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
练案一 高考真题训练
一、(2020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
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
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
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
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
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
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
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
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
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
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
平米,多作
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
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
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
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
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
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
/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
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
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
/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
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
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
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
结 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尤 其 要 关 注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
在庭院中,颤抖得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
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
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
其中,“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
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断到上句,排除B、C项;“巡铺
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中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
断到上句,排除D项。
故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
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
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
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
当权官员。
B
2.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查主要
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
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
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
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由丞
相主持”错。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宋朝正式成制,金、
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
此应当是由皇帝主持。故选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
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
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
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
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C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
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
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
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
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
现问题。C项,“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错,原文
是“明年春……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
钱粮待之”。可见“同时”表述错误,“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
病”应当是第二年春天的事。故选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
病,救活的人很多。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词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
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
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
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减粜,减价出售;常平米,常平仓的
米;分坊,到各街道;活者,救活的人。(2)浑涵,博大深沉;雄视,
称雄;鲜,少。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
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
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
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
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
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苏轼十岁时,母亲程
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的文章
很惊喜,参加殿试考中了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
对梅尧臣说:“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苏洵去世后,朝廷追
赠他为光禄丞。苏轼服丧期满,回到朝廷,
任命他为判官告院,王安石创立施行新法,苏轼上书评论新法的弊病。
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
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
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
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
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
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元祐元年,苏
轼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就赐给他银印红绶,升迁为
中书舍人。
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
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
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
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祐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
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
学士、杭州知州。
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
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
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
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
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
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
粮来防备疫病。
徽宗即位,又经历三次大赦,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的官职。
苏轼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核政绩请求升迁。所以官职就停留在
这里。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苏轼师从父亲苏洵学习写文章,
从来得之于天资。(苏轼)曾经自己说:“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
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
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
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二、(2020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题。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
