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一)(新高考山东海南)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一)(新高考山东海南)试卷

ID:584931

大小:411.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1-03-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备战 2021 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一)(新高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将条形码 衡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讲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整体而言,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俗文学是一脉相承的。互联网的作用体现在使小说创作者与 读者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新内容。创作者们 在同一平台上相互竞争,也会推动内容进化,使得内容走向“多元化”。 可以说,中国网络小说在全球都是走在前列的,对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强的推动力。互联网传 播和反馈速度更快,交流更直接。用户通过互联网贴出小说,瞬间就能到达读者手中。作家可以快速调整 内容,写作水平也会快速提高。很多小说开头很一般,甚至漏洞百出,但写了几个月之后,作品渐入佳境, 让人无法割舍。互联网对创作的提升帮助非常大。 网络文学的面貌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巨大变化,不断推陈出新。近 20 年来,网络文学有三个最直观的变 化:一是数量更加庞大。最早的时候,论坛上前一晚所有小说的更新内容,早上起来花一两个小时就可以 看完。现在网络小说每天的更新量之大,无论你怎么翻页都翻不完。 二是从模仿到原创。当时大部分内容,10 部有 9 部是玄幻类作品,题材比较单一,而现在仅大类就有 200 多个,下面小流派更多,原创性大大提高。三是质量大幅提高。当时作品大多模仿痕迹很重,语言和构 思也比较稚嫩。现在很多作家文笔老练。今天,网络小说可以说聚集了通俗文学领域的很多优秀作家作品。 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们的网络小说已经大量进入,翻译后不存在接受障碍,国内的热门作 品,在国外受欢迎程度也很高。在欧美,近两年也开始出现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趋势,截至 2019 年初已翻 译 100 多部,起点国际上线后,有了专业译者组的帮助,迄今已翻译 500 多部。这是我们以前很难想象的, 尤其是我们网络小说都很长,几百万字、上千万字的都有。有国外爱好者花如此大的精力和成本主动翻译, 说明我们的网络文学有内容品质优势,成功走出去本身很能说明问题。 在中国整个文化市场中,网络文学行业发展是超前的,广度大,种类丰富,内容质量过硬。但一个国 家的文化实力不是单一文艺领域就能造就的,它是各行各业协作的结果。目前为止,除了孙悟空这样的传 统经典形象之外,我们还没有一个全新创作的、在全球市场都广受欢迎的当代文化符号。如果我们能在网 络文学作品中发掘出这样的资源,再通过下游改编把它放大,打造出一个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才 算是中国流行文化真正的成功。 (摘编自《互联网加速文学进化》) 材料二: 网络文学,作为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成果,于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互联网进入中国而诞生。作为一种 大众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在诞生之初,从技术上实现了普通文学青年的写作零准入,同时打破了传统文学 通过印刷出版的高门槛,情感爆发力、创作想象力空前高涨,大批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 纷登场,并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同时,在内容表现和手法运用上,网络作者自觉、自发、自愿地接续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经典的脉络,大量优秀作品随之产生。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网络文学一路走 来,逐渐进入主流视野,不断迈向经典化、精品化。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加入到网络文学中来,这与网络文学的本体特征和属性有着内在的 关联。网络小说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作为大众文化的果实,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作者抒发情感和 想象的载体,也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读者寄予情感和梦想的阵地,随科技更新迭代,从 PC 到移动,从 文字到 IP,以文字为源头的主体性从没改变。创作与阅读的主体关系不仅互为表里,也伴随着网络文学的 发展进程,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网络文学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成为 创作与阅读双方的日常,陪伴着他们成长。 网络文学的热血幻想不仅是一个“白日梦”,而且是基于人类社会的终极愿望,携带着人类文化基因密码, 合乎人类情感的发生发展。如果说网络文学是专指在网络上发表并传播的一种带有大众文化属性的外在表 达,那么,热血幻想就是网络文学内在的本体特征,也是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标识。 (摘编自《凸显本体特征,深植现实观照——二零一九年网络文学创作管窥》) 材料三: 在新媒介语境中,现实主义传统应该重新得到重视与强调,被赋予新的生命力。这可以从可能性与必 要性两个层面来理解。 从可能性来讲,数字媒介深刻地改写了现实与自我的定义,改变了人与现实的关系,客观上要求重新 审视文艺、现实、真实等理论命题。在此情况下,网络文学开始出现现实题材的创作热潮。在中国作协发 布的“2018 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上,现实类题材作品占据了一半的席位,如起点中文网站“现实频道”上线 不到一年,就有 4 万多部现实题材作品。与此同时,传统的幻想类题材也开始生活化。被称为“生活流”。这 种现实题材的创作倾向既是网络文学发展 20 年之后自我转型、突破瓶颈、扩大创作空间的需要,也与网络 社会由早期的虚拟空间日渐转向虚拟与现实的互渗相关。这在客观上为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与重建奠定了 基础。 从必要性来讲,重建现实主义传统,不仅有助于网络文学创作表现二次元等虚拟世界,也有助于表现 被淡忘的线下生活,加强网络文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实现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转型。