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主观归纳概括题三大题型
题型一 比较异同题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是由多则不同材料构成的,比较材料的异同
自然成了应有之义。常见的题型有比较材料的角度、重点内容以及
表达方式。其答题之道为:
(1)审准题干,找出比较点
凡比较,必须有比较点,而比较点都会在题干中给出,审题第一
步就是要准确地找出比较点,即题干中比较的关键词语。
如2018课标Ⅰ卷第9题题干中“报道的侧重点”就是比较点。
(2)根据比较点,确定筛选、概括的范围,并精读、深析。有关文字
比较点其实就是确定文字的依据,把它带入不同文本中,只要与它有
关的文字就是答题的范围。找出来判断深析:分清层次,确定关键词
语。
(3)提取要点,加工答案
提取要点一般有两种方法:一为“摘取法”,即摘取、加工文中的关
键词语;一为“提取法”,即独立概括文意。两种方法要结合使用。形
成答案必须根据要求“深加工”,使之符合要求。
比较材料侧重点、角度的异同是常比较的内容。对此,只要把各自材
料的关键词语和层次弄清楚,最后两相比较就明白了。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星球战士从某一地点突然消失,而瞬间出现在遥远的另一地
点。这样的科幻小说的场景实际上是存在的,这就是量子隐形传态。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物体的状态可以在某地突然消失,而以极快的速
度在遥远的某地重现出来。1993年,来自4个国家的6位科学家将这一
神奇的现象在理论上揭示出来。在这个科学方案中,量子纠缠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
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实验是这样
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
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
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这时的猫处在既死又活的叠加态。量子理论
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猫是死是活,它将永远处于
既死又活的叠加态;然而当你打开盒子的时候,叠加态突然结束,呈现单
一的状态(猫要么死了,要么活着,再不是既死又活的叠加态)。量子的状态
跟这只猫的状态差不多,在被你看到真相之前,它是多种状态的叠加,一
旦介入观测,就会坍缩成一种固定状态。(《科学时报》、百度百科)
材料二:2016年,我国成功将源于量子纠缠理论的世界首颗量子科
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
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最终将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
验体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约翰·普瑞斯基尔基于量子叠加
态的理论,在对自己“量子霸权”的解释中,为量子计算机设定了一个
初步标准:目前顶级的超级计算机能够完成5到20个量子比特的量子
计算机所做的事情,但未来超过49个量子比特后,
量子计算机的能力就会让超级计算机望尘莫及。传统计算使用的运
算规则是二进制的,用0和1记录信息状态,每一步能做到的只有2的
一次方——2次运算。量子计算机由量子状态来描述信息,它们拥有
更快速的运算方式。比如,2个量子态(也可以称作“2个比特”)的量子
计算机,每一步可做到2的2次方——也就是4次运算。3个比特的量
子计算机,每一步可以对信息做到2的3次方——8次计算。
分解一个2048
比特的数
传统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
时间 10年 24小时
硬件
占据 1/4 北美面积的服
务器农场机
小房间里的一台量子
计算机内含一百万个
量子比特
(摘自新华网、新浪科技)
材料三:中科院院士、量子计算专家姚期智在“2017腾讯WE大会”上
说:“如果能够把量子计算和AI放在一起,我们可能做出连大自然都
没有想到的事情。”
9月29日,中科院的一个由密码学专家和物理学家组成的团队成功实
现了持续半小时左右、在中科院与欧洲的奥地利科学院之间进行的量
子加密视频通话。美媒评价:中国正用量子技术接管世界。厄科特指
出:“谁控制了信息,谁就控制了世界。”那么按照这种逻辑,未来
将是属于北京的。(新浪科技)
1.三则材料介绍量子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请分别予以概括。
答:
【参考答案】
①材料一运用科幻故事及“薛定谔的猫”的实验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量子
纠缠及量子叠加态的知识。
②材料二介绍了量子技术的运用(或介绍了量子通信及量子计算机)。
③材料三展望了量子技术的发展前景(或分析了量子技术的意义或量子
技术的未来在中国)。
题型二 综合分析题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图
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701亿,较2015年的624亿同比增长12.30%,延
续了2015年的增长势头。“纸质书阅读率的回暖,实际上跟近来国内
倡导走进书店、阅读实体书的理念有一定关系。”
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共服务处处长王亦君指出,长久以来,一些
读者对“数字阅读”以及“纸质书阅读”的认识可能有一点误区,
“二者不是相对立的、冲突的。恰恰相反,根据我们最新统计数据,
北京市纸质书人均阅读量是增长了的”。
数字阅读既有优势也有弊端,而传统的纸质书阅读一般都是深度阅
读,其增加内涵、塑造良好价值观等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大家也都能认识得到,“数字阅读与纸质书阅读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
的,而不是此消彼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传统纸质图书和数
字化阅读的方式仍将会并存。倡导阅读纸质书,绝不只是因为情怀。
(摘编自上官云《数字阅读率攀升的当下,纸质书回暖只是因为情怀
吗?》)
材料二: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北京市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了纸
质书阅读率。《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
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为4.65本,高于电子书,
51.6%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数据印证了纸质书
阅读的逐渐回暖,这当然令人欣慰。
