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实中、高邮一中、吴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海安实中、高邮一中、吴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ID:584512

大小:44.2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海安实中、高邮一中、吴江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2019 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博物馆共接待 观众 114732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 9.9%。为什么博物馆能年接待观众“10 亿+”?它在丰富人们公共文化生活 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博物馆都已实现免费开放。2019 年,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包括博物馆在内的“三馆一站” 等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向公众开放,人们走进博物馆看展的门槛已降至“0 元”。对于博物馆免费开放,复旦大学 博物馆馆长、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郑奕有自己的看法,“希望通过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大家喜欢并 热爱博物馆,逐步养成参观、使用博物馆的习惯。如果有可能,日后再以各种方式‘反哺’博物馆”。 博物馆免费开放,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并在与观众日常观展的磨合中改进服务。不少博物馆在常设展之外 还努力探索引进特设展,为观众带来数量众多、文化多元的展览,满足人们对文化生活多样性的需求。潘小培是 博物馆的忠实“粉丝”。作为与博物馆共同成长的一代,潘小培认为博物馆为她提供了看待社会与世界的另一个 视角。“每个人的观点和立场都是不一样的,通过看那些在艺术上很有造诣或在某一领域更胜一筹的大师的展览, 会发现更多生活中的小美好。” 近年来,内容丰富多彩的精品展览越来越多,专业的策划和多样的展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博物馆, 苏禾便是其中之一。苏禾喜欢各种主题展览,尤其偏爱与唐代相关的展览。这几年来,博物馆几乎成了她去各地 旅游“必打卡”的地方之一,在她看来,这是她“快速了解当地历史人文的方式”。“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 校”,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存储器”,也参与构建着新的历史文化。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沈阳“九 一八”历史博物馆举办了抗击疫情纪实展,以主题展览的形式将公共事件转变成了公共记忆的一部分。 把博物馆搬上“云端”、将藏品数字化,是近年来各地博物馆发展的趋势。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加速了博物馆的数字化进程,网络看展逐渐从辅助方式转变为常态化活动,“云端”成为博物馆提供公共文化服 务的“主战场”。4 月 5 日,闭馆 70 多天的故宫博物院迎来 2020 年首次直播。一时间,全国各地的网友涌入直 播平台,观看春日故宫盛景。据统计,仅人民网 PC 端、人民网微博、快手、抖音、人民视频和人民网文娱快手 的观看和播放量便突破了 1100 万人次。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博物馆打造了“流动的博物馆”,借助展板、宣 传册、现场体验等形式,打破地理空间的束缚,让历史文化“流动”起来,在更广泛的空间范围里满足人民群众 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近年来,使用博物馆网站,通过信件或邮购方式购买博物馆文创及周边商品的消费者 大幅增长。 (摘编自孟丽媛、刘喆《年接待观众“10 亿+”,博物馆缘何成为“网红打卡地”?》) 