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 11-【赢在高考·黄金 20 卷】备战 2021 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模拟卷
(新高考版)(解析版)
分值: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2021·福建高三月考)
材料一
11 月 19 日是世界厕所日,联合国设立这个主题日旨在推动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的建设,倡导人
人享有清洁、舒适及卫生的环境。我们国家的“厕所革命”自建国后就轰轰烈烈地在城乡展开,厕所的改
建被称为“大国的里子工程”。
“厕所革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着不同的时代意义。与多年前的“管粪、改厕”不同,十八大
以后的新一轮“厕所革命”更多了一层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深意。2018 年始,22 位建筑师和事务所在浙
江等地做了实验性的设计,在已成方案的 30 余个公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下设计介入“厕所革命”后
为城乡环境与社会诉求提供的解决方案。
与乡村地区的实践不同,城市中的公厕设计首先需要应对当代城市异常丰富、复杂的空间特性。当建
筑与场所被紧紧萦绕在这样的区域之中时,建筑师所面临的环境条件可以被分成两类。第一种是城市中的
建成环境,包括交织的路网与原有的建筑肌理。例如建筑师葛明设计的方案,位于一处面积较小、三面都
有建筑遮蔽的场地,四周街区私密且紧凑。因此葛明倾向于在此营造一处深幽、恬静的场所。建筑师受到
了中国古典绘画的启发,建筑与植株之间白描式的关系使之成为闹市中的一处山林。另一种是城市中的自
然环境,如城市公园、滨水空间等公共绿地,也是公共厕所的主要设置地。在李兴钢的设计中,滨水公园
里的厕所被构想为匍匐在地的漫步道与登高远眺的观景台,建筑被延展为城市中的一处地景。
将公共厕所作为城市的地景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手法,但厕所原本的负面效应并不能在所有场合下被转
化为怡人的风景。建筑师庄慎敏锐地觉察到了使用者对这类服务设施天然的排斥心理,他提出以“分解”
的方式介入空间实践,将通常的公厕分解为面向城市的“局部”与供人使用的“内部”,主张通过这种重
组之后的“新整体”回避厕所对环境产生的消极影响,使之成为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作为厕所“外部”
的边廊是一处智能化的城市驿站,为市民提供候车、充电、咨询、自动贩售等必要的服务。对于边廊之后
的厕所空间,建筑师通过对采光天窗、排气通道与空调系统的整合,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洁净的服务。
建筑师张雷所面对的场地是一片城市中待开发区域的农田,四周的建筑密度较低,住宅小区与待拆迁
的村庄零散地分布其中。原有的公厕以典型的砖构平房为主,内部卫生状况比较糟糕。在周围无建筑或树
木遮挡的情况下,建筑师将新的厕所空间整合为抽象的整体,从而在外部意义上消解了原有公厕形态可能
带给路人的消极联想。新的厕所由四个富有雕塑感的封闭体块连接而成,仅在及腰的高度开有横向长窗,
使用者的私密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
除了适应城市中的不同环境,公共厕所本身的功能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功能的并
置不仅在形式上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减少了厕所的负面影响,还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活动场域。久舍
营造的“翘翘亭”带给市民“非常空间中的日常体验”。方案以一个放大并平行复制的跷跷板为结构主体,
将厕所空间与“自由空间”平衡在建筑两侧。所谓“自由空间”,是久舍为了适应城市中不同的场景而力
图营造的一种空间类型。这种类型由灵活的建造体系与廉价的建筑材料保证,在公园、学校与市集等不同
地点能够适应售票、游戏与商贩等不同功能。
公厕作为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如何快速、安全、经济地建造起来是建筑师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在大
多数建筑师的设计中,金属波纹板、PC 采光板、预制混凝土等工业化材料凭借价格低廉、性能稳定、建造
便捷的特性成为公共厕所的主要用材。
设计介入“厕所革命”并不仅仅在于为城市中的建设活动提供吸引眼球的形式灵感,更重要的是为当
代中国持续进行的城市进程贡献一种产品、服务与系统的集成创新,从而实现社会、生态与设计的可持续
发展。
(摘编自李翔宁 高长军《来自设计师的“厕所革命”实践》)
材料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态设计研究所团队,最近推出一套农村家用“蹲坐一体式无水便器及旱厕系统”。
它可以作为农村地区最常见的蹲便器使用;也可以方便地改变为坐式便器,以保持便器周围区域的清洁,
并方便老年人使用。坐便更舒适,也是市场趋势,更是发达国家的主流便器。而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
且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更大。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老化,关节炎是老年群体的常见病。下蹲对于
患有关节炎的老年人而言是一件困难且非常危险的事情。起身太快容易导致头晕,水多地滑的情况下也容
易摔倒,大便时太用力还可能诱发猝死。之所以还要保留蹲便,一是利于排便,二是长期习惯。蹲了大半
辈子,突然要坐着上厕所,一时半会真适应不过来。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一款让大家逐渐习惯坐便的过
渡型便器。
厕所系统采用无水收集方式,池中预制有菌剂和辅料,随着时间流逝,微生物会分解掉大量有机质,
实现减量化,可大大降低清掏频率,减少使用和维护成本;同时剩余的粪便与辅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渐
发酵、腐熟,最终成为用作种植的有机肥。厕所内安装小便池,尿液经由两级储尿池长时间静止腐熟,最
终也可以资源化再利用,或配合人工湿地处理后无害化排放。利用高度差,形成高位无动力排风与低位便
器进风,有效实现了厕所空气流通,避免了储粪池的臭气倒灌,创造了舒适的如厕环境。
