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 整本书阅读
【语文】第五部分 整本书阅读
考情解读
课标
要求
(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
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
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
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
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
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
艺术价值。
考情解读
课标
要求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
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
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
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4)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
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5)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
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
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续表
考情解读
常考篇目 文本类型 五年考情 题型
《红楼梦》 中国小说 2020北京,17 简答题
《三国演义》 中国小说 2020江苏,25(A) 客观题
《呐喊》 中国小说 2020江苏,26(2) 简答题
《边城》 中国小说 2020江苏,25(C) 客观题
《红楼梦》 中国小说 2020北京,17 简答题
《平凡的世界》 中国小说 2019北京,22(②) 微写作
考情解读
常考篇目 文本类型 五年考情 题型
《红岩》 中国小说 2019北京,22(②) 微写作
《子夜》 中国小说 2017江苏,24(C) 客观题
《家》 中国小说 2018江苏,25(2) 简答题
《老人与海》 外国小说 2019江苏,25(E) 客观题
《欧也妮·葛朗台》 外国小说 2020江苏,25(E) 客观题
《茶馆》 剧本 2019江苏,26(2) 简答题
《哈姆莱特》 剧本 2020江苏,25(D) 客观题
续表
考情解读
命题
分析
预测
1.考查内容:①以课程标准建议篇目为主。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中对学生的课内外读物有明确要求,并且列举了一部分阅读篇目,包括经典著作、
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②人物、情节、写作技巧等是重点设题角度,且命题
人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能力。
2.命题趋势与备考:①掌握三大主要题型。高考对名著名篇的考查以客观题、简答
题、微写作为主,从不同角度考查考生对作品内容(人物、情节、作品风格、主旨
等)的理解和评价。②把握常考篇目,扩大阅读范围。对考查频次较高的作品,如
《红楼梦》《三国演义》《老人与海》等,考生要熟悉其中的故事情节、重要人物
等,同时还要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多方面的阅读积累。
考点1 客观题
考点2 简答题
考点3 微写作
解题能力提升
考点1 客观题
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整本书阅读有以下特点:①选项概述名著中某一故
事情节,要求考生对相关内容的正误进行判断。一般在时间、地点、人物姓
名、人物关系、细节描述等方面设题。②选项概述作品的人物形象、主旨、
艺术特点等,要求考生对其正误进行判断。
典例1[2019江苏,25,5分]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坂桥上睁圆环眼厉声大喝,吓退曹兵,然后迅速拆
断桥梁,以阻追兵,可见张飞十分勇猛,又很有智谋。
B.《家》中,许倩如倡导女子剪发,带头剪掉自己的辫子,还以梅的遭遇来激发
琴拒绝包办婚姻,鼓励琴做一个跟着时代走的新女性。
C.《狂人日记》中,狂人说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最后喊出“救救
孩子”,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D.《欧也妮·葛朗台》中,夏尔在父亲破产自杀后,不愿拖累心上人安奈特而写
了分手信给她,这一良善之举让偷看信件的欧也妮发誓要永远爱他。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经过生死搏斗最终将大马林鱼残骸拖回港口,有
游客把它当成了鲨鱼骨,这一误会让小说结尾更加意味深长。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
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干“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
不正确的两项是”,然后根据平时的知识积累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很有
智谋”错误,张飞拆断桥梁,表明心中胆怯,结果引来追兵。D项,“这一良善之
举让偷看信件的欧也妮发誓要永远爱他”错误,原文是说欧也妮偷看信件后,
得知夏尔和安奈特分手,这使她燃起了爱情的希望。
答案 AD
方法点拨
解答整本书阅读客观题的两个要点
1.识别常见陷阱,把握命题特点。客观题选项常设陷阱主要有:张冠李戴(把甲