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
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
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
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
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
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
俟过此,当为卿罢京。”
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
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
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
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府事皆专
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
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
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
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
年五十九。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徽宗尝宴睿谟殿,命
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
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
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
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
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民讼诸府”意思是民向官府诉讼,“诸府”
是诉讼的对象,作状语,修饰“讼”其后断开,“不胜”是忍受不住,
说明“考掠”的情况,二者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D;“即出民”中,
“民”是“出”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C。故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
数活动的人。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
负担保责任。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
便进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
式而由此称。
C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
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
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
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
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指皇室宗
族所居之处”错误,应是“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故选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中进士出身,具有敏捷才思。他随众向朝廷表贺瑞应,徽宗称他
为奇才,又出题专门考查,随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擢升为御史中丞。
B.王安中弹劾蔡京,得到皇上采纳。蔡京投皇上所好,引荐道术之士,
扰乱朝廷,他陈奏蔡京之罪,要求惩治,蔡京恐惧,其子蔡攸也哭请皇上宽恕。
C.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
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
D.王安中诗文兼擅。受到皇上器重。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
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
C
3.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
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
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
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C
项,“他自请燕山府任职”错误,原文是“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
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可见只是自请
前行,并非“自请燕山府任职”。故选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
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
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
逐字进行翻译。
(1)关键词:僭上:越分冒用尊者的仪制或宫室、器物等。蠹:蛀蚀,
危害。悚然:害怕的样子。
(2)关键词:跋扈:专横暴戾。第,只管。曲意:委曲己意而奉承别人。
【参考译文】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考中进士,调任瀛州司理参军、大名
县主簿,历任秘书省著作郎。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议论祥瑞,朝廷
大臣动辄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后来有一
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诏令让他草拟,安中马上写成,皇上就在他的
草稿后批道:“可任中书舍人。”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人,
提升为御史中丞。
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走,有个百姓受惊出门与士卒
相遇,士卒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申诉,受不住惨酷的
拷打,于是被屈伏罪。安中审察后得知实情,审理冤屈,立即放走这
个百姓,让官吏抵罪。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凭借妖术向
(皇上)引见方士王仔昔,朝廷大臣及外戚们都结交关照他。安中上疏
请求从今召用山野道士,应当责令引见人担保;并且陈述蔡京欺君僭
上、祸国害民的几件事。
皇上惊觉地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再次上疏指责蔡京的罪行,皇上说:
“本来打算马上实行你的上奏请求,因为接近天宁节,等过了此节,
一定为你罢免蔡京。”蔡京探察得知,非常害怕,他的儿子蔡攸日夜
在宫中侍从,向皇上哭诉恳求。皇上因此升迁安中为翰林学士,又升
他为学士承旨。宣和元年,授任尚书右丞;宣和三年,任左丞。金人
来朝归还燕山旧地,朝廷谋求帅臣,安中请求前往。
王黼向皇上赞誉他,皇上授任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山东燕山府路
宣抚使、燕山府知州,辽国降将郭药师任同知府事。药师骄横,府中
政事都专断独行,安中无法制止,于是曲意逢迎他,因此药师越发骄
横。靖康初期,谏官弹劾他勾结王黼、童贯以及不纠察郭药师违反朝
命,安中被罢贬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被贬任为朝议
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在随州居住;又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
在象州安置。
高宗即位,把他迁到内地道州,不久让他自便。绍兴初年,复任左中
大夫。其子王辟章任泉州知州,迎接安中前往,不久去世,终年五十
九岁。安中作文章丰润敏拔,尤其擅长四六文体。徽宗曾经在睿谟殿
举行宴会,命令安中赋百韵诗以记其事。诗写成后,徽宗欣赏赞叹不
已,命令大字书写在殿屏上,凡是侍臣都用副本赏赐之。其被看重就
像这样。
三、(2020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
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
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
不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
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
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
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
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
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
侥幸矣遂从之永和末,多疾疫。
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
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
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
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
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
事。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
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
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
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B.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
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C.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
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D.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
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
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本题中,“愚意
尝谓非宜”意思是:我认为不合时宜。“何者”是针对“愚意尝谓非宜”
而发问的,故要断开,排除C、D;“黎庶不达其意”,“黎庶”是主
语,“不达”谓语,“其意”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
能断开,排除A。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
