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二轮复习:“消费”主题练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二轮复习:“消费”主题练 含答案

ID:584213

大小:18.8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1 届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二轮复习:“消费”主题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消费券被套现和交易,刺激消费、增强市场经济活力的政策效果就会大打 折扣,同时会给地方财政、社会资金造成经济损失,更谈不上让利于民、扶危济 贫。所以,对薅消费券“羊毛”的行为必须坚决打击、毫不手软。 近期,多地采取消费券补贴方式促进消费回暖,但有记者调查发现,伴随抢券热 潮,一些“羊毛党”利用监管、技术漏洞,将消费券套现、交易,获取利益。目 前,这一现象已经引起监管部门警惕,多地正不断完善消费券的使用办法。郑州 等地针对这类现象发布通告称,将追究消费券套现者的相关法律责任。 据报道,在消费券发放时,“羊毛党”利用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囤券:有人写程序、 开外挂抢券;有人通过虚拟 IP 地址或虚拟定位,绕开消费券领取的地域限制, 在全国范围内组团抢券。这就为消费券套现和交易创造了条件。“技术黄牛”才 是最该防范的,打击“技术黄牛”更需技术手段支撑。 (摘编自何勇海《让消费券背后的“羊毛党”付出代价》) 材料二: 发放消费券活动的特点之一是聚集人气,推动大众消费,这既有利于用好聚 集起来的人气培育品牌,同时打造和培育品牌本身也对拉动消费有事半功倍的效 果。比如商务部推出的“双品购物节”就聚焦于推动消费者购买品牌产品,在拉 动消费的同时也对参与活动的品牌起到了宣传推广作用。诚然,品牌打造是需要 持续推进的工作,阶段性的促消费举措并不一定能立见成效,但如果在推进促消 费政策和活动时,能以品牌培育为导向,每一次促消费政策和举措都着重支持和 推广一批品牌,累积的政策效果也会非常明显。 近些年,广西商务厅大力推进“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桂品出乡”等活动, 在举办阶段性的促消费活动时注重培育地方品牌,推动形成了柳州螺蛳粉、百色 芒果、梧州六堡茶等一批地区品牌产品,柳州螺蛳粉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吃变 成全国网红产品,还将销售市场拓展至美国。百色芒果也成为全国知名水果,田 间收购价翻了几倍,带动一批果农增收致富。这些品牌的形成都带动了当地相关 2 产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持久的拉动性作用,可以说阶段性的政策举措 形成了持久的政策效应。 (摘编自何晓曦《如何让促进消费举措更持久》) 材料三: 当前消费市场主要矛盾是人们消费倾向下降,导致供大于求,发放消费券更 多是“抛砖引玉”,很难导致消费市场需求大增。 疫情在全球肆虐,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存在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对未来经济预期也存在模糊性,所以除了必要的消费,人们 往往更加注重增加流动性的储蓄。 在这种行为调整的情况下,如果期望居民多消费,当然要提供更多的“甜 头”。发放消费券,商品价格适度打折都是属于提供“甜头”的刺激消费措施。 这些措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刚需的产品或服务提供这种“甜 头”,其总体作用相对较弱。因为,它只是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并不一定刺激消 费总量提高。行为经济学认为,消费者有较强的“损失厌恶”,当损失发生后, 如果要使消费者仍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要么增加消费者,要么给消费者更多的 价格折扣。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发现,中国的消费者是全球风险厌恶程度较高的消 费者。面对负面的冲击,中国的消费者首先会通过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来应对风 险。如此一来,消费券给消费者的“甜头”大多数会节省下来,继续形成储蓄。 消费券带来的 5%的价格折扣,不至于使得消费者增加非刚需产品的消费数量。 (摘编自杨思群《消费券的作用要理性看待》) (1)下列对“消费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放消费券会刺激消费、增强市场经济活力,但会给地方财政、社会资金造 成损失。 B.发放消费券只是阶段性的促消费举动,短时间内不一定能够获得立竿见影的 品牌效应。 C.商家可以利用消费券聚集人气、培育和扩大自己的品牌,以期获得持久的政 策效应。 D.发放消费券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消费市场供大于求、消费倾向下降的主要 矛盾。 3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打击薅消费券“羊毛”的行为需要多措施并举,让消费券能真正用于聚集商 业人气、增强市场信心、提振消费动力。 B.中国消费者有较强的“损失厌恶”,面对风险只有给消费者更多的价格折扣, 才能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 C.地方可以在举办阶段性的促消费活动时注重培育地方品牌,从而带动当地相 关产业发展。 D.消费券较低的折扣对促进百姓刚需的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作用较弱,不一定能 刺激消费总量的提高。 (3)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如何优化消费券的使用。 【答案】 (1)A (2)B (3)①完善消费券使用办法,打击消费券套现和交易行为;②依托消费券培育 品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③加大消费券折扣,丰富消费券类型。 【解析】 (1)A 项,偷换概念,由原文“当消费券被套现和交易,刺激消费、增强市场 经济活力的政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会给地方财政、社会资金造成经济损失” 可知,当“消费券被套现和交易”的时候,才会“给地方财政、社会资金造成损 失”。 (2)B 项,“面对风险只有给消费者更多的价格折扣,才能保持原有的消费水 平”以偏概全,原文为“如果要使消费者仍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要么增加消费 者,要么给消费者更多的价格折扣”,所以除了给消费者更多的价格折扣外,还 有一种方式是增加消费者。 (3)阅读文本可以知道,材料一讲的是消费券“羊毛党”利用技术手段对消费 券进行套现和交易的问题,因为这一现象的出现,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已经 4 引起监管部门警惕,多地正不断完善消费券的使用办法”,打击这种套现和交易 行为。材料二讲的是如何让促进消费举措更持久,办法就是推进促消费政策和活 动时,以品牌培育为导向。举了广西培育地方品牌,拉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的事 例。材料三讲的是理性看待消费券的作用的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知道,我们要想 真正发挥消费券拉动消费市场需求的作用,需要从两方面着手:“要么增加消费 者,要么给消费者更多的价格折扣”。最后,根据上述材料要点、主要内容,从 题干要求出发,总结写出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知识付费 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 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 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 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 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 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 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你没看过《欢乐颂》, 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 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 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用户愿意为 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 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你为你的智商交了多少钱?》 