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素养形成卷之大国力量主题训练卷-2021高考语文二轮提分三维强化训练卷(山东专用)(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备战 2021 年高考语文二轮提分三维强化训练卷 15 趋势预测卷之大国力量主题训练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治理”成为热点话题并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用治理的观点构建反贫困理论, 用治理的原则设计扶贫政策,不仅可以明确把贫困问题纳入国家治理范畴,而且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反 贫困的理论和实践。 治理和管理虽一字之差,但语义大不相同。管理是对事物的常规处置,而治理强调针对问题寻求解决 方案。管理要依规行事,治理需多方协商。治理是官方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范围内和既定制 度框架下,以多方协同的方式实现有效管理和服务,解决集体生活中的难题,克服集体行动的困难。在治 理视域下,反贫困治理就是将贫困作为治理对象,在国家或政府引导下,通过多主体参与,采用多样化手 段,实现综合减贫。 过去 40 年中,中国凭借改革开放完成了生产技术的更新改造,实现了经济起飞;进一步丰富了“发展 型”国家的内涵,并为后发国家提供了成功经验。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在 1991 年到 2000 年 10 年间, 全球日均生活在一美元以下贫困人口减少了 2.74 亿,其中中国减少了 1.51 亿,占全球减贫人数的 55%,占 所有发展中国家的 75%。中国在经济发展普遍改善民众生活的基础上,逐步提升了贫困标准,同时大幅度减 少了贫困人口的规模。 在过去,贫困治理只被视为社会慈善事业,并未成为政府决策和管理的议题。“二战”以后,社会主 义运动的发展,福利国家的普遍兴起,为贫困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但在既有国际援助有限的条件下,如 何自力更生摆脱贫困,且在较短时间内让大规模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是许多贫穷国家面临的难题。中 国把贫困治理看作政府责任和国家治理的内容,也把贫困治理的成效视为政府和官员绩效考核的标尺。 从国家发展与治理的关系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也在生产与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问题上提供了一种实验。这种实验在确保市场竞争,保持生产活力与效率的同时,加大政府贫困治理的责 任和赋权,增加政府财政支配能力,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政府产业政策、政府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投 资以及地区和机构之间的对口支援等更加灵活多样的手段,提高政府介入二次分配的效度,兼顾效率与公 平。 被认为构成“中等收入陷阱”的标志性因素很多,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但核心要素是收入分配 不公、贫富差距扩大,造成社会不稳定,使得经济发展中断。通过“脱贫攻坚”为政府高额财政积累确定 新的投资方向,真正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治国理念,这不仅是“穷人经济学”的原理,也是发展 中国家国家治理值得探索的方向。 中国主张要把解决贫困问题看作国家发展的目标,期待向全球减贫贡献中国力量,并发出“共建没有 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在“脱贫攻坚”推进过程中,中国领导人反复强调各级领导机构要承担 主体责任,要实现全面领导,提供组织保障;各地精准脱贫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要增加资金投入,构 建完善的多元化的扶贫资金投入体系;要动员各方力量,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扶贫格局;要激发群众内生 产力,让贫困户“让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摘编自燕继荣《反贫困与国家治理》) 材料二: 相对贫困不仅涉及区域发展差距的相对性,而且涉及脱贫标准的相对性。此外,城乡融合发展进程的 加快和原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城镇化搬迁安置所带来的转型贫困、流动性贫困和较高水平需求无法满足的发 展性贫困等新型贫困也都会使得相对贫困问题更加突出。以相对贫困治理为核心的未来扶贫工作也意味着 对以农村为中心的传统扶贫工作的超越,城市贫困尤其是城市相对贫困将构成未来我国贫困治理的重要内 容。 相对贫困可以较好地表征社会财富或收入在不同群体间的分配情况,是收入水平差距带来的教育、就 业、医疗以及养老等方面的困境。相对贫困具有主客观两重性。就主观角度而言,个体对自身期望生活标 准及其所要求收入的评价会构成相对收入;将这个相对收入与其生活环境中的参照群体进行比较,若出现 劣势就会出现主观上的相对贫困认知,因此这种主观的相对贫困往往会因为参照群体的不同而不同。同时, 相对贫困还与社会财富在不同行业间的悬殊化分配有关。农民工就是城市里颇具代表性的相对贫困群体。 (摘编自邢成举《相对贫困与新时代贫困治理机制的构建》) 材料三: 精神贫困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低下、主体意识缺失、内生动力不足。从长远看,精神 脱贫才意味着真正脱贫。当前,现有标准下的物质贫困问题已基本解决,应着力解决精神贫困问题,提升 贫困人口的发展动力。解决精神贫困问题难以一蹴而就,需要长久努力。