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
2021.3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
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任何一种区域文化,只要它自成一体,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都离不开两
个基本条件:一是区域地理的相对完整性,二是文化传统的相对独立性。一般说
来,江南文化在区域地理上的相对完整性是大家公认的,而江南在文化传统上的
独立性,则是一直很成问题的。
表面看来,与中国其他区域文化相比,江南地区的两个最显著的特点是物产
丰富与人文发达。“东南财赋地,江左文人薮。”这是康熙写给江南大小官吏的
两句诗。这两句诗很值得玩味,一方面,它表明政治家的眼光看得很准,与其他
区域文化相比,江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物产丰富与人文发达,特别是明清以来。
另一方面还可以说,政治家毕竟只是政治│家,所以只能看到对他们统治有用的
物质财富与人力资源。但这个江南,与一般人心目中的“江南”的差别是显而易
见的,这两方面显然不能看作是江南文化最核心的东西。在一般中国人的心目中,
江南更多的是一个诗与艺术的对象,是“三生花草梦苏州”的精神寄托,也是“人
生只合扬州老”的人生归宿。它可能很大,大到是白居易诗中的杭州,也可能很
小,小到如李流芳画里的横塘,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是超功利的审
美存在,与帝王那种实用的江南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有必要问一下,什么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它自身所独有的东西。
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区域文化的比较来发现。第一,仅仅有钱、有雄厚的经济基
础,即政治家讲的“财赋”,并不是江南独有的特色,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巴
蜀,在富庶上就可以与它一比高下。第二,政治家讲的文人荟萃,也不能算是它
的本质特征,这是因为,孕育了儒家哲学的齐鲁地区,在这一方面更有资格代表
中国文化。江南之所以会成为中华民族魂牵梦萦的一个对象,恰是因为它比康熙
最看重的“财赋”与“文人”,要再多一点东西。多一点什么呢?这也可以在比
较中去发现,比如,我们可以说,与生产条件恶劣的经济落后地区相比,它多的
是鱼稻丝绸等小康生活消费品;而与自然经济条件同等优越的南方地区相比,它
又多出来一点仓廪充实以后的诗书氛围。但使江南文化与其他区域文化真正拉开
距离的,老实说却不在这两方面,而是在于,在江南文化中,还有一种最大限度
地超越了儒家实用理性、代表着生命最高理想的审美自由精神。儒家最关心的是
人在吃饱喝足以后的教化问题,如所谓的“驱之向善”,而对于生命最终“向何
处去”,或者说心灵与精神的自由问题,基本上没有涉足。正是在这里,江南文
化才超越了“讽诵之声不绝”的齐鲁文化,把中国文化精神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如果说,由于文化本身是无所不包的,在江南文化中同样有伦理的、实用的内容,
它们与北方文化圈也是一脉相通的,那么也可以说,只有在审美自由精神这一点
上,才真正体现出古代江南文化对中国文化最独特的创造,是其他区域文化不能
替代的,在这个意义上,把审美精神看作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当然是不成问题
的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江南是古代诗意生活的一种象征。它并非一个实在的地域
概念,而是一种观念,或者说是皇帝与士人脑中的想象。江南不是政治、经济、
地理上的长江三角洲,而是一种在中国文化地图上的一片永恒的青山绿水;它不
是现实世界中那片富足的养活了无数南国儿女的鱼米之乡,而是一个从唐诗宋词
乃至更早的南朝就开始的只有诗性心灵才能忆起的美丽梦境。
另一方面,在这里也需要做一点补充,把审美精神看作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
并不是说中国其他区域文化都没有审美创造,而是说这不是它们最显著的贡献。
以齐鲁文化为例,它当然也有自己的审美性格,如孔子就说过,他最赞同的人生
境界,就是带着几个大人、几个小孩,到春天的郊野中去春游。但在儒家文化中,
由于沾染了太多的道德色彩,儒家的审美活动就不够纯粹,它经常发生的一个异
化,就是“以道德代替审美”。
(摘编自刘士林《江南诗性文化》)
材料二:
明清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从表现形态来看是起居、饮食、养生、娱乐、消遣
等几个方面,他们以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作为审美对象,一枝一叶,一琴一鹤,一
