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省 2021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江苏省如皋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孟宾于
(宋)李昉
初携书剑别湘潭,金榜标名第十三。
昔日声名喧洛下,近来诗价满江南。
长为邑令情终屈,纵处曹郎志未甘。
莫学冯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为惭。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宾于一腔热血告别家乡,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第十三名,文才出众。
B. 孟宾于过去声名日渐凋落,但近来诗作却能名扬江南,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 颈联中诗人认为孟宾于才干过人,即使官任曹郎内心也会感觉志向未能实现。
D. 诗人劝慰孟宾于不要学冯唐因年老离去,侍奉明君即使年纪再大也不用惭愧。
16.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5. B 16. ①对孟宾于文学成就的赞赏;②对孟宾于才高位卑的理解和同情;③对孟宾于不要
因为年老放弃、为明君效力什么时候都不晚的劝慰。
【解析】
【15 题详解】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 “过去声名日渐凋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错,“昔日声名喧洛下,近来诗价满江南”意思是过去名
声在洛阳非常大,近来诗名满江南,所以不是“日渐衰落”,也没有形成对比。故 B 项错。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颔联“昔日声名喧洛下,近来诗价满江南”,说孟宾于过去在洛阳名声很大,到了江南因为诗歌也名
声大噪,可见作者非常赞赏孟宾于的文学成就。
颈联“长为邑令情终屈,纵处曹郎志未甘”,说孟宾于长年担任“邑令”,作者为其才高而职位低下而“情
终屈”,是对孟宾于的一种同情和抱憾;纵然处在像部曹(属官)一样的职位上,但是依然志向未泯、志
在千里,表达了对孟宾于的理解和“志未甘”的赞扬。
尾联“莫学冯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为惭”,借用冯唐的典故,写出对孟宾于不要因为不被重用而离去,
即使到了年老被明君任用也不要感到惭愧,表达了作者对孟宾于的劝慰之情。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
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
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开篇写放船江面,描绘出开阔而富有动态的画面,“略为留顾”,暗示词人陶醉于美丽的吴越山水。
B.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互文见义,想象奇特,生动描绘高天之上云聚欲雨,江面波翻浪涌的景象
C.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借用典故,以巢父、许由自比,追忆自己在伊阙和嵩山的悠闲隐居生活。
D. “南柯梦、遽如许”承接上文,词人的悲叹不仅是对个人身世遭遇的感慨,更有国破家亡的悲哀。
16. 简析下阕画线词句的用典艺术。
【答案】15. A 16. (1)画线句运用典故,表达对国事的担忧以及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2)
用孙浩的典故,担心晋灭吴的历史重演,表达对国事的忧虑;(3)用诸葛亮《梁父吟》的典故,表达自己
有心报国却只能愁敲桂棹,悲吟梁父的无奈和愤慨。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
A.“暗示词人陶醉于美丽的吴越山水”错。千里波涛,云水茫茫,词人放舟于江面上。但美丽的江南山水
只赢得词人“略为留顾”,这暗示了曾迷恋山水的词人此时已无心陶醉于这烟云环绕的吴越山水。
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运用孙浩的典故,想当年东吴末帝孙皓用铁索横截江面,晋军烧断铁
索,战船长驱东下,攻破金陵,吴主孙皓被迫投降心情无比悲苦。作者用此典故是担心晋灭吴的历史会重
演,表达对国事的忧虑。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梁父,即《梁父吟》,乐府《楚调曲》名,传为诸葛亮所作。此
处也是用典。诸葛亮当年是何等人物,却也只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此刻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无路请
缨,只能眼睁睁看着金人饮马长江,自己却只能独自愁敲桂木短桨,悲愤地低诵那古曲梁父吟,热泪像雨