网络文学突 出的社会性,要求重建现实主义传统。数字媒介前所未有地加强了文学的社会性。网络文学成为一种社会 形式,它的生产、运营与阅读模式具有突出的社会性特征。 写作与阅读不再是传统文学的个人行为,而是社会性、群体性事件。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与日常生活 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并通过影视、游戏、动漫等衍生品进行了广泛地传播,改造着参与者的日常生活,发 挥着重要的社会与文化功能。由于网络文学的过度商业化,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呈现出利己主义、拜金主义 等不良思想倾向。面对这种情况,显然需要重新强调现实主义传统的思想性、倾向性,强调文学的教育作 用与社会责任意识,要求网络文学传递社会正能量,提升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这样既有利于中国年轻一 代价值观的塑造,也有利于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 (摘编自《开启新媒介现实主义,切近网络文学发展实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网络小说尽管依赖新兴的互联网而产生、发展,但从整体上说,在题材、创作方式等方面还是和传 统通俗文学一致。 B.近 20 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数量更加庞大,原创性大大提高,质量大幅提高,优秀作家作品大都聚集 于通俗文学领城。 C.作为改革开放的文化成果的网络文学,凭借写作的零准入、发表的无门槛,表现出强大的情感爆发 力、创作想象力。 D.当前网络文学出现向现实主义传统回归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现实类题材作品数量增多,传统的幻想 类题材生活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网络小说走在世界前列,推动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大量进入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颇受欢 迎,近两年开始走进欧美。 B.凭借着互联网迅捷的传播与反馈速度,网络小说创作者与读者可以互相交流,作家能快速调整内容, 甚至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C.网络文学诞生之初,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纷登场;网络作者并未丢弃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与西方文学经典的脉络。 D.网络文学是大众文化的果实,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其本体特征与创作的主体标 识是基于现实的热血幻想。 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文中“网络文学中重建现实主义传统”表现的一项是(3 分) A.《大国旗舰》《大国重工》虽然是穿越文,但分别展现了中国造船工业、重型装备工业的发展壮大。 B.《你在万丈荣光中》有穿越元素,也有以大篇幅文字展现“最美逆行者”消防员的生活,充满正能量。 C.由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大江大河》的热播,让投资方看到了现实类题材剧的广阔商业前景。 D.网络文学作品《上海繁华》展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艰苦奋斗、顽强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当前如何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一份久远的歉疚 阎连科 宛若我不知道我的出生年月一样,也说不清我是何年何月开始读书。家在中原的一个偏穷村落,父母 计时,一般都依着农历序法,偶然说到公元年月,村人们都要愣怔半晌。在中国乡村,时间如同从日历上 撕下的废纸。之所以有着时间,是因着某些事件。事件是年代的标记,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标志着的岁月。 20 世纪 70 年代,我由初中晋升高中时,对阅读小说因过分迷恋,而对人生,也因此变得有些迷惘。想 横竖反正,我的命运就是同父母一样种地,不得不作于日出,息于日落;因此,并不相信你考取高中就可 以不再耕田种地,可以让你变为不是农民的城里人了。也就无为而治,随遇而安,陪着同学们如同打哄看 戏一样,参加了那年的升学考试。其时,录取的政策是凡有城镇户口的同学,必须百分之百地予以录取; 而对农村户口的学生,既要看考试分数,还要看大队和学校的共同推荐。就分数而言,二姐的分数远高于 我;就推荐而言,我姐弟二人,就只能有一人可读高中。 话是午饭时候父亲从门外带进家的。那是夏天,知了的叫声,在果实累累的树枝上,叫得烦躁不安。 父亲坐在我家的院里,说了我和二姐只有一人可以读书上学的景况之后,他看着我和二姐,有些为难、又 有些犹豫地说道,家里的境况,你们也都明白,人多嘴多,谁都必须吃饭,又要给你们大姐看病(我大姐 那时常年有病),这样,也是确实需要你们有一个留在家里种地,挣些工分。父亲说完,我和二姐在那个时 候都端着饭碗,僵在父亲面前,谁都没有说话。有一瞬间,时间生硬,再也不会如水样细软地流动。就像 时间成了石块,无形地砌在了我与二姐和父亲之间。 就这样过了许久许久,母亲从灶房端着饭碗出来,说都吃饭吧,吃完了饭,再说这事。 就都各自吃饭去了。 忘记了二姐是端碗进了屋里,还是端碗去了别处。而我,端着用红薯叶子煮了红薯面条的一碗粗粮汤 饭,到了门外的一棵树下。树下空无他人。我就在那乡衬的空无里,却是无论如何也无心食咽那碗汤水饭 食。也就在这个时候,在所谓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在我正为上学还是不上的迷惘里,下乡到我们村里的一 个知青,男,穿着蓝色制服,三七分头,高个,他款款地从村街上走过,还和熟人点头说话。说话的顺序, 是村人恭敬地先和他说。而他自己,只是懒懒洋洋地点头哼哈着答话别人。 他答着去了。 可我,在他走后很长的时间里,都还看着他的背影,就像看着一条通往远处的道路。就在那一瞬间, 我忽然猛烈地,想要继续读书,想要去念我的高中。也就匆匆地吃饭。匆匆地回到家里,看见二姐也正端 着空碗,从哪儿出来到厨房盛饭。 我们在院里对望了一眼,谁也没有说话就和彼此谁都不太认识对方一样。 下午,下地劳动,不知为何二姐没去。 晚饭,二姐也没有在家吃饭。 饭后,二姐也没有很快回家。 我问母亲,二姐呢?母亲说,找她同学去了。也就这样,把一段命运暂时搁着,就像把一个疮疤暂时用 膏药糊了一般,也就睡了。月落星稀,窗外有清明夜色,有蛐蛐的叫声,还有半透明的潮润的夜气。睡到 半夜时候,也许我刚要睡着,也许我已经睡着,刚好醒来,就在这个时候,我家大门响了。二姐的脚步, 轻柔地落在院里。接下,那脚步的声响,到了我睡的门口,犹犹豫豫,滞重下来,仿佛是犹豫之后,二姐 推开了我睡的屋门,进来站到了我的床前。 我从床上坐了起来。 二姐说:“你没睡?” 我以“嗯”做了回答。 二姐说:“连科,念高中,姐不去了,还是你去念吧。” 说完这话,二姐似乎借着窗中的月色,看了看我。我不知道那时的二姐,看见了我什么表情。而我, 却隐约看见,二姐的脸上仿佛挂着凄淡的笑容。笑着转身走时,还又对我说道:“你好好读书;姐是女的, 就留在家里种地。”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高中的开学。