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以致用辨异同__比较鉴赏题课件(54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以致用辨异同__比较鉴赏题课件(54张ppt)

ID:584732

大小:534.5 KB

页数:54页

时间:2021-03-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以致用辨异同—— 比较鉴赏题 【案例精析 复盘避误区】 【高考真题】 (2020·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秋 江 送 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 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 已觉山川是两乡。 数据链·失分诊断区 送 柴 侍 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专家解文】 读标题,知题材:这都是送别诗,都以山川为主要抒情对象。 懂诗意:   《秋江送别》:江面上返乡的船只来来往往,仿佛列成队,江边归家的车马熙 熙攘攘,好像排成行,江水南北两岸思念的人儿在遥遥地互相眺望。在依依不舍 的离别时刻,谁能说这波涛汹涌的大江仅仅是一条水流呢,由于被江水隔断,早觉 得两岸的山川已属不同人的家乡。 作者以归舟、山川等意象表达了依依别情和悠悠乡情,尤其是后两句,由于 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流露的是分别的伤 感。 《送柴侍御》: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 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诗中写与好友分离,自然不免有点儿伤感,但作者却宽慰友人:我们虽被青山 阻隔,却可以“同云雨”;虽人分两地,却可以共明月,因而让本诗有了更多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达观。 【真题演练】 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 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6分) 答:                                                                  ①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 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②空间处 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 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③抒 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 悠长。 【考试现场】 【规则构建·状元实验室 】 一、划重点——高频失分类型统计,明确失误点,规避雷区 二、敲黑板——化身命题者,从关注的重点中,确定答题原则 四类常见比较对象及答题原则。 比较点1:形象 比较内容 答题原则 形象 内涵、 特点 异同 比较 意象内涵比较 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意象在自身特点 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或者表层义 与深层义有何异同。 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 比较 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 人物身份的比较。 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从写景、状物、抒情、结构等方面进行 比较。 比较点2:语言 比较内容 答题原则 比较 赏析 语言 首先,找准比较角度。 ①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 ②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 时的情感; ③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 ④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 能起照应等作用。 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条理、说充分。 比较点3:情感 比较内容 答题原则 比较鉴赏内 容、情感 ①熟悉感情基调术语,会用这些术语比较感情基调异同, 如忧愁与闲适、悲伤与欢快。 ②进一步比较分析出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或情境,这也 是情感比较的重要内容。 ③比较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概括,又要有具体分 析;具体分析要条分缕析。 比较点4:表达技巧 比较内容 答题原则 比较表达 技巧 ①要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 ②审清题干要求比较的方向(是求同还是求异)、角 度(是从哪个角度比较),比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 术语还是兼有效果的分析。 ③鉴于表达技巧的复杂性,表达技巧的比较还是定 位于常见常用的表达技巧。 【典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6分) 晓 行 巴 峡 王 维 际晓投巴峡,余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技巧通·制霸考试力 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 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答:                                                               (1)意象:本诗选取浣女、鸡鸣、舟市、莺啼等富有生活气息的意象,而另两首诗 歌选取的猿鸣、枫树林等意象,多为自然景物。 (2)抒情:本诗作者陶醉于山水之趣,宽解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另两首诗歌都有沉 郁惆怅凄凉之感,离家远去思乡之意。 【教你怎么答】 【命题陷阱】   一是《晓行巴峡》和《水经注》《秋兴八首》比较,《水经注》和《秋兴八 首》之间不比较。 二是双维度比较不同。 【步骤一】初读诗歌,把握比较点。 比较点 关联 对比 比较切入点 内容 描写三峡景色 选择的意 象 意象以及自身特点 手法 借景抒情 / / 情感 景物与情感之间的 联系 抒发的情 感 结合情景品味情感 【步骤二】 认真审题,抓住关键点 比较对象 山峡 比较内容 ①意象 ②抒发情感 比较范围 《晓行巴峡》和《水经注》《秋兴八首》比较 比较模式 不同 【步骤三】知同辨异,注意思辨点   题目中要求辨析意象的不同,应该从意象的自身特点、意象的表层义与深层 义等方面考虑。   从表达方式上,都运用了借景抒情,但三首诗词抒发的情感不一致。 【解密·满分秘诀】 【步骤一】初读诗歌,把握比较点   初读需要比较的诗歌材料,从题材、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初步判断所 比较诗歌的相近关联点或对比点,为后面做题奠定基础。 