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语文】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考情解读
核心考点 考向
考题取样
题型
统一命题 自主命题
成语
近义成语辨析
2020全国卷Ⅰ,17
2020全国卷Ⅲ,18
2018全国卷Ⅰ,19
2018全国卷Ⅲ,17
2020江苏,1 单选题
语境成语正确
运用
2017全国卷Ⅰ,17
2016全国卷Ⅰ,13
2020海南,18
2017山东,4 单选题
实词和短语 近义实词、短语
辨析
2019全国卷Ⅰ,17
2019全国卷Ⅲ,17
2020天津,1
2019江苏,1
2018天津,2
单选题
虚词 常见虚词的使用
与搭配
2020全国卷Ⅱ,17
2016全国卷Ⅰ,15
2016全国卷Ⅲ,15
2019浙江,2 单选题
考情解读
命题分
析预测
1.考查形式:考查形式灵活。高考对词语(包括熟语)的考查主要
以近义辨析、语境辨析、虚词的使用搭配等形式呈现。
2.考查内容:①选词范围扩大,更加贴近实际运用。②成语仍是考
查重点和难点。
聚焦学
科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备考要求: ①提高对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考生在备考时,不仅
要重视近义词语的积累,还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提高辨析近义
词语的能力。②注意常见虚词。积累常见关联词语,掌握常见虚
词的用法和搭配也是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意的。
考点1 成语
考点2 实词和短语
考点3 虚词
解题能力提升
考点1 成语
考查形式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成语题考查频率较高,而且在考查形式上多有变化。
主要有三种形式:①设置语境辨析近义成语并选词填空,如2020年全国卷Ⅰ
第17题;②判断某几个句子中成语使用的正误,如2020年海南卷第18题;③从
近义辨析的角度混合考查成语、词语等,如2019年全国卷Ⅰ第17题,2019年
江苏卷第1题。
考点1 成语
要提高辨析使用成语的能力,考生必须大量积累易错成语。积累成语可
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阅读积累。通过阅读教材和课外读物,积累其中的易错成语。
2.习题积累。通过做题,积累试题所考成语。这些成语往往是常考易错的,需
要重点关注。
3.资料积累。利用现成的“成语汇编”之类的材料,快速积累常考易错成语。
这是成语复习的快捷方式。
考向1 近义成语辨析
典例1[2018全国卷Ⅲ,17,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 的迁徙盛
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
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
坚守和执着,而不是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
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以
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
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自己的生物指南针。
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
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
上一代遗传给它们,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
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 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
着更加 的故事出现。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试题在一段文字中挖
掉四个成语,然后针对这四个成语各选择一个近义成语或容易混淆的成语,分
别组成四个选项,有一定的干扰性。
序号 释义 辨析
第一
组
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
诗文、群众运动等)。 语境说的是动物迁徙场面很盛大,
两个词都适用。
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盛大。
第二
组
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
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随波逐流”偏重个人没有主
见,“随遇而安”偏重个人能满
足于各种环境。语境说的是动物
在迁徙中对驻地有着坚守和执着,
应选用“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
境中都能满足。
序号 释义 辨析
第三
组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务。 语境说的是科学家努力进行
探究,应选用“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
第四
组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 语境说的是科学家对动物迁
徙路线进行探究的故事,应
选用“引人入胜”。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续表)
答案 B
典例2[2020江苏,1,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是 ( )
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
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 ,解民众于水
火,挽狂澜于既倒。野火沃土,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 的
奋斗史。
A.以身许国 多难兴邦 不屈不挠
B.以身试险 多难兴邦 不卑不亢
C.以身许国 一言兴邦 不卑不亢
D.以身试险 一言兴邦 不屈不挠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以身许国:将
自身的一切献给国家。以身试险: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根据语
境,“以身许国”与前文中所说的志士仁人在中华民族艰难之际挺身而出的
语境更匹配,故应选“以身许国”。第二处,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可以激
发人民发愤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兴盛起来。一言兴邦:一句话使国家兴盛
起来。指所说的话分量很重,能使国家兴盛或事情成功。根据语境,应选“多
难兴邦”。第三处,不屈不挠:指在压力或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不卑不
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的态度和言行恰如其分,自然得体。前者与
“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的语境更搭配,故应选“不屈不挠”。
答案 A
方法点拨 辨析近义成语的三个角度
1.代入句子,语感检验。一般近义成语辨析多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进行考查,将
选项成语分别代入所给的句子中,通读一遍,根据语感检验语句是否通顺,通
过权衡、比较,确定较为合适的成语。
2.联系语境,揣摩句意。考生在答题时,要仔细审读语境,挖掘其中包含的表意