材料二: 近日,某省博物馆发出公告,其中提出“原则上不允许社会人士(含导游、社会教育机构及其他个人)在博 物馆展厅组织开展讲解活动”。对此,很多文博爱好者大为不解,明明馆方讲解人力有限,为何不让社会人士加 以补充? “三分游,七分讲”,文物讲解是参观展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禁止社会人士入馆讲解是不少博物馆的通 行做法。一方面,社会人士讲解往往以带团为主,较多的人群聚集会导致展厅拥堵喧闹,扰乱参观秩序。另一方 面,社会讲解员的专业程度参差不齐,把“解说”搞成“戏说”的不在少数。吹嘘雷峰塔可治“妻管严”,妄称 青铜之绿源自“发酵”,甚至在革命纪念地宣扬“宿命”“天意”,都是发生过的真实案例。 规范有必要,但如何规范是个问题。关上大门,全靠博物馆自己提供讲解服务不失为一个办法,但从现实来 看效果不尽如人意。旅游业存在明显淡、旺季,博物馆客流量也起伏波动。一到旺季,热门博物馆的讲解员很难 满足游客需求,甚至连自动讲解器都一机难求。更重要的是,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普遍提升,很多游客不再满足 于固定一套讲解词、一种参观路线,对文物的背景、历史的细节、游览的互动有了更多追求。一些博物馆的讲解 文本常年不变,对文物衍生的历史故事更是鲜有提及,观众实在是不解渴,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外援”。 “若典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对博物馆而言,当代人文化需求旺盛实乃幸事。履 行好社会教育功能,显然还有比一刀切地对社会人士说“不”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一些具有资质的社会讲解 机构正在崛起,博物馆可以购买第三方服务;再比如,博物馆可以组织资质认定,向具备讲解能力的社会人士发 放相关证件,将其作为“编外力量”纳入管理。当然,更重要的是博物馆自身提升服务意识,通过预约制等精细 化管理方式维持好参观秩序,不断提高馆方讲解员的业务能力,力争让讲解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 (摘编自鲍南《博物馆请“外援”关键是把好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我国博物馆业已实现免费开放,这对人们喜欢、热爱、参观和使用博物馆有极大推动作用。 B.内容丰富、策划专业、展品多样,是近年来博物馆在布展方面的努力方向与趋势,吸引了不少游客。 C.只有把博物馆搬上“云端”,将藏品数字化,才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从而丰富人们公共文化生活。 D.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普遍提升,作为参观展馆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文物讲解成为众多游客的关注焦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搜集、保管、研究、陈列、展览文物或标本的机构,博物馆可以通过文化创新反哺博物馆发展,实现经 济和文化效应的双赢。 B.不少博物馆禁止社会人士进入展馆进行讲解,除了出于对自身场馆管理难度方面的考虑,还有着对文化是否 得到正确传承的考量。 C.2019 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0 亿+”人次,既得益于博物馆免费开放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还 有博物馆的多样运营模式。 D.相较于现场实地看展,网络在线看展突破了地理空间束缚,能够使观众得到更为便捷、直观、全面的观展体 验,成为观展新优选择。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博物馆文创”的一项是( ) A.故宫博物馆与华熙生物润百颜品牌合作,从清宫后妃服饰等器物中汲取灵感,推出故宫口红等彩妆产品。 B.以康熙、乾隆、雍正等帝王“萌萌哒”造型、“大内咪探”“故宫猫”为典型代表,推出卖萌路线产品。 C.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文物所承载的丰厚传统文化,故宫在其采购的短袖衫背面彩印故宫图像进行销售。 D.故宫邀请明星与故宫专家参与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打造畅心睡衣等新品,赢得众多消费者喜爱。 4.