要努力消除贫困文化的消极影响, 引导贫困人口树立健康文明的价值理念与生活观念,进一步激发其内生动力;要重视思想文化教育,不断 提升贫困人口的思想、文化、教育水平,增强其人力资本和发展能力;要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更好地 推动贫困人口创业、就业,提高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与意识。 (摘编自向德平《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贫困治理的历程、经验和前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反贫困治理就是把贫困问题纳入国家治理范畴,设计扶贫政策,解决集体贫困。 B.中国通过提升贫困标准,减少贫困人口的规模,丰富了“发展型国家”的内涵。 C.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既能避免贫富差距扩大,也能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D.城乡融合发展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搬迁安置将使今后的相对贫困问题更为突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反贫困治理不应只被视为社会慈善事业,更应被纳入国家行动,成为政府决策和管理的重要议题。 B.绝对贫困的基本消除并不代表贫困的消失,相对贫困问题仍将持续存在且会面临更为多变的形势。 C.个体贫困与否既涉及物质状况,也与个体的思想意识、教育水平、生活观念、发展能力密切相关。 D.未来扶贫工作需要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重点解决精神贫困问题,以消除个体的相对贫困认知。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反贫困治理”措施的一项是( )(3 分) A.开辟就业渠道,保障城市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工等特殊人群的就业。 B.借助二次分配,2019 年中央向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 2489.05 亿元。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D.北京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在西部省份针对失学女童实施教育资助项目。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 分) 5.“扶贫必扶智”,请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案】1.C 2.D 3.C 4.①首先对治理进行溯源,引出反贫困治理;②进而将治理与管理进行对比,提出反贫困治理的概念;③ 介绍中国在反贫困治理实践方面取得的成就;④具体论述中国在反贫困治理理论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5.①“相对贫困”多由个体思想落后、能力不足导致;②扶智能消除贫困文化的消极影响,激发贫困人口 的内生动力;③扶智能提升贫困人口的思想文化、教育水平,增强其发展能力。 【分析】 1.A 项,“反贫困治理就是把贫困问题纳入国家治理范畴”说法错误。原文说反贫困治理是“在国家或政 府引导下,通过多主体参与”而非只是“国家治理”。B 项,“中国通过提升贫困标准,减少贫困人口的规 模,丰富了‘发展型国家’的内涵”理解错误。错在“通过”,也就是说“提升贫困标准,减少贫困人口 的规模”不是“丰富了‘发展型国家’的内涵”的前提。D 项,“城乡融合发展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搬迁 安置”说法错误。原文是“原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城镇化搬迁安置”,并非“城镇化搬迁安置”。故选 C。 2.D 项,“以消除个体的相对贫困认知”说法错误。“解决精神贫困问题”,是为了最终解决贫困问题, 而非“消除贫困文化的消极影响”。故选 D。 3.C 项,不是“反贫困治理”的措施,是目标。故选 C。 4.作答此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分析材料的结构层次,然后概括大意,最后,用合适的连接词如“首先…… 其次……最后……”进行整合。 材料一共有七段。第一段,对治理进行溯源;第二段将治理与管理进行对比,提出反贫困治理的概念;第 三段,介绍中国在反贫困治理实践方面取得的成就;第四到七段,具体论述中国在反贫困治理理论建设方 面取得的成就。 5.作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题干,明确解答的角度。比如本题,需要分析对“扶贫必扶智”的看法,可 以从如下的角度进行回答:“贫困”的原因;为什么“扶贫必扶智”;“扶贫必扶智”的具体做法等。 结合“精神贫困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低下、主体意识缺失、内生动力不足”分析可知,“相 对贫困”多由个体思想落后、能力不足导致; 结合“要努力消除贫困文化的消极影响,引导贫困人口树立健康文明的价值理念与生活观念,进一步激发 其内生动力”分析可知,扶智能消除贫困文化的消极影响,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结合“要重视思想文化教育,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的思想、文化、教育水平,增强其人力资本和发展能力” 分析可知,扶智能提升贫困人口的思想文化、教育水平,增强其发展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翻越大雪山 韦延丽 雪,满世界明亮,新警小冯心里却一片灰暗。 走在高低起伏的怒龙雪山上,小冯的胃里翻江倒海,呕吐逐渐吞噬着他的意志。他索性把肩上的步枪 往下一扔,仰面倒在雪上,心里骂道:“去他的盗枪犯,去他的抓捕!” 马背上的盗枪嫌疑人阿都回头悄悄地看了看,嘴角划过一抹冷笑。在他看来,身后倒地的小冯,犹如 雪山顶上挤出的点点亮光。“哼,很快会见矿的。”阿都心想。 “见矿”即为转机。原本之前有一次转机的,那时他刚被押到山垭口。