侧重点、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程度轻重等有效信息,进而揣摩句子的整体
含意,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如“极光运动所造成的
的瑰丽景象”中,横线处的备选成语有“瞬息万变”“浩如烟海”,考虑到中
心语是“景象”而不是典籍文献之类,所以选用“瞬息万变”。
3.前后对应,定位准确。语句中的部分词语与备选成语的适用对象不符,解题
时要注意所选成语的适用对象应和句子中的对象对应,从而确定答案。如:何
为工匠精神呢?那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
和精力, ,反复改进产品。备选成语有“孜孜不倦”“宵衣旰食”,其
中“宵衣旰食”的意思是“勤于政务”,与句子中的“改进产品”不对应,因
此应选用“孜孜不倦”。
考向2 语境成语正确运用
典例3[2017全国卷Ⅱ,17,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
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
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
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 . . .
. . . .
. . . .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调查研究,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
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
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
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 . . .
. . . .
. . . .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使用成语。①巧夺天工:精巧的人
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语境强调大自然的美景,使用错误。②望尘
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用于此
处不合语境。③博学审问: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指求学时的态度和学习
的途径。本句表现他努力学习,使用正确。④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
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本句是说他不听群众意见,使用正确。⑤左支右绌:指
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本句是指学习语文很吃力,
使用正确。⑥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一般指人,使用错误。
答案 A
典例4[2020海南,18,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
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
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
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
各国人民喜爱……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
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
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
. . . .
. . . .
. . . .
. . . .
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
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喜闻乐见 B.老少皆宜 C.炉火纯青 D.不一而足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项,喜闻乐见:喜欢
听,乐意看。使用正确。B项,老少皆宜:本义指老人和儿童都适宜,喻指适用的
范围非常广。使用正确。C项,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
的地步。不能与“不断”搭配。D项,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使用正确。
答案 C
方法点拨 根据语境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
语境即语言环境,指使用语言的环境,分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
指一定的言语片段前后出现的其他言语片段,即上下文。外部语境指存在于
言语片段之外的语言的社会环境。“根据语境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这里
的“语境”是指内部语境。辨析一个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首先要准确把握
该成语的内涵,然后关注该成语所处的语境并加以分析,分析该成语和整个句
子的氛围是否吻合、人称是否对应、意思是否一致。
根据语境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注意以下情形:
1.不合事实
如: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驶,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
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安步当车”的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
件: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
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是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显然“安步
当车”不合事实。
. . . .
2.轻重失当
成语有轻重之别,如果不加区分,就很容易造成错误。如“李老师勤勤恳恳,
日理万机”,“日理万机”的意思是每天处理大量要务,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
级领导人),用在这里说“李老师很忙”,显然过重了,与所处的语境不合。再
如“他最看重诚信,教育孩子要做个一言九鼎的人”,“一言九鼎”形容所说
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用在孩子身上词义过重。
3.望文生义
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容易因为望文生义而作出错误
判断。
. . . .
. . . .
如: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
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耳提面命”意为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后来形容
恳切地教导。而例句中片面地认为其意思是“提着耳朵当面命令”,好像合
乎语境,其实望文生义。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万人空巷”“炙手可热”“首当其冲”“久假不
归”“明日黄花”等。
4.搭配不当
有些成语使用时还要注意其与句子中的相关成分是否搭配。如果忽视这点
就会造成句子的语法混乱。
. . . .
