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桃花源记》历年中考真
题阅读练习汇编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 年西藏自治区中考题)
(三)(本题共 4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
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6. 下列对文中句子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复行数/十步
C.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D. 寻/病终
1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意思。
(1)渔人甚异之
(2)黄发垂髫
(3)便要还家
(4)便扶向路
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9. 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根据课文内容,请概括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6. B
17.(1)对……感到惊异(2)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3)同“邀”,邀请(4)先前的
18.(1)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2)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
19.(1)自然环境:美丽富饶;(2)社会环境:安定平和;(3)生活状况:安居乐业;(4)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桃花源记》《南阳刘驎之》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 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题)
(一)古文阅读(11 分)
甲文:《桃花源记》节选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文:南阳刘驎之
南阳刘驎之①,善史传,隐于阳岐②。于时苻坚临江③,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讦谟④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
赠贶⑤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⑥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⑦而退。居
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
[注]①刘驎之:字子骥,南阳(今属河南)人。②阳岐:村名。③临江:指兵临长江。④讦谟(xū mó):宏图大计。
⑤赠贶(kuàng):赠送礼物。⑥上明:东晋时曾是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松滋南。⑦翛(xiāo)然:超脱自在的样子。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①处处志之 志:
②后遂无问津者 津:
③缘道以乞穷乏 缘:
④甚厚,为乡闾所安 甚: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②南阳刘骅之,善史传,隐于阳岐。
20.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B.甲文中“欣然规往”,可见刘子骥热衷游历山水,向往归隐山林。
C.乙文中刘鳞之超然退隐,是因为桓冲说他没有用处才愤然离开的。
D.乙文中的刘辚之隐于阳岐,性格高洁率真,不慕名利,超凡脱俗。
答案:
18.①做记号 ②渡口 ③沿着 ④非常;很
19.①(渔人)到来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②南阳仁刘子骥,擅长史传学术,在阳歧村隐居。
20.C
《桃花源记》《龚遂为渤海太守》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 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题)
古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遂至渤海界,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贼。”郡
中翕然①,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俗奢侈,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数年之后,
郡中皆有蓄积,狱讼止息。
(节选自《龚遂为渤海太守》)
[注释]①翕(xī)然:一下子平静下来。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便要还家__________
(2)遂乃开仓廪假贫民__________
12. 翻译下列句子。
(1)遂与外人间隔。
(2)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13. 请写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答案】11. (1). 同“邀”,邀请 (2). 借给,资助
12. (1)于是就同外界人隔绝了。(2)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养蚕种桑。
13. 示例:自然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幸福和谐,民风淳朴谦和……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
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便要还家: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要,同“邀”,邀请。
(2)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假,借给,资助。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
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
充完整。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
(1)遂,于是;外人,外界的人;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2)乃,于是,就;躬,亲自;率,带头;俭约,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劝,鼓励;民,百姓;务,从事;农桑,
耕作和养蚕种桑。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此题要求写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解答时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
上分析作答,梳理相关内容,概括重要信息。由“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可知,桃花源的自
然环境优美;由“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桃花源的人们生活幸福和谐;由“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知桃花源民风淳朴谦和。
译文:
[甲]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
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
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
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
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
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子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
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
们自己听到的事,(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
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去。(临别时)村里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乙] 龚遂进入渤海郡的地界后,然后下达文件命令所属各县:“全部撤销捕捉盗贼的官吏,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
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于盗贼。”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来,盗贼也停止了活动。龚遂于是
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还选任了一些好官吏对百姓实施安抚管理。龚遂发现齐地的民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不重
视耕种田地,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养蚕种桑。几年之后,渤海郡内,家家有积蓄,老
百姓也不再打官司了。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 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
(三)文言文阅读(15 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
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24.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标两处)(2 分)
一 闭 一 开 水 深 广 不 得 渡。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 分)
(1)黄发垂髫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尝采药至衡山
(4)深入忘反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2 分)
A.乃不知有汉 乃相谓曰
B.忘路之远近 水陆草木之花
C.一人便以笠自障 先帝不以臣卑鄙
D.其真无马邪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28.【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 一词相仿。(1 分)
29.【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
是什么?(2 分)
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15 分)
24.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2 分)
25.(1)小孩(1 分)(2)妻子和儿女(1 分)(3)曾经(1 分)(4)通“返”,返回(1 分)(共 4 分)
26.B(2 分)
