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九:散文阅读阅读之理解重要句子含义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九:散文阅读阅读之理解重要句子含义题

ID:584593

大小:28.2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1 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九:散文阅读阅读之 理解重要句子含义题 【典例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年 龄 梁实秋 从前看人作序,或是题画,或是写匾,在署名的时候往往特别注明“时年七 十有二”“时年八十有五”或是“时年九十有三”,我就肃然起敬。春秋时人荣 启期以为行年九十是人生一乐,我想拥有一大把年纪的人大概是有一种可以在人 前夸耀的乐趣。只是当时我离那耄耋之年还差一大截子,不知自己何年何月才有 资格在署名的时候也写上年龄。我揣想署名之际写上自己的年龄,那时心情必定 是扬扬得意,好像是在宣告:“小子们,你们这些黄口小儿,乳臭未干,虽然幸 离襁褓,能否达到老夫这样的年龄恐怕尚未可知哩。”须知得意不可忘形,在夸 示高龄的时候,未来的岁月已所余无几了。俗语有一句话说:“棺材是装死人的, 不是装老人的。”话是不错,不过你试把棺盖揭开看看,里面躺着的究竟是以老 年人为多。年轻的人将来的岁月尚多,所以我们称他为富于年。人生以年龄计算, 多活一年即是少了一年,人到了年促之时,何可夸之有?我现在不复年轻,看人 署名附带声明时年若干若干,不再有艳羡之情了。倒是看了富于年的英俊,有时 不胜羡慕之至。 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其茎部的细胞因春夏成长秋冬停顿之故而形成所谓 年轮,我们可以从而测知其年龄。人没有年轮,而且也不便横切开来察验。人年 纪大了常自谦为马齿徒增,也没有人掰开他的嘴巴去看他的牙齿。眼角生出鱼尾 纹,脸上遍洒黑斑点,都不一定是老朽的征象。头发的黑白更不足为凭。有人春 秋鼎盛而已皓首皤皤,有人已到黄考之年而顶上犹有“不白之冤”,这都是习见 之事。不过,岁月不饶人,冒充少年究竟不是容易事。地心的吸力谁也抵抗不住。 脸上、颈上、腰上、踝上,连皮带肉的往下坠,虽不至于“载跋其胡”,那副龙 钟的样子是瞒不了人的。别的部分还可以遮盖起来,面部经常暴露在外,经过几 番风雨,多少回风霜,总会留下一些痕迹。 好像有些女人对于脸上的情况较为敏感。眼窝底下挂着两个泡囊,其状实在 2 不雅,必剔除其中的脂肪而后快。两颊松懈,一条条的沟痕直垂到脖子上,下巴 底下更是一层层的皮肉堆累,那就只好开刀,把整张的脸皮揪扯上去,像国剧一 些演员化装那样,眉毛眼睛一齐上挑,两腮变得较为光滑平坦,皱纹似乎全不见 了。此之谓美容、整容,俗称之为拉皮。行拉皮手术的人,都秘不告人,而且讳 言其事。所以在饮宴席上,如有面无皱纹的年高名婆在座,不妨含混的称赞她驻 颜有术,但是在点菜的时候不宜高声的要鸡丝拉皮。 其实自古以来也有不少男士热衷于驻颜。南朝宋颜延之《庭诰文》:“炼形 之家,必就深旷,友飞灵,糇丹石,粒精英,所以还年却老,延华驻采。”道家 炼形养元,可以尸解升天,岂止延华驻采?这都是一些姑妄言之的神话。贵为天 子的人才真的想要还年却老,千方百计地求那不老的仙丹。看来只有晋孝武帝比 较通达事理,他饮酒举杯属长星(即彗星):“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 岁天子?”可是一般的天子或近似天子的人都喜欢听人高呼万岁无疆! 除了将要诹吉纳采交换庚帖之外,对于别人的真实年龄根本没有多加探讨的 必要。但是我们的习俗,于请教“贵姓”“大名”“府上”之后,有时就会问起 “贵庚”“高寿”。有人问我多大年纪,我据实相告“七十八岁了”。他把我上 下打量,摇摇头说:“不像,不像,很健康的样子,顶多五十。”好像他比我自 己知道得更清楚。那是言不由衷的恭维话,我知道,但是他有意无意地提醒了我 刚忘记了的人生四苦。能不能不提年龄,说一些别的,如今天天气之类? 女人的年龄是一大禁忌,不许别人问的。有一位女士很旷达,人问其芳龄, 她据实以告:“三十以上,八十以下。”其实人的年龄不大容易隐密,下一番考 证功夫,就能找出线索,虽不中亦不远矣。这样做,除了满足好奇心以外,没有 多少意义。可是人就是好奇。