的语言、肖像、动作说成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事件说成乙的)、
混淆关系(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往往错综复杂,命题人常常借此设置陷阱,如将兄
弟关系说成父子关系)、曲解文意(故意错误地解说作品的情节、线索、主题、
技巧、特定物象等)、混淆时间(故意说错情节发生的时间)。
2.明辨选项类型,巧用排除法。命题人一般会在选项的某一枝节上设置陷阱,
因此考生要仔细阅读选项,首先使用排除法,排除有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仔细
推敲,攻破疑难点。如果选项是对原著的复述,就要关注选项中人物、事件的
相关内容是否与原文一致;如果选项是对原著的主观性评价,就要注意说法是
否恰当,推理是否合理。
考点2 简答题
名著阅读简答题,考查范围十分清晰,题型基本稳定。考查时,以概括情
节、人物形象、主题为主,以分析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为辅。主要类型有:
1.归纳并简述能体现作品主题或推动作品情节发展的重大事件。
2.分析能体现主要人物典型性格的事件或场景。
除此以外,考生还应关注要求“对作品主题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
简要分析”的题目。当然,难度大的还有“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思想主旨、
表现手法等进行鉴赏”的题目。
典例2[2020江苏,26,10分]简答题
(1)《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众人
联句,起句为王熙凤所作,她说,“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就是
‘一夜北风紧’”。请结合这句诗简析王熙凤的形象。(6分)
(2)《社戏》开篇记述了“我”成年后在北京看戏的经历。北京看戏给了
“我”什么样的感受?以此开篇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
此类试题,考生要在了解名著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语句、段落的解读,概括
总结答案要点。
第(1)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从诗句本身看,浅白、通俗易懂,
可见王熙凤的文化素养较低,知识水平浅陋;诗句中“夜”“北风”“紧”
等字词给人肃杀冷寂的压抑感,表明王熙凤心怀忧惧,压力满满。从猜灯谜活
动看,王熙凤作起句,有抛砖引玉的效果,能领起后面的内容,总领下文和全篇。
从文如其人的角度看,文字里传递了王熙凤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表明其聪
明颖悟、情商极高的性格特点,在姑娘们面前故作谦虚低调,表现了其极强的
人际交往能力,又彰显了其领导才能。
第(2)题考查考生创造性解读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第一问属于内容主
旨层面。解答时,先确定答题区间——开篇,然后抓关键词句提炼出“我”的
感受,从文章内容“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 便又看见
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
又有人对我发议论”可见,当时非常拥挤、杂乱、嘈杂;从“我先是没有爬上
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得毛骨悚然地走出了”可见,
作者感到无趣,不想再看中国戏。
第二问属于段落作用,侧重结构和艺术特色。结合后文写社戏的好看,此
处写在北京看戏时煎熬无趣的感受,结构上前后对照,艺术特色上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欲扬先抑,突出儿时看戏在“我”回忆中的温馨美好。
答案 (1)诗句浅白,表明其学识浅薄;诗句能领起全篇,表明其聪明颖悟,有
一定领导才能;诗句意境肃杀,表明其心怀忧惧。
(2)第一问:嘈杂拥挤;感到无趣,不想再看中国戏。第二问:欲扬先抑,突出
儿时看戏回忆的温馨。
方法点拨 分清简答题型,注意答题要点
解答有关名著阅读的简答题,必须抓准题旨,认清题目的具体要求,选择
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正确作答。
1.主要人物性格题。首先指出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然后举例说明,注意
举例要简洁明了。
2.人物情节关联题。解答这类试题,考生需要熟记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弄清楚
与人物相关的主要情节。答题时,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名著中的人物和故事情
节,注意不要张冠李戴。
3.故事情节点评题。要正确解答这类试题,考生需要对名著中的主要人物性
格特征、主要故事情节以及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等有较深刻的认识,
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有所把握。作答时,要明确表达出自己对人物或事件的看
法或认识。
4.作品技巧分析题。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明确作品采用了什么技巧,有怎样
的艺术效果,并结合具体内容举例分析。
5.感悟品味评价题。这类试题,或要求就作品最感兴趣的情节、人物谈感受,
或要求就全书所表现的思想倾向谈认识。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有理性的思
考,针对名著中的某部分有独到的见解,而且此类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
