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2016—2020年高考优秀作
文赏析
【语文】第四部分 写 作
题组1 全国卷题组
题组2 地方卷题组
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1.[2020全国卷Ⅰ,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
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
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
“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
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题组1 全国卷题组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
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作文在命题上与往年相比同中有异,
相同之处在于材料加具体情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不同之处是在具体的
选材上不再如往年一般充满时代特色,而是从传统历史故事中取材,要求考生
根据自己对历史人物的感触进行写作。材料提到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
历史人物,考生只需要围绕其中一个人进行分析即可。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
一个人来写,也就是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角度来写。齐桓公听取鲍叔的建
议,重用曾与他为敌的管仲,这表明他知人善任、善于纳谏,且宽容大度,因此,
选择齐桓公的话可从这些角度立意;管仲原是齐桓公敌对一方的辅臣,因才能
被举荐,在成为齐桓公的辅臣后助其成就一代霸业,因此,选择管仲的话可以写
他在其位谋其政,富有政治才能;鲍叔辅佐齐桓公即位,却举荐管仲,认为成就
霸业“非管仲不可”,并甘居其下,因此,选择鲍叔的话可以写他慧眼识才,不
计较个人得失,还可以写他为国举贤,在成全别人威名的同时,也让自己在史书
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此外,考生需要结合具体任务,在行文中展现出写作情
境,体现发言稿这一文体形式。
具体立意角度有:①知人善任,霸业可期;②君子当不计前嫌;③善纳谏者
胜;④在其位当谋其政;⑤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⑥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等等。
佳作展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各位同学:
刚才听了大家对材料的感受,多对管仲和齐桓公赞叹有加,有大家珠玉在
前,我就不再赘述,在这里只谈一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鲍叔。(指出写作情境)
老子《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一直认为,“知人”和“自
知”能做到一样已然不易,想要两者得兼是很难的,直到我看到了鲍叔。他让
齐桓公与管仲君臣相得,在成就齐桓公春秋霸业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对自我和
他人的清晰认知,令人叹服。(表明观点)
古希腊有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卢梭称这句箴言“比伦理学
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名言引用,增强说服力)显然,一个
人智慧的起点,莫过于对自我有着清晰的认知。鲍叔在齐桓公与兄长争夺君
主之位的过程中立下赫赫功劳,在齐桓公即位之后,他本可以在齐桓公任命自
己为相时坦然接受,但他深知自身的能力,明白自己能够帮助齐桓公走向君主
之位,却无力让其成为霸主,若因一时贪图高位而担负自己能力之外的使命,
这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他想给这
个国家更好的选择。(对材料进行具体分析)
鲍叔对自我的认知让我想起昔日看的电影《悟空传》,被压在五行山下
五百年的孙悟空对着晚霞感叹:也许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
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了。孙悟空用五百年的磨
难才认清了自己,而鲍叔早早地便认识到了这一点。
更让我震撼的是,他不光将自己置身于镜子之前,更将自己的好朋友管仲
看了个通透,将齐桓公的气度看了个明明白白。(过渡段,承上启下)
后人皆知鲍叔向齐桓公举荐了管仲,却很少有人想过这背后是怎样的惊
心动魄。假如鲍叔看不出齐桓公的明君气度,那么,在他举荐管仲的那一刻,
足以让齐桓公因管仲的“射衣杀身”而对鲍叔心生嫌隙;假如他看不出管仲
具有经天纬地之才,那么,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后所实施的每一个国策都有可
能让整个齐国和他个人陷入危机。(假设论证,明确鲍叔“知人”的难得)这
不是一次简单的举荐,这其中体现出的是鲍叔以一己之力承担起国家安危的
大勇和洞彻人心的智慧。
鲍叔有如此眼力与智慧,也难怪管仲曾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其鲍叔之谓也。(重申观点)
谢谢大家!
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先假设其他同学发言,将话题自然引到本文论述的中
心人物——鲍叔身上,且巧妙地呼应了“读书会”“发言稿”的任务要求,点
明具体情境;然后以老子的名言引出对鲍叔的评价,表明观点;接着论述鲍叔
的“自知”和“知人”,过渡段的使用使得文章更有层次。文中既有对材料
的分析,又有对名言的引用,语言流畅,富有文采。
2.[2020全国卷Ⅱ,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
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
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
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
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
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
“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 2020年全国卷Ⅱ继续设置有明确任务指令的材料作文题。所
给材料直观而巧妙地反映时代主题,有视野,有胸怀。
题目所给材料共三段。材料第一段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和英国
诗人约翰·多恩的话,可以视其为整个材料的统领,这两句话的核心意旨是人
与人、国与国、人与世界紧密相连。材料的第二、三段阐述了2020年国际
社会在抗疫中相互帮助、支持与鼓励的具体事例,可以看作对第一段材料的
诠释。这些实实在在的事例以及事例所反映的真诚朴素的情感,正是人类在
面对共同的灾难时同理共情、相互支持、携手并进的真实体现,是对“人类
命运共同体”这个抽象概念的生动展示。而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等等。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再加上疫情来袭,全球抗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道作
文题正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有力呼应,引导青年对人类共同
的命运和全球共同的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思考。
另外,要注意材料提出的明确的“任务指令”。首先,要求作为参加“世
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的中国青年代表发表演讲,这意味着这次演讲的受
众是“世界青年”,由此考生写作时不能只站在个人、本国的立场上,还应以
同理心态、共情姿态来行文。其次,演讲要求“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
未来’为主题”,这是立意的核心:“携手同一世界”,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强调互帮互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青年共创未来”,强调青年人的责
任和担当。最后,要注意演讲稿的文体要求,在写作时,要有对话感、交流感,
情感要充沛,话语要掷地有声。
考生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同呼吸,共命运,创造美好世界;②担负青
年使命,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③合作互助,才能共赢
佳作展示 化身溪流,汇入汪洋
吴 啸
亲爱的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
回顾大航海时代,探索者踏浪前行,将散落世界的孤岛连为整体;如今全
球化时代,世界早已不是山河异域、道阻且长,世界青年正处于全球化浪潮的
风口浪尖。“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
的一部分。”这句话在今天具有最切实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条溪流,
只有汇入世界的汪洋,才能永不干涸,才能蔚为壮观。(照应标题,亮明观点)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时,世界人民秉持“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
两乡”的国际精神施以援手,帮助中国人民交出更加精彩的抗疫答卷;疫情在
其他国家肆虐时,我们也希望“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的暖心之语,
能够为世界抗疫做出精神贡献。(紧扣热点事件,照应材料内容)其实早在战
国时期,中国思想家墨子就已提出“兼爱”的观点。面对当前全球严峻的疫
情形势,我们要将兼爱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动力,携手世界人民共同斩断阻碍人
类发展的荆棘。这种十指连心的情谊,这种共克时艰的情怀,正是人类文明得
以长久发展的重要基础。(论述世界人民团结一致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乘上经济全球化的快车,但世界文明的殿堂并非
永远完美无缺。君不见,极端的功利主义,曾引发惨绝人寰的黑奴贸易;君不
见,极端的民族主义,一次又一次让世界陷入战火之中。当今疫情之下,虽然
世界各地不断涌现抗疫英雄,但知识普及的缺乏、相关政策的疏漏,导致许多
人仍在忍受病痛的折磨。(从历史到现实,揭示人类面临的问题,为下文指出
青年的责任做铺垫)
朋友们,这些都是等待你我解决的问题。(贴合语境,体现文体特色)尽管
前方道路艰难,但我们应始终怀有灼灼信念。作为青年人,我们必须克服人生
道路上的困难,以兼爱之心兼济天下。世界流行病等待我们去攻克,亚非拉贫
困人民等待我们去援助,种族间的歧视与隔离等待我们去破除……心之所向,
无所畏惧,这是我们修缮世界文明殿堂应有的态度。(紧扣主题,提出关于青
年责任的主张)
比尔·盖茨曾对哈佛大学毕业生说:“我希望,你们将来评价自己的标准,
不单单是以职业上取得的成就,也包括你们为改变这个世界所做出的努
力……以及你们如何善待那些远隔千山万水,除了同为人类之外与你们毫无
共同之处的人们。”这番肺腑之言,无疑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用名言,具
有说服力)
朋友们,我们中国文化将青年喻为“后浪”,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条
“后浪”都肩并肩,手挽手,必将形成磅礴的洪流,将世界推向更美的远方。
而我,一个普通的中国青年,愿能在立长青之业、达天地之远的同时,常怀博
大的兼爱之心,化身一条溪流,汇入世界汪洋!(比喻论证,呼应标题)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的亮点是以“溪流”汇入“汪洋”来象征青年个体与
人类整体的关系。文章开头由古及今,引用名言,亮明观点;然后紧扣热点事
件,阐述世界人民团结一致的重要意义;接着指出人类面临的问题,并指出青
年要勇于担当;最后重申论点,照应标题。本文立意准确而鲜明,语言既深刻
又富有文采,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3.[2020全国卷Ⅲ,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
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
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
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
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 题目包括材料、写作任务和具体行文要求三部分。第一部分,
需要关注两个关键词语。一是“眼睛”。“眼睛”除了作为视觉器官去观
察他人、世界外,还可以延伸到对自己的观照、对自己的审视、对自己的反
思,审视、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人生道路、人生追求、对自己的管理等。
二是“镜子”。“镜子”除了作为观人像、照人貌的物体外,还可以被理解
为标杆、榜样,我们可以从榜样身上学习到一些东西,并审视自己。第二部分,
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具体任务,即以毕业生的身份为即将入学的高
一新生写一封信,写作时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另一方面是主题,即“如何为自
己画好像”。这里需要特别关注两点,一是“如何”,即用什么样的方法;二是
“为自己画好像”,即具体内容。结合这两个方面来看,第二部分说的是要用
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榜样、反思自我、发展自我等。第三部分,需要关注具
体的行文要求,如“结合材料”“不少于800字”等。
具体立意角度有: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生活莫用昏镜,人生岂能自
欺;③以榜样为镜,书写美丽人生;④以己为镜,展开自我批评;⑤发挥内省作用,
客观看待自己;等等。
佳作展示 发挥镜子作用,书写美丽人生
亲爱的高一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
祝贺你们在求学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马上就要入学成为真正的高一新
生了。在你们即将进入高中时,我想和你们谈谈审视自我、反思自我的好处。
(紧扣作文任务,并点明中心论点)
老子《道德经》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了
解、认识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而能够了解、认识自己的人才是真正聪明
的人。诚然,当今社会,能够了解别人的人可能大有人在,但能够真正认识自
我的人,恐怕不是比比皆是。(通过解说老子的名言,再次点明中心论点)
就像刘禹锡在《昏镜词》中所言:“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瑕疵既不
见,妍态随意生。”很多人喜爱不能够清晰照出自己容貌的镜子,因为这样的
镜子照不出自己的瑕疵,自己可以随意把自己想象得千娇百媚、尽态极妍。
之于容貌,这样做似乎也不算过分,但如果之于自己的人生,恐怕就错误百出
了。一个整日抱着“昏镜”,不反思自我、不正视自我的人不会成为国家的
栋梁。(用刘禹锡的诗句来反面论证不使用“明镜”的人可能会错误百出)
春秋时期的赵简子在为去世的周舍痛哭时说:“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众人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谔谔。”赵简子把随时指出自己错误的周舍当作一
面镜子,以矫正自己的不当言行。对于周舍的离世,他十分悲伤,认为不敢指
出自己错误的众人不如一个直言不讳的周舍。赵简子痛哭,不仅是因为他失
去了一位敢于说真话的臣子,更是因为他没有了可以随时矫正自己不当言行
的“镜子”。(列举事例,用“众人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谔谔”的故事赞美赵
简子以人为镜的品格)
“镜子”是真实的,其功能是如实反映事物的情况;“镜子”是客观的,其
反映的事物不会因为人的好恶、喜怒而有所改变。所以,我们要敢于使用
“镜子”,要把“镜子”当作谔谔的诤友,把“镜子”当作认识自我、反思自
我、完善自我的重要工具。(诠释“镜子”的特点,紧扣作文材料折射的思想
观点论述)
我们只有发挥“镜子”的作用,为自己“画好像”,才能书写出美丽的
人生。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曾子和荀子都把自我反省当作个人进步的法宝、成为君子
的阶梯。
古往今来,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民众,凡是能够被历史记住的人,无
不把人生的“镜子”当作反省自我的参照,把别人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指正
当作前进的方向,把自己对自己的反思当作提高修为的标准。(推而广之,由
特指到泛指,扩大论证范围)
学弟学妹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你们能够发挥“镜子”的重要作用,
书写你们最美丽的人生。
祝你们拥有美好的高中生活!