在开学的前一天里,二姐给我买了一支钢笔,送给我时,她眼里 含着泪水,却是依然地笑着说道:“好好读书,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 现在,三十年之后,我给我的孩子和侄男甥女们说起这些他们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不是不敢 相信二姐因是女的,方才让我这个男孩读书,而是不敢相信,有个漫长的时代,作为父母,普遍无力去供 他们的孩子吃饱肚子,并读完初中、高中。这是一个时代给所有做父母和子女的人们,留下的一份社会自 己早已忘记了的歉疚。 我想,我应该把这份歉疚记述下来,不说留给别人,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们。 (选自《今日文摘》2020 年第 14 期)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段列举了几个典型事例“说不清自自己出生年月”“村人们说到公元年月要愣怔半晌”,表现了当时 农村思想文化方面的状况。 B.“无为而治”“随遇而安”在文章中到村里的知青,态度发生了改变。表明了我在开始时对考高中的态 度很随便,后来我看到人们对村里的知青的态度,激发了内心读书的愿望。 C.“就像看着一条通往远处的道路”这句话值含深意,写出了我对外而生活的向往,我开始重新考虑如 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D.我的后辈们听了我和二姐的故事后“ 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 ,表明了两个时代差异很大, 两代人之间无法理解和沟通。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一瞬间,时间生硬,再也不会如水样细软地流动”,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写出我和二姐此时因 为只有一人可以上学的问题而内心沉重。 B.下地劳动,不知为何姐没去,“晚饭,姐也没有在家吃饭”;饭后,二姐也没有很快回家”这些语句 引起读者的想象,为后文做了铺垫。 C.文章描绘了优美热闹的夜景,意在烘托二姐主动插牲自己成全弟弟的美好形象。抒发了对二姐的赞 美之情,为全文增添了一丝轻快色彩。 D.文章描述男知青时,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了他与村民的不同,同时男知青“点头哼哈”的态度和村民“先 和他说话”的恭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8.请阅读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意及作用。(4 分) 9.本文画线部分隐含着二姐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龚鉴,字明水,浙江钱塘人。早与冋郡杭世骏齐名。雍正初,以拔贡就选籍,授江苏甘泉知县。县新 以江都析置,故脂膏之地。鉴耻为俗吏,一以子惠黎元、振兴文教为已任。故某侍郎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 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史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巨室延饮,又拒之。于是大江南北盛传甘泉令不近 人情。鉴益自刻苦,无一长物。县境邵伯埭受高、宝诸湖之水,地卑下。鉴谓当于农隙运土筑高埂沿堤为 防,以徐议沟血。堤上即植桑,兴蚕事。其西境地高,浃旬不雨即龟坼,宜每一里为水塘以蓄之。如是则 高下之田俱无患。大吏韪之,然不能行。邵伯埭下有芒稻河,设闸泄水尤要。值大水泛溢,鉴冒雨至,呼 闸官泄之。闸官以盐漕..为言,不可。会总河嵇曾筠视河至,鉴直陈,厉声诃闸官,曾筠即令启闸。又用鉴 言,定盐漕船过湖需水不过六尺,过即启闸,无得藉口蓄水,为民田患。每岁晏,江都之鳏寡孤独多入甘 泉部中。西湖圣因寺僧明慧者,恃前在内廷法会恩宠,千求遍于江、浙。一日以书币关白,鉴杖其使而遣 之。事流传,上闻。世宗召明慧还京,锢不许出。当是时,甘泉令声闻天下。在任六年,以父忧去官,贫, 至无以葬。河南巡抚尹会一故为扬州守,雅与鉴善,招之,欲使主大梁书院..,以修脯助葬。遂卒于河南。 鉴湛深经术..,能摘先儒之误,顾书多未成。所成者毛诗疏.说,阐明李光地之说为多。 (选自《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B.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C.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呢/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D.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盐漕,盐运和漕运的合称。用河道运输食盐和粮食分别称为盐运和漕运。 B.书院,古代官学机构,是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长沙岳麓书院。 C.经术,又称经学,是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义理的学问。 D.疏,古籍注释体例之一,是对旧注所作的解释。文中是指对毛诗的注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龚鉴才德出众,早有盛名。他早年与同郡名士杭世骏齐名,后来以拔贡身份入仕;他对经学有深透 的研究,能指出先儒的错误,并著有毛诗疏说,阐明前人学说。 B.龚鉴廉洁无私,清贫自守。他所供职的甘泉县是富庶之地,而他生活俭省,不贪不占,家无长物, 连为父亲办理葬事的钱都没有,这在当时社会中难能可贵。 C.龚鉴性情耿直,刚正不阿。大水泛溢之际,他向河道总督直陈闸官不作为现象,并当面厉声呵斥闸 官;受皇帝恩宠的僧人派人求见他,他不但不见,反而杖责来使。 D.龚鉴为官有道,享有盛誉。他对故交、官员的请托和豪门的宴请一律拒绝,在大江南北广受赞誉; 他治理有方,江都一带很多生活无依的百姓纷纷投奔到甘泉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鉴耻为俗吏,一以子惠黎元、振兴文教为己任。 (2)恃前在内廷法会恩宠,干求遍于江、浙。 14.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龚鉴“子惠黎元”的具体表现。(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5~16 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首联别出心裁以秋风的口吻采用拟人手法落笔,回忆去年与诗人分别,而此刻又回到诗人的身 边共话别情,创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 B.颔联写秋风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容颜已衰老,由此生发出时光流逝的感叹。 C.尾联“为君”照应开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诗歌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D.尾联中的“扶病上高台”和杜甫《登高》中的“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毫无二致。 16.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指出历代 帝王在施政时大多虎头蛇尾,不能善始善终。 (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灵动地描述出了洞庭湖烟波浩翰、壮 阔磅礴的不凡气势,对仗工整,用语精练,被王士稹赞为“雄跨今古”。 (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看似闲适恬静,却暗含无限感 慨与牢骚,故借写字、品茗来掩饰内心的感伤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11 分) 最近,一则“农村体育生在家训练 82 天”的视频火了。刘传贺今年 18 岁,是安徽宿州市一名高三体育生。 疫情期间不能返校的他,独自在家坚持训练了 80 多天,没有跑道,泥土地上照样健步如飞;没有器械,缺 少工具,_______,轮胎、砖头_______;无人指导,拍摄视频让教练____动作;缺少陪练,家人助阵充当 临时“计时员”“发令员”;6 点起床,7 点上网课,9 点开始体能训练……两个多月来,刘传贺的时间表排得 满满的,文化课和体能训练一天都没落下。为了目标________,这份自律令人感动。 疫情发生后,不少人在家“云办公”,生活“无接触”。对于那些不方便出门者,有人总结划分出两种生活 状态:①:另一种则是放任自我,得过且过,毫无疑问,刘传贺是前者。 ②_。看了刘传贺的视频,有人留言说自己也要锻炼身体,不再浪费光阴;也有人捡起了自己因工作忙 碌而丢到一边的爱好,决心成为更好的自己。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份付出,都能够收获幸福。 路再远,只要脚不停,就有到达终点的一天。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因地制宜 齐头并进 斧正 全力以赴 B.因地制宜 齐头并进 纠正 尽力而为 C.就地取材 轮番上阵 斧正 尽力而为 D.就地取材 轮番上阵 纠正 全力以赴 19.请在文中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20 字。(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每一份努力和付出都不会被辜负,都能够收获幸福。”从语义上看 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更好,为什么?(4 分) 21.下面是某中学广播站一则广播稿的主体内容,其中存在表达和标点符号等多处问题,请找出四处 并修改。(4 分) ①经历了史上最长的寒假,我们终于重返熟悉的校园。②这四个月我们学会了感恩与珍惜:感恩那些 忍辱负重的英雄,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安宁。③当前,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还应保持高度警惕,特别要 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包括戴口罩、勤洗手)。④我们的实验室、阅览室全部开放,同学们在一起时一定保持 安全距离。⑤只有做好提前预防,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才能得到保障。 22.下面是深交所和《讽刺与幽默》报举办的以“画出你的股事”为主题的动漫大赛优秀作品。请根据漫 画内容回答问题。(5 分) (1)简述漫画内容和寓意。 (2)这幅漫画虽是围绕股市投资的,但也蕴含着某些人生哲理,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句话,表达你的 观点。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的人,因为相信而看见;有的人,因为看见而相信。 读了上面这句话后,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在题材、创作方式等方面还是和传统通俗文学一致”错误,原文是“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 俗文学是一脉相承的”“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新内容”。 B.“优秀作家作品大都聚集于通俗文学领域”错误,原文是“网络小说可以说聚集了通俗文学领域的很 多优秀作家作品”。 C.“写作的零准入、发表的无门槛”错误,原文是“文学青年的写作零准入”“打破了传统文学通过印刷出 版的高门槛”。 故选 D。 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辨析材料中信息要点能力。 D.“网络文学是大众文化的果实,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其本体特征与创作的主体 标识是基于现实的热血幻想”理解有误,依据原文中“创作与阅读的主体关系不仅互为表里,也伴随着网络文 学的发展进程,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热血幻想就是网络文学内在的本体特征,也 是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标识”分析可知,“成为……必然诉求”的是“创作与阅读的主客体关系”,“其本体特征 与创作的主体标识”是“热血幻想”,不是选项中“基于现实的热血幻想”,故此项表述“基于现实”“热血幻想” 属于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故选 D。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辨析材料中信息能力。 C“让投资方看到了现实类题材剧的广阔商业前景”理解片面,从材料三的第三段可知,“重建现实主义 传统”着重于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与社会责任意识,传递正能量,此项仅指出“现实类题材剧的广阔商业前 景”,没有说明该剧“传递正能量”的作用。 故选 C。 4.①开门见山亮出观点,能引发关注。②结构上总体采用总分式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从 可能性与必要性两个方面论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③论证方法上运用了举例论证,举起点中文网的例 子来论证网络文学开始出现现实题材的创作热潮,现实针对性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的能力。 本题要求学生简要说明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解答时,考生可从论证思路(提分解式:提出论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证的结构模式(总分式结构、对照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论 证方法等角度考虑。掌握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重点:引证、例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 证(有时文本从反面进行论证,但未必有正反对比,这时只答从反面论证即可)。仔细阅读材料三,首先在 论点的提出上,材料三首句单句成段,直接表明观点,开门见山,提出“在新媒介语境中,现实主义传统应 该重新得到重视与强调,被赋予新的生命力”的观点; 第二、三段进行论证,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据各段的关键句“……,这在客观上为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 与重建奠定了基础”“网络文学突出的社会性,要求重建现实主义传统。