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高考作文备考:2020 年全国卷高考作文解析及阅卷的感受与思考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
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
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
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
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一
回归与延续
2020 年全国卷Ⅰ的作文有回归有延续。材料的回归出人意料。今年的作文材料又回到
了前几年故事性材料的类型,这是对高考作文备考盲目跟风时政的一种纠正。作文备考还是
要稳扎稳打,在文体、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细细打磨。题目延续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
作要求:“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
言稿。”题目设置了特定情境——班级读书会讨论;明确了写作对象——管仲、鲍叔和齐桓
公三人任选其一;确定了发言稿这一应用文体。再看 2015 年全国卷Ⅱ的作文要求:“这三人
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二者大同
小异。延续性还体现在命题对交际语境的执着追求。2020 年全国卷Ⅰ作文要求写在班级读
书会上的“发言稿”,2019 年全国卷Ⅰ是面对本校同学的演讲稿,2018 年全国卷Ⅰ是给 2035
年时年满 18 岁的一代人写一篇文章,2017 年全国卷Ⅰ是“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
国”……这些明确又具体的提示,彰显了文章的交际性、应用性,要求学生写作时要有对象意
识,不能盲目套作,也旨在引导作文教学不要完全公式化,要真思考、真写作
2020 年全国卷Ⅰ作文题材料虽然避开了抗击疫情的社会热点,但依然紧扣时代脉搏,
关注国家人才发展的大战略。除此之外,命题继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方向,对提高学
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树立良好品德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二
审题和立意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从这一提示来看,需要经过比较和
权衡,然后在这三人中选择一人来写。在作文的开头,可以对三个人分别进行阐述,然后选
择其中一人并表明自己的观点,体现出比较意识,进而针对自己的观点分条展开分析、说理。
材料是古事,但也可以联系现实,鉴古知今,彰显时代气息。
写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需要注意文体,更要注意表达方式和语气。可以一笔带过读
书的意义,然后迅速切入主题。最后在重申观点的同时,注意要有交流意识,可以抛出问题,
引起其他同学思考。
在立意方面,如果选择谈齐桓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他能听取鲍叔的建议,可
谓从谏如流;他能重用曾阻击他、用箭射杀他的管仲,“终成一代霸业”,赢得后人称颂,可
谓胸怀宽广、格局高远、唯才是用。
如果选择鲍叔,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立意:他有一颗公心,为齐国着想,可谓大公无私;
他善于发现人才并引荐管仲,可谓慧眼识才、知人善察;他甘居管仲之下,可谓不重名利、
谦虚礼让、高风亮节。
如果选择管仲,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立意:他为公子纠阻击公子小白,后来助齐桓公成
就霸业,可谓忠人之事、恪尽职守;
三
写作注意事项
1.要注意形式指令——“发言稿”。在读书会现场与其他人交流沟通,要注意互动性,不
能“自说自话”。发言要直接面向班级同学,所以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不要使用
一些深奥的文言词句、谐音或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注意发言稿的写作格式,题目、称呼、
问候语、结束语等一个都不能少。
2.要注意内容指令——“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感触最深”,
其实就是这三个人都让人感触深刻,但是,相比其他两位,第三个人让“你”印象最深。因此,
写作的时候,要对三者进行比较。通过权衡,最终得出“印象最深”的到底是谁。
3.本题适合采用议论文形式,注意发言稿的文体特点,观点要鲜明,中心要明确,重点
要突出,条理要清晰。
四
考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会令阅卷者眼前一亮。只要是作文,无论是何种
文体,都要有题目,而且要在稿纸或答题纸首行正中间书写。笔者在阅卷时发现好多考生的
作文缺少题目,有的考生在首段正文中写“我发言(演讲)的题目是……”,但没有写在标题
位置,这直接导致作文扣分。还有考生将“发言稿”或“记一次读书会上的发言”“给我感触最深
的人×××”“论春秋”等直接用作题目,这些标题多半不符合要求,且有一些标题不符合文体
特点,比如“记一次读书会上的发言”“给我感触最深的人×××”等。好的文章题目大都能彰显
作者的观点态度,如《不以一眚掩大德——评管仲》《我为鲍叔点赞》《任人唯贤,成就伟