你们的学长:×××
2020年7月7日
名师点评 文章紧扣材料内容,从“发挥镜子作用,书写美丽人生”的角
度切入,论证“镜子”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文章先使用引用论证的手法,论
证“自知者明”的道理和不使用“明镜”的人可能会错误百出的道理;接
着使用事实论据,诠释赵简子为去世的周舍痛哭的原因,以此论证要“以人
为镜”的道理;最后,通过分析“镜子”的特点、作用等,论证发挥“镜子”
的作用对书写美丽人生的重要性的道理。
4.[2019全国卷Ⅰ,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
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
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
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
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
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
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 2019年全国卷Ⅰ沿用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的形式。材
料部分先引用名言,阐释前人对劳动的理解,交代了劳动在传统文化中的传
承;然后联系现实,指出问题,揭示有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和有
些人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前后对比,引起考生思考: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
泉,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什么现在有些同学竟然不愿意劳动呢?这
种不良现象会产生什么影响?该怎么改善这种情况呢?作文的任务是“写
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题目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立场,考生要站在这一立场上进行写作。同时
注意,对于不尊重、不理解劳动的现象,不能一味责备、讽刺、嫌弃或抱怨,
而要有自己的思考,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热爱劳动,拥抱幸福;②科技取代不了劳
动;③劳动与学习并行不悖;④个体劳动让生活更充实;⑤劳动也是一门功
课;⑥人生在勤,不“劳”何“逸”;⑦劳动体现的是责任意识、实干精神。
佳作展示 修好劳动这门必修课
各位同学:
大家好。这几天大家一定累坏了吧!为了让高三的学姐学长们能有更舒
适的考试环境,我们对教室进行了彻底清理,搬桌椅,扫地、拖地,转移堆积如
山的书本、资料,这种“酣畅淋漓”的劳动体验给整日学习、“手无缚鸡之
力”的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然而在这场劳动中,我却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我们学习这么忙,劳
动太占时间了”“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
好了”。这些想法并非没有道理,劳动确实既苦且累,又占时间,但我想借此机
会告诉大家,不要只看到劳动的苦,更要看清劳动的意义。
在我看来,劳动和学习一样,都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们有多热爱学习,就该
有多热爱劳动!
学习是不是又苦又累?是不是很占时间?为什么大家都心甘情愿地在我
们复兴中学忍受数年辛苦?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学习的意义!但很遗憾,我们
忽略了“劳动”这门必修课。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最原始也最艰难的岁月里,人类就是依靠各种
艰辛的劳动在自然中开辟出自己的生存空间的;小到“夙兴夜寐,洒扫庭内”,
大到建造万里长城、金字塔,人类也正是通过劳动创造出了文明史上的奇迹。
我们如今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无一不是由劳动得来的。劳动如此重要,我们
为何视而不见?
也有同学认为,科技有进步,社会有分工,劳动之事大可以交由科技去解
决,或交由他人去完成。斯言大谬!科技进步了就可以完全取代人类的劳动吗?
自己应做的事可以完全交给他人吗?维特根斯坦说:“体力劳动意味着对灵魂
的拯救。”时至今日,劳动的意义已经不止于创造财富,更在于让我们产生成
就感与满足感。人类科技越是发达,文明越是昌盛,我们就越需要劳动来充实
我们的灵魂。那种劳碌过后才会产生的“健康的疲惫”,要远比科技包办一
切更能让人感受到自身存在的意义。
昔日陶渊明舍弃名利,选择“种豆南山下”,虽然“草盛豆苗稀”,但于他
而言,劳动的具体成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劳动中寻找到了官场上无
从体验的充实感,并甘之如饴;梭罗放弃上流社会的各种文化沙龙,远离人群,
在瓦尔登湖畔筑木屋而居,造木舟而行,在劳动中融入自然,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他们尚且如此,我们平凡人更应尊重劳动,修好劳动这门必修课。
同学们,不管是为了物质的丰裕还是为了精神的慰藉,劳动于我们每一个
人而言,都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劳动与学习并不矛盾,相反,劳动正是我们必须
学习的重要一课!任何一个具有责任意识、实干精神的人都会尊重劳动。昔
日子路问路,有隐者不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夫子之尴尬,也正是我
们的尴尬。
修好劳动这门课吧,同学们!就从当下做起,在学校的每一次值日,在家的
每一次家务,假期的每一次社会实践,我们都认真对待。让我们借劳动强健体
魄,体味充实,更好地调剂我们的生活,成就我们的人生!
名师点评 文章由劳动之事引入,贴切自然,巧妙地契合材料提出的写作要
求;主体部分以驳论为主,在驳斥不正确观点的过程中阐明劳动的意义;论述时
从物质到精神,自浅而深,又辅以陶渊明、梭罗等人的事例,道理论证与举例论
证相结合,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5.[2019全国卷Ⅱ,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
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
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
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
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
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部分展示了在中华民族
一百余年间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上,中国青年的接续奋斗。从五四运动期间
青年一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青
年投身于国家建设的爱国热情,到改革开放之初广大青年紧跟时代洪流的激
情,再到如今新时代青年对实现祖国振兴的强大信心,最后到2049年对新一
代青年的期许,不难看出奋斗是青年永不褪去的底色。任务部分,给考生五种
选择,并要求考生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在这种要求下,考生必
须有极强的代入感,并且熟稔某一历史节点。作文立足引导考生思考人生与
国家命运,展望未来,启发青年一代为祖国、为人民勇担重任、勇立时代潮头,
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写作时尤其要注意写作身份与时代背景的契
合。
材料立意角度有:为国何惜死,但求金瓯全;投身建设,时不我待;我将无我,
不负青春;感谢有你,相信有我;长大后,希望成为您;等等。
佳作展示 传续百年,强国有我
一百年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国家危亡之际,一场以青年学生为
主,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自北京席卷全国。
一百年后的今天,当我怀着虔诚之心观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
眼前似乎又浮现出那振聋发聩的“五四风雷”。
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里,有闻一多手书岳飞的《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
门前,并积极发表演说,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有邓中
夏等带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在街头演讲,喊出了中国青年在时代中的
不屈;有李大钊等教授以笔为刃,领导着青年学生在一次次的请愿中坚定爱国
之心,为祖国“金瓯有缺”而试图只手补天裂。他们走出“象牙塔”,践行顾
炎武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挺身而出,把
个人的命运融入时代的洪流中,舍弃小我,成全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国
家的反抗意志和人民的斗争精神,给倾颓的国家带来一丝曙光。
如果说青年就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那么中国之复兴昌盛,当自五四始。
正因有无数青年奋不顾身、舍身报国,中华民族才得以屹立不倒,中国才能够
实现跨越式发展。自五四之后,一代代青年人接续奋斗,才有今日中国之国富
民强。观五四运动之历史,不只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当下的激励。正如孟
子所说:“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五
四之风云变幻,我虽非亲历,但观此百年纪念大会,也当感奋于当下,为强国
而努力。
强国有我。我们有如此之自信,是因为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恰如一幅画卷的创作,一百年来,无数先辈已然为我们完成
了构图,勾勒出框架,唤醒了人民的独立意识和爱国热情,实现了国家的金瓯
无缺;如今,我们只需在这幅画卷上着色,让细节变得更为生动,让这幅“江
山如此多娇”的画卷愈加和谐。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赖五四之福,我们的努力奋斗已无须在枪林弹雨
中进行,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各司其职,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挥洒
青春与汗水,在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与国偕行。我们这一代青年,有这样的
认识,也有这样的自信!
