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ID:583839

大小:61.43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江苏省 2021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江苏省如皋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始生,声如钟。弱冠..与胡深同师王毅。溢从之游,同志圣贤学,天性孝友。 至虎林,心动,辞归。归八日而父殁,未葬,火焚其庐。溢搏颡吁天,火至柩所而灭。 蕲、黄寇犯龙泉,贼素闻其名,欲降之,溢不为屈。至夜给守者脱归,集里民为义兵,击破贼。俄府 官以兵来,欲尽诛诖误者。溢走说石抹宜孙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宜孙然其言,檄止兵,留溢 幕下。宜孙守台州为贼所围。溢以乡兵赴援,却贼。已而贼陷龙泉,监县宝忽丁遁去,溢与其师王毅帅壮 士击走贼。宝忽丁还,内惭,杀毅以反。溢时在宜孙幕府..,闻之驰归,偕胡深执戮首恶,因引兵平松阳、 丽水诸寇。长枪军攻婺,闻溢兵至,解去。论功累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溢曰:“吾所将皆乡里子弟,肝 脑涂地,而吾独取功名,弗忍也。”辞不受,退隐匡山。 明兵克处州,避入闽。太祖..聘之,与刘基、叶琛、宋濂同至应天。太祖劳基等曰:“我为天下屈四先 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太祖伟其言。 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朱亮祖取温州军中颇掠子女溢悉籍还其家吴平诏存 道守处而召溢入朝。太祖谕群臣曰:“溢虽儒臣,父子宣力一方,寇盗尽平,功不在诸将后。” 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溢曰:“宪台百司仪表,当养人廉耻,岂恃搏击为能哉!”帝 不怿。既而奏曰:“兵已入闽者,俾还乡里。昔尝叛逆之民,宜籍为军,使北上,一举而恩威着矣。”帝 喜曰:“孰谓儒者迂阔哉!然非先生一行,无能办者。”溢行至处州,遭母丧,乞守制..。溢悲戚过度,营 葬亲负土石,感疾卒,年五十六。帝痛悼,亲撰文即其家祭之。 (选自《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朱亮祖取温州/军中颇掠子女/溢悉籍还其家 2 /吴平/诏存道守处而召溢入朝/ B. 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之/朱亮祖取温州/军中颇掠子女/溢悉籍还其家吴 平诏存道守/处而召溢入朝/ C. 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镇之/朱亮祖取温州/军中颇掠子女/溢悉籍还其家/ 吴平/诏存道守处/而召溢入朝/ D. 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朱亮祖取温州/军中颇掠子女/溢悉籍还其家/ 吴平/诏存道守/处而召溢入朝/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常指古代男女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未达到壮年,故称“弱冠”。文中指的是章 溢二十岁时拜王毅为师。 B. 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也常指军政大吏办公的地方,也指幕僚、幕宾。文中指的是章溢在宜孙 处担任幕僚。 C. 太祖,在古代常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后人追授者。文中 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D. 守制,指遵行居丧的制度。旧时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后,儿子或长孙需在家守孝。文中指的是章溢因母 亲去世请求回乡守丧。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章溢天性仁厚,为人孝顺。他行至虎林,心中惊悸,毅然回家;父亲去世,房屋遭火,祈求老天,未 焚灵柩;母亲殓葬时,还亲自背运土石。 B. 章溢心系百姓,常替百姓着想。府官要杀尽与贼寇有牵连者,他说百姓均出于无奈,不可处死;放还 被抓百姓子女,征召叛逆百姓为兵,以便打仗。 C. 章溢敢于进言,常得到肯定。劝说石抹宜孙获得认同;回答太祖,说恩德方能辅助成功,得到认可; 建议皇帝恩威并显,皇帝十分高兴。 D. 章溢,虽一介儒者,但不阔,用兵也很独到。曾与恩师王毅一起率壮士击败贼人;和胡深共同除掉首 3 恶,从而被皇帝认为功劳不输许多将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将皆乡里子弟,肝脑涂地,而吾独取功名,弗忍也。 (2)兵已入闽者,俾还乡里。昔尝叛逆之民,宜籍为军,使北上,一举而恩威着矣 14. 在章溢说宪台不可以“搏击为能”时,皇帝为什么不高兴?请概括原因。 【答案】10. A 11. A 12. D 13. (1)我所率都是故乡子弟,他们肝脑涂地,而我却独取功名,我不忍心啊。 (2)已经进入福建的乡兵,让他们返回故乡。而对那些过去曾是叛逆的百姓,应当征召为兵,命其北上, 这样便可一举两得,恩威并显。 14. 廷臣多严苛,皇帝很满意;章溢抨击了宪台,章溢之言不合帝意。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处州动摇”,“处州”,地名,做主语,谓语为“动摇”,故“处州”前断开,“动摇”后断开,排除 B 项;“朱亮祖取温州”,“朱亮祖”主语,前面断开,排除 D;“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命”为动 词,做谓语,其宾语为“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其中“浙东按察副使”为官名,作“为”的宾语,故“按 察副使”后断开。排除 C。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 “常指古代男女二十岁行冠礼”错,古代男子二十岁加冠,表示成年。故 A 项错。 故选 A。 4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D. “从而被皇帝认为功劳不输许多将领”错,“从而”联结的前后两者并无直接顺承关系,皇帝称赞他是 在“吴平,诏存道守处,而召溢入朝”之后。故 D 项错。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将,率领;“吾所将皆乡里子弟”,判断句式;“肝脑涂地”主语补全“他们”;独,单独,唯独。 (2)“兵已入闽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是“已入闽者兵”;俾,使;籍,名词做动词,登记。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 本题题干要求“在章溢说宪台不可以‘搏击为能’时,皇帝不高兴的原因”,要从文中找到相关事件,然 后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概括。“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可见当时皇帝非常喜 欢“廷臣”的“多严苛”,而章溢不顾这些,“独持大体”,不符合皇帝的心意,所以皇帝不高兴。 参考译文: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出生之时,哭声如钟。二十岁时,章溢与胡深一起师从王毅。章溢跟随他到 处游历,有志于圣贤之学,天性孝顺、友爱。章溢至虎林时,章溢心中动摇,告辞回乡。回乡八日后父亲 去世,尚未殓葬,大火焚烧其屋。章溢拍着额头吁求上天,果然大火烧至放置棺材之处时熄灭。 蕲、黄侵犯龙泉,贼寇一向听说章溢的名声,想招降他,章溢毫不屈服。到夜间哄骗守贼,脱身而归, 召集同乡百姓组成义兵,击败贼寇。府官随即率军而来,要杀尽有牵连者。章溢前去劝说石抹宜孙说“: 贫苦百姓是迫于饥寒,为什么要处死他们呢?”石抹宜孙觉得他的话有理,便下令止兵,并将章溢留在幕 下。石抹宜孙驻守台州时,被贼寇包围。章溢率领乡兵前往救援,击退贼寇。不久,贼寇攻陷龙泉,监县 宝忽丁逃跑,章溢与其老师王毅率领壮士击走贼寇。宝忽丁返回后,心有所愧,杀死王毅而反。当时章溢 正在石抹宜孙幕府,获悉此事,迅速赶回,偕同胡深捉杀首恶,并趁机引兵平定松阳、丽水诸寇。长枪军 5 进攻婺州,听说章溢军至,便撤兵离去。论功之时,章溢被授为浙东都元帅府佥事。章溢却说“:我所率 都是故乡子弟,他们肝脑涂地,而我却独取功名 ,我不忍心啊。”因此坚辞不受。自己退隐匡山。 明军攻克处州,章溢避入闽境。后来太祖诚心聘请,章溢与刘基、叶琛、宋濂一同来到应天。太祖慰 问刘基等说:“为了天下,委屈四位先生了。如今天下纷乱,何时才能平定呢?”章溢回答说:“天道无 常,只有恩德方能辅助成功,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一统天下。”太祖觉得他的话颇有远见。恰逢朱亮祖攻 取温州时,军中抢掠百姓子女颇多,章溢将他们全部放归。吴地平定后,太祖下诏命章存道驻守处州,而 召章溢入朝觐见。