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诗歌选择题四大设误点
设误点一 词句理解有误
命题人往往故意曲解文本中某个词语或句子的含意,如望文生义、
以今释古等。对此,考生应在总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逐
字逐句地去理解。
典型示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 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释】这首诗是李白暂别杜甫后寄居沙丘时所作,对杜甫表示了
深深的怀念。沙丘,大约在山东汶水流域。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劈头自问,暗含诗人无所事事的烦闷。
B.诗歌一、二句是主观情绪的抒发,三、四句转向客观景物
的描绘。
C.三、四句用“古树”象征着和杜甫的友谊像古树一样常青;
第六句“空复情”是满满的思念之情。
D.最后两句是说为了解除思念就跟随汶水一路南行。
【名师点拨】注意托物言志诗和借景抒情诗中景物描写的不同作用,
托物言志诗中,景物多有象征含义,而借景抒情诗中,景物多用来渲
染烘衬抒发作者情志等。
【参考答案】C 三、四句用“古树”象征着和杜甫的友谊像古树一样
常青,句意理解错,这只是环境渲染烘托;第六句“空复情”是满满
的思念之情,也错,“空”的意思是“徒劳的,白白的”,词义理解
有误。答案为C。
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后面问题。
念奴娇
朱唏颜
倦怀无据,凭危阑极目,寒江斜注。吴楚风烟遥入望,独识登临真趣。
晚日帆樯,秋风钟梵,倚遍楼东柱。兴来携手,与君更上高处。
隐约一水中分,金鳌①戴甲,力与蛟龙拒。拟访临幕清夜鹤②,谁解坡
仙神遇。断壁悬秋,惊涛溯月,总是无声句。胜游如扫,大江依旧东去。
【注释】①金鳌:传说中大海里的神龟。②鹤:古人认为是一种神异
的鸟,故称仙鹤。
(1)下面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凭危阑极目”一句中“危”是“高”的意思,写作者登高望远。
B.“寒江斜注”中,“注”字写出来江水的迅猛之势,词人居高临
下,看到那浩浩江水斜穿大地,其势迅猛,如同喷注一样,颇为传神。
C.“胜游如扫”句中“扫”字十分形象地写出了词人此刻“倦怀”全
释、烦恼尽消的愉快心情;同时也与词首“倦怀无据”遥相呼应。
D.“拟访临幕清夜鹤,谁解坡仙神遇”是说词人如当年苏东坡在长
江时遇到孤鹤横江东来一样,也在傍晚清夜偶遇仙鹤;“大江依旧东去”
以景结情,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
D
“拟”是准备,将来时。错把未然做已然。
(2)词家认为“寒江斜注”中的“注”字颇为传神,“胜游如扫”中的“扫”
字较为独到,试简要分析。
①“注”字写出了江水的迅猛之势。词人居高临下看到那浩浩江水斜
穿大地,其流势迅猛,如同喷注一般,颇为传神。
②“扫”字十分形象地写出了词人此刻“倦怀”全释、烦恼尽消的愉快
心情;同时,也与词首“倦怀无据”遥相呼应,全词浑然一体。
2.(2020湖南衡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莎 衣①
杨 朴
软绿柔蓝着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释】①莎衣:即蓑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破题,草缀绳编的蓑衣,在诗人眼里柔软舒适,表达了
诗人的喜爱之情。
B.颔联描绘了一幅渔人乐趣图,是对渔人生活的赞颂,也是对
世外桃源的向往。
C.颈联写醉后和晴时脱蓑衣,与颔联写的“披”两相对照,颇有
意趣,耐人寻味。
D.此诗俊逸潇洒,语言质朴精练,多用典故,手法灵动多变,
意境优美,引人入胜。
D
D项没有运用典故。这首诗除尾联两句抒情言志以外,其余六句都
是咏蓑衣的。首联写渔人爱蓑衣。颔联写渔人披蓑衣。颈联写渔人脱
蓑衣。
(2)诗的尾联构思精巧,历来为评论家称道。请谈谈你的理解。
①卒章显志(或“画龙点睛”)。尾联在前三联写蓑衣的基础上,笔锋一
转,由物及人,画龙点睛,足有千钧之力。
②诗人将“紫绶金章”和“莎衣”对比,莫说紫绶金章多么高贵,也不
肯轻易将蓑衣与之交换;以“紫绶金章”象征荣华富贵,以“莎衣”象征
平淡自由的生活。
③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飘然物外,视官爵如敝履的情怀。
设误点二 情景意境有误
命题人故意将诗歌创设的意境随意引申、任意拔高,考生往往因沉
醉于生动优美的表述而忽略对杂糅在正确表述中的错误点的排查。
此题相对难度大一点,迷惑性强一点,需要认真比对。
典型示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岑 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宏大处开篇,充分展示皇宫的景象。“寒”“阑”二字暗
示了春色将尽的凋零和作者内心略带凄凉之感。
B.颔联以景寓情,蕴藉深沉,“金阙”“玉阶”其辞藻富丽堂皇,
写出了一派升平之景,反映了诗人渴望中兴之心境。
C.颈联着力渲染了上朝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繁华的上朝盛况。
“迎”“拂”二字生动形象,描写细腻。
D.本诗以“早朝”为中心,对“早”与“朝”的关系处理得当,既巧
妙结合春景,又写出了宫廷气象和上朝的威仪庄严。
(2)诗的尾联落笔不凡,感情复杂深刻。请结合全诗分析其表现的情感