观五四之精神,传续百年;秉五四之遗志,强国有我。
6.[2019全国卷Ⅲ,22,60分]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立意分析 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画,漫画主体由图和文两部分组成,图中有
两名埋头于书山题海中的学生以及一位默默注视着他们的老师。左下方
配有文字:“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
们。’。”这幅漫画表现了临近毕业时老师对学生的深切期望与不舍。
写作时考生可结合自身情况,围绕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故事展开,表达对老师
的感恩之情,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也可以分析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
可以谈教育在新时代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立意时可以从老师、学生、社会三个角度切入。若从老师的角度,可
立意为弘扬无私奉献、认真负责的园丁精神等。若从学生的角度,可立意
为师恩难忘,情谊绵长等。若从社会的角度,可立意为尊师重教;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等。
佳作展示
师恩难相忘,来日佳绩还
昨天,我们还是刚迈进高中门槛的稚气孩童,一转眼,就踏进高考考场,
即将走向大学的校门。回望十多年的求学生涯,与我们最亲近的似乎就是
老师和同学了。早起陪伴我们读书的,是窗外不停走动的身影;课堂内外为
我们答疑解惑的,是耐心细致的讲解;伴随漫长的晚自习的,是教室门口守望
着的疲惫的眼眸。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太多,毕业前夕,那一句“你们再看看
书”,是对我们的深切期望;那一句“我再看看你们”,是对我们的眷恋不舍。
话语虽短,却让人听了不禁红了眼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记得我高一时的语文老师,颇有文人
气质,整日吟诗诵词,他的课堂轻松自由。每次上语文早自习前,他总是衣袖
一挥,抛下“背书”两个字,便转头离开教室,到走廊上踱步诵诗,留下我们
一群学生各自“吵吵嚷嚷”地背书。可正是有了这段看似枯燥的背书时
光,我们才能把那些古诗文背得滚瓜烂熟,才能在后来的复习阶段游刃有余。
而我也逐渐领略到文学的魅力,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在知识的传授中,老师也将做人的道理一点点地教给了我们。他们的
无私奉献,让我们敬佩万分,也让我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记得我们学校
的一位女老师在遭遇车祸腿部骨折后,因为放不下尚在复习冲刺阶段的学
生,每天仍拄着双拐、忍着疼痛去上课。老师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我们
都铭记于心,这是我们最珍贵的记忆,也是宝贵的财富。高考前的这一程山
水,有老师做伴前行,将成为我们此生难忘的旅途。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于老师,我们只能用满意的成绩去换取他
们的笑脸,去答谢他们的辛苦付出。花朵的培育,全靠这些无私奉献的园丁。
正是他们,为祖国架设起了通向美好未来的桥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
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那么老师就是基石的铺垫者。但在社会上,还
有一些人不明白尊师重教的意义,对老师的工作不甚理解,有时还恶语中伤,
这种行为确实令人心寒。只有积极弘扬尊师重教的风气,我们的教育事业
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将推动国家更好地前行。
亲爱的老师,我们要毕业了,我们不会忘记那句“我再看看你们”,师恩难忘,
你们永远是我们的领路人,我们会用一生来报答。我们也会牢记那句“你
们再看看书”,我们会继续努力学习,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当下的我们,迈步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肩负着祖国发展的重任,会接下时代的接力棒,为祖国更
美好的未来继续奋斗!
名师点评 文章紧扣漫画内容,首先结合自身经历,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
之情,接着赞扬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然后点明了尊师重教的意义以及教
育事业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后呼吁以佳绩回报师恩,首尾呼应。文章
结构清晰,论证严密,主题鲜明。
7.[2018全国卷Ⅰ,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
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
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
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 这是一道有明确任务的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
部分是材料的主体部分,是考生写作要紧扣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又可以分
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列举了中国在新世纪里发生的大事。从时间上看,
是从千万“世纪宝宝”出生的2000年到这些孩子18岁时可能参加高考的
2018年;从事件上看,涉及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
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互联网普
及等。第二个层次,展望了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诠释
和延伸,假定参加2018年高考的考生都是“世纪宝宝”,这些考生与新世纪
的中国一路成长,一起追梦,一起实现中国梦。
此外,材料也给出了具体要求,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写一篇体现中国新世
纪发展特点的文章给2035年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整体来说,材料贴近当
代生活、视野开阔,启发考生从历史的事件与对未来的愿景中,更充分认识
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大时代的深刻联系,增强自己作为“世纪宝宝”
的获得感、荣誉感、责任感。
立意时,考生可从“个人追求”和“家国情怀”两个角度思考。角度
一: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起成长;我们始终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奋斗着。考
生可以从新世纪的中国追梦、圆梦的角度立意,从影响世界、提振中国精
神等方面去组织相关材料。例如,可以写中国面对“汶川大地震”那样的
巨大灾难时不畏艰难、重建家园的伟大精神;可以写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
展现了新世纪的中国在体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等。同时,考生应该注意大
小结合,即国家发展与自我成长相结合,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角度二:际遇
与挑战并存;我们从没有辜负时代期望;让18岁的天空写满追求等。从对材
料的分析可以看出,材料要求考生表达他们在新世纪中的际遇和机缘、使命
和挑战,所以可以结合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来写,指出“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青年人的人生际遇。在这个难得的人
生际遇中,我们必须要大有所为,可以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来写,18岁的青春
必须扎根在中国的辉煌发展上,不能脱离这18年来中国的变化。
佳作展示 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新世纪的中国是腾飞的中国: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中
国的实力;向贫困宣战,积极推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到2020年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展示了中国造福于民的决心;倾注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展示了中国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毅力与干劲。
今天,坐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我们大都出生于2000年,是与新世纪的中国共
同成长的一代人,被称为“世纪宝宝”的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在中国未来的
建设中我们一定能够发光发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代人有着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也有着一代人的挑战。每个时代,都
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旧时代的中国,积贫积弱,任人欺负;于是,一代革命先驱奋起反抗,推翻了
封建王朝、赶走了侵略者,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初期,经济落后,民生多艰;于是,国人痛定思痛、奋起直追,改革开放、发展
经济,让中国逐步走向富强。新世纪的中国,在一代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下,
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在制造领域,我们有代表“中国速度”和“中国标
准”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它们飞驰的身影代表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我们有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干线民用飞机,它们遨游蓝天的身影代表着
中国的科技实力。那些被世人称为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
国网的一个个超级工程,无不彰显了新世纪中国的实力。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这发展的机
遇能让我们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能让我们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但我们也
应该看到,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前也有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精准扶贫”到了
最关键的时刻,让贫困人口过上幸福生活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与其他发
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的发展速度仍需要继续提高,我国在高精尖科技发展
方面还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凡此种种,都告诉我们: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但我们从来没有惧怕过
困难,一代代中国人为了中国的强大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和能力。
今年,我们18岁,看到的是在新世纪腾飞的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
现在和未来的一代代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到2035年,中国一定能够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更强大的国家。
2035年,你们18岁,你们看到的中国,是过去一代代中国人在机遇和挑战
面前勇敢选择、勇敢付出后的成果;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只要你们在未来的
日子里,抓住机遇、勇敢挑战,未来的中国将会更加美好。
名师点评 文章紧紧扣住材料给出的内容,赞美了一代代中国人为中国的
腾飞做出的巨大贡献。开篇先以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精准扶贫”脱
贫攻坚工作的稳步推进等为例介绍了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展现了中国的实力、
造福于民的决心以及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毅力。然后
通过对比写出了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中一代代中国人为中华之崛起而做
出的努力。接着展现了当代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最后紧扣材料中
