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选专题训练:小说精读精练《声音》
编者寄语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全世界每年有 1200 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即平均每分钟就
有 20 公顷的森林化为乌有。乱砍滥伐会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平衡,会引发沙尘暴、泥
石流,还会使水源枯竭,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为了防止出现上述问题,世界上
每个国家都积极立法,严禁乱砍滥伐。但受利益的驱使,总有些人无视法律,肆意砍伐。
《声音》这篇小说,以“我”寻找两个发出“声音”的人为线索,写出不同时代乱砍滥伐
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那么,文中的悲剧事件是什么?造成悲剧的原因又给了我们怎样
深刻的启示呢?
文 本 研 读
(注:>>>处为文章精析)
声音
>>>以“声音”为题,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人类与自然环境的
关系决定着人类的命运,如果能读懂文中的各种声音,那么你的环保意识一定会增强。
作者:刘国芳
有一天,我来到一条河边。(用第一人称写作,给人亲切感和真实感,便于写“我”
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这儿是荒郊野外,一条河便让人觉得很空旷。河边没人,不管是
河的上游、下游,还是河对岸,都没有人。(故事发生的场景描写,渲染一种荒凉、空寂
的氛围。为后文“我”听到声音做铺垫。)但是,我忽然听到声音了。不是一个人的声音,
是很多人的声音,一片嘈杂。但我听不清他们说什么,也看不到说话的人。旋即,声音没
有了,一切归于沉寂,好像刚才的声音不是真实的,而是一种幻觉。
>>>第一次写“声音”的出现与消失。“我”自说自话,写“声音”的时隐时现、若
有若无,制造一种神秘色彩。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是个好天,已经落了好多天的雨了,但现在,太阳出来了。太阳在河里是悬不住的,
低一下头,太阳就落在了水里了。太阳落在水里,便碎了,碎成满河的粼粼波光。不过,
把头抬起来,太阳还在天上。有雾霭腾腾升起,它们随着流水缓缓而去。去远了,一条河
便虚无缥缈起来。
>>>充满童话色彩的景物描写。雨过天晴,太阳碎在河里,雾霭升腾,河流虚无缥缈,
渲染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为写“声音”的出现增添神秘色彩。
忽然又有声音了,从那虚无缥缈的地方传来。我侧耳倾听,终于听清了一句:“香竺
真可怜呀,老公被官府捉了,一家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全落在她身上了。”
接下来,又听不清了。
>>>第二次写“声音”的出现与消失。“声音”的内容不似现代人说话,是穿越了
吗?为什么香竺老公被捉?再设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我想看清说话的人,往那虚无缥缈的地方望去。但我看不到,我没有看见说话的人。
>>>写“我”想探个究竟,推动情节发展。
忽然声音又传了过来:“谁叫他乱砍,这山上的树都被他砍光了。”
“又不是他一个人砍,怎么就捉他一个人?”
“他倒霉,你没听说,人一倒霉,喝水也塞牙。”
声音又断了。
>>>第三次写“声音”的出现与消失。照应前文香竺老公被捉,突出“乱砍”给环境
和家庭造成的灾难。
这回,我听清了,是两个女人的声音。我的眼睛又四处张望,想看清这两个说话的女
人,但我还是没看到。现在,声音又没有了,说话的人也看不见,于是,我又觉得刚才的
声音是一种幻觉。或许,那不是幻觉,那声音是真实的,但却不是现代人的声音。是时光
隧道使他们的声音重现。刚才我不是听到他们说官府么,现在的人,哪有说官府的?两个
说话的人,也许是几十年前的人,或者几百年前的人,甚至几千年前的人。她们说过话后,
声音储藏在天空里。(写听觉和视觉的错位,与开头营造的神秘氛围相照应。“我”判断
古代便有乱砍滥伐的现象,古代“官府”就对破坏环境的人进行严重惩处,但并没有杜绝
人们的恶行。将现代与古代相关联,拓宽了写作的空间。)有一天,周围的环境和那天完
全相同,于是,她们的声音又被重现了出来。也有可能,说话的人离这儿很远,是时空错
位把她们的声音传了过来。两个说话的人,离这儿有几十里,几百里,甚至几千里。但再
远,时空一错位,她们和我便会近在咫尺。在空旷的河边,到处虚无缥缈。我觉得,这两
种可能都会发生。但随即,我否定了这些想法。因为,我忽然发现,我身边很多树都被砍
了。(写 “我”猜测“声音”被重现的原因,突破现实,进行推测分析。随后自我否定,
回到现实,将古代和现实很好地关联起来。意在警示人们,无论古今,破坏环境就会受到
社会、自然的惩罚。)我虽然在河边,但这河傍山,我看见山上砍了很多树,到处是树桩。
这么说,刚才的声音不是几十年前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人说的话,也不是几十里几百里几
千里外的人说的话。说话的人就在不远,她们也像我一样看见树被砍光了,才说着那些话。
我觉得,我应该看得见两个说话的人。
我继续找着。
我仍没找到,但是,那声音又缥缥缈缈传了过来:“你听说了么,小溪发生了泥石流,
半个村子被淹没了。”
“怎么会出现泥石流呢?”