一样横流,止不住心中万分的悲伤。运用《梁父吟》的典故,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4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高三一月学情暨期末调研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 1129 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5.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承题,既写“野泊”所见:战乱中江月依然明亮;又点明“野泊”之因:逃难在外,暂得停歇。
B. 颔联写诗人立于洞庭之野的见闻。上句为静景,下句以声衬静,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引出下文诗
人的感怀。
C. 颈联写作者以酒浇愁,听浪思归,上下两句对仗工整。其中“浪卷”紧扣诗题中的“野泊”。
D. 尾联想象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并以此作为对行朝消息的回答,在颈联抒情的基础上,更添悲愤之情。
16. 颈联的“愁”字是本诗诗眼,作者为何而愁?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答案】15. D 16. ①战乱漂泊之苦。首联写到兵荒马乱,诗人为躲避战乱不得不拖着病体四处逃难,
尽尝漂泊之苦。②客子思归之悲。颈联写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
“归心”更直接点明诗人的思归之情。③忧国伤时之忧。 诗人自己为逃避战乱而“野泊”,一身乱离,
还心系朝廷,“欲问行朝旧消息”,然而兵荒马乱,政局未稳,令诗人十分担忧。
【解析】
5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D.“尾联想象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中“想象”理解错误,尾联的大意是“今日的朝廷迁移不定,想要
打探它的消息,可眼前却是强盗与贼寇”,尾联则暗用《登楼》的颈联“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
侵”和《登岳阳楼》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把兵荒马乱的景写足,把忧愤难堪之情抒发得淋
漓尽致。这里并非想象,而是现实。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理解把握诗歌内容要点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全诗具体分析颈联的“愁”为何而愁?
具体分析,(1)首联“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是说“在这乱世之中,江月依然那么明亮可爱,
但它应该懂得流亡在外的病人的心情。”然而兵荒马乱,政局未稳,令诗人十分担忧。诗人自己为躲避着
兵荒马乱不得不拖着生病的身体四处逃难,四处漂泊,饱受战乱漂泊之苦。(2)颔联“斗柄阑干洞庭野,
角声凄断岳阳城”意思是“看北斗星柄渐渐横斜,仿佛就落在洞庭湖畔广阔的原野;听画角声声凄惨欲绝,
萦绕在这泊舟近处的岳阳城。”这是诗人在野所见之景,所听之声。这里“角声凄断岳阳城”,听角伤怀,
角声暗寓兵乱,岳阳城在泊舟近处,“凄断”写角声,亦写听到角声的感受。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彻夜不眠
人的形象,并将其融入诗中,恰当地表现了诗人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蕴含着对国事也就是战乱的深沉忧
患。所以由这两联可以看出作者是为战乱和自己的漂泊而愁。(3)颈联“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
惊”意思是“饮酒解愁,反而增添了眼泪,我的愁思就像酒和泪一样四处飞溅;浪涛卷起,引发了我的思
归之心,让我暗自吃惊。”这一联紧承前文,以酒浇愁,酒随泪溅,所谓“举杯消愁愁更愁”。听浪思归,
诗人身在客中,而无所归,故暗自惊心,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是写漂泊思归,而又
无家可归之愁。(4)尾联“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意思是说“多么想打听一下南宋朝廷近来
的消息啊,可眼前,群盗正在四处流窜纵横”。“欲问行朝近消息”从自身乱离,想到朝廷迁流不定,由
忧自身到忧朝廷,结句把遍地兵荒马乱的情景写足,消息虽欲问而无由,其为忧愤,更何以堪。杜甫《登
岳阳楼》结句云:“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也是由一身漂泊写到国家战乱。而这首诗结句更甚于“戎
6
马关山北”,因群盗纵横即在眼前也。诗人把兵荒马乱的景写足,把忧国伤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点睛】翻译:
