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面对“作业困难户”,不妨带她去“放羊”
导语
明代学者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叙述了求学的艰辛,其中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
乐每相亲”一句,表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读书求学的痴迷。岁月流转,今天我们的学习条
件远远优越于古代,但孩子却视作业为畏途,陪伴孩子写作业引发的冲突和吐槽屡见不鲜,面对
“熊孩子”家长们或无可奈何或暴跳如雷,几乎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何让孩子意识到
作业的重要性并主动完成作业,是家长、学校和全社会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面对“作业困难户”,不妨带她去“放羊”
(题目即观点,引发思考。)
①近日,网上流传一段视频,说的是某位妈妈面对女儿提出的“不想做作业、想放羊”,竟
然真的带她去了一个牧场,安排一群羊给她放。女孩惊呆了,无奈地说,“我只想放一只羊”。
第二天,“奇迹”发生了——女孩开始认认真真做作业。
②无独有偶,牛年春节,我召集湖北黄冈老家村里 16 个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孩子谈心,
面对我的问题“让你感觉最烦的是什么事”,9 个孩子答复我“作业太多了,几乎每天都有做不
完的作业”。看来,课业负担太重,对做作业产生严重的怠倦,是很多孩子的心声。(开篇以某
位妈妈带着不想做作业的女儿去牧场放羊的视频引出孩子对做作业产生怠倦的话题。)
③面对这样的状况,不少家长要么是各种言语说教“你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干什么,可以
干什么”“你看谁谁谁,寒假的第一周就完成了,你再看看你,明天要开学了,你还有多少没做”;
要么是语言暴力,“限你一个小时内完成作业,不然我和你没完”“你做不完作业,如果明天你
们老师批评我,看我怎么收拾你”;更有甚者用上武力。
④上述说教或强迫的方式不够聪明、不够智慧,效果也不一定好,为什么?这些做法的共性
是拿父权制压孩子,仗着大人的身份,仗着懂得多的口才,仗着“子不教父之过”的传统观念,
逼迫孩子去学习,但孩子的内心是不认同的,孩子一定是带着情绪写作业的,学习效果也一定会
打折扣的。(现实性分析。列举家长对待孩子怠倦情绪的错误做法及其危害。)
⑤解决孩子写作业困难有什么好的办法?不如顺着孩子的逻辑,你既然说“写作业难”,但
是,“做什么事不难呢”,孩子或许会举一堆例子。这时候,家长不妨提供机会让孩子切身感受
和体验各种事情与实践,让孩子自己在行动与实践中做出判断。让孩子真的去放羊就是一次很好
的尝试,其他家长同样可以做一些类似尝试。如果爷爷是地道的农民,家长们不妨让孩子假期回
老家,跟着爷爷一起下地干活,挑水、浇菜、放牛、割谷、砍柴、扯花生、捡豆子等,在这些活
动中,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到“汗滴禾下土”与“粒粒皆辛苦”的涵义,学习到很多农业知识与技
能,了解到农作物从播种到施肥到生长到除草到收割的全过程,内心深处体会到爷爷的艰辛。
⑥除了身边与附近的实践活动外,有空的家长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带孩子去西部省份和地区走
走看看,让孩子们用心和身体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那些完全不同于孩子们生活习惯的生活
方式,引导孩子去探索和发现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有的人家明明养了很多牛、很多羊,但看
他家里却是家徒四壁”“为什么有的人一贫如洗,她的脸上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有些人为何
要辛辛苦苦去捡臭烘烘的牛粪和羊粪”等等。如果有可能,家长们还可以带上孩子在当地人家里
住上几日,真实感受与体悟当地人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这样的深度旅行一定会增加孩子们的知识,
开拓他们看世界的视野,增进他们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也有助于让他们成为更宽容和更包容的
人。(为父母提供正确的做法示范:顺应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做出判断,引导孩子
去探索和发现一些问题,让他们成为更宽容和更包容的人。)
⑦所以,视频中妈妈的做法值得点赞,因为她的举动是在用实践的方式让孩子感知做什么事
都不容易,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单纯说教,这种切身体验式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产生自内而外的“诸
事不易”的意识与认知,进而对学习产生敬畏感,养成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不是
来自外部的压迫与逼迫式的被动学习。(鼓励鞭策,呼吁展望。)
来源:2021-02-22《南方都市报》
【时代警语】
视频中妈妈的做法是在用实践的方式让孩子感知做什么事都不容易,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单
纯说教,这种切身体验式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产生自内而外的“诸事不易”的意识与认知,进而对
学习产生敬畏感,养成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压迫与逼迫式的被动
学习。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
过 20 字。
解决孩子写作业困难有什么好的办法? (1) ,你既然说“写作业难”,但是,“做
什么事不难呢”,孩子或许会举一堆例子。这时候,家长不妨提供机会让孩子切身感受和体验各
种事情与实践, (2) 。让孩子真的去放羊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其他家长同样可以做一
些类似尝试。如果爷爷是地道的农民,家长们不妨让孩子假期回老家,跟着爷爷一起下地干活,
挑水、浇菜、放牛、割谷、砍柴、扯花生、捡豆子等,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到“汗
滴禾下土”与“粒粒皆辛苦”的涵义, (3) ,了解到农作物从播种到施肥到生长到除草
到收割的全过程,内心深处体会到爷爷的艰辛。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作业与学习息息相关,高中生已经拥有独立意识和责任感。在班级举办的“化被动为主动——
如何有效完成作业”主题活动上,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做法,写一篇不少
于 300 字的发言稿。
【相关链接】
走出作业焦虑
临近开学,焦虑总是无所不在,因为交作业的“大限”已至。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岁月静好;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嗷嗷喊叫。”嫁女的,送儿的,
一个个看下来,都是一把辛酸泪。亲子关系恶化,家庭关系紧张。于是,一幕幕相爱相杀交替上
演。
难道作业是恶魔?