太祖对群臣说:“章溢虽是儒臣,但他们父子效力一方,寇贼全被平定,其功劳不在诸 将之后。” 当时廷臣窥探皇帝的意图,办事大多严厉苛刻,唯独章溢能持大体。章溢说“:宪台为百司的仪表, 应当教人懂得廉耻,岂能以相互攻讦抨击为能呢?”太祖听后不悦。章溢不久又奏道:“已经进入福建的 乡兵,让他们返回故乡。而对那些过去曾是叛逆的百姓,应当征召为兵,命其北上,这样便可一举两得, 恩威并显。”太祖高兴地说“:谁说儒者迂远而不切实际呢?没有先生一行,便无人能办此事。”章溢行 至处州时,恰逢母亲去世,请求回乡居丧守孝。太祖不许。乡兵聚集之后,章存道受命由永嘉出发,由海 路北上,章溢再次奏请回乡守丧。太祖下诏答应其请求。章溢悲戚过度,殓葬时又亲自背运土石,终也染 病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太祖悲痛哀悼,亲自撰文,到章溢家中祭奠。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学佺传 曹学俭,字能始,侯官人。万历乙未会试..,考官张位奇之,初定第一,众谓久无比例,乃改第十,授 户部主事。既位被逐,踉跄出通州,门生故吏莫敢往视,学佺独追送舟次,为庀糗粮甚悉。而台省以衔位, 遂迁怒学佺,调南京添注大理寺...正。 累迁四川右参政。值建南不靖调兵防守而转饷于川南过大渡河辄遇瘴毙学佺乃假便宜以运费径解守道 令自买运蜀人得免馈运之苦。岁大饥,设厂煮粥。蜀有行、坐二税;行税取商,坐税取民。岁饥,民流亡, 坐税无所出,乃以历年行税赢羡万余金抵坐税,民免追比,而贪有司皆侧目。三十九年进按察使,又中察. 典.议调。蜀人遮道留,几不道发,慰谕之始散。 6 初,梃击狱兴,刘廷元辈主疯颠。学佺著《野史纪略》,直书本末。六年秋,学佺迁陕西副使,未行, 而廷元附魏忠贤,大幸;乃劾学佺私撰国史、淆乱是非,遂削籍,毁所镂版。至欲毁所创书院在漓水者, 宗室士民醵金赎乃已,既而乃得释还。 学佺家居,尝谓二氏有藏,吾儒何独无?欲修儒藏与鼎立。采撷四库..书,因类分缉。十七年,闻京师 陷,投池中,为家人救,不死。 寻迁礼部侍郞兼待讲学士,纂修《崇祯实录》,松江夏允彝等起事,张肯堂请王出关趣浙东,以舟师 由海道抵吴淞招诸军,学佺力赞,谓徼天之幸,在此一举。乃捐饷上万,以速其行,且言当乘风疾发。会 为郑芝龙所阻,肯堂仅以数舟徘徊岛上,学佺知时势不可为,曰:“天若祚明,则实录可就;不然,老臣 惟一死报国矣!”九月十七日清兵入城。明日,学佺沐浴整衣冠,缢于西峰里第。时七十有四岁,检视匣 内有“生前一管笔,死后一条绳”句。万历中,闽中文风为盛,自学佺倡之。 (选自《福建通志》,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值建南/不靖调兵防守/而转饷于川南/过大渡河辄遇瘴毙/学佺乃假便宜以运费径解守道令/自买运/蜀 人得免馈运之苦/ B. 值建南不靖/调兵防守/而转饷于川南/过大渡河辄遇瘴毙/学佺乃假便宜以运费径解守道/令自买运/蜀 人得免馈运之苦/ C. 值建南/不靖调兵防守而转饷/于川南过大渡河/辄遇瘴毙/学佺乃假便宜以运费径解守道令/自买运/蜀 人得免馈运之苦/ D. 值建南不靖/调兵防守而转饷/于川南过大渡河/辄遇瘴毙/学佺乃假便宜以运费径解守道/令自买运蜀 人得免馈运之苦/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试,又称春闱或礼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B. 大理寺,官署名。类似现代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位列九卿。 C. 察典,考核官吏的大典。对官吏德业表现作综合评定,分别等次,决定去留及职务。 7 D. 四库,古代图书分类名称。明代纂成的《四库全书》,按经史子集分类,内容丰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学佺参加会试,考官张位认为他是奇才,初定为第一,众人认为很久以来没有可以比照的先例,就 被改为第十名。 B. 曹学佺勤政爱民。直接把运费拨付给驻军,免去百姓运输之苦,施粥、免税来救济灾民,因此深受百 姓爱戴。 C. 曹学佺敢于和阉党斗争。因著书揭露阉党暴行被弹劾,削去官职,书院被毁,自己也身陷囹圄,后经 营救才被释放。 D. 曹学佺为官忠心可鉴。听闻京城沦陷,他投池自杀,被家人救起;捐助军饷帮助抗清,义军兵败后以 身殉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门生故吏莫敢往视,学佺独追送舟次,为庀糗粮甚悉 (2)乃以历年行税赢羡万余金抵坐税,民免追比,而贪有司皆侧目。 14. 请简述曹学佺“生前一管笔”的具体内涵。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门生故吏没有人敢前往探望,只有曹学佺追送到码头,为他置备了干粮等物品,考虑得很周到。 (2)用历年行税的盈余一万多金抵坐税,百姓免于完不成任务而被惩罚,而贪官污吏却因少去搜刮机会 而愤恨。 14. (1)著《野史纪略》和编修《崇祯实录》;(2)不惧得罪魏忠贤而秉笔直书梃击案始末。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正赶上建南不安定,正在调兵防守,于是从川南转运粮饷,结果过了大渡河遇上瘴气死了很 8 多人,学佺就假借上级命令便宜从事把运费直接送到各驻军,让他们自己买粮来运送,蜀人得以免除运送 之苦。 “不靖”是“建南”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C;“而”字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 CD;“转 饷于川南”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D;“守道”是“解”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 AC。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明代纂成”错。《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 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 360 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 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 部,故名“四库”。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书院被毁”错,原文是“至欲毁所创书院在漓水者,宗室士民醵金赎乃已”,书院在宗室士民的救助 下没有被毁。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 (1)莫,没有人、没有谁;舟次,码头;庀,置备;悉,全面、周到。 (2)以,用;追比,因完不成官府的任务而受责罚;侧目,愤恨的样子。 【14 题详解】 9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生前一管笔”指的是他的文学成就,也指他作为文人不屈服于权贵的铮铮傲骨。原文对应的句子有“初, 梃击狱兴,刘廷元辈主疯颠。学佺著《野史纪略》,直书本末”“遂削籍,毁所镂版。至欲毁所创书院在 漓水者,宗室士民醵金赎乃已,既而乃得释还”,“寻迁礼部侍郞兼待讲学士,纂修《崇祯实录》”。可 见他的文学成就是著《野史纪略》和编修《崇祯实录》;而“一管笔”也指他不惧得罪魏忠贤而秉笔直书 梃击案始末。 参考译文: 曹学俭,字能始,侯官人。参加万历乙未年会试,考官张位认为他与众不同,开始定为第一,众人说 很久都没有这样的先例了,于是改为第十,被授予户部主事。后来张位被罢官,他踉跄出了通州,门生故 吏不敢前往探望,只有曹学佺追送到码头,为他准备了很多干粮。而台省因为怀恨张位,于是迁怒曹学佺, 他被调任为南京添注大理寺正。 后来多次升迁做了四川右参政。正赶上建南不安定,正在调兵防守,于是从川南转饷,结果过了大渡 河遇上瘴气死了很多人,学佺就假借上级命令便宜从事把运费直接送到各驻军,让他们自己买粮来运送, 蜀人得以免除运送之苦。遇上荒年,曹学佺设粥厂煮粥。蜀地有行、坐二税;行税从商人那里获取,坐税 从百姓那里取得。荒年,百姓流亡,坐税无处收取,于是用历年行税的盈余一万多金抵坐税,百姓免于完 不成任务而被惩罚,而贪官污吏却因少去搜刮机会而生恨。三十九年晋封按察使,后又经过考核官吏的大 典而被议调任。蜀地百姓拦道挽留,几乎不能从路上出发,曹学佺安抚晓谕他们才散开。 当初,受梃击案牵连被关进监狱的人很多,刘廷元却掩饰真相,把犯人判为疯颠而结案。曹学佺为此 撰写了《野史纪略》,直书此事本末。六年秋,曹学佺升任陕西副使,还未出发,而刘廷元依附魏忠贤, 十分受宠幸;于是弹劾曹学佺私自撰写国史、混淆扰乱是非,于是被削籍,毁掉所雕刻的模版。甚至想要 毁掉在曹学佺漓水所创的书院,宗室和士人百姓筹集钱财赎买才停止,不久曹学佺才得以被放回来。 曹学佺在家时,曾经说道、释二氏有藏书,为什么独独我们儒家没有?想要修儒藏与之鼎立。采撷四 库书,根据类别分类编辑。十七年,听说京师沦陷,曹学佺想要投池中殉国,被家人救起,没有死成。 不久升任礼部侍郞兼待讲学士,编纂著作《崇祯实录》,松江夏允彝等反叛,张肯堂请王出关赶赴浙 东,凭借舟师由海路抵达吴淞招收诸军,曹学佺极力赞同,认为乞求上天赐福,在此一举。于是捐出军饷 上万,来促成这次行动,并且说应当乘风赶快出发。