(摘编自刘新《新型农村生态旱厕设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早就开始的“厕所革命”,以前“管粪、改厕”,被视为“大国的里子工程”,如今则是为了建设
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
B.建筑师和事务所介入“厕所革命”,他们设计的公厕作品为城乡环境与社会诉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具有可行性。
C.功能并置是 30 余个公厕作品共同的特征,厕所不只是如厕的地方,让厕所具有多种功能是城市“厕所
革命”的方向。
D.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相关团队推出的农村家用“蹲坐一体式无水便器及旱厕系统”,代表了农村“厕所革
命”的方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四周街区私密且紧凑的地方建造厕所,可以采取古典绘画的技法,闹中取静,营造出一处深幽、恬静
的场所。
B.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建造厕所,可以将其设计为匍匐在地的漫步道与登高远眺的观景台,使之成为一处怡
人的风景。
C.外边建成智能化的城市驿站,为民众提供多种服务,里面建造厕所,这样可以消除人们对厕所的天然排
斥的心理。
D.改变厕所砖构平房的外部形态,将厕所空间整合为抽象的整体,可以消解原有公厕形态可能带给路人的
消极联想。
3.材料一中所举例的公厕方案,可以用下面这则方案替换的是( )
陈立超设计的河滨公厕,所处的河岸有近两米的高差。建筑师借鉴了传统廊桥的地形策略,通过混凝土预
制件组合成的悬臂梁,将厕所转化为微悬于河岸之上的公共景观廊道。在长廊的尽头是框取的城市景观,
而在另一侧,市民可以登上突出屋面的阁楼观赏衢江的景致。
A.葛明设计的方案
B.李兴钢设计的方案
C.庄慎设计的方案
D.张雷设计的方案
4.简述农村家用“蹲坐一体式无水便器及旱厕系统”有哪些优越性。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
1.B
2.C
3.B
4.①坐便更舒适,方便老年人使用;②保留蹲便,尊重一些人长期的习惯;③降低清掏频率,减少使用和
维护成本;④有利于资源化再利用和无害化排放;⑤清洁卫生,便于创造舒适的如厕环境。
5.第一二两段简介“厕所革命”的情况,引出建筑师和事务所的厕所设计作品,领起全文;第三至七段分
类介绍设计方案的特点,依次为“闹市中的山林和城市中的地景——消解功能联想,增强功用设置——丰
富活动场域,启用新型材料”;最后概述设计介入“厕所革命”的意义。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曲解文意,“以前‘管粪、改厕’,被视为‘大国的里子工程”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厕所的
改建被称为‘大国的里子工程’”可知,“大国的里子工程”并不是就“管粪、改厕”而言的,两者不构
成直接的逻辑关系。
C.曲解文意,“功能并置是 30 余个公厕作品共同的特征”“让厕所具有多种功能是城市‘厕所革命’的
方向”分析有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三段“因此葛明倾向于在此营造一处深幽、恬静的场所”和“在李兴钢
的设计中,滨水公园里的厕所被构想为匍匐在地的漫步道与登高远眺的观景台,建筑被延展为城市中的一
处地景”可知,葛明、李兴钢的设计方案不是从“功能并置”的角度举例的,多功能的特征也并不明显。
D.无中生有,“农村家用“蹲坐一体式无水便器及旱厕系统”,代表了农村“厕所革命”的方向”分析错
误。依据材料二第一段“它可以作为农村地区最常见的蹲便器使用;也可以方便地改变为坐式便器,以保
持便器周围区域的清洁,并方便老年人使用”可知,农村家用“蹲坐一体式无水便器及旱厕系统”是一个
“让大家逐渐习惯坐便的过渡型便器”,不能代表农村“厕所革命”的方向。
故选 B。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概念不清,“外边建成智能化的城市驿站”中“外边”一词表述有误。依据材料一第四段“厕所‘外部’
的边廊是一处智能化的城市驿站”,“边廊之后的厕所空间”可知,指的是厕所“外部”边廊,不是厕所
的外边。
故选 C。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依据文段中“长廊的尽头是框取的城市景观,而在另一侧,市民可以登上突出屋面的阁楼观赏衢江的景
致”可知,陈立超设计的河滨公厕,是将厕所延展为城市中的一处地景。再依据材料一第三段“在李兴钢
的设计中,滨水公园里的厕所被构想为匍匐在地的漫步道与登高远眺的观景台,建筑被延展为城市中的一
处地景”可知,李兴钢设计的滨水公园里的厕所也是“被延展为城市中的一处地景”。二者的方案大体相
同。
故选 B。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归纳文意的能力。
依据材料二第一段“也可以方便地改变为坐式便器,以保持便器周围区域的清洁,并方便老年人使用,坐
便更舒适”可知,方便老年人使用,坐便更舒适;依据材料二第一段“之所以还要保留蹲便,一是利于排
便,二是长期习惯。蹲了大半辈子,突然要坐着上厕所,一时半会真适应不过来”可知,能够尊重一些人
长期的习惯;依据材料二第二段“随着时间流逝,微生物会分解掉大量有机质,实现减量化,可大大降低
清掏频率,减少使用和维护成本”可知,可以降低清掏频率,减少使用和维护成本;依据材料二第二段“有
效实现了厕所空气流通,避免了储粪池的臭气倒灌,创造了舒适的如厕环境”可知,便于创造舒适的如厕
环境。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的整体行文脉络呈现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依据第三段段首句“将公共厕所作为城
市的地景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手法,但厕所原本的负面效应并不能在所有场合下被转化为怡人的风景”可知,
这一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所以,第 1 和 2 两段为第一个层次,3 到 7 段是第二个层次。依据原文第一段和
第二段“‘厕所革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着不同的时代意义”和“我们可以看到当下设计介入‘厕
所革命’”后为城乡环境与社会诉求提供的解决方案”可知,第一层次主要简介“厕所革命”的情况,引
出建筑师和事务所的厕所设计作品,领起全文;依据材料一第三段“当建筑与场所被紧紧萦绕在这样的区
