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如何从细节入手写好中考作文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
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如果我们把叙事类的文章比作是一棵大树,单纯的记叙只是
勾勒出了大树的枝干,大体的轮廓,不形象,不生动。在记叙的基础上加上生动的描写,
那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才是一棵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树。
一、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记叙文习作普遍存在内容空泛、虚浮,没有详略侧重,
中心不清晰,文章没有温度没感情没有生活没有他自己这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症状:
1.全文都是叙述,没有描写。
2.用平淡的叙述代替描写。
3.分不清叙述和描写,抓不住重点,不清楚哪儿该叙述,哪儿该描写,结果叙述与描
写掺杂到一起,写成流水账。
4.不能围绕中心进行描写,为描写而描写。
如果我们把叙事类的文章比作是一棵大树,单纯的记叙只是勾勒出了大树的枝干,大
体的轮廓,不形象,不生动。在记叙的基础上加上生动的描写,那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才
是一棵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树。这就是描写的意义。所以,必须重视作文中的细节描写。
二、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描写是对事物的具体状态作描绘和摹写。细节描写是指
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话、一个典型情节、一种景
物或场面描写等,用特写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睹其物”。换句话说,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
加以具体描写。它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方式具体又包括语言描写、外貌描
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等。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
境描写。
三、细节描写的意义
细节描写能使文章从枯燥走向生动,从模糊走向真实,从平淡走向深刻,能化空泛虚
浮为具体真实生动可感,我们往往能从细节描写里,读到生活,读出情感,读出精神。这
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
1. 细节描写中见出生活的真实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
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段文字出自杨绛先生的《老王》,写的是老王病重,临去世前最后一次到“我”家来
的情形。乍一看,有些骇人,仔细读一读,会感受到真实,文字里有一种近似冷酷的真实,
老王已经被病痛折磨得形容枯槁、皮包骨头,病入膏肓,描写既写出了他的身体状态,也暗
示了下文老王的离世。
2.细节描写中见出人物的个性
“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如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
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
是一个活物。”
这段文字来自于鲁迅先生的《祥林嫂》,头发的变化说明主人公未老先衰,而眼神的刻
画则说明这种衰颓绝不是像老王那样是身体上的病痛造成的,而是来自于精神的折磨。不
同环境不同状态下的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面貌也是迥异的。这是文字描写的巨大魅力,
能突显出个性特征的魅力。
3.细节描写中见出人物的情绪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
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这段文字来自于李森祥的《台阶》,表现的是造台阶的父亲早晨劳动的情景。是一个特
写镜头,父亲头发上的雾水凝成了细雨,再汇成小水珠,滚到额头上,额头上滚满了黄豆
大的露珠。大半辈子的准备工作使得父亲的身体过早衰老了,但多年的企盼终于要变成现
实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与难以抑制的兴奋支撑着父亲不知疲倦地继续辛勤劳动。那“每
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的形象,让人联想到父亲超负荷的艰辛劳动,
令人感动不已。
4.细节描写中见出作者的深情
“他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
台,就不容易了。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
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
爱,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已。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达。而能
细腻且准确地描写出来,源于他细致地观察,此时对父亲的凝视里和细致的描写里,其实
也饱含着着朱自清对父亲的爱。
这样的细节描写里,我们不仅仅看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精准地表达,更透过文字
看到了作者本身,写作一定是双向的走向。才能让文字里有生活,有温度,有情感,有自
己。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细节描写的训练。
四、细节描写具体方法例析
(一)人物描写:方法一:细化动作,分解动作。
示例一:
“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
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
住了。
这两段文字比较来看,第一段只用了一个动词“罩”字表明结果。第二段文字却用将
捉鸟的过程通过“扫、支、撒、系、牵、拉、罩”更具体细腻地呈现出来,感染力更强。
示例二:
“那天,我们在上语文课,李老师突然说:“戴口罩上课,我快上不来气了。”说着,
老师拿下了她的口罩。前排离老师比较近的同学身体本能地向后倾斜,喊道:“老师,交叉
感染!”这时,坐在最一排的侯沐昕同学大叫到:“老师!你居心何在!”大家愣了一秒钟,
随即笑作一团,因为只有我们才能懂这个梗!哈哈哈……”
升级版:坐在旁侧,我能感受到老师的鼻息声,一声比一声粗重……
她还在继续讲……
她时不时地用手拨弄她的口罩,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不断抻着贴近鼻梁的那根金属
条,好像要把它抻平,好让呼出的气息更通畅。口鼻出的那块蓝色,随着呼吸一起一伏。
她还在讲……
突然,老师从过道径直走向讲台。她终于忍受不住戴口罩讲课的憋闷,一把扯下
口罩,然后大口大口地呼吸着……
“老师,交叉感染啊!!”前排同学急忙提醒。就在我们还没醒过神的时候,坐在最
后一排的侯沐昕同学大声吼道:“老师,你不戴口罩,居心何在!”全班同学清清楚楚地听
到了这句话的每一个字,集体愣了一秒,接着便笑作一团。笑声里,就数海绵宝宝式的大
笑最响亮!