有一位男士在咖啡厅里邂逅一位女士,在暗暗的灯 光之下他实在摸不清对方的年龄,他用臂肘触了我一下,偷偷地在桌下伸出一只 巴掌,戟张着五指,低声问我有没有这个数目,我吓了一跳,以为他要借五万块 钱,原来他是打听对方芳龄有无半百。我用四个字回答他:“干卿底事?”有一 位道行很高的和尚,涅槃的时候据说有一百好几十岁,考证起来聚讼纷纷,据我 看,估量女士的年龄不妨从宽,七折八折优待。计算高僧的年龄也不妨从宽,多 加三成五成。 人到了迟暮,如石火风灯,命在须臾,但是仍不喜欢别人预言他的大限。丘 吉尔八十岁过生日,一位冒失的新闻记者有意讨好地说:“丘吉尔先生,我今天 3 非常高兴,希望我能再来参加你的九十岁的生日宴。”丘吉尔耸了一下眉毛说: “小伙子,我看你身体满健康的,没有理由不能来参加我九十岁的宴会。”胡适 之先生素来善于言词,有时也不免说溜了嘴,他六十八岁时来台湾,在一次欢宴 中遇到长他十几岁的齐如山先生,没话找话地说:“齐先生,我看你活到九十岁 决无问题。”齐先生愣了一下说:“我倒有个故事,有一位矍铄老叟,人家恭维 他可以活到一百岁,忿然作色曰:‘我又不吃你的饭,你为什么限制我的寿数?’” 胡先生急忙道歉:“我说错了话。”(有删改) 3.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1)有人春秋鼎盛而已皓首皤皤,有人已到黄考之年而顶上犹有“不白之冤”,这 都是习见之事。 (2)据我看,估量女士的年龄不妨从宽,七折八折优待。计算高僧的年龄也不妨 从宽,多加三成五成。 答案 (1)“不白之冤”,本意为“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在这句话中, 作者将其故意曲解为老年人也没有白发,极富幽默感;表明人的外表与人的年龄 没有必然的联系。 (2)估量女士的年龄,要说得比她的实际年龄小,就是赞美她们青春美丽;计算 高僧的年龄,要说得比他的实际年龄大,就是称赞他们道行高深。 4.结合全文理解“能不能不提年龄,说一些别的,如今天天气之类?”这句话。 答案 ①作者认为,为人要宽容,对于别人的年龄,根本没有多加探讨的必要。 要明白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②不隐讳自己的年龄,幽默风趣地叙述女士 男士美容、忌讳说年龄的事,显示了作者的旷达(达观、乐观)。③对年轻的艳羡, 不喜欢“年龄”这一话题,不喜欢别人预言他的大限,在旷达(达观、乐观)之中, 夹杂着一丝惆怅(悲伤、忧伤)。 【满分技巧】 4 (一)理解词语含意 1.思考方法:“一借三看四联” (1)“一借”,即借助词语的固有含义。有的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与固有含义 相去甚远,但大多数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与固有含义还是密切相关的。通常 既要结合上下文,又要借助固有含义,才能正确理解。 (2)“三看” ①看词性: 名词(名词性短语):本义(实指义)→语境义(虚指、隐含义)→指代义(情感 倾向)。 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形容词的特征义(形、色、姿、貌、态、味)→语境 义(修辞义)→引申义(褒或贬、赞扬或反对)。 动词(动词性短语):动作(动态细节)→性格特征含义→主旨义(形象、性格)。 虚词:虚词本指(作用)→语境义(手法)→写作意图(情感倾向)。 ②看位置:标题(线索、主旨)→文首(开门见山、统领全文、阅读兴趣)→文 末(点题、观点、主旨);段首(角度、对象)→段中(勾连上下文)→段末(承上启 下)。 ③看效果:实写(人物形象,景、物的形、色、姿、味等)→虚写(人物性格, 景、物的质、貌、态)的修辞效果、描写效果、抒情效果。 (3)“四联” ①“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应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 的含义,对于某些关键词还要兼顾其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②“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 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时依据此法。 ③“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④“联”系手法揣摩。通过分析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揣摩词语背后作者要 表达的意思、要达到的效果。 2.答题思路 先说词语本义,再说词语的语境义。重点说语境义,语境义包括指代义、修 辞义、主旨义等要点,可结合语境,说其一种或者加以组合。 另外,答题要注意“一同”“一转”。“一同”,指答案组成最好与原词语 5 的词性、结构相同;“一转”,就是要善于转换,即抽象词语具体化,具体词语 概括化,形象词语平实化。 (二)理解句子含意 1.思考角度 (1)观察位置,把握联系。在理解某句话前,不妨先留意一下句子在文本中 的位置,它与上下文的联系。一般而言,如果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 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过渡句,就要联系 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如果是文眼句,就要结合全文作分析概括。 (2)关注特色,由表及里。把握文句的表达特色,是理解某些表达含蓄委婉 的重要语句的关键。这类句子往往意在言外,内涵丰富,如能看出其中所用的手 法,那么句子含意的理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抓住主旨,抽丝剥茧。要弄清文中某个重要句子的含意,先要弄清作者 的创作意图,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更好地理解句意,避免盲人摸象。 2.答题思路 (1)先说表面含意,再说深层含意。 (2)先说关键词语的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 (3)先说修辞手法,再结合文意理解。 答题关键词:句子表层意+句子深层 意 【过关检测】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夕阳红到无边 刘白羽 ①一阵袅袅的秋声在我记忆中回响…… ②我从年轻时起就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天空和大地还炎天如火、赤日铄金时, 我却可以从天空中洒然而落的一丝清风里,意会到爽朗秋天的来临,从此扫却一 身粘腻,换得一身清爽,实在令人怡然陶然。而从那一阵清风起,我觉得那一颗太 阳也就不同了。 ③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太行山上,有一个晌午我从一个山垭口走出,我原是 6 每天都在此时此地打这儿经过的。可这一天,我突然感到晶亮的太阳光变得那样 柔和起来,从那金色的阳光中,我闻到熟透了的庄稼的芳香、天空的芳香、大地的 芳香、太行山千山万壑的芳香。这是秋之芳香。经过了半个世纪,这一偶然的欣 悦还洋溢在我的心际。 ④我常常想:我为什么这样喜欢秋天?就因为它让人头脑爽朗、意绪清新吗? 的确,每到这个季节,我的整个灵魂便像浸在清凉的泉水之中,无限的情思、灵感 就油然而生、不可遏止。不过,秋天给予我的不只是观感上的,而更重要的是意念 上的。秋天是大地的收获季节,也是我创作的收获季节,灵魂的收获季节。我想, 我得感谢秋的恩赐。 ⑤北京的秋天真美,天高云淡,清风潇洒,西山红叶如火如荼,灿烂中包含着 清幽。今天我坐在香山饭店四楼住房里,编完《秋阳集》,通过落地大玻璃窗望出 去,山回林密,日影迷蒙。在这幽极、静极的时刻里,我忽然听到熟稔而又爱昵的 袅袅的秋声……这声音从何而来?我坐在原地没有动,瞧着暖和的太阳,忽然发觉 这声音来自我的心底深处纯真婉转,不绝如缕。它一下把我带回更远的记忆王国。 那大约是 1928 或 1929 年,在小学课堂上,一位音乐老师,弹着风琴教我们唱歌。 教室是老得长了绿苔的老屋,屋顶上又覆盖着古槐的浓荫,在我记忆中那是碧茵 茵的。像有一束明亮的火焰突然在我的记忆中亮起,由此我想起我学过的一支歌, 整个歌儿我想了几十年也想不起来,但这歌子的第一句,却一直深深镌印在我的 心扉。后来,经历过多少战火之熊熊、风雪之漫漫,踏遍山河,历尽险关,这一句歌 我却无法忘记。