某省博物馆不允许社会人士在展厅组织开展讲解活动的公告颇受诟病。对此你认为该省博物馆可采取哪些举 措解决这一难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5.美国学者乔治·布朗·古德曾说:“博物馆者,非古董者之墓地,乃活思想之育种场。”请结合两则材料,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粮食要到肚子里 陈军 儿时在农村,家乡人一般不说浪费粮食,而是说糟蹋粮食。在乡亲眼里,人要活命,得靠粮食,粮食与人有 着过命的交情,而珍惜粮食、敬畏粮食最朴素的观念就是“粮食要到肚子里”。 农村人最知种粮苦,都跟粮食亲。记得那时收麦子,芒种前后是农家人忙断腰的一季。布谷鸟的叫声催着整 个村子,“黄了麦子”是一年中最大的担忧,必须要在那几天把地里的麦子抢收完。印象中,那时天还黑着,爹 娘便拎着镰刀,踏着月光下地了。 娘割麦子快,手持镰刀弯腰揽麦,只听到麦秆遇刃的“嚓嚓”声,一行割完才直起身来擦把汗。娘说这样割 麦,一来少起身,腰就少疼点儿;二来可以少擦汗,不直起身汗就直接顺着眉毛滴到地里了。那时,学校都放麦 假,让我们这些孩子也帮着家里麦收。割一天的麦子,太阳烤,麦芒刺,晚上躺在床上,脸又红又痛,腰都不是 自己的了。收一季麦下来,爹娘都会瘦一圈。一粒麦就是一滴汗珠,一仓黄灿灿的麦子,就是一缸滚烫烫的汗珠。 割完麦子,我和妹妹的任务就是拾麦穗。看着两篓排列整齐的麦穗,爹会表扬我们:“你俩拾的这些麦子, 够咱一家人吃上好几天了。”拾完麦穗后,地不急着耕,还要空上一个星期左右,娘说:“地里应该还有一些没 有拾回来的麦穗,让鸟雀子叼干净了再犁。” 收麦后的第一顿馍,是我们最期待的。蒸馍前,爹挑水,劈上好的筋骨柴。娘揉面,做馍,上蒸笼。我和妹 妹烧火,打下手。蒸笼开始变得潮湿,不断冒出麦香味儿时,两个小肚子开始“咕咕”叫,我和妹妹一步不离地 守在旁边,等着开笼。娘心中有数,她说蒸馍的火候要刚刚好,不够火或者蒸过了,都不好吃。她一声“起笼”, 笼盖一掀,那叫一个香啊! 可娘说,新麦下来的第一口馍是不能急着吃的。中午,太阳当头照,万物明朗。爹把一条板凳往太阳底下一 放,把一屉热腾腾的馍放在板凳上。馍的热气袅袅升起,娘双手合十,嘴里祷告着。她双手从胸前一放下来,我 和妹妹就跑上前,一人捧一个馍,因为烫,吹一口气,咬一口,嘴咧来咧去,手掂来掂去,不一会儿,一个钵头 大的馍就下了肚。 在那明晃晃的阳光下,在那与粮相依的岁月里,在爹娘的衣襟边,馍香仿佛能在胃里留存好多年,未来某个 特定时刻就会热乎乎地翻腾起。 农村人对粮食的态度是三尺黄土般的心思,种粮时那些艰辛的历程,仿佛是在天地之间进行着某种庄严的仪 式。冬去春来,风调雨顺,农人收获着大地的礼物。这饱含天地日月之精华的粮食,喂养着人类,一代又一代。 而对于一粒粮食来说,从土里到达肚里,才是它的归宿。 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自然不敢浪费。像我这样的农家孩子,不少规矩都是从吃饭而来,比如,吃多少盛多 少,碗里不能剩饭;掉到地上的食物要捡起来,到不了人肚子里,也要到牲畜的肚子里;上学带的饼,吃不完一 定要带回来。在梅雨季节,被褥、家具都会发霉,但粮食一般不会发霉,都保存得好好的。粮食,是一家人最可 靠的家底。 老家鄂西北都是旱田,一年两季主粮,五月收麦,十月收苞谷。白花花的麦面是细粮,黄灿灿的苞谷是粗粮。 家里来了客,娘都是擀面、蒸馍。苞谷是粗粮,一般不用来招待客人,除了自家人吃,还留一些给牲畜吃。每一 粒粮食都到了肚子里,就连粮食的那一层外衣也是牲口的好粮,比如麦糠、玉米包壳。 那个年代,粮食不宽裕。有时接济不上了,或者家里来了客,麦子还没磨,都要去邻居家借面。我家靠面缸 的那面墙上,像一面选举墙,借了谁家的面,就记下“正”字,欠几瓢就划几笔。家里磨了麦面,头等事就是还 面。娘舀起满满一瓢面,再用一个小碗向上加,边加边轻轻拍实,直到堆出一道尖儿。我说:“借的时候是平平 的一瓢。”娘瞪我一眼:“你懂啥!”还叮嘱我路上不要跑,别把面洒了。 我自然知道粮食的金贵,还面的路上,我弓着腰护着瓢,小心翼翼,生怕有风来。但偶尔也有尖塌了、风吹 飞的时候,弄得我一身白。我家的面倒入别家的面缸时,“噗”的一声,会升起一小团尘雾,真是欢腾。还三婶 的面时,她说:“你娘这个人呀,就是讲究!”在粮食紧缺的那些年,还面时的这道尖儿,让娘在村里有了个好 名声。 如今,生活富裕了,人们不再借面,粮食逐年增产,种粮收粮也机械化了,但儿时与粮食的交情,让我学会 了珍惜。 后来我到了城里,虽然不再种粮了,但看到粮食总是格外亲。对粮食的这份情义和吃饭的那些规矩,我也一 点一点地讲给我的孩子。我给孩子们立了一条规矩,也是长辈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粮食要到肚子里。