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三)(新高考山东海南)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三)(新高考山东海南)试卷

ID:584936

大小:378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3-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备战 2021 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三)(新高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将条形码 衡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讲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今天,人们对疫病的认识更为明晰,但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中医经验仍是抗疫“利器”。中医专家认为,新 冠肺炎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中医治疗针对寒和湿,注重调节机体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 对抗“疫”之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针对临床治疗期确诊患者推出了中医 治疗通用方“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用于改善患者发热、乏力、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使其“正气 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阻断病情进展,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病亡率。对于重症患者,西医呼吸支持、 循环支持等技术对抢救生命来说必不可少,中西医深度结合,携手开展临床治疗,大批患者因此受益,推 动患者救治形势积极向好。医学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去照料和护理身体不适的人,让他们身心各方面与环境、 社会相适应。中医、西医采用的手段不同,但都是在“照顾”患者,目的一致。在我国,将中医与现代西医结 合,对症选用,优势互补,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相较人口数量始终比较紧张,中 西医结合将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局面,用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的“照顾”。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在医学上的重大 优势,也是宝贵财富,不应有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之分。 (摘编自李红梅《用好中医瑰宝》,《人民日报》2020 年 3 月 4 日) 材料二: 中医在治病和防病二者之间,重视以防病为主。中医说:“养之不素则病生。”这个“素”,是人生命的根 本,也就是人生命的平衡态。中医是奉行中道的医学,和谐是它防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 中医预防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没有能量,人的生命将无法维持。但中医并不鼓励 过分地摄取能量,中医提出“饮食有节”的思想,强调适度地获取能量,因为能量的过剩,不仅不能给身体带 来好处,身体内还需要分解出另外一种力量来消化这些能量,过分的能量摄取成了身体的负担。中医还强 调能量消耗的适度。中医提出“不妄作劳”的观点——不要过分劳累。中医重视“固本培元”,注意身体内部根 基的培植。人生病往往与对自身能量无节制的消耗有关,入不敷出,最终破坏了身体的内在平衡,形成疾 病。 中医认为,防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的生命来自自然界,自然界 的变化对人的身体会产生影响。中医主张人要注意契合自然的节奏,实现人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如春天气 温上升,人的身体也渐渐形成外张的态势,气血由内部浮向体表,皮肤松弛,汗腺舒张,容易产生湿症, 必须防湿;夏天天气燥热,此时人容易急躁不安,要有所抑制;秋天是收缩的季节,人的气血由外部而潜 向内里,皮肤紧缩,汗腺收紧,这时要注意水的补充,食物要清淡;冬季多有寒症,如伤寒、关节疼痛, 由于室外活动少,长期封闭,容易消沉,必须注意调节。 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病从心起,养生重在养心。人不是机器,也不 是一般的动物,人是具有复杂情感和精神的动物,人的精神性因素是内在平衡的根本。精神平衡被打破, 容易引起疾病。如人遭受精神刺激,疾病往往也会跟着到来,人心胸狭窄,患得患失,性情暴烈,盲目攀 比,心情长期处于不平衡之中,或者是消极郁闷,或者是孤独无依,或者是偏执独断,等等,都是不良的 心理状态,都容易带来疾病。中国人有“仁者寿”的说法,长寿的人,往往是待人和善、精神平衡的人,也就 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 (摘编自叶朗、朱良志《寻求整体平衡的中医》, 《中国文化读本》普及本) 材料三: 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 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 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 在这种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国医学形成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起”“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 居处,阴阳喜怒”的疾病生成观;形成了“医之上者,理于未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水在火上,既济。君 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冬不养藏,春必病温”“介疾有喜”的疫病防治观;形成了防微杜渐,治病求本,适时为 度,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的医疗观;形成了“病从心起”,故“治心”“修养”的修心养性观和“饮食法地道,居 处法天道”“制喜制怒”的养生观;形成了驱邪避毒、斋戒沐浴、打扫庭院、掸尘扫房,强身健体的卫生健康 观;形成了“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为先”“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的医德观。 “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病防控 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李伟《天道、人道、医道与疫情防控》,《光明日报》2020 年 3 月 16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医对新冠肺炎病性的认定基于传统中医经验;此次抗疫,中医阻断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效果明显, 西医在救治重症患者上功不可没。 B.我国开展临床治疗时,应酌情将中医与现代西医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成本低, 且有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局面。 C.中医预防医学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摄入能量过多并不可怕,只要体内分解另外一种力量 维持身体内在平衡,就能避免疾病。 D.三则材料都重点强调的中医注重调节机体平衡、以防病为主的理念,体现了中华医道中“治未病”的 疫病防治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医养生讲究“起居有常”,就是提倡人作息中规,活动合节,与外在世界保持和谐。 B.中医养心与中国文化重视人的德行修养是一脉相承的,如“妙手回春,杏林春暖”。 C.“冬要养藏”是冬季养生秘诀,有些年轻人因为爱美,冬天穿着单薄,这不利于养生。 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中医“病从心起”的观点,说明中医早已关注人的心理健康。 3.下列中医谚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冬忌生鱼,夏忌狗肉。” B.“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C.“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 D.“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当下,在应对疫情中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空谷箫人 贾平凹 我患了病,工作没了心思,心里常常忧郁,在城里便住得腻了。到乡下河川地的姨家去,姨说,你去 山里逛逛吧。闷着无事,我真走去了。 我什么也不曾带,只捧了一支箫。自我烦闷起,这箫就是我的朋友了,我常常避着人吹;它是生长在 秀水明山里的,有着清幽的嗓子,我不想让更多的人听着俗了它。它是我的。我的一腔烦闷全灌进它的肚 腹,也只有我,才听懂了它的价值和意义。 我带了我的箫,踽踽向山里去了。 这里的山,不是那北方的土山,但又不是南方的峻岭,它就是它的,秀丽的,玲珑剔透的。山里可能 很寒,什么杂木杂草也长不出,漫山到处便是竹子。 此时正是黄昏,夕阳斜在绿梢儿上,红光里渗了绿的颜色,也显得柔和可爱多了。我吹起我的箫来, 悠悠忽忽,原来在这空谷里,声调这么清亮,音色这么圆润;我也吹得醉了……我又到了我的境界去,这 山,这水,这林子,都是有情物了,它们在听着我的烦闷。我吹着,想把一腔的烦闷都吹散。我愿意将我 的箫眼儿,将我的口,变成那山巅上的风洞儿,永远让风来去地吹吧! 这时候,我听见身后的竹林里,有“空!空!”的声音响起。在这寂寂的空谷,在这夕照的黄昏,除了我, 还有谁肯在这儿呢?我收了箫儿,站起来,脚步捱进竹林去,那“空!空!”的声音却没了,竹子长得很盛, 满枝儿“个”字,拂动起来,泠泠地响。 我疑惑了,重新走向那竹林去,一切又都悄然,唯有那草丛里,一点马兰花,妩媚地……我竟有些害 怕了。 “谁?”我叫了一声,但没有音儿,额上沁出了一层冷汗。 突然间爆起了一串咯咯声,空静的山谷里,是那样响,立即撞在对面山林里,余音在四下溢流。我惊 愕间,竹林里闪出一个姑娘,一捻儿的腰身,那一双小巧的脚一踮,站在了我的面前,眉眼十分动人,动 人得只有她来形容她了,我想,要不是《聊斋》中的那种狐女,便真要是这竹子精灵儿变的吧? “你?”我恍惚中说。 “我偷听你的箫了!”她一直在笑着,末了笑得嘎的一声。“你是城里人?有一肚子心思?” 多少年来,谁这么认真地听过我的箫儿,谁又能听出它的意思呢?没想这荒山野地,一个弱小女子儿, 竞是我的知音! “你住在哪儿?”我问。 她笑指山腰深处,我看见的只是卧着的白云,竹的深缘,那白云绿竹处的人家。这道河水儿就从门前 流来的吗? 她说她是来砍竹子的,砍了竹做那笛儿、箫儿的,大凡这里生产的竹乐,上面都刻有“空谷佳音”。我看 我那箫儿,果真有这四字:噢,这伴我陪我的箫儿,竟有幸回到故乡来了! “你们这儿竹子能做箫?” “你瞧瞧,”她拿手里的砍刀敲敲身边的竹子,立即铮楞楞地颤响,“这竹子从土里一长出来,就是一株 歌子,它从地里吸收七个音儿,就长出一个节来,随便砍一截儿来做个箫儿吹吹,就发出无穷无尽的音乐 的。 她说得妙极了,像诗一样动听。突然那巧嘴儿一搞,收了那笑,说:“但你却辜负这箫儿了!” “哦?” 她说:“这箫儿原本是给人带来欢乐的,可你却让它在哭,在怨;你在城里,为什么要来这儿一个人吹 呢?” 她竟问得这么厉害,足见这姑娘是我的知音了。 “是的,我太烦闷了,在城里那么活着,就像你这么一个水灵人儿却深待在这荒山野地里一样,人生太 烦闷了。 “烦闷?我才不呢!”姑娘又咯咯咯地笑起来了。她顺手指着一根小青竹说:“你看这根小竹子安安分分 地生在这山野里,长大了能派那么多用场,它才不知道什么叫烦闷呢!我看你呀,是没把自己放在适当的 位置。” 我说,是的。但我奇怪了,她怎么说这种话?在这么个地方,她这般年纪,也变得世故了?庸俗了? 我就是在箫的哀怨里找到了我自己,就像这山溪流出山沟来才发现了出路吧。我突然问起她住过高楼吗? 她说没有。问她吃过巧克力吗?她说没有。问她看过芭蕾舞吗?她说没有。她还是不懂我的啊! “但我知道你是人!”她说,“你总要吃五谷的。” 她问起我来了,问上到那最高峰看过日出吗?我是没有的。问吃过山里的露水葡萄吗?我是没有的。 问砍过这做笛儿、箫儿的竹子吗?我是没有的。 “你让我像你们山里人吗?我何苦受这种罪?!” 她笑声又起了,满山满谷都是笑的余响了:“山里只有我们的乐趣哩!要不能长出笛儿、箫儿?你用的 心太多,脑子太紧张,像你这样的城里人,寿命才没有我们山里人长哩!” 说完,她那小巧的脚儿一踮,轻腿软腰地闪入竹林去了。一会儿拖出一捆绿竹来,掮在肩上,顺条曲 径儿一直走去了。 我呆呆地坐在那里,看着她在那绿中走了,还听见那咯咯咯的笑声飘过来,似乎那笑声便一直留在这 空谷里了,在那山上,在那竹叶上,在箫眼儿上,在我的嘴唇上。 我站起身来,踽踽地往回走,我想起了我那住在河川地的姨,我想起了我那生活的工作的城市,我一 直走,走出了这长满歌子和笑声的绿的山。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一项是(3 分) A.开篇写“我”身体患病、内心苦闷杂乱而逃离城市来到乡野山间,既交代了“我”此次进山的原因,也 是行文的感情脉络。 B.文中两次提到“知音”一词,既肯定了小姑娘善于体察他人内心的聪敏,又表达了“我”在城市生活中 没有知音的感慨。 C.