人性格特征直接概括的词语; ② 根据针对其人的描写和情节,来概括人物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③ 答题时要对性格特征进行归类整理,使答案更加清晰。如对内与对外分开,正面 与反面分开,前期与后期分开等。 2. 分析典型人物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 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 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 表性。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的辨析鉴赏能力, [设问方式] 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某某人物?请简要分析。 分析文章对某某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文章是如何塑造某某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 ①指出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是什么; ②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③点出这种手法的作用、效果,即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对点训练 1 天职 许行 ①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个倔老头 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②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准 备带走。不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 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③“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④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所 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了警察。 ⑤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⑥“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⑦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⑧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里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 ⑨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 爱妻。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魅力。 ⑩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 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11 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古 老的决斗。 12 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常对你说的话了吗?” 13“噢,你是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14 一个修补头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个多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15 列夫斯基在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地说:“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 侍您而献出余生。” 16“这是上帝的安排。医生的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 17 这件事更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18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 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开胸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 曼的诊所。海尔曼一搭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 少波兰人丧生在他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呵! 19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 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他的胸膛。他 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他的心上…… 20 审判海尔曼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21“没有,它用得其所。” 22“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23“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 到啦。 24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市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 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上,挺举着 “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原文略有删改) 【题目】简要分析小说中“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6 分) 【答案】海尔曼是一个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他心地善良,宽容,为了救助他 人,他不计个人恩怨,把救死扶伤当作自己最高的职责,他又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以他 的手术刀作武器,沉着勇敢地处死了凶怒的法西斯头目,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6 分。答 出基本要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在阅读文章后,要弄清 楚以下几点: 第一、文章写了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文章围绕海尔曼医生,写了小偷、前妻的 丈夫、德国警官。 第二、写了几件事?这些事与主要人物有什么联系?通过三个事件,从两重身份来表 现主人公海尔曼。作为医生,他把救死扶伤当作自己最高的职责,作为反法西斯人民,他 是一名爱国者。 第三、作者刻画人物用了什么方法?小说开头“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 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先总括了海尔曼的形象,医术高超、医德高尚。 第四、表现了人物那些性格或品格特点?结合前面分析的两重身份和三个事件,不难 分析出海尔曼医生的形象。 对点训练 2 平凡的幸福 〔俄罗斯〕列伊拉·米勒佐耶娃 车驶上大路的时候,穆拉德想趁绿灯亮着的时候,把车开过去,所以就朝着信号 灯猛地向前冲了过去。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就谁也不知道了。卡米拉只感到自己被什么东西 重重地砸了一下,她听到一声玻璃破碎的声音,然后就什么也感觉不到了,也不知道汽车 是掉到排水沟里翻了。 接下来是医院、来来往往的医生和亲人们的哭叫声。还算万幸,一切都过去了。 她睁开双眼时,穆拉德就在身边,拉着她的手,朝她温柔地微笑着。 卡米拉出院后,双方亲友立刻为他们准备婚礼。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非常理 想。期待已久的大喜日子终于到了,他们从举行婚礼的豪华饭店回到自己的房子里,这是 穆拉德父亲送给新婚夫妇的礼物。卡米拉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了。 卡米拉回头看了看,发现自己已经是一个年轻的女人了,她有了三个健康可爱的 孩子。 卡米拉的日子过得非常幸福,她所有的梦想都出乎意料地变成了现实。她不是一 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有自己的工作,而且她工作的地方正是她一直梦想的地方。她唯一 要做的就是感谢命运对她的厚爱! 生活真是太美妙了!卡米拉的心里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穆拉德是个既懂得爱又感 情专一的好丈夫,也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一切都像卡米拉希望的那样。 孩子们在一天天长大,有时候也有一些小问题,有时候问题还很大。但这才是生 活,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健全的生活。卡米拉也明白,在别人眼里,她所谓的这种幸 福对一个女人来说可能是再普通、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她认为自己的幸福一点都不平凡, 充满了神奇,难遇难求,那是上天对她的偏爱。 卡米拉有很多美好动人的经历。丈夫还像从前一样浪漫,他们全家一起把生活过 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他们哪儿都去过,什么都看过! 幸福的日子在温馨的家庭生活中和与一大群朋友的亲密交往中飞过。朋友们的聚 会、孩子们的调皮为生活增添了无限色彩。 他们先嫁了女儿,然后两个儿子也结了婚。小儿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卡米拉又 该照看孙子了。命运真是特别眷顾卡米拉,送给她一大群孙子。卡米拉一次又一次地感谢 上帝对她的恩赐。 明亮的灯光,浓浓的艾蒿的芳香……透过一层薄雾她看见一扇打开的窗户和悬在 她身体上方的一盏明亮的灯,还有一张张正俯在她身上的脸。 “她醒过来了。真是奇迹!”一个陌生的声音说。 几天后,卡米拉已经能自己从床上坐起来了。这个地方很陌生,周围的人也都不认 识。 “穆拉德在哪儿?”她问,可她的声音她自己都听不出来了,“我的孩子们在哪儿? 我的孙子们呢?我这是在哪儿?你们是谁?” 终于,来了一个女人,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我的亲人们都哪儿去了?” 卡米拉央求着问。 “我可以把一切都告诉您,”这个女人痛苦地说。“但您一定要坚强……您昏迷了 四十年了。” “什么?” “您睡了四十年了……” 卡米拉沉默了好一会,她觉得即使想再问点什么,她的舌头也不听使唤了。终于, 她还是说出来了:“我丈夫呢?” 那个女人沉思了一会后,声音低低地说:“出车祸时,您还没结婚呢。” 卡米拉像傻了似的,目光落在床头柜的照片上,就是奥利娅在那次聚会上拍的。 