业》《保有“鲍叔式”格局、肝胆与情怀》,等等。有的考生喜欢用骈偶句做题目,使题目彰
显更多与主题或内容相关的信息,但有些题目过长,甚至需要分两行居中书写,这就有些不
合适了。笔者认为文章标题字数不宜过多,骈偶句做标题时,字数要控制在 8 到 12 个字之
间,且放在同一行内书写为宜。还有些考生化用古诗句做标题,但鲜有化用成功的,大多不
伦不类。有的考生用形容人物品质的两个四字短语作为正标题,又用副标题点明自己要论述
的人物,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副标题不能有歧义,比如,有一位考生作文的副标题为“齐桓公
的发言稿”,容易使人产生错误理解。还有考生喜欢用题记,笔者以为在写作发言稿或其他
应用文时,用题记有时会不伦不类,非但不能画龙点睛,反而有狗尾续貂之嫌。
2.格式:发言稿有其写作格式,题目、称呼、问候语、结束语等一个都不能少。称呼语
应该在标题下面第一行顶格写,好多考生没有写称呼语,或者没有顶格写;问候语属于正文
内容,应该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好多考生直接跟称呼写在了同一行;结束语要在最后单独
成段,通常用“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也可以用交流或商榷的语气收束,可以抛出问题,
引人思考,但有好多考生没有写结束语。本文是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对象是班级同学,
没有必要在落款中署名和写日期。即使是在其他的场合,发言稿也不用写落款,发言人一般
在问候语之后、正文开头前介绍自己。
3.正文开头:正文开头切入主题一定要快,好多考生在开头部分用较多的文字论述读书
会的意义,或全盘引用材料,300 多字后才表明观点、亮明态度。试想,一篇 800 字的作
文,300 多字后才提出观点,势必会影响主体部分论述的容量和分量。
4.主体部分:主体部分一定要条理清晰,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形式皆无不可,但
考生写作时心中一定要明确自己要采用哪种形式行文。还有,对于考场作文,我们提倡段首
要有中心句,这样可以让阅卷人一眼就能看到文章的写作思路,看到考生是否围绕中心论点
进行论述。至于段首句的提炼和写法,教师一般都会教学生各种方法,比如引用法、因果分
析法、条件分析法、概念分析法等,这里不再赘述。议论文举例论证常常涉及事例材料的引
用,首先所举材料一定要跟观点吻合,也就是观点和材料要统一,所举事例一定要跟作文题
目中的材料有相似性。考试前考生准备的大都是抗疫材料、扶贫攻坚材料或 2019 年年度感
动中国人物材料,写作时也不管适不适合都硬往上凑。另外举例论证时,材料叙述不宜过长,
应点到为止,尤其是那些为人所共知的事例,比如将相和、三顾茅庐的故事等,很多考生叙
述过多,影响阅卷者观感。
5.作文语言:前文我们说过,发言稿语言要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一些考生却使用一些
生僻字词,甚至用一些晦涩难懂的句子,“拉大旗作虎皮”,故作高深,矫揉造作。考生写作
时应该立足于题目要求,语言要与文体相符,做到内容充实。
6.错别字:许多考生的作文中都会出现语病和错别字。比如作文材料中的“齐桓公”到了
学生作文中就成了“齐恒公”,“共识。那些高分作文除了作文内容出色以外,字迹也绝对是工
整漂亮的。我们并不是要每个考生都成为书法家,但至少字迹要工整清楚,让人看上去舒服。
这样才能让阅卷者心情愉悦地批卷。
五
对今后教学与备考的启示
1.学生要开阔视野,广泛阅读。不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备考时只看时文一类的素材,
对中国历史文化知之甚少,写有关历史的文章时就会手足无措。要提升写作能力,既要时刻
关注发生的国家大事,也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自己的写作思维能力与阅读鉴
赏能力。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要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关注现实生活及国家重大事件,注重
传统文化和典型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辩论。高考命题的选材和题型是变化的,不断提升阅读理
解能力和写作思维能力,积累传统文化知识,才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2.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及国家重大事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既要
读历史名著,也要读时文选篇,并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基础训练,
使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要注重情境与应用类文体写作训练,
注重情境设计,注重任务驱动设计,注意不同类型材料的交替变化训练,例如,故事型、哲
理型、漫画型、思辨型、单则材料型、多则材料型等作文训练,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以
不变应万变。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文不同。”2020 年的高考已经落幕,我们也在为明年的高
考做准备。鉴往是为了知今,希望我们语文教师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踏踏实实地做好语
文教学和备考工作,争取让 2021 年的高考作文之花比 2020 年更红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