数字媒介前所未有地加强了文学的社 会性”,从可能性与必要性两个方面论证,分析出各自的论证内容,分析出他们的论证关系; 在分析论证时,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和作比较论证的方法,如“在中国作协发布的‘2018 中国网络小说 排行榜’上,现实类题材作品占据了一半的席位,而有的文学网站‘现实频道’上线不到一年,就有 4 万多部 现实题材作品”,联系现实,具有说服力。 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材料三具体内容分条作答即可。 5.①利用网络文学打造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②密切关注广大青年的情感与梦想的诉求,凸现 主体特征;③促进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与重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针对材料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 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谈谈对当前如何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看法。仔细阅读题目所给的三则材料, 依据材料一中关键句“但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不是单一文艺领域就能造就的,它是各行各业协作的结果。目 前为止,除了孙悟空这样的传统经典形象之外,我们还没有一个全新创作的、在全球市场都广受欢迎的当 代文化符号。如果我们能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发掘出这样的资源,再通过下游改编把它放大,打造出一个代 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才算是中国流行文化真正的成功”,考生可提取关键词“文化符号”,概括出“利用 网络文学打造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之要点; 依据材料二“从技术上实现了普通文学青年的写作零准入,中时打破了传统文学通过印刷出版的高门 槛,情感爆发力、创作想象力空前高涨,大批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纷登场,并得以迅速 发展壮大”“创作与阅读的主体关系不仅互为表里,也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进程,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 化的必然诉求。网络文学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成为创作与阅读双方的日常,陪伴着他们 成长”,考生可提取关键词“青年”“情感与梦想”“诉求”,概括出“密切关注广大青年的情感与梦想的诉求,凸 现主体特征”之要点; 依据材料三扣住“现实主义”“回归”“重建”,如答“部门要求网络文学传递正能量”亦可。其他答案言之成 理即可。 6.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 D.“两代人之间无法理解和沟通”错误,文中“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只是他们对那段曾经的岁月 不了解,并非无法理解和沟通,文末“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们”等也可以看出两代人是可以 理解和沟通的。 故选 D。 7.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C.“文章描绘了优美热闹的夜景”错误,文中“有蛐蛐的叫声”是以声写静,“热闹”错误;“意在烘托二姐 主动牺牲自己、成全弟弟的美好形象,抒发了对二姐的赞美之情”过度解读,本文中关于月光夜色的描绘并 不在于烘托二姐形象,只是人物活动的环境。 故选 C。 8.含意:我对二姐有歉疚,我也认识到我和二姐的命运是时代造成的,那个贫穷的、特殊的时代对二 姐的求学生涯有歉疚,我要把这份特殊时代的求学悲剧记载下来,让我的后人珍惜眼前幸福生活。作用: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呼应标题,表达了我的观点,点明并加深了文章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段落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含意:“这份歉疚”是指二姐分数远高于我,却因为当时政策和家境的原因选择放弃上学,而让我有读高 中的机会,因此心怀歉疚;“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们”意思是指我和二姐的命运是时代造成 的,那个贫穷的、特殊的时代对二姐的求学生涯有歉疚,我把它记述下来,意在让我的后人珍惜眼前幸福 生活。 作用:文章标题为“一份久远的歉疚”,最后一段呼应标题;联系上文“其时,录取的政策……就分数而 言,二姐的分数远高于我;就推荐而言,我姐弟二人,就只能有一人可读高中”、父亲的话“家里的境况,你 们也都明白,人多嘴多,……又要给你们大姐看病……也是确实需要你们有一个留在家里种地,挣些工分” 和孩子们的感慨以及“不敢相信,有个漫长的时代,作为父母,普遍无力去供他们的孩子吃饱肚子,并读完 初中、高中”等内容可知,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表明我对姐姐的歉疚之情,同时深化主旨,表明 “这是一个时代给所有做父母和子女的人们,留下的一份社会自己早已忘记了的歉疚”。 9.①不能继续读书时内心的伤感和痛苦。如“笑容是凄淡的”“眼里含着泪水”。②在弟弟面前强颜欢笑 掩饰自己对读书的渴求。如“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③对弟弟读书的期望与 祝福。 如“好好读书”的叮嘱,送给弟弟钢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文章画线部分隐含的二姐的心理,作答时可以结合对二姐进行的动作、神态、语言 等方面的描写加以分析。 “二姐的脸上仿佛挂着凄淡的笑容”一句运用神态描写表现了二姐不能继续读书时内心的伤感和痛苦; “你好好读书;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她眼里含着泪水,却是依然地笑 着说”等语句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了二姐在弟弟面前通过强颜欢笑来掩饰自己对读书的渴求; “二姐给我买了一支钢笔,送给我”并叮嘱我“好好读书”,画线句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二姐对 弟弟读书的期望与祝福。 10.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 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 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曰、乎、于、 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本题中,“入谒”是指进见、请见的意思,“与有旧”“有所嘱”“拒之”这几个动词表示几个动作,之间是承 接关系,之间应该断开,所以可排除 BD。