27.(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 分)(2)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他
们两个人)对此感到很奇怪。(2 分)(共 4 分)
28.豁然开朗(1 分)
29.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语言简洁,意思相近即可)(共 2 分)
《桃花源记》《小国寡民》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4 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题)
四、文言文阅读(15 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
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20.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 分)
(1)屋舍俨然
(2)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2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 分)
(1)欲穷其林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便要还家 (4)无论魏晋
(5)甘其食 (6)虽有兵甲,无所陈之
22. 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23. 甲乙两段文字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3 分)
答案:
四.20.(1)shè (2)zhòng
21.(1)这(2)类 (3)通“邀”,邀请(4)不要说,(更)不必说
(5)认为……甘美 (6)陈列,放置
22.(1)剩下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都拿出美酒食物(招待他)。
(2)即使有车船(一类的交通工具),没有需要乘坐的时候(人、情况)。
(每分句 1 分,漏译错译的该句不得分)
23.答:无战乱,安定和平。丰衣足食。自给自足。安居乐业。与世隔绝。
(一点 1 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9 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 6—8 题。(8 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6.解释文中加点词。(3 分)
(1)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________
(2)欲穷其林 穷:________
(3)鸡犬相闻 闻: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 分)
8.梳理选文中武陵人的行踪,完成下面的图表。(每空不超过 4 个字)(2 分)
缘溪行---->( ) ---->至山前---->( )游桃花源
答案:
6.(1)作为 (2)尽 (3)听见
7.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芳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8.逢桃林 入洞口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9 年重庆市 B 卷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阡陌交通( )⑵便要还家( )⑶便扶向路( )⑷处处志之
( )
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 “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 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12. 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
点。
[链接材料]
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注:①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②甘:美味,以为甜美。
【答案】
9.(1).交错相通(2).同“邀”,邀请(3).沿着、顺着(4).做标记
10. (1)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2)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
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11. C
12. 相似点是: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都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
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交通,
交错相通。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
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
词: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乃:竟,竟然。无论:不要说,(更)
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1 题详解】
C 项理解错误。“不足为外人道也”,可知这里的人不想出去,不想被外界的人打扰。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由内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
至老死,不相往来”可知两文描绘的都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民风淳朴的社会。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
虚幻想象。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
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
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
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
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
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
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
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
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
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
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
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链接材料: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
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大道之行也》《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9 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2—16 题。(18 分)
【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
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共 4 分,每小题 1 分)
(1)选贤与能( ) (2)不独子其子( )
(3)屋舍俨然( ) (4)寻病终( )
13.翻译下面的句子。(共 4 分,每小题 2 分)
(1)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 【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3 分)
15.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3 分)
16. 【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4 分)
答案:
(二)
12.(1)同“举”,选拔(2)以……为子(3)整齐的样子(4)随即,不久
13.(1)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4.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意思相近即可,答对一点 1 分)
15.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意思相近即可)
16.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1 分)【乙】文“世外桃源” 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
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1 分)【甲】文侧重于议论(1
分)【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1 分)
《桃花源记》《南阳刘驎之》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8 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 9-12 题。(12 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南阳刘驎之,高率①善史传,隐于阳岐。于时符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人名)将尽訏谟之益②,征为长史,
遣人船往迎,赠贶③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受所饷,缘道以乞④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⑤无用, 翛
然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率:率直。②尽讦漠(xūmó)之益: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③( kuàng):赐予,④里指“赠送”⑤陈:陈述。⑥(xi
āo)然:洒脱、自由自在的样子
9、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3 分)
A、村中闻有此人 骥之闻命
B、悉受所饷 悉如外人
C、缘道以乞穷乏 缘溪行
D、不足为外人道也 征为长史
10、将远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
11、【乙】文中刘驎之被征为长史,期间他做了哪些事?(用原文回答)(3 分)
答案:
9、D
10、(1)(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了鸡做饭(来款待他)。
(2)碰到自己缺衣少食时,村中人也同样帮助他。
11、悉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一见冲,因陈无用,脩然而退。
