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准确表达——词语蹭标点连贯课件(67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准确表达——词语蹭标点连贯课件(67张PPT)

ID:584692

大小:720.5 KB

页数:67页

时间:2021-03-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准确表达—— 词语、病句、标点、连贯 【案例精析 复盘避误区】 【典题一】 【高考真题】 (2020·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      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 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 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 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 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 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 数据链·失分诊断区 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 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     的艺术家 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 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      的流派风 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 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      的组成部分。    【审题笔记】 本语段的话题是篆刻,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审美情 怀。 ①首句是总括句。注意词语填空后的中心语是“门类”。②谈篆刻的起源。 画横线的句子中 “由于……使……”,因为介词误用造成主语缺失,句子简化后 是“技艺,增加了意味”,主语有问题,“承揽”在此不搭配,应改为“传承”。 ③谈印章艺术的升华,破折号起解释说明作用。④谈篆刻艺术的成熟。第三空词 语用于修饰“艺术家”,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 解”。第三空用于修饰“流派风格”,强调流派风格的突出表现。⑤谈篆刻艺术 的地位。第四空表达篆刻艺术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它的重 要性。 【真题演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别具匠心      才思敏捷 异彩纷呈 弥足珍贵 B.别具匠心  才华横溢  奇光异彩  不可或缺 C.十分独特  才华横溢  异彩纷呈  不可或缺 D.十分独特  才思敏捷  奇光异彩  弥足珍贵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 加了人文意味。 B.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 了人文意味。 C.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 人文意味。 D.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 人文意味。 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 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解题笔记】 1.①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十分独 特:强调事物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品性。句中用于修饰“门类”,强调这种门 类的独特,而非“篆刻”技艺的精巧。 ②才思敏捷:一般指人能出口成章,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脑子很聪明。才 华横溢:意思是很有才华。句中用于修饰“艺术家”,“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 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强调了艺术家的才华。 ③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奇光异彩:指奇妙的光亮和色彩。句中用 于修饰“流派风格”,强调流派风格的突出表现。 ④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弥足珍贵:形容 十分珍贵。句中用于修饰“组成部分”,表达篆刻艺术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的重 要组成部分,强调它的重要性。 2.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由于……使……”,因介词误用造成主语 缺失,先排除A项。B项,句子简化后是“技艺,增加了意味”,主语有问题,排除B 项;C项和D项句式相同,此时需要甄别“承揽”和“传承”哪一个更合适一 些,“承揽”指当事人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传承”侧重于传授和继承。 而句中更强调印章艺术是工匠代代相传的,故选“传承”。 3.句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是对前面内容 “完美的升华”的进一步解释说明。 A项,“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是对前面“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的原因进 行解释;B项,“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对“回报”内容的进一步解 释;C项,属于转移话题;D项,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 1.C 2.D 3.B 【典题二】 【高考真题】 (2020·全国卷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 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 业、田猎、气象、疾病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 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   宁 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 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 “册” “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 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      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 保存,所以至今      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 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 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       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 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审题笔记】 本语段话题是甲骨文,意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现文化自信。 ①谈甲骨文的重要性。 ②谈甲骨文的内容。 ③谈甲骨文的存在区域。词语第一空注意前面的“不止”一词。 ④谈甲骨文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 ⑤谈竹简文字。第二空说竹简腐烂的可能性很大。第三空语境是说至今没有发 现商代的竹简,表示情况持续。 ⑥谈铭文。 ⑦谈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⑧谈甲骨文的作用。第四空注意后面的“但是”。 【真题演练】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 B.乃至 容易 仍然 虽然 C.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 D.乃至 易于 尚且 虽然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 B.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 C.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 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 【解题笔记】 1.“以及”,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乃 至”,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相当于“甚至”。语境中“宁夏”是相对偏远的 地方,应选“乃至”。 “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易于”,指可能性很大。语境是说竹简 变腐烂的可能性大,应选“容易”。 “尚且”,副词,表示依旧、仍然。“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语 境是说至今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表示情况持续,应选“仍然”。 “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 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 关系。语境中后面有“但是”,可知应选“虽然”。 2.根据后面的文字“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可以推知括号里是写甲骨文相对于 铭文简化的原因,因此句式选用“由于……所以……”更好,且主语应当是“甲 骨文”;句子强调的应当是在龟甲、兽骨上刻字困难,所以相较于铭文来说,甲骨 文字体简化较多,A项,把“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放在前面不恰当。 4.B 5.C 一、病句 【典例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 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 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 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技巧通·制霸考试力 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 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 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 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D.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 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A 【教你怎么答】 【第一步】 四个选项分两组 根据“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与“体现”“呈现”的搭配,将选项分成 两组,A、D一组,B、C一组。 【第二步】两级排除定答案 (1)先排除一组:“体现”意为“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 多用于抽象事物;“呈现”意为“显出,露出”,多是直接看到的,多用于事物本 身,故“体现”与上文“内涵”“精神”这样抽象的概念更搭配。据此,排除B、 C两项。 (2)再排除一项:句中有两面词“能否”,而后面的内容只能对应“能”的一面, 属搭配不当。据此,排除D项。 【解密·满分秘诀】 二、标点符号 【典例2】下面一段文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贺斯认为① 不管你写什么,“总要使它单纯,始终一致② 为此,他替戏剧 制定了一些“规则”③ 例如每个剧本“应该包括五幕,不多也不少”;每场里 “不宜有第四个角色出来说话”;在第四④ 五幕间原有的停顿应取消⑤ 这些 “规则”大半来自戏剧实践,不过贺斯却把它们变成了戏剧发展的一种束缚。  ① ② ③ ④ ⑤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C 【教你怎么答】 【第一步】定位置 【第二步】明用法 ①处位于“认为”之后,一般有两种用法,如果下文是直接引用别人的 话,“认为”后就用冒号,如果是间接引用,则用逗号;这里属于后者。 ②处位于一句话的结尾,但这句话不是独立的,而是作为整句的一部分,句 末标点应该在引号外。 ③处位于“规则”后,下面引出例子,意思没有表达完,自然要用逗号。 ④处用在序数词之间,并且不是约数,中间应用顿号。 ⑤句尾用句号。 【第三步】作对比 所填标点确定后,比较各个选项的差异,最终定下答案。 【解密·满分秘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9分)   迅速发展的新媒体带走了大量用户与广告,这使传统媒体面临极大的挑战。 移动化、个性化与         成为用户媒介使用的首要需求,图像化也 成为媒介消费的重要符号表征,而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则因此   大量用 户。此外,内容生产的       和形式单一也是传统媒体用户减少的一个 重要原因。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模式的改革都       。  模拟练·冲刺双一流 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为主的传统媒体已经开始了智能化 改革。如新华社的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不仅能覆盖新闻生产、分发监测、 反馈等环节,还能提高多种用户画像、版权保护及智能会话等智能传播功能。新 华社联合搜狗公司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了“AI合成主播”, ( )。在未来,这两个智能平台还将成为公共性的内容生产、聚合与分发的 平台,有利于媒体融合与发展,也能进一步促进媒体生态的智能革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互动性   流失   滞后   迫在眉睫 B.