夜幕中,阿都父亲组织的“火 龙”眼看就要追上,押解阿都的云丹贡布所长却冲着怒龙雪山一挥手说:“走,上怒龙。”追赶他们的人 做梦也想不到,冬天鸟都不敢飞近的怒龙雪山,警察居然敢上。想到这儿,阿都狠狠地瞪了瞪前边拉马的 贡布,恨不能一眼将贡布瞪落深渊。 贡布听到响动,急忙牵马回身,一把拽起雪地上的小冯说:“睡不得,睡不得。”边说边解下腰间的 保温壶,拧开盖子递到小冯面前。 小冯推开所长递来的壶说:“拿开拿开,喝不惯。”“喝不惯也得喝,这酥油茶是药,镇得住你的高 原反应。”此时,贡布也管不了那么多,只管举壶往小冯嘴里灌,咕咚咕咚……“茶是圣物,装进你这佛 肚,加持开光,雪山多险都不怕。”贡布说。 阿都撇了下嘴,心想还加持开光呢,等下怒龙发怒,活佛也救不了你们。 小冯并没因为喝酥油茶而立即好转,高原反应像连绵不绝的雪山,重重地压在他身上,他痛苦扭曲的 脸比雪还白。贡布很担忧,心想,要是小冯能骑上马恢复体力多好。但不可能,阿都这家伙下马便装死。 之前两人好不容易将阿都弄上马背束紧手脚,如今将他放下来,他一定会故伎重演。“深呼吸,拽着马尾 巴走。对了,把枪上膛。”贡布加重后边四个字,这话他是故意说给阿都听的。阿都当过兵,不得不防。 天大亮了,太阳拖着一抹红霞冲开雾气,跳上山顶,整个雪山一片圣洁。这世界终是明亮的。贡布心 想,一个阿都,甚至一条怒龙算什么!贡布后来总结时才发现他当时太自信,因为明亮和黑暗本是一对双 胞胎。 小冯是第一个发现眼睛不对劲儿的。酥油茶下肚后,力气一点点爬上脚背,小冯感觉似乎复活了,但 眼睛的刺痛也愈发明显。贡布也觉得眼睛不舒服,却没在意,他的精力全部用在探路和防备阿都上。不过 听小冯一提醒,贡布突然想到了兜里为防雪盲症而准备的东西——两条用墨汁染黑的医用纱布。20 世纪 80 年代,因辖区雪山多,云南羊拉派出所的老民警常备这样的纱布。将一条黑纱布递给小冯,贡布正犹豫要 不要给自己蒙上一条,却见马背上的阿都在拭泪,便索性将纱布递给了阿都。小冯当即不干了,说:“你 自己都这样了,还顾坏人,坏人就该让雪挖他的眼睛。”“怎么能这样说呢?人都有犯错的时侯,阿都爱 枪,一时糊涂偷枪,是有些可恨,但改了就好嘛!”贡布说完眯缝着眼睛问阿都:“是不是?”阿都点头, 心里却是说不出的滋味。他很想将纱布还给老警察,不欠老警察的情,可又担心眼睛坏了没法儿逃。 一行人往前爬了一段,泪流满面的贡布突然想起一个土办法。他吩咐小冯看好阿都,自己四周看看后 跳进路旁山坳,解裤带、放闸门、接尿液、抹眼仁,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只听“嚓”的一声,贡布感觉 像有白烟从双眼蹿出,仿佛开水浇上冰块,两只眼睛火辣辣的。贡布索性双手捧住尿液,将双眼浸泡在尿 中,嘴里嘀咕:“让火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一切,贡布做得偷偷摸摸,毕竟撒尿做药可不是什么光荣的事。第二次用药时,他干脆将尿液灌进 随身携带的保温壶,方便使用。 贡布说,他的行为想必玷污了雪山的圣洁,以致招来后祸。贡布记得第二次撒尿后没多久,太阳忽地 不见了,黑云卷着雪轰隆隆从山顶滚来,他大喝一声:“快跑!”跑出几步才发现马背上的阿都一动不动。 贡布说:“阿都快跑。”阿都说:“我绑着呢。”他抽出短刀跳过去。小冯说:“所长别管,再不跑来不 及了。”贡布说:“不行。”他不知道有没有割开阿都脚上的绳子,后来的一声巨响,将他推入死一样的 白中。 贡布醒来时在阿都背上,他下意识地掏腰间的枪,腰间空空的,让他一惊。阿都却冷冷地说:“别找 了,枪丢了。”贡布说:“那你……”阿都说:“要跑我早跑了。” 阿都说,马背上位置高,他看见了贡布撒尿抹眼的情景。雪崩时,阿都原是要丢下他们逃跑的,但没 跑几步便滑倒在地。他定睛一看,原来他将贡布装尿液的保温壶绊倒了,泼到雪上的尿液金晃晃的,宛如 细碎的金沙。阿都说,那一刻,他再也无法迈开逃跑的步伐。 (选自《小小说月刊·上半月》2020 年 9 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阿都看到新警小冯高原反应的痛苦模样,“嘴角划过一抹冷笑”表现了他对小冯的嘲讽以及内心喜悦、 激动难以抑制的心理活动。 B.“这世界终是明亮的”,这句话是贡布所长看到太阳冲破雾气,将光明带临人间时的感悟,表达了正义 终究战胜邪恶的不变真理。 C.文中的阿都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他从开始的极力想逃转变为放弃逃跑机会救贡布,这是贡布用尿液 洗眼睛的行为起的直接作用。 D.贡布用尿液来治疗眼睛,因为尿液的刺激非常痛苦,他就用心理暗示来为自己鼓劲,“让火来得更猛烈 些吧”表现了他的坚毅和决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突出了大雪满山的艰难情景,烘托了新警小冯因高 原反应而产生的怒火和不耐烦。 B.小冯是一个新警察,意志力较为薄弱,作战经验不足,“坏人就该让雪挖他的眼睛”表现了他思想不成 熟的一面,在文中衬托了贡布的形象。 C.“贡布感觉像有白烟从双眼蹿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细致描绘了贡布洗眼的感受;“仿佛开水浇上冰 块”,冷热碰撞,生动地展现了贡布的痛苦。 D.贡布让阿都骑马的情节在文中很关键,一方面是怕阿都下马后装死不走,另一方面也为阿都能看到贡布 用尿液洗眼的情景埋下了伏笔。 8.雪山的天气变化无常,请结合全文分析天气变化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 分) 9.小说塑造了贡布所长感人的形象,请结合全文分析贡布所长的形象特征。(6 分) 【答案】6.C 7.C 8.①天气变化衬托了警察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无论天气如何变化,警察押解阿都的坚定决心一直未变; ②天气变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天气晴转阴,推动了贡布挽救阿都情节的发生;③天气变化是全文的 线索,它串联起了所有的故事情节。 9.①尽职尽责,英勇无畏(不怕牺牲):他为了安全押解阿都,勇上怒龙雪山。②关心爱护同事:为了保 护小冯,他强令小冯喝酥油茶,并将防止雪盲症的黑纱布送给小冯。③博爱、大爱,具有人性美:在押解 阿都的过程中,他既防着阿都,又对阿都晓之以理,并将防止雪盲症的黑纱布让给阿都;危急时刻,不放 弃阿都,将他脚上的绳子割断,救了阿都。 【分析】 6.C.“这是贡布用尿液洗眼睛的行为起的直接作用”错误,应是被装有尿液的保温壶绊倒,看到洒出的金 晃晃的尿液起了直接作用。