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心之所在 功之所在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心在哪里,行为就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
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与认识,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是一个连环条件句,即“心在哪里”是“行为就在哪里”的前提条件,
“行为就在哪里”是“收获就在哪里”的前提条件,于是“心在哪里”就成为“收获
就在哪里”的前提条件。
角度一:心在哪里,行动就在哪里——心不在学习上,学习行为就难以保证;基
层干部的心,不在群众哪里,要想让他们为群众有所为,一定很难;大学教师若不把
自己的心放在大学生身上,他们也不会在教学上有所作为:各行各业,几乎都有正反
两面的典型现象,值得我们选择与思考。我们可以写“听从心灵的召唤”、“观其行,
听其言”、“身心和谐”等话题。
选材小贴士:本角度最适宜从生活中选材,从自己熟悉的行业选材。如我的父亲,
是位敬业的教师,他的心在学生那里,发现他为学生总有做不完的事,享不尽的主意,
尽不了的热情。相反,他若不是一个敬业的教师,他的心也不在学生那里,就可能发
现他总觉得既做足矣,不愿再多付出,也想不到多付出的办法或途径。教师职业如此,
医生、干部、科研人员等各行各业无不如此。
角度二:行为就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一个优秀的教师,他总是不停地观察
研究学生、教材、课程以及其他一切可以用来服务于自己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阅读
教育经典名著,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教案和课例,开展教育教学反思并撰写教育教学
论文。反过来,一个年轻的教师,长期将自己的行动落实在自己的工作中,他也总会
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可以写“懂得付出”、“从现在做起”、“质变源于量
变”等话题。
选材小贴士:本角度适宜从阅读中选材。对中学生来说,身边的成功者往往有限;
而我们借助阅读,自会接触很多成功者,他们无不是懂得付出者。俗话说,任谁都不
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道路都会充满劳作的艰辛。要想有所得,不惜付出;要想比
别人得的多,更需比别人付出更多。
角度三: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心到,是收获的必然条件,也是重要条件。
如果心不在焉,能成事者几无可能。而且心到,还能调动自己其他多个方面的潜能,
帮助我们成就自己的事业。
选材小贴士:本角度适宜从生活和阅读中选材。生活中,你或许被赞为读书用心,
也或许有过被批为做事不用心,对此可以回忆当时事件,从中感受其中的道理所在。
也或许你就用过“做事用心”或“做事不用心”去评价他人,想象当时对象人的表现,
也可获取写作的素材。阅读中,自会遇到很多这方面的例子,读到有关名家的精辟论
述。
【素材运用】
经典素材:《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
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素材点拨:这来自国家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庄子·逍遥游》。从这段精彩文字
中,我们可以看到心向往的目标不同,行动也会有天壤之别。鹏鸟的心在“南冥”,
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于是他就要颇费周折,先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后才
“背负青天”,飞向目的地。而蜩与学鸠,心之向往所在,不过数仞之上蓬蒿之间,
自然不需要“之九万里”这样超常的付出。不仅心之所向,影响付出的大小;而且心
之所向,影响付出的多少,正如庄子所说“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
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我们是有思想的人,不是蜩与学鸠之类的虫子,
即使我们不愿做鹏鸟,不愿像它那样付出,但是我们也要有一种仰望它们的姿态,万
不可以己为范,去嘲笑鹏鸟式样的人,甚而伟人。
【适用主题】懂得付出 目标与准备 向往与行动 为成功创造条件
个性素材:尺度具有普遍性,但是也不时会有意外,仿佛当今赛事频爆冷门。当代
哲学家雄特跟斯坦放弃巨额家族遗产,因为它们妨碍了他的哲学思考。明代作家袁中
郎辞去苏州行政长官之职,因为他的趣味是无羁无绊,与山水相喝和。这些人当然是
常人眼里的“另类”,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尺度。也许梭罗概括得最到位:“如果谁
没有跟随队伍的步伐,很可能他听到了另一种鼓点。”他们对传统的尺度不以为然,