你要问我们为什么笑,哈哈,那是只有我们才知道的一个梗啊,哈哈哈哈!
分析:对同一场景的描写,第二段加入了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老
师戴口罩上课时的憋闷以及同学们的反应,活脱脱再现了生动又活泼有趣的课堂实况。
示例三: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
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尽手臂之长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
作家尤天晨的《心窗》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为了将“穿针”这一情节细节化,作者分
解为三个步骤:“濡湿线头”“捻尖捻细”“靠近眼睛”,细腻而又生动地描写家庭生活中感
人至深的一个场面。
示例四:
“弯一下腰,拾起一穗麦子,拾起一穗麦子,弯一下腰,好像是在给麦茬行着一种古
老虔诚的谢礼。母亲是个左撇子,她左手捡起麦穗,再交给右手保管,右手拿不下了,左
手里也满了,母亲这才将两只手里的麦子合在一起,扯根麦秸,麻利地一缠一绕一挽,一
把金疙瘩似的麦把子便躺在身后的麦垄里了。”
《麦地里的母亲》这样描写母亲拾麦穗这一动作:将束麦穗分解为“合、扯、缠、绕、
挽”,又添上“麻利地”,写出了母亲动作的娴熟,反映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总之,一个动作往往是由许多细微的动作组织起来的,如果在描写时善于以特写镜头
或者慢镜头的方式分解,化笼统为具体,展现动作过程,就能避免空洞、抽象,描写才会
有细腻感。
细节描写方法二:为描写添枝加叶
示例:她骂他太吵了。(请运用你的想象,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
等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她骂他道:“你太吵啦!”(添加语言)
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实在是太吵啦!”(添加动作)
她已经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目相向,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实在是太
吵啦!”(添加神态)
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深呼一口气,一边用手扶了扶快
滑下鼻梁的眼镜,一边在心里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能失态!可最终,她实在是
忍不住了!于是怒目相向,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实在是太吵啦!”(添加心理)
方法三: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示例: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
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
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
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分析:这段文字运用比喻,写出了芦苇荡的无边无际,幽深和繁茂,也衬托出小康的
恐惧和害怕。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可以让描写更生动形象。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
变无形为有形,变平淡质朴为文采斐然。
方法四:精心锤炼词语
示例:①轻手轻脚地拉开门,眯着眼,透过门缝看我做什么。
②一阵风扫来。
③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④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很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⑤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