故选 C。 7.C.“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此处不是比喻修辞,是对贡布的感觉描写。故选 C。 8.就情节而言,小说开头写“雪,满世界明亮”,中间写“天大亮了,太阳拖着一抹红霞冲开雾气,跳上 山顶,整个雪山一片圣洁”,结尾写“贡布记得第二次撒尿后没多久,太阳忽地不见了,黑云卷着雪轰隆 隆从山顶滚来”,可见天气变化是全文的线索,它串联起了所有的故事情节;同时,由“太阳忽地不见了, 黑云卷着雪轰隆隆从山顶滚来,他大喝一声:‘快跑!’跑出几步才发现马背上的阿都一动不动。贡布说: ‘阿都快跑。’”可知,天气变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天气晴转阴,推动了贡布挽救阿都情节的发生。 人物上,由天气晴朗时“贡布心想,一个阿都,甚至一条怒龙算什么”,天气转阴时,警察依然没有放弃, 可见天气变化衬托了警察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9.分析人物形象需要结合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句子,以及文中侧面描写进行分析。 由“押解阿都的云丹贡布所长却冲着怒龙雪山一挥手说:‘走,上怒龙。’追赶他们的人做梦也想不到, 冬天鸟都不敢飞近的怒龙雪山,警察居然敢上”可知,他尽职尽责,英勇无畏,为了安全押解阿都,勇上 怒龙雪山。 由“‘喝不惯也得喝,这酥油茶是药,镇得住你的高原反应’。此时,贡布也管不了那么多,只管举壶往 小冯嘴里灌,咕咚咕咚……”“20 世纪 80 年代,因辖区雪山多,云南羊拉派出所的老民警常备这样的纱布。 将一条黑纱布递给小冯”可知,他关心爱护同事。 由“贡布正犹豫要不要给自己蒙上一条,却见马背上的阿都在拭泪,便索性将纱布递给了阿都” “他大喝 一声:‘快跑!’跑出几步才发现马背上的阿都一动不动。贡布说:‘阿都快跑。’阿都说:‘我绑着呢。’ 他抽出短刀跳过去”等句子可知,他博爱、大爱,具有人性美,将防止雪盲症的黑纱布让给阿都;危急时 刻,不放弃阿都,将他脚上的绳子割断,救了阿都。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段会宗,字子松,天水上邽人也。竟宁中,以杜陵令五府举为西域都护。西域敬其威信。三岁,更尽 还。以单于当朝,徒为雁门..大守。数年,坐法免。西域诸国上书愿得会宗。阳朔中复为都护。会宗为人好 大节,矜功名,与谷永相友善。谷水闵其老复远出,予书戒曰:“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 昆山之仄总领百蛮怀柔殊俗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终更亟还万里之外以身为本”会宗既出,城郭..甚亲附。 岁余,小昆弥..为国民所杀,诸翕侯大乱。征会宗为左曹中郎将、光碌大夫,使安辑乌孙。立小昆弥兄末振 将。定其国而还。明年,末振将杀大昆弥,会病死。汉恨诛不加。元延中,遣会宗即诛末振将大子番丘。 会宗恐大兵入乌孙。惊番丘,亡逃不可得,即留所发兵垫姿地,选精兵三十弩.,径至昆弥所在,召番丘, 责以:“末振将骨肉相杀,杀汉公主子孙,未伏诛而死,使者受诏诛番丘。”即手剑击杀番丘。小昆弥乌 犁靡者,末振将兄子也,勒兵数千骑围会宗,会宗为言来诛之意:“今围守杀我,如取汉牛一毛耳。宛王 郅支头县槁街,乌孙所知也。”昆弥以下服,曰:“末振将负汉。诛其子可也,独不可告我,令饮食之邪?” 会宗曰:“豫告昆弥,逃匿之,为大罪。即饮食以付我,伤骨肉恩,故不先告。”昆弥以下号泣罢去。公 卿议会宗权得便宜,以轻兵深入乌孙,即诛番丘,宣明国威,宜加重赏。天子赐会宗爵关内侯,黄金百斤。 是时,小昆弥季父卑爰疐拥众欲害昆弥,汉复遣会宗使安辑。明年,会宗病死乌孙中,年七十五矣,城邓 诸国为发丧立祠焉。 (节选自《汉书·段会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总领百蛮/怀柔殊俗/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终 更亟还万里之外/以身为本/ B.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总领百蛮/怀柔殊俗/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终 更亟还万里之外/以身为本/ C.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总领百蛮/怀柔殊俗/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终 更亟还/万里之外以身为本/ D.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总领百蛮/怀柔殊俗/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终 更亟还/万里之外以身为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雁门,在今山西代县、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山峦起伏,山脊上为长城。 B.城郭,内城的墙和外城的墙,内城和外城,此处指有城郭的各国。现在泛指城或城市。 C.昆弥,一译昆莫,古代中国西域匈奴王国的名号。匈奴有大小二昆弥 ,受汉王朝册封。 D.弩,古代用来射箭的装有臂的一种兵器,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命中率更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段会宗治绩突出,受西域人敬重他在杜陵令任上被五府举荐为西域都护,其治理赢得了西域人的爱戴; 他离任以后,西域各国上书希望派他来任职。 B.段会宗心系边安。愿意建功立名。他同谷永的交情很好,谷永怜惜他年老又到远方任职,曾当面对他进 行劝诫,但他还是出边安定边疆,为朝廷分忧。 C.段会宗便宜从事,完成朝廷使命。元延年中,朝廷派遣他带兵诛杀末振将的儿子番丘,他担心打草惊蛇, 只带精兵三十人,亲手杀死番丘并全身而退。 D.段会宗病死任上,享受各国祭祀。卑爰疐率领众人想加害国王,汉朝派遣段会宗前去安抚;第二年,段 会宗病死。西域各国为他发丧,建立祠堂祭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明年,末振将杀大昆弥,会病死,汉恨诛不加。 (2)豫告昆弥,逃匿之,为大罪。即饮食以付我,伤骨肉恩,故不先告。 14.段会宗杀死番丘后,赶来报复的人因何而畏服?请简要说明。(3 分) 【答案】10.D 11.C 12.B 13.(1)第二年,末振将杀害了大乌孙王,恰巧末振将病死了,汉朝遗憾不能亲自杀了他。(2)如果事先告 诉乌孙王,乌孙王让番丘逃走躲藏起来,就要犯下大罪。如果你们供给他饮食后再交给我,那就伤害了骨 肉的恩情﹐所以没有事先告知。 14.①段会宗说他们把自己杀掉,如同取汉牛之一毛,对汉王朝没有什么损伤;②如果汉兵讨伐,他们的 下场将像宛王、郅支一样被杀头示众。 【分析】 10.句子大概意思是“以您的才能,可以轻而易举地在都城取得卿相的职位,何必要去昆山之侧创建功业, 统率百蛮,安抚异域的人们呢?希望我的朋友您要按照旧有的惯例,不要追求奇特的功绩,任职期满就回 来,在万里之外应以身体为本。”AC 项,“取”的意思是“获得,取得”,“卿相”作其宾语,意思是“取 得卿相的职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C 两项;B 项,“万里之外”作“以身为本”的地点状语,意思是 “在万里之外应以身体为本”,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 项。故选 D。 11.C 项,“古代中国西域匈奴王国的名号。匈奴有大小二昆弥”错误,“匈奴”王称“单于”不称“昆弥”, “昆弥”应该是古代中国西域乌孙王国的名号。自汉宣帝甘露元年起,乌孙有大小二昆弥,均受汉王朝册 封。故选 C。 12.B 项,“当面对他进行劝诫”错误,根据原文“谷水闵其老复远出,予书戒曰”,应该是给他写信劝诫。 故选 B。 13.(1)“明年”,第二年;“会”,恰巧;“恨”,遗憾。(2)“豫”,同“预”,预先,事先;“匿”, 使动用法,使(让)……躲藏;“即”,如果,假如;“饮食”,作动词,供给饮食,提供饮食。 14.题目要求简要说明段会宗杀死番丘后,赶来报复的人因何而畏服。通读文章,可以筛选出“小昆弥乌 犁靡者,末振将兄子也,勒兵数千骑围会宗,会宗为言来诛之意:‘今围守杀我,如取汉牛一毛耳。宛王 郅支头县槁街,乌孙所知也’”。“今围守杀我,如取汉牛一毛耳”意思是说“现在你们包围并杀我,如 同取汉牛之一毛”,也就是说报复的人把自己杀掉,如同取汉牛之一毛,对汉王朝没有什么损伤;“宛王 郅支头县槁街,乌孙所知也”意思是 “宛王、郅支的头悬挂在槁街,你们乌孙是知道的”,这是告诉前来 报复的人,如果杀死了自己,汉兵会来讨伐,汉兵来讨伐,他们的下场会像宛王、郅支一样被杀头示众。 【参考译文】 段会宗,字子松,是天水上郵人。竟宁年中,在杜陵令任上被五府举荐为西域都护。西城人敬重他的 威望和信用。三年后,任期满返回京城。因为单于应当来朝见,就调任他为雁门太守。过了几年,段会宗 因犯法被免官。西域各国上书表示希望派任段会宗,段会宗在阳朔年中又被任命为都护。段会宗为人喜好 大节,注重功名,同谷永交情不错。谷永怜惜段会宗年老又到远方去任官,就给他写信劝诚他说:“以您 的才能,可以轻而易举地在都城取得卿相的职位,何必要去昆山之侧创建功业,统率百蛮,安抚异域的人 们呢?希望我的朋友您要按照旧有的惯例,不要追求奇特的功绩,任职期满就回来,在万里之外应以身体 为本。”段会宗出任都护后,有城郭的各国都对他很亲近顺从。一年多后,小乌孙王被他国内的人所杀害, 各位翕侯就大乱起来。皇上就征召段会宗为左曹中郎将、光禄大夫,让他去安抚乌孙国。他立小乌孙王的 哥哥末振将为王,安定了他的国家后就回来了。第二年,末振将杀害了大乌孙王,恰巧末振将病死了,汉 朝遗憾不能亲自杀了他。元延年中,派遣段会宗去诛杀末振将的太子番丘。段会宗恐怕大部队进入乌孙国 后,惊动了番丘,让他逃走后不能再提到,就把他所派遣的军队留在垫娄,挑选精干的持弩士兵三十人, 从小道到达了乌孙王所在的地方,把番丘召来,责备他说:“末振将杀害骨肉至亲,杀了汉朝公主的子孙, 没有来得及诛杀他就死了,使者奉皇帝命令来诛杀番丘。”就亲手用剑杀死了番丘。小乌孙王乌犁靡,是 末振将哥哥的儿子,带领几千名骑兵包围了段会宗,段会宗就对他们说了来杀番丘的意思:“现在你们包 围并杀我,如同取.汉牛之一毛。宛王、郅支的头悬挂在槁街,你们乌孙是知道的。”乌孙王以下的人都畏 服了说:“末振将背弃汉朝,杀了他的儿子是可以的,难道就不能先告诉我们,让我们供给他最后一顿饮 食吗?”段会宗说道:“如果事先告诉乌孙王,乌孙王让番丘逃走躲藏起来,就要犯下大罪。如果你们供 给他饮食后再交给我,那就伤害了骨肉的恩情,所以没有事先告知。”乌孙王和部下哭泣着撒兵而去。公 卿议论认为段会宗权衡时宜得以见机行事,率领小部队深入到乌孙国,诛杀番丘,宣扬彰明了国威,应加 以重赏。天子就赐段会宗的爵位为关内侯,黄金一百斤。这个时候,小乌孙王父亲的小弟弟卑爰窒率领众 人想加害乌孙王,汉朝又派遣段会宗前去安抚。第二年,段会宗病死在乌孙国中,享年七十五岁.城郭各国 为他发丧、建立祠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凉州,也作“梁州”,治所在今天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府设于此地。岑参作此诗时在此地作客。 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歌中两个“月出”不同,首句中的“月出”是指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中的“月出”是指月亮在 城头上继续升高。 B.诗歌七、八句运用顶针的手法,连用两个“故人”,形成了衔接流畅的音效,突显朋友多、情谊深。 C.诗歌九、十两句流露出作者面对时光流逝,不愿与朋友相互看着在贫贱中渐渐老去的伤感。 D.诗歌最后两句从人物神态着笔,不仅表现了诗人豪迈之气,也透露出盛唐的时代脉搏。 16.这首诗的前六句在意象的选择上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羌馆悠悠霜满 地”相似,但在意境却有不同,请赏析二者的不同之处。(6 分) 【答案】15.C 16.不同点:(1)岑诗写的是在月光笼照下处处可闻琵琶声的凉州城,透露出的是作者的豪迈气概,是和 平安定的盛唐气象。(2)范词写的是日落到深夜的边城,在悠扬的羌笛声中透露的是作者思家忧国的怀愫, 是萧瑟悲凉、战事频繁的情势。 【分析】 15. C 项,“不想与朋友相互看着在贫贱中渐渐老去的伤感”不确切,“花门楼”在这里即指凉州馆舍的 楼房。二句接“故人别来三五春”,意思是说:时光迅速,又到了秋天草黄的季节了。岁月催人,哪能互 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呢?