文章结尾两段通过对“我”的动作、心理等的描写,写出了“我”内心的豁然开朗,与开篇的情感呼应。 D.本文以“我”的一次进山之旅为主要内容,既有对山中美景的描摹,也有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富有哲 理,含意深刻,发人深省。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描摹了“我”进山所见的景色,语言亲切、细腻、清新自然,将傍晚山中的景色描写得空灵秀丽。 B.“空!空!”未见其人而先闻异响,紧接着写出了“我”由疑惑到紧张害怕的心理变化过程,为小姑娘 的出场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 C.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写小姑娘的出现与离开,都抓住“小巧的脚一踮”这一细节, 写出了小姑娘活泼可爱的形象。 D.文中通过“我”与小姑娘的对话,将城市生活与山野生活进行对比,更坚定了“我”对山野生活的追求 向往。 8.文中的“箫”对于“我”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9.“空谷箫人”的出现给“我”带来了哪些生命的启示?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勉而自为系。孔子闻 之曰:“此五人者之所以为王者佐也,不肖主之所弗安也。”故天子有不胜细民者,天下有不胜千乘者。 秦缪公...见戎由余,说而欲留之,由余不肯。缪公以告蹇叔。蹇叔曰:“君以告内史廖。”内史廖对曰:“戎 人不达于五音与五味,君不若遗之。”缪公以女乐二八人与良宰遗之。戎王喜,迷惑大乱,饮酒昼夜不休。 由余骤谏而不听,因怒而归缪公也。蹇叔非不能为内史廖之所为也,其义不行也。缪公能令人臣时立其正 义,故雪殽之耻...,而西至河雍也。 秦缪公相百里矣。晋使叔虎、齐使东郭蹇如秦,公孙枝请见之。公曰:“请见客,子之事欤?”对曰:“非 也。”“相国..使子乎?”对曰:“不也。”公曰:“然则子事非子之事也。秦国僻陋戎夷,事服其任,人事其事, 犹惧为诸侯笑,今子为非子之事!退!将论而罪。”公孙枝出,自敷于百里氏。百里奚请之。公曰:“此所闻 于相国欤?枝无罪,奚请?有罪,奚请焉?”百里奚归,辞公孙枝。公孙枝徙,自敷于街。百里奚令吏行其 罪。定分官,此古人之所以为法也。今缪公乡之矣。其霸西戎..,岂不宜哉? 晋文公将伐邺,赵衰言所以胜邺之术。文公用之,果胜。还,将行赏。衰曰:“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 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子虎。“文公召子虎曰;“衰言所以胜邺,邺既胜,将赏之,曰‘盖闻之于 子虎,请赏子虎’。”子虎曰:“言之易,行之难,臣言之者也。”公曰: “子无辞。”子虎不敢固辞,乃受矣。 凡行赏欲其博也,博则多助。今虎非亲言者也,而赏犹及之,此疏者之所以尽能竭智者也。晋文公亡久矣, 归而因大乱之余,犹能以霸,甚由此欤。 (节选自吕不韦《不苟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子虎 B.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子虎 C.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子虎 D.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子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秦缪公,谥号“私”,春秋时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为谋臣,颇有作 为。 B.殽之耻,指晋、秦争霸过程中,晋军曾在殽地被秦伏击而溃败一事;晋秦两国关系因此由友好转为 敌对。 C.相国,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先后设相,称相国、相邦,为百官之长;秦代以后成为辅佐皇帝的最高 官职。 D.西戎,此称谓最早来自周代,为古代西北戎族总称;中原人称四方各部落分别为东夷、西戎、南蛮、 北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周武王身边五个大臣没有一个替他系带子,说明贤明的君主不随意责求臣民,而忠诚的辅臣也不必 去苟且迎合。 B.秦缪公之所以能够开疆拓土、称霸西戎,与他让臣下遵守道义、不做职分之外的事情以及依法施政 有密切关系。 C.百里奚向秦缪公求情失败后,劝公孙枝尽快逃离,公孙枝却转而到闹市中诉苦,百里奚迫不得已对 其论罪行罚。 D.臣贤君明是成就霸业之本,赵衰面对赏赐不抢功邀功,体现了臣贤:晋文公不吝奖赏,有功辄赏, 则彰显了君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戎人不达于五音与五味,君不若遗之。”缪公以女乐二八人与良宰遗之。 (2)晋文公亡久矣,归而因大乱之余,犹能以霸,其由此欤。 14.由余归缪公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5~16 题 满路花① 周邦彦 金花落烬灯,银砾鸣窗雪。夜深微漏断,行人绝。风扉不定,竹圃琅玕②折。玉人新间阔。着甚情悰, 更当恁地时节。 无言欹枕,帐底流清血。愁如春后絮,来相接。知他那里,争信人心切。除共天公说。不成也还,似 伊无个分别。 (注)①满路花,词牌名。②琅玕,此处指翠竹。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写灯花落尽,夜雪鸣窗,运用对仗,交代了词作的时间和环境特征。 B.“竹圃琅玕折”用夸张手法写出雪量之大,突出夜晚风雪之势,让人惊恐。 C.“无言”二字兼及外在与内心,言简而义丰;“献枕”则表现主人公难眠的样子。 D.上片前三句写夜雪纷飞的气势和雪夜的静,为后的抒情蓄势,上下片浑然一体。 16.本词是如何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种树人应保持树木天性,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 个比喻对育人也有启发意义。 (2)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眼前实景来表明争 取最后胜利的信心。 (3)杜甫在《客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招待不周的歉疚,让人感受到 主人竭尽诚意的盛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11 分) 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 ① 。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 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 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 ② 。 