特别是这十多年,这句歌,就更时时响亮、回荡,这句歌就是“夕 阳红到无边”。在我当年学唱这首歌时,便为这一句所倾倒,我的心胸一下飞越出 那旧礼教的狭窄牢笼,烦琐的污浊市井,我像一只苍鹰向高空搏击而去,那红漫 漫的夕阳红得何等艳、何等美、何等令人心醉。是的,秋风,秋阳,秋晖,也许正 是一个年过古稀的生命的象征吧!不过,我以为作为一个作家,当他似乎可以望见 死亡的峰巅的时候,他有的绝不是衰败、颓丧,而是深沉、练达,就像一轮秋天的 太阳,不是火爆而是澄静的。 ⑥难道我说的只是大自然中的那颗秋天的太阳吗? ⑦我说:是,也不完全是,因为更重要的是我心中有一颗秋天的太阳。在《碧 萝窗下》那篇文章里我曾谈到孤独问题:“现在我是一天一天争夺时间,我要蘸着 7 我的生命与鲜血,为了我的理想而搏斗,对于人世的烦琐,我已不屑一顾,只从创 作的孤独中得到深深的慰藉,我认为真实的创作是需要孤独境界的。”一个作家 承受不了孤独就不能潜心创作,更何况正是在这种创作的孤独中,孕育着最大的 领悟、最深的思考、最重的激情、最活的灵感——而这些,与深沉、练达、安宁、 幽静都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这不是一般的人生的孤独,而是超逾人生的美学境界 的孤独。回想自己碌碌一生,到晚来领悟到这样一种意境,也可以说是我自己的美 学的凝聚吧! ⑧从 1984-1988 年,不知不觉间,我又写了几十篇散文。我希望它既有秋阳的 宁静,又有秋阳的温暖。它可能不是我的一段时间的收获,也许是我一生中的收 获,为了纪念我的“古稀之年”,我便把它定名为《秋阳集》。 ⑨还是回到从儿时一直深深潜藏到现在的那句歌吧!“夕阳红到无 边....”后面是什么,怕至死也想不起来了。不过当我凝视着香山上空这一派夕 阳时,我莞尔而笑了,又何必苦苦寻思,只这一句也足够了。因为我看到的夕阳确 实是红得如此瑰丽,红得如此庄严。 ⑥多么美的声音啊!是的,一阵袅袅的秋声在我记忆中回响,也在现实生活中 回响。 (有删减)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天是作者创作和灵魂的收获季节,他将自己老年所写的几十篇散文定名为 《秋阳集》,以表达对秋天的感谢和喜爱。 B.作者认为美学境界的孤独是创作的必需,它孕育着激情与灵感,让作者不顾 人世烦琐,在潜心创作中获得深深的慰藉。 C.本文语言平实简练但也不乏文采,如“碧茵茵”“红漫漫”等词语生动形象, 排比等手法的运用使其表达气韵充足。 D.本文既有对秋景的描绘,又抒发了真挚的情感,还间杂着一些哲理式的议论, 情、景、理交融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2.文章三次写“袅袅的秋声”,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8 3.标题“夕阳红到无边”有着哪些意蕴?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 1.A 2.①以“袅袅的秋声在我记忆中回响”开头,设置悬念(开启下文),吸引读者。 ②第⑤段指出“秋声”实为歌声,引出对人生经历的回忆和感悟,深化文意,呼 应开头。③以“袅袅的秋声”结尾,总结全文,突出歌声对作者一生的持续影响。 3.①“夕阳红到无边”是作者从小喜欢的一句歌词,它激励作者突破旧礼教, 投身漫漫革命征程。②红色的夕阳是老年生命的象征,作者从中感受到澄静安宁 的意境,在孤独中不断创作。 【分析】 1.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 .“以表达对秋天的感谢和喜爱”分析错误,由原文“它可能不是我的一段时 间的收获,我希望它既有秋阳的宁静,又有秋阳的温暖。也许是我一生中的收获, 为了纪念我的‘古稀之年’,我便把它定名为《秋阳集》”可知,作者是为了纪 念自己的“古稀之年”,才把它定名为《秋阳集》。 故选 A。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词语作用的能力。 以“袅袅的秋声在我记忆中回响”开头,可知文章下面要写我的回忆,文章从第 2 自然段开始回忆我年轻的时候,然后又回忆抗日战争时期。在结构上,开启下 文,吸引读者。 第⑤段中,作者忽然听到熟稔而又爱昵的袅袅的秋声后,寻找声音从何而来,作 者想到了在小学课堂上,一位音乐老师教的一首歌,歌曲中的第一句是“夕阳红 到无边”,由此可知,“秋声”实为歌声,引出对人生经历的回忆和感悟,深化 文意,呼应开头。