如: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的怪石,于是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敌军的妙计。
“出奇制胜”虽可作谓语,但其后不能带宾语,用在此处显然不当。
还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一般不用于其他句式。如“望其项背”
就不能用于肯定句中,其他的成语如“善罢甘休”“同日而语”“一概而
论”“等量齐观”等也同样如此。
5. 谦敬失当
如:这是一部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
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属于谦辞,只能对自己,不能对
. . . .
. . . .
别人。有些成语属谦辞,只能对自己;有些成语属敬辞,只能对别人。如果忽略
了,便会犯谦敬失当的错误。
6. 对象误用
如:《红楼梦》中有句话说“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
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汗牛充栋”只用来形容书籍极多,不能指金玉之类,例句属对象误用。
有些熟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
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如果对这些熟
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
. . . .
的现象。如“豆蔻年华”只用于十三四岁的少女,“青梅竹马”只用于男女儿
童之间等。
7.重复累赘
如:看到他这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
不禁”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使句子表意
简明。
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使用某个成语时,成语的语义可能与句子中的某些词语
或短语意义重复,从而造成重复累赘。
. . . .
8.褒贬误用
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附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感情色彩分为
褒义、中性、贬义,考生在使用时应认真辨析,明确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
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如①: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找来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
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这是
褒义词。句中说的是垃圾食品厂,所以褒词贬用了。
. . . .
如②: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阵阵掌声。
“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这是贬义词。句中说的是辩论选手,
所以贬词褒用了。
9.自相矛盾
在成语使用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成语义和语境义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语意
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否则就会产生逻辑上的相悖,语境和语意上的矛盾。
如:山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
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句中的“深谷”“无路可
通”,既不是“要冲”,也不涉及“攻守”。
. . . .
. . . . . . . .
考点2 实词和短语
实词是指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代词。
短语,又叫词组。它是大于词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简单的短语可以充
当复杂短语的句法成分。短语可以从结构这个角度进行分类。
高考对实词和短语的考查着重在语境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上,如“制约”
与“约束”,“亢奋不已”与“兴奋不已”。同时,也会涉及一些同义词的辨
析和使用,如“太阳”与“日头”,“演讲”与“讲演”。因此,考生必须掌握
与词语相关的基本知识,如词性,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义的轻重,词
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典例5[2019全国卷Ⅲ,17,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
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 。
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
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
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
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
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 了
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
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
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
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
重大贡献。在公众和网友为此 之时,科学家则对“嫦娥四号”所携带
的月球车有着更多期待: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 地
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遐想 限制 亢奋不已 源源不断
B.联想 限制 亢奋不已 不绝如缕
C.遐想 制约 兴奋不已 不绝如缕
D.联想 制约 兴奋不已 源源不断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遐想:悠远地
思索或想象。联想: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
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由看着很松软的大坑而想到巧克力蛋糕可知,应
该用“联想”。第二空,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规定的范围。制约:甲事物
