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材料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材料阅读专题

ID:583902

大小:33.9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浙江省 2021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材料阅读专题 浙江省台州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三)材料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 质犹文也。虎豹之鞯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篇》) 材料二: 史①乃祝史之史,知其文而不知其文之实,《礼记·郊特牲》所谓“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 故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 (《四书驳异》) 【注】①史:指宗庙中的祝史(古代掌理祝祷的官),以及负责掌管文书者,多有闻见。 21. 材料一中“文”的意思是_______,材料二中的_______字的意思也近于此。 22. 比较两则材料质文观的异同。 【答案】21. (1). 修饰(这里指对外在形式如仪容、举止、礼节等的修饰和讲求) (2). 数 22. 同:都认为“文”“质”应兼备、统一。异:材料一强调“文”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 当的表现形式,正如去掉毛以后虎豹的皮与犬羊的皮并没有差别;材料二强调“质”的重要性,反对“文” 胜“质”,正如策祝史官易陈礼数而不知礼意,失之浮夸。 【解析】 【21 题详解】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材料一“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意思是,君子有好本质就行啦,要文采做什么呢?“文”:修饰。材 料二“失其义,陈其数”意思是,丢掉礼节 本质内涵,只是陈说外在形式。“数”:形式、礼数。由此 可知,“数”与“文”意思相近。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本题要求比较两则材料质文观的异同。首先理解“质”指的是内涵、本质,“文”指的是修饰、形式。 材料一“文犹质也,质犹文也”意思是,文采如同本质,本质也如同文采,二者是同等重要的。材料二“其 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意思是,那些礼数是可以陈说的,其中的礼意难以了解啊。由此可知,两文都强 调“文”“质”应兼备、统一。 材料一“虎豹之鞯犹犬羊之鞟”意思是,假如去掉虎豹和犬羊的有文采的皮毛,那这两样皮革就没有多大 的区别了。强调的是“文”的重要性。材料二“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意思是,那些礼数是可以陈说 的,其中的礼意难以了解啊。强调的是“质”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棘子成说:“君子有好本质就行啦,要文采做什么呢?”子贡说:“可惜呀!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采如同本质,本质也如同文采,二者是同等重要的。假如去掉虎豹和犬羊的有文 采的皮毛,那这两样皮革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 (材料二) 史是祝史官的史,懂得礼节的形式却不懂得这些礼节的内涵,《礼记•郊特牲》所说的“丢掉礼节的本 质内涵,只是陈说外在形式,这是祝史官的事。因此那些礼数是可以陈说的,其中的礼意难以了解啊”。 浙江省温州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材料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本以为之椁①。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 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论语·先进》) 【注】①椁: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 21. 解释材料中加点字。 (1)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徒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对于颜渊之死,两则材料中孔子的表现为何截然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21. (1). 伤心过度 (2). 徒步行走 22. ①孔子把个人情感表达和社会礼制遵守分得很清楚。(孔子“发乎情”且“止乎礼”) ②子“哭之恸”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真切关怀,是真情流露。“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表现孔子 对士大夫身份的维护,是对礼的遵守。 【解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子哭之恸”的意思是:孔子哭得极其悲痛。所以“恸”的意思是“极其悲痛、伤心过度”。“吾不徒行 以为之椁”的意思是: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给他置办椁。所以“徒行”的意思是“徒步行走”。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的能力。 第一则材料是面对继承人早逝与学术思想后继无人的问题时,孔子的坦诚、失态与痛哭反而显得合情合理。 4 颜回是他最喜爱,也是最有希望继承衣钵的人,他死了若不痛苦反而显得有些不及。所以子“哭之恸”表 现了孔子对学生的真切关怀,是真情流露。 第二则材料反映了孔子对礼的一丝不苟的严肃态度。礼先于情,凡事要与礼合才可以与情合。孔子与颜渊 虽为师生却情同父子,他不同意把自己车子卖掉来为颜渊买外棺,不是舍不得车,而是因为礼制规定,大 夫出门必须用车,而且礼以俭为宜。故孔子虽然对颜渊之早逝很悲恸,却始终不忘礼,不肯丧失原则性。 参考译文: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太过了!”孔子说:“有悲痛太过了吗? 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卖了给颜渊做一个外椁。孔子说:“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才能, 说来也都是各自的儿子。孔鲤死了,也只有棺,没有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给他置办椁。因为我曾经 做过大夫,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 浙江省诸暨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6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①,能使枉者 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②,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③,不仁者 远矣。” (《论语·颜渊》) 【注】①枉:不正直,邪恶。②皋陶:传说是舜时的贤臣。③伊尹:商汤时辅相。 21.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思想 。“文”的意思是 。 22. 孔子为什么认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试作分析。 5 【答案】21. 仁爱(仁者爱人) 指《诗》《书》《礼》《乐》等儒家文化经典 22. ①“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是仁者在“爱人”基础上的“知人”,即通过选用正直的人,罢黜邪 恶的人,让邪恶之人变得正直。②这是因为:一是可以利用正直影响、感化邪恶;二是能够褫夺邪恶滋长、 膨胀的机会。 【解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 。 由 “泛爱众而亲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可知,孔子的思想是仁爱。 “学文”译为“学习文化知识”,故“文”指的是“文献、文化典籍”。具体指指《诗》《书》《礼》《乐》 等儒家文化经典。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意思是“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面,就能使不 正直的人变正直”。