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说一阵袅袅的秋声在我记忆中回响,也在现实生活中回响。歌 声在现实中回响,说明歌声对作者现实生活的影响,以“袅袅的秋声”结尾,总 结全文,突出歌声对作者一生的持续影响。 9 3.本题考查探究标题意蕴的能力。 作者在经历过多少战火之熊熊、风雪之漫漫,踏遍山河,历尽险关,始终没有忘 记这一句歌。就是在当时学唱这首歌时,便为这一句所倾倒,作者的心胸一下飞 越出那旧礼教的狭窄牢笼,烦琐的污浊市井,像一只苍鹰向高空搏击而去,那红 漫漫的夕阳红得何等艳、何等美、何等令人心醉。由此可知,“夕阳红到无边” 是作者从小喜欢的一句歌词,它激励作者突破旧礼教,投身漫漫革命征程。 秋风,秋阳,秋晖,是一个年过古稀的生命的象征。作者作为一个作家,有的绝 不是衰败、颓丧,而是深沉、练达,就像一轮秋天的太阳,不是火爆而是澄静。 红色的夕阳是老年生命的象征,作者从中感受到澄静安宁的意境。作者认为现在 是一天一天争夺时间,要蘸着生命与鲜血,为了理想而搏斗,对于人世的烦琐, 已不屑一顾,只从创作的孤独中得到深深的慰藉,认为真实的创作是需要孤独境 界的,所以作者在孤独中不断创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下雨天,真好 琦 君 你喜欢下雨吗?——喜欢,但别下得太久,像黄梅天,闷得叫人喘不过气来。 我却不然。雨下十天、半月,屋子里挂满万国旗似的湿衣服,墙壁地板都冒 着湿气,我也不抱怨。我爱雨,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 世界很远很远,优游,自在。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 来,绕在手腕上。 今天一清早,掀开帘子看看,啊,真好,又是个下雨天。 守着窗儿,让我慢慢儿回味吧。那时我才六岁呢,睡在母亲暖和的臂弯里, 天亮了,听到哗哗的雨声,我就放心了。因为下雨,母亲不用老早起来。我舍不 得再睡,也不让母亲睡,吵着要她讲故事。母亲闭着眼,给我讲雨天的故事。 雨下得愈大愈好。起床后,我套上叔叔的旧皮靴,顶着雨在烂泥地里踩水, 吱嗒吱嗒地响,直到老师来了才被捉进书房。可是下雨天老师就来得晚,他有脚 气病,像大黄瓜似的肿腿,走路不方便。我巴不得他摔个大筋斗掉在水田里,就 不会来逼我认方块字了。老师喊我去习大字,阿荣伯就会去告诉他:“小春肚子 10 痛,喝了茶睡觉了。”老师不会撑着伞来找我的,我就这么一整天逃学。下雨天 真好,大人们个个疼我。 潮湿的下雨天,是打麻线的好天气,母亲双手熟练地搓着细细的麻丝,雨也 跟着下得更大了。五叔婆和我帮着剪线头,她是老花眼,母亲是近视眼,只有我 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最管事。为了帮忙,我又可以不写大字。懒惰的四姑一点忙不 帮,只伏在茶几上,唏呼唏呼抽着鼻子,给姑丈写情书。我瞄到了两句:“下雨 天讨厌死了,我的伤风老不好。” 五月黄梅天,到处黏塌塌的,母亲走进走出地抱怨,父亲却端着宜兴茶壶, 坐在廊下赏雨。父亲用旱烟管点着告诉我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红。大理花与剑 兰抢着开,木樨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墙边那株高大的玉兰花开了满树,树叶上 的水珠都是香的,洒了我满头满身。 八九月台风季节,雨水最多,我真开心。因为可以套上阿荣伯的大钉鞋,到 河边去看涨大水。母亲皱紧了眉头对着走廊下堆积如山的谷子发愁,几天不晒就 要发霉的呀,谷子的霉就是一粒粒绿色的曲。母亲叫我和小帮工把曲一粒粒拣出 来。这工作好好玩,所以我盼望天一直不要晴起来,曲会愈来愈多,我就可以天 天滚在谷子里拣曲,不再读书了。从院子的矮墙头望出去,一片迷蒙,看样子且 不会晴呢。母亲愈加发愁,我却愈加高兴了。 到杭州念中学了,下雨天可以不在大操场上体育课,改在健身房玩球。同学 们起劲地打球,我撑把伞悄悄地溜到健身房后面,隐蔽,清静。我站在法国梧桐 树下,叶子尖滴下的水珠,落在伞背上,我心里有一股凄凉寂寞之感,我想念远 在故乡的母亲。下雨天,我格外想她,雨给我一份靠近母亲的感觉。 星期天下雨真好。一打上牌,父亲就不再管我了。我可以溜出去看电影,邀 同学到家里,爬上三层楼“造反”,进储藏室偷吃金丝蜜枣和巧克力糖。