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
根据语境,应选用“制约”。第三空,“兴奋不已”和“亢奋不已”都有“兴
奋”的意思,但“亢奋不已”是极度兴奋的意思,根据语境,应用“兴奋不已”。
第四空,源源不断:形容连续不断的样子。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
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语境中形容数据接连不断地传
回地面,应选用“源源不断”。
答案 D
典例6[2018天津,2,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垣着一段古潭般 的河湾。一片暗绿扑上眉睫,
浑身一阵清凉。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夹岸竹树环合,
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曼,纠挽披拂。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
参差画出流水的 来。一棵倔拗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 的枝叶梢
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深邃 蜿蜒 荒疏
B.幽邃 蜿蜒 稀疏
C.深邃 曲折 稀疏
D.幽邃 曲折 荒疏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对近义词语的辨析,
考生可根据对语境的把握和对所给词语意思的理解,运用排除法解答。深邃:
深;深奥。幽邃:(山水、树林、宫室等)深而幽静。此处形容“悄无声息”的
“河湾”,用有“深而幽静”之义的“幽邃”较为合适,因此可排除A、C两项。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曲折:
弯曲;(事情发展、故事情节)复杂,变化多。此处用来形容“流水”,与“蜿蜒”
的第二个意思最为契合,因此可排除D项。荒疏:(学业、技术)因平时缺乏练习
而生疏。稀疏:(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此处用来形容“枝
叶梢头”,用“稀疏”较为合适。
答案 B
方法点拨 四个角度辨析近义词
1.从语素入手辨析
语素,即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现代汉语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有些近义词因为
语素不同而导致词语意义有了细微差异,因此可以对不同的语素进行解释,再
将其意思带到原词语之中,从而正确辨析近义词语。如:【洒进·泼进】“秦、
晋大战的旌旗战尘遮蔽了那轮赤红,却将如注如流的碧血( )了这片干旱的
黄土。”单看语素“洒”和“泼”,“洒”可以组成挥洒、洒落、洒水车等
词,也就是使原本完整的液体分散地落下来;而“泼”可以组成瓢泼大雨、泼
水等词,明显有使一股液体有方向、有力量地朝向某一个目标掷去的意味。
题干中的碧血“如注如流”,“注”“流”都是有一定动力或方向的,都不是
漫无目的地散落下来的,所以选择“泼进”更符合语境。
2.从词语的色彩方面辨析
(1)感情色彩
词语依据其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类。褒义词:含有褒
奖、赞扬意义的词,表示肯定或赞许的感情。贬义词:表示贬损意义的词,表示
否定或贬斥的感情。中性词:既不明显褒奖,也不明显贬损。如:“鼓励”与
“煽动”,“果断”与“武断”等,前者含褒义,后者含贬义。
(2)语体色彩
有些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适用于不同场合,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口
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特点;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特点,多用于郑重场
合、理论性文章等。如:“散步——溜达”“洽谈——商量”,这两组词语意
思相同而语体色彩不同,前者属于书面语,后者属于口语,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3.从词语的意义方面辨析
(1)词义涵盖的范围
有些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所指范围有大有小。如:“战
斗”“战役”“战争”。“战争”指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
阶级与阶级之间或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其往往由一些战
役组成,如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包括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指为
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
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如辽沈战役就由很多次战斗组成。“战斗”指敌
对双方所进行的武装冲突,是达到战争目的的主要手段。因此,“战争”范围
最大,“战役”次之,“战斗”范围最小。
(2)词义的侧重点
名词性同义词的着重点往往表现在所指事物的特点方面。如:“才能”和
“才华”,都含有能力、特长的意思,但“才能”着重指办事的能力或对知识、
技能、技巧的运用能力,而“才华”则着重指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
慧与特长。
动词性同义词的着重点往往表现在动作的方式、方法上。如:“发现”和
“发明”都有新出现的意思,但“发现”着重于新找到本来就存在的事物,而
“发明”着重于新创造出来的本来不存在的事物。
形容词性同义词的着重点往往表现在所指事物的性质、属性、状态上。
如:“陡峭”与“峻峭”都形容山势的高而陡,但“陡峭”着重指山的坡度大
而陡直,而“峻峭”着重指山势的高而险峻。
(3)词义的轻重
有些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在表现事物的某些特征或程度上,往
往有轻重之别。如:“损坏”与“破坏”,都有使物体毁坏的意思,但“损坏”
多是无意的,“破坏”则多是有意的。
4.从运用上辨析
(1)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在语言表达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制,一
般都有较固定的搭配,不能任意组合。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
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
关系、条件;交流——思想、经验;交换——意见、礼物、资料。
(2)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如:公然——公开,两个词语都含有不加掩饰地
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
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可作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可作状语,如
