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形象
2 0 2 1 高 考 语 文 复 习
• “概括不全”,即不能筛选出诗歌中所有的形象,
可能会遗漏人、事、景、物、理(情)等中的一项
或几项;或者不能对某一形象进行全面概括,比
如对某景物形象的概括,可能会遗漏一点或几点。
• “理解有误”,即对形象的特征和体现的意义理解
有偏差,对形象进行分析时没有联系诗歌内容或
者分析不到位等。
对诗歌形象的
把握,考生容
易犯“概括不全”
和“理解有误”
两方面的错误。
1、人物形象
概括人物形象
1.避免断章取义,乱贴标签
• (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人物形象类型及特点,梳理、熟悉概括人物的常见词语。
• (2)仔细阅读诗句,把握关键,深入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对诗词中描写人物行为、心理、神态的词句,要细心体会。
2.避免梳理不全面
• 树立“要点意识”,一是因为人物形象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二是可根据题目的分值判断要点个数,从多个角度思考和梳理。可按诗句顺序,逐句筛选、梳理,最后“合并同类项”,明确答案要点。
3.避免不结合原文分析
• (1)为理寻据法
• 所谓“分析”,往往是为概括出的形象特点寻找依据,即不能只说“是怎样”的形象,而要说明“从哪里”看出“是怎样”的形象。
• (2)抓关键词法
•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往往透过关键词语表现出来,可紧扣筛选出的诗句中关键词语分析。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
傲视权贵的形象
忧国忧民的形象
钟情田园的形象
爱贤惜才的形象
儿女情长的形象
朋友离别的形象
报效国家的形象
归隐山林的隐士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二策略
• 策略一:要联系诗歌的景象和物象、典故等,分析人物形象
• 策略二: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赏析人物形象
具体分析诗歌语言包括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的描写。
• 人物形象往往是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的
• 言为心声,行为动作反映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要分析人物言行。
• 外貌、神态同样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赏析人物也要从人物的外貌、神态入手。
• 鉴赏人物更要分析心理描写,因为心理描写最直接地表现了人物个性。
第一步:把诗歌的形象细化为“人、事、景、物、理”5个方面
• “人”指作者或抒情、叙事的主人公
• “事”指事件
• “景”指自然景物或意象
• “物”指具体的物件
• “理”指诗歌表达的哲理。
第二步:筛选诗歌中所有有关“人、事、景、物、理(情)”的词语,细致分析这些词语体现的形象特征。
• (2019·河北张家口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 从军行
• (唐)王维
•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 这首诗展示了戍边将士哪些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 行人、名王、天子人
• 行军打仗,擒获了敌酋事
• 边陲“日暮”凯旋的情景景
• 胡笳、战马物
•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的爱国、自豪之情理(情)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到诗中找出直接写戍边将士的诗句以及有关“人、事、景、物、理”的词语,
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
• 【答案】 (1)奋勇争先,征战沙漠,不辞艰辛;(2)生擒敌酋,“系名王颈”,英勇善战;
(3)忠君爱国,以胜利“报天子”。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 [唐]王建
•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 答:
•
• 借环境描写来烘托李将军有文人的趣味;
李将军的居住环境——“冷
静”,书房的陈设——“墨
画”“一架书”等
• 从旁衬托出李将军知书达理、富有文化修养
等特点。
对次要人物的描写——“侍儿
知礼数”,
• 体现了他喜爱读书、个性豪放的一面。
李将军最突出的特点是喜爱
置身书房“吟哦”“任狂
疏”“爱读英雄传”等,
• 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
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
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
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2、事物形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种物象类别
送别类
• 杨柳、长亭、南浦、美酒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思乡类
•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愁苦类
•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
声慢》)
爱情类
•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
恨歌》)
战争类
•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
州词》)
闲适类
• 五柳、东篱、三径、菊花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概括物象意义
1.调动内涵积淀,分析象征意义
2.关注色调色彩,辨析物象特征
1.调动内涵积淀,分析象征意义
在阅读古代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积累其中的特定含义和文化内涵。做题时要调动内涵积淀,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
如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芭蕉》,“芭蕉”在古诗文中主要表达“孤独寂寞和离情别绪”,知道这些就不难理解本词中芭蕉树的形象特点及所寄寓的作者情感了。
2.关注色调色彩,辨析物象特征
• 季节 事物特点 感情抒发
• 早春 欣欣向荣 喜悦之情
• 暮春 鲜花凋零 感伤、惋惜和留恋
• 秋冬 万物萧条 凄清、肃杀和悲凉
(1)关注时令
色彩
• 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色调之分。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
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
愁绪。
(2)关注冷暖
色调
3、景物形象
常见设问方式
•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2019·天津卷
•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2018·天津卷
•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017·天津卷
• 1.(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 赏析画面,需要先根据诗句描述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
• 答题时要抓住“山色”“江光”两个意象,根据“远”“寂寞”“夕”“滋漫”等关键词加以描述,点明山色因辽远而苍茫寂寥,江水因夕照而溢满金辉的特点。
• 另外,还要概括出画面的整体特点:寥廓壮美。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
2020高考真题
2020高考真题
• 【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 苦笋
• 陆游
•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诗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要求分析概括苦笋与魏征二者的相似之处。
然后,阅读诗歌结合内容进行分析。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
• 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
• 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
• 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二者相似之处即可。
• 15.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
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 (此段为考纲要求,可删)本题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