12、两人都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但在【乙】文中刘辚之还表现出心系百姓的济世情怀。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8 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题)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述,不复得路。
7.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渔人甚异之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C. ①此中人语云 ②卒中往往语
D. ①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 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
【答案】
7. A
8.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9. 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古代人民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
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能实现。
【解析】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
7.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 项中的“异”都是意动用法,“以……为异”;B 项中的“属”
的意思分别为“类”和“通‘嘱’”;C 项中的“语”分别是“告诉”和“谈论”;D 项中的“向”分别是“从前的,旧
的”和“假如”的意思。故选 A。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
要做到熟记。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此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
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阡陌、交通、
闻”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9.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评价。作答时要从时代的角度进行分析。文章描绘了武陵渔人偶入桃源的见
闻,用虚实结合,运用浪漫主义的笔法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
人民的意愿。在战乱不断的东晋末年能提出这样的“理想社会”是难能可贵的,有其积极意义。但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
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空想。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
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
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
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
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
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
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
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
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
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
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
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甘肃省武威市 2018 年中考题)
三、古诗文阅读(21 分)
(一)阅读《桃花源记》,完成 16-19 题。(10 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6.本文有“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的现象。请依照示例,任选一种现象,从文中举例并解释。(3 分)
示例:
意同字不同:“缘溪行”的“缘”和“便扶向路”的“扶”,都有“沿、顺着”的意思。
字同意不同:“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发现桃花源
一事”。
1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 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8.出自本文的成语较多,请选择两个写在田字格中。(2 分)
19.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2 分)
答案:
(一)阅读《桃花源记》,完成 16-19 题。(10 分)
16.(3 分)示例:意同字不同:“具答之”的“具”和“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同,均为“全、都”。(答
“悉”“皆”亦可)“便要还家”中的“要”,同“邀”,邀请;“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延”,邀请。
字同意不同:“寻向所志”中的“寻”意思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是“随即、不久”。“处处志之”“寻
向所志”中的“志”,前者是动词“做标记”,后者是名词“标记”。
17.(3 分)(他们的祖先)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
18.(2 分)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19.(2 分)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丰衣足食。(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5 年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5-7 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复前行,欲穷其林/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C.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苦人也
D.得其船,便扶向路/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6.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渔人对所看到的桃花林美景感到很是惊奇。
B.便要还家——有个村民邀请渔人回到自己家里,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回到郡城之后,渔人去拜见太守,建议太守派人跟他去寻找这个奇异的地方。
D.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人去寻找桃花源了。
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渔人划着船沿着溪水前行,遇到一个美丽的桃花林,水穷林尽,从一个仅容一人的狭
长洞口穿过一山,发现一个环境优美的村落。
B.渔人与村民交谈得知,他们的祖先在秦时躲避战乱来到此地生息,此后再也没有出过外面,一直过得与世隔绝的
生活,也不知道外面是何朝代了。
C.在这个封闭的村子里,土地平阔,良田肥沃,屋舍整齐,竹翠池美,鸡鸣狗叫,一派宁静、和谐景象;村民自耕
自足自乐,淳朴热情好客,对这里的生活很是满足,对外面的世界并不向往。
D.细心的渔人虽然作了标记,但当他回去后带着人再次去寻访桃花源时,却迷失了路途再也找不见了。以后也曾有
人再去寻找,还是图劳无果。在作者看来,美好的桃花源在当时是不存在的,只存在自己和刘子骥等高尚的人的理想之
中,也许将来会变成现实。
答案:
5.B
6.C
7.D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海南省 2017 年中考题)
II.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 9-12 题。(12 分)
桃花源记(选段)
陶渊明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级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下列斜体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尽水源(yuán) B. 黄发垂髫(tiáo
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复行数十步( ) (2)屋舍俨然( )
(3) 便要还家( ) (4)此中人语云( )
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 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2 分)
答案:
Ⅱ.《桃花源记》(12 分)
9. (2 分)C
10. (4 分)⑴又、再⑵整齐的样子(3)同“邀”,邀请⑷告诉(对……说)
【评分标准:每小题 1 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
11. (4 分)
答案示例: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给分点:阡陌交通)(2)率领妻子儿女和
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给分点:妻子邑人绝境)【评分标准:每题 2 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 1 分,表
意通顺准确给 1 分】
12. (2 分)这两段文字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图画,那里的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和谐幸福,是
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评分标准:2 分。围绕“幽美宁静”、“和乐富足”来描述且表意正确即可给分,有欠缺酌情扣分】
陶渊明《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7 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9~11 题。(10 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 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
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
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 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及郡下, 诣太守, 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 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 欣然规往。 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9. 下列句子中,斜体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欲穷其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停数日,辞去 蒙辞以军中多务
