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解析(课件45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解析(课件45张)

ID:584717

大小:394 KB

页数:45页

时间:2021-03-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考点梳理: 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 又有两种类别,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 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 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如柳宗元的 《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人物 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身 情感的寄托者,例如《江雪》这首诗就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 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事物形象是指那些托物言 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例如于谦《石灰吟》诗中所咏叹的石灰。 景物形象则是指各种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诗中的 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 成的一种意境。 考点一 鉴赏人物形象 一、命题分析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 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重点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 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其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 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作用?(2)诗歌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二、方法点拨 1、分析方法 (1)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2)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形象及特点。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 物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3)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诗人所处的 时代、经历和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对于“诗人之外的形象”要注意他寄托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答题步骤 (1)类型题一: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诗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类型及特点。如:归隐田园、寄情山水 的隐者形象、思乡怀亲、孤苦无依的游子形象…… 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诗人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第三步,分析诗人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这一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 定,有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不需要这一步的。) (2)即学即练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 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及作用。 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 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 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观魏博①何相公猎 张 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 ①魏博,古地名。 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 答案 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背手抽” 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 技艺高超。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 射箭技艺的高超。 (3)类型题二:诗歌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题方法: 指出特点+结合诗句分析 (4)即学即练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割鸡令得近乡关。 请概括诗中王文通这个人物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①才华横溢,位沉下僚:首句说老友有像司马相如那样的才华却只是 身处下僚。②迫于生计,委身官场:“头白眼花”却仍奔走仕途,“儿婚女嫁”之后, 才可挂冠归去。写友人为官是迫于生计,非其本愿,见出他的品格。③壮心犹 在,盛年已逝:“心犹未死”说明内心仍有所追求;“春不能朱镜里颜”,春天能使 万物复苏,但不能恢复他青春的红颜。 考点二 鉴赏景物形象 一、命题分析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 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一种意境。在筛选出景物 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 某种意境的特点的概括能力。其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 意象?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3)分 析这首诗所描绘的场面及作用? 二、方法点拨 1、鉴赏诗歌的意象 (1)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概括意象特点。 第二步,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 第三步,指出使用这个意象的作用和效果。 (2)即学即练: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①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思乡情。故诗人常借雁来抒情,寄寓自己 的浓浓乡愁。 2、鉴赏诗歌的意境 (1)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诗中所使用的意象,及其所描绘的画面景象。 第二步:概括画面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如孤寂冷清的意境、 雄浑壮阔的意境、萧瑟凄凉的意境等。 第三步:根据意境的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答题模式:这首诗运用了……意象,描绘了……画面/景象。 营造了……意境。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3)即学即练: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这首诗通过月、乌鸦、渔火、钟声等意象,为我们描绘了 诗人远离家乡,在月落、鸟啼、霜满天的秋夜,独自坐在渔船里 面对江边的枫树、渔火、听到寒山寺飘来的钟声的景象。营造了 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的羁旅之 愁。 3、鉴赏诗歌的画面/景象/场面 (1)答题步骤: 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概括画面/景象/场面及其特点。如 凄凉孤寂的蓑翁独钓图、凄清旷远的旅次江边的景象…… 第二步:结合诗句展开描述,再现画面/景象/场面。 第三步:指出画面/景象/场面的作用。(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 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为下文作铺垫、为 人物的出场设置背景、交代时间、环境等) (2)即学即练: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 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 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这三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孤冷的柳岸停靠图。一 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 高挂杨柳梢头。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和绵绵不断的离愁别绪。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①分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案:前四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雄浑阔大、宁静孤寂的江边景象。 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 泊着,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个景象反 衬出了作者自身的渺小,孤苦无依的形象。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词的上阕描绘出了怎样的场面?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雄壮的出猎场面。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 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的 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抒发了作者虽年事已高,但仍 壮心不已,欲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考点三 鉴赏事物形象 一、命题分析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那些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诗中的物象因 注入了诗人的情感而作为“意象”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因而 鉴赏这些形象就不能停留在表层,而应更多地关注其内涵。 二、方法点拨 1、分析方法: 明确形象的外在特点,进而推知其内在的精神品质。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形象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 第三步,结合表现手法及诗人经历剖析所托之情。 三、即学即练 咏梅[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谈谈你对词中“梅”的形象的理解? 答案:诗人塑造了一个在恶劣的环境中孤独自开的梅的形象。 诗人笔下的“梅”生长在僻静荒远处,孤独寂寞愁苦,还时常 遭受风雨摧残,但它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保持芬芳高洁 的品质。