域之中时,建筑师所面临的环境条件可以被分成两类”,第四段“但厕所原本的负面效应并不能在所有场
合下被转化为怡人的风景”,第五段“建筑师张雷所面对的场地是一片城市中待开发区域的农田”,第六
段“除了适应城市中的不同环境,公共厕所本身的功能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第七段
“在大多数建筑师的设计中,金属波纹板”可知,第二个层次主要分类介绍设计方案的特点,依次为“闹
市中的山林和城市中的地景——消解功能联想,增强功用设置——丰富活动场域,启用新型材料”,属于
分说;最有一段主要是概述设计介入“厕所革命”的意义,又是总说。所以材料一是“总——分——总”
的结构模式。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2021·福建三明市·高三期末)
软萩粑
李骏
软萩这种植物,在我们南方常见,不属于贵族。但它的生命力强,好像大地只要有沙土泥地,稍微有
点雨露滋润,就能静静生长。像红安老乡一样,既不夸张,也不张扬。它的颜色不算艳丽,但也一眼可以
入目,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穿了一件淡青色的衣裳,也有着掩饰不住的美丽。
软萩的成长期似乎非常长。春天一过,它悄然生长,就像大别山中无数普通的生命一样。它们安于现
状,既不奢望外面的大富大贵,也不自贱于乡间小路的曲折。你看它,它不语;你不看它,它一样向往阳
光。
置身于无限生长的各类杂草里,外地人看不到软萩的光华。就如你今天怎么去看湖北省红安县,它在
中国博大的版图上也仅是一个普通的县。但偏偏就是这个曾经只有四十八万人的小县,诞生了两任国家主
席和两百多个将军。无数人啊,他们执着于自己的天地,孜孜以求之。这里的人不惹事,也不怕事。但他
们如果惹事,那一定是天大的事。你过你自认为美好的日子罢了,无须非要来观照别人的生活。每个人的
日子,都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相关。所以,这里有人进,有人出,还有人,永远只是思念却不回来。如我。
记忆里,母亲总是带着我们,到田野里去采集软萩。我们蹲在地上,一点一点地采。母亲总是采其枝
叶,留下其根。而我们却总是连根拔起。母亲说,留点根让它明年再长,不能贪多,不然明年就不茂盛。
母亲的声音,在田野里温柔无比,那时候阳光高照,虽然我们一无所有,但有了她的声音,整个世界便在
身边,已经觉得足够。采摘回来,自然要清洗。洗过之后,还要拿到一种叫“臼”的公用物上去舂。那臼
利用的是杠杆原理,把粮食砸碎。
软荻鲜艳的身子,在臼里,慢慢变成水汁般的菜泥。可怜的灰姑娘,虽不起眼地艳丽--时,却最后将
生命奉献成了人类的乳汁。一切的植物与食物,都是上苍的恩赐,所以大地才生生不息。
软荻舂得差不多了,母亲通常是拿糯米放在菜泥里,继续舂。最后,软荻与米一起“抱团取暖”,成
为面团。
记得那时的春天,油菜花开得鲜艳,悠长的梅雨季节还未到来,空气清新。大地丰饶,人间却经常是
一穷二白。软荻粑,便成为那个时代最受人们欢迎的食物。
和好了面,就是煎了,偶尔乡间也有蒸的。但蒸的没有煎的味道好。日子稍好一点,才用油煎,那时
食用油的金贵,我儿子这一代甚至包括我老婆这一代城市人体会不到,只有像我这样经历了乡间最匮乏食
物的一代,才懂得有油吃的滋味。所以今天,我珍惜一切食物,虽不像西方人那样在餐前感谢上帝,画个
十字,但也是非常虔诚的,绝不暴殄天物。
经过了舂、揉、煎,软荻粑就要出锅了。这时香味四溢开来,淡蓝色的软荻粑,已吸引了我们全部的
视线。
软荻粑不是公主,它甚至连灰姑娘都算不上,但一样得到了大家的欢喜。过去穷时喜欢吃,后来大家
富起来了还是喜欢吃。许多在外的人,回到家乡,能吃上一口软荻粑,那是相当满足的。
有一年,我忘了是哪位故乡人给我带了几个,我儿子看着这颜色,皱着眉嘟着嘴,不吃。我老婆也耸
耸肩觉得怪怪的,不吃。我一个人吃得津津有味,吃一口还闭着眼睛,慢慢地品尝。在儿子与老婆眼里,
我似乎是一个外星人。
的确,我与他们原来不识,后来也就成了亲人,这是命。就像软荻,与米虽是同类,原来也不相识,
却成为最好的合作伙伴。再如原来的同学们,在自各自的奋斗中也好多年都失去了联系,但今天通过微信,
世界成为一体,我们叽叽喳喳、热热闹闹,比过去更像一家人。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软荻谓清明菜,调中益气,正泄除痰,压时气,去热嗽……治寒嗽
及痰,除肺中寒,大升肺气……”可惜,吃软荻粑,在今天,已成为一种念想。
母亲于 2003 年离开了我们,老家便慢慢成为记忆。虽然老屋还在,但我们从此只是像过客偶尔光临。
乡亲们还在,只是个个在时光中慢慢变老。姐姐后来嫁人,生了两个孩子,都在县城上学,直到都考上大
学,他们也很少回乡下,软荻粑的故事,在他们眼里都是明日黄花。只有我,似乎还在固执地坚守着某些
东西。
那是当年与今天,我们能吃上软荻粑的幸福。
选自《散文》2019 年第 12 期,有删改)
6.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软荻的颜色不艳丽,外地人看不到它的光华,但只要有沙土或泥地就能在杂草里静静生长,具有极强的
生命力。
B.文章通过叙写红安县诞生了两任国家主席和两百多位将军这一事实,是为了体现软荻朴素之中具有执着
的特性。
C.大地之所以生生不息,得益于上苍的恩赐。春天里,母亲只采软萩枝叶而留下其根,反映她尊重自然的
生活理念。
D.我吃软萩粑时闭眼享受,而儿子、老婆对软荻粑的态度与我截然不同,这一细节对比,突出了城市与乡
村隔膜之大。
7.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软荻在作者心中从“美丽的少女”到“可怜的灰姑娘”,两处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软萩在生长、
制作过程中外观的变化。
B.作者把自己在享用食物时“绝不暴殄天物”和西方人“在餐前感谢上帝,醉个十宁”进行对比,突出了
作者对食物的虔诚与珍惜。
C.文章结尾通过“母亲于 2003 年离开了我们”“老屋还在”的相关叙写,流露出物是人非和不能再吃到
母亲的软萩粑的感伤之情。
D.文章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简洁、疏淡,托物思人,字里行问饱含深情,体现了散文
“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8.结合文本,分析文章引用《本草纲目》对软萩解说的作用。
9.文章是如何以“软萩”为依托叙事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6.D
7.B
8.①补充说明了软萩的药用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②由物及人,引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③食用软萩
历史悠久,但现今被大多数人淡忘,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