“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的要求,展望了2035年中国的发展面貌。全
文结构严谨,层层深入,富有极强的号召力,能够激起读者的斗志,是一篇佳作。
8.[2018全国卷Ⅱ,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
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
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
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 材料使用了逻辑学当中著名的“幸存者偏差”的案例,驳斥的
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即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
到筛选的过程,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材料中英美军方为加强对战机
的防护所做的统计调查仅限于幸存的飞机,忽略了没能返航的飞机,因而得
出谬论。据此,考生可以作以下思考:我们在面临问题时应该像沃德一样能
关注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部分,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往往是最重要的。也
可以考虑英美军方在调查时只看到幸存的飞机上的数据,因而无法更有效地
解决问题,由此得出看待问题要全面。如果从幸存战机的状况来看,表面上
是幸存的战机弹孔密布的部位需要加强防护,但实际上,反倒是弹孔少的部
位必须要加强,由此可知要透过表象(现象)看本质。另外,如果围绕沃德面对
英美军方力排众议这一点,可以谈沃德坚持真理、不迷信不盲从的科学质疑
精神,这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最后,从英美军方的态度看,哪里弹孔多就
加强哪里,这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思维方式,但实际上也许并不那么稳妥,由
此也可确定立意,即打破思维惯性。考生要注意,不管选择何种立意,联系社
会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阐述和分析都是体现思想深度的最好方式。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被忽略的可能最重要;考虑问题要全面;
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己见,不盲从;打破惯性思维的局限。
佳作展示 盲人摸象,未见其明
古代寓言有盲人摸象,似与材料中英美军方之举“异曲同工”。英美军
方以幸存的飞机为统计样本,重视弹痕多的部位,却忽略了那些弹痕少的部
位,得出的结论看似合理,却非事实。这种行为,有一个成语可以概括,即管窥
蠡测。从竹管看天,用瓢测海水,只关注眼下所见,不见更广阔的世界,对事物
的观察和了解自然是狭隘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也警示我们:看待、
分析问题一定要全面,如英美军方那种以点概面、盲人摸象般的举动,吾未
见其明也。
以前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我们往往会认为玛蒂尔德的悲剧在于她
的虚荣心,她就是一个爱慕虚荣、没有自知之明的小女子形象,但如果我们
的眼光能更全面独到,就会发现她还有一种以身践之的诚信、勇于承担责任
的担当。这种从片面到全面的评价过程,正是我们的认识由浅入深,从偏激
到辩证的过程,也是我们看待分析问题时,真正明智的做法。
我很庆幸自己能经历这种认知上的蜕变,但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我们
似乎在很多时候还停留在盲人摸象的那种层次。比如,当面对北大才子陆步
轩、陈生卖猪肉,清华才女石悦做起了游戏直播时,不少人只从中看到了知
识似乎变得廉价,却忽略了其中体现出来的新时期可贵的平等、多样的价值
观和就业观。再如,我国的“新四大发明”带给世界的巨大影响值得我们津
津乐道,但如果我们把自己局限于已然成功的这些领域,却忽略了需要发展
进步的其他领域,我们就会止步不前,被他人超越。
现实中,我们还存在很多因错误筛选而产生的片面认知。好在小到个人,
大到社会、国家,我们都在进步,都在开眼看这个广阔的世界,而不再满足于
从有限的“数据”样本中统计规律,总结经验。
经济上,我们把以前忽略的重要数据——“绿水青山”纳入考量的范
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际上,我们把视线从发展自身转移到开拓更广
阔的天地,“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我们对发展的认识更深刻更全
面了;社会生活中,我们也学会了共享,把个人梦想的追求上升为大家共同的
中国梦。
我们的未来,是比“大象”更传奇的星辰大海,但我们却不能“目不明”,
而应当以全面、长远的眼光审视未来,为梦想而努力。如果说盲人摸象,吾
未见其明,那么擦亮眼睛看世界,就是我们最明智的做法。
名师点评 作文开头引入材料,又借成语“管窥蠡测”分析材料,自然引出
主题,并照应题目。随后从个人的学习实践出发,写自己对《项链》主人公
形象的认识,指出就个人而言,看待分析问题要全面客观。接着由自己联想
到当今社会现实,运用丰富的事例点出现实中仍有很多“盲人摸象”的片面
性认识。然后从不同层面写我们取得的进步,我们在某些领域正由“不明”
变得“明”。结尾再次紧扣标题,照应开头,点明主题。
9.[2017全国卷Ⅰ,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
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
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
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 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的落笔点,而“从中选择两三
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
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具体化。
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
古老文明的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
“广场舞”“中华美食”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
“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讨论,将
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联系起来,也可以将古
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凡此种种,都可以写出上
佳的文章。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
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佳作展示 给外国友人的一封信
外国朋友们:
你们好!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向你们介绍我的祖国——中国。中国就像一本大
书:既饱经沧桑,又历久弥新;既沉郁厚重,又轻盈飞扬。希望我能帮你们读懂
这本大书。
说到中国,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想必是长城。长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
见证。朴素而智慧的中华儿女在上下五千年的时光中塑造了灿烂的文明,而
长城正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明珠。但是,长城的闪亮,不仅仅因为它是建筑
史上的奇迹,更因为它还是中国谋求合作与发展的象征。
你们或许会感到惊诧:城墙难道不是战争的产物吗?是,但又不全是。在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长城早就扮演起了“贸易站”的角色。汉人来
长城边贸丝绸,卖陶瓷;胡人来长城边贩良马。双方合作交流,相处融洽。历
史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有实力的强国,更是一个爱和平、友好的大国。
正是因为这种谋求合作和发展的智慧,让中国的文化在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之
中变得愈发灿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如果让他选择,他会选择出
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西北,因为那里聚集了多种文化。他的话,正是古代中
国的一个写照——强大而友好,并积极地谋求合作与发展。而长城,以及以
长城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则是对此最好的见证。
时光飞逝千年,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长城亦不再是“贸易
站”,但中国人谋求合作与发展的思想却未曾变过。想必你们都听过“一带
一路”,那正是新时代的中国谋求合作发展的里程碑。时光匆匆,千年已逝,
尽管中国也曾饱经风雨,但如今的中国—— 一个爱好和平的友好大国,一个
有实力且负责任的世界强国又站了起来,主动地挽起陆上、海上两条丝绸之
路,牵起邻邦们的手,一起谋求合作与发展。这不仅是大国实力的展现,更是
大国智慧的体现。古老的长城,古老的丝绸之路终于绽放出了新的光辉。
与此同时,中国的创新之路也在快速发展。自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的面貌更是日新月异,自主研发的高铁不仅便利了无
数中国人,更出口到国外,成为市场上富有竞争力的一流科技产品。我们中
国有句古话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希望你们能不断地用新眼光来看
待中国,这样的话,你们定能收获良多。
这,就是中国,既有灿烂的文明,又有辉煌的明天!中国,一个爱好和平的友
好大国,一个有责任心的强国,一个谋发展求合作、善于创新的智慧之国,欢
迎你们!
某考生
2017年6月7日
名师点评 文章采用书信体,亲切自然地向外国朋友介绍自己的国家,饱含
感情地描绘了既有灿烂文明又有辉煌未来、谋求合作与发展的美好的“中
国形象”。作者选取了“长城”“一带一路”“高铁”三个关键词,以一种
历史和发展的眼光贯通古今,从“长城”作为中国谋求合作与发展的见证,
到当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所体现出来的谋求合作与发展的大国智慧,再
联想到以“高铁”为代表的创新科技产品走向世界的新发展,三个关键词围
绕主题建立了内在的有机关联。全文思路清晰,过渡自然,修辞恰切,是一篇
优秀的考场作文。
(据夏明作品改动)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0.[2016全国卷Ⅰ,18,60分]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立意分析 对这则漫画的审题立意,可以从家长、学生和旁观者三个角度
进行,可有以下立意:①奖励优秀(进步),惩戒落后(退步);②评判不能唯分数,
分数不是唯一标准;③不能随便惩戒;④对待学生的成绩,不能急功近利;⑤辩
证看待进步与退步。
佳作展示
客观看待进步和退步
鼓励优秀或进步,惩戒落后或退步,无论是对待学生的成绩还是其他方
面,都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优秀或进步就需要鼓励,落后或退步就需要惩戒。
但是当我们鼓励优秀或进步、惩戒落后或退步时往往会忽略两个方面的问
题:优秀和落后、进步和退步的标准是什么?如何鼓励优秀或进步、惩戒落
后或退步?
是不是从100分退步到98分就需要惩戒?而惩戒的方法就是给一记响
亮的耳光?
100分到98分,确实退步了,虽然只有2分,但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微小的
差距也可能使结果有天壤之别,所以退步,的确需要惩戒。但是,值得注意的
是,我们进行惩戒前还是要思考这样的问题:2分的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需不需要用打耳光来进行惩戒?有没有其他更合适的
办法?
同样的,从55分到61分,有着6分的进步,鼓励是肯定要有的,但在鼓励时
我们是不是还要思考这样的问题: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更有效?鼓励后还需要
做些什么?因为从结果看,98分和61分,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的。
为何人们对分数的退和进如此敏感呢?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唯分数论”
在作怪。“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儿。”流传广泛的这句话恰
恰说明我们目前的教育急功近利的特点。
分数很重要,但能力更重要,高分低能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当然也有人
持反对意见,他们会说:“难道低分就高能吗?”事实上,分数和能力未必成正
比,当然更不成反比。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看待分数,更要正确看待优秀和
落后。
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面对分数由100到98的变化,都要客观分
析,要思考为何会失去这2分,绝对不能主观臆断,不问青红皂白,奉行“退步
就要挨打”的思想。
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面对分数由55到61的改变,同样也要客观
分析提高6分的原因:是题目容易了,还是学生在这一阶段更加努力了?进步
能不能延续?