照片上是一张张神采奕奕的脸庞。卡米拉的目光注视着正在幸福地微笑的穆拉德,注视着 自己,注视着已经永远消失了的朋友们。 卡米拉后来打听到,车祸中穆拉德只是受了点轻伤,他等不及卡米拉醒来就和别 人结了婚,搬走了。他现在是否健在,不得而知;但他的家人现在还住在西方的某个国家。 卡米拉一直在思考着自己的这一生,最后她终于明白了: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 当她艰难地把身子挪到镜子前的时候,镜子里出现了一张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的脸。她 凝视着自己的眼睛,企图弄明白上天给予她的这份神奇的、难得的恩赐的意义……命运真 是对她不薄,让她做了一辈子梦。 【题目】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什么特点?(6 分) 【答案】一方面作者借助对梦幻的描述、心理的描绘来展示卡米拉的“平凡的幸福”: 另方面用没有结婚的事实与子女满堂的幻觉进行对比形成矛盾冲突来凸显卡米拉形象的悲 剧意味。(每答出一个方面,给 3 分。) 【解析】本题是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特点,注意围绕主人公卡米拉,结合文本內容来分 析。 解题思路: ①指岀描写手法:梦幻中和梦醒后的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 ②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梦幻中—一幸福;梦醒后—一震惊、悲剧。 对点训练 3 看 倒 影 刘心武 S 君的油画越来越引人注目了。那天我去他在农村的画室,刚进去就看见一幅接 近完成的大画,那画上显示出一个倒立的人形,比例与真人相似,很不规整,觉得飘飘忽 忽的,不禁说:“啊,倒着画人——你又在玩什么新花样?‘后现代’不过瘾,又玩‘后后 现代’?”他迎过来,笑道:“您再细看看,这幅可是完全写实呢!” S 君招待我喝下午茶,细说端详。他出生在南北交界地的一个小村庄,在乡里上 的小学,在上到四年级以前,他说他都还没有开“眼窍”——就是他完全不懂得审美。直 到有一天,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他记得姓蔡,那时候才二十出头,活泼开朗,像.是同学 们的大姐姐,教他们算术,也带他们做操。那一天,蔡老师跟同学们在河边做游戏——那 个乡村小学没有围墙,迈出操场不远有一条小河,蔡老师说玩“老鹰捉小鸡”,大家都来当 老鹰,她当带头的大老鹰,我们是一群小老鹰,大家一起飞飞飞——就是她身后的那个同 学拉住她衣裳的后襟,然后其余同学一个接一个地拉住前面同学衣裳的后襟,大家步调一 致地沿着河边的草丛跑呀跑、跑呀跑,笑语喧哗,快乐非常。跑完,蔡老师就跟同学们一 起在河边小土坡上坐下休息。就在那个下午,蔡老师亲切地跟同学们说:“要学会看风景啊! 不要光往岸上看,要懂得看倒影啊!看呀看呀,小风吹过来啦,河里的倒影怎么样啦……” S 君强调,蔡老师指点倒影的那一刻,对他来说,是生命中最宝贵的审美启蒙,从那一刻 起,他开了“眼窍”,能够发现现实世界里,可以被称作“美丽”的事物了。当然,这种理 性的归纳,是多年以后才提炼出来的。而且,蔡老师的这种审美启蒙,也不是每一个同学 都能理解与吸纳的。S 君承认自己早慧,他说当许多同学仍然懵懵懂懂的时候,他就不仅 能飞快地领悟蔡老师的指点,而且,还能主动地去求教:“蔡老师,除了河里的倒影,还有 什么是好看的呀?” 他至今还记得蔡老师跟他说:“那些一般人没感觉的东西你要产生感觉才好呀!比 如我宿舍外头的那架丝瓜,有的人看见,他会想着,瓜棚好遮阳啦,嫩丝瓜好做菜啦,老 丝瓜晒干了丝瓜瓤好拿来洗碗用啦……你出去细看看,你看那瓜藤上的嫩藤尖,它好想往 竹竿上攀呀,它在微风里颤悠悠的,它多可爱呀,多耐看呀……”他就真的跑出蔡老师宿 舍细看那瓜藤尖,他说,那半透明的带有小茸毛的最尖端凝出一粒细水珠的丝瓜藤的嫩尖, 第一回唤起了他作画的冲动——虽然老早就有美术课也画过许多给老师去评分的东西,他 意识到那些都不是“美术”,也算不上是“画儿”…… 他说蔡老师相貌平平,但有时候蔡老师让他觉得很美。比如有一次蔡老师教他们 算术,做一道例题,忽然蔡老师脸红了,连连摆手说:“哎呀错啦错啦,不好意思,算错啦!” 于是再从头做起,还告诉同学们,她为什么算到那一步出了错,提醒同学们吸取教训—— 蔡老师纠正自己错误的那几秒钟,在他心里产生出一种不光有颜色、线条、光影、动感的 形式美,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美感,当然这也是他多年以后才提炼出来的感悟。 “这位蔡老师教你们的时候,该是改革开放初期吧?那时候她就能注意对学生进 行美育,真不简单呀!又过去快三十年了,她已经桃李满天下了吧?”S 君回答我,他小 学毕业以后,到镇里上初中。毕业前回老家小学去找过蔡老师,人家告诉他,蔡老师考上 大学,离开好几年了,究竟是哪个大学,谁也说不清,这让他无比惆怅。后来他到县城上 完高中,再到省城读完大学本科,又到国外闯荡了几年,一直没有忘记蔡老师的启蒙之恩。 现在他画这么一幅《倒影中的启蒙者》,正是为了抒发胸臆中的一汪情愫。 我和 S 君探讨,蔡老师的美学意识,是她读了一些美学著作产生的还是天性中自 发的?她对学生进行美育,是自觉的还是无意的?S 君说他无从判断,但他将在那幅大画 里表达这样的意蕴:这样的一个生命,必是快乐而有福的! 【题目】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S 君的油画越来越引人注目了”,这句话既赞赏了 S 君的油画技艺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全文看,也是从侧面肯定了蔡老师“审美启蒙”教育的成功。 B.从 S 君能够飞快领悟蔡老师的指点、还主动向蔡老师求教的情况看,在蔡老师指点 大家看倒影时,他就已经明白,蔡老师是在对他们进行审美启蒙。 C.第一次唤起 S 君作画冲动的是“半透明的带有小茸毛的最尖端凝出一粒细水珠的丝 瓜藤的嫩尖”,而它的被发现,离不开蔡老师采用对比方式所实施的引导。 D.“相貌平平”的蔡老师有时候会让小时候的 S 君觉得“很美”,是因为蔡老师在纠正 计算错误时所展现的神态、动作,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更深层次的美感”。 