正赶上被郑芝龙拦阻,肯堂仅凭几艘船徘徊在岛上, 曹学佺知道时势不可逆转了,说:“上天如果保佑我大明,那么实录可以完成;不然,老臣惟有一死报国 10 了!”九月十七日清兵入城。第二天,曹学佺沐浴,整理衣冠,在西峰的家里自缢。当时七十四岁,检视 匣子里有“生前一管笔,死后一条绳”的句子。万历年间,福建地区文风兴盛,是从曹学佺开始倡导的。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高三一月学情暨期末调研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巡抚..河南、山西。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 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 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太监王振方 用事,适有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 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诣阙..上书,请留谦 者以千数,乃复命谦巡抚。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及驾陷土木[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 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 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 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 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 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也先挟上皇破紫荆关直入, 窥京师。谦亟分遣诸将,率师二十二万,列阵九门外。以部事付侍郎吴宁,悉闭诸城门,身自督战。景泰 八年正月上皇复位,即执谦下狱,坐以谋逆,处极刑。先谦自值也先之变,尝留宿直庐,不还私第。素病 痰,疾作,景帝遣使往视。闻其服用过薄,诏令上方制赐,至醯菜毕备。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 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英宗亦悔之,俄有边警,帝忧 形于色。吴瑾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弘治二年,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 谥肃愍..。赐祠于其墓,曰“旌功”。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八》,有删改) [注]公元 1449 年,瓦剌太师也先入侵明朝边境。明英宗率军亲征,在土木堡被俘。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 11 大理寺少卿 B. 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 大理寺少卿 C. 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 大理寺少卿 D. 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 大理寺少卿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巡抚是明代起设的官职。代天子巡视天下、镇守地方,有纠察弹劾之权,总揽一省军事、吏治。 B. 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或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 蟒衣是明代创制的一种朝服。其底色为蓝色或石青色,用金线绣蟒,朝臣以蟒数多寡区分尊卑。 D. 肃愍是朝廷根据于谦生平事迹给予他的谥号。“肃”取身正人服之意,“愍”取在国遭忧之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谦治理有方,恩威远播。他在巡抚河南、山西时兴修堤坝,设置亭长,种树凿井,盗贼避匿,政绩 显著,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 B. 于谦力主抗敌,谋划得当。土木堡之变发生后,于谦厉叱主张南迁的大臣,经营谋划部署,安定了人 心。也先入侵,他亲自督战。 C. 于谦为官清廉,家无余资。他的吃穿用度向来十分微薄,获罪后被抄没家产,除了皇上赏赐他的东西 之外,家里没有多余的资财。 D. 于谦蒙冤受祸,死后正名。英宗复位之后,以谋反的罪名判处于谦极刑。后因吴瑾进言,朝廷最终为 其正名,赐给他谥号和祠堂。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姓名类谦者,尝忤振。 12 (2)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14. 土木堡之变后,针对朝臣的“南迁”提议,于谦是怎样反驳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0. D 11. A 12. D 13. (1)太监王振正执掌权柄,恰巧有个名字与于谦相似的人,曾经得罪王振。 (2)郕王害怕,一再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实在是忧虑国家,不是为了私人打算。 14. ①先表明坚定的立场,认为提议南迁的人该处斩。②提出自己的看法,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一旦发生 动荡,事情无法挽回。③并举宋朝南渡(之后国土未复)的史例为证。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旨意,弹劾于谦因为长久不得升迁而心怀不满,擅自推荐别人来代替 自己。于谦被交付到法司,判处了死罪,在狱中关了三个月。不久王振知道弄错了,才得以获释,被降为 大理寺少卿。 “劾谦”是弹劾于谦之意,动宾结构,与下文原因联系紧密,应断在后面,排除 AC;“怨望”指心怀不 满,是弹劾于谦的理由,与前文联系密切,应断在前面,排除 B。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 选项混淆了御史和巡抚职能。选项表述中的“有纠察弹劾之权”是御史的职能。附“御史”与“巡抚” 意义。 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秦设御史大夫,职 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 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 巡抚,明代起设,职责为代天子巡视天下。清代为省级地 13 方政府的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民政等。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后因吴瑾进言,朝廷才为其正名”错,强加因果。原文是“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英 宗亦悔之。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吴瑾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可见,为他 正名的真正的原因是英宗后悔。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用事,动词,掌权;适,副词,恰好;忤,动词,忤逆、违背;(2)谢,动词,推辞; 诚,实在;计,动词,打算。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题目问的是土木堡之变后,针对朝臣的“南迁”提议,于谦是怎样反驳的。学生要先找到于谦说的话,再 分层次概括。 于谦的原话是“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这段话分 为三层意思,一是“言南迁者,可斩也”,先表明坚定的立场,认为提议南迁的人该处斩。二是“京师天 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提出自己的看法,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一旦发生动荡,事情无法挽回。三是 “独不见宋南渡事乎!”,举宋朝南渡(之后国土未复)的史例为证。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 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 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 14 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考中永乐十九年进士。