>>>表现了说话者内心对灾难缘由的困惑和对乱砍滥伐行为的反思,并且与下文的情
节彼此呼应。
声音很小,我又听不到了。
>>>第四次写“声音”的出现与消失。由古代到现代,“声音”的内容都是因为树木
被看光而造成环境、生活的灾难,可谓警钟长鸣。
我真的想看到这两个说话的人,我相信她们在不远的地方。也许在上游,也许在下游,
也许在对岸。她们离我不远,不然,我听不到她们的声音。
我认真找着。
很快有结果了,我看见对岸站着两个人。河很宽,我看不清两个人的面目。
>>>“我”执着求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在看到她们的时候,我又听到她们的声音了:“泥石流肯定跟乱砍滥伐有关。”
“……再不能乱砍树木了……”
声音又断了。
>>>第五次写“声音”的出现与消失。明确造成泥石流的原因,明确“再不能乱砍树
木了”,小说的主旨水到渠成。
我看着对岸两个人,希望再次听到她们的声音。但是,她们没有再说话,一直没说话。
但,她们也没走,她们就那样一直站在河边。
她们站在那儿做什么呢?是不是她们要过河,在等渡船?
说到渡船,渡船就来了。
船上一个老汉,他把船撑近了,然后问说:“要过渡吗?”
我点点头,跳上了渡船。
我要去对岸看那两个人。
>>>“渡船”将情节推向高潮。
到了对岸,我看清了,那站着的不是人,而是两棵枯树。也不对,不是两棵枯树,是
两棵被砍断的树,枝枝桠桠都砍了,只留下两截发黑的树桩。
>>>谜底揭开。“声音”的发出者由“人”变为“两截发黑的树桩”,象征意水落石
出,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难道,是它们在说话,我听到的,是它们的声音?
>>>看似蛇足,但别具匠心。既照应题目,又强调了被破坏的大自然也会向人类发出
“声音”,再次给人们敲响警钟,发人深省。
(选自《短小说》2009 年第 11 期)
知 识 建 构
//小说创作中的象征手法//
象征这一词汇是从希腊文中借用过来的,它原意指“一块木板分成对半,双方各执其
一,以示友爱”的信物。小说里的象征是一种用特定的具体物象,寓示与之相似或相近的
概念、思想或意象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体与象征意要互相渗透融合。作为象征物体的自然物,有其形态、色彩、性质、
功用等自然属性。这些自然属性,通过作者的发现与艺术转化,与作者所要表现的社会意
识相契合,逐渐趋向人格化,便把自然属性很自然地转化为社会属性,成为该象征物所要
暗示的象征意义了。
《声音》这篇小说,贯穿全文的那条河既是故事的场景,又象征时光之河、历史之河,
这便使小说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全篇以“声音”为中心谋篇布局,突出“声音”的象征
意义。形象具体地告诉人们从古到今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重,人们只有关注环保,才能保
护好自己的家园。
试 题 解 析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我”的心理,这些描写既真实地表现了“我”对声音来
源的追索,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亦真亦幻,构思巧妙。
B.小说中间,“我”因发现身边有很多树被砍而否定了两个女人来自古代的想法,这
打破了小说开头营造的神秘色彩,使其更具科学性和现实意义。
C.“怎么会出现泥石流呢?”这句话表现了说话者内心对灾难缘由的困惑和对乱砍滥
伐行为的反思,并且与下文的情节彼此呼应。
D.小说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如贯穿全文的那条河既是故事的场景,又象征时光之
河、历史之河,这使小说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作者写“我”“否定了两个女人来自
古代的想法”,意在引导读者串联过去和现在,表明人类的乱砍滥伐行为一直没有停止,
既没有打破文章的神秘色彩,也没有让文章更具科学性。
2
这篇小说以“声音”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6 分)
【参考答案】
①作品围绕“声音”,以模糊断续的声音的出现和“我”对声音来源的思索与寻找为
主体构筑情节,使情节集中紧凑。
②通过具体的“声音”——人物之间的对话,表现人们对环境破坏行为的关注和反思,
使主旨的呈现更加新颖巧妙。
③通过追索声音的来源,写出了破坏环境的行为持续时间之久、涉及范围之广,突出
了呼吁人们重视环保、积极参与环保的主旨。
④通过写“声音”来源不明,暗示有种种不同的人在关注环保,突出了环保问题的严
重性,从而拓宽了小说的主题,使主题更加深刻。
⑤以“声音”为中心谋篇布局,让读者的心始终被声音来源牵动,跟随“我”去追索,
使故事更有悬念(或“更具神秘感”),更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围绕中心谋篇布局的理解能力。一般要从情节结构、人物的
思想感情、文章主旨或给读者印象几方面进行分析。6 分题,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任意
三点、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
小说中,“我”对声音的来源进行了不断追索。声音的来源可能有哪些?请结合作品
主旨,谈谈你的看法。(6 分)
【参考答案】
①被砍掉的树木发出的声音:小说多次提到砍伐树木,写到了河边山上的树桩与河对
岸的两棵被砍断的树,因此声音可能是它们发出的。
②被人类破坏的大自然发出的声音:人类的乱砍滥伐破坏了自然生态,导致了泥石流
的发生,因此声音可能是大自然对人类行为发出的警告。
③承受自然被破坏恶果的人发出的声音:乱砍滥伐导致泥石流发生,半个村子被淹没,
人们被灾害惊醒,因此发出“再不能乱砍树木了”的声音。
④有环保意识的觉醒者发出的声音:古代官府惩治乱砍树木者,人们在泥石流灾难面
前终于意识到“再不能乱砍树木了”,因此声音可能是环保意识觉醒的人发出的警示与劝
诫。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能力。围绕乱砍滥伐给人们造成的灾难,讨