和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名师点拨】“阑”表花虽疏而叶更茂,红虽瘦而绿益肥,越发显得生
机勃勃,不能说“内心略带凄凉”。
【参考答案】(1)A A项,“暗示了春色将尽的凋零和作者内心略带
凄凉之感”错误,“寒”“阑”二字实乃作者炼字佳作,“寒”表暮春清晨
之微寒令人惬意;“阑”表花虽疏而叶更茂,红虽瘦而绿益肥,越发显得
生机勃勃,这两个韵脚与“干”“难”一样,虽险而丽,虽丽又奇,颇能体
现岑诗尚奇丽之特点。
(2)①对朋友才华的赞美。“凤凰池上客”指贾至,写其地位尊贵。“独”
字突显对贾至的推崇赞叹;用典,以“阳春白雪”写出朋友诗作高雅。
②对自身才能之谦,说贾至诗歌“应和不易”,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③对盛唐气象的赞美,突出诗歌中心。
④对朋友之情的珍惜,卒章点题。
巩固训练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
[宋]叶梦得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
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
酒阑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一场雨过后,落花无数,清晨天气转晴,庭院中半是
残花,只有空中游丝飘荡,写得富有层次,意境凄清迷蒙。
B.上阕写景的重点从时间上来看是在清晨,即“晓来”之际,是
实写;而前两句是回忆昨日风雨落花的景象,是虚写。
C.“落花”两句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一个“舞”字,写出落花随
风飘舞的景象,一个“送”字,赋予落花以人的情态,创意新奇。
D.全词既有“落花、风雨”的哀景,又有“游丝千丈罥晴空”的高
旷清新,婉约中有豪放之气,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
A
不说风雨无情,摧残落花,而以落花为主语,说它风前飞舞,把
“黄昏雨”给送走了。创意甚新,格调亦雅。晓来残红满院,本易怅
触愁情,然词人添上一句“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情绪遂随物象
扬起,高旷明朗,音调也就高亢起来。
(2)结合下阕内容,说说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下阕写花下饮酒话别的场景,抒发了词人惜别伤怀的情感。“殷勤花
下同携手”,写主人情意之厚,友朋感情之深,语言简练通俗而富于形
象性,令人仿佛看到这位贤主人殷勤地拉着干誉、才卿入座。还“更尽
杯中酒”,一方面表现出主人殷勤劝饮,犹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
所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一方面也显出词情的豪放。“美人不用敛蛾
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因为美人敛起蛾眉,词人也因之受到感
染,故而设身处地,巧语宽慰,几有同其悲欢之慨。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题 画
[清]郑燮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竹》诗首联勾勒竹子近水、荫蔽村舍、松竹间杂且烟雨迷
蒙等特点
B.《题画》诗首句传神地写出画中竹子似被大风吹卷而枝叶向
上的姿态。
C.《竹》诗通篇不着一“竹”字,而又处处紧扣“竹”的特点写竹
咏竹。
D.《题画》诗三个“扫”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轻视普通劳动者
的态度。
D
D项,“表现了作者轻视普通劳动者的态度”分析错误。一句“扫云
扫雾真吾事”表达出作者强大的自信和如竹一般的洒脱,并无对普通
劳动者的轻视之意。
(2)简要概括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同:都表达了对竹的喜爱和赞美。
异:《竹》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逍遥山水的隐逸之情;《题画》
表达了诗人不甘庸常,自信傲睨,有大展鸿图,匡时济世的凌云之志。
设误点三 表达技巧张冠李戴
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常常故意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
法和结构技巧。比如把动态说成静态,把比喻说成借代,将借景抒情
说成是直抒胸臆等。
典型示例3:阅读下面的清词,完成(1)~(2)题。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①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
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
此际偏思汝。
【注释】①陈维崧(1625—1682),清初词人,早年生活优裕,后经历
易代,浪游南北。
②轩举:高扬,意气飞扬。
(1)下列对具体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描写天寒风紧、满地碎石
的场景。