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六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 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于是长住下来,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 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山水长卷。据说,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画卷上, 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 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 A.引用 比喻 夸张 B.对偶 反复 排比 C.对偶 夸张 拟人 D.排比 引用 比喻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2 个字。(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舍茅亭之间的樵夫钓客的身影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从语义上 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 分) 21.复兴中学即将举行第五届学生趣味运动会,下面是该校学生会写给运动会赞助商的邀请函的一部 分,其中在语言表达、词语运用和逻辑关系方面有六处不妥,请找出并作修改。(6 分) ①本届运动会围绕“健康、活泼、向上”为主题,旨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②运动会得到了学校相 关部门的支持,同时也普遍受到了师生的关注。③我们殷切希望得到贵公司的支持,并将在运动会宣传海 报中标明贵公司为赞助单位。④欢迎贵公司通过赞助活动来宣传公司产品,到时候将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应。⑤贵公司如能赞助本次活动,将在省钱、省事、省心的同时,快速霸占中学生市场。⑥相 信只有在贵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本届运动会才能大放光彩!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三个关键词或短语概括出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性能。(3 分)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新飞船外观和结构更简洁,起飞重量却 提升到 20 吨级,其搭载能力据报道可从“神舟”最多 3 人提升至 6-7 人。新飞船是名副其实“多面手”。与“神 舟”“天舟”客货分流不同,它天地往返运输时客货“兼营”,还能混合运输。比如,可以在搭乘 3 名航天员的 同时搭载约 500 公斤的货物。新飞船注重航天成本控制,返回舱外层防热材料不再采用和飞船整体一体的 设计,改用可拆卸的模式,在飞行完成后方便更换,再加上采用“群伞+气囊”着陆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飞 船本身不受损坏,保障飞船的重复使用。据了解,新飞船研制团队目标是力争实现返回舱可重复使用 10 次, 从而降低飞船使用成本和载人航天的运营成本。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人类文明最初的标志是“一段愈合的股骨”。她解释, 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断了股骨的人,除非得到他人帮助,否则必死无疑,因为伤者不能打猎,也难逃 野兽伤害。因此,一段受伤后愈合的股骨,表明伤者得到照顾并慢慢康复,这是文明的起点。 21 世纪的人类猝不及防地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超过 200 个国家和地区“中招”。大疫当前,文明的 初心再度涌动出不竭的力量一有人顶着疫情风险勇当“逆行者”,有人自告奋勇担当志愿者,有人成为悄无声 息的捐助……各国积极应对,携手互助。 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走向共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文明青年,你是 如何看待人们疫情面前勇敢前行、守望相助、风雨同舟的?请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 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 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B 项,“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成本低”说法错误。进行中西医结合主要原因应该是疗效,而不是成本。 C 项,“只要体内分解另外一种力量维持身体内在平衡,就能避免疾病”说法错误。结合原文“中医预防 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没有能量,人的生命将无法维持。但中医并不鼓励过分地摄取能 量,中医提出‘饮食有节’的思想,强调适度地获取能量,因为能量的过剩,不仅不能给身体带来好处,身体 内还需要分解出另外一种力量来消化这些能量,过分的能量摄取成了身体的负担”分析可知,文中并没有“只 要……就……”的表述,选项太过绝对。 D 项,“三则材料都重点强调的中医注重调节机体平衡、以防病为主的理念,体现了中华医道中‘治未病’ 的疫病防治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说法错误。无中生有,材料一并未涉及中医“以防病为主”的理念。 故选 A。 2.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 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 差别确定答案。 B 项,“中医养心与中国文化重视人的德行修养是一脉相承的,如‘妙手回春,杏林春暖’”说法错误。“妙 手回春,杏林春暖”是指医术高明。 故选 B。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 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 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题干“下列中医谚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首先明确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中医预防 医学强调生命要保持平衡状态。 