论“声音”的来源。有自然的,有人类的。可使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6 分;
答出一点给 2 分,其中概括 1 分,分析 1 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反 馈 检 测
1.小说结尾的反问句,你认为是“蛇足”吗?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 分)
2.小说采用象征手法,结合文本举例分析其艺术表达效果。(6 分)
相 关 链 接
微纪元(节选)
刘慈欣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
100 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 23 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啊,我的蓝色
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
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
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
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
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
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在游戏里,
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
出有限的互动。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
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
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
忘了刚才的悲伤。
“我没兴趣。”
姑娘娇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
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
“您怎么这样!全城人民都在这儿迎接您,前辈,您不要不理我们啊!”
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问:“人类还留下了什么?”
“照我们的指引着陆,您就会知道!”
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
他戴着一副视频眼镜,可以从其中一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画面上,那姑
娘唱起歌来:
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
伟大的宏纪元,
美丽的宏纪元,
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
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元……
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
触地面的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不清楚的城市了?他走
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
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气温在摄氏
零下 40 度左右。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脚下是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
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
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
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有一米,
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几
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
先行者又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着,广场上所有的人都
在欢呼。
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
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
孤独像雪崩一样理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
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地看着他,那姑娘嫣然一笑。
“您对人类就这么没信心吗?”
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他走近那个
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
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
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
人类还在,文明还在。
“前辈,微纪元欢迎您!”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