9.①叙写软萩的生长环境、生长明颜色、生命力、秉性,表达对软萩的喜爱(赞扬)之情;②叙写母亲采摘
软萩的习惯,寄寓了对软萩的感激之情(蕴含了人要学会感恩,应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⑧叙写制作软
萩粑的过程,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及对幸福生活的珍惜;④叙写我再次品味软荻粑,表达了对母亲的
深切怀念和对故乡的眷念之情。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D. “为了突出城市与乡村隔膜之大”是错误的。儿子和老婆没有软萩粑的记忆,软萩粑因颜色不好看激不
起他们的食欲,这一对比旨在表现作者对软萩粑情有独钟,并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故选 D。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B. “进行对比”是错误的。这里不是对比,是类比。
故选 B。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
本文写到软萩的顽强的生命力和最终奉献给了人类,成为了人类的吃食,而引用《本草纲目》中对软萩药
用价值的表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本草纲目》中对软萩药用价值的表述,说明人们对软萩的记载和使用
由来已久,但在今天吃软荻粑已成为一种念想,说明现今食用软萩被大多数人淡忘,从而表达了作者的遗
憾之情。本文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写软萩粑是为了携母亲,所以由物及人,引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叙事抒情的把握能力。
文章的前两段交代了软萩这种植物的生长环境,交代出生命力的顽强,然后交代了它的颜色以及秉性,表
达出作者对软萩的赞美之情。第四段写到母亲带着我们到田野里去采集软萩,母亲总是采其枝叶,留下其
根,并且教导我们不要贪多,留点根叫它明年再生长,通过对母亲采摘软萩的习惯的描写,蕴含了人要感
恩,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第五段至第十段写出了软萩粑的制作过程,并且写到自己珍惜一切食物,
绝不暴殄天物,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珍惜。文章的后半部分写到许多在外的人,回
到家乡,能吃上一口软萩粑是相当满足的,而故人给自己带了几个软萩粑,自己一个人吃的津津有味,而
自从母亲离开了我妈妈,老家便慢慢地成为记忆,通过自己再次品味软萩粑,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
对故乡的眷念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2020·福建高三月考)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淹少孤贫,不事章句之学....,留情于文章。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随景
素在南兖州。广陵令郭彦文得罪,辞连淹,言受金,淹被系狱,自狱中上书。景素览书,即日出之。及镇
京口,淹为镇军参军,领南东海郡丞。会东海太守陆澄丁艰..,淹自谓郡丞应行郡事,景素用司马柳世隆。
淹固求之,景素大怒,言于选部,黜为建安吴兴令。及齐高帝辅政,闻其才,引淹入中书省,先赐酒食,
淹素能饮啖,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文诰亦办。相府建,补记室参军。高帝让九锡..及诸章表,皆淹制
也。时襄阳人开古冢,得玉镜及竹简古书,字不可识。丰僧虔善识字体,亦不能谙,直云似是科斗书。淹
以科斗字推之,则周宣王之简也。少帝初,兼御史中丞。明帝作相,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
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振肃百僚也。”淹曰:“今日之事,可谓当官而行,更恐不足仰
称明旨尔。”于是弹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绩、护军长史庾弘远,并以托疾不预山陵公事。又奏收前
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并赃货巨万,辄收付廷尉。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及诸郡二千
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明帝谓曰自宋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永元中,崔慧景举兵
围都,衣冠悉投名刺,淹称疾不往。及事平,时人服其先见。天监元年,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临沮
县伯。淹乃谓子弟曰:“吾本素宦,不求富贵。功名既立,正欲归身草莱耳。”以疾迁金紫光禄大夫,改
封醴陵侯,卒。武帝为素服举哀,谥.曰宪。
(选自《梁书·江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明帝谓曰/自宋以来
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
B.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明帝谓曰/自宋以来
/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
C.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明帝谓曰/自宋以来
/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
D.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明帝谓白/自宋以来
/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句之学是汉儒所创的一种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重在解释篇章句读。
B.丁艰也叫丁忧,源于汉代,指遭逢父丧或祖父丧,后多专指官员居丧。
C.九锡是古代皇帝赐给有特殊功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表示最高礼遇。
