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的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七种答题格式!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
一、方法指导:四看一品,概括感情
评价思想感情,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要做到“四看一品”,即:看标题、看
作者、看序注、看诗眼、品意象。
1.看标题
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
(喜)《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愁)《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怜)
2.看作者(知人论世)
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3.看序注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
想情感。如:
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4.看关键词(诗眼)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
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
“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只有领悟“意象”
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题型分析
模式一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
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套路:
这首诗借( )等意象,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
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并对诗歌进行赏析。
[解析]译诗: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陆鸿渐虽然只是移居到城边一带,去那里也要穿过种植桑麻的小路。
看到他最近种植在篱边上的菊花,现在到了秋天还没有开花和着蕾。
敲门静静地连狗叫的声音都没有,于是试着去向西边的邻居家询问。
邻居回答说这家主人又去山里了,每每要等到太阳西斜时才会回来。
参考答案:这首诗是诗人访友不遇之作。全诗描写了隐士闲适清净的生活情趣。诗人
选取了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细节事物,描绘了一幅隐士居所的画面:靠近城边,桑麻环绕,
小径相通;篱边种菊,尚未著蕾;篱门关闭,寂静无声;主人外出,邀游山林。刻画了一
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自然,流畅洒脱。
相见欢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问: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5 分)
【参考答案】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步骤一)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
境,(步骤二)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步骤三)(景物,“秋色”“夕阳流水”
2 分;特点,“冷落萧条”2 分;感情 1 分。共 5 分)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问: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5 分 )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步骤一)营造了宁静
(或静谧、幽静等)(步骤二)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 分)的心情。
(步骤三)
模式二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
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
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
《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
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
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
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
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
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
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
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
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
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
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
三)。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问: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
2 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
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
情和殷勤。(2 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
难舍。(2 分)
模式三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
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
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
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模式四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
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示例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问: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思路分析:这里如果用“对”字,虽说比较平稳而浑成,但只表现“空床”与“素秋”
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字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
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
的凄怆。
【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步骤一)。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
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
的情状(步骤二),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传的凄怆之情(步骤三)。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问: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
月;“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
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模式五 关键词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
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
的作用(形式上)。
示例
山行即事
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③鸥性:
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á) :戏耍,玩弄。
问: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参考答案】(1)“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
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2);在结构上,“议”
字统领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
小结:语言分析法——
解说表层含义:字面意义①表现景象②
分析深层含义:表达情感③突出主旨④
评价形式作用:表达效果⑤答题时依序答出,避免遗漏;依据诗作具体情况适当减少
项目,不牵强附会,强加于“诗”。
模式六 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
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
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
示例: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
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
情感)(想像 1 分,画面描绘 2 分)
模式七 评价型
1.提问方式:探究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
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
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
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
恰当的表述。
2.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
答题
3.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
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思路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
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
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
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
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
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
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
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模式八 比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
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
次分明。
3.答题步骤:1、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 2、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
行分析,分条做答。
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
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 分)
思路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
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
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
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
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
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模式九 根据具体问题作答
示例:
点绛唇(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注]乱鸦啼:暗喻小人的飞短流长。
问:①词的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5 分)
②词人为什么“闲却传杯手”?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参考答案】①、此人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由静到动(2 分),描绘了一幅新月悬空、山
悬北斗、夜静江寒、梅影横窗人不寐的景象。(3 分)
②、此人“闲却传杯手”是因为“归兴浓于酒”。(2 分)全词表达了词人面对蜚短流
长的仕途心生厌倦,(2 分)渴望归隐家乡,乐守田园的思想感情。(2 分)
诗歌鉴赏七种答题格式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鉴赏其形象、其语言、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
想(感情)内容。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人物形象:身份+性格+情感
例 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
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问题: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
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
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例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问题: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
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
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例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问题: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
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
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
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
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ǘ有皱纹的纱)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
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问题: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简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人炼字妙用的理解阐释。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让人
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
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赏析表达技巧
1、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问题: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简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2、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例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绝(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问题: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简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笼照
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题:(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
来赏析这首诗。
〔简析〕(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
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
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七、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例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偶成(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问题:试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这首诗。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两句写景:天空中有淡淡的白云、
柔和的春风、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
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