所以,面对学生的分数,无论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都不要理所当然地先
进行鼓励或者惩戒,而要先想一下分数提高、降低的具体原因,客观地看待
学生的进步与退步。
当然,作为学生本人,更要认真分析进步或退步的原因,进步了,要想到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能止步不前;退步了,要想到“手捏青苗种福
田”“退步原来是向前”的意境,整理行装,再次跋涉。
名师点评 文章先从分析漫画的内容入手,抛出自己的问题:如何看待进
步和退步?如何对进步者或退步者进行鼓励或惩戒?然后针对鼓励或惩戒的
方式,讨论分数和能力的关系以及学生、老师、家长该如何看待进步和退步
的问题。最后,点明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家长要客观看待学生的进步和
退步,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进步和退步。
11.[2020山东,23,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
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
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
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
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
题组2 地方卷题组
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
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 这是一道限定性材料作文题。材料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
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考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
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材料共
有三段。第一段点明写作背景: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和全国人民
紧急行动。第二段的中心句“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和第三段的中心句
“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分别谈及“距离”和“联系”。材料在给出基
本观点的同时,列举了“距离”和“联系”的具体体现,阐释了“联系”的
重要意义。
考生在写作时需要结合疫情这一特定背景,脱离疫情的情境便会偏题或
跑题。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文体进行写作,或叙述,或议论。考
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积累的有关“疫情”的素材进行写作,既可从国家、民族、
英雄人物等大处着手,也可从家人、朋友、师生等身边人物着手。在表达对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的认识与思考时,可以谈面对疫情,隔离病毒不隔
离爱,爱让彼此的心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爱”既可以是亲情、友情之爱,也
可以是集体、家国之爱;也可以谈隔离期间,人们更善于体察生活,收获感动,
这份来自他人与自我的感动,让人与人的心贴得更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
紧密……总之,要围绕“距离”来谈对“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的思考。
具体立意角度有:①隔离病毒,不隔离爱;②身被隔离,心向一处;③心存大
爱,风月同天;④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等。
佳作展示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2020年春节期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意识到了病毒的可怕,我
们自觉戴上了口罩,主动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病毒大肆传播,多少人手
持返乡的车票或无奈叹息,或默默流泪,只能拿起电话打给家人:“妈妈,今年
我不能回家过年了。”多少人居家隔离,取消访友和聚会的计划……疫情拉
开了人们的距离。(紧扣“疫情”的情境)
隔离和保持距离是保障自我和他人生命健康的前提,也是抗击疫情的必
然要求。然而,疫情拉开的仅仅是空间上的距离,并不能拉开人们心理上的
距离。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少了,但人与人之间的爱与联系却从来没有缺席。
(扣住材料中“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提出中心论点)
疫情无情,我们用科技传达爱。(分论点一)虽然居家隔离,但很多人通过
手机短信、微信等,将自己对亲友的牵挂传递给对方;遇到头疼脑热,有在线
医生贴心耐心地进行指导,有无数网友分享自己的经验;学生不能到学校上
课,学校开设网上课堂,让在家的学生也能接受老师的在线辅导,而各种在线
学习平台,也开设免费的学习课程,共享教学资源……居家隔离,并不意味着我
们完全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而正是在居家隔离期间,我们愈发认识到科
技的力量和温度,愈发认识到亲友间的关爱是多么温暖而可贵,也愈发认识
到一些陌生人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他人的善意、社会
大家庭的温暖……(从个人角度论证“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疫情无情,社会用善意传达爱。(分论点二)不管是社区志愿者义务为社
区居民买菜、买药、倒垃圾,还是好心人免费为陌生人捐赠口罩、药品等;
不管是钟南山在耄耋之年不顾自身安危奔赴抗疫一线,还是朴实的菜农冒着
寒风驱车几十里免费为医务工作者送菜……这些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
是互帮互助,什么是大爱无疆,什么是中国最可爱、最可敬的人。这些举动
传递着治愈人心的力量,让温暖和善意留在更多人的心里,汇成一股暖流,滋
润更多的心灵。(从社会角度论证“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疫情无情,国家用互助传达爱。(分论点三)《礼记·礼运》曰:“大道之
行也,天下为公。”疫情期间,来自国外的每一次帮助和网友们的在线“加
油”,都让中国人在这个格外难熬的冬天感受到了温暖。当然,“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当疫情在全球肆虐时,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涌泉相报,第一时
间给很多国家送去抗疫物资,派去医疗专家……每个国家都应肩负起人道主
义的担当,让全世界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从国家角度论证“隔离病
毒,不隔离爱”)
疫情无情人有情。对于心中有爱的人来说,遥远的距离永远阻挡不住心
中喷涌而出的爱。身被隔离,但我们感受到了更多的善与爱,人与人之间的
联系也更为紧密。在大难面前,爱与温暖从来不会缺席!(重申论点,照应标题)
名师点评 文章紧扣作文材料中“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这一主题行文,
标题即中心论点。文章先指出疫情只是拉开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然后提
出“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观点,主体论证部分用三个分论点具体阐述,列
举大量的事例,论证充分有力,最后重申论点,照应标题和开头。文章结构清
晰严谨,首尾圆合,语言富有文采,颇具感染力。
12.[2020天津,23,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
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
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
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
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立意分析 这则材料的重点有三:第一个重点是关键词“中国面孔”,材
料中所选取的“中国面孔”既有古今名人,也有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物,他
们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具有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考生可选取
具有此类特点的人物来写。第二个重点是题干中提到的“走过2020年的春
天”,材料以2020年的春天为思考“中国面孔”的出发点,引导考生结合抗
疫时期的经历来写。第三个重点是“新的思考和感悟”,考生可结合现实生
活中的体验,表达自己的新感悟,写出全民抗疫引发了自己怎样的思考,以及
作为青年要如何塑造好“中国面孔”。
考生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家国情怀;②青年学
生自身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③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佳作展示 点点萤火,终汇漫天星河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人群中悄无声息地蔓延
开来,沉浸在新年气氛中的人们,被愈来愈浓重的不安和恐惧的氛围笼罩。
往日的热闹与喧哗都不复存在,只留下清冷的街道和一张张被口罩遮挡的脸
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无数勇敢的身影在抗疫一线奔波。那些隐
藏在口罩之下的“中国面孔”,或许平平无奇,却在这样特殊的时刻,映射出
人性的光辉。(点明中心论点)
世人心中的“中国面孔”,或是流传千古的文人墨客,或是口若悬河的
外交部发言人,他们都在世界的舞台上熠熠生辉。但在这场抗疫行动中,做
出贡献的不仅是被聚光灯环绕着的人,还有许多默默付出的平凡人。从社区
志愿者到工厂工人,从外卖骑手到运输司机,偌大的中国能够在疫情期间保持
正常运作,离不开每一位平凡人的点滴努力。(突出平凡人疫情期间的努力)
中国外卖骑手高治晓的照片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这
位32岁的外卖骑手,在疫情暴发时,依然坚守岗位。在疫情期间,他每天要跑
一百多公里,一天的派送量多达六七十单。由于病毒的肆虐,外卖骑手们便成
为城市的“摆渡人”,他们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将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物资紧
缺者的手中。面对媒体的采访,高治晓说:“我每天也会感到彷徨和担心,但我
知道,我是在帮助更多的人,这才是让我感到最开心的。”(平凡人坚守岗位,
舍己为人)
在这场疫情中,前线的医护人员最是劳苦功高。在新冠肺炎疫情初现之
际,李文亮医生率先敲响警钟,接着钟南山、李兰娟等一批优秀的医学专家亲
赴疫区进行支援,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自愿支援疫区……正是他们,用实际行
动抚慰了我们慌乱的心,也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一道屏障。
(医护人员的家国情怀)
此外,“后浪”们也在抗疫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自发做志
愿者,还是创作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科普视频,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为抗疫做
出了贡献,肩负起了社会责任,在国家需要时,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鲁
迅先生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
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引用名言,增添文采)
经历了这场疫情,我们应更加明白,即使微小如萤火,只要朝着同一个目
标进发,也会汇成漫天星河,照亮整个人间。(与标题相呼应)
立意分析 文章标题化用鲁迅的名言,富有文采,能够吸引读者。接着文章
主体部分选取了三个群体展开论述,展现了抗疫中平凡人所做出的贡献。在
论述中引用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结尾处与标题相呼应,结构严谨。
文章重点突出“中国面孔”中的平凡人,写出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无私奉献、
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体现出中国人深厚的家国情怀,符合题目要求。
13.[2020浙江,24,6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
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立意分析 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继续以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命制,整体
材料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顺应
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潮流,也符合“稳中求变”的命题要求。整个命题以直抵
心灵的方式让考生去思考自我,思考人生,思考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
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的成长,贴近考生的情感世界,给了考生较大的写作自由。
材料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对未来的
美好期望。第二部分说明家庭对个人有预期,个人在社会上也会有一定的身
份。第三部分说明个人的坐标与家庭、社会的期许不一致或许会产生冲突,
造成错位。写作时,要有整体意识,把三个部分的内容结合起来思考。当个人
与家庭、社会产生错位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这
应该是我们所要回答的问题,也应是写作的主体内容。
具体写作时要选好观点,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立足真实生活,抒写真
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同时,要善于辩证地看待问题,注意开掘多重的层次,
写出深度和广度。
考生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设计人生坐标,胸藏家国情怀;②寻找个
人、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平衡;③将“小我”与“大我”相结合,追求人与社会
的和谐;④及时调整落差或错位,做好人生设计。
佳作展示 设计人生 胸怀家国
人生是一次航海旅程,到哪里去,停靠在哪个码头,都需要自己精心设计。
一些人由于自己的精心设计,不但拥有了自己的人生坐标,而且实现了家庭和
社会的期望;当然也有一些人,虽然拥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但却得不到家庭和社
会的认可,只能在落差与错位中抱憾终生。(比喻开篇,引出话题)
“我的人生我做主”,设计人生从自我开始。只有自己设计的人生,才能
使自己有方向和目标,才能使自己有动力和干劲,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
然而,人生设计,仅仅考虑自我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它必然跟家庭与社会发生联
系。一个人的人生选择,只有把个人的意愿与家庭、社会的期望结合起来,才
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辩证分析“设计人生”的自主性和综合性,鲜明提出自
己的观点)
鲁迅年轻时选择学医,这是他自己的人生设计,也是家庭的期望。然而,
当他看到中国人被杀害时周围却挤满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
景后,他觉得自己的人生选择与社会期待有较大的落差或错位,于是竭力弥补
与调整,毅然决定弃医从文,以期唤醒国人沉睡的心灵,改变国人的精神。很明
显,鲁迅的人生设计融入了家国情怀,他所考虑的不只是自己这个“小我”,更
多的是国家和民族这个“大我”。所以,在设计人生时,唯有把“小我”与
“大我”相结合,才能开拓人生的新境界。(以鲁迅为例,阐明人生设计要及
时调整,把“小我”与“大我”结合起来)
“时代楷模”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动放弃大
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投身到家乡建设之中。有些人对她的选择
可能不理解,甚至对她充满惋惜与同情。然而,在黄文秀看来,这是一个把个
人、家庭与社会完美结合的人生选择,因为在她的人生坐标里,有她自己的
理想信念,有家庭的期望,也有社会的信任与期待,她渴望用自己的智慧和力
量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她渴望把满腔的热情倾注于“扶贫攻坚”的伟大
事业中。她把个人的“小我”与国家民族这一“大我”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青春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以黄文秀为例,阐明人生设计要把个人、家
庭与社会结合起来)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
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设计人生,胸怀家国,就会使我们的选择少一些
落差与错位;设计人生,胸怀家国,就会使我们的选择多一些温度与厚度;设计
人生,胸怀家国,就会使我们的人生航船朝着正确的方向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到达无比精彩的彼岸!(引用马克思名言总结上文,再以排比句式强化观点,点
明并升华主旨)
名师点评 文章紧扣材料进行立意,阐明“人生设计要将个人、家庭、社
会有机结合起来”的道理。开头运用比喻手法引出话题,接着通过辩证的分
析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主体部分列举鲁迅和黄文秀的事例,事例经典,
论证充分。最后引用马克思的名言总结上文,再以排比句式强化观点。文章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说理透彻且富有逻辑性,语言流畅并富有表现力。