D.谥是帝妃、诸侯、大臣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淹喜好文章,才干受到赏识。江淹从小丧父,倾心于文章,后齐高帝晋位宰相,补他为记室参军,齐
高帝辞让九锡及各种章表,都出自他之手。
B.江淹坚持已见,触怒景素被贬。江淹虽受恩景素,但他兼任南东海郡丞时,坚持认为自己理应代理太守,
因而引得景素一怒之下将他贬为县令。
C.江淹博学多才,确定古书年代。襄阳人挖古墓得到竹简古书却不识其字,善识字体的王僧虔也只说像是
蝌蚪字,江淹则推断是周宣王时的竹简。
D.江淹富有远见,淡然面对富贵。崔慧景起兵造反,官绅都去送名片,江淹却称病不去,其后崔慧景果被
平定;年老时他不图富贵,打算归隐乡里。
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发你成现代汉语。
(1)先赐酒食,淹素能饮啖,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文诰亦办。
(2)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振肃百僚也。
14.江淹兼任中丞时主要有什么作为,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案】
10.C
11.B
12.B
13. (1)先赏赐他酒饭,江淹平时能吃能喝,一只烤鹅快要吃光,几升酒也喝完了,文诰也写完了。
(2)先生从前在尚书省,除了干公务从不随便行动,在任上宽大与严厉能够调和适中。如今担任南司(监
察官),完全可以整顿百官了啊。
14.主要作为是弹劾了一批不参与山陵公事的官员,又奏请逮捕了一些贪官污吏。作用是严厉整顿了官场,
使得朝廷内外秩序良好。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和断句的能力。
第一处,“官长”要跟“大县”相连,“大县官长”意为大县县令,另“多被劾”的主语应是“临海……
大县官长”,排除 AD;第二处“不复有”的宾语是“严明中丞”,另外“君”是下一句的主语,排除 B。
句意: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还有不少郡二千石官员及其大县的长官,多数被弹劾整治,内
廷外府一片肃然。明帝对江淹说:“自刘宋以来,不再有严格清明的中丞,你今日可算得上仅,有的一个。”
故选 C。
11.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B.“指遭逢父丧或祖父丧”错误,丁艰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丁外艰指子遭父丧或遭祖父
丧。
故选 B。
12.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和分析有关内容的能力。
B.“一怒之下将他贬为县令”有误,应该是景素先上报吏部,再将他贬黜。
故选 B。
13.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啖”译为吃;“垂”译为将要;“讫”译为完毕。
(2)“妄行”译为随便行为;“宽猛”译为宽大与严厉;“振肃”译为整顿。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首先根据题干中关键词“兼任中丞”快速定位原文,然后筛选其作为信息,最后分析其作用。
由“于是弹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绩、护军长史庾弘远,并以托疾不预山陵公事。又奏收前益州刺史
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并赃货巨万,辄收付廷尉。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县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
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可知,江淹先弹劾了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绩、护军长史庾弘远;然后
奏请逮捕了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结果是“内外肃然”,整顿了官场,使得朝廷内外秩序良
好。
参考译文: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江淹从小孤苦贫寒,不爱从事经学训诂,而倾心于诗赋文章。宋朝建平王
刘景素爱结纳士人,江淹在南兖州跟随景素。广陵县令郭彦文被治罪,供词牵连到江淹,说他曾经受贿,
江淹因此被因禁于牢狱。他在狱中给刘景素写信申辩。景素见到书信,当天就把他放了出来。等景素镇守
京口,江淹作镇军参军,兼任南东海郡丞。赶上东海太守陆澄因父母丧守孝离职,江淹认为自己是郡丞,
理应代理太守,(但)景素任命了司马柳世隆。江淹坚持要求这职位,景素大怒,上报吏部,贬江淹为建安
吴兴县令。等齐高帝萧道成辅佐治理政事,听说他有才华,引荐江淹入中书省,先赏赐他酒饭,江淹平时
能吃能喝,一只烤鹅快要吃光,几升酒也喝完了,文诰也写完了。相府建成(齐高帝晋位宰相),(江淹)被
补授为记室参军。齐高帝辞让九锡之文及各种章表,都是江淹拟定的。当时襄阳有人挖开古墓,发现玉镜
和竹简古书,字已经不认识了。王僧虔善于识别各种文字,却也看不明白,只是说像是蝌蚪字。江淹以蝌
蚪字来推究,认为是周宣王以前的竹简。齐少帝初年,江淹兼任御史中丞。齐明帝当时作丞相,对江淹说:
“先生从前在尚书省,除了干公务从不随便行动,在任上宽大与严厉能够调和适中。如今担任南司(监察官),
完全可以整顿百官了啊。”江淹回答说:“如今的事,只能说我当其官守,行其职责,恐怕还不能完全符
合您的旨意。”于是弹劾中书令谢朏、司徒长史王绩、护军长史庾宏远,全都以长期有病不能管理帝王陵
墓的罪名而弹劾。又奏告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私藏赃物上万,立即逮捕交给廷尉定罪。临海
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还有不少郡二千石官员及其大县的长官,多数被弹劾整治,内廷外府一片
肃然。明帝对江淹说:“自刘宋以来,不再有严格清明的中丞,你今日可算得上仅,有的一个。”永元年
间,崔惠景举兵围攻京城,官吏们都去投靠他,只有江淹称病不往。等到叛乱被平定,大家都信服江淹的
先见之明。天监元年,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为临沮县开国伯。江淹于是对子弟说:“我本来是一个
无实权的官,不想富贵,如今忝居这样的官位,实在有愧,正想回到家里过平常人的日子。”因病任金紫