饮一啄都能以审美眼光看之,我们可以说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是审美的、艺术的。
张潮说:“松下听琴,月下听箫,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梵呗,觉耳中别有不同。
月下听禅,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江南士人
审美的日常生活形成的原因是他们具有审美的心胸,以审美的视野去看待日常生
活中的一切事物,因此原本平凡的事物就具备了审美的意义,这既是士人的人生
态度,也是生活策略。
从美学的本体来说,江南士人将“闲”看作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和意义,“闲”
是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美学的根源和最后的归宿。“闲”能使士人以别样的视野
审视人生和寻求人生的意义,其归属在于从生活中去寻求这种无关功利的闲适,
是一种疏离了现实利害关系之后的超然心态,是感性生命活力的自然释放。
“闲”的内蕴是生命意识的审美化,是在一种情感维度中来感受生活,它常
常依附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比如下棋、钓鱼、赏花、闲侃等等事情。由于懂得
生之可贵,因此那些看似简单细微的事情在生命的语境中变得具有意蕴。士人将
生命的价值寄予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意味着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名缰
利锁的困扰,生活也就在毫无牵绊的顺畅中如行云流水一样悄然滑过。正如李渔
所言:“把钓观棋,一朝即过,不信日长如小年。”又云:“枕上闻啼鸟,花间
鸣素琴。闲来理残编,悠然自古今。”
明清时期士人将“闲“作为日常生活的广泛追求和臧否人物的尺度,“闲”与“忙”
是有区别的,“忙”有着鲜明的功利色彩,这是一种苦的生活方式。“闲”带着
生活的审美色彩,诸如游山玩水,四处闲荡。“闲”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关键是
要换一种视角去看生活,人只要暂且放下心头的名利之思,也可以发现生活中的
一时闲乐。另一方面,这种“闲”与儒家赋予道德审美意义的“闲“不同,儒家
关于“闲”最为著名的就是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颜回这种闲且乐的生活一直是儒家所推崇的境界,因为它和人的
道德相关,能够在物质简陋的情况下悠然自得,是人的道德境界的体现。很明显,
江南士人并没有这个特点。他们更多注重的是自己的感受,追寻个体生命价值的
实现,而相应淡化了身上的道德责任感。
摘编自赵洪涛《明末清初江南士人日常生活美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江南文化的特征不是政治家们看到的对他们统治有用的物质财富与人力资
源,而是一种超越实用理性的审美自由精神。
B.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儒家注重教化,江南文化注重心灵与精神的自由,两者
不完全一样,江南文化超越了齐鲁文化。
C.从张潮的论述来看,明清江南士人懂得生命的可贵,能够用审美的艺术的眼
光来观照日常生活,松月山水,都充满诗意。
D.“闲”与“忙”是一组相对的概念,都在追寻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只不过
明清江南士人的“闲”相应淡化了道德责任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地理上的长江三角洲不是“江南”的含义,“江南”是一种诗意的文化感知,
只有用审美的心灵才能感知到它的底蕴。
B.用审美的视野去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平凡的事物就具备了审美的意义,
但这要人具有审美的心胸和超然的心态。
C.摆脱了名缰利锁的纠缠,将生命的价值寄予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生活
就会充满诗意,卑微的生命就会崇高。
D.中国的其他区域文化如儒家也有审美创造,但和江南文化相比较而言,它的
审美活动不够纯粹,常常用道德代替审美。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江南文化中“闲”的一项是(3 分)
A.明代戏曲家高濂,曾经雪夜宿禅林,他说:“从僧拥炉,旋摘山芋,煨剥入
口,味较世中美甚,欣然一饱。”并与寺僧就芋头谈论禅学。
B.明末将领张煌言曾经写过一首词《前调》:“秋山青,秋水明。午梦惊秋醒
未醒,乾坤一草亭。故国盟,故园情。夜阑斜月透疏棂,孤鸿三两声。”
C.归有光曾孙、明末清初的书画家归庄写有一首诗《赋得游鱼咳花影》:“灼
灼花叶旁池,织麟几队漱涟漪。细波吹动芳菲色,浮沫摇残零乱枝。”
D.清初的萧山人来集之在公廨之后发现一处废弃的园子,命家人“依期布种,
依期收刈”,“暇叉手巡行,见螳螂之攫食,听蝼蝈之长谣”。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 分)