互动性  流逝  落后  迫不及待 C.互助性  流失  落后  迫在眉睫 D.互助性  流逝  滞后  迫不及待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在新闻领域创新了实时音频与AI真人形象的合成 B.在新闻领域实现了实时音频与AI真人形象合成的创新 C.实时音频与AI真人形象合成的创新在新闻领域得以实现 D.实时音频与AI真人形象的合成在新闻领域得到创新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不仅能覆盖新闻生产、分发监测、反馈等环节,还能提高用户画像、版权保护 及智能会话等智能多种传播功能。 B.不仅能覆盖新闻生产、分发监测、反馈等环节,还能提供多种用户画像、版权 保护及智能会话等智能传播功能。 C.不仅能覆盖新闻生产、分发监测、反馈等环节,还能提供用户画像、版权保护 及智能会话等多种智能传播功能。 D.不仅能覆盖新闻生产、分发监测、反馈等环节,还能提高用户画像、版权保护 及智能会话等多种智能传播功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有些文字是闪亮的,因为它早已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有些篇章是不朽的, 因为它曾经迸发出排山倒海般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向前。《报章里的改革 史》是1978年以来改革的一个缩影,可以帮助人们回顾和理解这一段历史是如何 _______的,从中领悟改革的势在必行,并从历史的智慧中寻找破解现实难题的方 法。如果从单篇文章来看,可能是一个案例,可能是个人的作为,但是把这一篇篇 文章积集在一起,它就成为由改革大潮汇聚成的时代洪流,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时 代风貌。  新华社发表的《实行大包干责任制 凤阳县大旱之年夺得夏粮丰收》一文 引发了“凤阳大包干”的报道潮,凤阳县小岗村的“小岗大包干”创举成为中国 农村改革的_______。《关广梅现象》引发的“社资”之争发人深省,真是一石 击破水中天,党的十三大一锤定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多种经济成 分并存的论断。在这些人和事的报道背后,承载着一个个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 那些曾经困扰着人们的问题通过媒体的报道后,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极大地推动 了社会的变革进程。  《报章里的改革史》(    )。真正的改革者从来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 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作者和编者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在 探索真理过程中的大无畏精神,在当时    的时期,他们完全不顾个人的前 途和安危,勇敢地喊出    的声音。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演进   标志  春寒料峭   振聋发聩 B.演变  标杆  十风五雨  醍醐灌顶 C.演进  标杆  十风五雨  振聋发聩 D.演变  标志  春寒料峭  醍醐灌顶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关广梅现象》一石击破水中天,“社资”之争发人深省,党的十三大明确提 出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一锤定音。 B.《关广梅现象》一石击破水中天,爆出发人深省的“社资”之争,党的十三大 一锤定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明确论断。 C.《关广梅现象》也是一石击破水中天,“社资”之争发人深省,党的十三大一 锤定音,明确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论断。 D.《关广梅现象》也是一石击破水中天,爆出发人深省的“社资”之争,党的十 三大一锤定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明确论断。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改革创新 B.让人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需要改革创新,越是充满艰难险 阻 C.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需要改革创新,越是充满艰难险阻 D.让人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改革创 新 1.A 根据“媒体”的特点和功能,“用户”与“媒体”之间应该是“互动”,而 非“互助”。从适应范围上看,“流失”适用于“人”,而“流逝”则适用于 “时间”等。从两个近义词的适用范围来看,“滞后”偏重于“事物落在形势发 展的后面”,而“落后”则偏重于“工作进度落在原定计划的后面”,该语境偏 重落后于“形势”。“迫在眉睫”指“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而“迫不及 待”则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结合语境,宜选A项。 2.B A项,“创新了……的合成”与正确选项“实现了……合成的创新”表述重 点不同;C项主语“创新”和D项主语“合成”均与前一句“新华社联合搜狗…… 发布了‘AI合成主播’”的主语不一致,造成句子不连贯。只有B项的衔接最恰 当。 3.C 原文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两处:一是语序不当,“多种”应置于“等”后面; 二是搭配不当,“提高……功能”搭配不当。A、B、D项均有其中一处或两处的 语病未能修改。只有C项修改“最恰当”。 4.A 演进:演变发展。演变:变化发展。标志:生活中人们用来表明某一事物特 征的记号。标杆:比喻学习的榜样。春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十风五雨:形容 风调雨顺,利于庄稼生长。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 大启发。 5.C “《关广梅现象》”与前面“《实行大包干责任制 凤阳县大旱之年夺得 夏粮丰收》”都是当时影响很大的新闻,表述时在后一个新闻中加“也是”,排 除A、B两项。“明确”作状语修饰“提出”而非“论断”,排除D项。 6.D 句子的主语“《报章里的改革史》”不能搭配“感受”,只能让人“感 受”,因此,排除A、C两项。“改革创新”与下句“真正的改革者”相互衔接,故 排除B项。 预测练·命题风向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名著《红岩》,以其塑造的英雄形象及传达的(  )正 气影响了几代人。特别是它的封面,红色背景,一崖突起,青松挺立,永远定格在 读者的心中。许多年来我一直感叹这艺术的创造力。 但是,当六年前我在山西霍山脚下见到这块红色的岩石和石上的青松时,竟 惊得合不上嘴。同行的人也都禁不住大喊:①     !这棵树与小说《红岩》 的封面如出一模,几无两样,在当地也一直被称为红岩松。松下无一把黄土,树根 就直接(  )悬崖的石缝里。崖高百丈,通体透红,如铁锈,如古铜。我们在崖下 仰望,白云来去,一柱接天,劲松(  )。我们小心地沿着壁上的小路,摆渡到红 岩之顶,不平,错石斜出,如船头昂起,仅可容数人。身后万山如海,绿波滚滚,云 雾蒸腾。松立船头,枝穗招展,如巨帆,如大纛,破浪前行。是时夕阳晚照,清风入 袖,以手抚松顿生独立天地、视接千载的豪情。  霍山,古人封之为镇山。昔大禹治水之后莽荒初定,洪流甫退,遍野狼藉,②      ,以定天下。霍山又名太岳山。山东有太行,西有吕梁,如两道闪电(   )南 下,相遇为峰,即为太岳。