言下之意是要赶快建立功业。应是想要赶快建功立业、积极奋发的人生态度。 故选 C。 16.作答时考生要先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结合作者的情感分析意象。岑诗前两句写了“月光”这一意象, 三四句写月光下的凉州城,荡漾着一片琵琶声。诗的前四句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同时带 着浓郁的边地情调;五六两句通过“风”“夜”两个意象,写出了西北地区夜晚给人的感受。这六句通过 写环境背景,透露出的是作者的豪迈气概,是和平安定的盛唐气象。范诗中的“长烟”“落日”“孤城” 是作者看到的意象,这些意象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边疆萧瑟悲凉,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 战事频繁。“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通过悠扬的羌笛声抒发作者 思家忧国的情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这在 文中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 (2)(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比喻说明人民力量巨大、劝谏唐太宗应深切警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 量,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终会实现。 【答案】(1)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3)长风破浪会有 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语言基础与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11 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① 。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 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 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 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② 。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 无异于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他们留 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 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 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18.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两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你到底去,还是不去? B.现在几点了呢? C.怎么了,你? D.敢于这样做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20.文中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指出并作简要赏析。(4 分) 【答案】18.D 19.①许多哲思和诗情②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 20.引用。文中三次运用引用手法:第一处引用俗语,第二处引用古诗词,第三处引用现代诗。多处引用增 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表达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有利于读者产生共鸣或联想。 【分析】 18.根据“这样的苦酒何须进”“这样的诗句不必吟”,其前两处问句都是反问句。A 项,属于选择问;B 项,属于一般疑问句;C 项,属于倒装形式的一般疑问句;D 项,属于反问句,和文中问句一样。故选 D。 19.结合语境看,①“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的内容与哲 学家宣称的哲思和诗人的诗情有关,可知第一处横线应填“许多哲思与诗情”。②横线前面写“然而,最 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横线处所填的用“而是”领起的内容要做到与之呼应, 涉及除哲学家和诗人之外的人物,具体填什么可从后文得到启示。“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一道 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可知“他们”是第二处横线所填对象,明确讲就是“戍守边 关的将军和士兵”。 20.联系原文内容分析,“‘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 之下”,引用的是俗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引用的古诗;“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 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 沙百尺深!”,作者说“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说明“这”前的内容也是引用,引用的是现代诗。