巡抚(巡察安抚/任……巡抚)河南、山西。河南靠 近黄河的地方,经常被洪水冲开缺口。于谦下令加厚修建堤坝,按里程设置亭,(每亭)设有亭长,责令 (他)督促统率修理(堤坝),又让(百姓)种树挖井,在路旁栽种榆树、柳树,道路上没有口渴的人。 大同孤立在塞外,巡查山西的官员到那里不方便,(于谦)上奏(建议)另外设置御史来治理。又把镇边 将领私人开垦的田地全部收为官家屯田,来资助边防开支。(于谦的)声威和恩泽广泛传布,太行山潜伏 的盗贼全都逃避隐藏。太监王振正执掌权柄,恰巧有个姓名与于谦相似的人,曾经得罪王振。于谦入朝时, 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来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旨意,弹劾于谦因为长久不得升迁而心怀不满, 擅自推荐别人来代替自己。于谦被下放到法司,判处了死罪,在狱中关了三个月。不久王振知道弄错了, (于谦)才得以获释,被降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官民跪在宫门外上书,请求留任于谦的有上千人。 于是(朝廷)重新任命于谦担任巡抚。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的身份被召回朝廷。等到皇上在土木堡被俘 时,京城大为震动,众人都不知该做什么。郕王监管国事,命令群臣商议是战是守。侍讲徐珵说星象有所 变化,(朝廷)应当南迁,于谦厉声说:“说南迁的人可以斩杀。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一旦(发生)动荡, 事情(总的形势)就无法挽回了,难道看不见宋朝南渡的事情吗?”郕王认为他的主张正确,坚守的意见 才确定下来。当时京城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剩下疲惫无力的士兵不到十万人,人心惊恐,朝廷上下没有 固守的意愿。于谦请郕王发公文,让两京、黄河以南的备操军(明代军制:(1)指各地卫所军队轮班赴京 师,编入京军各营进行操练。(2)指内地军轮班到边防戍守,亦称边班),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长江 以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急速赶到京城。(于谦)按先后顺序经营谋划部署(安排布置),人心才稍稍安 定下来。(于谦)遂即升任兵部尚书。当初,大臣们担心国家没有皇帝,太子正值年幼,敌人即将到来, 便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郕王害怕,一再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实在是忧虑国家,不是为了私 人打算。”郕王这才受命登基。也先挟持英宗攻破紫荆关,长驱直入,窥视京城。于谦马上分派将领,率 领二十二万军队,到九门外列阵。(他)将兵部事务交给侍郎吴宁,关闭所有城门,亲自督战。景泰八年 正月英宗再次登上皇位,当即将于谦逮捕入狱,判定为谋反罪,处以死刑。于谦自从也先入侵后,曾经(多 次)在值宿之处留宿不回家。(他)一直患有痰病,疾病发作时,景帝派人前去探视。听说他吃穿用度过 于微薄,(景帝)下诏让宫廷中的官署制作一些赏赐给他,甚至连酒菜都备齐。等到他被抄家时,家里没 有多余的财物,只有正室的门锁得很坚固。打开一看,是皇上赐给的蟒衣、剑器等。皇太后开始不知道于 谦死了,等听到死讯,哀伤悲叹了好几天。英宗也后悔了。不久又有边关警报,皇上脸上显现忧虑的神色。 吴瑾进言道:“假使于谦还在,应当不会让敌人达到这个地步。”皇上为此沉默不语。弘治二年,追赠于 15 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并在他的墓旁赐建一座名为“旌功”的祠堂。 江苏省泰州市 2020-2021 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邺字子夏,本魏郡繁阳人也。祖父及父积功劳皆至郡守,武帝时徙茂陵。邺少孤,其母张敞女。邺 壮,从敞子吉学问,得其家书。以孝廉..以郎。 与车骑将军王音善。平阿侯王谭不受城门职,后薨,上闵悔之,乃复令谭弟成都侯商位特进..,领城门 兵,得举吏如将军府。邺见音前与平阿有隙,即说音曰:“邺闻人情,恩深者其养谨,爱至者其求详。夫 戚而不见殊,孰能无怨?此《棠棣..》《角弓》之诗所以作也。昔秦伯有千乘之国,而不能容其母弟,《春秋》 亦书而讥焉。周,召则不然,忠以相辅,义以相匡,同己之亲等己之尊不以圣德独兼国宠又不为长专受荣 任分职于陕并为弼疑。故内无感恨之隙,外无侵侮之羞,俱享天晁,两荷高名者,盖以此也。窃见成都侯 以特进领城门兵,复有诏得举吏如五府,此明诏所欲宠也。将军宜承顺登意,加异往时,每事凡议,必与 及之。指为诚发,出于将军,则孰敢不说谕?”音甚嘉其言,由是与成都侯商亲密,二人皆重邺。后以病 去郎。商为大司马卫将军,除邺主簿,以为腹心,举侍御史。哀帝即位,迁为凉州刺史。邺居职宽舒,少 威严,数年以病免。 是时,帝祖母定陶傅太后称皇太太后,帝母丁姬称帝太后,而皇后即傅太后从弟子也。傅太后尤与政 专权。元寿元年正月朔,上以皇后父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而帝舅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临拜,日食,诏举方正..直言。扶阳侯韦育举邺方正,邺未拜,病卒。 初,邺从张吉学,吉子竦又幼孤,从邺学问,亦著于世,尤长小学。邺子林,清静好古,亦有雅材, 建武中历位列卿,至大司空。其正文字过于邺、竦,故世言小学者由杜公。 (节选自《汉书·杜邺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己之亲/等己之尊/不以圣德独兼/国宠又不为长专受荣任/分职于陕/并为弼疑 B. 同己之亲/等己之尊/不以圣德独兼国宠/又不为长专受/荣任分职于陕/并为弼疑 C. 同己之亲/等己之尊/不以圣德独兼/国宠又不为长专受/荣任分职于陕/并为弼疑 16 D. 同己之亲/等己之尊/不以圣德独兼国宠/又不为长专受荣任/分职于陕/并为弼疑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廉,我国古代科举考试设立的一种科目,以便选拔和任用官员。 B. 特进,特别晋升,此为汉代官职名,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 C. 棠棣,指兄弟情谊,《棠棣》篇是一首申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的诗。 D. 方正,古代制科之一,始于汉代,以德行方正为取士的主要标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邺出生官宦之家,幼年丧父,成年后跟舅舅张吉学习请教,后举孝廉做了郎官。 B. 杜邺担心王音与王谭有隔阂而不能和王商坦诚共事,故对其晓之以理,加以劝说。 C. 在授予孔乡侯傅晏、阳安侯丁明官职时,发生日食,皇上下令推举方正直言之人。 D. 杜邺随张吉学习,张竦随杜邺学习,杜邺尤其擅长文字、音韵等小学方面的研究。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宜承顺圣意,加异往时,每事凡议,必与及之。 (2)音甚嘉其言,由是与成都侯商亲密,二人皆重邺。后以病去郎。 14. 文中杜邺劝说王音时,提了哪几点看法?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D 11. A 12. D 13. (1)将军应该接受顺从圣上的心意,更加不同于以前,每件事凡是要商议,一定要让王商参与。 (2)王音很赞同(嘉许)他的话,从此与成都侯王商关系(变得)亲近密切,两个人都很敬重杜邺。后 来杜邺因病辞去郎官。 14. ①人之常情,亲近的人应相互厚待,不要疏远;②应该学习周公、召公,同心无私,共辅君王,成就 美名;③应承顺圣意,凡是要商议的事,一定让王商参与,这样会皆大欢喜。 17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根据文意,“国宠”是“独兼”的宾语,“独兼国宠”构成动宾结构,句意完整,故应在“国宠”后断开, 排除 AC 两项;“又不为长专受荣任”与“不以圣德独兼国宠”结构相近,意思是“不因年长独自承担荣 耀的职位”,故应在“荣任”后断开,排除 B 项。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孝廉,我国古代科举考试设立的一种科目”说法错误,此处应为察举制度的一种,科举始于隋朝。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杜邺尤其擅长文字、音韵等小学方面的研究”说法错误,文章最后一段“吉子竦又幼孤,从邺学问, 亦著于世,尤长小学”说明擅长文字、音韵等方面研究的应是张竦。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中,“承顺”,接受顺从;“加异”,更加不同于以前;“凡议”,凡是要商议。 (2)中,“嘉”,赞同(嘉许);“重”,敬重;“去”,去职,辞职。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18 理解此内容,可将杜邺劝说王音的话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层,“邺闻人情,恩深者其养谨,爱至者 其求详……此《棠棣》《角弓》之诗所以作也”,主要是从人之常情的角度分析,亲近的人应相互厚待, 不要疏远。 