14.[2020江苏,21,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
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
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
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立意分析 材料共四句话,它们看似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其实是有严密的
逻辑关系的。第一句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
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事物相互感应,也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
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这句话是整个材料的纲领,是对材料主旨的
概括。第二句话强调的是环绕人的同类信息对人的塑造具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句话讲的是智能互联网时代同类信息的环绕与塑造,指出这种环绕更加
紧密,塑造更加可感。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将第一句话的抽象的观点延伸到
现实生活中。第四句话具体阐述了智能互联网时代信息对人的影响与塑造
作用。
写作时,考生既可以从材料整体出发进行立意,也可以就材料的某一句
进行立意。立意时既可以对材料进行正面解读,也可以进行反面解读,而反
面解读往往使立意更深刻。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共克时艰的心理
基础;②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莫把同声相应变成党同伐异,把同气相求变成意
气用事;③兼听则明,偏信则暗;④智能互联网造就一代新人;⑤理性上网,别被
智能互联网异化。
佳作展示 文明应“声”,理性求“气”
不久前,一段男司机逼停汽车并暴打女司机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引起了
网民的一片声讨,那阵势堪称同仇敌忾。人们总是喜欢伸张正义,同情弱者。
一人发声,众人相随,口诛笔伐,这也算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吧。可是随着
事情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自己闹了一个大乌龙:原来是女司机霸道行车、
故意欺人的行为才让男司机如此气愤。(紧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引述
新闻事件,便于引出下文的议论)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现象普遍存在,其意义也不可小觑,它是形成合
力、共克时艰的心理基础。如果没有这样的心理基础,人们我行我素,各自
为政,这样就难有共克时艰的壮举。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期间,千万网友
争相当“云监工”,他们在直播间的留言区玩成语接龙,编写小说,科普建筑
知识,这是何等正能量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以网友当“云监工”为例,
阐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积极意义,指出其是形成合力、共克时艰的
心理基础)
但是,并非所有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都有正面意义,都是正义和真理
的化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外国政客借此污蔑中国,散播“新型
冠状病毒是武汉制造的”“武汉封城侵犯人权”“中国抗疫缺少透明度”
等不实言论,腔调如此一致,也可算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过,这样的
“相应”和“相求”的实质是典型的党同伐异:我们是一伙的,不对也对;你
跟我们不是一伙的,对也不对。(紧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叙述部分外
国政客污蔑中国的行为,并进一步揭露其实质:丧失理性,党同伐异)
而这种党同伐异的逻辑在国内网民中也颇为常见。一人发声,许多人在
不明真相、不辨是非的情况下纷纷起哄,或“怒怼”,或“打call”,急于表明
自己爱憎分明的立场。如某案件中的当事人激动地敲击桌子,扬言要“揭露”
司法黑幕,网友纷纷为之叫好,结果这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闹剧以
当事人的悄然退场和网友的自讨没趣收场。(由对部分外国政客的批判,转
入对国内网民的批评:不明真相,不辨是非,急于表明自己爱憎分明的立场)
我们承认“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也要对各种
“声”和“气”进行客观、辩证的分析,那个“声”究竟值不值得“应”,那
个“气”究竟值不值得“求”?即便是完全敌对的“声”和“气”,是不是也
有值得借鉴之处?人们常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若只应“同声”,只求
“同气”,拒“异声”“异气”于千里之外,难免生“暗”,而难得有“明”。
(深入论证,分析如何正确对待“同”与“不同”的“声”和“气”)
我们可以“同声相应”,不做冷血动物,但是不能把“同声相应”变成
“党同伐异”;我们可以“同气相求”,不做孤家寡人,但是不能把“同气相求”
变成“意气用事”。文明应“声”,理性求“气”,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总结
全文,照应标题)
名师点评 文章以“文明应‘声’,理性求‘气’”为标题,指出“同声相
应”不能变成“党同伐异”,“同气相求”不能变成“意气用事”,另辟蹊径,
立意深刻。文章先紧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引述新闻事件,然后辩证地
分析“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最后总结全文,照应标
题。文章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说理辩证,是一篇议论文佳作。
15.[2019天津,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
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
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
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立意分析 方志敏的话主要表达了对国家、民族未来充满希望的感情,
陶行知的话主要传达了每个人都要有爱国情怀,黄大年的话主要表述的是个
人要献身于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综合起来看,三则材料表达了对祖国光明前
途的坚定信念,呼吁每个人都要有爱国精神,要努力做一个为人类生存、发展
做出贡献的人。
作文立意方面,可以从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入手,比如可以从爱国情怀和时
代精神的角度论述爱国主义的重要表现就是要有时代精神,个人要为时代的
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可以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讨论爱国主义思想等。
具体的立意点有:①时代精神,爱国情怀;②高举爱国旗帜,为人类发展做贡献;
等等。
佳作展示 高扬时代旗帜,弘扬爱国精神
爱国,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深沉的民族信仰。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面对国家即将破亡的局面,屈原用
身死来惊醒君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国家的破亡,文
天祥用牺牲自我来存天地正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积
贫积弱的国家,林则徐以责任担当直面困境。
他们,敢于用生命表达对祖国强烈的爱。
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家国情怀的表现;张载的“为天地
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其责任意识的体现;范仲
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其胸襟气魄的展现。
他们,敢于用一生的奋斗追求践行爱国精神。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因为有了爱国主义这
一强大的精神支柱,古往今来,才会出现如此之多的无私爱国者、无悔奉献者、
无畏牺牲者……
到了近现代,无论是战争年代为民族解放事业奋不顾身的先驱者,还是和
平时期为祖国建设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奋斗者,他们都在爱国精神的指引
下,高扬着时代的旗帜努力奋斗。
今天,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在实现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面临难得的建
功立业的人生机遇。时代,赋予我们奋进的方向;爱国,把我们的理想和祖国的
命运紧密联系。
从辽阔的海天到浩瀚的大漠,从田间地头到机关单位,从创新创业到脱贫
致富,从传统行业到新兴业态,时代已经为我们搭建起了可以大显身手的舞台,
我们需要的就是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一百年前,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发问:“天下者我们的天下。
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这话直到今天仍然振聋发聩、令人深思;这话直到今天仍然激励着我们要高
扬时代旗帜、弘扬爱国精神。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的心声:作为
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会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勇担重任、勇敢前行,为实现伟大
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名师点评 文章从屈原、文天祥、林则徐的爱国精神切入,一直写到当
今社会,阐释了爱国和时代的关系,并指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顺应时代要求,在
爱国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全文没有空喊口号,而是通
过充分的论据来论证观点,使得文章内容丰富,说服力强。
16.[2019浙江,24,6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
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立意分析 2019年浙江卷的作文题避开了热点话题,继续以新材料作文
的形式出现。材料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顺应了高考作文命题
的潮流,也符合稳中求变的命题要求。材料内容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丰富的内
涵,以直抵心灵的方式让考生去思考自我,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熟悉的、真实的
成长生活,贴近考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为考生提供了较大的写作空间,以理性的
思辨留给考生意味深长的启迪。
命题看似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阐述了作家对读者的两种态度,但这实
际上是一个类比,真正要引出的是“你如何对待你的生活”,这里的“生活”
内涵丰富。命题要求考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当作“作品”来写,让
考生着眼现实,思考生活。如果缺少生活的体验和积累,缺少生活的阅历,缺少
生活的发现,就很难揭示生活的底蕴。
材料强调对人与自我和人与人的关系的思考,要求考生在展示生活、描
述生活、提炼生活、聚焦生活的同时表达自己深刻的思想。考生在具体写
作时要选好观点,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立足真实生活,
抒写真情实感,同时要辩证地看待问题,注意多重开掘,写出深度和广度。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做好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我”的生活
“我”做主,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走好生命的每一步,尽情挥洒自己,创造出属
于自己的“作品”。②“我”的生活与别人有关,“我”创造的“作品”接
受“读者”的评判。“我”在生活中会更多地考虑别人的感受,顾及别人的
看法,“我”要书写人生“辉煌”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为“我”点赞。③“我”
为自己“写作”,“我”又为别人“写作”。辩证看待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既
要做好自己,又要让别人满意。用真诚创造自己的“作品”,既感动自己,也感
动别人;既收获自己的精彩,也收获别人的掌声。
佳作展示 坚守自我,感动“读者”
作家写作,必须书写自己的内心,否则作品就没有独特的个性;作品要有独
特的魅力,作家必须坚守自己的想法。作品要想感动读者,作家的心中必须装
着读者,而作家写作,也必将先感动自己,进而感动读者。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作品”,面对生活,每个人都是“作家”,那么你
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我的回答是:坚守自我,感动“读者”。
坚守自我,就是做好自己,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
的烟火”,就像每片树叶都有自己的脉络,每个人也应该有自己的性格,自己存
在的价值,应该把生活创造成属于自己的“作品”,让它有着你自己的鲜明印
记,有着你自己的独特风格,有着属于你自己的情感体验。
记得杨绛曾经说过:“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陶行知先生也曾
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
雄好汉。”这些无疑说明了人是独立的个体,事情总要自己解决,生活总要
自己创造,作品总要自己完成,所以我们要学会独立、担当。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创造着生活的“作品”,在“作品”上打上了
专属于他们自己的烙印。汉高祖刘邦亭长出身,亲朋好友都嫌弃他的无能而
不和他交往,他靠自己的拼搏称王天下;成吉思汗父亲被杀,他流落在外仍成
就一番帝业;朱元璋自幼无亲,颠沛流离而后成为明太祖。这都是他们坚守
自我的结果,都是他们为自我的生活创造的“杰作”。
罗曼·罗兰说过:“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
活。”不只是热爱生活,更可贵的是创造生活的“作品”。试想,史铁生如
果在两条腿残疾之后,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又怎能写出《我与地坛》《我
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感人肺腑的作品?海伦·凯勒如果在双目
失明之后,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又怎能成为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马
丁·路德·金如果在遭受牢狱之灾后,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又怎能勇往直前地
为自由和平等而战?他们把生活当成自己所独有的,坚守自我,所以他们能够
自信、自尊、自强地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然而,人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不仅仅为自己活着,同时也为他人活着。
我们不可能只为自己“写作”,我们的“作品”还有“读者”来阅读,更有
“读者”来评判。当我们沿着自己选定的道路奋然前行时,我们也肩负着一
份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
们,都和我有关。”是的,人不可能与外界毫无关联,一个人也不可能揪着自
己的头发脱离地球,我们与这个世界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我们创造
的“作品”属于这个世界。
生命的琴键是有限的,但你可以奏出一曲只属于自己的无法复制的精彩
乐章,来感动自己,同时也感动所有的“读者”。
17.[2019江苏,21,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
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立意分析 作文材料由四句话组成,涉及三个层面。第一句话说水和盐的
特性不一样,旨在强调“物各有性”。中间两句话讲水或盐这样的同类物品
数量上简单叠加不会有味道上的变化,而“五味调和”却能“百味纷呈”,
这样的对比意在揭示材料的核心:既肯定“物各有性”,更强调事物之间的
“共存相生”,凸显融合之功。最后一句话由“物”及“事”再到“人”,
强调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客观世界中的基本现象,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
的原则。这其实是在选材广度和立意方向上为考生拓展思维空间,提示考生
下笔时可以体物,可以叙事,可以写人,还可以把人、事、物融合起来写。
综观材料,考生可以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强调兼收并蓄,在尊重差异的
前提下追求和睦相处,也可以从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展开,追求融合中的发展,共建中的共赢。
佳作展示 有“融”乃大
——写给我挚爱的同学们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当你们读到这封书信的时候,2019年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了。
莎士比亚说:“凡是过去,皆为序章。”高考只是为我们的基础教育画
上一个句号,高等教育的大门正在等着我们去开启。至于我们将敲开哪家高
校的大门,高考的分数是最大的筹码。而高考所有题目中分值最大的一道
题——语文的作文——肯定是大家最关心的,也许还是最没底的。
最大的困惑莫过于审题立意吧?