等) 材料二: 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一些 5 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 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 历史与传统。《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 焉。’”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这里的干肉就可以 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 上学,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等,无不 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因此,付费下载论文、付费参加线下和线上培训,只不过 是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消费的网络延续而已。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将现实生活中 长期存在的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媒体兴起之后的新事物,显然有悖于历史真相与 现实经验。 在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 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新媒 体新闻的报道者、信息的提供者如只为付费受众提供正确的资讯,显然是违背新 闻专业主义这一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规范,是对新闻媒体所承担的报道与 传播信息责任的背弃。一旦这样,那么媒体的职业伦理与公众的知情权将轰然崩 塌。在这股对于知识付费现象讨论中,最为卖力、最有热情的是新媒体这一群体, 它们对于话题的炒作与持续推动有着更为内在的利益诉求。 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它们善于利用自身 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 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介的裹挟力与诱导力也逐 渐引起有识之士的警惕。媒介通过制造“社会需要什么”、“公众在想什么”的幻 觉,引导公众在这一假设的背景下步入其设置后的营销景观。一旦人们缺乏辨析, 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实质上公众就将自己的思考、理性与政治、经济 权利无偿交付给媒介,而这一点正是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 (摘编自《“知识付费”命题背后的营销焦虑》,有删改。原载《光明日报》) 材料三: 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 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 6 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 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 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付费的空 间还会不断增加。 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 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本质上,是将知 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 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 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 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 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 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 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 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 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 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 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费。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 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让在线支付手段更便捷,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 互,开发针对效果付费的打赏制度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 (摘编自《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有改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知识付费指知识的接收者为阅览知识和接受服务付出资金的现象,它客观上 有利于知识的传播。 B.早在孔子时代,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因此,今天说“知识付费时代到 来”是一个伪命题。 C.民众面对新媒体营造的舆论环境,逐渐失去感知与思考的理性,最终沦为媒 介公司的赚钱工具。 7 D.当前知识付费和知识免费同时存在,但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这是由 其本质特点决定的。 5.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知识付费现象的出现,部分原因是当下互联网免费内容多而杂乱,人们更愿 意为精品内容付费。 B.有些新媒体混淆概念,将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事物来宣传,可见他们没有历 史知识和现实经验。 C.如果公众付费购买的信息真的更加可靠,那么媒体从业人员就有可能违背了 最基本的职业规范。 D.“靠软件卖钱,赚的钱越来越少;软件不收钱靠服务收钱,赚的钱越来越多” 可作材料三的论据。 6.知识付费时代,个人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应对知识付费这一现象?请综合上面三 则材料,简要回答。(6 分) 答案: 4.A【解析】(B“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理解错误,孔子虽然收受学生 “束脩”,但并不意味着“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C 这一说法夸大了原文的 意思,理解不当,原文为“一旦人们缺乏辨析,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 强调的是特殊现象,而并非普遍情况。D“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分析不 当,根据原文“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 务使用来收费”可以得出结论) 5.B【解析】(B“可见他们没有历史知识和现实经验”分析不当,这样做是 因为部分新媒体为了获得关注而通过这种方式制造噱头,迎合受众) 6.①认清社会发展方向,认可知识付费的必然性和合理性。②培养独立思考 意识,理性对待媒介提供的资讯。③不跟风、不盲从,不为肤浅的所谓“话语权” 而焦虑。④充分利用知识免费与付费的优势,利用知识,享受服务。(1 点 2 分, 8 答出任意 3 点得 6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得分)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