事、科举等事务。
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
文中则指后者。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
王最终获取天下。
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
政务的一种制度。
A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
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
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
别正误。A项,“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
法、军事、科举等事务”说法错误。太守不负责掌管军事和科举,太
守的职责是“治民、进贤、决讼、检奸,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故选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迁任职。他的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他
为尚书郎,他却认为地位高低不值得计较,越级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
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他以此非廷
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
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
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
D.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政。简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时有人提出
等候大司马处置,他抢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马将被他斥责。
C
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
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
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
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C项,“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表
述有误,原文是“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
百日不得入宫”,是原来有规定,不是找借口,不愿到任办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传染,即使本人未病,百日
之内也不准入进宫。
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买药。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词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
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
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
分点的落实。第一题得分点:“时疾”,传染病;“身”,自己;
“虽”,即使;第二题得分点:“笃”,重;“遣”,派遣;“问所
苦”,探病问候;“营”,治。
【参考译文】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当时人称他为王白须。
最初任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你为尚
书郎,你有幸可以做朝官了。”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本来不值得计较,
应当在合适的时候任职,至于破格提拨,这并不是我的愿望。”于是做
了尚书郎。多次升迁,担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当时永嘉太守谢毅,
大赦后处死当地人周矫,于是周矫堂兄周球向扬州府告发。
扬州刺史殷浩派从事拘捕谢毅,交付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诉
讼案件的当事人,没有爵位,不在廷尉职责范围以内,不肯受理,这
件事在州里颠过来倒过去。穆帝发出诏令命王彪之收处谢毅。王彪之
又上疏据理力争,当时人把他比作西汉廷尉张释之。当时要在南郊祭
天,简文帝任抚军,执掌国政,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他回答
说:“自从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认为不合时宜。为什么呢?
老百姓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认为每逢郊祀必定大赦,到这个时候凶
恶愚蠢之辈又要产生侥幸的心理了。”于是就听从了他的意见。
永和末年,多发传染病。按旧例,朝中大臣之家有传染病,家中传染
三人以上的,即使自身无病,百日内也不得进宫。此时,文武百官多
称家有时疾而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进言道:“瘟疫之年,没有哪一
家不传染。如果因此就不入宫,那恐怕连近侍也无人充当,皇宫将会
空无一人了。”朝廷听从了王彪之的进谏。等到简文驾崩,群臣犹豫
不定,没有敢立下继承人。
有人说,这件事应该当由大司马来决定。王彪之严肃地说:“国君驾
崩,太子应当即位为君,大司马怎能有资格提出异议?如果事先在大
司马的面前询问,那么一定会被责备的。”于是朝廷的议论才平息下
来。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因为孝武帝年幼而下达命令,令桓温
沿袭周公代替周成王摄政的旧例。
命令已经公布,王彪之说:“这些不同寻常的违背天命的事,大司马
一定要再三辞让,如果导致政务停顿,耽误先帝陵墓的修筑,我不敢
遵奉命令,谨将诏书密封归还。”于是事情也就没能实行。王彪之被
加封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没有正式任命。病重后,皇帝派黄门侍
郎探病问候,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就赠以光禄的官职,谥号是简。
四、(2020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
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
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
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
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
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
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
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
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
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
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
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
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
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
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
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
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
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
/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
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
/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
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
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
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
谓 语 后 可 停 顿 。 如 果 是 动 词 , 宾 语 后 可 以 停 顿 。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
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
等修辞。
解答时,可先忽略停顿相同的地方,重点分析停顿不同之处,用排
除法进行选择。
“忠贤及魏广微”是并列结构,是动词“劾”的对象,中间不应断
开,据此排除A、C项。“拟”是打算、准备的意思,“十一月二日”是
“上之”的时间,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
京都的代称。
B.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承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
皇帝的陛下。
C.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
来借指太子。
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
惩,继续追逼。
C
2.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
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
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
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
意结合语境的含意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
说法有误。殿下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诸王的敬称,次对皇帝的敬称
“陛下”。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王子、公主等的敬称。不能
称丞相为“殿下”。故选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吏治。他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
他担任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
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
得利;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