A 项,“冬忌生鱼,夏忌狗肉”体现的是人要做到与自然平衡; B 项,“贪吃贪睡,添病减岁”体现的是能量摄入要平衡; C 项,“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强调的是吃药时候要有所顾忌,注意药性相冲的问题; D 项,“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体现的是要保持精神平衡。 故选 C。 4.①观点鲜明,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和谐是中医防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展开论述,分论点有力支 撑中心论点;②论证结构清晰,文章采用“总一分”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后三段分别提出分论点,层次 分明;③论证方法丰富,综合运用引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等加以分析论证;④说理语言通俗易懂,将 抽象晦涩的理论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易于读者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从论证上看,一篇文章可以从多个角度归纳其论证特点。① 从论证方式的角度归纳论证特点。文章的论证方式包括:立论、驳论、立论驳论相结合。②从论证结构和 整体论证思路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议论文,就全文的结构而言,最常见的结构有两种类型:一种 是横式结构;一种是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包括总分总式结构、分总式结构、总分式结构和并列机构。③直 接论证还是间接论证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④从论证方法使用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⑤从论 点提出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⑥从论点提出的位置和方法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⑦从论据的 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从论据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主要看论据是否典型、是否新颖。⑧从语 言表达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有的议论文,语言平实朴素;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运用多种修 辞方法,情文并茂,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归纳一篇议论文的论证特点,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进行归纳, 要指出其语言表达,是平实朴素的,还是生动而富有文采的。本题,题干“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 简要说明”,首先,从论点提出的角度来看,材料二观点鲜明,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和谐是中医防病治病所奉 行的至高原则”展开论述,然后设置分论点:①中医预防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②中医认 为,防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③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从三个 方面有力支撑中心论点。其次,从论证结构上看,材料二采用了“总一分”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后三段 分别提出分论点,层次分明。再次,从论证方法上看,运用多种方法来论证观点,如在引出“和谐是中医防 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这一观点时,引用中医理论——“中医说:‘养之不素则病生。’这个‘素’,是人生 命的根本,也就是人生命的平衡态”,运用了引证法;在证明“防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时,运用 例证法,如“夏天天气燥热,此时人容易急躁不安,要有所抑制;秋天是收缩的季节,人的气血由外部而潜 向内里,皮肤紧缩,汗腺收紧,这时要注意水的补充,食物要清淡”;在证明“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 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时,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如“如人遭受精神刺激,疾病往往也会跟着到来”“无依,或 者是偏执独断,等等,都是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容易带来疾病。中国人有‘仁者寿’的说法,长寿的人,往往 是待人和善、精神平衡的人,也就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最后,从论证的语言上来看,说理语言通俗易懂, 如在论证“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这一观点时,举人遭受精神刺激,疾病往往 也会跟着到来的例子,将抽象晦涩的理论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易于读者理解。 5.①重视对中医理论、经验和技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准确诊断,对症下药;②中医与西医深度结 合,优势互补,标本兼顾,提高疗效,降低成本,缓解资源紧张局面;③实践中医治未病的理论,重视预 防,保持个体在摄入能量、与自然关系、精神上的平衡;④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 一观与医道观有机结合,为现代疫病防控观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疫情防治贡献智慧和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 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 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 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题干是“当下,在应对疫情中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作用?