B.“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回忆昔日醉酒袒衣、举臂待鹰
的神态。
C.“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对比少年意气和老
年猛气,欲扬先抑。
D.“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描绘猎鹰思念猎物,表达自己对
理想的坚守不渝。
(2)杜甫《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
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请从思
想感情、写作对象、描写手法三个方面,比较这首诗与陈维崧词的不
同之处。
【名师点拨】诗歌有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写什么是诗歌的内容,
为意象、意境;怎么写就是表达技巧。要能记住常见的诗歌表达技巧。
【参考答案】(1)B A项,“满地碎石”分析错误,“寒”字写出秋山
之肃杀。“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低”字写秋风之
劲。“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风低削碎”是以影写形
的手法,传神地把大鹰盘旋直下、呼啸而掠的威猛之势灵动写出。C项,
“对比少年意气和老年猛气,欲扬先抑”无中生有。
“男儿身手和谁赌”顺上阕驱鹰逐兽的场景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
牢骚不平,出语豪迈、悲愤。“和谁赌”暗藏了怀瑜握瑾而不见用的抑
郁寡欢。“老来猛气还轩举”则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决心。D项,“描绘猎鹰思念猎物”错误,“偏”
字可见出此人对鹰的喜爱。思的是鹰,思的是建功立业的才智之士,
是作者的自我追求的表陈,寻求的思念是被英主贤大臣的赏识,从而
得以一展大才,有所建树。故选B。
(2)思想感情:杜诗主要表达激昂向上的理想主义精神;陈词主要表
达不得舒展怀抱的愤懑之情。
写作对象:杜诗写的是画中的鹰,陈词咏的是鹰本身。
描写手法:杜诗侧重于描写近景和细节,主要使用白描手法;陈词
主要写的是远景和整体,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巩固训练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青溪口送人归岳州
刘长卿
洞庭何处雁南飞,江菼苍苍客去稀。
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秋水一人归。
黄花裛露开沙岸,白鸟衔鱼上钓矶①。
歧路相逢无可赠,老年空有泪沾衣。
【注释】①钓矶:相传在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借西施隐居于伏
牛山中。后人追念其兴越之功,把其临渊垂钓处改称“陶公钓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茂盛的获草因客人远离而变得稀少,看似无理,实则写出诗
人的感情。
B.颔联的抒情方式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
流”相似。
C.送走客人后,诗人在江边找到钓矶,想起了范蠡的兴越功绩
似有所感。
D.尾联中的“空”照应上一句中的“无”,直接抒写诗人对际遇的
感慨。
C
C项,“在江边找到钓矶”错误,诗人是随着白鸟的飞行不经意间
看到钓矶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
这首诗既表达了送别友人的不舍,又抒发了自己一生无所成就的愧疚
之情。通过友人远去和“一人归”的情景抒写内心的孤寂愁苦,表明他
惜别友人的不舍;借江滨的钓矶写范蠡的功业,表达自己一事无成的
愧疚与感慨。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雁门胡人歌
崔 颢
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②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释】①代郡:这里指雁门。
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
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地再现了边
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C.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
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D.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
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
C
选项中“时时醉向酒家眠”一句并非想象之境,而是真实的写照,尾
联描写胡人百姓听说辽边并没有发生战事,所以,马上又安定下来,
时时买酒取乐,经常喝得酩酊大醉而卧在酒店。这体现了百姓对战争
的恐惧及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
怎样的作用?