5.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写道:“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
俗……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根据两则材料,请简要分析朱自清为什么“惦
着江南了”。(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晚会结束,小刘打手电给我照路,走原路回去。一路上我很兴奋。不仅是王
芳的演唱,所有的节目都使我激动。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
心灵。
我离开军政治部的那天,到王主任的房里辞了行回来,小刘给我打好了铺盖
卷,在住室里等我。他要回到原来那个连队去。他向我表示了歉意。他虽然高兴
回连队,可是他的讲话和举动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感情。我也不愿意这么匆匆地
跟他分别。最后我同他约定过两个月到那个连队去看他。
线并不曾失信。可是我去晚了些,已经是好几个月以后了。这中间我到过几
个部队。我常常怀念小刘,因为我一直没有得到他的消息。我后来忽然听说小刘
在的那个连队打了胜仗,把敌人占据的一个无名高地拿下来了。这些日子为了迎
接国庆三周年,为了欢迎第二届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各个部队都在
打胜仗,到处都听得见这样的说法:“争取立功,迎接亲人。”我听到了许多捷
报以后,再得到那个连队的胜利消息,我很难制止想会见小刘的欲望。过了国庆
节,我便动身到那个连队去。我们在坑道里见到了连长。他已经得到了通知,又
热情又亲切地接待我。我和他交谈了半个钟头的光景,便提起小刘的名字,还说
我想见见小刘。
“对,对,刘正清,是个好战士!”连长点头说。
我连忙说明我跟刘正清很熟,并且把那次分别的情形也讲了。
“不凑巧,他回国去了。“连长略略皱起眉毛说。
我诧异地问道:“他回国去干什么呢?”我自己马上兴奋地接下去说:“参
加国庆节观礼吗?”
连长摇摇头说:“他挂了花,送回去了。”
“他挂了花? 伤重不重?”我愣了一下,惊问道。
连长看了我一眼,声音低沉地答道:“两条腿都断了。”我变了脸色,着急
地追问:“危险吗?”
连长昂起头说:“这个小青年还嚷着要回朝鲜来打美国鬼子呢!”
“他能回来吗?”我顺口问了这一句。话出口我才觉察到它是多余的了。
连长看了我一眼,激动地说:“要是真依他的话,他一定要回来。那天他跟
着我上战场,打到最后,主峰上还有个敌人的大母堡攻不下来,火力猛得很,我
们牺牲了几个同志。我十分着急,拿起一包炸药,打算自己冲上去炸掉它。刘正
清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他。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己
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我后
来去看他,他皱着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听见他哼过一声。我告诉他
要给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检讨。”
……
小刘虽然回国,但是我总算践了约,我在这个连队住下来了。
头两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全是我自己在
做梦。我本来打算在这里多住些时候,可是忽然接到王主任的电话,说是祖国来
的慰问团就要到了,叫我马上回到军政治部去。
我到了政治部,还是住在从前住过的地方。我几个月不来,山沟里也有了不
小的改变。人多了,路宽了,房屋增加了,树木也茂盛了。沟口用松枝搭了一个
牌楼,上面有这样九个字:“欢迎祖国人民慰问团。”走了一段路,见到好些熟
人,还隐约听见文工团同志们的歌声。我放好行李就去见王主任。
王主任在房里跟王芳谈话,一面在看手里的几张稿纸。他见我进去,跟我握
了手,就把稿纸塞到我手里让帮忙修改。我摊开稿纸一看,原来是她写的一首欢
迎慰问团的《献诗》。我还看到王主任修改的句子。她看见我不提什么意见,便
挑出几个她自己认为不大妥当的句子要我替她解决。这次我总算给她帮了一点
忙。她满意地拿回诗稿就向我告辞。我要留住她,她却笑着说:“我还要准备节
目,再不回去,我们陈团长可要急死了。下次来吧。”
我就说:“那么我陪你走一段吧。”她还要推辞,我却跟着她走出了洞子。
出得洞来,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她听到小刘的名字,马上说:“小
鬼有个东西要我交给你!”我连忙问:“什么东西?”她侧过头看了我一眼,脸色
马上变了,压低声音说:“笔记本。小鬼还说——”
“他怎么说?”我打断了她的话。
“他说他等了你几个月,他还以为你回国去了呢!”她答道,埋下头往前走,
也不再看我了。我过了半晌,才再问一句:“他伤得怎样?”我心里不好过,我
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他笑得那么高兴地说:“我一定等着你!”