可见最 突出的修辞手法是引用,引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使表达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利于读者产生 共鸣或联想。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找出(只写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连贯。(4 分) 10 月 20 日 11 点 18 分,①在银川始发的动车组试验列车到达西安北站,②标志着西银高铁进入全线 拉通试验阶段。③西银高铁线路全长约 618 公里,④设计时速为每小时 250 千米,⑤全线共设车站 20 处, ⑥计划今年年底建成通车。⑦届时,从西安乘坐火车到银川将由现在的 14 小时缩小至 3 小时左右。⑧作为 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⑨西银高铁开通运营后,⑩将成为围绕以 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和以银川为中心的沿黄城市带之间的便捷通道。 【答案】①将“在银川始发的”改为“从银川始发的”;④去掉“每小时”或将“时速”改为“速度”; ⑦将“缩小”改为“缩短”;⑩去掉“围绕”。 【详解】 第①句,“在银川始发的”搭配不当,介绍时间、起点、方式的时候用“从”,应该改为“从银川始发的”; 第④句,“设计时速为每小时 250 千米”成分赘余,“时速”与“每小时”重复,应删去“每小时”或将 “时速”改为“速度”; 第⑦句,“缩小至 3 小时左右”搭配不当,时间不能与“缩小”搭配,应将“缩小”改为“缩短”; 第⑩句,“围绕以西安……”结构混乱,介词滥用导致语义不明,应该去掉“围绕”。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5 分) 11 月 24 日 4 时 30 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 器。自 2004 年中国正式启动嫦娥探月工程以来,“嫦娥五号”任务已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此次 “嫦娥五号”核心使命是采集 2 千克月球土壤带回中国,堪称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 之一。如果任务圆满完成,不仅标志着中国“绕、落、回”三步走探月工程战略的初步告捷,同时中国也 将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全球第三个将月球土壤带回地球的国家。据悉,人类最后一次从月球带回土壤 还是 1976 年的苏联月球 24 号。如果此次中国能成功带回月球土壤,将成为 44 年来首次实现月球采样返回 的国家。 【答案】11 月 24 日凌晨,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计划带回 2 千克月球土壤;如任务圆满完成, 将是时隔 44 年人类首次带回月球样品(分号之后或: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详解】 第一句交代时间,事件,“11 月 24 日 4 时 30 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即“11 月 24 日凌晨,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第二句介绍“嫦娥五 号”属于中国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第三句是具体任务,“此次‘嫦娥五号’核心使命是采集 2 千克月 球土壤带回中国,堪称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即“计划带回 2 千克月球土壤”; 第四句到最后是意义,“如果任务圆满完成……如果此次中国能成功带回月球土壤,将成为 44 年来首次实 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即“如任务圆满完成,将是时隔 44 年人类首次带回月球样品”。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 增,何苦而不平” ——《列子》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春江花月夜》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在今春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一大批 90 后慷慨请战,和前辈并肩作战,用肩膀扛起时代的责任,充 分显示了代代相承的中国力量。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篇文章,谈一谈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字数不少于 800 字。 【参考例文】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青年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面对肆虐的新冠 肺炎疫情,8.5 万名青年志愿者参加疫情防控工作,1.2 万多名“90 后”甚至“00 后”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他们迎难而上,继承优良传统,勇敢地肩负起了这个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青年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奋进者。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是先辈们的;理想 和信念。