第一问:表达了对民族间相安无事,百姓尽情享受生活的向往和赞
美。
第二问:借边地安宁,民族和睦,百姓生活安闲、从容,含蓄地表
达了凝重的反战主题;体现出对胡人的关注(或表达了不能因为战争
把胡人与汉人对立起来的民族观),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设误点四 情感基调有误
诗歌的情感即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情感基调是指其思想
情感属于哪一种类型。如李白《静夜思》的思想感情是对家乡的思
念,其情感基调是悲伤的。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思想感情
是对庐山瀑布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其情感基调则是喜
乐赞叹的。
典型示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岁 暮
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①缘多事,雁默先烹②为不才。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注释】①爇(ruò):焚烧。
②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
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
‘杀不能鸣者。’”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
故称“冬尽年终之时”为“穷阴”。
B.首句中的“催”字形象地写出了光阴似箭的情形,也写出诗人
的感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C.“雁默先烹”引用了典故,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无才者先
被淘汰。
D.“不如且进手中杯”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都是借酒表
达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名师点拨】做情感题,首先要充分利用注解,观看题中的选项,
其次要抓住诗歌中描写的景物和表达情感的字词,然后,逐句或逐联
分析。
【参考答案】(1)B “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错。奠定感情基调
的是题目“岁暮”。
(2)①盛年不再的感叹:时光易逝,年老多病,青春不再。
②有才无法施展的喟叹、愤懑;积极施展才能而引火烧身,不积极
表现又被打压。
③命运无常的愁苦、无奈:面对祸福,不能掌控,只好借酒浇愁。
巩固训练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寒食江畔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①明日是清明。
【注】①下邽,在陕西渭南,是白氏家族的聚居地,族人及后皆养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江畔风景,从嗅觉、触觉、视觉着笔,洋溢着醉人
的春天气息。
B.“往年”紧承“帝京”,但未展开,即以“不宜”转折,点出此刻
心情。
C.树下闻莺,江头信马,表现出在美景中诗人心情逐渐平复、
愉悦的过程。
D.本诗中虚实不断转换,曲折联系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平淡
中意味深沉。
C
“作者心情逐渐平复、愉悦”说法不正确。诗人心情郁结,在听到莺
声之后沉思站立,之后在江头信马,随意而行,由此可以看出,诗人
心情仍然忧伤,并未平复、愉悦。故选C。
(2)本诗尾联说“忽见紫桐花怅望”,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怅望”的原因。
①远离故乡,思念亲人;
②遭遇贬谪,远离帝京;
③仕途不顺,愧对祖先。
8.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2)题。
外家①南寺
元好问②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夜风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注释】①外家:诗人自幼过继给叔父,“外家”当指叔父的岳家。
②元好问:金末元初诗人,金亡不仕。金哀宗天兴二年春,因汴京
守将叛变而沦为亡国奴,被蒙古监管直到蒙古太宗十一年,才返回阔
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此诗作于回乡不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岸移深谷”一句虚景既比喻世事发生了巨大变化,暗指国破家
亡,又与眼前的实景相映衬,虚实结合,更增悲壮之情。
B.诗歌的前两联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诗人选取“秋梧”“风暴”“残
阳”“乱蝉”等萧瑟、肃杀的意象,准确而有力地渲染了悲秋的氛围。
C.诗的后四句侧重叙事,一方面沉痛中有甜蜜的回忆作为调剂,另
一方面与寻栗觅梨的儿时欢乐相对照,抚今忆昔,无限感伤。
D.这首诗所抒写的主要是一种身世之感,但由于作者的遭遇与金朝
的亡国有密切关系,诗中把个人身世,放在世事沧桑的大背景下展开,显得
深沉广阔,而不是一般的忧生叹老。
A
“悲壮之情”错,应是“沉郁之情”。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
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沉感慨和历经人世变迁、参透人
生真谛后矢志不渝的民族节操。诗歌前两联萧瑟秋景已经寄寓了诗人
面对山河巨变的哀叹和感慨,颈联又通过今昔对比,直抒国破家亡的
悲伤,“白头来往”一句点明诗人历经了人世的沧桑,而“依旧”一
词则掷地有声地表明了诗人矢志不渝的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