C.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
起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
D.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
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D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
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
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
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
问题。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说法有误。原文中说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
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开始时拘捕光
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最终左光斗家破人亡。故选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
后图。
(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
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
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
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
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
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1)“承”,招认;
“已而”,不久、继而;“为酷刑所毙”,被动句,被严刑拷打而死;
“下”,作动词,被送往;“缓”,延缓、推迟;“图”,动词,谋划。
(2)“犹”,副词,还、仍然;“以”,动词,认为;“所司”,有司,指主
管的官吏;“趣”,通“促”,催促;“破”,破亡。
5.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
要说明。
第一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
第二问: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害。
5.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
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
语句;最后组织语言,概括答案。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题分两问。
然后,阅读翻译原文,勾画关键语句。结合语段“容城人孙奇逢,是一
个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光斗为官时对京城所管辖地
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分析,可知孙
奇逢等救助左光斗的原因。结合语句“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
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分析可知救助
结果。最后分点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
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
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
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
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
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
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左斗光,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考中进士。后来升为中书舍人。
被选拔授予御使,负责巡视京城。其间收捕处理了吏部的一些凶悍作
恶的官吏,收缴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
惊悚。”出京管理屯田,于是分条上疏共陈述三因十四条建议,皇上下
诏全部应允施行,因而水利大兴,北方人开始懂得种植水稻,邹元标
曾经说:“三十年前,京都人不知道稻草为何物,如今所处的地方都
是水稻,这是种植水田的好处啊!”阉人刘朝称东宫有旨,索要供外
戚聚居的土地。
光斗没有将意旨拆封并还给刘朝,说:“天下每一尺土地都归殿下所
有,今日怎敢私自授予。”阉人愤然离开。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
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魏忠贤和他的党羽
都对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
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
广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
原籍。魏忠贤侦知,提前两天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奸邪小人还
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派差役前往逮治。
父老乡亲抱着马头号哭,声震原野,差役也为之流泪。到京后,左光
斗被关入诏狱,严刑拷问。许显纯诬蔑他们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
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后来害怕不承认就会被严刑拷打而死,希望被
送往掌司法刑狱的官署,能够稍微延缓死期好为以后澄清真相进行谋
划。于是他们都承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左光斗也虚担了收受贿银
二万两的罪名。魏忠贤于是假借圣旨,仍命许显纯每过五天就追赃拷
打一次,不交给法司,杨涟等人这才后悔自己失算了。
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光斗
为官时对京城所管辖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
争相响应。共捐得数千两银子,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
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当时是天启五年
(1625)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享年五十一岁。
左光斗死后,赃物追查还未结束。魏忠贤命令抚按严厉追缴,拘捕光
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母亲因哭泣
儿子悲伤而死。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
们力办,因此最终使左光斗家破人亡。魏忠贤被杀后,朝廷追赐左光
斗为右都御使,录用了他的一个儿子。福王时,追加谥号为“忠
五、(2017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
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
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
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
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
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
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
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
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
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
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
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
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
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
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
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
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
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
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
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
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A
作为文言断句题,考生应依据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抓住
句中断句的标志。比如句首词“夫”“若夫”“然则”“然而”等,句末语气
词“矣”“也”“焉”“邪”等,表对话的词语“云”“曰”“谓”
等,固定句式或短语“何以”“是以”“是故”“所以”等,对称的
句式、顶真的手法等,专有名词、一般名词及代词等。本题中就可以
借助表对话的词语“云”以及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进行选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
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
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
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
师”,现代泛指首都。
B
“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
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
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憙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
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
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憙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
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C