这三道屏障围成表里河山,为自古兵家必争,不知演奏 出多少威武雄壮的活剧。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浩然   深入   腾空   倏然 B.浩然   扎进   凌空   倏然 C.凛然   扎进   腾空   骤然 D.凛然   深入   凌空   骤然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这三道屏障围成表里河山,自古为兵家必争,不知演出了多少威武雄壮的活剧。 B.这三道屏障围成表里河山,为兵家自古必争,不知演奏出多少威武雄壮的活剧。 C.这三道屏障围成表里河山,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不知演奏出了多少威武雄壮 的活剧。 D.这三道屏障围成表里河山,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不知演出了多少威武雄壮的 活剧。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9分)   山水画意境的产生,(  )于思想感情。①        ,又与对客观 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  )身临其境。长期观察。齐 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 也(  )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 天”“造化在手”的程度,(  )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对客 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点在中 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或者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 这样来认识、观察现实,就可能全面深入。毛泽东《沁园春·雪》开头两句“千 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山水画不强调 “光”,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②         ,在山水画家看 来,早晨八点钟或中午十二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 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画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 真”。一位画家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 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一棵树、一座山,③        ,经 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加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一 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有的画家 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不会有意 境的独创性。  4.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有赖   需要   只要   就能 B.依附    必须     只要     就能 C.有赖    必须     只有     才能 D.依附     需要     只有     才能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 面深入。 B.无论写诗或者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就可能全 面深入。 C.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认识、观察现实,就可能全 面深入。 D.无论写诗或者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认识、观察现实,才可能全 面深入。  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8题。(7分)   一位校长对全体学生的开学寄语如下:面对疫情,你们除了赞美那些一线人 员,我希望你们更多的是思考,是学习,是成长。因为10年、20年后,是你们在建 设这个国家,是你们在管理这个国家,是你们在保护这个国家。通过这次新冠肺 炎疫情,我们要汲取哪些教训,积累哪些经验,如何真正( ① )我国的治理水平、 ( ② )治理体系,( ③ )重大公共卫生预警机制,当这样的传染病刚一发生 就能从政府向公众第一时间预警,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今天的世界就在你们闪 动的双眸和笑靥中,未来的世界就在你们独立的思想和情感里。 7.在括号内填上三个动词,使语句搭配合理,句意明确。(3分) 答:①        ②          ③         8.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找出语病并修改。(4分) 答:                                 1.B “浩然”,形容广阔,盛大;正大刚直。“凛然”,严肃而可敬畏的样子。语 境是修饰“正气”,应选“浩然”。“深入”,透过外部,达到事物内部或中心; 深刻;透彻。“扎进”,钻进去;向下用力。语境是树根长进悬崖的石缝里,应选 “扎进”。“腾空”,向天空飞升。“凌空”,高升到天上或耸立空中。语境是 说“劲松”,应选“凌空”。“倏然”,忽然;形容极快。“骤然”,突然;忽然。 语境是形容闪电,应选“倏然”。 2.D 本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自古”语序不当,应放到“为”字前面;二是成 分残缺,应在“必争”后加“之地”;三是“演奏出……活剧”搭配不当,改为 “演出……活剧”。三处都改对的是D项。 3.①原来红岩松在这里(或“红岩松”) ②遂封山为镇(或“封山为镇”)。 4.C 有赖:依靠,往往与“于”连用。依附:附着在其他事物上;也指依赖或从属。 句子指山水画意境的产生,要依靠于思想感情,故用“有赖”更符合语境。需要: 强调对可见可感物件的要求,主体与客体之间有要求与被要求,使用与被使用关 系。必须:事理上的必要和情理上的必要,副词,有强调的语气,多作状语。句中 指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在情理上就一定要身临其境。故用“必须”更符合语 境。只要:表示具有充分的条件,往往与“就”“就能”搭配。只有:唯有,仅有, 连词,表示唯一的条件,下文常用“才”“方”等词语呼应。句中对事物的认识 全面并达到一定的程度,是“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的必要条 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故用“只有……才能”。  5.A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无论……或者”搭配不当,应改为“无 论……还是……(都)……”,故排除B、D两项。二是依据“都要求站得高于现 实”,说明句子强调必要条件,故“就可能全面深入”的“就”使用不当,因为 “就”表示充分条件,应将“就”改为“才”,据此排除B、C两项。三是应先 “观察”再“认识”。 6.①而思想感情的产生 ②拿画松树来说 ③观其精神实质 7.①提高 ②完善 ③建立 8.搭配不当,“闪动”与“笑靥”不能搭配,删除“和笑靥”。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