生也可自主选择自己精读过的名著和熟悉的情节、人物去谈。
考点3 微写作
在微写作中,有一类题会涉及名著阅读,主要考查方向有词句阐释、情节
概述、形象分析、手法表现、内涵主题理解等。
典例3[2019北京,22,10分]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呐喊》中哪一篇作品的结尾,令你印象深刻,给你带来启迪?要求:复
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150字左右。
②在《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位“内心强大”的人,
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要求:写出人物姓名,150字左右。
③在《边城》《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
文字赞美他(她)。要求:写出赞美对象的姓名和特点,不超过150字。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名著内容、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①要求考生在
《呐喊》中的诸多作品中选取一个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结尾,复述大致内容并
陈述理由,150字左右。其中关键词语为“印象深刻”“复述大致内
容”“陈述理由”“150字左右”。由此,需要写作的小作文的结构也就明
确了:先指明哪一篇作品的结尾令自己印象深刻,然后简要复述这个结尾,最
后陈述其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理由。②较之①,选择的空间更大,题干提供了三
部作品。②的关键词语为“《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内心强大’的人”“‘内心强大’的表现”“人物姓名”“150字左
右”。考生可以先回想一下这三部作品中的人物及其特点,并从中挑选出一
位“内心强大”的人,然后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③要求考生从《边
城》《红楼梦》中选择自己认为“心清如水”的人,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
字赞美他(她)。此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明确“心清如水”的含义(即心地纯
洁,如水般透明),二是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赞美之情。此题旨在考
查考生的感性才情,以及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的细腻把握与品味。
答案 示例 ①《呐喊》中《药》的结尾令我印象深刻。夏四奶奶给儿
子上坟,发现儿子坟头上有一圈红白的花,便猜测是儿子因为屈死而特意显灵
给母亲看的。这个结尾曲折地反映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烈士牺牲了,不但
周围的“看客”不理解他,就连他的母亲也不理解他。它给我的启示是:革命
首先要发动群众,没有群众的支持,革命是不会成功的。
②《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是个“内心强大”的人。他的信念是“一个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他年事已高,但面对呼啸的海风和颠簸的船
只,从不退却。他连续84天出海一无所获,但仍然坚持行驶到大海深处,毫不
气馁。在那里他与一条大马林鱼激烈斗争了三天三夜,最终将之捕获。在归
途中,他又与鲨鱼作斗争。渔叉被鲨鱼带走了,他就在船桨上绑上刀子与鲨鱼
搏斗;舵把断了,他就用断下的把手向鲨鱼戳去……最终,他将战利品带回了家。
③《红楼梦》塑造的几百个形象中,我独欣赏你,贾宝玉。我欣赏你是心清如
水的人,你虽然生于大户人家,贵为“二爷”,同时又深受贾母喜爱,却没有等
级观念,对人一视同仁;我欣赏你是心清如水的人,你心地纯洁,能够看透荣华,
追求本真,且重情专一,深爱着青梅竹马的知己林妹妹。你就是那至真至纯的
璞玉!
方法点拨 掌握五大题型,准确作答微写作题
1.词句阐释。一要理解词句的本意,二要理解词句在句子中的意思,三要理解
词句在段中或文中的作用,四要指出其运用的手法。如《家》中描写鸣凤跳
湖前的心理活动时写:她觉得“永远有一堵墙隔开他们两人”。其中对“一
堵墙”可以有哪些理解?该题中的“一堵墙”喻指隔断鸣凤和觉慧的东西。
从句中看,这堵墙比喻生与死的阻隔;从文中看,这堵墙既可比喻鸣凤和觉慧
间的地位差异,也可比喻隔断相爱的人的封建家长制。
2.情节概述。一般用简洁的文字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等表述清楚。如“简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经过”。回答这类题,一要注意准
确交代主要人物与关键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二要明晰事件的来龙去脉,
突出重要情节。
3.形象分析。先指出人物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然后紧扣与之相关的典型情
节或事例来说明,回答时要有赋分意识,注意全面而不纠缠一点渲染,避免顾
此失彼。有时也要联系人物生活的环境,分析其形成某种性格的原因。
4.手法表现。手法重在刻画人物,可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名著中运用了
多种手法,答题时应明确运用了何种手法,概括指出此手法在具体篇章中的运
用,有时还要答出手法的表达效果。
5.内涵、主题理解。要对名著有总体的把握和理性思考,分析时语言要简洁、
精练,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