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ID:583154

大小:19.7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狐裘、锦衾、瀚海、阑干、风掣 ”等词语。 2.提升朗读能力,反复朗读体会诗意。 3.掌握品诗的方法,感悟诗歌的感情。 4.诗中洋溢的积极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提升朗读能力,反复朗读体会诗意。 2. 掌握品诗的方法,感悟诗歌的感情。 教学难点: 诗中洋溢的积极乐观的精神。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古代,因为交通不方便,常常一别经年,甚至生离即死别,因此,古人对送别 极为看重。送别也成了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题材。离愁别绪乃人之常情,文学作品中 痛哭流涕、肝肠寸断的离别场面,我们见得多了。唐代大诗人岑参送别好友武判官会 是什么情形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展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已经安排过预习和背诵,课堂上请全班同学限时 3 分钟默写,请四位同学 上黑板默写,每位写一部分,合力完成全诗。 2.教师点评四位同学的默写成果,同学之间互相点评,错误率高的词有“裘”“衾” “掣”“阑干”。 3.学生代表总结:这些易错字既是本课要积累的重点字词,也是个人纠错本的重点 内容。 三.读一读,晓音韵。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 、读得流畅、读出节奏。 2.找两名学生读,其他同学依据上面的要求进行评价。 3.强调生字、易读错字的读音。 狐裘 qiú 锦衾 qīn 瀚海 hàn 阑干 lán 风掣 chè 白草折 zhé 散入 sàn 4 全班齐读。 四、品一品,悟诗意。 全班复习回忆品诗的方法:所谓品诗,就是品评欣赏。常用的方法如下:1.炼字。 角度:修辞、描写、写作手法、词性、叠词、感官等等。2.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例如 富含哲理的句子的意义或作用、句子之间的联系、具体词语的含义等等。3.理解诗人 的情感。 (一) 雪中美景 1. 请学生代表翻译前四句。其他小组同学评价。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 教师提问:这几句中胡地的雪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得到的信息? 预设回答 1:雪很大,在猛烈的北风中纷纷扬扬。从“卷”“飞”看可以看出其 气势凶猛。从“白草折”能看出来风很猛烈,侧面表现了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 预设回答 2:雪很美,从“千树万树梨花开”句可以看出,把落在树上的雪比作 梨花,而且还是上千棵的美丽的“梨树”,真是花千树啊。 教师补充:好一幅玉树银花图啊,玉树琼枝,晶莹一片,想想都觉得美不胜收。 3. 为了突出“雪大”“雪美”的特点,人们看到美景后的心情,我们应该怎么朗 读呢? 预设回答:“卷”“飞” “折”“千树万树”这些词应该重读,“忽如”应该读出 惊喜之意,早上起来很惊讶的发现外面已经白茫茫一片了。“梨花开”应该读拖音, 表现人的愉悦心情。 4. 你望见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展开合理想象尽情描述。 5. 胡地的雪和中原地区有何大不同? 预设回答:胡地八月下雪,可见一年到头都很寒冷,而我们中原地区只有冬天才 下雪。这里突出了边塞的艰苦环境。 (二) 军营生活 1. 请学生代表翻译接下来的四句。其他小组同学评价。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2. 教师提问:请用一个词概括你对边塞军营生活的印象。 预设回答 1:冷。 预设回答 2:苦。 3.教师提问:有多冷?有哪些苦? 预设回答 1:天太冷,温度低,将士们铁质的角弓都拉不开了。铠甲冷得刺骨实 在难以穿在身上。 预设回答 2:风雪太大,军帐里的罗幕都被打湿,一切都是湿冷的。天太冷,穿 的盖的无法保暖形同虚无,但是将士们还要坚持军事训练,太辛苦了。 4.将士们对此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到的? 预设回答:“将军”“都护”两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尽管环境艰苦,将军和都 护带头吃苦训练,为的就是保家卫国,士兵们自然没有怨言,积极训练,这几句表现 出健儿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气概。 6. 这几句诗歌中你看见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 这几句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朗读才能表现出将士们的英雄气概? (三) 暮雪送别 1.请学生代表翻译前四句。其他小组同学评价。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2. 教师提问:早上一出门所见美丽雪景的欢喜心情,因为朋友要离去,现在变 得怎么样了,从哪一句看到的? 预设回答:“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本句用了夸张的手法,浓墨重 彩的写了沙漠里纵横交错又长又多的冰,写了覆盖万里的惨淡的乌云。烘托了作者深 深的离愁别恨。 3. 教师提问:朋友离开苦寒之地的边塞回到京城长安是好事,作者为什么要忧 愁? 预设回答:天气险恶,冰天雪地,朋友将要长途跋涉一路经历艰辛,作者在为朋 友担心。 4. 教师提问:谁为武判官置办的酒宴,谁奏的乐器? 预设回答:主将为武判官置办的酒宴,主将的手下在演奏乐器。可见参加酒宴的 人很多,级别很高,表现了戍边将士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5. 教师提问:胡琴琵琶换成竹笛古琴锦瑟可好,为什么? 预设回答:不能换。胡琴琵琶羌笛是胡乐,表现了边塞特色,有异域风情。并且 胡琴琵琶音调苍凉,渲染了离别的愁绪。 6 教师提问:千里搭帐篷没有不散的筵席,虽终有一别,但作者没有让这种离情 继续蔓延,他看到在白茫茫冷冷的的雪地之间有一个暖色调的东西是什么? 预设回答:“风掣红旗冻不翻”,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精彩一笔,反衬了天气的 异常寒冷,但也表现出了诗人的悲而不伤的豪迈之情。 8. 送到了轮台的东门,大雪封山,山回路转,友人消失在茫茫雪地之间。可诗 人却还站在原地,呆呆地看着雪地上的马蹄印,他此刻在想些什么? 预设回答:(1)对朋友行程的担心。 (2)朋友走后自己的失落难过。 (3)自己归期未卜的迷茫惆怅。 教师补充:艺术留白,无穷想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9. 教师用悲伤的语调甚至带着哭腔朗读后四句,请学生点评。 预设回答:虽是分别诗,为朋友之间的离愁而惆怅,但本文也颂扬了将士们的坚 强乐观,不能用悲伤的情感来朗读。 五.悟一悟,懂风格。 (一)别人的送别诗 ①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宋】柳永《雨霖铃》 ②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元】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二)唐人的送别诗 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⑤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唐)王昌龄《送柴侍御》 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⑦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唐)王维《送别》 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 董 大》 (三)了解岑参 岑参(715——770),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多年的边塞军旅生活经历, 其诗多写奇特的边塞风光和艰苦的军旅生活,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 (四)了解唐诗中的盛唐气象 唐朝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诗人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渴望建功立 业。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塞奇伟的风光、紧张的军旅生活和报国立功的 豪情。“雄壮浑厚”便成为盛唐诗的风貌特征。 六、布置作业。 收集唐代的送别诗,感受其风格,背诵其中的名句。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