可怜那天上的一轮明月,在战乱中仍是那样的耀眼夺目,它宁静的倒映在水中安静的看着这世上发生的一
切,我想就是战乱中我那憔悴的容颜和凄凉的内心它估计也能同感通知。抬眼望去,洞庭一代星光将尽,
远处岳阳楼中传来凄厉的鼓角之声,好像战斗马上就要打响。作者借酒消愁,可在酒的作用下,愁绪更浓。
洞庭湖浪涛滚滚,自己惊奇于自己拿浓郁的思乡之情。今日的朝廷迁移不定,想要打探它的消息,可眼前
却是抢到与贼寇。
赏析:
这首诗颇有杜甫的气骨。思想感情的沉郁和表现手法的沉着含蓄是形成杜甫气骨的主要因素。南北宋交替
之际的一些爱国诗人在创作上多学老杜,这首诗亦为其一。尤其是杜甫的《登楼》、《宿府》、《登岳阳楼》
等名篇与之有着不可分割的源流关系。颔联和《宿府》的颔联极其相似:“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
谁看”,一写天容,一写角声,气象开阔,思绪深沉,景中有情,万古奇警。两联都是以顿挫的句法,吞
吐的语气,描绘出一个彻夜不眠人的形象,并将其融入诗中,恰切地表现了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蕴含着
对国事的深沉忧患。尾联则暗用《登楼》的颈联“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和《登岳阳楼》尾
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把兵荒马乱的景写足,把忧愤难堪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江苏省泰州市 2020-2021 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西吴曲·怀襄阳
刘过①
说襄阳、旧事重省。记铜驼巷陌、醉还醒。笑莺花别后,刘郎憔悴萍梗。倦客天涯,还买个、西风轻
艇。便欲访,骑马山翁②,问岘首③、那时风景。
楚王城里,知几度经过,摩挲故宫柳癭漫吊景④。冷烟衰草凄迷,伤心兴废,赖有阳春古郢⑤。乾坤谁
望,陆百里路中原,空老尽英雄,肠断剑锋冷。
[注]①刘过:南宋文学家。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②山翁:指山简,西晋名士,喜饮酒,
7
曾在襄阳为官。③岘首:岘首山,羊祜镇襄阳时,勤于治世,后人在岘山上为他立庙建碑。与铜驼巷都在
襄阳。④景:同“影”。⑤阳春古郢:郢,楚国的国都;宋玉《对楚王问》中有文:“客有歌于郢中者,
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人一提到襄阳,不免旧事涌上心头,当年在铜驼巷买醉的情景历历在目。
B. 离开襄阳后的萍踪浪影,人生失意,让词人对襄阳生活充满无限怀念。
C. 两人欲故地重游,再访岘首山,是想仿效他们二人寄情山水,放诞不羁。
D. 本词风格独特,既有放达俊逸之致,又有哀婉隽永的情蕴,别具感染力。
16. 词的下阕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几经楚王故宫,摩挲宫柳,形影相吊,流露了人生失意的落寞;②冷烟衰草间,
感伤人事兴废,传达了昔盛今衰的惆怅;③阳春古曲,聊以暖心,抒发了保持超群脱俗情怀的慰藉;④偌
大的乾坤,有谁去遥望中原,隐含了对时局苟安的痛心;⑤空老英雄,肠断剑冷,表达了志不得伸、报国
无门的怨叹。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 .“仿效放诞不羁”不对,根据诗下注释“岘首:岘首山,羊祜镇襄阳时,勤于治世,后人在岘山上
为他立庙建碑。”应是也想像羊祜那样为官一方,施展抱负。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8
分析词的下阕蕴含的丰富思想情感,要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和诗下注释来入手。
“摩挲故宫柳癭漫吊景”指诗人几经楚王故宫,摩挲宫柳,形影相吊。再结合“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
间”,可知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伤感之情。
“冷烟衰草凄迷,伤心兴废”指的是染上了寒霜之后的枯草满地都是,人事的兴废让人感伤。通过对衰草
的描写表达了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惆怅。
“赖有阳春古郢”这里运用了宋玉《对楚王问》中的典故。宋玉自比为高雅之乐曲,说明自己情操高尚,
与那些鼠目寸光的谗佞小人有天壤之别。此处作者借这一典故抒发了孤高自傲、不同流俗的品格。
“乾坤谁望,陆百里路中原,空老尽英雄,肠断剑锋冷。”偌大的乾坤,有谁去遥望中原,英雄白白老去,
肝肠寸断,宝剑冷寂。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百姓的关心,和对时局苟安的痛心;英雄老去,宝剑冷
寂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慨。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