有点像。“暴虐版”的,类似一下抄 10 遍 20 遍的依然存在,与几十年前并无大致;“奇葩
版”的,洋洋洒洒写万言文,一粒粒数米粒惊人眼球;“高深版”的,成了家庭协同作战的秀场,
大数据,PPT 制作,尽其所能……
“考试就是作业,作业就是考试,考试就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完成,作业做得好,考试就会考
得好。”大抵这样的执念深深扎根在不少家长们心里,也从没意识到曾经那么急切地对孩子叫喊:
快快快!怎么一点不着急!必须马上做好!
作业可以是什么?
不久前,在一次会议上听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讲述一个男孩经历的国外高中历史作业的故事。
老师布置了一个大型历史作业“历史文体组汇:1898-1945”,用 10 种文体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介
绍发生在大半个世纪里的人与事。具体是:1.历史事件表,记录 1898—1945 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
件。2.讣告。3.颂文。4.历史人物的专访。5.电影评论。对描写这个时期的电影做一个评论。6.
书评。7.史评。8.画评。对这个时期的画作进行评论。9.假如历史可以假设,你认为会发生什么
事。10.献辞。
无疑,这是一项全方位挑战性有创意的作业。顾先生说,从教转变到学,自己去学习,而不
是像我们讲历史一段一段讲过来,让学生背下来就完了,而是让他们自己动手,这样学的历史终
究会很深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顾先生还讲到,正是老师对艺术课的组织方式把本来不喜欢艺术课的这个男孩带入了一个新
的艺术天地,开始热爱艺术。
这是怎样的学习?老师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研究这些艺术家,找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
介绍他们的代表作品和他们的流派,然后给全班同学做报告与表演。报告的同学要为全班同学布
置作业,作业需要围绕所报告的那个艺术作品来展开。
从顾先生的讲述中,可以看到,老师们倚重的是孩子们自己主动的学习,即便写作业,也非
单纯的记忆、模仿,更多的是延伸和激发。即便有些无法用作业形式表现,但孩子清楚自己积淀
了什么,思考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着迷、喜爱,难道不够吗?
又听闻杭州拱墅区、上城区教育局发文:小学生作业时间超过晚上 9 点,初中生作业时间超
过晚上 10 点,如果还没有做完,剩下的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不做。无论有怎样的评价,但真心感
觉那里的孩子还是幸福的。的确,真没必要把作业看得太重,孩子做到他自己的水平就是。况且,
也并不是所有布置的作业都有书写的价值。
不知何时,家长被固化的作业领入了深渊。时而虎妈风格,时而又以佛系派为自己解脱,摇
摆之间左右不是,几近疯狂。经历过无数次“风雨”,才发现折磨自己的是内心深处的焦虑,不
甘示弱的雄心,对分数的执着。
身边就有一位特别的家长有着果敢的勇气推掉超越孩子能力的作业,而独立承受老师的训话,
孩子日后的发展也未见因此有所停滞。她知道,孩子在哪一个层次,哪些作业适合孩子。超前,
或许对某些孩子来说就是透支,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放下心魔,对所有人都是解脱。
多数人走的路自有他的逻辑,而对某些人的不同选择,社会也越来越宽容。因之,越来越多
的家长也在反思大多数人的选择能否就理解为最合适的选择,他们日益思考孩子长久的发展、陪
伴的意义。因此,目光也不会单单停留在中考、高考,以期获得所谓未来的意义。
陪伴,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不应缺位。陪伴,更应注重的是明心,不被左右,知晓自己坚持
的是什么,该拒绝的是什么。孩子有他自己的成长,有时无论怎么急也是改变不了的。超越计较
于一时作业题的对错、题量的大小、考试的分数多少,在那些无法用分数、作业体现的事情上面
多投入,比如阅读和生活交往,比如情绪调节和时间管理,比如意志力训练和思维的发展,可能
更重要。
真正的成长或许是看不见的,真正的理解或许是深入生命,不便言说的。承受一些眼下的落
寞与煎熬,和孩子一起建立自己的人生理解,相互探讨,对父母而言,又何尝不是一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