请结合 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结合“今天,人们对疫病的认识更为明晰,但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中医经验仍是抗疫‘利 器’”“针对临床治疗期确诊患者推出了中医治疗通用方‘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用于改善患者发热、乏力、 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使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阻断病情进展,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病亡 率分析可概括出重视对中医理论、经验和技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准确诊断,对症下药;结合“由于我国 医疗资源相较人口数量始终比较紧张,中西医结合将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局面,用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的‘照 顾’。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在医学上的重大优势,也是宝贵财富,不应有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之分”分析可概括 出中医与西医深度结合,优势互补,标本兼顾,提高疗效,降低成本,缓解资源紧张局面;结合“中华医道 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阴阳 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断, 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可概括出实践中医治未病的理论,重视预防,保持个 体在摄入能量、与自然关系、精神上的平衡;结合“‘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和医道 观结合起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病防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 智慧和力量”分析可概括出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与医道观有机结合,为现代疫 病防控观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疫情防治贡献智慧和力量。 6.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 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C 项,“豁然开朗”表述错误,文中“呆呆地”“踽踽地”“我想起了……我想起了……表明“我”内心开悟的过 程,不能说是“豁然开朗”。 故选 C。 7.D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 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 项,“将城市生活与山野生活进行对比,更坚定了‘我’对山野生活的追求向往”错误,文中通过对话呈 现了“我”与小姑娘对于城市与乡野生活的不同的感受,构不成对比,旨在表达“我”在与小姑娘的交流中获得 的对于生命的启发。 故选 D。 8.①箫是“我”的朋友,是“我”内心情感的寄托,“我”总是将自己的烦闷、孤独寄托在箫声里。②箫声 清亮圆润,可以让“我”内心平静、抛却世俗烦扰。③“箫”使“我”遇到知音小姑娘,进而知道了“箫”回到了自 己的“故乡”,引发“我”对自己的心灵的故乡的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 干要求,如本题“文中的‘箫’对于‘我’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 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 则,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理解。 结合“自我烦闷起,这箫就是我的朋友了,我常常避着人吹”“我的一腔烦闷全灌进它的肚腹,也只有我, 才听懂了它的价值和意义”分析,箫是“我”的朋友,是“我”内心情感的寄托。 结合“它是生长在秀水明山里的,有着清幽的嗓子,我不想让更多的人听着俗了它”“我吹起我的箫来, 悠悠忽忽,原来在这空谷里,声调这么清亮,音色这么圆润润;我也吹得醉了……我又到了我的境界去, 这山,这水,这林子,都是有情物了,它们在听着我的烦闷。我吹着,想把一腔的烦闷都吹散”分析,箫声 清亮圆润,可以让“我”内心平静、抛却世俗烦扰。 结合“我惊愕间,竹林里闪出一个姑娘,一捻儿的腰身,那一双小巧的脚一踮,站在了我的面前,眉眼 十分动人”“噢,这伴我陪我的箫儿,竟有幸回到故乡来了”“她竟问得这么厉害,足见这姑娘是我的知音了”“我 就是在箫的哀怨里找到了我自己,就像这山溪流出山沟来才发现了出路吧”等分析,“箫”使“我”遇到知音小 姑娘,引发“我”对自己的心灵的故乡的思考。 9.①不要抱怨生活,内心要宁静洒脱。山野生活虽然平淡而简陋,但小姑娘却活得潇洒而快乐。②让 生命处于合适的位置,自由自在地生活。小姑娘以小青竹为例,指出生命本身就应在合适的位置上,简单 地做好自己就好。③回归生命本真的状态,简单而自然。小姑娘指出“我”烦闷的原因是“用的心太多,脑子 太紧张”,生命本该简单一些、自然一些,就会快乐一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探究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 求,如本题“‘空谷箫人’的出现给‘我’带来了哪些生命的启示?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 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结合“我突然问起她住过高楼吗?她说没有。问她吃过巧克力吗?她说没有。问她看过芭蕾舞吗?她说 没有。她还是不懂我的啊!”“她问起我来了,问上到那最高峰看过日出吗?我是没有的。问吃过山里的露水 葡萄吗?我是没有的。问砍过这做笛儿、箫儿的竹子吗?我是没有的”“山里只有我们的乐趣哩!要不能长出 笛儿、箫儿?你用的心太多,脑子太紧张,像你这样的城里人,寿命才没有我们山里人长哩!”等分析,不 要抱怨生活,内心要宁静洒脱。 结合“她顺手指着一根小青竹说:‘你看这根小竹子安安分分地生在这山野里,长大了能派那么多用场, 它才不知道什么叫烦闷呢!我看你呀,是没把自己放在适当的位置’”分析,让生命处于合适的位置,自由自 在地生活。 “空谷”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地点,“箫人”既指在空谷里吹箫的我,也指在空谷当中砍竹做箫的那位姑娘。 “你用的心太多,脑子太紧张”,联系文本主旨可知,自己由在空谷里与这位姑娘的对话里获得了人生启示, 回归生命本真的状态,简单而自然,走出心灵的阴影,变得积极乐观开朗起来。 