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
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轼
9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10. 请概述词人的情感发展过程。
11. 有人说这首词的上片可以“朦胧”一词概括,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加以赏析。
12. 酒醒后的情景,柳永的《雨霖铃》也描写过,试比较这首词的不同之处。
【答案】10. 酒醒之后的迷离——幽梦无人说的孤苦——对仕宦奔波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11. 月色微微,云彩轻轻。词人从沉醉中醒来,回望京口,只见一片烟雾迷蒙,仿佛梦之初醒。只记得饮
酒高歌之情景,怎么又到船上了呢?真是月朦胧,云朦胧,孤城朦胧,人的意识也朦胧。情景交融,巧妙
地烘托出醉醒后的心境。
12. 柳永的词状写想象之景,是虚写;苏轼的词状写眼前之景,是实写。柳永的词描写的景象“杨柳岸,
晓风残月”清新、鲜明,而苏轼的这首词则景象朦胧。风流浪子柳永是向热恋中的情人诉说“千种风情”,
苏大学士是向朋友和长久分离的亲人倾诉羁旅行役之“梦”。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诗歌情感脉络的能力。
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
象即可体会情感的不同变化。
诗歌上阕描写云朵轻轻飘,月色微微亮,二更天时从酒醉中醒来,船刚开始出发。回头遥望京口,孤城已
经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气当中。记得喝酒时欢歌笑语的场面,不记得上船时的情景。写出诗人酒醒之后的恍
惚迷离状。
下阕前两句写酒醒后头巾偏斜,扇子坠落,藤床格外细腻,连身子都快挂不住了。一觉醒来,梦中的幽静
无人可倾述。流露出诗人心中幽梦无人诉说的孤独寂寞之情。
最后两句写此生的飘荡什么时候才能休止呢?家住西南眉山,却经常向东南道别。表达出诗人对于自己为
仕途而漂泊不休,思念家乡之情。
10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与景的关系的能力。
题干中要求“赏析”,从情与景的关系入手,结合意境、情感分析词的上片。上阕前两句,写自己二更酒
醒,只看见月色微微,云彩轻轻,此景便是朦胧之景;“孤城回望苍烟合”一句,又写诗人回望京口,只
见一片烟雾迷蒙,仿佛梦之初醒,烟雾的迷梦与诗人酒醒后的迷离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情景交融;“记
得歌时,不记归时节”一句,更是形象地写出诗人酒醒时的恍惚朦胧之态:只记得饮酒高歌之情景,怎么
又到船上了呢?可以说,诗人的酒醉初醒的意识朦胧与所看景物之朦胧融为一体,巧妙地烘托出醉醒后的
心境。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及情感的能力。
首先默写名句。然后从不同角度对两首词进行比较。柳永的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状写想象之景,还未离别,先想象离别之后的情境,是虚写;苏轼的词状写眼前之景,是诗人真实离别酒
醒后看到的情境,是实写。
接着从景物特点来分析,“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景色,是一种清醒、鲜明的景色,是词人想象中自己酒
醒后在船上见到陌生景色,而身边已无送别之人,感受到一种清冷、孤寂与痛苦;苏轼这首词的景物特点
则是“朦胧”,写出酒醒的真实状态,以及夜中行船所见景物的模糊之态。
从情感上来分析,柳永是舍不得与情人分离,表达自己依依不舍之情;而苏轼则通过醒来幽梦无人说的现
实,通过词作来表达自己对漂泊不定的仕宦生涯的厌倦,以及思念家乡的深情。
江苏省徐州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张谷田舍
[唐]储光羲
县官①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11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碓②喧舂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③,前村酒可赊。
【注】:①县官:陪诗人巡视的县令。②碓(duì):用来舂米谷的器具。③稔(rěn):庄稼成熟。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出了田舍坐落的位置,引出了下文对清新而自然的农村田园风光的描绘。
B. 颔联中的“入”和“穿”两个动词运用精当,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春天图景。
C. 尾联的“自说”是诗人说,写今年的收成将会不错,描写了农民十分富足的生活。
D. 本诗描写了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
16. 本诗颈联是如何描写农人劳动场景的?