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爹娘踏着月光下地割麦、麦秆遇刃时的“嚓嚓”声,表现了麦季抢收的紧张与艰辛,也写出了农村劳动生活 之美。 B.麦收后让鸟雀叼干净麦穗后再犁地的做法,与“每一粒粮食都要到肚子里”的追求,都表现出农民对粮食的 珍惜。 C.娘不让我们急着吃新麦下来的第一口馍,不仅是因为担心我们被刚出屉的热馍烫伤,更是因为要用新麦馍敬 天地。 D.人们将还面视为磨麦面之后的头等事,既体现出粮食不宽裕时期对粮食的珍重,也让人感受到农民对诚信与 名声的珍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儿时在农村”开头,确定了全文写作角度,即以一个亲历者的回忆视角来叙述往事,让文章具有真 实感。 B.文中“吹一口气,咬一口”“弓着腰护着瓢”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儿时与粮食有关的往事,具有浓郁 的生活气息。 C.我家割麦子的场面与白居易《观刈麦》中农民割麦子的场面高度相似,两者都通过语言、动作、细节描写, 体现农民生产粮食的艰辛。 D.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沉静质朴的文字之中蕴含着作者对粮食深沉厚 重的情感。 8.文中写了一些因吃饭而形成的规矩,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9.某杂志将本文在其“粮史故事”栏目中予以转载。假如你是该杂志的编辑,请写出转载的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衍,越州山阴人,字世昌,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擢进士甲科,知平遥县,诏举良吏,擢知乾州, 徙知凤翔府。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夺我贤太守也?点河东路刑狱,按行路州,折冤狱。高继升知 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辩其诬,抵告者罪。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 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后叹日吾知之久矣。 衍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兼判吏部流内铨 ①,选补科格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 受赇,出缩为奸。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问曰:“尽乎?”曰:“尽矣。”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明日, 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利。数月,声动京师。改知审官院,其载制 如判铨时。 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衍曰:“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 妄出。”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契丹婿刘三嘏避罪来归,辅臣议厚馆之, 以诘契丹阴事。谏官欧阳修亦请留三嘏,帝以问衍。衍曰:“中国主忠信,若自违誓约,纳叛亡,则不直在我。 且三嘏为契丹近亲,而逋逃来归,其谋身若此,尚足与谋国乎!纳之何益,不如还之。”乃还三嘏。 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小人多不悦。庆历七年,衍甫七十,上表请还印绶,乃以太子少师致仕。卒, 年八十。自作遗疏,其略曰:“无以久安而忽边防,无以既富而轻财用,宜早建储副,以安人心。”语不及私。 (选自《宋史》) 注:①铨:选授官职,量才授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遗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 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 B.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 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 C.