第二层,“昔秦伯有千乘之国,而不能容其母弟,《春秋》亦书而讥焉。周,召则不然,忠以相辅,义以 相匡……盖以此也”,秦伯的做法被写进了书中,一直被后人嘲笑,而周公,召公则是同心无私,共辅君 王,成就美名,通过用历史人物对比来劝说。 第三层,“窃见成都侯以特进领城门兵……则孰敢不说谕”,其中最关键的句子是“将军宜承顺登意,加 异往时,每事凡议,必与及之”,表达出的意思是应承顺圣意,凡是要商议的事,一定让王商参与,这样 会皆大欢喜。依此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杜邺字子夏,本是魏郡繁阳人。祖父和父亲积累功劳都官至郡守,武帝时迁居茂陵。杜邺幼年丧父, 他的母亲是张敞的女儿,杜邺成年后,跟随张敞的儿子张吉学习请教,得到张吉家藏的书。通过举孝廉做 了郎官。 杜邺与车骑将军王音交好。平阿侯王谭不领受城门郎的职务,后来去世,皇帝哀怜他并对这件事感到 懊悔,于是又命令王谭的弟成都侯王商以特进的官职统领城门兵,可以像将军府一样选拔官吏。杜邺见王 音先前与平阿侯有隔阂,就劝王音说:“我听说人之常情,对待恩深的人就奉养谨厚,对待最爱的人就有 求必应。关系亲近却不能被特别对待,谁能没有怨气?这是《棠棣》《角弓》这些诗创作的原因呀,从前泰 伯是拥有千辆兵车诸侯国的君主,却不能容纳他同母的弟弟,《春秋》也记载并讥讽他。周公、召公却不 是这样,他们忠诚地相互辅助,按照道义相互匡扶,同等对待自己的亲属,同等对待自己的地位,不凭借 圣德独占国家的尊宠,也不因年长独自承担荣耀的职位,以陕为界划分职责,一同成为辅佐君王的大臣, 因此在内没有不满和怨恨的裂痕,在外没有遭受侵犯欺侮的耻辱,两个人都享有上天的庇佑,承受高洁的 名声,大概就是因为这些吧,我私下里见成都侯以特进统领城门兵,又有诏令得以像五府一样选拔官吏, 这是皇帝公开宣示要宠幸他呀。将军应该接受顺从圣上的心意,更加不同于以前,每件事凡是要商议,一 定要让王商参与。意旨出于真诚,又由将军提出,那么谁敢不喜悦愉快呢?”王音很赞同他的话,从此与 成都侯王商关系(变得)亲近密切,两个人都很敬重杜邺,后来杜邺因病辞去郎官。王商做了大司马卫将 军,任命杜邺做主薄,把他当作心腹,推举他做侍御史。哀帝即位,升任他做凉州刺史。杜邺在职时宽厚 平和,很少严厉,多年后因病免官。 19 此时,皇上的祖母定陶傅太后尊称为皇太太后,皇上的母亲丁姬尊称为帝太后,皇后就是傅太后堂弟 的女儿。傅太后更是参预政事独揽大权。元寿元年正月初一,皇上任用皇后的父亲孔乡侯傅姜做大司马卫 将军,任用帝舅阳安侯丁明做大司马骠骑将军。到授官时,发生了日食,皇上下令推举端方正直、敢于直 言的士人,扶阳侯韦育推荐杜邺为方正,杜邺没有接受官职就病死了。 当初,杜邺跟随张吉学习,张吉的儿子张竦又年幼丧父,跟随杜邺学习(请教),在当时也很有名, 尤其精通分析字形、研究音韵、解释字义的学问。杜邺的儿子杜林,清静好古,也有不同寻常的才智,建 武年中官位已至列卿,官至大司空。他考定文字的水平胜过杜邺和张竦,因此世人说“小学”这门学问是 从杜公开始发展的。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给季弟书 魏 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 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 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 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 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 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 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 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 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吾弟之事父 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 20 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6.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每念吾弟介然不苟 介:耿直 B. 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坐:因为 C. 谏而不听,遂薄其人薄:接近 D. 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婉:和顺 7. 下列加横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颇以远大相期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B.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句读之不知 C. 欲归为弟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岂其无乐爱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②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9. 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简要概括。 【答案】6. C 7. C 8. ① 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我的不足,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 ②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自视甚高而傲视他人,(就会)逐渐招致大的过错。 9. ① 虑事周详;② 心胸开阔;③ 为人亲和;④ 保持刚正。 【解析】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 21 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文言词 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C 项,薄:鄙薄、 轻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言虚词的考核一直是山东卷必考的题目,注意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命题的方式一般为课本一 个句子,文本一个句子,首先明确课本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把它带到文本的句子中去,看是否得当, 解释的是否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A 项介词,用/介词,因为。B 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 前置的标志。C 项均为介词,向,跟。D 项语气副词,难道(表反问)/语气副词,一定(表祈使)。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 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 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建议翻译时打草稿。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注意每句的关键词:①匡: 纠正。逮:到、及,“不逮”就是不能、不足。隐:慢慢地。畏友:互相规劝砥砺,令人敬重的朋友。②惩: 警戒。矜:骄傲、自夸。驯致:慢慢达到……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提炼要点,注意 概括准确、完整,用词恰当、简练。,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明确要求,然后根据要求筛选信息,选文往 往是议论性的文章,文章的观点一般集中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结尾,重点关注这些地方。 “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的准则”,虑事周详,心胸开阔,为人亲和,保持刚正。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参考译文: 22 辛卯年,我客居粤地已有二十来天了。常常想到我弟弟为人耿直做事谨慎,很期望你有远大的前程, 圣人所说的“坚强、果敢、质朴、谨慎”,你大概都靠得上了;只是“刚”本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我弟弟 却在这方面变成了一个“疏”字,再变为一个“褊”字,后又慢慢变成了一个“傲”字了。 