D、未果,寻病终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 把“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翻译成现代汉语。
11.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但当地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源时,还是失败了。
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答案:
9.选 B 悉:都 A. 穷:穷尽;贫困 C. 辞:告别,告辞;推辞 D. 寻:不久;寻找
10.(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着妻子和儿女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11.选 A。渔人不是因为迷路误入桃花源,而是发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觉得很好奇,“欲穷其林。”而且, 根据“太
守即遣人随其往”可以知道,太守并没有亲自去找桃花源。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7 年天津市中考题)
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回答 9~11 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下面各句中斜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B. 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
C. 咸来问讯 咸: 都
D. 欣然规往 规: 计划
10.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答案:
9.B 10.A 11.C
《桃花源记》《沧浪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7 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题)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 9-10 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斜体词的意义相同?(2 分)
A.便舍船,从口入 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B.复行数十步 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C.屋舍俨然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10.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作简要分析。(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2 题。
浮图 ① 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关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沦浪亭记》,日:“昔子美之记,记亭
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日:昔吴越 ② 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国于其偏。迨淮海纳土 ③.此
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
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
【注】①浮图,僧人。②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③迨,到,等到。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昔子关之记,记亭之胜也。
②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2 分)
答案:
9.B(2 分)
10.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
想生活的向往之情。(3 分)
11.①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2)
②在这荒茺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2 分)
12.记述沧浪亭的历史变迁过程。(2 分)
《桃花源记》《愚溪诗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7 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1﹣4 题。(17 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愚溪诗选(节选)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
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
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
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
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
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
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注】断断:争论不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B.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C.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D,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2.对下列句子中斜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B.诣太守,说如此 诣:到
C.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故:缘故
D.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利:利益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部分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在“土地平旷”“阡陌交通”的地方,他们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怡然自得、令人向往的幸福
生活。
B.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
实中是不存在的。
C.宁武子“邦无道则愚”,颜子“终日不违如愚”,作者认为他们都是聪明睿智之人假装愚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
的愚蠢。
D.两文都写到了小溪周边的景物,前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后文以“愚”为线索,两文均以描写和议论为主,表
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8 分)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4 分)
(2)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4 分)
答案:
一、古诗文阅读。(31 分)
1.(3 分)B
2.(3 分)D(利,对……有好处)
3.(3 分)D(“均以描写议论为主”说法不正确,《桃花源记》没有以议论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理解
不准确。)
4.(8 分)(1)(4 分)(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既、
扶、向、志”翻译正确各 1 分)
(2)(4 分)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是、得、家、
焉” 翻译正确各 1 分)
附【《愚溪诗选》参考译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有个姓冉的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
溪水可以用来染色,按照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
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
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改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占为己有,称它为愚泉.愚
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地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
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
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
湍急,水中有很多高起的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
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
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
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7 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题)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 9-10 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2 分)
A.便舍船,从口入
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B.复行数十步
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C.屋舍俨然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10.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作简要分析。(3 分)
答案:
9.B(2 分)
10.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
向往之情。(3 分)
《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练习
(2016 年安徽省)
[三](15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合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
