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 学习改写 教学设计(附:技法点拨及范文引路)
教学设计
写作 学习改写
【目标导航】
1.学习改写的要领,注意把握主题,做到详略得当、语言得体,适当运用修辞。
2.学会根据原文主题内容进行恰当的联想和想象,避免偏离主题太远。
3.通过改写,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培养创新能力。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课标要求】
了解作文题目,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1.选取一则古代寓言,用现代汉语改写成一篇小故事,300 字左右。
2.从本单元的小说中选择一篇,改变原来的叙事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来讲述
这个故事,不少于 600 字。
3.本单元的课文,情节富于戏剧色彩,人物形象也很鲜明,从中选择一篇改写成课本
剧。
【新课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阅读课文时,相信大家都有一种拿起笔来,自己创作的欲望,《杨修之
死》能不能不让他死?《皇帝的新装》的骗局被揭穿后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这一切
都等待着我们这些“大家”来创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改写”。
【写作要求】
1.可以只改写课文的片段,也可以改写全篇。
2.叙事要清晰,注意人称和语言风格的统一。
3. 改写时要注意故事的完整性和结构的合理性。
【技法点拨】
1.根据改写要求,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这就要求同学们首先要理解原作内
容,准确把握原作中人物的形象和主要情节、主题思想等。
2.在改写时,应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原作中着墨较多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情态,在表
现这些内容的时候,可在原作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合理发挥,适当补充细节充实内容,让
改写的内容充满生活气息,由于改写是艺术的再加工,因此可以充分增加若干细节。
3.改写时,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切忌对照原文直译,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和
描写,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
【范文引路】
《卖炭翁》改写
——一个卖炭老人的遭遇
冬天的一个夜晚,北风嗥叫着,摇撼着终南山上的一间小茅屋,仿佛要把它吞下。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炭窑边烧炭。火光映亮了他的脸,古铜色的脸上沾满了灰尘,
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记载着生活的艰辛。他正用那双浑浊的眼睛,盯着黑暗的夜空,心
里不住地祷告:苍天啊,快下场雪吧,让我的炭卖个好价钱,换点粮食,买件棉衣,家里
已揭不开锅了。
等炭烧好以后,他从炭窑里扒出炭,装上牛车,用黑得像木炭一样的手抚摸着牛头,
说:“老牛啊,这两天委屈你了。等天明,咱们赶集去,卖了炭也好好喂你一顿。”这时,
老人那久已不见笑意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夜,深了;风,刮得更猛了;天,也更加阴暗了。
不知什么时候,老人被冻醒了。他朝窗外一看,啊,真的下雪了!他连忙拂去身上盖
的稻草,走到门外。雪足足有一尺深。老人不顾冻得发抖的身子,竟仰天呼喊起来:“苍天
有眼,再冷些吧!”……
老人顶风冒雪,拖着疲惫的身子赶着牛车来到了集市的南门外。只见他满身的泥水,
脸冻得紫红,眉须结着冰碴。他蹲在雪地上,闭着眼,想歇一歇。是啊,赶了几十里的山
路,路又滑又陡,人够乏的,牛也累了。
突然,叮当、叮当,传来马铃声。老人睁开了眼。猛然,他像被马蜂蜇了一下,睡意
一下子全消失了,眼里充满了惊恐。啊,横行霸道的黄衣使者和白衫儿又来了。他连忙赶
起牛车,掉头想走,可已经来不及了,两匹高头大马拦住了他的去路。
黄衣使者坐在马上,手里拿着圣旨,命令说:“卖炭老头儿听着,皇宫需炭。来人,把
炭车给我拉走。”一个公差饿虎般地扑上来,把炭车向北面的皇宫拉去。“啊,大人,大人,
使不得呀!我指望这车炭换饭吃啊!开开恩吧!”“哼,你竟敢抗旨不遵?”“啊,不,不。”
老人嗫嚅着。白衫儿凑上来说:“还是识点时务,快点把炭送到皇宫中去吧!否则,你就是
抗旨!你还要命吗?”