【步骤二】 认真审题,抓住关键点   圈出比较的关键点,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从设 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 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 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 达的思想情感的比较等。 【步骤三】知同辨异,注意思辨点   围绕题目中的关键分辨点,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阅读材料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材料中 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 歌中找到具体依据。特别注意几首诗歌间的求异、求同、联系等思辨思维的考 查。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①(其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②,并觉今朝粉态新。 模拟练·冲刺双一流 【注】①回中: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 作祟,诗人应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原。②“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 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中,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 春季怒放,却“先期零落”,更使人愁。 B.颔联中,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由暴雨惊梦想到牡丹的凋谢,使人惨不 忍睹。“伤心”“破梦”均就牡丹言,而牡丹之伤心破梦亦即作者之情怀遭遇。 C.颈联中,诗人描写环境与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 年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D.尾联中,“前溪舞”一典的运用,拓出了一番新境;“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 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此联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 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 2.与李商隐的另一首诗《锦瑟》相比,本诗“锦瑟”意象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 要分析。(6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3、4题。(9分) 胡  歌 岑 参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陇 头 吟① 王 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②。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③,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陇头吟:乐府旧题。②太白:金星。古人认为它主兵象,可据以预测战事。 ③典属国:汉代掌管藩属国家事务的官职,品位不高。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岑诗把“黑姓蕃王”与“关西老将”对照,让本诗上升到了政治层面,使诗歌 境界得到了提升。 B.两首诗都塑造了“关西老将”的形象,而王诗还塑造了戍楼上的长安少年和夜 月吹笛的征人形象。 C.王诗七、八句写偏裨副将身经百战,立下累累军功,现如今已经成了万户侯,作 者对其赞誉有加。 D.王诗运用典故,写苏武尽忠朝廷,报效祖国,回来后不过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 官,颇含深意。 4.《胡歌》《陇头吟》均为边塞诗,在抒发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6分) 答:                                                                  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5、6题。(9分) 慈湖夹阻风(五首)① 苏 轼 其二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其五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②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注】①这组诗为苏轼被贬岭南惠州、坐船经过安徽当涂的慈湖夹时所写。阻 风,为风所阻。②并:傍。 5.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两首诗运用叙述、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于路途所见所感中寄寓哲理思考。 B.诗中描写的江水接天和月光平铺江面的情景,都体现诗人豪迈旷达的情怀。 C.山前墟落可供落脚,水路狭窄客船难行,写出诗人慈湖夹之行的不同际遇。 D.第二首诗与《赤壁赋》都写到清风与明月,但它们所营造的意境有所不同。 6.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请简要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6分) 答:                                                                  1.B “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错。“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 频”意思是:牡丹花那如玉盘一样的花冠上雨珠飞溅,让我屡屡伤心;无情风雨像 急奏的锦瑟,繁弦促柱,频频惊破美梦。诗人并没有直接细致地描绘牡丹败落的 场景,而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写雨打牡丹。 2.(1)《锦瑟》一诗中,“锦瑟”既是诗人年华易逝兴感的凭借,又是诗人不幸身 世的象征;(2)本诗中的“锦瑟”,主要是渲染气氛,营造潇潇风雨阵阵袭来,好似 锦瑟哀弦惊梦的意境,为下文抒情张本。 3.C “作者对其赞誉有加”错,从后句可以看出,这是用偏裨副将封侯对比关西 老将不被重用,表现了作者对朝廷赏罚不公的忧愤。 4.相同点:两首诗歌都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了“关西老将”的形象,借此表达了对 他们长期征战之苦的同情。 不同点:王诗通过戍楼看星的长安少年,表现了渴望建功立业、跃跃欲试的壮志 豪情;通过月夜吹笛的陇上行人(征人),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及思念家乡的愁 思;也通过身经百战却依然沉沦边关驻马流泪的关西老将与偏裨副将封侯做对比,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赏罚不公的忧愤。