说水就说水,说盐就说盐,哪怕你说盐水。说“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
是盐”,这在哲学上站得住脚吗?因为“水”和“水”未必一样,“盐”和
“盐”也未必一样,加到一起还是那个“水”和“盐”吗?本来好好地说
“物”,又说到“事”,还说到“人”。真是好烧脑啊!仔细想来,作文材料的
核心其实很简单——有“融”乃大。
你可以从国家、民族的层面来观照。你知道“胡服骑射”的故事吧!
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把赵国打造成“战国七雄”之一,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
他能“融”。唐朝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名的都城,大唐强盛的国力使得
周围部族纷纷来朝,来自更遥远地方的人如阿倍仲麻吕也来到此地,这就是
大唐开放、融合的结果。元朝时中国疆土十分辽阔,这固然和马上征战的剽
悍传统有关,但与大国的开放心态更是息息相关,据说著名的意大利人马
可·波罗就是在元世祖忽必烈任上来到中国的,并且和忽必烈建立了深厚的
友谊。
你也可以从个人层面来考察。韩愈在《师说》里说“孔子师郯子、苌
弘、师襄、老聃”,而实际上“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就是这样以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心态将自己“融”成一代宗师、万世师表的。经
年累月、积金琢玉而成的大型学术札记《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
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顾炎武本人对此颇为自豪:“平生之志与业皆在
其中。”人与书都当得起潘耒“先生非一世之人,此书非一世之书”的誉评。
钱钟书先生在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海中畅游,130万字的《管锥编》引述
了四千位著作家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考论辞章及义理,打通时间、
空间、语言、文化和学科壁障,新说创见频现,钱先生遂成一代大家。他们
的成就都在于“融”。
如果你愿意从哲学的角度谈谈“扬弃”,从政治的角度说说“人类命运
共同体”,我想也是题中之义。
如果你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或
者想起了约翰·多恩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想引用到文章中,这自然是极
好的,既为论证助力,更为文本增色,但注意都要从“融”的角度去剖析。
说的不少了,就此打住。
祝大家得高分,上金榜!
你们的战友 ×××
2019年6月7日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书信,也是议论文里的佳作。作者从材料中提炼出
了“有‘融’乃大”的观点,全文紧紧围绕这个观点,主要从国家民族和个
体两个层面申说,论据丰富、典型,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
书信体的选择给了行文的自由;标题的拟制化用了“有容乃大”,准确
地表达了中心论点;莎士比亚的名言的引用、两组典例的选择让文章内容丰
富而富有文化气息。
命题、半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指命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这个题目进行写
作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其基本格式是“题目+要求”。命题作文分为两种:
1.全命题作文,即题目直接给出一个标题,如2020年北京卷作文第(2)题要
求以“一条信息”为题作文。
2.半命题作文,一种是要求考生在作文题目的空缺处填入词语,如2020年
海南卷作文题要求考生以“带你走近 ”为题写一篇主持词,半命题
作文在高考作文题中并不多见。另外一种半命题形式是点出作文话题,或者
给出副标题,如2017年全国卷Ⅲ的作文题就要求考生以“我看高考”或“我
的高考”为副标题进行写作。
1.[2020北京,24,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
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
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
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
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
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
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立意分析 作文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55颗
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
球”,这里“每一颗卫星”与“天网”其实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个体”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有独特性,但也要有互融性;“整体”能让
“个体”各尽其能,也能让“个体”合作发挥最大作用。因此,“个体”既要
独立,又离不开“整体”。在写作时,要基于“整体”与“个体”关系这个
大论题,围绕“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这一话题,阐述“个体”在当前背
景下应该如何确定自身位置以及如何展示自我价值。可以参考的立意有:①
个群相融,命运与共;②从个体走向群体,走向命运共同体;③让个体各得其所,
各尽其能。
佳作展示 一条信息
“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斥着乏味的碎片化信息。”听着身边那个戴墨镜
的人侃侃而谈,我隐隐感觉,正因太习惯这个世界,才会对任何事的发生抱以
无所谓的态度。
“信息化时代,任何信息都可以唾手可得,生活在信息的洪流之中,人们
很容易找不到方向,比如很多人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上的信息虚度光阴。”
那个人还在说。(与题目照应,引入“信息”)
今天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我便在网页和软件推送的众多信息中浏览。
不一会儿,感觉这些信息大都是一些“标题党”,便不耐烦地关闭页面,我在
想:“为什么要关注别人的生活?为什么要关注没营养的信息?”突然,在眼
花缭乱、博人眼球的信息中,我看到一则让人振奋的信息:“中国女排!赢
了!”我拖动鼠标的手停了下来。这条信息并不起眼,却给我的心头带来一
阵暖意。我仿佛听见了什么东西裂开的声音,然后从中涌出的情感在我的
身体里肆意游走着,叫嚣着。(转折,写一条“特殊”的信息)
可以想象,就是这样一条简单的信息,会点燃多少国人满腔的热血?又有
多少国人在这辉煌的时刻无声地留下激动的眼泪?我注视着打开的视频,观
看女排队员奋战的身影,再一次看到了民族精神的缩影,再一次回忆起国家
成长的历程。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引用诗句,增加文采)那一刻,我想到了
这两句诗,用来形容她们是最恰当不过的。她们不仅是赛场上的英雄,更是
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屏幕上一个个身影,就像一个个不可或缺的精神符
号,激荡着我的心灵,振奋着我的精神。
“看什么呢?那么出神?”妈妈的话语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轻轻地关上
电脑,但脑海中女排队员的身影仍然挥之不去。于是,我的记忆回到了过去:
前几年,她们是寂寞的,被众人视作失败者。但是,她们没有为此失去信心,因
为她们对排球比赛充满热忱,愿意用汗水冲刷浮尘。今天,她们已然成功。
短短的一条信息,牵动的却是全部国人的心。这条信息的背后是一种
民族情感,也是一段时代传奇。再次想象她们在赛场上拼搏的身影,我清楚
地意识到:没有一场胜利可以唾手而得,没有一个冠军不受风雨洗礼。她们
用最顽强的精神,振奋了中华儿女的心灵。
一整天,那条信息始终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入夜,我静静地躺在床上,默默
思考,我的思想也得到了升华。女排精神,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在挫折中前
行,不改初心,拼搏进取,远方终将抵达,梦想终会实现。(“女排夺冠”这条
信息的影响)
这只是一条信息,虽然很普通,但我看到后却热血沸腾。
名师点评 作者将女排夺冠用一条信息切入,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深入解
读,不断挖掘自己内心的情感。整个写作思路表现出严谨的逻辑性。对女
排夺冠,作者是充满赞美之情的,因此,写作过程中,作者不仅安排了生动的语
句,也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其中。
2.[2020海南,23,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
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
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
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 ”为
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 本题将近几年常考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与半命题作文相
结合,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又有一定的限制,为考生提供了相对广阔的选择
空间。材料的关键词是“地名”,且材料中提及与地名相关的自然特征、
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以供考生写作时参考。半命题作文要求
考生先确定一个地名,将标题补充完整,然后完成写作。考生可以选择一个
自己最熟悉或自认为最有意义的地名,然后从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
文化等方面落笔。在行文中应突出“我”的存在、“我”的感受。这其实
是一个化具体为抽象的过程,从具体的地名到抽象的情感,从客观介绍到主
观感受,如果能够在抽象的诠释中体现出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就能够让
文章从小我转向大我,从而更具现实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要明确具体的情
境要求,本题要求以《中华地名》主持人的身份写一篇主持词,因此考生在
行文中要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等的使用,行文要有交流意识,语言要富有感
染力。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一地之历史,育一方人杰;②地名背后的
故事;③扎根一地,勿忘历史;④我为某地而骄傲;等等。
佳作展示 带你走近玉门关
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这里是×××电视台《中华地名》节目。探千年地名历史,展中
华文化魅力,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近玉门关,感受这一地名背后的历史。(回
应任务要求,凸显写作情境和写作主体)
提到玉门关,我想很多观众第一时间都会想起盛唐诗人王之涣的《凉
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
门关。”(由诗词引入,增强文采)想起当年战士戍守此地,春风千里难度此
关,大漠苍凉,雄关如铁,月满瀚海,征人倚楼,寥寥数语,繁华中原之外的肃杀
迎面扑来。玉门关,本就是一个苦寒之地。但正是在如此苦寒的地方,将士
们无惧艰苦,抵御外侮,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中原地区多年的安宁。玉门关,
是古代军士的脊梁。(分论点一)
玉门关虽然苦寒,但在比唐朝更久远的王朝,它也曾见证过历史的繁华。
(承上启下)
建元三年,张骞告别汉武帝,带领随从和向导,首次出使西域。元狩四年,
张骞再次奉命出使西域。张骞几经周折,前后花费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终于
用脚步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通道,丈量出一条惠泽四方的丝绸之路。(以
历史做铺垫,为玉门关的出现蓄势)玉门关,便是西域与汉王朝连通的关键所
在。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汉武帝在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
处修建了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这就是玉门关。其周边无一建筑,唯见茫茫沙
砾,却自有一种孤傲和霸气镶嵌于城墙中,岿然不动。“青海长云暗雪山,孤
城遥望玉门关”,就是在这个地方,东西方文明开始了频繁的交流。玉门关,
曾是沟通各民族文明的桥梁。(分论点二)
自张骞之后,穿越过戈壁滩、大沙漠经行玉门关的人,还有年少成名、
“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投笔从戎、“但愿生入玉门关”的班超,不畏艰苦、
西行取经的玄奘……这些人或坚守玉门关,或从玉门关出发,将此地视为自
己征途的起点。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玉门关才具有了丰富的文化,丝绸之路
也才有了悲喜交加的历史。玉门关,是一个展现各色历史人物风采的舞台。
(分论点三)
如今的玉门关,已经成为我们回顾历史的立足点。(观照现实)2014年,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通过“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
遗产名录申请报告,玉门关遗址俨然在列。虽然当年文化交流的热闹不再,
当年的雄关已经成了文物,但它依然是历史的见证,是丝绸之路的见证。如
今安静的玉门关,等待着游人们的驻足,用骄傲的身姿告诉人们:这是值得我
们铭记的历史。