黄衣使者骑马走了,卖炭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烧出的一千多斤炭被白白拉走,
心里像刀绞一般。不一会儿,牛车空着回来了,牛头上系着半匹红绡一丈绫。“这就是一车
炭的钱吗?呵,苍天,可叫我怎么活下去啊!”老人悲愤地呼喊着,踉踉跄跄,昏倒在牛车
旁……
风卷着地上的残雪,呼啸着……
评语:这篇改写有两点值得称道。一是严格按命题要求“不能写成译文”,“要有适当
的扩充渲染。”把古代文言叙事诗改写成现代文记叙文,完全摆脱了“译文”的影子。本文
在“扩充渲染”方面,做到了按原诗提供的信息、形象,从细节上补充完整,然后按记叙
文表达的需要,重新组织,如开头增加了环境描写,有助于表现卖炭老人生活的艰辛;增
加了对“黄衣使者白衫儿”的语言描写,更能突出封建统治者的专横。
二是历来对“回车”的解释有争议,从“南山”到“南门外”,再到北面的宫中,怎么
会需要“回车”呢?作者的改写,说卖炭翁见“黄衣使者白衫儿”来了,已经“赶起牛车,
掉头想走,可是已来不及了,这时使者们便回车叱牛牵向北”,这一改写倒是很合情理的。
英雄儿女心
——改写《木兰诗》
秋天。很冷。
风不是很大。
叹息声,一阵、一阵的从院子里传出。其中,还夹杂着几声机杼的声音。走进一看,
才发现原来是一位少女在叹息。秋风吹过她两鬓的头发,两片红叶落下,飘在她的头发上,
落在她的肩上。她仍在叹息,她在沉思,她很忧伤,她仍在想着昨日的那一幕。
她叫花木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昨夜路过父亲的房间时,看见征兵文书,得
知单于大犯边疆,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什么兄弟,她隔着窗子,看着父亲脸上那股神情,木
兰仿佛随时都感觉到,她会随时失去她的父亲,她的心在痛。
“不,我不想失去父亲,我要代父从军。”木兰在心里默默叹道。
自从有了这个信念,她就从没有放弃过。她站了起来,跑到各个市集去买了一些必要
的装备,她买了马,买了马鞍,买了辔头,买了长鞭。回到家,盘起自己的长发,换上男
装,留下了一封信,又悄悄地拿走了那把昨晚父亲擦拭了好久的,陪伴了他多年的宝剑。
这时,天色已经晚了,谁知又下起了大雨,但她什么也不顾,骑着马,冒雨冲了出去。
风很大,雨点就像石子一样,打落在她的脸上,身上。但她的脸庞,总会露出那份毅
然的面孔。她可以想象到,想象着父亲看到那封信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那是一股悲伤。
可以想象到自己的母亲,是如何含着泪,呼唤自己的。但她也是为了自己的父亲。为了整
个家庭。一想到这些,她便会抬起头来,毅然向前。
大约驰骋了两天,她抵达了军营。在这军营里,可能有人是为了国家而战,可能有人
是为了自己的荣耀而战,但她却是为了自己的父亲。
时间很快。
十年过去了。
花木兰已经打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役,她也真正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回想起与敌人
交战的场面,回想起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的劳累,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有时晚上还
会做恶梦。但是,一切都过去了,她都挺过去了。因为他们胜利了。现在的花木兰,正率
领着全军,前去面见圣上。她现在可不再是什么无名小卒,她已经是鼎鼎大名的花将军。
皇上给人的感觉,都是威严,肃穆的。但是这一位,说话间,却带着几分激动,因为
他实在是太感谢花木兰了。“你说,你想要什么?只要是朕有的,统统都给你。”花木兰笑
了笑,说道:“下官一无所求,只因辞乡多年,劳家中父母挂念,甚是不孝,故欲辞官回乡。”
虽然皇上再三恳求,但还是被木兰婉谢了。
风吹过,红叶落下。此刻木兰已站在家门口。望着家园中的那棵树,已经变红了,又
是秋天吗?又是十年前的那个离开时的秋天吗?她有点感伤,但是她不会落泪,因为军旅
生涯,让她变得坚强了。
此刻她已换完女装,她推开院门,看见父母亲正坐在院中,个个深思熟虑,低着头。
似乎自从她走的那天起,就在这里等,等她回来。她再也忍不住了,扑上去紧紧地搂住爹
娘,两行泪不知何时已经流到了嘴角。再坚强的人,也无法忍受亲情带给他们的折磨。此
时,三个人互相看着,离别了十年,此时见了面,什么也没说。自然,他们也不知从何说
起好,只有默默的泪水。
但这样就足够了。
让大幕落下,让这一家人去享受离别后的欢聚吧!
评语:小作者在改写时非常用心,用“风”这一景物描写烘托氛围,渲染人物的心理,
把握十分到位,而且文中还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让读者更充分地认
识到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花木兰形象。
【学以致用】
1.当堂作文。
2.推荐作文评讲。
(1)同桌互评。(2)教师点评。
【达标检测】
1.布置作业:同桌间互换作文修改。
2.将推荐的佳作打印出来贴在班级作文园地展览,供大家学习。
【课后反思】
改写作文是同学们喜欢的作文形式,他们可以和大作家一起创作,一起编写小说,这
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我在此次作文课上,先引导学生掌握改写的一般要求,然后引出大
家熟悉的《卖炭翁》和《木兰诗》,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动脑筋,大胆改文,
创作出自己的“作品”,然后组内交流展示,学生兴趣高涨。教师选出优秀改文在全班内展
示,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交流。所以整堂课学生既学到了改写的相关知识,又收获了改写
的兴趣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