王芳一面走,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
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
我坚强多了。”
她一直不讲话,我后来实在忍不住又问一句:“他没有危险吧?”
她忽然抬起头,提高声音说:“他一定会活下去,比我们还活得久。他没有
腿,也能做许多、许多好事情。”她很激动,不过声音很坚决。但是这以后她又
不作声了。
我们默默地走到了文工团的住室。我拿到笔记本,马上打开翻看,在第一页
上,我看见小刘亲笔写的四行字:
“忠于团,
就要忠于自己的工作;
爱祖国,
就要爱自己的同志。”
王芳站在我旁边,低声念出了这两句话,然后解释道:“小鬼说他以后不一
定能再见到你,请你留下这个做纪念吧。这些字是他入团的时候写的。”
我郑重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去。
(节选自巴金《团圆》,有改动)
【注】1952 年冬天,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人员,踏上
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土地。在朝鲜战场上,他深入到志愿军中,同许多战士结下深
厚友谊。回国后,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我”离开军政治部时,小刘作为通讯员的种种表现透露出对“我”这个
祖国来的客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依依不舍的深厚情谊。
B.为迎接国庆三周年和欢迎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捷报频传,“争
取立功,迎接亲人”的口号彰显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革命豪情。
C.小说通过写“我”向连长了解小刘的情况和夜里做梦两件事,表现了我对小
刘的思念之深,也有对他受伤之后的牵挂,更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
D.从写王芳创作欢迎慰问团的《献诗》和请人反复修改稿件的情节中,可以看
出她是一个富有才情、做事认真、具有革命热情的文工团青年。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赴约去见小刘,可他已经回国,小说通过对“我“此时一系列神态、
心理和言行的描写,表现了“我”对小刘失去双腿后的担心和挂念。
B.小说主要采用侧面描写,通过连长和王芳的讲述,分别回忆小刘受伤的全过
程及其回国前的情况,更加集中完整地塑造了小刘这一“好战士”形象。
C.小说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表现了当时的朝鲜战场暂时相对安定,渲染了迎接
祖国慰问团的气氛,烘托了“我”的轻松心情,也暗示了战争必胜的结局。
D.小说中“我”看到小刘笔记本上入团时亲笔写的四行字这一情节,既照应了
上文,对小刘的心愿作了交代,更突出他崇高的精神品质。
8.作者在文中说:“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请结合
小刘这一形象谈谈你的理解。(4 分)
9.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甲】
贾谊论
苏 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有可
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以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
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君
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
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
用,然后知天下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
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
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
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
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
惟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
湘,为赋以吊屈原,悲郁愤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
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
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
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贾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
则知其有猬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慎其所
发哉!
【乙】
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
廊庙..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三皇..之首,犹决壅稗坠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
致诸侯之间?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
忠而遭弃逐也。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
以失志忧伤而横天,岂曰天年乎?