岑诗把“黑姓蕃王”与“关西老将”做 鲜明对比,痛斥了汉、蕃两族将领苦乐不均的现实。 5.B “都体现诗人豪迈旷达的情怀”错误。其二诗中描写的“无数青山水拍 天”,表现的是“归途逾茫然”的情感。其五诗中描写的是“落月横千丈”写出 卧看时的豁达、愉悦心情,也为下一句“起唤清风得半帆”做好铺垫。 6.(1)第一首诗从消沉到豁达(或“由低落转为愉悦”)。面对水天茫茫感叹归路 迷茫,看到有人卖饼,又听到前有墟落可以落脚,喜从中来。(2)第二首诗从愉悦 转为低落。欣赏江上的月色,又唤来行帆的清风,心情舒畅;船行水村时,又不由 感叹人生艰难。(每点3分,概括准确1分,分析正确2分) 预测练·命题风向标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9分)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宋]苏轼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①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 。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①褰:qiān,撩起;揭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一、二句写暮春夜晚,杏花随风飞落于竹帘上,把最后的春意吹走了。 B.三、四句写如水月光穿过杏花,投下斑斑花影,宛如沉在水中的青 。 C.五、六句写赏花与饮酒的强烈兴致;将美酒置于花间,酒香更显浓郁。 D.尾句写杏花满地,但枝头杏子初长成;暗含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赞美。 2.有人说“争挽长条落香雪”化用了杜甫与白居易诗句,请分析苏轼是怎样化用 的。(6分) 杜甫《遣兴》: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 长条。 白居易《晚春酤酒》: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春去有来日,我老无少时。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9分)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①  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②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③ 群羊置莫问,叔度④千顷醉即休。 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⑤寒挂屋山头。 【注】①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上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复。 ②涴:污染。③初平:指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的事。④叔度:指东 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⑤斗杓:指 北斗星。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 B.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C.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D.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 4.本诗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 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赠 别 几 复 [宋]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 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注】见平生。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 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9分)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①  沈 约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 沧浪②有时浊,清济③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④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注】①本篇作于沈约离京外任东阳太守途中。②沧浪:水名。《孟子·离 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③清济:水名。 《战国策·燕策》:“齐有清济浊河。”④纷吾:我。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外放为官,途经新安江看到眼前之景,回顾往事,心怀落寞给友人写下此诗。 B.“洞澈”两句,作者写新安江清浅可鉴,无论是冬天还是春天,水面都皎如明镜。 C.自“沧浪”句以下转入抒情,但紧跟“岂若”句又回到写景,看似突兀却具匠 心。 D.本诗表面上赞美新安江,言语之间颇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庆幸之 感。 6.李白被“赐金返还”离开京城后,曾在新安江下游作《清溪行》:“清溪清我 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 啼,空悲远游子。”同样是临江抒怀,这首诗和沈诗在景情关系方面有何不同?请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                                                                  1.D “暗含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赞美”错,应是伤春之情。 2.(1)杜甫诗句写柳枝在风中摆动;苏轼借“争挽长条”四字,写摇动树枝,杏花 飘落之状。(2)白居易诗句写暮春花落如雪,强调落花成阵、花色淡雅;苏轼将 “落如雪”改为“落香雪”,突显杏花色、香俱佳。 3.C “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错误,诗歌原意为“不如像叔度那般一醉 方休”,指不妨酒中陶醉而内心澄澈清明,如东汉黄宪一样。 4. (1)《汴》诗中的“月”是实写的明月,与“黄流”意象合用,意指澄明的秋 月倒映在汴河中,河水一片浑黄,而明月依然澄明。作者在邀请朋友出游以消其 忧的情境下写到不能被浑浊的汴河水污染的明月,是在含蓄地劝勉友人要保持明 月般澄明高洁的情怀。(2)《赠》诗中的“月”,是虚写之明月(是诗人想象中的 明月),诗人想象别后明月空照今天与友人邂逅倾谈之地,而相遇倾谈已成往事, 心生对友人的不舍与离别愁情。 5.A “心怀落寞”理解有误。 6.李诗融情于景,诗人与令自己感到“清心”的溪水对话,江边猿啼仿佛在为作 者悲啼,外在景物染上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色彩,表达了诗人远游他乡,济世报国之 志无着的落寞。 沈诗触景生情,看到清澈的新安江水,以及江水中棱角分明的石头,顿生自由和清 净之感,洋溢出一种远离尘嚣的轻松愉快之情,并希望友人在尘世中也能保持澄 澈的内心。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