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虽然备受排挤打击,但仍坚 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分析诗中的形象? 答案:诗歌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石头形象。诗 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 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的石头的描写, 以石头自喻,托物言志借石头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 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第二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考点梳理: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 特点。近年来,鉴赏诗歌的语言有多种形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设题: 1.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 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华;有的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 意彼;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体会其风格特 色,就是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2.分析修辞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3.评析诗人炼字炼句的作用。评析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有助于深入体会 诗歌丰富的意蕴。主要有三个方面:(1)评析“题眼”。所谓“题眼”,就是指 诗歌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2)评析“诗眼”、“词眼”。所谓的 “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 关键句。(3)体会寻常词语的蕴涵。优秀的古代诗歌遣词用语准确精练,许多看 似寻常的字词到了诗人笔下便有了丰富的内涵。能体会寻常词语的内涵,也是 一种鉴赏能力。 考点一 分析鉴赏诗歌中经过锤炼的字 词(局部诗眼)的表达效果 一、命题分析 “炼字”中的'字“指最为生动传神的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这种题型是要 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其常见的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 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 请对×字进行赏析。或请谈谈×字的表达效果。(4)本诗的×字,换成另外 一字好不好?为什么? 二、方法点拨 1、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注意:有时需要结合表现手 法描述) 第三步:点出该字的作用。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产 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即学即练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 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 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 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绿杨烟外晓寒 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 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2、“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 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 烂的花朵。作者用拟人、通感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 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 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考点二 分析鉴赏诗歌中的句子(局部诗眼) 一、命题分析(略) 二、方法点拨 1、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述诗句的内容。 第二步:结合诗句的特色(如:表现手法、表情达意、结构、语 言风格等方面)赏析。 第三步:分析该句的作用。 三、即学即练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 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 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这两句描写了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 自怜;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 “蓬”比喻离散的手足。从而营造出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 零落之苦。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huàn)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赏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答案:新雨刚住,皓月升空,月光透过松林,林间仿佛悬起层层 柔和的轻纱;清澈的泉水,漫过平滑的山石,欢快地向前流去。 这两句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静的月光配以动的流水,一上 一下,一动一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画面,语言清 新淡雅,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 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恬淡情怀。 考点三 分析鉴赏诗歌中“诗眼”(全 诗诗眼)的表达作用 诗眼的定义: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 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 (注:诗眼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 诗眼的分类:诗眼大致分为两类。 (1)是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 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好”为诗眼。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 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统领全篇,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 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再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诗的诗眼是“孤”。它既包含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又反映了诗人当时的 心境。结合诗人当时的遭遇,我们不难理解:在人鸟绝迹,一片冰天雪地的寂 寥环境里,诗人于船头垂钓,就更显示出他处境的“孤独”。而他不畏严寒, 不向恶势力屈服,则表现了清高的品格。 (2)是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 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 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 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满”和“压”就是 诗眼。满枝蓬蓬勃勃的花遮住了小路,这就是“满”。而“压” 又是“满”的原因,正由于千朵万朵的花相互挤压,绽满花朵的 树枝才延伸到了花间小路上。可以想像,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鲜花满路,繁英压枝,香透天际。蝴蝶醉了,在尽情地欢舞,留 恋忘返;黄莺醉了,在婉转地歌唱,歌声悦耳动听。这里,我们 感受到了融融春意,勃勃生机,感受到了诗人无限的舒适和快慰。 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低”写出人在舟中 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 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萧楚才改张乖崖 “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之“恨”为“幸”,“恨 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 福,一字之改而诗意迥异。 一、命题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就构成全 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主旨。分析 诗眼就是抓住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词或句进行品味,看其在 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鉴赏“诗眼”要注 意与诗歌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相联系,要注意知人论世。 其常见的设问方式:(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2)某词是全诗 的关键,为什么?(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4)有人认为某 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二、方法点拨 1、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字/词。 第二步:阐述全诗围绕该字/该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注意:有时 需要结合表现手法阐述)。 第三步:指出该字/该词的作用。 三、即学即练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案:这首诗的诗眼是“独”字。“独”紧承前文“鸟飞绝”、 “人踪灭”、“孤舟”,勾画出一幅“冰雪独钓图”:千山耸立, 万径纵横,但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只孤舟,一个孤独的 垂钓者。“独”准确形象的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 岸不群的个性特征。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词,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的诗眼是“得意”。“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 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诗人高中,无比兴奋,直言以往的困顿再也 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诗人得意洋洋, 心花怒放,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上。