(选自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
自取也
B.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
自取也
C.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
自取也
D.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
自取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侯,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仅次于公爵;后又泛指达官贵人。绛侯,指
汉代周勃。
B 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也指无学识、有勇无谋的人。
文中代指王猛。
C.廊庙,廊指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可避风雨遮阳,也指殿下屋;庙即太庙。
文中指代朝廷。
D.三皇,上古皇帝,一般指燧人、伏羲、神农。常与五帝合称,都是中国原始
社会的部落首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文开篇提出观点,接着指出贾谊的仕途遭遇,为他虽然是帝王的辅佐之臣
却未能施展才华而倍感痛惜,语意深沉。
B.苏文第二、三段围绕“待”与“忍”,列举孔子得君之勤,孟子惜君之厚、
爱身之至等事例,反思贾谊行为,得出结论。
C. 苏文第四段写绛侯、灌婴功高势大,而贾谊仅一少年,地位低微,不可
能使文帝采纳自己的主张,从而实现人生抱负。
D.苏文对贾谊之志未能施展详尽评论,同时提醒君主,像贾谊这样的臣子,一
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
13.对于贾谊不被重用的原因,苏轼和欧阳修的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
概括。(3 分)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将之荆,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4
分)(2)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4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②每小息,杖屦③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推行新法失败,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②床敷:安置
坐具。③杖屦:扶杖漫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用语奇妙,“取”“酬”二字赋予春风以生命,花虽凋谢,诗人却于清
阴中倍感慰藉,透露出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
B.颔联紧承春风慷慨赐予的“清阴”,抒写小路的蜿蜒曲折,树木的葱茏茂密,
屋宇的隐约可见,动静结合,更显生机与活力。
C.颈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刻画出园中主
人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得的心境。
D.这首诗对仗工稳,通过描写半山园的晚春景象和诗人的日常活动,展现了王
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感情。
16.清代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此诗:“寓感愤于冲夷(冲淡平夷)之中,
令人不觉。”请结合这一评价赏析尾联用词的精妙。(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贾谊的《过秦论》多用排比或对偶,语言上具有“气盛”的特点,如开
篇写到秦孝公想席卷天下,包举宇内,有“ , ”,
雄心极大。
(2)《诗经》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
用“ , ”两句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3)姜夔的《扬州慢》善用衬托手法,行文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
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
人用桥下“ ”的动,来映衬“ ”的静。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11 分)
在大山里穿行,看到对面溪岸一棵老柳树边,老屋冒出摇摇晃晃的炊烟,千
手观音似的缓缓舞动,我猛然被镇住了。车一晃就过,( ① )。
阳光明丽,溪水干净。溪边的老屋木结构,三重檐压着,负重上百年了。屋
里的炊烟少心翼翼地寻找出路,轻柔得不能再轻柔,慢慢地穿过脆若游丝的横梁、
瓦片和屋架间的缝隙,生怕一用力,老屋就会轰然倒塌。
我的心头柔软,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山村里,这是最贴心地呵护着老屋的一缕
炊烟了。
雨暗冈头客路,炊烟山里人家。不知从哪天开始,乡村的炊烟就 了,
不再赶集似的升起。偶尔也还有,一缕牵着一缕,一缕背着一缕,瘦骨嶙峋,慢
慢升腾, 似的,飘在人世之外,再也与生产无关,与生活无关。
山村曾经十分坚固,当它终于破碎时,摇落的尘埃又似 ,只在我的心
头这些年,我一直在山村走,像走向一座无人的教堂。
山村流传着很多故事,( ② )。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寥落 离群索居 若无其事 惊天动地
B.寥落 销声匿迹 满不在乎 感天动地
C.零落 销声匿迹 若无其事 感天动地
D.零落 离群索居 满不在乎 惊天动地
19.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4 分)
20.文中画线的句子和“炊烟在老屋中升起来了“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原文
的表达更有感染力,为什么?(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 21~22 题。(9 分)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
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在 2 月
4 日播出的央视网络春晚上,平均年龄超过 74 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
演唱了一曲《少年》,情至酣处,他们还挽起了袖子,踏出节奏感强烈的舞步,
无数观众都为他们的活力和激情所感动,这一版《少年》瞬间燃爆网络。
“为什么我们这些老人要聚在一起唱唱歌?”81 岁的合唱团团长、上海交通
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现任教授刘西拉说,“是因为我们心里有一种爱,