根据前后文,“有所嘱”的主语是“故某侍郎子”,而“拒之”的主语 是“龚鉴”,两句话的主语不一样,之间应该段开,所以排除 A 项,选 C 项。原文标点为:“故某侍郎子与有 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何察属吏者,有扶而请,又拒之”,大意是:从前某传 郎的儿子同他有旧交,故来拜见他,有私事相托,被他拒绝了。有一位和龚鉴同域的官吏,跟一位上级大 官很亲近,令他暗中观察他属下的官吏。这位同域官仗势来请求龚鉴,又被他拒绝了。 故选 C。 1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 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 甄别正误。本题中, B 项,“古代官学机构”错,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期,东都洛阳紫微城的丽 正书院。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 故选 B。 1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在大江南北广受赞誉”错,原文是“于是大江南北盛传甘泉令不近人情”,不是受到“赞誉”。而是 大江南北盛传甘泉县令做事不近人情。 故选 D。 13.(1)龚鉴以做庸俗官吏为耻辱,一心一意把爱护百姓、振兴文化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 (2)(明慧)依仗从前在皇宫内廷举办法会而受到皇上恩宠,在江浙一带到处求取(利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 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一”,一心一意;“子惠”,慈爱、施以仁惠;“以……为”, 把……作为。 第二句得分点:“恃”,依仗;“干求”,请求、求取;“遍”,到处,“于”在。 14.①为防洪,他主张运土加高河堤;②为增收,他主张在河堤上种桑树,兴企业;③为防田患,他 建议规定开闸泄洪的水位。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筛选答题区间,然后 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最后组织答案。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说明龚鉴“子惠黎元”的具体表现,“子惠黎元” 就是造福百姓的意思,可依据文本内容逐一筛选。主要有三件事,一是“县境邵伯埭受高、宝诸湖之水,地 卑下。鉴谓当于农隙运土筑高埂沿堤为防,以徐议沟血”,可提炼为:为防洪,他主张运土加高河堤。二是 “堤上即植桑,兴蚕事。其西境地高,浃旬不雨即龟坼,宜每一里为水塘以蓄之。如是则高下之田俱无患” 可提炼为:为增收,他主张在河堤上种桑树,兴企业。三是“邵伯埭下有芒稻河,设闸泄水尤要。值大水泛 溢,鉴冒雨至,呼闸官泄之。闸官以盐漕为言,不可。会总河嵇曾筠视河至,鉴直陈,厉声诃闸官,曾筠 即令启闸。又用鉴言,定盐漕船过湖需水不过六尺,过即启闸,无得藉口蓄水,为民田患。每岁晏,江都 之鳏寡孤独多入甘泉部中。” 可提炼为:为防田患,他建议规定开闸泄洪的水位。 参考译文 龚鉴,字明水,浙江钱塘人。早年与同郡的杭世骏齐名。雍正初年,以拔贡的身份进入銓选官吏的簿 籍,授任江苏甘泉知县。甘泉是从江都分出来新设置的县,从来就是富庶之地。龚鉴以做庸俗官吏为耻辱, 一心一意把造福百姓、振兴文教作为自己的责任。从前某侍郎的儿子同他有旧交,故来拜见他,有私事相 托,被他拒绝了。有一位和龚鉴同域的官吏,跟一位上级大官很亲近,令他暗中观察他属下的官吏。这位 同域官仗势来请求龚鉴,又被他拒绝了。当地豪族大户请龚鉴宴饮,都被他拒绝了。于是大江南北盛传甘 泉县令做事不近人情。但龚鉴越发生活俭省,家中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甘泉县境的邵伯埭,承受着高邮 潮、宝应湖之水,而地势低下。龚鉴认为应当在农阔时运土加高河堤,以防洪涝,并逐步商议疏导沟梁。 堤上要种植桑树,发展养蚕事业。邵伯那里西边地势高,十天不下雨,土地就要龟裂,要每隔一里挖个水 塘未蓄水。这样,无论是高田还是低田,都可早涝保收无惠。上司听了,很赞同他的主张,但却没人去施 行。邵伯埭有一条芒稻河,设置闸门泄水尤其重要。正值大水泛温,龚鉴冒雨萌未,呼叫间官泄水。但是 闸宫以盐运和漕运为理由,不肯开解放水。恰好河道总督嵇曾筠杈察水情至此,龚鉴向嵇曾筠直言报告此 事,并厉声斥责闸官,嵇曾筠听后立即命令开闸。嵇曾筠又采纳龚鉴的建言,规定盐远、滑运的船只过湖 需要的水位以六尺为度,一旦超过水位马上开闸放水,不许借口蓄水通航,酿成百姓灾难。每到一年将尽 的时候,江都那些没有劳动能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大多进入了甘泉县。西湖圣因寺有一位叫明慧的 僧人,依仗从前在皇宫内延举办法会而受到皇上思宠,在江新一带到处求取。一天,他派人拿着书写的礼 单通报求见,龚鉴杖打他的使者后打发他走了。事情流传开来,被皇帝知道了。世宗将明慧召回京城,将 他禁闭,不许出城。这时候,甘泉县令誉满天下。在任六年,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家里很贫穷,无法为父 亲办理葬事。河南巡抚尹会一原为扬州太守,向来与龚鉴友好,将他招去,想让龚鉴掌管大梁书院,用副 金帮他办完父亲葬事。后来龚鉴在河南去世。龚鉴对经学有深造的研究,能指出先儒的错误,只是他著述 的书大多尚未完成。他所写成的书《毛诗疏说》,阐明李光地言说的内容居多。 15.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 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 答案。 D 项,写“情感毫无二致”错,此诗“扶病上高台”表达的是对秋的爱,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而《登 高》中的“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的是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故选 D。 16.①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②运用比兴(托物言志),马和雕的形象和作 者翘首四望的形象相合,写马和雕是为了写人;③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具体考查赏析诗歌颈联。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模式: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颈联描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着头,抖动拳曲的毛,大雕睁开睡眼看万里青云。一“动”一“开”,不仅 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从侧面显示出秋风给它们带来了虎虎生气。同时“马思边草”、“雕眄青云” 为下文的抒怀蓄势,这是比兴的手法,表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用不服老的积极情怀,展现出建功立业的豪 迈情怀。 17.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 乳戏分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 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 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寡”“坼”“作”,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8.