【答案】15. C 16. ①通过“喧”“倚”等动词,从听觉与视觉两个方面展现了农人舂米与采桑的场景,
对仗工整,形象生动。②一幅喜悦动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尽在眼前,这是对未来丰收的期许。③暗含
了农人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与清正勤俭的县官创造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C.“‘自说’是诗人说,写今年的收成将会不错,描写了农民十分富足的生活”分析错误,“自说”为农
人说,“酒可赊”说明生活并非十分富足。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能力。
题目要求学生回答本诗颈联是如何描写农人劳动场景的。
12
“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写春水涨满了山涧,哗哗地流淌着;设在溪岸上的水碓,不停地转动、起
落,发出喧闹的声音。采桑的梯子靠在碧绿的桑树上,稍微有点儿倾斜。一“喧”字,在诗人听来,仿佛
是唱着一首五谷丰登的歌。“倚”,斜靠的意思,是说诗人步入桑树林,看到一架架木梯子斜靠在桑树旁
边,农民们正忙碌着采摘桑叶。采桑要用梯子,足以说明桑树的丰茂,叶子的肥硕,也预示蚕茧的丰收。
这两句从听觉与视觉两个角度描写农人们愉快地舂米与采桑的劳动场面。再结合首句“县官清且俭”,暗
含了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与县官的清廉节俭分不开。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整理答案即可。
、、、常州中学四校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伤春五首·其一①
杜甫
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
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
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
蒙尘清路急,御宿且谁供。
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②。
蓬莱足云气,应合总从龙。
[注]①广德元年十月吐蕃侵入长安,代宗走避陕州,百官奔散,次年春杜甫于蜀地听闻此消息,为此写了
这组诗。②语出商王武丁勤于政事,恢复先王德政;周平王为避犬戎之难东迁洛阳。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与《春望》开头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实的凄凉与自然的生机形成鲜
明的对比。
13
B. “西京疲百战”一句批评了官军面对叛军时孱弱的战斗力,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与社会责
任感。
C. “烟花”是指春天艳丽的景物,这里是以乐景写哀情,表达面对战乱的感伤,并与开头形成照应关系。
D. “御宿且谁供”一句表达了对“蒙尘”之中皇帝的挂念与关切,诗人“忠君”的形象跃然纸上。
16. 诗歌最后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情感:①对皇帝避乱后励精图治实现中兴的期待;②对群臣百姓追随效忠皇帝的希
望。
手法:前两句用典,用商王武丁、周平王的典故;后两句运用比喻,用“云气”“从龙”的现象比喻群臣
百姓对皇帝的追随效忠。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B.“批评了官军面对叛军时孱弱的战斗力”错误,本句是说官军抵抗吐蕃入侵时,疲于应战,长安屡陷敌
手。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
“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两句运用典故,前一句:殷商在盘庚为国君时,国势最强。盘庚死后,国势
衰落。武丁(盘庚弟小乙之子)即位,勤修政事,殷商又趋强盛。这里借武丁复兴殷商之事来寄希望于代宗
能振兴国运。后一句:周平王东迁于洛邑,以避戎寇。因在此前,周公(文王之子,成王时摄政)曾营建洛
邑,故句中称“旧国”。这里是借平王迁都以比代宗奔陕,也是期望能尽快恢复国家从前的强盛之貌。这
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皇帝避乱后励精图治实现中兴的期待之情。
“蓬莱足云气,应合总从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意思是蓬莱殿上的云气还很充足,相信不久皇上应当返
驾回宮,让这祥瑞的云气缭绕跟随着他。“云气”指象征帝王气数的祥瑞之气,“从龙”指追随围绕着龙。
14
龙,指帝王。此指代宗。用“云气”“从龙”的现象比喻群臣百姓对皇帝的追随效忠。这两句表达作者对
群臣百姓追随效忠皇帝的希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