孔子在樊迟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时先回答“爱人”,然后在“爱人”基础上的 “知人”,怎样才能知人?孔子的观点就是:通过选用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让邪恶之人变得正直。 那么为什么如此就可以做到“知人”?子夏举例做了具体的解释“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 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即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把皋陶提拔了起来, 不仁的人就远远地离开了。汤得了天下,也从众人中选拔人才,把伊尹提拔起来,那些不仁的人就远远离 开了。也就是说是可以利用正直影响、感化邪恶,褫夺邪恶滋长、膨胀的机会。 参考译文: 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门在外要敬爱兄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和一切人都 友爱相处,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之后,还有精力的话,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论语·学而》) 6 樊迟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说:“爱人。”樊迟又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说:“善 于知人。”樊迟没有完全理解。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面,就能 使不正直的人变正直。”樊迟退了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去见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把 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面,就能使不正直的人变正直’,这是什么意思?”子 夏说道:“这是涵义多么丰富的话呀!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把皋陶提拔了起来,不仁的人就 远远地离开了。汤得了天下,也从众人中选拔人才,把伊尹提拔起来,那些不仁的人就远远离开了。” (《论语·颜渊》)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6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 则劝。”(《论语·为政》)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 渊》) 21.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是_______,“临之以庄”中“庄”的意思是_____ 22. “足食、足兵”的主语历来有争议,你认为是谁?请说明理由。 【答案】21. (1). 为政以德(或“德政”) (2). 庄重 22. 示例一:“足兵、足食”的主语是民(老百姓),根据文意,百姓有足够的粮食,也有足够的军队保护 自己的安全,他们才会信任统治者。本章内容,很好地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 示例二:“足兵,足食”的主语是君(为政者),两个“足”都是使动用法,蒙后省略宾语“民”,即君 使民粮食充足,君使民兵备充足,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本章内容,很好地体现了孔子为政须取信于民的的 7 德政思想。 【解析】 【21 题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选文第一句的意思是“孔子说:‘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然处在自己的位 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这一句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强调“以德为政”,“政”不仅指政治 行为,也指管理一个团体或组织,甚至是一个国家。“德”字也不是笼统指代道德,也可以将其理解成“良 好的德行和思想”。“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是孔子打的一个比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施 行“德”政的人,就像天上的北极星一般,受到满天星辰的拱卫。从中可见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为政以德(或 “德政”)。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临之以庄”的翻译:对待老百姓要庄重。庄,庄重。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观点一:“足食、足兵”的主语是“民(百姓)”,这句话就体现了孔子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选文第一 句“为政以德”体现了孔子的“德政”思想,这句话正好与这一观点相照应。这句话就可直接翻译,足, 足够,兵,军队,这句话的翻译就是“百姓有足够的粮食,也有足够的军队保护自己的安全”,也就是说 君王要对百姓施行仁政,视百姓是国家的主人,让百姓自己保障充足的粮食和自己的安全。 观点二:“足食、足兵”的主语是“君(为政者)”,那么这句话中的两个“足”就都是使动用法,翻译 为“使……充足”,也就是说君王通过好的治国方法使百姓粮食充足,君王统治好军队,使百姓有足够的 军队保护他们。这句话就体现了孔子为政须取信于民的的德政思想。也就是说君王要通过好的治国政策取 得人民的信任,而粮食和军队是这方面的关键。 浙江省杭州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题 (三)(6 分)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①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注】①馁:饥饿。 21. 上述材料体现了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孔子弟子__________(人名)箪食瓢饮,是其践行者。 22.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君子忧道不忧贫”的理解。 【答案】21. (1). 安贫乐道 (2). 颜回 22. ①君子要有社会责任感,应担心的是“道”能否推行而非一己衣食好坏,不应“忧贫”。②君子志于 道而学,不以“禄”为目的;但在实现道义的过程中,“禄”亦在其中,自然会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因此 无需“忧贫”。 浙江省湖州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材料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 (万章问曰:)“何以谓之狂也?”(孟子)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 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 (《孟子•尽心下》) 21. 孔子说的“中行”指的是_________。孟子认为,狂者以古代贤人为榜样,而行为上却难以做到;而 狷者指的是_________的人。 9 22. 在与人交往问题上,孔子和孟子对狂者、狷者的态度有何异同? 【答案】21. (1). 行为合乎中庸之道; (2). 想要与不屑于干肮脏之事的人结交。 22. 同:他们都认为狂狷值得交往。 异:孔子将狂狷之人一视同仁;孟子认为 狂者优于狷者。 浙江省嘉兴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 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 21. 两则材料都描述了孔子心中理想的_____形象。“能近取譬”的意思是___,指的是替别人着想。 22. 结合材料,分析孔子如何在比较中阐述“仁”的思想内涵。 【答案】21. (1). 仁者 (2). 能够拿自身打比方(从近处寻取譬喻) 22. ①通过“仁”与“圣”的比较,确定“仁”应有的具体表现,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通过“不仁”与“仁”的比较,阐述要安贫处顺,爱护民众,即修己安人。 ③通过“仁者”与“知者”的比较,指出各自不同的表现。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