10.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 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 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 等。本题,“君将赏其本乎”,“乎”句末语气词,断句标志,后面断开,排除 AB;“则骑乘者存”,“则”表示 转折,一般放在句中或句首,通常不会在句末,排除 C。 本句译为:您是要赏赐根本呢,还是要赏赐末节呢?如果赏赐末节,那么有参战的将士在;如果赏赐 根本,那么我的建议是从郁子虎那里听来的。 故选 D。 1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 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 甄别正误。 B 项,“殽之耻,指晋、秦争霸过程中,晋军曾在殽地被秦伏击而溃败一事”说法错误。“殽之耻”指秦军 在殽之战中被晋军打败。 故选 B。 12.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 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 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 项,“百里奚向秦缪公求情失败后,劝公孙枝尽快逃离,公孙枝却转而到闹市中诉苦,百里奚迫不得 已对其论罪行罚”说法错误。“劝公孙枝尽快逃离”“迫不得已”错,原文“百里奚归,辞公孙枝。公孙枝徙,自 敷于街。百里奚令吏行其罪”,意思是百里奚回来,回绝了公孙枝。公孙枝转而又到闹市中去陈诉,百里奚 就命令官吏对公孙枝论罪行罚。 故选 C。 13.(1)“戎人不通晓音乐和美食,您不如把这些东西赠送他们。”秦缪公就把女乐十六名和高明的厨师 送给了戎人。(2)晋文公流亡(或:逃亡)在外很久了,归国后继承了大乱之后的残破局面,仍然能够凭 借这种条件称霸,恐怕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 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达”,通晓;“遗”,赠送;“二八人”,十六人;“宰”,厨师; 第二句得分点:“亡”,流亡,逃亡;“因”,沿袭,继承;“霸”,称霸;“其”,表疑问语气,恐怕。 14.①秦缪公非常赏识由余,曾极力挽留欲为己所用;②戎王接受秦缪公馈赠女乐和良厨后,花天酒 地,不理朝政,不值得辅佐;③由余屡次劝谏,戎王不听,由余心灰意冷,愤然离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关键是读懂文言文,善于追 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 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本题,题干要求分析“由余归缪公的原因”,分析原因题要注意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 面分析。结合“秦缪公见戎由余,说而欲留之”分析可知,秦缪公非常赏识由余,曾极力挽留欲为己所用;结 合“戎王喜,迷惑大乱,饮酒昼夜不休”分析可知,戎王接受秦缪公馈赠女乐和良厨后,花天酒地,不理朝政, 不值得辅佐;结合“由余骤谏而不听,因怒而归缪公也”分析可知,由余屡次劝谏,戎王不听,由余心灰意冷, 愤然离去。 译文: 武王到殷商郊外,袜带掉了下来。当时有五个辅佐大臣在身边,但没有谁肯去替他系上袜带,说:“我 们是用来辅佐国君的,并不是帮他系袜带的。”武王费力地把带子系上。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这五个人成 为君王的辅佐的原因就在这里,这也是不肖君主所不安的。”所以天子有时不能战胜小民,拥有天下者有时 不能战胜只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秦穆公见到戎国的由余,很赏识他,想把他留下。由余不答应。穆公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了蹇叔。蹇叔 说:“您去把它告诉内史廖。”内史廖听了,回答说:“戎人不懂得音乐和美味,您不如把这些东西送给他们。” 穆公就把两队女乐和高明的厨师送给了戎人。戎王十分高兴,神魂颠倒,任意胡为,饮酒昼夜不止。由余 多次劝谏不听,一怒之下归附了秦穆公。蹇叔并不是不能做内史廖做的事,而是他所遵守的道义不允许这 洋做。秦穆公能让臣下时时坚持自己应遵守的道义,所以能洗刷殽之战的耻辱,把疆土向西开拓到雍州。 秦穆公任百里奚为相国。这时,晋派叔虎,齐派东郭蹇出使秦国,公孙枝请求会见他们。穆公说:“请 求会见客人,这是你职分内的事吗?”公孙枝回答说:“不是。”穆公叉说:“是相国委派你了吗?”回答说:“没 有。”秦穆公说:“这样看来,你是要做不该你做的事。秦国偏僻荒远,处于戎夷之地,即使是事事都有专职, 人人备守其责,仍然怕被诸侯耻笑,而现在你竟然要做不该你做的事!下去吧!我要对你的罪过审理惩治!” 公孙枝出朝,到百里奚那里陈述事情的原委。百里奚替他向穆公求情。穆公说:“这样的事是相国该过问的 吗?公孙枝没有罪的话,有什么必要求情?要是有罪的话,求情又有什么用?”百里奚回来,回绝了公孙枝。 公孙枝转而又到闹市中去陈诉。百里奚就命令官吏对公孙枝论罪行罚。确定官员的名分职守,这是古人实 行法治的方法。现在秦穆公已朝这个方向努力了。他称霸西戎,岂不是情理之中的吗? 晋文公将要伐邶,赵衰向文公建白胜邺的方法。文公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取得了胜利。伐邶回来, 文公准备赏赐他。赵衰说:“您是要赏赐根本呢,还是要赏赐末节呢?如果赏赐末节,那么有参战的将士在; 如果赏赐根本,那么我的建议是从郁子虎那里听来的。”文公召见郁子虎,说:“赵衰进言用来战胜邺的方法, 现在邺已被战胜,我要赏赐他,他说:‘我是从子虎那里听来的,请赏赐予虎。”郁子虎说:“事情谈起来容 易,做起来难,而我只不过是个谈了几句话的人。”文公说:“你就不要推辞了。”子虎不敢坚决推辞,这才 接受了赏赐。凡是行赏,赏赐的范围应该越大越好,范围太,得到的帮助就多。如今子虎并不是直接进言 的人,而仍然赏赐到他,这是疏远的人为君主竭尽才智的原因。晋文公在外流亡很久,回国后继承的又是 大乱以后的残破局面,但仍能凭这种条件成就霸业,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15.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 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 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 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 项,“夸张”“让人惊恐”错误。“竹圃琅玕折”,竹林里的劲竹不堪夜雪的厚重,传来阵阵“嘎吱”声,催 人魂断。这里没有使用夸张手法,是实写,写翠竹在大雪下断折,突出了雪之大和雪夜的静谧。 故选 B。 16.①寓情于景。词中通过对“金花落烬”“银砾鸣窗”等景物的描写,营造了寂寥、冷清的氛围,表达了 主人公因思念远人而不得见的孤寂与愁苦。