如今,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充分展现了我们国家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在战役中,青年们 像先辈们一样,听党话,跟党走,无论是冲锋在前“医者仁心”的年轻白衣天使,还是“若有战,召必回, 战必胜”铮铮誓言的年轻战士,无论是在防疫定点医院、科研院所,还是在城乡社区、田间地头,他们用 自己的青春力量让党旗、团旗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高高飘扬。 中国青年是厚植爱国情怀的践行者。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 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在这场疫情大考中,青年们完美继承了爱国主义传统。面对 疫情,一群朝气蓬勃、砥砺奋斗的 90 后、00 后“战士”,他们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惧风 险,写下请战书、立下军令状,走出“小家”服务“大家”,踊跃参加各地组建的“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 自觉将自己的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小我融入大我,将爱国情、强国志、报 国行融入到共同抗击疫情中,以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誓言,使爱国主义成为自己的 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中国青年是担当时代重任的逆行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 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敢于担当是儒家子弟的教养,而此次疫情,青年 们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责任”“担当”。新时代中国青年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需 要青年担当大任。面对疫情,广大青年敢于挺身而出,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的先锋模范作用,保 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志。在防控一线的“逆行大军”中,无论是主动请缨奔赴战疫的 一线医护人员,还是物资运输、社区服务等战役现场,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凝结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为 战疫增强信心、贡献力量。在这场全民战役中,青年无疑是一股重要而又强大的力量,相信他们将以自己 的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在决胜疫情这场大考中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中国青年是勤学苦练的学习者。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 就是‘永久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代青年肩负的时代使命要求青 年要下苦功夫,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历史地看,在人类与疫病的斗争中,防疫战也是科技战。“人类同 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在这场战役中, 无不彰显了青年的担当和在利用互联网、区块链,科技创新赋能疫情防控中的才干。广大青年主动学习, 勤学苦练,将每一次的锻炼都当成是一次增长才干、练就本领的挑战。在实战中,学习英雄模范和事迹, 锤炼品德修为,崇尚科学、崇尚奉献、崇尚担当。利用远程学习、网上图书馆等方式学习,努力掌握科学 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用读书积蓄力量,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 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面对疫情大考,中国青年扛起代代传承的大旗,坚定地担负起了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让青春在党和 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谱写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的光辉篇章。 【审题】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一则材料作文,由四部分组成。材料一是《列子》“愚公移山”当中的句子,意思 是人是可以代代传承的,没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材料二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同样阐述了人生代 代无穷的道理。材料三是张载《横渠四句》当中的句子,“为天地立心”,就是为人间社会确立价值标准; “为生民立命”,就是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找到前途和意义;“为往圣继绝学”,就是把以前先贤的学统继 承下来;“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创造一个永久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表现了大气魄、大担当。而材料四, 是说抗击疫情时“一大批 90 后慷慨请战,和前辈并肩作战,用肩膀扛起时代的责任,充分显示了代代相承的 中国力量”。可以说,材料四正是前三个材料的具体体现,即体现了代代相承的责任与担当。 【参考立意】 (1)新青年传承老责任; (2)抗击疫情,看我“青春力量”; (3)这一棒,交给我; (4)青春不辱使命。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