事实上,尽管数字阅读势头迅猛,但现实中,喜欢“拿一本纸质图
书阅读”的人也越来越多,朋友圈中也常有人晒自己正在阅读的书。
至于各地为推动全民阅读而举办的各种书市、读书会、朗诵活动等,
更是成为常态景观。这也表明,阅读其实是人的一种天性。随着物质
生活的日渐丰裕,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精神价值的诉求。纸质书一直
都在那里,阅读数据可能有波动,但它一直都很暖。从接受的层面看,
纸质阅读的“仪式感”无可替代。
不仅书籍本身从装帧到排版、插图等都带给人愉悦感,而且阅读活
动本身也与周围环境产生着内在默契,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已
经与书籍一样,成为公众不可或缺的精神体验。不要以为这样的体验
无足轻重,也不要以为这可以被随意置换,某种程度上讲,这种体验
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深地积淀于人的意识深处。
(摘编自胡印斌《纸质书一直都很“暖”》)
2.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纸质书阅读呈现回暖现象”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纸质书阅读有仪式感,带给人愉悦感。
②纸质书阅读是精神体验,是一种文化基因,积淀于人的意识深处。
③受倡导阅读实体书理念的影响。
④纸质书阅读多是深度阅读,能增加内涵,塑造良好的价值观。
题型三 归纳探究题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截至2017年末,国内“GDP万亿俱乐部”成员已扩大至14座
城市。此外,还有5座城市被列为“观察者”名单,这意味着这些城市
的GDP有望在两年内突破万亿元。
从“GDP万亿俱乐部”及准万亿城市所属的省份看,19座城市中,
广东省有三城上榜,即GDP破两万亿的广州、深圳,以及准万亿城市
佛山。
浙江省有杭州、宁波入围。江苏省进入榜单的包括南京、苏州、无
锡。在东北地区,辽宁省的大连、沈阳有望在两年内实现GDP万亿突
破。
从所属区域看,GDP万亿以上及准万亿城市,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
区,尤其是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主,西部地区仅成都和重庆两地上榜。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这一现象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相关,
从沿海地区到内陆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呈梯度状态。
在中东部地区,GDP突破万亿的城市,不再局限于一线城市,无锡、
青岛、长沙等二线城市,其经济总量也在近两年先后突破万亿元。这
不仅表明了这些城市有着超强的经济活力,也说明中东部地区的经济,
正在由“一城独大”局面,逐步向“多点多极”整体强大的方向发展。西
部地区成都和重庆GDP突破万亿的时间较早,这表明在西部大开发战
略推动的18年内,成都和重庆两地已经率先“富裕起来”,但西部地区
的整体经济活跃度仍有待加强。
(摘编自《GDP万亿城市竞争力报告:9座城市新星崛起》)
材料二:回顾过去5年,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
发展转型阵痛和城市治理难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
市人民的团结奋斗中,长沙各项事业再攀新高。地区生产总值由5000
亿元跨越至9000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上升至第六位;形成了新
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六大千亿产业集
群;深化改革440多项,行政审批提速50%;1753万平方米违建消失殆
尽,2042公顷“绿色”拔地而起;成为全省首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标
市。
易炼红说,未来长沙将立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着力打造“三个中
心”。即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抢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
的机遇,推动长沙制造业率先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升级;国家创
新创意中心,推进文化跨界融合,让长沙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创新、
运营、交易、体验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推动交通物流一体化、
集装化、网络化、社会化、智能化发展。到2021年,预计地区生产总
值达到14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
(摘编自《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材料三:苏州距离上海只有84公里,高铁车程只有半个小时。与一
线城市上海在地理上的接近,让苏州享受到了很多的“外溢作用”。但
与此同时,却也让苏州很难摆脱“大上海”的阴影。事实上,很多企业
都选择将总部设在上海,而把厂房设在苏州。
这样,这些企业虽然在苏州产生了大量的产值,但它们至多只能算
是企业“身体”运作的后果,而企业的“大脑”依然在上海。体现在产业
结构上也是如此。杭州和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都超过50%,苏州为
47.2%,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其知名的新加坡工业园区承载的也是第
二产业。
由于周边的上海、无锡等地都有了机场,因此机场的缺失并不会对苏
州的对外交通构成太多的实际障碍。但是,缺席航班目的地列表却着
实让苏州坐失了对外宣传的机会。在品牌营销的时代,宣传需要的是
无孔不入,苏州在全国交通版图上的劣势,也让其丧失了很多宣传机
会。这种安排之下,即使苏州能有更高的GDP,其在经济上的话语权
也很难提升。
(摘编自《GDP达1.7万亿,苏州为何有一线城市实力却无一线城市影
响力?》)
3.中国GDP突破万亿的城市有14座,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如何提
高城市的综合实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增加上市公司的数量,提高上市公司的总市值。
②削弱过高的房价,加大人才的流入,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
③加强高校建设,加大自身基础人才的供给与储备。
④深化内部改革,加快行政审批速度。
⑤发展对外交通,增强交通优势,建设机场,加大对外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