晚上, 我可以丢开功课,一心一意看《红楼梦》,父亲不会衔着旱烟管进来逼我背《古 文观止》。稀里哗啦的洗牌声,夹在洋洋洒洒的雨声里,给我一万分的安全感。 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一直沉浸在雨的欢乐中。然而谁能不长大呢?那一 年回到故乡,一坐在父亲的书斋中,从书橱里抽一本白香山诗,学着父亲的音调 放声吟诵,父亲的音容,浮现在摇曳的豆油灯光里。记得我曾打着手电筒,穿过 黑黑的长廊,去给父亲温药。他提高声音吟诗,使我一路听着他的声音,不会感 11 到冷清。可是他的病一天天沉重了,在浙沥的雨中,他吟诗的声音愈来愈低,我 终于听不见了。 杭州的西子湖,风雨阴晴,风光不同。雨中徘徊湖畔,凝望着湖面上低斜的 梅花,听得放鹤亭中,响起了悠扬的笛声。弄笛的人慢慢走来,低声对我说:“一 生知已是梅花。” 我也笑指湖上说:“看,梅花也在等待知己呢。”雨中游人稀少,静谧的湖山, 都由爱雨的人管领了。衣衫渐湿,我们才同撑一把伞归来。湖水湖风,寒意袭人。 站在湖滨公园,彼此默默相对。于是笛声又起,与潇潇雨声相和。 二十年了,那笛声低沉而遥远,然而我,仍然依稀听见,在雨中……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第一人称为主要叙述视角,将几十年来下雨天所牵动的人事、人情通 过“我”的回忆串联起来,真实、亲切,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B. 作者细致地描写和渲染了丁香、一丈红、大理花、剑兰、木樨花、玉兰花的 色香,衬托出父亲端着茶壶在廊下赏雨时的悠然自得。 C. 文章通过母亲、四姑、老师在雨天的抱怨、焦虑、狼狈,与“我”在雨天的 欢快形成对比,凸显了“我”眼中的雨天的美好和“我”对雨天的喜爱。 D. 文章前半部分侧重写童年时的美好生活,情感欢快;后半部分写到雨天思念 母亲、怀念父亲,则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弥漫于字里行间。 【答案】B 【解析】A 项考核人称,BC 项考核手法,D 项考核情感,其中 B 项,“细致地描 写和渲染”有误,文中没有“细致地描写和渲染”,主要是白描手法。 5. 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两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答案】(1)强调了作者与他人不同,喜欢下雨天,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 强调了作者对下雨天的喜爱,照应题目;(3)总领下文,总领下文与雨天有关的 “那些有趣的好时光”。 【解析】首先从内容看根据语段中的“我却不然”“我爱雨”表明作者的态度“作 者对下雨天的喜爱”,“我却不然”点明走着与他人不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2 从结构看语段在文章的开头,照应标题“下雨天,真好”,下文写与雨天有关的 “那些有趣的好时光”这两段总领下文。 6. 琦君曾言:“我深感这个世界的暴戾已经太多,为什么不透过文章多多渲染祥 和美好的一面呢?”请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中的“祥和美好”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1)文章以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的视角和感受来描写童年时代的雨天生 活,凸显了雨天带给“我”的独特乐趣;(2)捕捉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现雨天的 祥和美好,如父亲坐在廊下赏雨等;(3)在叙事中融入了对雨天的喜爱之情,如 雨天帮母亲剪线头等无不让作者感到快乐。(4)用诗化的语言来增添雨天生活的 美好和诗意。如结尾美丽的湖光山色,美好的知己之情,让雨天的邂逅更加美好 而富于诗意。 【解析】“我深感这个世界的暴戾已经太多,为什么不透过文章多多渲染祥和美 好的一面呢?” 祥和美好体现在方方面面,联系文章的内容解答,每个方面都 要答到,不要顾此失彼。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