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在进行动作描写的时候,抓住最富特征、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点的动作进行描写,精
心锤炼动词,既可以细化动作,而且精妙的动词,能直击人物的灵魂及风骨。作家契诃夫
说过:“应当尽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表现明白。”
锤炼词语:通过对一些精彩的动词、形容词的辨析和筛选,精心锤炼词语可以对所描
述的内容进行准确生动的修饰和限制,同时以少胜多,一字传神。
方法四: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
“他弯着腰,用纸卷成一个喇叭形,插在一个黑色的椭圆的铁罐子的口里,把米倒进
去,又用小匙子舀了一小匙糖精倒了进去,然后旋紧盖子,把铁罐子架在煤炉上。接着他
左手慢慢地转动着铁罐子;右手“呼哧呼哧”地拉着风箱。煤炉里的火苗一窜一窜地舔着
铁罐子。红红的炉火把炸爆米花人的脸也映得通红……
过了一会儿工夫,随着“嘣——”的一声巨响,白花花的米花流到了袋子里,散发着
一阵阵香味……”
这一段文字写师傅用传统的方式打爆米花,描写除了动作描写之外,还从听觉、嗅觉
的角度进行描写,很生动,增加了读者的感受和体验。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描写就是
指在描写的时候调动各种感官进行“多感官”描写。也可以正面和侧面相结合进行立体式
的描写。
方法五:“多感官”描写
邓彤老师的《写作教学密码》中给我们分享的一个典型课例:项恩炜《为描写教学立
规矩》。
为了让学生做到“描写细腻”,提升学生描写细腻的水平,项老师做了两件事:
1.建立多感官描写标准,引导学生运用标准评价本人习作。
2.设计 90 则描写练习,在不断的练习中最终形成描写能力。
为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启动感官“觉察”事物,设计了操作性较强的评价表:
原稿 修改稿
我们哄堂大笑起来。 笑声最响的是杨振一,“哈哈——”
(听觉),一边笑,一边转动着身子,
眼睛眯成了(感觉)一条线,脸红(视
觉)得像大虾子似的(感觉)。
原稿自评得分:15 分
描写维度
(每觉 10 分)
描写词语
(每词 5 分)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触觉
感觉
修改稿自评得分:50 分
描写维度(每
觉 10 分)
描写词语(每
词 5 分)
视觉 10 分 1 个词语共 5
分
听觉 10 分 1 个词语共 5
分
味觉 X 个词语共 X
分
嗅觉 X 个词语共 X
分
触觉 X 个词语共 X
分
感觉 10 分 2 个词语共 10
分
设计写作活动:《描写练习 90 则》
练习 7:留心周边“蓝色”的“物”,请描写你所找到的第三个“蓝色”之物。
练习 13:不动手,用自己的鼻子将语文书成功地翻 3 页,描写该过程。
练习 15:偷听两个同学的聊天,并加以描写。
练习 28:观察一个同学吃东西,感受自己口腔内的变化,并加以描写。
练习 29:用牙齿咬住笔,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并加以描写。
练习 32:观察一次老师生气的样子,并加以描写。
练习 45:回忆自己非常瞌睡却别叫醒的瞬间,并描写这个瞬间。
……
项老师指导的学生习作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关键性的写作知识:增加感知维度,多层次
描写事物。“增加感官维度”的描写知识,就相当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视觉、听觉、
触觉、味觉、嗅觉、感觉(像什么)去感受世界。这样就使得以往一维的线性文字变成了
多维的立体场景,描写因此变得更加细腻丰富,就可以把空泛的陈述转变为可听、可嗅、
可触摸的真实生活场景。这就是我们教师给学生提供写作学习过程支援。将描写训练习题
化、量化,将描写知识融入描写活动中,清晰具体,为描写立一些便于操作的小规矩,这
些规矩为写作学习带来了很多好处:首先是定位,让学生知道自己目前的实际写作水准;
二是定向,使学生知道自己该往哪方面努力;三是定级,可以为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
确定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项老师给我们最有益的启示
方法六:想象延伸及局部细节描写。
想象延伸:对某些细节的实际状态也可以依靠想象和联想,不拘泥于一时一次的感受,
可以将自己类似经历和体验中的感受综合在一起来表达,进而使表达更丰富,但要注意合
情合理。
局部细节描写:对人物肖像或人的某一部位,某个方面进行精雕细绘。注重“点”上