E.小学毕业后,S 君再也没有见到过蔡老师,现在他学有所成,更是常常记着蔡老师 的启蒙之恩,画《倒影中的启蒙者》,就是为了表达自己深藏心中的感恩之情。 【答案】BD。 【解析】简答题解题思路: ①阅读全文,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②审读选项,根据选项找到上下文 ③分析描写手法与作用 ④辨别正误 B 项错在对于审美启蒙的理性归纳,是在多年以后才“提炼出来的” D 项错在蔡老师的美不在于外在的美,而在于敢于正视错误、纠正错误并提醒学生要 引以为戒的人格之美。 对点训练 4 窗中戏剧 女人倚在窗子边,朝对面望去。风微微地从河边吹来,感觉和平常没什么不一样。 她住在顶楼的倒数第二层,街道在远远的下面,就连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噪音也很少 传到这里。就在女人准备从窗边转身离开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对面那个老人房间里的灯 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打开了。天色还不晚,外面还很亮,老人房间里的灯光并不明显,那 种感觉就好像太阳底下开着的街灯,又像是灯火通明的教堂里,某个人在窗边点亮的蜡烛。 女人站住了。 老人打开窗子,朝着这边点了点头。 他是在向我打招呼吗?女人心里暗自想道。她所住的房子上面一层是空着的,下 面一层是一个工厂,这会儿早就关门了。女人于是微微地点了点头,作为对老人的回应。 只见老人又冲着这边点点头,同时伸手去摘帽子,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头上并没有帽子。 老人转身消失在了后面的房间里。 很快,老人又出现在了窗前。这次,他的头上多了一顶帽子,身上加了一件外套。 他脱下帽子,微笑着向女人致意。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白色的手帕,开始挥舞起来。 一开始,是轻轻的,接着,越来越激烈。他把身子倾在窗台上,让人不得不为他担心他的 整个身体会从窗子里跌出来。女人有些愕然地后退了一步。 这时,窗子对面的老人一抬手,将手中的帽子远远地甩开了。同时,他将围巾顶 在了自己的头上,就像一个穆斯林人一样,将自己的头包裹了起来。接着,他将双臂交叉, 合在胸前,开始鞠躬。每次抬起头时,他的左眼都闭着,仿佛在向女人传递着他们两人之 间的某种秘密信息。女人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一切,直到她突然发现,窗子中出现了两条穿 着窄窄的、打着补丁的丝绒裤子的双腿。老人在做倒立!当他那满脸通红、满是汗水而又 兴高采烈的脸重新出现在窗前时,女人终于拨打了警察局的电话。 老人仍然没有停下来。他披着一个床单,在两个窗子前交替出现。三条街道以外 的警局接到了女人的电话,女人在电话中有些语无伦次、声音十分激动,以至于警察们也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此刻,对面的老人笑得更厉害了,脸上的皱纹堆成了一团。他伸出 一只手,做了个模糊的手势,在脸上一抹,随即,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似乎,他的笑容 已经瞬间被他攥在了手里。女人一直站在窗边看着这一切,直到警车赶到楼下。 女人气喘吁吁地跑下楼。警车周围已经围了许多人。一群人跟着警察和女人上了 楼,有好几个甚至跟到了最后一级楼梯上。他们凑在一起,好奇地等待着——先是有人上 前敲门,没有人应;然后按门铃,仍然没有回应。作为训练有素的警察,打开一道门并不 是难事——门很快被打开了,干净利落。顺着窄窄的走廊,他们终于捕捉到了走廊尽头隐 约的灯光。女人蹑手蹑脚地,紧紧地跟在警察后面。当通往里间的那道门被打开时,只见 老人背对着他们,仍站在窗子旁。他的双手拿着一个大大的白色的枕头,放在自己头上, 又拿下,不断重复着。那样子仿佛是在告诉什么人,他要去睡觉了。而他的肩上,还披着 一块地毯。众人几乎已经走到了他的身后,老人仍然没有转身——这个老人的听觉已经非 常迟钝了。女人的视线越过老人,望向对面,她看到了自己家那扇昏暗的窗子。 就像她所想的那样,底下那一层的工厂已经下班了。不过,在她家楼顶上,不知 什么时候搬来了一对小夫妻。在他们房间的窗子旁,有一个围着栏杆的儿童床。一个小男 孩正站在里面。 这个小孩儿头上也顶着一个枕头,身上披着一个床单。他不停地在床上蹦着跳着, 朝着这边挥动着双手,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他先是笑着,接着,用手在脸上抹了一把, 随即,他的脸变得严肃起来,仿佛他在一秒钟之内将自己的笑容攥在了手中。紧接着,小 男孩伸出手,用尽全身力气将手中的笑容抛到了所有目瞪口呆的人们脸上。 【题目】小说是怎样刻画老人形象的?试指出两种手法,并作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动作描写。例如“他披着一个床单,在两个窗子前交替出现”等。②神态 描写如“通红、满是汗水而又兴高采烈”。③效果:写出了老人逗孩子玩耍时的滑稽而可爱 的情态。(手法,各 1 分,例举各 1 分,指出效果 2 分。) 也可以回答:①正面描写。如“脸上的皱纹挤成了一团”:②侧面描写。如最后一段通 过小孩子的动作,可以看出老人曾做出怎样的动作。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老 人可爱、童真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手法各 1 分,举例各 1 分,效果 2 分)(共 6 分,意 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査的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解题步骤 ①指出描写手法:披着床单、交替出现一—动作描写;通红、兴高采烈—一神态描写 分析人物形象:活泼、可爱。 ③说明效果作用。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