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要求找出相关诗句;再联系手法、
结合关键词语,概括形象特点;最后根据要求,分点整理答案。
• 【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 (此段为考纲要求,可删)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
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
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
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 B项, “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
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
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 故选B。
• 【2020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 秋江送别
• [唐]王勃
•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 送柴侍御
• [唐]王昌龄
•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20.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 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
• 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
(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①意象运用上
• 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
有“何况隔两乡”);
• 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②空间处理上
• 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
• 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③抒情方式上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选用了什么意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歌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
本题要求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翻新脱妙”之处。
• 首先,从意象的运用上,王勃的诗选用了“山”“水”,但却将“一水”“山川”隐于句中。而王昌龄的诗则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 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意境开阔,具有鲜明的个性。
• 其次,空间处理上,王勃的诗化近为远。“已觉山川是两乡” 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强调了心理距离之远。而王昌龄的诗则是化远为近。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语意新颖,出人意料。
• 最后,抒情方式上,“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自问自答,以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了别离的感伤。而王昌龄则以景作结,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总结
3种形象:人、事物、景
考向一
人物形象
考向二
事物形象
考向三
景物形象
考向1:人物
• 2019·浙江卷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
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 2017·全国卷Ⅱ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
以分析。
• 2014·山东卷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
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 2014·江苏卷 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
身份?请简要概括。
掌握高考
常见设问
方式
古代诗歌
中常见的
九类人物
形象
傲视权贵
的形象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
留别》:“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 反映了
李白傲岸不羁、豪放
自负的性格,表现了
他淡于富贵、傲视当
权者的思想
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安得广
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呜呼!何
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
个人的哀怨中,而能
推己及人,为“天下
寒士”着想,其忧国
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钟情田园的形象
孟浩然的《过故人
庄》:“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
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
桑麻。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
和与朋友欢聚的生活
场面,这一幅田园风
景画,使人见了乐而
忘返
爱贤惜才的形象
•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掩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儿女情长的形象
•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诗歌描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朋友离别的形象
• 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在送别朋友时,劝朋友再喝一杯酒,走出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表达了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和依依不舍的情怀
报效国家的形象
• 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战士们身经百战,黄金盔甲都磨穿了,但仍要坚守边疆,打败敌人,流露出一腔爱国豪情
归隐山林的隐士形象
•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诗中通过诗人和童子的对答,塑造了一个整天在云雾萦绕的深山中采药、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考向2:事物
• 2013·山东卷 三、四两句中的“烟”
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 2012·天津卷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
形象?
• 2013·江西卷 概括“兰”“薰”“菊”
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掌握高考
常见设问
方式
•杨柳、长亭、南浦、美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种物象类别
送别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思乡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愁苦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爱情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战争类
•五柳、东篱、三径、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闲适类
考向3:自然景物
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2019·天津卷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018·天津卷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017·天津卷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