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 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 D.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 后叹曰/吾知之久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发,即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借指年满 15 岁的成童,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就有“余自束发 读书轩中”。 B.科格:古代一般指关于征发赋役的规章,而文中“选补科格”则指“吏部选授官职的规章”。 C.逋逃:“逋”有两个常见意思,一是指逃亡,一是指拖欠。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逋逃”指逃亡。 D.致仕:给予官职,指士人通过科举或选拔等形式,得到了朝廷授予的官职,与“乞骸骨”不同,“乞骸骨” 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大了辞官不做,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衍在殿试中被选拔为进士甲科,在平遥任县令,又被提拔为乾州知府,后来被贬职去凤翔府任官,得到了 两州百姓的挽留。 B.杜衍受命巡察河东路狱讼,他巡视潞州,平反冤案,后来又为石州官员高继升辩诬。他深得章献太后赏识。 C.杜衍在兼任吏部事务时,认真研读,把握了官吏任命的各项条例,任免之事都自己裁决,断了诸吏徇私舞弊 的路子。 D.杜衍与范仲淹为出兵黄河之事有争执,范仲淹攻击杜衍,言辞激烈。因为范仲淹曾经像对待父辈一样侍奉杜 衍,所以杜衍也不恼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问曰:“尽乎?” (2)无以久安而忽边防,无以既富而轻财用,宜早建储副,以安人心。 14.对于收留刘三嘏,朝廷有哪两种意见,请分别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去追记坐间所言 ① 陆 游 征西幕罢几经春,叹息儿音尚带秦。 ② 每为后生谈旧事,始知老子是陈人。 ③ 建隆乾德 ④开王业,温洛荣河 ⑤ 厌虏麈。 倘得此生重少壮,临危敢爱不赀 ⑥ 身。 [注]①坐间所言:陆游晚年闲居家中,但以其诗名和主战态度名著当世,韩侂胄主政,曾一度主持北伐,可能是 朝廷当局派人来向陆游征求意见。②陆游 1172 年(47 岁)被任命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携同家眷赴任,1178 年被回朝廷。这期间曾亲赴南郑前线抗金。③陈人:过去时代人物。④建隆乾德:是宋太祖开国时的两个年号。 ⑤温洛荣河:《尚书中候》“帝尧即政,荣光出河,休气四塞”,又《易·乾凿度》“帝盛德之应,洛水先温”, 诗中总指中原之地,为古帝王所都。⑥不赀:价值无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壮岁从戎的经历,家眷同去,小儿咿呀学语时在边防前线度过,至今还带有秦地的方音,这常常又使 诗人回忆起那段前线抗金的峥嵘岁月。 B.诗人生于硝烟战火,长于万方多难,对于南宋王朝屈辱的历史记忆犹新,而那些生长于承平之际的后生们对 历史却一无所知,还常常嘲讽诗人是落伍之人。 C.中间两联用对比的手法,将“老子”与“后生”对待历中的态度,宋太祖开创基业的宏伟与南渡君王之萎弱 进行对比,传达出“斯人独憔悴”的孤寂情怀。 D.尾联照应标题,是对来客坐间所言之事的回应;如果人生还能再少,面对国家的的危难,我毫不爱惜自身, 义无反顾地重返战场杀敌报国。 16.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来论证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从而说明能否以诚相待恭俭 下人是事业成败关键,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古典诗词常用“美人”来寄寓政治理想,对“美人”的追求表达了贤臣对明君的渴望,比如《离骚》 中的“_________________”。“美人”也可以是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面对被贬黄州的境遇,苏轼只能扼 腕叹息,发出“_________________”的咏叹。 (3)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 新时代我们所大力倡导和弘扬的务实态度、实干精神不谋而合。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安城墙,犹如一本厚重的纸张泛黄的线装古书。城门是封面,砖块是字词。一行行的字词,排列有序,叠 加着,延伸着,装订成册,将一个千年古都内向的性格和饱经沧桑的过往,悉数予以外露和储藏。 一座规模巨大的城郭,被这道城墙严丝合缝地围系和护佑了 600 余年,堪称奇迹。最初,城墙就像一个坚固 的盔甲,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狙击着箭矢的狂妄的同时,更抵挡着企图像一口吞咽一块肥肉那样将城池占据的野 心家的野心。现在,城墙则是这座城市年轮的标记,为它的发展做证,为它的精神塑形。 一块块平凡的砖块,年岁大了,就成了稀世的文物。砖块各就位,拥抱在一起,生死与共,永不分离,既孕 育出坚不可摧的意志,又呈现出巍峨壮阔的气势。冬去春来,日升月隐,南来北往的狂风,像犀利的鞭子,将墙 缝冒出的一茬茬草抽打得形容枯槁,却无法移动砖块的位置; ,像蛮横的子弹,将城 墙的面孔射击得斑驳陆离,却无法撼动城墙的根基。阅读城墙,我读出了高大与渺小的辩证关系,悟出 了 。砖是小的,城墙是大的。没有砖之小,就没有城墙之大。城墙的构筑,源于对外界的恐惧,其 功能在于阻隔和防御。但门洞却是对城墙初衷的背叛,其指向是开通和连接。城墙就这样在一合一开中,将开放 与封闭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抵触的哲学命题,予以了形象化地演示。它在劝谕世人:身可以安守城内,心不能坐 拥墙中,( )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遥望远方,极目天下,还应让目光越过高墙。 B.更应让目光遥望远方,越过高墙,极目天下。 C.目光则更应越过高墙,遥望远方,极目天下。 D.目光还应该越过高墙,极目天下,遥望远方。 1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年轻人很想成为爱迪生的助手,他找到爱迪生,并对爱迪生说:“我发明了一种能溶解一切物体的东西。” 爱迪生笑着说:“那是不可能的。”年轻人问:“为什么不可能?”爱迪生说:“ ?” 21.归谬论证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法。请运用归谬法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反问句。 22.试按照这种归谬逻辑,以及下面的示例仿写一句。要求语言简洁明了。 示例:如果说坐拥万卷书的人就是博学之人,那么书店老板一定就是世上最博学的人了。 七、语言表达 23.根据下面图表的信息,请概括介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状况。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5 个字。 名称 北斗一号 北斗二号 北斗三号 阶段 试验应用 区域服务 全球组网 启动时间 1994 年 2004 年 2013 年 建成时间 2003 年 2012 年 2020 年 覆盖范围 中国 亚太 全球 定位精度 20 米 10 米 5 米 八、材料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更是一首豪情万丈的精神赞歌。从带病工作,访贫问苦, 带领群众治理沙荒洼碱地,改变了兰考面貌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到“芳华硕士欲何求?精准扶贫勤跋涉”的扶贫 烈士黄文秀同志,从以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惊世之举,诠释了中国军人的血性的邱少云,到坚守国土牺牲在中印 边境的四名解放军官兵,他们的光辉事迹,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然而,当下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 侵害烈士的名誉、荣誉的行为却时有发生。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的今天,我们更应缅怀烈士功绩,向烈士们致敬! 