光禄大夫,改封为醴陵侯。江淹去世,(梁)高祖穿素服致哀,赠谥号为宪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6 题。(2020·福清西山学校高三月考)
听话丛台 李远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與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借朋友游台之事,抒发自己的感慨。首联写朋友刚从赵地回来,向我介绍说他曾登上古代的丛台,
交待了作诗的缘由。
B.作者站在丛台上,看到白云缭绕的襄国远在天边、绿树夹岸的漳河蜿蜒地上,既写出赵地的恢弘气象,
也衬托了丛台的高峻。
C.尼联将往日赵武灵王时的豪侈、繁华与当下丛台上长满绿苔任凭风吹雨打的荒芜景象作对比,极言繁华
不再的落寞凄凉之感。
D.诗中用白云、树木、绿苔、山鸟、野花等意象,巧妙地与丛台昔日的人、事、物相关联,景中有情,情
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16.清人查慎行在《初白庵诗评》中评论此诗说“‘变成’‘留作'四字,有稚气,有俗韵”,对诗中的稚
俗气韵多有褒扬之意。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赏析。
【答案】
15.B
16.①“变成”“留作”都是平常字眼,看似普通,但两个词语,运用比喻手法,把丛台由盛转衰缓慢的
过程,形象地加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②使昔日的弦歌齐鸣、舞袖翩翩的繁华热闹场面与今日山鸟乱啼、
野花丛开的荒芜败落的画面,对比更加鲜明,把丛台之荒凉,写得有声有色。
【分析】
15.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
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
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作者站在丛台上”说法错误。由诗歌标题可知本诗是诗人听友人谈论丛台而作,诗歌首联写有个朋
友刚刚从赵国回来,说他曾经登上过古代的丛台,所以站在丛台上的不是作者。
故选 B。
16.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颈联中“变成”“留作”是动词,弦管指管弦乐器,代指音乐;绮罗
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这里写音乐变成了山鸟叫声;五颜六色的丝绸衣饰变成开放的野花。这两个
词使诗句构成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丛台上,山鸟啼鸣,野花盛开,绿苔遍地,一片荒芜。当年丛台上
弦管齐奏,歌声婉转,舞袖翩翩;众多美貌妃嫔和绝色宫女,身着绮罗,环绕台前,那是多么欢乐。如今
早已风流云散,只剩得山鸟乱啼野花怒开,古今形成鲜明对比,使表达有着很强的抒情效果,且用语清新,
耐人寻味,写景如画,富有情致。
【点睛】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
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
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等。 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
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答题步骤: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
或修辞手法,如拟人、通感等;(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解释诗句意);(3)点作用,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2020·泉州第十六中学高三期中)
(1)《琵琶行》中,作者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琵琶女一曲终了人们久久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的句
子是:____,____。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小鱼由静而动的活泼情景,生动形象。
(3)李煜在《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选取典型景物,情景交融地描画出作者的孤独凄寒之感的词句
是“_____,_____。”
【答案】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舫”“唯”“佁”“俶尔”“逝”“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法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2020·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高三期中)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去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
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①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② ,白
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
意的作品。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春在眼前了!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
乱烘烘地在繁枝上挤着开……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
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
天!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
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18.下列各句中的感叹号,和文中三处感叹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你给我出去! B.我多么想看看他老人家呀!