偌大一座长安城, 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这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诗人高中 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 考点四 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一、命题分析 鉴赏语言风格,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 等方面的赏析,要记住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 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奔放、悲慨沉郁等,以便表述恰当, 答题规范。其常见的设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3)本诗××的特点主 要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二、方法点拨 1、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质朴无 华、华美绚丽、含蓄委婉、雄浑奔放、豪放飘逸、沉郁顿挫等。 第二步: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一点要依据具体的题 目要求而定) 三、即学即练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平实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 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平实质朴 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 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 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案:豪迈雄奇。诗的前两句绘景造句及其壮阔,如“千里黄 云”“雪纷纷”,景物的壮阔,折射出诗人心胸的壮阔。后两句 抒情,悲壮之中充满信心。“天下”与前面“千里”相照应,营 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豪迈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3、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案:朴素自然。整首诗的语言没有任何雕琢,平易通俗,感情 真挚。不论是前两联交代自己对灯孤坐,还是后两联遥想家人, 都是如此。作者于朴素自然的语言中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与对 家人的思念。 第三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点梳理: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结构手法(布局谋篇) 材料运用 结构手法:铺垫、伏笔、照应(伏笔照应、扣题照应、首尾照应) 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抑扬结合、以景结情等。 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景结情 以乐衬哀、以哀衬乐、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借古抒怀 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用典、想象、对比、象征…… 表现手法 描写手法 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侧面描写:类比、对比、衬托、烘托…… 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 视听结合、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虚写、正侧面结合、 侧面描写、 点面结合、衬托、想象、对比、白描…… 场面描写: 点面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通感、比兴、借代、双关、夸张…… 考点一 分析鉴赏诗歌的结构特点(艺 术构思) 一、命题分析(略) 二、方法点拨 1、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 第三步:指出此种结构特点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三、即学即练(略) 考点二 分析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一、命题分析 其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 合具体诗句分析。(2)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有什么作用?(3)这 首诗是如何抒情的? 二、方法点拨 1、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指出诗歌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 第三步:指出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三、即学即练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的前三句写越王勾 践战胜吴国凯旋,都城中到处是锦衣的战士,宫殿上站满了 如花的宫女,这种繁盛、热闹的场景与最后一句“只今惟有 鹧鸪飞”这种凄凉冷落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借此 抒发了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感慨。 第四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梳理: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三 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 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内容主题方面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 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思想感情方面 包括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 意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分析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 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 情 一、命题分析 常见的提问方式:(1)结合××句子,分析诗(词)人的思想感情。 (2)××句诗(词)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这首诗(词) 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作者为什么要写××两物? 作者借这两物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二、方法点拨 1、分析方法 (1)要知人论世。结合作家的生活的时代特点、生活经历、主要思 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如:李煜、李清照。 (2)要利用暗示信息。如诗歌的标题,诗前的小序,诗后的注解、 写作背景等。 (3)要能明确诗歌中的意象及景物特点。 (4)要抓住诗眼。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指出诗歌表达的内容主旨/思想感情。(注:内 容主旨/思想感情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 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内容主旨/思想感情是如何表 达出来的。 三、即学即练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 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 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凉 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 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 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答案: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杨 柳”、“杨花”、“风笛”、“离亭” 。末句直接表达了各 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考点二 分析评价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 度 二、方法点拨 1、分析方法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 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 等等。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 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如文章的观点 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 对读者是否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有 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首诗或词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外在 形式上的,因此,把握诗作者的观点态度也要注意从一首诗或词曲的整体上去 考虑,不能忽略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诗歌的外在形式的赏析而去架空分析。 因为只有了解了诗的形式美的内涵,才能深入地去探知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2)对诗词作品的观点与态度的概括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 对化。在这方面,我们常犯的错误是“拔高”的毛病,即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 古人的思想、观点和态度。评价常常不恰当,有失分寸。 (3)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不能随便“套用”某首诗的评价内 容,尤其是要防止想当然地搬用某些现成的词语,使得评价出现似是而非、言 不及义的现象。要防止这类错误,需要我们在鉴赏时认真体味,仔细分析,依 据特定的诗、特定的作者、特定的时代作出特定的分析。 (4)作者在诗中的观点,需要我们鉴赏时概括,因此,概括时要注意完整性、 全面性,诗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要防止犯以偏概 全的错误。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第二步,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 的评价。 三、即学即练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 河南洛阳人。 1、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 什么? 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 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 段忧国之愁。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