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 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 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组,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就地取材:就在自己所处的地方选取 中意的人或物。根据语境,“没有器械,缺少工具”,选取的应是物,故选择“就地取材”; 第二组,齐头并进: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轮番上阵:轮流上阵,做某件事情。语境指的 是刘传贺选取不同的器材进行锻炼,故选择“轮番上阵”; 第三组:斧正:敬辞,用于请人改自己的文章。纠正:改正缺点、错误。语境说的是刘传贺拍摄视频 时,让教练对自己的动作进行改正,故应选择“纠正”; 第四组: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尽力而为:用一切力量去做。语境中,刘传贺为了实现目 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故应选择“全力以赴”。 故选 D。 19.①一种是坚持自律,提升自己;②自律的态度往往给人积极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要准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文段的主 旨,因为文段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围绕主旨表达展开的。重点则是瞻前顾后,前勾后连,灵活推断。如文段 中的第①处空缺,上文有“有人总结划分出两种生活状态”的引领,下文有“毫无疑问,刘传贺是前者”,填入 此处的句子必须是和刘传贺的生活状态吻合的,故此处可填写“一种是坚持自律,提升自己”;第②处,空缺 在本段的开头,下文“看了刘传贺的视频,有人留言说自己也要锻炼身体,不再浪费光阴;也有人捡起了自 己因工作忙碌而丢到一边的爱好,决心成为更好的自己”是表述的内容是人们所受到的影响,再结合刘传贺 的自律精神,故此处可填写“自律的态度往往给人积极的影响”。 20.①原文是结构对称的整句,读起来更有韵律感和节奏感;②原文对“每一份”反复强调,突出说明了 努力和付出不会白费,能够给人以温暖和力量,更有说服力(或:号召力);③原文使用互文修辞手法,前 后内容交错呼应,互相补充,表达更具文采。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可以从修辞、句式、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本题 中,画线句子是“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份付出,都能够收获幸福”,从句式上看,原文结构对称, 读起来更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从表达效果上看,原文对“每一份”反复强调,突出说明了努力和付出不会白费, 能够给人以温暖和力量,更有说服力;从修辞上看,原文使用互文修辞手法,意思是每一份努力和付出, 都不会被辜负、都能够收获幸福”,互文的使用,使前后内容交错呼应,互相补充,表达更具文采,而改后 的文字“每一份努力和付出都不会被辜负,都能够收获幸福”则明显缺少灵气,表述生硬,苍白。 21.③小括号内容不读,故去掉括号改为逗号; “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并列动宾结构,改顿号为逗号。 ④“全部”造成歧义,改成“均”; ⑤“提前”和“预防”语义重复,可改为“提前防护”。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 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具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 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 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适当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 ③广播稿中不宜使用小括号,因为其中内容不便读出来,故去掉括号改为逗号;动宾结构并列中间用 逗号,“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为并列动宾结构,改顿号为逗号。 ④在广播稿中“全部”与“全不”同音,会造成歧义,可改成“均”或者“全”; ⑤“提前”和“预防”语义重复,可改为“提前防护”或“预防工作”。 22.(1)这幅名为“心态”的漫画中,左边“投机”的人拿着斧子表情狰狞地命令“金钱”符号的小树“快快 疯长”,右边是“投资”的人和善地精心浇灌,希望小树“慢慢茁壮”,寓意着投资要端正心态,不可急功近利、 投机取巧。 (2)人生需要勤勤恳恳地耕耘,投机取巧必定一事无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知道图的类型,如本题提供的是漫画,然后就 要关注漫画的标题、图形,抓住图形中的主体部分以及夸张变形的部分,接着就要思考漫画指向生活中的 什么现象,最后就要看题干的具体要求。本题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要求考生“简述漫画内容和寓意”,这里其实又包含两个问题。先看第一个问题,“简述漫画 内容”,这就需要考生看漫画的组成部分,这幅漫画标题为“心态”,图形由两个部分组成,以中间“金钱”符 号的小树为分界线,左边的投机分子手拿斧子命令这棵金钱小树“快快疯长”,面部表情极为狰狞;右边的是 投资分子,他正在给金钱小树浇水,希望小树能够“茁壮”,面部表情是和善的,考生可以按照顺序将这些内 容表述出来。再看第二个小问题,即漫画的寓意,考生需要思考漫画所画是针对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其实 无论是“投机”还是“投资”都是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左边之人太急功近利,必 然是没有收获的,右边之人先浇水培育,然后等待收成,由此可见,漫画的寓意应与投资的心态有关,即“不 可急功近利、投机取巧”。 第二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你的理解写--句话,表达你的观点”,且这一观点应是“人生哲理”,如果说寓 意还仅仅是针对漫画上的投资的话,那么针对人生所写的哲理就应该跳出这一局限。从图上来看,左边之 人的做法显然是急功近利的,而他的这种做法自然是不会有成效的,这就启发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 作都要先努力去做,勤勤恳恳地去耕耘,要做好之前的铺垫积蓄,如果急于求成投机取巧必定无所成就。 23.例文: 打破成见,永不认命 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不是压力,是人们的成见。当今社会,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很多人都活在他人 的成见里,活在他人的有色眼镜中。