心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标高。
素材点拨:这段文字转引自 2009 年福建高考试题之彭程《尺度》,其中有不少事
例,彭程用来谈论“尺度”,而我们可以将其剥离出来,谈论“心在哪里,行动就在
哪里”,或者是行动的转移,往往意味心灵的变化。袁中郎,心不再在眷念仕途,而
是醉情山水,于是他辞官便成自然;雄特跟斯坦,心不再在生意与经营,于是巨额家
族遗产因为妨碍了他的哲学思考而被他放弃。这类事例,或许能激活我们的记忆或灵
感,让我们对于曾经阅读或生活有心认识,从而发现类似现象的普遍存在。
【适用主题】心与行动 听从心的呼唤 身心和谐之美
热点素材:
中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首次提出了高维、高阶混合型方程的系统理论,在超音速
绕流的数学问题、规范场的数学结构、波映照和高维时空的孤立子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
突破。2010 年 1 月 11 日与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共同获得 2009 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
学技术奖。如此收获,与他的超常付出息息相关。谷超豪在大学三年级时遇到了仰慕已
久的数学家苏步青。“一开始,苏先生就给了我一篇道格拉斯的变分反问题的论文。”
谷超豪说,“当时我还是学生会负责人,在紧张的学生运动中非常繁忙,不过我仍强
迫自己抽出时间攻读论文。”接近100页艰涩难懂的论文读完,谷超豪明白了一点:
“有信心加努力,总归能学懂的。”在苏步青的指引下,谷超豪对数学从有兴趣到有
信心,从喜爱到痴迷,为这门科学奉献终身。在睡梦中解题,这样传说中的故事曾真实
发生在谷超豪的身上。有段时间,他对苏步青先生课程中“K-展空间”非常感兴趣,日
思夜想。一天晚上在睡觉时,灵感忽然来了,谷超豪忽然设想出有关子空间理论的一种想
法,并构想了一种适宜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新方法,于是他立即翻身坐起,彻夜进行大量复
杂的计算,终于获得成功。
素材点拨:这则材料启示我们,所谓的“心在哪里”,其实就是我们的兴趣在哪里,
信心在哪里,热情在哪里,生命的潜能被聚焦到哪里。而且,心在哪里,不只是天然
形成,还有后天的努力、际遇的促成。心一旦真正到了哪里,生命为此付出再多,承
受苦难再大,遭遇挫折再重,都不会影响他奋斗的热情和成功的意志。
【适用主题】何谓心在 发现心之所在的魅力 心到的力量
生活素材:
舞蹈家来到王子的宫殿,伴着竖琴、长笛和齐特拉琴的音乐跳舞。舞罢,她站在王
子的宝座前,向王子鞠躬致意。王子好奇地问:“美丽的妇人、赏心悦目的女儿,你
的舞艺究竟学自何方?你是怎样以你的节奏和你的韵律,驾驭一切自然力的?”舞蹈
家再次向王子鞠躬致意,然后回答道:“伟大而仁慈的王子殿下,我不晓得怎样答复
你的垂询,我只知道一点,哲学家的灵魂居住在他的头脑里,诗人的灵魂深藏在他的
内心中,歌唱家的灵魂回荡在他的喉咙里,可是,舞蹈家的灵魂流贯于她的全身。”
素材点拨:舞蹈家舞艺精湛,受到王子热情赞赏。当王子探问舞蹈家舞艺精湛的原
因时,舞蹈家含蓄地告诉我们的答案,那就是成功来之不易,需要有哲学家的头脑、
诗人的心灵、歌唱家的乐感,从而启示我们懂得“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这样
朴素的道理。
【适用主题】心到的力量(如有神助) 投入与成功 任谁都不能随随便便成功
【例文】
心之所在 功之所在
——读“痀偻承蜩”有感
周静铮
心在哪里,行动就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看到这句话,我想起上周做过模拟试题中的“痀偻承蜩”的故事。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
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
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
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
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竖在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
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
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
位驼背的老人吧!”
这则故事出自《庄子》,用来佐证“心在哪里,行动就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这
句话,非常恰当。驼背老人,心在“粘蝉”,于是有了相关动作,不知多少次的自我
训练,终于达到一种高度凝聚精神的状态,创造出一种真正称得上“巧”的方法。
这让我想起达·芬奇画蛋的故事。达芬奇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老师天天让他画鸡
蛋,终于有一天他实在是厌烦了,就问老师:我已经画了好多鸡蛋,为什么还要画呢?