“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
该弃恶从善”有误,原文说的是“余党当坐者数千人……乃悉移置颍
川、陈留”,并没有说“教导他们弃恶从善”。选项无中生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
赵王没有再说话。
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
颂。
【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郡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
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他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
来终于前去报仇。但仇人们全都生病了,没有人抵抗。赵憙认为趁别
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事,就暂且放他们离开了。
他看着仇人们说:“你们如果病好了,就远远地躲开。”更始帝即位,
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占据县城不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去
招降他们。李氏不肯投降,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孤孙子赵憙,以
信义闻名,我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帝于是召见赵憙,赵憙年纪不到
二十岁,被引见后,随即被任命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
阴,李氏就投降了。
光武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任命为中郎
将,被封为勇功侯。邓奉在南阳造反,赵憙一向与邓奉交好,几次
写信严厉斥责他,而造谣的人就说赵憙与邓奉合谋,皇帝怀疑这件
事。等到邓奉失败,皇帝搜查到赵憙写给邓奉的书信,于是惊讶地
说:“赵憙真是有道德的人啊。”后来赵憙被任命为怀令。大户人
家李子春原先先做过琅琊相,强横而狡猾,百姓害怕他。
赵憙刚到任,听说他的两个孙子杀了人没有被揭发,立即追查他们
的恶行,逮捕拷问李子春,他的两个孙子都自杀了。京城里替李子
春说情的有几十人,最终赵憙都没有听从。当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
(皇帝)亲自去看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赵王说:“我平素和李子春
交情深厚,现在他犯了罪,怀县县令赵憙想杀他,希望能留住他的
性命。”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
他要求。”
赵王没有再说话。这一年,赵憙升任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很多盗贼,
赵憙与各郡一起声讨追捕,杀了他们的大帅,余党受株连的有好几千
人。赵憙上书说:“惩罚坏人应只限于他本人,可将这些人全部搬迁
到京城附近的郡。”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将这些人都转移安置
到颍川、陈留。于是赵憙提拔推荐有义行的人,诛杀铲除奸恶的人。
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二十七年,拜任太尉,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当时南单于降服,乌桓、
鲜卑一起来朝拜,皇帝命令赵憙主管边塞事务,考虑作长远打算。建
初五年,他患病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等到他病逝,皇帝亲自前
往吊唁。享年八十四岁,谥号为正侯。
六、(2017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
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
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
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
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
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
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
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
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
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
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
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
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
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
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
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
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
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
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
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
“初”表时间,单独断开,“选者”作后句的主语,在前面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
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
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
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
辞职的一种借口。
C
C项“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误,他们职位一般,故选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
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
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
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
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A
A项“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原文没有这一信息。应该是
“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许将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
么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大肆搜罗编造罪名,来贬谪元祐诸臣,
上奏皇帝要开掘了司马光的坟墓。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神宗召见他回答有关
问题(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任集资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
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察没有法度,官吏得以通过改动文字
干坏事谋私利,被选的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
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
故意刁难。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地界,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
土地,每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
“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
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
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
道:“看看南朝的状元。”
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
契丹派萧禧做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
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
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
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他担任
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
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
都把他们释放了,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监狱都空了。父老感
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
子喜欢聚集议论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
征召担任兵部侍郎。给皇帝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
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
到了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
奏报;第二天,询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
部尚书。章惇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祐时的大臣,
上奏挖司马光的墓。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
墓,不是高尚品德的人所做的事。”担任颍昌府知府,又调任到大名
府,在大名府六年,多次告老还乡,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
世,享年七十五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
练案二 高考模拟题训练
一、(2020山东临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
其文,曰:“国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
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
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