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因为爱,我们就奉献了我们每个人自己宝贵的一
生;因为奉献,我们得到了很多快乐。今天我们聚在一起,我们是重新来分享这
些快乐。”
50 多年前,他们走出清华园,带着科学梦想,奔赴远方。从风华正茂到白
发苍苍,他们和新中国一起长大。一生的信念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如今虽然
不再年轻,热爱祖国的心却一直未变,那段闪光的日子将伴随着悠扬的歌声,一
直刻在他们心中。
21.请用对偶的形式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0 个字以内)(4 分)
22.教授合唱团燃爆网络,但是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老人们应该
安享晚年,不要再出头露面和年轻人争风头了。请你代教授们写一段话反驳他
们,不少于 50 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我国有很多大国重器的名字,都充满着独特的“中国式浪漫”。首颗绕月人
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寄托了中华民族世代对月球的无限憧憬,一个民族的
千年梦想化为了现实;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被命名为“蛟龙”,寓意让“中
国龙”游向深海探秘海底世界;暗物质探测卫星被命名为“悟空”,期望它能不
畏艰难,在茫茫太空中以“火眼金睛”探测出暗物质粒子;国之重器核导弹取名
“东风”,源自《红楼梦》中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展
示了中国国防科技不可战胜的信心和力量……
那些古代的幻想,在前辈的努力下正一点点变成现实。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
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让独特的“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5 分)
(一)(19 分)
1.(3 分)D(A 项,“特征”应该是“本质特征”;B 项,“江南这化超越了齐鲁
文化”应该是在“某种意义上”;C 项“懂得生命的可贵”不是张潮论述的内
容)
2.(3 分)C(原文中有“在一定程度上”的表述)
3.(3 分)B(张煌言的词有浓重的家国情怀,不属于江南文化中的“闲”)
4.(4 分)①材料一首先提出问题,人们认为江南文化的独立性存在问题;②接着
论述物产丰富与人文发达并不是江南的本质特征;③然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审美自由精神;④最后指出江南文化与其它文化在
审美上的不同。(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5.(6 分)①采莲体现了江南生活的诗意,朱自清“惦着江南”恰是对江南诗性文
化的追念;②采莲充满了“闲适”的趣味,体现了江南士人的审美追求,表明
朱自清有对闲适生活的向往;③“惦着江南”也表现了朱自清以别样的视野审
视人生和寻求人生的意义,暂时想去寻求一种无关功利的超然心态。(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二)(16 分)
6.(3 分)C(愧疚之情是在向王芳询问小刘的情况,得知他等了自己几个月后)
7.(3 分)C(“也暗示了战争必胜的结局”错)
8.(4 分)①勇敢执着,坚强乐观。战斗中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失去两条腿
之后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
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②重情重义,信守承诺。他回连队前的讲话和
举动中,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感情;为了约定等“我”几个月。③淳朴谦逊,
责任心强。“我”告诉他要给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检
讨。④忠于组织,关爱同志。入团的时候写了四行字,真切地表达了自己的心
声。(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6 分)①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
者讲述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感染力更强。②有利于故事
的展开。小说以“我”对小刘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更加集中连贯。
③有利于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形象。通过“我”的视角,直接感受到他们崇高的
精神品质,表现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每点 2 分,意思对即
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二、(35 分)
(一)(20 分)
10.(3 分)C
11.(3 分)B(文中代指苻坚)
12.(3 分)C(“不可能使文帝采纳自己的主张”曲解原意)
13.(3 分)苏轼:①不能惜君以厚,没能做到不弃其君;②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
识不足。欧阳修:汉文帝不能用才,疏远贤才。(每点 1 分)
14.(8 分)(1)将到楚国时,先派子夏前往,再派冉有去陈说。君子要想得到国君
的重用,就是这样的殷切。(“之、申、勤”一点 1 分,句意 1 分)
(2)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
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见、安、自残”一点 1 分,句意 1 分)
(二)(9 分)
15.(3 分)B(“动静结合”不正确)
16.(6 分)①“唯”,只有。如今除了诗人独步寻幽之外,几乎无人来访,知音
全无,只有途经此山的鸟儿,偶尔来安慰一下自己。在平和闲淡之中,流露出
诗人举世无人相知的感慨。②“遗”,赠送,留下。运用拟人手法,将北山之
鸟视为知己,在此宁谧的氛围里,鸟儿飞过,留下一片“好音”。明写鸟声,
实则衬托诗人罢相后的孤寂心境。(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三)(6 分)
17.(6 分)(1)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波心荡冷月无声(每空 1 分,有错误该空不得分)三、(20 分)
18.(3 分)A(寥落:衰落,衰败。零落:散乱,散落。离群索居:远离人群,自己一
个人居住,泛指不合群、孤独的人。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或形容不动
声色或漠不关心的样子;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惊天动地:使天地