老师笑了,耐心地说:画鸡蛋看起来很简单,可是你发现没有,没有两个鸡蛋的形状
是完全一样的,你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鸡蛋也是不一样的,让你画鸡蛋就是练习你
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这是画好画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明白了
老师的用心。从此以后,他专心地画鸡蛋,练就了扎实的绘画基本功,终于成为一位
伟大的艺术家。
近观身边同学,那些成绩优异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把自己的心安置在学
习里,听课认真,作业认真,归纳总结同样认真,持之以恒,自然出众。但是也有一
些同学,身在教室人在外,或者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者热衷于玩微信,浑浑噩噩打发
日子。正如一个学生,颇为无奈地给自己“判死刑”——我算完了,以前学习时,即
使眼前没有书本,但是心里有,心里时常想着那些试题定理语句。而现在真的完了,
坐在教室里,眼前桌子上堆满书籍,但心里却没有它们。是啊,这个学生的如此状态,
若不能改变,至少就学习这一块来说,他确实没有什么希望了。
我想,当我们的心还在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或学习上,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因为,
心若在,梦就在,心志不散,成功只是个时间问题。正如谷超豪,面对艰涩难读的道
格拉斯的变分反问题的论文所说“有信心加努力,总归能学懂的”。
【名师点评】本文写作思路清晰,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由“心在哪里,行动就在
哪里,收获就在哪里”想到“痀偻承蜩”的故事。明示它们之间存在理据关系的同时,
点明本文的主旨观点,再由此联想到达芬奇,联想到身边的人,有点有面,最后再次
延展文章的“长度”,勉励人们珍惜“心志不散”的现状。
【例文】
拒绝浮躁
张永鑫
心在哪里,行为就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这是被许多生命实践所证明的道理。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潜心于学术,将一颗沉静
执着的赤子之心安放于汉语言学的研究,以十三年的探索研究成就了最为权威的《英
汉大辞典》;无腿青年马陆残缺的身躯中却有颗坚定炽热的心,他将心安放于登遍五
岳的冀盼之上,先后征服了泰山、嵩山等名山大岳,成就了生命中搏击长空的奇妙风
景;梭罗将心灵安放于对自然的追求,对“物我合一”境界的崇尚,他栖居于瓦尔登
湖畔,用心生活,与自然毗邻,在天地辽阔自由的地平线上观赏他独有的人生闪亮的
曙光,那是用心追求的最美风景。安放心灵,则一路花香鸟语,一路绮丽风景,而这,
无一不是用心的结晶。
当我们将心置于某一领域之后,我们便会集中我们的神智于其中,排除一切干扰,
直抵成功的彼岸。当代哲学家雄特跟斯坦放弃巨额家族遗产,因为它们妨碍了他的哲
学思考。明代作家袁中郎辞去苏州行政长官之职,因为他的趣味是无羁无绊,与山水
相和。这些人当然是常人眼里的“另类”,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尺度。也许梭罗概括
得最到位:“如果谁没有跟随队伍的步伐,很可能他听到了另一种鼓点。”他们对传
统的尺度不以为然,心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标高。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渴望成功,但是不肯或不懂将心置于某一领域的道理,整日
狂热浮躁,正如香港传媒人梁文道所说“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当浅尝辄止
成为思维定式,急功近利成为文化景象,喧嚣肤浅成为喜闻乐见的行动方式,人们势
必会消解了用心而行,安放心灵的执着、理性、深刻。许多青年人好高骛远,不能安
放心灵于当下,相反对工作对学习百般挑剔;学者们无法安心于研究,不能全心于探
求学术真谛,于是,纷纷提着裙边蹬着锃亮的皮鞋穿梭于灯红酒绿的晚会;官员们不
能安放心灵于为人民服务,贪污腐败,在盲目追求政绩的道路上迷失,用心于本职成
了遥远的绝响。当心灵被物质的琐屑蒙翳,用心的行为在文明的浮华下委顿不堪,也
就失去了成就一路风景的所有根基。
安放心灵,用毕生精力倾注于它的实现,那么无论是于春风得意中跑马,或是在
艰难困顿中蹒跚,亦是一道夺目的风景,人只因安放心灵而使生命得以丰盛而充实。
【名师点评】
本文在构段方面很有讲究,往往是中心句置于句首,其后用一组事实论据对观点
进行扩展,论证显得充实饱满,有理有据。文章有“长度”先是证明“心在哪里,行
为就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的客观,继而揭示其中的原因,因为心在某一方面,就
会不在另外一些方面,如此便于人们集中神智于一端,排除干扰,自然更易成功,最
后反向联系现实,凸显作文的时代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