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
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
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
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
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
虽循吏必黜。
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
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
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
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
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
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
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
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
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
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
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
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
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
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
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
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
本句中“输”是“交纳”的意思,承上句作“赋”的谓语。“国藏”是指国
库,作“充”的主语,中间要断开,排除A和C。“亡何”,是时间词,
不久的意思,要断开单独成句,排除B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古代常用
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年号纪年法,年号和
干支兼用等。
B.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
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C.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
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D.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
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D
D项,屯田由工部掌管,而不是户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
人器重他;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
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
C.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
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
皇帝没有采纳。
D.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
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C
C项,“皇帝没有采纳”曲解文意,原文“帝首肯之,有所蠲贷”,皇
帝不是没有采纳,而是答应有所减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②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有关部门(或地方官员)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
如果隐瞒不报的,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
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
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
5.张居正作为少有的治世能臣,是明朝中兴的主要推动者和缔造
者,他为改善国家财政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①劝谏皇帝节省无谓开支,量入为出。如停止重修六宫宫殿,节省
服御费用,减少苏、松织造的贡品等,使统治者的靡费现象有所收敛。
②派精悍大员严行督责,追收欠赋。
③整顿吏治。按法律严惩损公肥私、剥夺百姓、欺骗皇上的官员。
【参考译文】
张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少年时即有过人的聪明才智,十五岁
时就中了秀才。巡抚顾璘对他的文章感到惊奇,说道:“将来是国家的
栋梁之材。”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
宰相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
张居正升任右中允,兼任国子司业。他和国子监祭酒高拱关系很好,
他们以宰相为目标,相互鼓励。许阶代替严嵩为内阁首辅,推心置
腹地委任张居正。张居正和宦官冯保关系很好。他劝皇帝应该尊崇
两宫太后。按照旧制规定,皇后和天子的生母都称为皇太后,但称
号有区别。冯保想讨好皇帝的生母李贵妃,暗示张居正让他提出两
宫并尊的建议,张居正不敢违抗,议定皇后的尊号为仁圣皇太后,
皇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于是两宫地位就没有区别了。
慈圣皇太后迁移到乾清宫,抚养皇帝,宫内事情任用冯保,朝廷的
大权全交给张居正。当时因长时间天下太平,各地的群盗纷纷起事,
甚至攻入城市抢劫官库。有关部门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
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捕
获盗贼,当即处死,有关部门都不敢掩饰真实情况。盗窃供应边备
和海防用的钱粮,超过一定数额,一律斩首,但往往是长年关押或
病死狱中。只有张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且追捕犯人的家属,这样
盗贼气焰才被打下去以至最后被消灭。
当时皇帝逐次修缮六宫,国库的银两很多被调进宫中花销。张居正
乘户部进呈皇帝审阅国库出入账目之机,上书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意
见,他认为每年的收入少于支出,请皇帝把账目放在御座旁边,时
时翻看,做到量入为出,节俭无谓的开支。他的奏疏呈上去,皇帝
没有批复。皇帝又令工部铸钱,供给宫中开销,张居正认为这样铸
钱之利也不能抵偿宫中的消费,便加以制止。
言官建议停止苏州、松江织造贡品,皇帝也不听从。张居正当面请求,
才得以减去一大半。皇帝坐在文华殿,张居正为皇帝讲读经书完毕,
把给事中所上各地灾害情况的奏章给皇帝看,因而请求加以救济,并
说:“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
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皇上也要格外节俭,对于宫中的
一切开支、服饰器用、赏赐布施,应加以裁省禁止。”
皇帝点头答应,有所减免。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
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认为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
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
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
作为药费。等到他去世以后,皇帝为此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
他为国公兼老师。
二、(2020山东泰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鲍子都,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好学,明经,后为都尉、太
守功曹,举孝廉为郎,病去官,复为州从事。大司马王商辟宣,荐为
议郎,后以病去。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掾,甚敬重焉,荐
宣为谏大夫,迁豫州牧。岁余,宣坐免。
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
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
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丁、
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
上以宣名儒。优容之。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
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宣复上书上感大异,
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拜宣为司隶。时,哀帝改
司隶校尉但芫司隶,官比司直。
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
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
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
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王成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司隶者会此
下。”诸生会者千余人。朝日,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行,又
守阙上书。
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宣既被刑,乃徙之上党,以为其地宜
田牧,又少豪俊,易长雄,遂家于长子。平帝即位,王莽秉政,阴有
篡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桀,及汉忠直臣不附己者,宣及
何武等皆死。时,名捕陇西辛兴,兴与宣女婿许绀俱过宣,一饭去,
宣不知情,坐系狱,自杀。
(《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
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B.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
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C.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