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无法避免地遭遇不同的成见。在面对他人的成见 和“恶意”眼光时,我们唯有敢于打破成见,永不认命,才能成就人生。 哪吒一出生,就注定与众不同,作为魔童转世,众人都认定他是个不祥之物,会给世间带来灾难。于 是,从小就被关在深墙大院里的他,决定偷偷溜出家门,去欺负陈塘关的百姓,将祸害形象用行动证明出 来。可这是他想要的吗?当然不是。父亲出于善意,骗他说他是灵珠转世,是要替天行道的,听到这里时 他是那么的高兴。原来,他并非人们眼中的邪恶,他练习仙法期待着获得他人的认可。然而,即便他抓到 了妖怪,人们仍旧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木棒打在他的身上。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很难过,不由自主地想到我们这一代。我们并非不想好好学习,只是,相较于肯 定,我们总是被打击:被嘲笑。曾经,我们成绩是很差,但就不允许经过努力成为黑马吗?不允许超常发 挥后来居上吗?在别人的心目中,既然你们是差生,你就不可能考好,你考好就一定是通过作弊。那么好 吧,既然你们觉得我是个差生,觉得我烂泥扶不上墙,那我就真的去证明给你们看,破罐破摔,做你们眼 中厌恶的烂泥。 其实因为别人的成见去伤害自己,是很愚蠢的行为。我们会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在别人言语的剌激 中,去做一些不理智的判断和决定,但是,这些只是为了发泄一下情绪,图个一时之快,很多时候并不是 我们内心真正想要的。所以,我希望在以后,我们要保持足够的理智,在遭遇非议和不解的时候,要学会 克制,心怀希望,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被他人的成见操纵和压倒。 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是全新的起点。高中阶段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将人生掌 控在自己手中。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爱自己,好好珍惜高中时光,摒弃他人成见,刻苦学习,努力追赶, 去实践,去历练,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若天压你,劈开那天!若地拘你,踏碎那地!只要你自己知道想去哪里,没有人可以阻挡你!我们心 中有一团火,在某个节点,它会为了某个信念而能能燃烧。不被他人成见拘束,不放弃心中的火焰,是我 们的命。我们要打破成见,永不认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 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 5 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 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 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 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 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 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 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相信而看见”和“看见而相信”,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或者说是思 维方式,其结果必然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在立意上,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来写作,或肯定或否定;也 可以把二者联系起来,进行辨证分析。辩证地认识、分析问题,其立意比较高远。 【立意】 “相信而看见”: 1.放下成见,不固执,才能看见新的天地。 2.有些东西,不需要用眼睛去证实,心灵就能感受到,选择相信,不去怀疑。 3.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做别人不想做的事,你才能创造更多价值,这就是相信的力量。 4.相信信仰。因为相信,愿用一生去实现,最终看见或实现。 5.相信梦想。当你相信你会成功,你才会想办法努力去实现它;而不是看到别人成功了,你才相信梦 想会实现;机会水远是给相信梦想的人。 6.相信未来。人类社会的进步,永远都需要“相信而看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未来变成现实, 创造出更多的美好和奇迹。 “看见而相信”: 1.眼见为实,要独立思考,不盲从,不人云亦云。 2.做事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实实在在做事,不被虚无飘渺的事物蒙蔽双眼。 3.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量力而行,避免华而不实。 既“相信而看见”,又“看见而相信”: 1.既要独立思考,又要听取别人的意见。 2.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既要坚持实事求是,又要树立远大目标。 3.“看见而相信”是一种短视行为,是坐井观天:选择“相信而看见”,才能走出狭小天地,打拼出灿烂 人生。 【素材】 人们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又有人说:“世界上最具欺骗性的东西或许就是眼睛了。”——其实这 两句话看似不同,实则都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与信任,而多了几分猜疑的想法。人们总是 在担心自己被听到的话所欺骗,所以才有“眼见为实”;而又担心自己所看到的并非事实,又有了“不相信眼 睛”。 究其根源,便是这物质丰富的社会有些人精于算计,而让公众失去了基本的信任,才会时刻担心被骗。 从掺假的毒奶粉,到“掺假”的学历;从伪造的虎照片,到被宰的游客……无不如此。 我们呼唤像冯友兰教授一样的人们,能在万目皆然时独具一双慧眼,参透现象,秉持正义;我们呼唤 社会道德的回归,结束人们彼此之间的猜疑。不论相不相信眼睛,只要社会拥有正义与道德,我们总能有 一双“慧眼”,去辨识,去存真。 单纯的视觉假象使人落入圈套,而精密筹划的骗局更能将人玩弄于掌心。因此“眼见为实”的训条早已不 再适用,你不见用科技手段造假造谣的事屡屡发生吗?眼睛是顾城寻求光明的工具,但在科技对真相的蚕 食面前,真正应当被拿起的,是思想。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而怀疑的精神与不竭的思想,才能将人解救于盲目的迷信之中。孱弱的古人只 能依眼睛而坚信“地正方圆”,难道二十一世纪的人们经历世代的彻悟之后仍执着于肉眼所“证实”的世界,以 之为真相所在吗?肉眼往往将人限定于浅层的表相中,而通过思维的运转,人才会真正接近真相,接近真 理。 【结构】 例文采用对称性标题,紧扣“成见”和“认命”展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向读者发出了一个心有不甘的 高中生内心的期许和呼唤。在具体论证过程中,通过描述哪吒的遭遇,以及父亲李靖对他的关心和百姓对 他的不理解,转而写到当今对于高中生的教育方式,层层深入的分析,让我们看到成长过程中,懂得正视 成见、敢于追寻、永不认命的重要作用。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