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寻溯美育,根固邦兴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在他看来,审美是一种
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福的源泉。
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说:“现实很骨感,我们的生活‘三点一线’,哪有美感
可言?”也有的同学说:“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无论学习多忙,我都要把自己打
扮得美美的!”还有的同学说:“追求美是一种小资情调,而且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我是中学生,首先要想好一日三餐!”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高三学生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
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审题立意
【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本则材料共两段话,第一段共两句话,第一句吴冠中的话意在提醒学生,“美”
比“知识”更重要,这是个引子,目的为了引出后面的内容;第二句说明审美的实质
和懂得审美的意义。总之,材料的第一段意图很明显,即要求考生围绕“懂得审美”
进行阐释与分析。第二段中提供了三个同学有关审美的观点:第一个“生活无美感论”,
认为“三点一线”的现实生活单调、枯燥、乏味,没有美感。固然,单调、乏味不能
产生美,但是并不等于说“三点一线”的生活就是单调的、就没有美感。事实上,生
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丰富多彩的校园风光、神秘
浩瀚的知识海洋、个性各异的老师同学,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第一个观点忽视了审
美主体对美感的挖掘和追求。第二个“审美等于打扮论”,这是对审美理解的狭隘化。
诚然,审美与个人打扮有共同的部分,但个人打扮只是审美的一部分,审美要比外在
形象更深广,更有精神力量。 第三个“小资情调论”,这种论调混淆了三个概念:
审美、生活仪式感、小资情调。审美是需要生活的仪式感,因为审美需要生活的“小
确幸”,审美需要关注生活细节,审美需要优雅地生活。但“生活的仪式感不等于小
资情调”,小资情调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品位、思想水准和艺术鉴赏能力的人具有的生
活态度;相对而言,小资情调更需要花费与开销,而审美只是需要生活的仪式感,而
仪式感并不需要过多的花费与开销。第三个同学的观点,太注重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
而忽略了审美思想与浪漫主义。这一点,需要考生进行深度分析、仔细比较和理性判
断。根据第二段最后的总结,我们可以得知:这三个观点属于“不懂审美”的错误或
片面的认识。这三句话是命题者给写作者提供的写作靶的,写作者需要对这三个同学
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甄别、取舍,理性判断,辨识真伪,阐明理由。题目要求考
生以学生的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考生必须紧扣“审美”,结合材料写
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当然,这并非说只要写到“审美”即可,“审美”只是一个写
作场域,要想写得精深,还需要精准化审题,思维内向聚焦,找出核心立意。增强审
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是对传统德智体教育的必要补充,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部
分,懂得审美,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和格局。所以,本次写作考生能结合材料内容,既
谈审美的价值与意义,并倡议大家端正审美态度(懂得审美),也能针对不懂得审美的
认识进行理性判断,辨识真伪,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的,视为最佳立意。
参考立意:
1.以美育智,美美与共;
2.美善相乐,完善人格;
3.美育,天平秤上不可缺失的砝码;
4.正确审美,是一种刚需;
5. 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
参考素材:
1. 都说“美人在骨不在皮”,此处之“骨”,除了骨相,我想,指的便是气质与
修养了吧。正如《卡萨布兰卡》中所言:“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
书,和爱过的人。”而美育,便是人们学会发现美,创造美的最好的方式。
2. 成长之路,繁花似锦,美的体验与培育,浇灌着我们的精神百花园。我们见过
青莲居士笔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绝美峭景;我们品过“悄悄,
是别离的笙箫”的忧思氤氲;我们听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悠远绵长……
美育正是经由生动形象来传达,以融合善和真理、力量的美感形象开蒙启智、滋润心
灵,从而培养道德,涵养精神。
3. 可是现在,有些家长及学校却为了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分数,将美育置于了可
有可无的境地,这种做法自然是不对的。要知道,十六世纪,撕破了黑暗的文艺复兴
便是从美学的觉醒开始的,但丁在神曲中歌颂天堂的美好,美术三杰的作品被传世珍
藏……人们在美中学会了思考,最终才迎来了久违的光明。如此看来,美育不仅仅是
让我们看见生活中的美,更是让我们发现思想上的美。
4. 我们将是民族大任的擎举者,唯有在美的沃土中深耕不辍,才能真正强健我们
的筋骨。我们的强烈担当意识来自志士弘毅的雄浑气魄,我们的无私奉献追求来自家
国情怀的精神底色,我们任重道远的担当精神来自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人生立场和
态度。
考 场 作 文
寻溯美育,根固邦兴
文 | 一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高三 1 班 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寻溯美育,根固邦兴”。
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贾平凹也有言:“人
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最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不能没有月辉。”于我观之,个
人及社会进也罢,退也罢,最要紧的是生活不能丢失美意,教育不能失了美育。
拥有一个能审美的人格,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让美不为俗世律令所
拘于流形,不以时空易换而泯灭于残光。
“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对于个人来说,美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
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
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回答,耐人寻味。诚如是,
美并非桃红绣衣,丹唇柔膝。它是自身极有底蕴的内涵,它是你纵身于新西兰大草场
感知的自由,是你听了交响乐的经久不停息,它是你我在找寻六便士路上抬头望见的
月亮。我很赞同有些同学的说法:“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无论学习多忙,我都要
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于社会而言,审美是培养历史文化意识
的重要基础。纵使当今许多国人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却
很难说清,这是为了深刻的审美体会还是到此一游的打卡。而此时则需要社会将美育
发展起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水平,使国民树立起文化自信,激发对美的感应。犹记
得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的确,美是有
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而美育正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一直
滋润着人们的精神家园。
“山随日昳,青烟岫玉”,自然哲学孕育了千年的美丽。美育是一种刚需,应将
美育灌溉进时代教育。学校教学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加强美学教育,不要让世俗曲解
了美的本意。而我们也要注重自身美学素养的培养。多读书,书中自有美;多体会,
言心必有意。去找寻海子的“太阳强烈,水波温柔”,去找寻苏子的“微雨后,小荷
翻,榴花开欲燃”。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我们拥有面包的同时也拥
有水仙花。
中华泱泱万古长,美凝聚的便是让大鹏抟扶摇而上的清风;绿水青山绝美画
卷,美凝聚的便是其中华丽的一抹朱红。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少年振衣,
岂不可做千里风帆看?少年瞬目,亦可做万古清流想。
新故相推,愿同学们不忘与美携行,惟此,才能根固邦兴。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点评:
题目是“寻溯美育,根固邦兴”。开头由贾平凹的名言引出自己的观点:个人及
社会进也罢,退也罢,最要紧的是生活不能丢失美意,教育不能失了美育。接着指出
美育的价值之一,拥有一个能审美的人格,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材料先以上
海儿童画展上的一个“洞”引发大人和孩子对于美的不同理解,阐明对于个人来说,
美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再以国人尽管去过诸如卢浮宫等地,却很难说是否感受到
了美,论述于社会而言,审美是培养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最后强调学校教学知
识的同时也应注重加强美学教育,不要让世俗曲解了美的本意,并提倡多读书,拥有
面包的同时也拥有水仙花。结尾呼唤新故相推,愿同学们不忘与美携行,惟此,才能
根固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