过去我对弟弟你管教很严,最近五六年来,看到弟弟你所确立的志趣及操守,很有建树和气象,能看 出你已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人。常想慢慢培养出我弟弟的一腔正气与傲然自立的精神,所以总不忍心过于压 制你,再加上我自身常有优柔寡断、迁就纵容的缺点,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我的不足, 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大凡小的偶尔的过失,我都会宽容你,让弟弟你不会因此而有所犹豫顾忌, 能正直做人而又无所顾虑。因为这两点,所以我现在管教你也还是很宽松的。但我这样做就是一种纵容, 很想回去跟你畅叙一番。 弟弟你和人一同做事,也是很尽职的,常常缺乏周全的考虑;遇事你从不回避艰难险阻,却不能事先 考虑清楚,总认为这样做不会损害大的原则。不关注日常事务中的细节之处,似乎并不会有太大的危害, 但因此而做错了事贻误他人,从而又害了自己的事是常常有的。这就是我所说的“疏”啊。你恨世间恶事, 视同仇敌,总是表现在言辞和脸色上;亲朋好友有了过错,你劝了他们还是不听,于是你就轻看那个人; 别人不看重你,你总是很生气地远 离他;别人的行为中有一点不如你所愿,你就整天心怀愤恨、郁郁寡 欢。这真的是心胸狭窄,不能不改变啊。有些人属平庸之辈,你就把他当作平庸之人而轻视人家;有的人 地位微贱,你就把他当地位低的人而拒绝往来;你的傲气,总是不肯因为别人而稍稍委屈一下。因此你总 是不可一世,欺凌排斥他人。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自视甚高而傲视他人,(就会)逐渐招致大 的过错。为人粗疏就要坏事,心胸狭小就会接近刻薄,高傲就会隔绝他人而最终被他人隔绝:这三点都是 刚直之德的害处啊。但是这几点毕竟是出于刚直,如果能扬其长避其短,就能在古今之人中独自拥有一种 造诣了。子夏向孔子请教孝的问题,孔子说:“(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先贤们认为“内心有真 情的人态度一定会平顺温和,平顺温和的人就一定会有愉悦的气色,有愉悦的气色就一定会有和顺之貌”。 我的弟弟对待父兄总是很恭顺谨慎的,但是和顺之貌怎么反而这么少见呢?难道你没有快乐缺少关爱吗? 大概是还缺少一种学问来柔化你那刚直和高傲的品性,使得你想要谦为人 下而又不能谦啊。弟弟自勉吧! 江苏省徐州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23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以至昼夜忘寝食, 惟读书是务。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天圣七年,补国子监...生。是秋取解, 明年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初奉敕撰《唐书》,而《列 传》则宋公祁所撰。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公曰:“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 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公。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今湖州孙正言觉为合肥主簿, 未与公相识。郡守怒之,欲捃拾以罪。时胡侍讲在太学以属公,公为作手书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免。 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 先公天性劲正,不顾仇怨。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横身 当事,不恤浮议。是时,今司徒韩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 未合,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 (《文忠..集·附录二·先公事迹》,有删节) (乙)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 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 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疑。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 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 私。呜呼哀哉!尚享..! (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有删节) (丙)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 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方仁 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 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 颖水之湄。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4 A. 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岀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 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B. 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 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C. 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 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D. 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 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国学”,就学的学员 皆称太学生或国子生。 B. 省试,明清时称会试,由礼部主持,每三年举行一次,第一名称为会元。从文中可知,欧阳修是省试 的会元。 C. 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古代很多文学家的作品集常以谥号命名,例如《欧阳文忠公文集》《昌黎先生 集》《范文正公集》。 D. 尚享,也作“尚飨”,是指尊崇、高尚的享受,是旧时祭文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表达对 逝者的悼念。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文冠天下。四六文盛行时他就独步其间;修撰《唐书》完成后,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文风 豪健俊伟,令王安石叹服。 B. 欧阳修举贤好士。湖州孙觉与欧阳修还未相识时,郡守欲加罪于孙觉,欧阳修亲写书信使其获免;陈 烈、苏洵等亦曾得其相助。 C. 欧阳修性情耿直。韩琦主持国政时,公卿聚集议事,欧阳修都会据理力争;上朝奏事,众议不合时, 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 25 D. 欧阳修德高望重。苏轼赞其“大川乔岳”般的地位,王安石叹其高远深厚的才识,由衷赞美欧阳修一 生的人品功业,情真意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 (2)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 14. 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甲文和乙、丙两文的不同。 【答案】10. A 11. C 12. A 13. (1)(欧阳修)虽然因为这多次被谗毁诽谤,到了被贬谪放逐的地步。等到他官居高位,仍然坚定而 毫不顾全爱惜自己,更加致力于正道直行。 (2)在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去世后的事情,曾经认为,像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 的前途委托(给他)。 14. 甲文多记叙,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乙、丙两文多议论、抒情,语言典雅庄重、情感浓烈。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子翻译为:以前我的父辈胸怀大略隐居于世,不是先生就不能够招致到他;而那时没有才能的我,因为 这样才得以跟随先生,在先生的门下受到教育,到现在都 16 年了。