C.怎么会是你啊! D.咔嚓!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6
个字。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
骄奢、光艳的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18.B
19.①最喜欢的了②淡淡的白
20.①强调的重点不同:原句重点落在春的特点上,强调了眼前的春“烂漫”“骄奢”“光艳”的特点,
以及给作者带来的震撼;改句前置后,突出强调的意味不重。②感情程度不同:原句“烂漫的春,骄奢的
春,光艳的春”,构成排比,感情强烈,作者赞美之情更难以掩抑;改句化三为一,与原句相比稍逊色。
【分析】
18.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三处感叹号“春在眼前了!”“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快意恣情的一放!”表示强烈
的情感;
A 项,感叹号表示命令、祈求;
B 项,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感情;
C 项,感叹号表示强烈疑问的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D 项,感叹号表示带有强烈感情的感叹词后的停顿。
故选 B。
19.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补写语句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上文“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故此处可
填写“最喜欢的了”;
第二空,依据语境“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白得‘哀而不伤’”分析,此处应填写的意
思是“海棠是白色的”,且是“淡淡的白”。
20.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与改
句“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骄奢、光艳的春”的不同主要在后
半句,把“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改成“眼前是烂漫、骄奢、光艳的春”,原句以三个
小短句,强调了春光的“烂漫”“骄奢”“光艳”的特定,给读者的心理打上了鲜明的烙印,感受深刻;
改后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从感情的表达上看,原句“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构成排比,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语势充足,情感充沛,改后则弱化了情绪的表达。
21.(2020·高三期中)下面是高一某班班长在班会上的发言,其中四处语言表达有问题,请
指出句子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随着期末考试临近,学习任务加重,部分小组出现了随意不上体育课,延长学习时间和减少课外活
动。②这样的“努力”背后带来健康隐患。为改变这种现象,促进大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班将
于 2020 年 12 月 1 日举办班级体育文化日活动。③本次活动围绕“智慧学习,活力青春”为主题,展现丰
富多彩的体育艺术形式,不以体育竞技为主要形式。④希望同学们精心准备,积极参加。⑤也欢迎家长们
前来观看指导,届时将惠赠节目单一份。
【答案】(1)“活动”后加“的现象”;(2)“带来”改为“存在”(或删除“背后”);(3)“围绕”改
为“以”(或“为”改为“的”);(4)“惠赠”改为“赠送”。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等能力。
①句“出现了”后面缺少宾语,在“活动”后加“的现象”;
②句“背后带来……隐患”搭配不当,将“带来”改为“存在”或删除“背后”;
③句“围绕……为主题”句式杂糅,“围绕”改为“以”或“为”改为“的”;
⑤句“惠赠”是称人赠与的敬词,这里是指赠给家长,将“惠赠”改为“赠送”。
22.(2021·安徽蚌埠市·高二期末)读下面一则材料,请概括作者关于怎样防止“校园欺凌”的主要观点。
不超过 50 个字。
学校是教育圣地,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不被允许的,学校必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和预防
欺凌事件的发生。学校要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教育,启迪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和青少年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爱憎观。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全方位、立体化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魅力和风采,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奏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同时,组织学校巡逻队、观察点、
信息员,增设报警电话和必要的防范装备,争取做到环环紧扣,步步为营,一处触网,全域皆动。一旦“欺
凌”事件出现,情节轻微的由学校对“欺凌”制造者批评教育;情节比较恶劣,对被欺凌学生身心造成明
显伤害的可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予以训诫;屡教不改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将实施
欺凌的学生转送专门学校进行教育;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按照相关法律严格惩
处。
【答案】①学校应当坚持正面教育,培养正能量,②同时建立健全预警机制,③并且对欺凌者依法依规适
度惩戒。
【详解】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侧重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
了解文章层次,抓住关键语句,特别是首尾句的叙述,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要审清题干
要求和限制性信息。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最后注意
精炼语言。语段由四句话组成,第一句是总领句,其余三句分别从学校教育形式、建立机制、欺凌者的不
同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从“学校要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教育,启迪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和青
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爱憎观。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全方位、立体化地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奏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可概括出“学校应当坚
持正面教育,培养正能量”;从“组织学校巡逻队、观察点、信息员,增设报警电话和必要的防范装备,
争取做到环环紧扣,步步为营,一处触网,全域皆动”可概括出“同时建立健全预警机制”;从“情节轻
微的由学校对“欺凌”制造者批评教育;情节比较恶劣,对被欺凌学生身心造成明显伤害的可请公安机关参与
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予以训诫;屡教不改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将实施欺凌的学生转送专门学校进
行教育;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按照相关法律严格惩处”可概括出“并且对欺凌
者依法依规适度惩戒”。
【点睛】
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
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
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
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2020·福建省高三期中)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包含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
学率倾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
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
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
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等内容。
某中学准备就该文件召开学习交流会。请你在教师、家长、校友、在校学生中任选一方,写一份发言稿,
在会上谈谈你的学习体会,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期待教育春风满神州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今年要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
案》,我收获很多,感慨也颇多,非常有幸可以在今天的交流会上与大家分享。
每年高考过后,全社会都在瞩目高考成绩和各学校的升学率,各种媒体大肆宣传“高考状元”,但我
认为这是弊大于利的。
首先宣传状元,无益于状元本人的成长。宣传状元也许能给他们带来一些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荣誉。
但得到这些利益和荣誉也许并非好事儿。物质的利益甚至会助长不正确的金钱观、成才观。据媒体报道,
四川某地高考状元考上清华大学,获得了丰厚的奖金和企业赞助,但该生和家长并未把这些当成前进的动
力,反而作为敛财的手段。该生竟从清华退学又参加高考,只为赚取当地奖励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的高额
奖金。这种短视行为,正是由于金钱的诱惑造成的。试想这样的学生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吗?金钱
不仅没有成为前进的动力,反而成了他成功的绊脚石。
而对于我等平凡的考生,若见处处只对胜者大肆褒扬,轻易抹杀其他人埋首苦读,囊萤映雪十几载的
付出,又有何信心再启征程?诚然,在这个重要的分水岭,我们需要选出这样一个代表,背负着世人的关
注和期望,为无数学弟学妹树立优秀的高标。但人生长路漫漫,如果仅凭高考单一的分数就决定一切,未
来的人生长征如何能尽开欢颜?