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感天动地: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
形容诚意感人至深)
19.(4 分)①但那缕炊烟却在我的体内绕着出不去。②却再没有多少听故事的孩
子出生。(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0.(4 分)①原句使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稀疏的炊烟慢慢
地穿过老屋的情景,细腻地写出了炊烟轻柔、老屋破败的特点。
②原句用词生动,如“小心翼翼”“脆弱游丝”“—……就……”,写出了作
者对老屋与炊烟的眷恋感受。(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
可)
21.(4 分)示例一:一曲《少年》燃网络,几缕白发报国恩。
示例二:白发唱《少年》激情在线,热血献祖国信念未减。(内容 2 分,形式 2
分)
22.(5 分)示例一:不需要你知道我,不渴望你记得我,我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山河,
山知道我,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这是我们大家的心声。
示例二:熟悉的歌声背后,是我们关于青春、事业和理想的岁月往事;深情的
旋律之中,饱含着我们的梦想、奋斗和奉献的家国情怀。
示例三:“少年”二字,不问白发,只问心境;无关年龄,只关热爱。因为热
爱,岁月带给我们的不是惊慌,而是光芒。我们这群白发苍苍的老人,永是热
血少年!
(根据表达酌情给分)
四、(60 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甲)
人要有才能并不难,要使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实在不容易。可惜啊,贾谊虽
然能够做帝王的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君子要想达成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
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
其才能的万分之一的原因,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已造成
的。
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
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尽才而郁郁死去,既然这样,
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
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
他的政治主张。将到楚国时,先派子夏去接洽,再派冉有去联络。君子要想得到
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殷切。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
“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的深厚。公
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治国平天下的
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的无微不至。
如果
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
业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
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
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吕、
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
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
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完全抛弃旧有的规章制度,采用他的新主张,也太
困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
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和他们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疑
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
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
江时作赋凭吊屈原,郁结烦闷,心绪不宁,努力超脱表露出退隐的思想。此后,
终因经常
感伤哭泣,以至于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
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
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啊!
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因此没有英明智慧、
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
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斥去了原来的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
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这道理就在于此吧!我很
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地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
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
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
的立身处世啊!
(乙)
并且用贾谊的主张,孝文帝只要稍微运用一下,(达到的效果)还能与周成王、
周康王的功德比美。况且坐在朝廷上使用他的主张的话,就重振大汉的风气,超
过三皇的功绩,犹如决堤放水、稗草成熟后的子粒脱落一样容易了。可怎奈(孝
文)却抵制辅佐王道的策略,远远地疏远了他。所以贾谊路过长沙作赋一篇临汨
罗江凭吊屈原,而司马迁在屈原之后为其作传,以昭明贾谊同屈原一样忠君爱国
却遭摒弃放逐。但班固不但不讥抨汉文帝疏远贤才,痛惜贾谊不受重用,却说贾
谊是命里寿短才去世的。再说贾谊是因为怀志不遇忧伤抑郁而意外早死,怎么能
说他寿命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