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D.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
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B
“民讹言行筹”语意相连,中间不必断开,且与下句中“明年”中间必
须断开,排除A、D项;“孙宠”“息夫躬”都是“免”的宾语,两个人中
间断开,“息夫躬”后面断开,排除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汉朝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文中指
鲍宣以此科进入仕途。
B.孝廉,孝,指孝悌者;廉,清廉者。汉朝选拔人才的科目,
常合为一科,也指被推选者。
C.三公,文中指西汉时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
夫(大司空)的合称。
D.田牧,指打猎与放牧,又指农业和牧业,后泛指从事农牧生
产,在文中即是此意。
A
A项,“文中指鲍宣以此科进入仕途”错。“明经”,文中意为“精通经
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宣勤奋好学,颇受中央和地方官员器重。他先后担任过都
尉、太守的功曹,并被大司马和大司空先后举荐担任官职。
B.鲍宣数次上书论政,曾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而皇上因为鲍
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
C.鲍宣不惧权势,对宰相同样不留情面。他曾将依仗权势,违
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的宰相属吏逮捕,并没收其车马。
D.鲍宣忠于汉朝,忠诚正直。他被王莽视为敌人欲除之而后快,
后以牵连陇西辛兴一案为由被捕入狱,并在狱中自杀。
B
B项,“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错,原文是“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
谏阻”,意思是,鲍宣以谏议大夫的身份继孔光、师丹、何武、傅喜等
人之后,上书进谏阻止此事。并不是“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
实。
(2)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
鲍宣回家数月后,又被征召为谏议大夫。他每次在位为官之时,常常
上书进谏,据理力争,他的言辞没有文采,却朴实而切中时弊。
此事被交到御史中丞那里处理,侍御史到司隶官衙处,想要逮捕
鲍宣的随从官吏,鲍宣闭门不让他进入。
5.文中“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这一场景描写有何作用?请
简要说明。
①从情节来看,直接促使皇帝减轻了对鲍宣的处罚,保全了鲍宣的
性命;
②侧面表现了鲍宣不惧权贵的正直操守;
③间接表现鲍宣在士林中官声好、声望高。
【参考译文】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勤奋好学,精通经义,后做都尉太守
功曹,推荐孝廉时做了郎官,因病离职,又做州从事。大司马王商征
召鲍宣,推荐做议郎,后来又因病离开。哀帝初年,大司空何武任命
鲍宣为西曹掾,很敬重他,又推荐鲍宣做谏议大夫,调任豫州牧。一
年多后,鲍宣因犯错误被免官。
回家数月后,又被征召为谏议大夫。鲍宣每次在位为官之时,常常
上书进谏,据理力争,他的言辞质朴,却朴实而切中时弊。当时汉
哀帝祖母傅太后想和成帝的母亲同称尊号,并为其亲属封官授予爵
位。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一开始就坚持正义,
违背了傅太后的旨意,于是都被免官。丁、傅子弟一齐加官晋爵,
董贤因受宠而显贵,鲍宣以谏议大夫的身份继孔光、师丹、何武、
傅喜等人之后,上书进谏阻止此事。
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正在
这时,郡国发生了地震,民间谣言四起,纷纷占卜求签。第二年正月
初一发生日蚀,皇上于是征召孔光,罢免了孙宠、息夫躬,又罢免侍
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鲍宣又上书言政,皇上对鲍宣的言论大感惊异,
于是采纳了鲍宣的谏言,起用何武、彭宣,十天半月间就重新复任他
们为三公,拜鲍宣为司隶。这时,汉哀帝改司隶校尉为司隶,官位级
别相当于司直。
丞相孔光负责四时巡视园陵,其属官仗恃有皇帝的敕令而违反规制,
乘车在驰道中行走,鲍宣外出正好遇见,鲍宣就让属吏扣留了丞相
掾吏,并没收其车马,羞辱丞相。此事被交到御史中丞那里处理,
侍御史到司隶官衙处,想要逮捕鲍宣的随从官吏,鲍宣闭门不让其
入内。鲍宣因此犯了拒绝接纳使者、没有人臣之礼、大不敬、不守
道义等罪过,被捕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人王咸举着一扦旗帜到
太学门前。
说:“想救鲍司隶的人请集中在此旗帜下。”太学生聚集了一千余
人。到了上朝之日,他们拦住丞相孔光说明情况,丞相的车马不能
前行,又守候在宫阙门前,上书皇帝。皇上于是将鲍宣的死罪递减
一等,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鲍宣被判刑后,便举家迁徙到上党。
他认为上党地区适于农耕和放牧,又少才智出众的人,容易为首称
雄,于是就把家安在上党的长子县。
汉平帝即位后,王莽擅权专政,暗地里有阴谋篡夺帝位之心,于是他
暗示各州郡罗织罪名,陷害诛杀豪杰之士,乃至于对汉朝忠诚正直不
依附自己的大臣,如鲍宣与何武等人都要被处死。当时指名通缉陇西
人辛兴,辛兴与鲍宣女婿许绀一起到鲍宣家拜访,吃一顿饭就离开了,
鲍宣不知实情,受牵连被捕下狱,(在狱中)自杀而死。
三、(2020山东烟台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
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
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
亦唯可汗所择。”
始毕得启,谓其大臣曰:“隋主为人,我所知也。若迎以来,必害唐
公而击我无疑矣。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即
命以此意为复书。使者七日而返,将佐皆喜,请从突厥之言,渊不可。
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
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渊曰:“诸君宜更思其次。”寂等乃请
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甩绛白以示
突厥渊曰:“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
乃许之,遣使以此议告突厥。
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温大
有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
之。”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剐以身先
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
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郡丞
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拔之。
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
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
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建成等引兵还晋阳,往返凡九日。渊喜
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渊开仓以赈贫
民,应募者日益多。渊命为三军,分左右,通谓之义士。
突厥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
多少随所欲。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
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义士请以私钱市其余,渊曰:“虏
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
不以为急故也。
当为汝贳之,不足为汝费。”康鞘利北还。渊命刘文静使于突厥以请
兵。私谓文静曰:“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吾所以欲得之者,恐
刘武周引之共为边患;又,胡马行牧,不费刍粟,聊欲藉之以为声势
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隋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
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B.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
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C.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
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D.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
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C
裴寂等人就请李渊尊炀帝为太上皇,故应在太上皇后断开,排除A、
D;立代王杨侑为皇帝,故排除B。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厥,是中国古代边疆游牧民族,隋、唐之际,与铁勒种族
组成帝国,占有漠北之地。
B.和亲,在历史上专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具有
一定的政治目的的联姻。
C.柱国,国都,亦用作官名,战国设置,原为保卫国都之官,
后来为最高武官或勋官。
D.互市,中国历史上指对外贸易或同边境民族间贸易,最早为
汉初同南越和匈奴通商。
B
B项,“专指”有误,和亲也指各少数民族首领之间的政治联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渊做事沉稳,思虑周详。李渊致信可汗,辞卑礼厚,在得
到突厥愿意支持自己的回复以后,依然保持清醒头脑,谨慎应对。
B.李渊大举义兵,名副其实。李渊之子建成、世民以仁行兵,
不与百姓难;攻克西河郡之后,只将郡丞处死,余者不戮一人。
C.李渊开仓赈贫,深得人心。李渊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引来
更多人士前来投奔,壮大了军事力量,李渊将军队编为左右两路。
D.李渊乐于倾听,善纳嘉言。李渊悉数采纳刘文静的结交突
厥、让突厥资助大量军马的策略,并面授机宜、派其前往突厥请兵。
D
D项李渊没有采纳“让突厥资助大量军马”的策略。由第一段“诸君宜
更思其次”可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
恐其有悔。
(2)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
如今义兵虽然聚集但军马很缺乏,(尽管)胡人兵卒不是(我们)需要的,
但马匹不能失去;如果再拖延回信,恐怕他产生反悔之心。
我之所以少买马匹,是因为(要)(向他们)显示贫穷,而且不把买马当
作急事的缘故啊。
5.结合选文回答:李渊为什么与突厥始终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①害怕因关系疏远致使突厥为他人所用,为害边关,彼此成为不共
戴天之死敌;
②害怕因关系亲密以致引狼入室,使其成为百姓之蠹虫祸患。
【参考译文】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人相结交,请突厥人资助兵马以壮大兵势,李渊
听从了这个意见。他亲笔写信,言辞卑屈,送给始毕可汗的礼物十分