听说先生逝世的消息,按情理应当跪 着前去凭吊,但是身有公务不能前往,我也愧对过世的人而感到不自在。 “遁世”是固定搭配,译为“脱离世俗”,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D;“匍匐”作“往吊”状语,意思是 “跪着前去凭吊”,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 项。 故选 A。 【11 题详解】 26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能力。 C.“古代很多文学家的作品集常以谥号命名,例如《欧阳文忠公文集》《昌黎先生集》”错误,昌黎不是 谥号,是韩愈的号。韩愈是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 先生”。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言文中信息,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 A.“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错,根据“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宋公祁所传。书成奏御,旧制 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可知,皇帝并没有“赞其为修史第一人”。“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 的意思是“按照旧制只署官职最高的人的名字”,也就是说,欧阳修是当时修史的人中,官职最高的人。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 )谗谤,谗毁诽谤;至于,到了……的地步;贬逐,指被贬谪放逐;顾惜,顾全爱惜;尤务,更 加追求。 (2)顾念,考虑;后事,身后之事,指去世后的事情;谓,认为;寄,托付;寄以社稷之安危,定语后 置,即“以社稷之安危寄”,把国家的前途委托(给他)。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言文表达方式和赏析语言风格的能力。 题目要求学生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甲文和乙、丙两文的不同。仔细阅读三则文言文。甲文记 叙了欧阳修求学、科举、撰写《唐书》不署自己名字、保全孙觉等是,属于记叙,语言平实质朴,表达对 欧阳修的赞扬之情。 乙文论述欧阳修的功绩和其去世后国家的损失,如:民有父母,国有著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 27 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誓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 采用的是议论。 丙文论述欧阳修的气质、见识、学术、才干等,抒发对欧阳修的赞美。因此多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如“民有父母,国有著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 而辅学术之精微”,语言典雅庄重,情感浓烈。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 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 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 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甲 先父四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 让广泛诵读古人篇章,又让他学习作诗。以至于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致力于读书。等他考中进士时,求 学的人正盛行写作骈文,号称时文,而先父此时已独步其中。天圣七年,补选为国子监生。这一年秋天通 过乡试,第二年通过省试,并且都是第一名,从此名重于世。先父平生写文章胜过他人,却从不向别人夸 耀自己。当初他奉皇命编撰《唐书》,而《列传》由宋祁编撰。完成后上奏皇帝,按照旧制只署官职最高 的人的名字,先父官职最高,应当只署他的名字。先父说:“宋公编写《列传》,功夫深厚,耗时长久, 我怎可掩盖他的名字,夺取他的功劳?”于是《列传》署上了宋祁的名字。先父平生把奖掖后进、推举贤 才作为自己的责任。湖州孙觉担任合肥主簿,和先父不相识。郡守对孙觉很恼怒,想搜罗罪名治他的罪。 当时胡侍讲在太学把这件事告诉了先父,先父亲自写信给他的属下,让他保全孙觉,于是得以免罪。福州 隐士陈烈一向与先父不认识,先父听说了他的名气,了解他的品行德义,多次向朝廷举荐,请求征召录用, 朝廷就任命陈烈为国子监直讲。先父生性耿直刚正,不顾虑他人的仇怨。虽然因为这多次被谗毁诽谤,到 了被贬谪放逐的地步。等到他官居高位,仍然坚定而毫不顾全爱惜自己,更加致力于正道直行。置身于事, 不惧议论。这时,当今的司徒韩琦主持国政,每当诸位公卿聚会议事时,事情还未定论,先父都据理力争。 有时向皇帝奏事,众人意见不统一,先父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回避。 乙 28 悲痛啊!先生到这世上来,已经有 66 年了。因为有了先生,百姓有了父母官,国家有了可以像蓍草 和龟甲一样解决疑问的人;文化因而得到传授,求学的人有了老师;有德行的人有所依仗因此不会害怕, 小人因为害怕先生所以还有不敢做的事情。先生就像高山大川,看不到他运动,但受他恩惠的事物,不能 够用数字来衡量、不能全部的知晓。现在先生逝世了,有抱负的人没有了仰仗庇护的人,朝廷没有了查找 疑问的人。以前我的父辈胸怀大略隐居于世,不是先生就不能够招致到他;而那时没有才能的我,因为这 样才得以跟随先生,在先生的门下受到教育。听说先生逝世的消息,按情理应当跪着前去凭吊,但是身有 公务不能前往,我也愧对过世的人而感到不自在。只能从千里之外写信,来抒发心中的悲哀。这样做是为 天下苍生感到悲痛,也是我自己对先生的痛哭。悲痛啊!先生您安息吧! 丙 先生活着的时候,闻名于当代;先生去世以后,有著述流传后世,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先生具 有那样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 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世上求学的人,不论他是否认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 的为人。在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去世后的事情,曾经认为,像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 家的前途委托(给他)。后来确定方针,从容行动,当机立断,辅助当今皇上即位,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 大事一朝决定。功成名就,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忧这样的英灵,决不会随着躯 体消灭,而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颖水之滨。 、、、常州中学四校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耿恭字伯宗,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 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已校尉,乃以恭为戊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 谒者关宠为已校尉,屯前王柳中城,屯各置数百人。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大昆弥以下皆欢喜, 遣使献名马,及奉宣帝时所赐公主博具,愿遣子入侍。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 ②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 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 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29 ③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 恭厉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 筋革。衣屦穿决,形容枯槁。