校团委举行“弘扬烈士精神,共创美好未来”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 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B 2.D 3.C 4.①通过预约制等精细化管理方式维持参观秩序;②不断提高官方讲解员业务能力以满足游客需求;③通过购 买第三方服务缓解旅游旺季需求压力;④通过资质认定方式培养具备讲解能力的“编外力量”。 5.①古德先生的言论旨在说明博物馆的价值不仅在于存放文物,而且在于唤醒和挖掘精神文化内涵。②博物馆 既是历史文物或者标本的集存与展览地,也应该参与构建新的思想文化体系。③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其丰富的 文物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应该使之更好履行社会教育功能。 6.C 7.C 8.①在主题方面:“规矩”写出粮食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侧面表现了人们对粮食珍重的态度。②在行文方面: 使文章由侧重叙写粮食的物质生产过渡到叙写粮食对人精神的影响,并为后文给孩子立规矩作铺垫。 9.①文章围绕“粮食要到肚子里”,叙写了割麦拾麦、蒸馍吃馍、借面还面等事件。真实感人,可读性强,符 合栏目选文要求。②文章叙写与粮食有关的往事,表达了珍惜粮食、敬畏粮食的朴素理念,具有倡导“光盘行动” 的现实意义。③文章从个体小视角展示了粮食生产由手工到机械化的历史,展现了人民生活由贫穷到富裕的历程, 具有传播“粮食安全”思想的时代价值。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C.“不仅是因为担心我们被刚出屉的热馍烫伤”错。在这里体现的是父母对天地的感恩之心,有一种仪式感,而 不是怕烫伤孩子。 故选 C。 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本文艺术特色的能力。 C.“两者都通过语言、动作、细节描写”错误,《观刈麦》主要是通过劳动环境渲染,体现农民劳作的艰辛,没 有语言、动作、细节描写。 10.A 11.D 12.A 13.(1)杜衍上任之后,就让下属将吏部选授官职的规章全都呈送上来,问下属:“选授官职的规章全都呈送 上来了吗?”(2)不要因为长时间天下太平就忽视边防,不要因为国库充裕就挥霍浪费,应该早立储君,以安 定人心。 14.欧阳修等人认为应当好好地招待收留他,借以了解契丹的内幕;杜衍认为收留他违背两国诚信交往的原则, 且此人不值得与他共同谋划大事,应当把他送回去。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宁化驻军将领审讯逼供,定人死罪,没有根据实情,杜衍审察后予以改正。章献太后派使者安抚淮 南,使者回来后还未来得及汇报,章献太后就先问杜衍怎么样,使者把杜衍治理地方的情况报告给了太后,章献 太后感叹道:“杜衍治理地方的情况我早就知道了。” “鞫人死罪”是动宾结构,“死罪”是宾语,应在其后断开;“不以实”的主语是“宁化军守将”,应在其前断 开,排除 BC;“淮南”是“安抚”的宾语,其后断开;“使还”是主谓结构,意思完整,前后断开;“太后” 是“叹曰”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 D。 故选 A。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致仕:给予官职,指士人通过科举或选拔等形式,得到了朝廷授予的官职”错。“致仕”,交还官职,即退 休。 故选 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后来被贬职去凤翔府任官”错,原文是“徙知凤翔府”的“徙”在这里是“调任”的意思,并非被贬。 故选 A。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视事,上任,处理政事;敕,下令;铨,选拔官吏。 (2)无以,不要因为;忽,忽视;储副,储君。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目是,对于收留刘三嘏,朝廷有哪两种意见。 结合原文“契丹婿刘三嘏避罪来归,辅臣议厚馆之,以诘契丹阴事。谏官欧阳修亦请留三嘏,帝以问衍。衍曰: ‘中国主忠信,若自违誓约,纳叛亡,则不直在我。且三嘏为契丹近亲,而逋逃来归,其谋身若此,尚足与谋国 乎!纳之何益,不如还之。’” 对于收留刘三嘏,以欧阳修为首的官员认为应当好好地招待收留他,借以了解 契丹的内幕;而杜衍则认为接纳刘三嘏违背两国诚信交往的原则,且此人不值得与他谋划大事,应当把他送回去。 参考译文: 杜衍,字叫世昌,是越州山阴人。杜衍从小刻苦磨砺品行节操,尤其重视学习。被选拔为进士甲科,任平遥 县县令,皇上下诏举荐良吏,被提拔为乾州知府。