丰厚,信中说:“我想大举义兵,远迎隋主,重新与突厥和亲,就像开
皇年间那样。您要是能和我一起南下,希望不要侵扰强暴百姓。假若
您只想和亲,您就坐受财物吧。这些方案请您自己选择。”
始毕可汗得到李渊的信,对他的大臣说:“隋朝皇帝的为人我是了解
的,若是把他迎接回来,必定会加害唐公而且向我进攻,这是毫无疑
问的。如果唐公自称天子,我应当不避盛署,以兵马去帮助他。”始
毕立即命令将这个意思写成回信。使者七天后返回,见信,李渊的将
领僚佐们都很高兴,请李渊听从突厥人的话,李渊认为不可。裴寂、
刘文静都说:“如今义兵虽然召集来了,但是军马还极为缺乏,胡兵
并不是所需的,但胡人的马匹不可失去,如果再拖延而不回信,恐怕
对方反悔。”
李渊说:“大家最好再想想别的办法。”裴寂等人就请李渊尊炀帝
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皇帝,以安定隋王室;传布檄文到各郡县;
改换旗帜,用红、白掺杂的颜色,以此向突厥示意不完全与隋室相同。
李渊说:“这可以说是‘掩耳盗钟’,但这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
啊。”于是就同意这样做,派使者将这个决定通知突厥。
西河郡不服从李渊的命令,甲申(初五),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率
兵进攻西河郡。命太原令太原人温大有与李建成等人同行。
李渊对温大有说:“我儿子年轻,请您参与谋划军事,事情的成败,
在此行就可预测出来了。”当时军队的士兵都是新近招募的,没有
经过训练检阅。李建成、李世民与士卒同甘苦,遇到敌人身先士卒,
附近道旁的蔬菜瓜果,不是买的不准吃,兵士有偷吃的,立刻找物
主进行赔偿,也不责备偷窃者,士兵及百姓们都心悦诚服。李建成
等率军到达西河城下,百姓有想进城的人,都听任其进入。
西河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初十),李建成攻克西河城,将高德
儒押到军营门口,李世民历数他的罪过说:“你指野鸟为鸾鸟来欺骗
君主,骗取高官,我们兴义兵,正是要诛灭奸佞之人!”于是将高德
儒处死。其余官员一个不杀,秋毫无犯,分别抚慰吏民百姓,让他们
各复其业,远近的百姓听到后非常高兴。李建成等人率兵返回晋阳,
往返共九日。李渊高兴地说:“像这样用兵,就是横行天下也可以
了!”于是就定下了入关计划。李渊开仓以赈贫民,应募者日益口。
李渊命为三军,分左右,通谓之义士。
突厥派他们的柱国康鞘利等人押送一千匹马到李渊处进行交易,并
答应发兵送李渊入关,人数的多少随李渊定。丁酉(十八日),李渊会
见了康鞘利等人,接受了可汗的书信,礼仪容止都极为恭敬,赠送给
康鞘利等人的礼物也很丰厚。李渊挑选马匹中的良马,只买了其中的
一半。义士们请求用自己的私钱买下其余的马匹。
李渊说:“胡人马匹多,但是贪利,他们会不断地来,恐怕你们就
买不起了。我所以少买的原因就是向他们表示贫穷,而且也不是那
么急用。我应当替你们付钱,不至于让你们破费。”康鞘利返回北
方。李渊命令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发兵。他私下对刘文静说:“胡
骑进入中国,是黎民百姓的大害。我所以要突厥人发兵,是怕刘武
周勾结突厥一起成为边境上的祸患。另外,胡马是放牧饲养的,不
用耗费草料,我只是要借突厥人的兵马以壮声势,几百人也就够了,
没有别的用途。”
四、(2020山东淄博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吴潘二子事
顾炎武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
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
继迁、固之后。”于是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
吮笔,早夜矻矻。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
有闻,予乃亟与之交。
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鑨,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以史迁有“左
丘失明,乃著《国语》”之说,奋欲著书。廷鑨招致宾客,日夜编辑
为《明书》。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
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慕吴、
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巨
富,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令吴之荣者,
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
曰“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
遂谢之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右庄氏,不直之荣。之荣入京师,
摘忌讳语,密奏之。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
及弟侄等,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
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发廷鑨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所杀七
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吴子
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
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予之适越过潘子时,
余甥徐公肃新状元及第。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贵稍贬其节,余谢不敢。
二子少余十余岁,而予视为畏友。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
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二子所著书若干卷,未
脱稿,又假予所蓄书千余卷,尽亡。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
后也,故书之。且其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
(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
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B.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
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C.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
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D.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
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B
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
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这里指“科举之
路”。
B.左丘,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相传著有《左传》和《国
语》。
C.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
故名。
D.畏友,品德端重让人敬畏的朋友,也指不拘年岁、辈分的
朋友。
D
“畏友”不能指“不拘年岁、辈分的朋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炎、潘柽章有才华而又有气节,在明朝灭亡之后,放弃寻
求功名之路,以诗文自豪自娱。
B.吴炎、潘柽章认为只有写出一代史书才能留传后世,于是,
他们广泛搜集材料,埋头写作。
C.吴炎、潘柽章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有了名声,两人就应邀
参与了庄廷鑨《明书》的编辑。
D.吴炎、潘柽章平时对父母孝敬,对朋友友爱,感情真诚厚
道,以古人为榜样,可谓志同道合。
C
“两人就应邀参与了庄廷鑨《明书》的编辑”错。吴炎、潘柽章并未
参与《明书》的编辑,而是被列入校阅者的名单之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
之置嗣。
(2)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
我的三个儿子都分了家,只有二儿子死了没有后嗣,我痛惜他的志
向,应当先刻他的书,然后再为他安排继承人。
那些刻书、卖书的人,以及没有发觉的知府、推官,也都受牵连定了罪。
5.作者对同样是写史书者的吴炎、潘柽章二子和庄廷鑨的态度有何
不同?请简要说明。
作者对吴炎、潘柽章二子充满赞扬、敬佩和怀念之情,称他们是“高
才”“畏友”,而对庄廷鑨则充满鄙薄之情,称之为“不甚通晓古今”“不
学”。
【参考译文】
江苏吴江有吴炎和潘柽章两人,他们都是优秀人才。明朝灭亡后,
他们年纪都已二十多岁了。他们一起放弃了科举之路,以写作诗文自
豪。不久他们说:“这还不足以留传后世,应当写出一代史书,来继
承司马迁、班固的事业。”于是他们买来《实录》,又广泛搜集人们
所收藏的文集奏疏,埋头写作,起早熬夜,辛劳不已。
他们亲手所写的书稿,堆满了床,装满了书箱,他们的才能得到充
分发挥。等到几年后就有了名声,我于是多次和他们交往。
适逢湖州庄氏的祸难发生。庄氏名叫廷鑨,双目失明,不怎么通晓
古今。因为司马迁有“左丘失明,乃著《国语》”的话,便想发愤著
书。廷鑨招来宾客,日夜忙碌,编辑成《明书》。
廷鑨死后,他的父亲胤城流着泪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分了家,只有
二儿子死了没有后嗣,我痛惜他的志向,应当先刻他的书,然后再为他
安排继承人。”于是书得以付印行世。因为仰慕吴、潘的盛名,想借他
们加重自己的地位,便把他们列入校阅者的姓名之中。
书共有一百多卷,其中很有一些忌讳的话,本来都是前人低毁之辞而
未经删除的。
庄氏是巨富,浙江人得到他的书,常常拿着书去恐吓他,索取想要
的财物后才离开。归安县令吴之荣,因为贪赃枉法被捕入狱,后来遇
到赦免才被放出。有一官吏教他买了此书,前去恐吓庄氏。庄氏想答
应他的要求,有人向庄氏说:“如果一个接着一个来,就是把您的财
产都用尽,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不如通过辨明是非来拒绝他。”
于是拒绝了吴之荣的要求。
吴之荣向大官告发这件事,可大官却袒护庄氏,不认为吴之荣有理。
吴之荣到了京师,把书中有关的忌讳语摘录下来向朝廷密奏,四大臣
非常生气,派遣官吏到杭州,逮捕了庄廷鑨的父亲和他的哥哥廷钺以
及弟侄等,还有在书上列名的十八个人,全部都被判死罪。那些刻书、
卖书的人,以及没有发觉的知府、推官,也都受牵连定了罪。还挖开
廷鑨的坟墓,焚烧了他的尸骨,登记没收了庄氏的家产。被杀的有七
十多人,吴、潘二人也同时遇难。
在审讯时,有人改变言辞要求宽恕脱罪,吴炎独慷慨陈辞,痛骂不绝,
宫吏不能忍受,对他拳打脚踢,直至打倒在地。潘柽章因为担心连累
母亲,不骂也不申辩。
吴、潘二人平时对父母孝敬,对朋友友爱,感情真诚厚道,以古人为
榜样,从这方面看,那么他们二人是相同的。我前往越州拜访潘君时,
我的外甥徐公肃新考中了状元,潘君劝我一定小心谨慎,不要因为外
甥显贵而降低自己的气节,我很感激他,表示不敢这样。
两君都比我小十几岁,我却把他们视为我所敬畏的朋友。正因如此,
当庄廷鑨编书时,他嘱咐门客邀请我到了他家一次。我看不起此人不
学无术,最终离开了他家,因此书中没有列上我的名字,使我幸免于
难。两君所著的书有若干卷,尚未脱稿,又向我借所藏的书一千多卷,
全部丢失。我不忍心让两君喜好学习、身体力行的美德不得流传后世,
因此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并且他们确实是史学家的人才,不是庄廷
鑨一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