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 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单于大 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④明年,迁.长水校尉。其秋,金城、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 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袍罕,数与羌接战。明年秋,烧当羌降,防还京师,恭留击诸未服者,首虏 千余人,获牛、羊四万余头,勒姐、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初,恭出陇西,上言:“故安丰 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其子孙。前击白山,功冠三军。宜奉大使,镇抚凉部。 令车骑将军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由是大忤于防。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 望。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 ⑤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熏 于生以至是乎? (《后汉书...·耿恭传》) [注]车师,古西域国名,与下文“疏勒”同属西域都护府。凉部,指西州。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B. 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C. 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D. 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崩,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B. 迁,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 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30 C. 论曰,如《史记》中“太史公曰”,《聊斋志异》的“异史氏曰”,这种手法,叫“论赞”,用于引出 作者的议论。 D.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西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耿恭为人慷慨,多有谋略,担任戊校尉时,一到任就发布文告晓示乌孙,宣扬汉室威德,使得乌孙国 王非常高兴,派使者向朝廷献名马,并愿派王子入侍皇帝。 B. 耿恭率军与匈奴打了几个月的仗,粮食吃光了,他们煮铠甲和弓弩,吃皮革牛筋,衣服鞋子都穿破撕 裂了,身体瘦弱面色憔悴。 C. 匈奴攻打疏勒城时,北单于夫人因为其祖辈是汉人,因而常悄悄地给耿恭通报军情,并私下供给汉军 粮饷。 D. 耿恭为人正直,不怕得罪人。当初他出陇西时,曾上书朝廷建议让窦固担任大使,坐镇安抚凉州,建 议马防驻防汉阳,他这个建议得罪了马防。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 (2)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 14. 结合文本,说说为什么作者评价耿恭“义重于生”。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 耿恭亲自登城,指挥作战。他让部下把毒药涂到箭镞上,于是用强弩发射毒箭射击匈奴。 (2)援兵没有赶到,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一起攻打耿恭,耿恭激励士卒打退了他们。 14. 在困境中据城力守,不为名利诱惑,与士兵同患难共生死。 【解析】 【10 题详解】 3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穷海”前省略“于”,“穷海”作“茹毛”的状语,中间不可分开,排除 AB;“涕”作“从”的主语, 应在“从”之后断开,排除 D。 翻译为:被他在蛮荒之地坚持过艰苦生活,没有让大汉王朝蒙羞的精神所感动。后来读到耿恭坚守疏勒城 的事迹,不知不觉长叹着,眼泪不知从哪里流了下来。哎!追求正义比求生还重要,才使他达到这样的境 界吗?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西汉历史”错误,应是记载东汉历史。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北单于夫人”错误,根据“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可知,应是后王夫人。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采分点: (1)“乘”,登;“傅”,涂;“因”,于是;“发”,发射。 (2)“畔”,背叛;“厉”,激励;“走”,使……逃跑,打退。 【14 题详解】 3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作者最后的评价可知,耿恭“义重于生”主要表现在耿恭坚守疏勒城的事迹上。依据文中“食尽穷困, 乃煮铠弩,食其筋革。衣屦穿决,形容枯槁。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 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 击杀之”可知,耿恭在困境中据城力守,不为名利诱惑,与士兵同患难共生死。 参考译文: 耿恭,字伯宗,年少时就死了父亲。从小就慷慨多有远大志向,具备将帅之才。永平十七年(74 年) 冬,骑都尉刘张率兵攻打车师,请耿恭担任司马,耿恭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耿秉(耿奔弟耿国 之子,耿恭之堂弟)打败了车师并使他们投降。之后,朝廷开始设立西域都护、戊已校尉(官名,掌屯田, 属西域都护)。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已校尉,分别驻扎在车师后王部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和车师前王 部柳中(今新疆艾丁湖东北)城,各置兵卒数百人。耿恭到任,发布文告晓示乌孙,宣扬汉室威德,乌孙国 中,从国王大昆弥以下,都非常高兴。派使者向东汉朝廷献名马,还送来汉宣帝时赠给昆弥右夫人——公 主刘细君的博具,并愿派王子入侍皇帝。耿恭便派使者带着金银布帛,迎接其王子。 第二年三月,北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率二万骑兵进攻车师,耿恭派司马带兵三百前往救援,路上,遭 遇匈奴大军,寡不敌众,全军尽没。匈奴打败了车师国,杀了后王安得,进而攻打金蒲城。耿恭亲自登城, 指挥作战,他让部下把毒药涂到箭镞上,于是用强弩发射毒箭射击匈奴。中箭的匈奴兵,创口都因毒热而 迅速溃烂,于是大惊失色。正逄天降暴雨,耿恭乘风雨大作之际,纵兵出城,猛攻敌阵,大获全胜。匈奴 兵震恐,纷纷说:“汉兵像神一样,真可畏也!”于是,解除包围离开。 耿恭因为疏勒城旁有涧水可以坚守,五月就率兵占领了疏勒城。正巧这时显宗皇帝逝世,援兵没有赶 到,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一起攻打耿恭,耿恭激励士卒打退了他们。车师后王夫人的祖辈是汉人, 因而常悄悄地给耿恭通报军情,并私下供给汉军粮饷。数月之后,汉兵粮食用完,陷入困境,于是煮铠甲 和弓弩,吃皮革牛筋。衣服鞋子都穿破撕裂了,身体瘦弱面色憔悴。耿恭与士兵以诚相待同生共死,因而 全城上下,协力同心。而军士渐渐死亡,只剩了几十人。单于知道耿恭困顿不堪,想招降他,派使者对他 说:“你若投降,就封你为白屋王,把女儿嫁给你做妻子。’耿恭于是引诱使者上城,亲手攻击杀死了他。 单于非常生气,加兵围城,但是不能攻下。 第二年,耿恭任长水校尉。同年秋天,金城、陇西羌叛汉。耿恭上表指陈方略,皇帝下诏召他入宫咨 询。遂派他率领五校(越骑、屯骑、步兵、长水、射声)士卒三千人,作为车骑将军马防的副将出征西羌。 33 耿恭驻军枹罕,多次与敌作战。第二年秋天,烧当羌(西羌之一支)投降,马防还京师,耿恭留驻攻打尚未 平服者,歼敌千余人,获牛、羊四万多头,勒姐、烧何羌等十三种羌几万人,都到耿恭军中投降。当初, 耿恭出陇西时,曾上书朝廷,说:“故安丰侯窦融昔在凉州,深得羌胡信任。今大鸿胪固(即窦固),就是 他的子孙。前时窦固出兵天山,战功卓著,为全军之冠,适合承担大使职任,坐镇安抚凉州。可令车骑将 军马防驻防汉阳,作为重要的威慑力量。”他这个建议违忤了马防的心意。于是,马防回京,指使监营谒 者李谭劾奏耿恭,说他不以国事为忧,接到出征诏书时有怨恨的辞色。朝廷征召耿恭回京,把他下狱审治, 后来,免除他的官职,责令他还归本郡。不久,耿恭死于家中。 评论说:我初次读《汉书•苏武传》,被他在蛮荒之地坚持过艰苦生活,没有让大汉王朝蒙羞的精神所 感动。后来读到耿恭坚守疏勒城的事迹,不知不觉长叹着,眼泪不知从哪里流了下来。哎!追求正义比求 生还重要,才使他达到这样的境界吗?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