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写景的方法与角度
一、考纲解读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
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
多的写景诗。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
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内容是表达技巧中景物的描写手法。
二、提问方式
①诗歌的××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②诗歌的第×句写了什么景物,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描写特点如何?
③这首诗歌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体现了诗人什
么样的情感?
④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这首诗如何写×种景的?
⑤本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手法上加以分析?
⑥诗歌的写景角度是怎样的(或怎样变化的)?
⑦请简要分析本诗景物描写的特点。
三、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1、从调动感官的角度写景(诸觉结合):即从视觉(形色)、听觉(声)、
嗅觉(气味)、味觉、触觉等角度来描写景物。
如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
砯崖转石万壑雷。”就从听觉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
难与险。
2、从空间的角度写景:远看与近观结合 ,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高低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
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
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例: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
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
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
美感。
3、从动静的角度写景: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以静衬动。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
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
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
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
“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
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
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如王维的《山居秋
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
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
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
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
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
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
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具艺术
感染力。
4、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写景:正侧面结合,虚实结合(“晓看红
湿处,花重锦官城”)。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
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
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
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
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虞
美人》、《雨霖铃》。
5、从全景与特写景的角度写景:点面结合(粗笔勾勒与工笔细
描)。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
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
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
色。
例: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
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
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
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
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
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6、从色彩搭配的角度写景: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
谐调。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
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绘形、绘声、绘色 如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
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
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
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
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
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
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
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
“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7、运用修辞手法写景:比喻 拟人 夸张 对比 借代等。
南柯子 忆旧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
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
家?
问:写景时用了那些技巧,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依据?
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
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
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8、运用的表现手法写景: 渲染 烘托 衬托 对比 白描……
如: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
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
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
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
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
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
(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例: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
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
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
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
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四、高考导航
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
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
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
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
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
说新月“学”扇。
能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答成“排比”,
并以前四句为例的,可给1分。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
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
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②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
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
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动静角
度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05卷全国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案: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
柱,以此表现雨 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
析。
答案: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
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
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
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
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古典诗歌情与景的关系
1、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的角度来说。
①触景生情: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
的某种情感的抒发。特点: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
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如《春日秦国怀古》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②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
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
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
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特点:表达感
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
“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
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③借景抒情。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借助对景物
的描绘传达出来。特点:先有情,缘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
物皆著我颜色。如辛弃疾《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
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④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它
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
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
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
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缘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
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
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
想感情。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景为由,情为根。
“寓情于景”表面写景,实质写情。
寓情于景与情景交融的区别: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写作手法。两者意思相近,
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的描写中,含蓄地表达自己
的情感。 不过后者的程度较前者稍深些,即景物和作
者的思想感情结合得更为紧密。
2、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
①以乐景写乐情
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
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
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
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
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
绘得生动鲜明。
②以哀景写哀情
(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
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
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
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塞下”、“秋”、
“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羌管”,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充满肃杀之气。耳之所闻,
目之所睹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将军和征夫离家万里,
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既希望取得伟
大的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魂牵梦
绕着妻儿。爱国激情、浓重乡思交织在一起,构成他们复杂
而又矛盾的情绪。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
时的人矛盾情绪,情景交融,使全词情调苍凉而悲壮。
③以乐景衬哀情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
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
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④以哀景衬乐情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一二两句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凋零空寂的气氛,反衬
出三四句诗人对幽竹“不改清阴待我归”的欣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