“公开表明态度”;可作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3)适用的对象不同 如:爱护——爱戴,前者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
或同级同辈之间,而后者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抚养——奉养,前者用于长辈对晚辈,而后者用于晚辈对长辈。
(4)适用的范围不同 词语的适用范围有大小之分,有的适用对象多,有的适用
对象少,有的倾向和某一特殊领域的词语搭配,有的倾向和多个领域的词语搭
配,因此要辨清词语的适用范围,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的错误。
如:“契机”与“时机”,“契机”指事物转化(多指向积极的方向)的关键,而
“时机”则指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多指有利的)。
考点3 虚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高考对虚词的考
查,着重于虚词的正确使用,主要有两个考查角度:①病句辨析中对关联词的搭
配、位置的考查;②单独考查辨析和使用虚词。
典例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芙蓉街如潮的人流渐渐退去了,午夜的空寂也一样属于它,作为济南最具地
域特色的一条老街,它繁华,又 于此。
②德国战后全民反思二战罪行,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却缺少德国人反省战争的
勇气,不但不反省, 否定战争罪行,缺少承担战争责任的道德。
③杨振宁说,科学研究 需要研究者的态度、见识、胆略和洞察力,但
如果没有文化涵养的支撑,再优秀的研究者也难以收获成功。
A.不只 反而 纵然
B.不止 反而 固然
C.不止 而且 固然
D.不只 而且 纵然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近义虚词的能力。①“不止”,指继续不停,也指超
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不但,不仅。根据语境应选“不止”。②“反
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
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根据语境应选“反而”。③“固然”,表
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也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纵
然”,即使,表假设关系。根据语境应选“固然”。
答案 B
典例8[2016全国卷Ⅰ,15,3分]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① 不要依赖译文。 ② 并不是说在整
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 ③ 肯动脑筋, ④ 不盲目机械
地看待译文, ⑤ ,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
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 ⑥ 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这 如果 而且 那么 也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就
C 一定 也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仍
解析 解答此题,应重点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对语句关系的确定来判
断使用哪个词语。①②两处,从前两句的关系分析,A、B、D三项都以;③④⑤
三处,从语句的意思分析,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D项。⑥处,“就”用在此处,
语意不连贯,排除B项。
答案 A
方法点拨 正确辨析和使用虚词的8个要点
1.辨析词性。词语的词性不同,在语句中的语法功能也不一样,比如副词可以
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形容词;介词可以与后面的名词、代词组成介宾短语
作状语,来修饰限定、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等。如:“把大门打开”中,介词
“把”与后面的“大门”组成介宾短语,说明动词“打开”的对象。
2.辨析语素。对于形近词、近义词等,要注意分析构成词语的语素意思。
如:“甚而”与“进而”,“甚而”中“甚”的意思是“很、极”等,故“甚而”
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进而”中“进”的意思是“向前移
动”,故“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
3.辨析对象(范围)。辨析虚词,注意把握词语使用的对象或者范围。如:“以
致”与“以至”,两个词语都可表示结果,但前者侧重于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
造成的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出现的结果等,后者侧重于表示由于上文所说
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4.辨析语气。关注虚词表达的语气,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揣摩。如:“或
者”“还是”,都表示某种选择,但前者多用于陈述句式,后者多用于疑问句
式;“简直”“几乎”,都有对事物的肯定,但前者表示完全如此,后者表示接近
发生。
5.辨析色彩。这里主要指语体色彩和情感色彩。如:“径自”“径直”,前者
有自作主张、擅自行动的意思,多含贬义;后者表示动作一直进行,不绕弯,也
不费周折,无贬义色彩。如“或者”“要么”,都表示选择,前者一般用于书面
语,后者多用于口语。
6.分析结构。回答补写虚词题,需要通过分析语句的结构确定所使用的虚词。
7.分析搭配。关联词一般都有着固定的搭配,已经形成固定搭配的常用关联
词如下表所示: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却)……;尽管……,还是(但是)……
假设关系 如果……,就……;要是……,那么……;假如……,就……;倘若……,就
(便)……
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
8.分析连贯。高考中的补写虚词题一般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可以通过
分析填入的相关虚词是否恰当、连贯来判断填入的虚词是否正确。
选择关系 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宁愿)……,也不(决
不)……;是……,还是……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条件关系 只要……,就……;只有……,才……;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
(也、还)……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