(后来)调任凤翔知府。在(他)被免去知府返回京城时,(凤 翔、乾州)二府的百姓沿途迎候,说:“为什么夺去我们的好太守?”(后朝廷派杜衍)到河东路巡察刑狱,在 巡行考察潞州时,判断冤案。高继升任石州知府,有人告发继升串通蕃族图谋叛乱,(高继升)被捕关在狱中, 长时间不能定案。杜衍搞清楚高继升是受人诬陷,(为之纠正,并)把诬告者关押抵罪。宁化驻军将领审讯逼供, 定人死罪,没有根据实情,杜衍审察后予以改正。章献太后派使者安抚淮南,使者回来后还未来得及汇报,章献 太后就先问杜衍怎么样,使者把杜衍治理地方的情况报告给了太后,章献太后感叹道:“杜衍治理地方的情况我 早就知道了。” 杜衍从政谨慎细密,不用严厉的刑法督促属下,而下属、百姓还是敬畏他的清廉整肃。(后来杜衍)兼管吏 部选授官职。(原先吏部)选授官职的规章繁杂冗长,主管官员不能尽阅,分管的下级官吏借机索要贿赂,增减 条规造假作奸。杜衍上任之后,就让下属将吏部选授官职的规章全都呈送上来,问下属:“选授官职的规章全都 呈送上来了吗?”属下回答说:“全部呈送上来了。” 杜衍下功夫全部读完,全部掌握了吏部选授官职的规定。 第二天,(杜衍)命令下属不必升堂,只在各自分管的部门听候命令,官吏任免的事情都由他自己裁决,从此吏 部下属办事的官员再也无法徇私舞弊、卖官自肥。几个月后,杜衍的名声震动京城。(后来杜衍)调任到审官院, 管理的办法和在吏部时一样。 契丹与元昊在黄河以北交战,参知政事范仲淹安抚河东,打算带兵防御。杜衍说:“二国刚刚交战,(敌方 自顾不暇,)势必不会来侵犯我,我们不可随便出兵。”范仲淹在皇帝面前力争,诋毁(指责)杜衍,言辞很激 烈。范仲曾经像对待父辈一样侍奉杜衍,杜衍并不因此记恨。契丹皇帝的女婿刘三嘏因逃避罪责来归顺(大宋), 辅政大臣主张好好地招待收留他,借以了解契丹的内幕。谏官欧阳修也主张收留三嘏,皇帝就此征求杜衍的意见。 杜衍说:“中国与邻国交往以诚信为根本,如果我们自己违背誓约,招降纳叛,那样我们就要背负理亏的责任。 况且刘三嘏作为契丹皇帝的女婿,却逃离契丹来投归(大宋),他为自身谋划尚且如此,还值得和此人谋划国家 大事吗!接纳他有什么好处,还不如把他送回(契丹)。” (皇帝最终听从了杜衍的意见,)把刘三嘏送回到 契丹。 杜衍喜好引荐贤士,而阻止投机钻营的小人,小人大都不喜欢他。庆历七年,杜衍刚七十岁,上表请求退休, 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八十岁时去世。 去世前自立遗嘱,大体意思是:“不要因为长时间天下太平就忽视边 防,不要因为国库充裕就挥霍浪费,应该早立储君,以安定人心。” 遗嘱(一点)不涉及自家私事。 15.B“还常常嘲讽诗人是落伍之人”错,于诗无据。“始知老子是陈人”是诗人感慨于年轻人对历史真相无知, 再加上统治者美化历史,在年轻人面前谈历史,诗人自感落伍,是激愤之语。 16.①对曾经的征西抗敌的战斗经历难以忘怀;②对年轻人不知历史的痛心、忧虑;③对宋王朝抗金大业后继 无人的忧愤;④对南宋君主长期以来贪图享乐,腐朽无能,不思抗金的讽刺;⑤表达了老骥伏枥,时刻准备奔赴 战场,杀敌保国,勇于牺牲的决心。 17.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恐美人之迟暮 望美人兮天一方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竭、暮、兮、须臾”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8.C 19.修改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抵挡着箭矢的狂妄的同时,更抵挡着企图像一口吞咽一块肥肉那样将城池吞 下的野心家的野心。 20.(1)肆无忌惮的暴雨;(2)对立与统一的逻辑脉络。 21.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 22.答案示例:①如果说一直笑脸相迎的人就是幸福的人,那么小丑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②如果说有资历 就意味着权威,那么百岁老人就是最有权威的人了。③如果说只要努力的人就是成功的人,那么王莽就是历史上 最成功的人了。④如果说核电站因为有微量放射性就是肮脏的,那么微量放射性无处不在的美丽大自然就是最肮 脏的了。 23.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 1994 年启动,于 2020 年全面建成,经过北斗一号试验应用、北斗二号区域服务、 北斗三号全球组网三个阶段发展,覆盖全球,定位精度明显提升。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