“玉门关”三字,充满着历史的厚重。走近玉门关,走近丝绸之路,铭记
一代代将士戍守边疆的孤寂身影,铭记一代代领路人开辟文明沟通之路的
艰辛,铭记玉门关为我们留下的历史文化印记。(总述,实现古今的畅游)
每一个地名都承载着历史,每一个地名都寄托着未来。循着地名的轨
迹,我们纵览大美中华的璀璨山河,我们重温底蕴深厚的文明历史,我们展望
繁荣安宁的美好未来,这就是我们《中华地名》节目的初衷。感谢您的观
看,我们下期再见!(结束语的使用,契合写作情境)
名师点评 文章以历史为轴,带领读者领略玉门关的历史文化,彰显玉门
关厚重的历史气息。文章开篇回应写作任务,明确写作情境,符合主持词的
要求;主体部分先采用分论点的形式为读者讲述玉门关的历史价值,然后以
历史观照现实,突出玉门关的厚重历史;结尾部分点明《中华地名》栏目的
初衷,既凸显了写作主体的身份,又使文章主旨得以升华。
3.[2019北京,23,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
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
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
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
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
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
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
方式。
立意分析 ①这是一道传统的命题作文题。材料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解
释“韧性”的含义。第二句指出中华文明体现出“韧”的精神,即柔软坚
实、不易折断的精神。第三句指出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在什么时候表现
得更为显著。第四句指出“韧性”的时代意义。综合起来看,材料告诉我
们:中华文明具有“韧”的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激发这种精神。
题干提出了两个要求,给出了一个提示。两个要求,一个是明确作文题目—
— “文明的韧性”,一个是规定作文体裁——议论文;给出的一个提示是写
作角度——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
活及中国人的品格。据此在写作时,可以从“是什么”(中华文明的“韧性”
体现在哪里)、“为什么”(中华文明为什么具有这种“韧性”)、“怎么
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怎样发扬“韧性”)等角度展开。立意角度
有:中华文明百折不挠;“韧”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发扬“韧”的精神,助力
民族复兴;等等。
②题目要求从色彩角度切入,写一篇记叙文表达对2019年的感受和认
识。这里要注意材料和写作要求的限定:要有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
共和国70华诞等内容;要以参加高考的学生的身份,表达对2019年的感受和
认识;要以“2019的色彩”为题目;作文体裁为记叙文。写作时,可以将自己
的感受和认识穿插在记叙中,通过议论或抒情的方式表达出来。立意角度
有:红色是2019年的代表色,我感受到了奋斗的激情;2019年是代表收获的
金黄色,回望历史,我认识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
情;2019年绿色葱茏,未来充满希望,我要将自己的成长与民族的复兴统一起
来;等等。
佳作展示 文明的韧性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
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每当听
到这首《长江之歌》,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我们的中华文明。它像长江,从
远古走来,源远流长;又向未来奔去,散发无限的活力。它又像一棵参天大树,
风雨吹来,沙雪打来,虽饱经风霜,却岿然不动。与其他三大文明古国比较起
来,中华文明独具一种韧性,如郑板桥笔下的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
西南北风”。
鉴往可以知来。了解中华文明坚韧不断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将之发扬
光大,助力民族复兴。
中华文明有以人为本、一以贯之的儒家思想,而“仁”的思想决定了
儒家思想的生命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儒
家思想将个人与国家统一起来,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找到实现个人人生价
值的大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
代又一代的儒生传承和发扬儒家思想,使之绵延不绝,光耀千秋。儒家思想,
活在儒生苦读的“春秋三传”里,活在魏徵“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劝诫
里,活在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牵挂里……以人为本,
以仁为本,儒家思想千年绵延不绝,其来有自!
中华文明兼容并包,善于推陈出新。“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
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中华文明像一个姹紫嫣红的百花园,里面种植了
儒、墨、道、法等形态各异的“花”;它又像一条河,接收了来自西方的先
进思想,注入科学与民主的新鲜水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玄奘和尚西行取
经,清末学子出国留学,中国共产党人引进马列主义……中华文明正因为有
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才能够不断推陈出新,葆有顽强的生命力。
中华文明注重传承。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程颐……儒
家思想薪尽火传;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中华
汉字代代相传;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中华民俗绵延
不绝。学校里的尊师重道、书法中的观帖临摹、节日中的习俗传承都是中
华文明注重传承的表现。人生代代无穷已,文明绵延不断绝。中华文明正
是因为注重传承,才有了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韧性,一直延续到今天。
虽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韧性十足,但因近代中国落后于人,饱经内忧外
患,中华文明也曾遭受怀疑、诋毁,甚至否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在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文化自信也不断增强。当前我国提出的“民族复兴”
当然包括“文明振兴”。没有文明的振兴,民族复兴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所以,我们要继续发扬让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积极因素,助力民族复兴。
如今,振兴中华文明、助力民族复兴的重任落到我们的肩上。“桐花
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东西方文明交流的
今天,我们自信有能力继往开来,重振中华文明于世界文明之林。
名师点评 本文立意紧扣材料,一方面分析中华文明有“韧性”的原因,
一方面论证民族复兴离不开文明的振兴,对材料理解准确。在重点论述中
华文明具有“韧性”的原因这一部分时,层次清晰。且原因分析切中肯綮,
具有说服力,同时大量的引用增加了文采。
4.[2018北京,24,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字。
①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
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
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
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
定;有细节,有描写。
立意分析 第①题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交代写作背景,参加2018
年高考的考生有很多是出生于2000年的、被称为“世纪宝宝”的一代人,
他们是与新世纪的中国一同成长的一代人,他们见证了祖国的不断发展和壮
大。第二部分,是具体的写作要求,给出了作文题目,主标题是“新时代新青
年”,要求考生将自己定位为“新青年”,将自己所处的时代定位为“新时
代”;副标题是“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要求考生将新青年的成长与祖国的
发展相联系。具体要求方面,这则材料要求写一篇“议论文”,观点明确,论
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①与新世纪的中国一
同成长;②岂能辜负我们成长的时代;③中国的强大需要青年人的不懈努
力;④做与时代同步的青年人等。
第②题所给材料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然后
给出了具体的写作要求。题目为“绿水青山图”,文体要求为记叙文,作文主
旨是“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其中“图”就决定了写作
风格,应以描写为主,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立意角度有:①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我们追求的生活状态;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社会发
展的方向;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使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佳作展示 新时代新青年
——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使命,无论哪个时代的青年,他们成长的轨迹都
与时代紧密相连。
“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林觉民,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青年,他生活的
中国,积贫积弱、民生凋敝,于是他们那一代的热血青年奋起反抗,追求平等
和自由,为天下人谋福利,于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名永世流传;“未
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青年,
她生活的中国,外敌横行、百姓苦难,于是他们那一代的热血青年直面日军,
抛头颅洒热血,誓死保卫祖国,上演了一出出让敌人闻风丧胆、让国人精神振
奋的英雄传奇;“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青年,他生活的中国,百废待兴,于是他把自己的
青春无私地奉献给社会,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求回报,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主
义的建设当中。
时代的发展,呼唤时代的青年砥砺前行。作为新时代中的新青年,我们更
要顺应时代,为所处的时代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因为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
催人奋进、鼓舞人心,因为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前途光明、充满希望。
新时代的新青年要不断学习。王夫之说:“学愈博则思愈远。”唯有博学,我
们才能提高个人的能力,才能突破自己设置的禁锢,紧跟时代的步伐,用自己
脚踏实地的努力敲响时代的最强音。
新时代的新青年要虚怀若谷。李斯说:“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
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祖国发展的进程中,新青年要有广阔的胸怀,
不断提升人生的“高度”,不断积累心灵的“厚度”,为实现“中国梦”贡献
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的新青年要有担当意识。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面对新时
代,新青年要以最大的热情,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积极向上、敢于担
当的工作态度,用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用潜心研究、求实求新的
工作状态干好自己的工作。
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面对新时代,我们新青
年要以“凌霄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的姿态前行,时刻不忘新时代的
责任,时刻牢记新时代的期望,与新时代的中国一起成长。
名师点评 文章紧扣“时代与青年的关系”行文。开篇列举了旧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三个时代
的青年代表的事迹,赞扬了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以祖国的发展、建设为己任的
精神。然后点明中心论点:青年要顺应时代。接着从三个角度论述在祖国发
展中的新青年该如何成长,要求新时代的新青年要不断学习、虚怀若谷、有
担当意识等。最后,用荀子的话总结全文并再次点题:不忘新时代的责任,与
新时代的中国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