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 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5 分)
(1)豁然开朗 豁然:
(2)阡陌交通 交通:
(3)悉如外人 悉:
(4)泉香而酒冽 洌:
(5)杂然而前陈者 陈:
15.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6.《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2 分)
17.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4 分)
《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
[三](15 分)14.(5 分)(1)开阔敞亮的样子(2)交错相通(3)完全,都(4)清澈(5)摆开,撰放,陈列(共
5 分。每小题 1 分)
15.(4 分)(1)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2)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共 4 分。每小题 2 分。意
思对即可)
16.(2 分)①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②桃花源中的景象。(共 2 分。每点 1 分)
17.(4 分)《桃花源记》:生活和平安宁,百姓怡然自乐。《醉翁亭记》:太平祥和,与民同乐。(共 4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桃花源记》中考题
(2016 年十堰市)
【2016·湖北省十堰卷】
(一)阅读《桃花源记》,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9.下列句中斜体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见渔人,乃大惊 乃:就 乃不知有汉 乃:竟然
B.无论魏晋 无论:更不用说 便要还家 要:要求
C.问今是何世 是:表判断 吾尝疑乎是 是:这句话
D.未果,寻病终 寻:很久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内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 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
出世思想。
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 个事情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22.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
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请 用自己的话概括。
【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
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乃:竟然/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乃:竟然。
B.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要:通“邀”,邀请。
C.问如今是什么朝代.是:表判断/我曾经怀疑这句话.是:这句话。
D.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寻:不久/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入:在国
内。故选:C。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
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
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
有:
平:平坦.旷:开阔;宽阔.屋舍:房屋.俨然:整齐的样子.之:这.属:类.句子翻译为:一片平坦宽广的土
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的能力.《桃花源记》中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
的不满,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再借渔人“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说明这种理想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与“出世”
和“入世”没有太大的关系,如果要说,也只能是“出世”的思想.故选:A。
(4)崩溃考查分析作者写作目的能力.分析写作目的要了解文章主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写桃花源内生
活的安定幸福,“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是写滁州百姓和太守一同出游的情形.《桃花源记》是用桃源民风表达了对
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醉翁亭记》用“滁人出游”场景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
情怀。
答案:
(1)C
(2)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3)A
(4)《桃花源记》用桃源民风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醉翁亭记》用“滁人
出游”场景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
【点评】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
感到诧异。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焉(不
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语(此人语(yu 第四声)云):名词作动词,告诉。通假字:“要”通“邀”,邀请(不属于 150 实词范围内)。具:
通“俱”,完全、详尽。
《桃花源记》《乙亥北行日记》比较阅读练习
(2016 年南平市中考题)
【2016·福建省南平卷】
(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 8-13 题。(19 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
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
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
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8.解释下列斜体的词。(4 分)
(1)仿佛若有光
(2)悉如外人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4)自恨不如远甚也
9.下列选项中,斜体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
C.具答之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 分)
(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11.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2.【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8.(1)隐隐约约 (2)全 (3)正,正在 (4)遗憾 (评分:每小题 1 分,共 4 分。)
9.A
10.(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园(评分:答对得 2 分。共 2 分。)
11.答案:(1)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2)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评分:每小题 3
分,共 6 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12.答案: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回答即可。(2 分))
【参考译文】
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
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
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
鸡鸣狗跳。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桃花源记》《礼记•礼运》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6 年福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9 一 13 题。(15 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 f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省,
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
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9.解释下面斜体的词语。(4 分)
(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3)不独子食子
(4)货恶其弃于地也
10.下面各组句子中,斜体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 长跪而谢之
11.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2.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 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
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13.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
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 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
作”。
(二) (15 分)
9.(4 分)(每小题 1 分)(1)整齐的样子(2)交错相通(3)以……为子 (4)憎恶
10.(2 分) B
11.(4 分)(每小题 2 分)(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12. (2 分)(每小题 1 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3.(3 分)示例: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 活
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
亲,不独子其子”)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 是
“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