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散文基本知识
一、散文的基本类型
(一)记叙性散文:以小见大
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
和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二)状物性散文:意蕴丰富,含意深远
以描写、议论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
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三)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以议论为
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
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二、散文写作技巧
(一)熔情、理、事于一炉
在叙述某一事件时,融进自己内心的感动、感想、感情,熔情、理、
事于一炉,从而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熔铸在一起的表达技巧,关键在于:
(1)抓好叙事——抓住那最能反映生活本质和内心深情的举止行为。
事件选得典型感人,情缘事而发,议由感而生,文章就会显得自然而
真切。
(2)要使情、理、事融合在一起。以抒情、议论之笔来叙事,收到笔
笔含情、即事见理的效果。
例 在这些日子里,在志愿军就要跟他们分手的日子,深深的离情却
牵着他们的心。他们可以承担一个浩大的战争,可以承担重建家园的
种种艰辛,可是却承担不了如此沉重的离情。志愿军也是这样。他们
在远离祖国的八年中,时时想着祖国,念着祖国,可是当他们一旦要
离开这结下生死之谊的人民,却是无限地依恋。(像议论,又像叙述,
更似抒情。)
在这有限的时刻里,战士们还多方寻思着,为当地的父老们尽一点力。
他们思虑着:哪些溪涧在山洪到来时不好通过,就架起一座座石桥和
板桥;哪些人家离河太远,就在散居的村舍挖下一口口水井;哪些水
井靠近大路,又在水井上加了井盖。他们还挨家挨户去看,看谁家的
房子漏雨,就苫上新草;谁家的灶台裂了缝,用泥灰把它抹好……这
些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滚、爬、拼搏,无所畏惧的战士,对朝鲜人民
是多么体贴入微!怪不得朝鲜人民称颂他们“这些中国孩子的心,简
直是金子一般的心,银子一般的心,水晶一般的晶莹玲珑的心!”(有叙
述,有抒情,更有议论。)
(二)融情于叙
1.把浓郁的情感融于事件的叙述中。
2.在传情处下重笔,写细节,使情感有依附,让人可触可感,产生
共鸣。
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
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
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
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
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着橘子
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
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
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三)形神俱备
“形”,就是描述对象的具体特征,即形象;
“神”,就是作者通过联想、寄寓等精神活动,移注到描述对象之中
去的某种思想感情。
例1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从远处看,一片
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峻峭挺拔,好似当
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一支奇兵;有的
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袁鹰《青山翠竹》)
“形”的刻画:生动地勾勒出苍山竹海的蓊郁气势。
“神”的寄寓:井冈山人民战斗风貌的剪影。
效果:笔笔写“竹”而又笔笔见“人”。
例2 毛主席下山去了,红军北上抗日去了,井冈山的人,井冈山的
毛竹,同样地坚贞不屈。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
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
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
的青青翠竹。
触“竹”生情,既回顾了当年血雨腥风中的艰苦斗争情景,又使抽
象的斗争历史,通过千枝万叶、错节盘根的“青青翠竹”,而变得有
血有肉,可感可触了。
例3 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这些青
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下了溪水,
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去吧,去吧,多
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
地等待着你们——井冈山的翠竹啊!快快地去吧,带去井冈山人的心
愿,带去井冈山人的干劲,也带去井冈山人的风格吧
三、散文的相关知识
(一)首句(段)的作用:
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的作用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
言有尽而意无穷。
过渡段的作用有: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二)人称使用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增强
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让读者感觉亲切
自然。
第二人称能够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
对话和沟通交流,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
第三人称可以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三)标题的作用:
一篇散文的标题可以有线索的作用;
有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的作用;
有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的作用等。
(四)叙述顺序的作用:
顺叙能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
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
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可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补叙能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五)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衬托能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
抑扬能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
宕,曲折含蓄;
渲染能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象征能让文章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
反讽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
反复可以强调作用和情感,增强文章有气势和感染力强;
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使文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六)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
夸张可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
创造气氛;
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排比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强化情感;
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
作用。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