其次,如果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无益于促进教育公平。学校为了名声去宣传升学率或是中高考状元,
无非是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他们会为了出状元而把有限的资源向个别同学倾斜,只求出亮点儿,出高分,
而不注重全面发展。这对教育公平是极端不利的。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香满园。历史上彪炳千古的
英才绝大部分并非状元,施耐庵,李时珍,蒲松龄,考场失意却名垂千古,而绝大多数状元却籍籍无名,
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其实,人生的旅途是一条寂寞的单行路。高考作为其中一个十字路口,固然重要,但也只是一个选择,
一种方向。未来有无数种可能,生活有万千种方式,一时的成败决定不了以后的风景,更左右不了人生的
价值。少年强则国强,但这个“强”,不是区区一纸分数,而是战胜自己的毅力,是让国家变好的决心。
我希望,这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可以纠正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
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可以让媒体的关注点从那些“高高在上”
第一名,转到每一个少年不断突破自己的努力上来,转到分数背后的那些酸甜苦辣上来。毕竟,高考之后,
人生长征才刚刚开始。唯有长久的耕耘付出,才能真正做自己的状元。
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教育春风满神州!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想要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应该阅读材料并要读懂材料。其次,
考生可以从命题者给出的论题里找到中心词,关键语句,防止离题。第三,任务驱动型作文要将“读的内
容”和“感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要就事
论事。最后,要明确写作任务。本题是时评类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考生针对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来谈学习体会,该方案出台的目的是解决当前的教育中只注重学
生分数、只追求升学率等现象等弊端,力求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
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所以在谈体会时,无论是选择教师、家长、校友、在校学生中哪
一方,都应该明确对该方案的态度是支持和赞同,既可以谈唯分数、唯升学以及“炒状元”这些行为是功
利主义,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也可以写改革的方向和举措;还可以写作为学校应担负的使命、家
长应该转变教育理念等。
参考立意:
(1)片面追求高分非好事,教育本质应回归;
(2)学校要勇担教育改革之责任,助力素质教育发展;
(3)教育当以人为本,勿助“唯分是从”论;
(4)请勿捧红了状元,却寒了无数考生的心;等等。
素材:
(1)据长江日报报道,2 月 14 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C 区,高三学生杨一帆在课桌前做数学作业。“这次
对我来说,斩杀病魔是面对高考前的一次大考。”他的爸爸最先感染,妈妈和他为轻症。杨一帆说,在住
进来之前,他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寒假作业,把将要考试的六门课参考资料都带进了医院。“我要充分利用
这有限的时间,进行最后的冲刺,不能掉队。”我想,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无论杨一帆是否能成为状元,
他孤勇坚毅的奋斗形象早已包含却又超过了“状元”的含义。
(2)朱德庸先生曾批评人们:“人们对于成功的标准只有两个:小时候的分数和长大了的钱数。”媒体的
过分推崇,正助长了“唯分数论”的不良求学之风。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子都深谙一个道理:十年寒窗,
垒的是未来开拓进取的基石,抱定的是为求学而来的宗旨,立的是为天下储人才的志向。媒体不应为一己
之利,一己之快,污损教育的风尚,歪曲育人的价值观。
(3)只关注高分学生,漠视了万千考生的努力与付出;对同年参加高考,成绩不理想,或仅几分之差的同
届考生造成心理冲击,不利于他们的心理成长;助长家长们“望子成状元”“别人家的孩子”的心态,增
加家长们的焦虑,进而在无形中增加考生的压力。捧红了状元,却寒了无数考生的心。
(4)教育部对“炒状元”亮剑,很让社会兴奋了一阵。然而,随着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发布,“状元”的字
眼倒是少有出现,可是一些大有影响力的媒体一点也没放松“炒状元”。浙江某媒体报道了“高分天团”,
三四个全省最有名高中的高分同学一一罗列,谁是状元还不是明摆着的?湖北某媒体官方微信发文——《高
考放榜!湖北这些孩子太厉害了!有人总分 715 分!》这么多感叹号,不停地暗示,“有人总分 715 分”和
“某某是状元”有什么区别?
结构层次:
本文以是以发言稿的形式来写的,开篇首先亮明自己的身份——高三学生,并交代发言的目的;然后表明
态度:片面追求分数,宣传“状元”弊大于利,并从两个层面来具体阐明其危害;接下来表明对《深化新
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的支持和期盼;文章最后点明主题: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教育春风满神
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