的刻画描写,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二)自然环境描写
1.多角度,多感官。(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如写“秋桂”:那淡淡的黄,巧巧的小,粒粒的点,星星似的缀于绿叶之间。微风拂过,
整条街都弥漫着淡淡的清香,似有若无却穿透骨髓,弥漫在飘渺与现实之间,随风飘散,满院
暗香。你寻觅桂花的香,就像是听到蟋蟀的叫声却找不到蟋蟀的位置一样,有点神秘;就像对
一种美好事物的憧憬,保持一点距离,才算完美。
这段对秋桂的描写,运用了视觉、嗅觉和联想的方式,不仅写出了秋桂花的朦胧美,
而且在最后一句将描写立意深化,落脚到“距离产生美”这一审美规律上,更丰富了描写
的意蕴。
2.按顺序,有层次,有主次。
3.多修辞,多技巧。(联想、想象、比喻、拟人、排比等)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综合性细描方式
记叙文中的描写,不能为了描写而描写,必须有所筛选,全文不能是描写的堆砌,而
要准确的选择一个准确的“点”,以一当十。
1.选择一个准确的“点”:选择围绕中心和主题的点;选择真实、具体、生动和典型的点
2.描写角度的搭配和展开:
角度 A--动作本身,即动作发出者及其行为本身;
角度 B--动作对象,即动作承受者及其行为;
角度 C--动作环境,即动作发生时周围的环境,包括客观自然环境及其周围人物的反应;
角度 D--动作心理,即动作发生时的心理活动。
这四类角度,既包括人物描写又包括环境描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既有动
作描写,又有外貌、语言、心理的描写。所以,我们称其为完全化或完美化的综合角度。
示例:
室内,我痛苦地坐在书桌前,被作业折磨得焦头烂额。A 苍白的书页上,蝌蚪般密密
麻麻的文字,使我的眼睛酸胀。C“ 滴滴嗒嗒”的钟声搅得我心乱如麻。C 手中的笔似乎
有千斤之重,就是费九牛二虎之力也写不了几个字。C 堆成小山的书本魔爪一般把我压在
下面,动弹不得。C 我扭了扭僵硬的脖子,望向窗外,A 空旷的路上寂寥无人,唯有狂风暴
雪在肆虐,整个世界一片惨白,C 我心中不由地倍感悲凉。D
组合分析:ACCCCACD。这个片段,选择 A、C、D 三类角度,其中角度 A 类,展开两处;
角度 D 类一处;而角度 C 类,展开五处。角度组合灵活,展开充分、搭配合理、转换自如,
且详略突出,重点描写了写作时的令人烦乱、焦躁的环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我”被作
业折磨得焦头烂额的情景以及当时压抑甚而悲凉的心情。但是,这样的方法一定要引导的
好,且实施的时候要灵活不能太死板,否则就会变得公式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五、细节描写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细节描写,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好,也不是所有生活上的细节都具有价值。
原则:①必须符合生活真实。②必须典型。③ 必须生动形象。④必须突显中心和主题。
①要真实:真实是细节的生命。这里的“真实”是指艺术的真实,虽然有时不是生活
中的真实再现,但也要符合生活逻辑。要确保细节的真实性,学生必须有敏锐的目光深入
细致地观察事物。有辨细察微的精神,我们的细节描写就会真实传神。当然,万千的事物,
我们不可能一一观察,怎么办?那就要学生引导多读书、多思考、多总结,多积累,多感
悟。
②要典型:细节描写的目的要十分明确,即必须为刻画人物、发展情节、表现主题服
务。只有典型化的细节,才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有助于描绘典型环境,有助于表
现作品的主题。首先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事件特点、人物精神风貌的细节;其次要选择那些
新鲜、独特的细节。
③必须生动形象。这才是描写的动人力量。
④必须突显中心和主题。所有的描写都要服从文章主题的需要:当细则细,当简则简;
或用墨如泼,或惜墨如金。
六、训练方式:
1.对同一细节描写进行反复修改。
2.仿写经典片段。
3.同学互相点评,互相修改,共同进步。
七、训练序列列举
1.奶奶翻菜谱 2.妈妈要出门 3.爸爸陪我跑步 4. XXX 给我做美食 5.背影 6.自然环境描写 7.
仿写经典课文片段。
生活中的细节都是醒着的,沉睡的是我们的心。让我们热爱生活,用心生活,细心观
察、体悟生活,唤醒那些生活细节,让我们的记叙文写作在细节描写的加持下,更加生动
形象,更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