②直抒胸臆。“着甚情悰”“似伊无个分别”直接抒发了对远人的思 念与盼归之情。③想象(对面落笔)。“知他那里,争信人心切”,主人公想象远人此时此刻也正惦记思念着 自己,更显对远人的思念之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 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词是如何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词句 简要分析”,本题考查抒情手法。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 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金花落烬灯,银砾鸣窗雪”,桌上的灯花一点一点地凋落在眼前,窗外的雪片一声一声地拍打着思绪。 寓情于景,写灯花落尽,夜雪鸣窗,营造了寂寥、冷清的氛围,表达了主人公的孤寂与愁苦。 “着甚情悰,更当恁地时节”,再甜美的爱情,也经不住这一夜风月竹雪的撩拨。“似伊无个分别”,也要 厮守一生以慰今夜离人之苦。这些语句都是直抒胸臆,抒发对远人的思念与盼归之情。 “知他那里,争信人心切”,恍惚间,仿佛望见他正手捧我写给他的情信,眼中满是浓情。运用想象手法, 主人公想象远人此时此刻可能是在捧我写给他的情信,惦记思念着自己,凸显对远人的思念。 17.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 君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 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 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莳、置、径、蓬。 18.D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有所了解, 能够抓住特征快速判断,并能结合语境分析修辞手法的妙处。 选段中没有使用夸张、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也仿佛一条长河”使用了比喻手法;“山峰俊奇,峡谷 雄伟”使用了引用手法;“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使用了排比手法。 故选 D。 19.①有着自己的上游(源头)②便晕染成(绘就成)一幅幅画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考查情境补写。 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 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 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第一空,前面把古典诗文比喻成一条长河,后面说“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 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这是在追溯最早写“桐庐”的源头,因此横线上可填写“有 着自己的上游(源头)”; 第二空,前面说“诗画不分家”,又说“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 落到宣纸上”,既然前面已经说到了“诗人”“韵脚”,那么此空就应当提到“画”,因此可填写“便晕染成(绘就 成)一幅幅画卷”,注意句式与“化成一行行韵脚”协调。 20.①原文使用了三个短句,节奏明快、有力,并和前文句式保持一致。改成长句后,就没有这个效 果了。②原文使用“参差隐现”很好地表现出樵夫钓客的身影状态和那种当地特有的朦胧感觉,且这里的“参 差隐现”是与“萧散淡泊的诗意”紧密相连的,删掉“参差隐现”后.就缺失了这层诗意。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着眼于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意境、情 感色彩等;然后从句式、用词等角度分析对比,看看哪种表达更能传达作者的意思;这类题有时还要注意 与上下文的协调。 对比这两句话,我们发现两个区别,一个是原句是短句,题干句子是长句;而是题干句删掉了“参差隐 现”这个词语。 短句的特点是短小、精炼,读起来节奏明快、有力,而前面的句子“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 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也是短句,那么使用短句就能够与前文风格保持一致,变成长句就不协调了。 “参差隐现”这个词是形容“樵夫钓客的身影”的,这样写富有一种朦胧美,与后句“萧散淡泊的诗意”共同 营造一种诗的意境,表现山水长卷的诗意之美;而改成长句并删掉这个词语后,就缺失了朦胧的意境,既 不能与后句“萧散淡泊的诗意”协调,也无法体现画作的诗意。 因此,还是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21.①“围绕”改为“以”或去掉“为”;②“普遍”放到“关注”前;③“殷切”改为“诚挚”;④将“到时候”改为“届 时”;⑤“霸占”改为“抢占”;⑥去掉“只有”“才”。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修改病句和语言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找出在 语言表达、词语运用和逻辑关系方面不当的地方,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 关系辨析正误并进行修改。 本题语境是学生会写给运动会赞助商的邀请函。 “围绕……为主题”句式杂糅,修改为“围绕……的主题”或“以……为主题”; “普遍受到了师生的关注”语序不当,“普遍”应该修饰“关注”。 “殷切”深厚,恳切,多用于上对下,此处对象是运动会赞助商,改为“诚挚”。 “到时候”过于口语化,不符合邀请函书面语的语体特点,改为“届时”。 “霸占”多带贬义色彩,与语境不符,改为“抢占”。 “只有……才……”过于夸大条件的作用,与语境不符,可以删掉。 22.搭载能力强 多用途 可重复使用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具体考查筛选概括文段要点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 确筛选方向,如本题要求“概括出中国新-代载人飞船的性能”,然后结合筛选方向对相关内容进行压缩,再 从压缩句中概括主要信息。 本题中,体现“中国新-代载人飞船的性能”的内容是“新飞船外观和结构更简洁,起飞重量却提升到 20 吨级,其搭载能力据报道可从‘神舟’最多 3 人提升至 6-7 人。新飞船是名副其实‘多面手’。与‘神舟’‘天舟’客 货分流不同,它天地往返运输时客货‘兼营’,还能混合运输。比如,可以在搭乘 3 名航天员的同时搭载约 500 公斤的货物。新飞船注重航天成本控制,返回舱外层防热材料不再采用和飞船整体一体的设计,改用可拆 卸的模式,在飞行完成后方便更换,再加上采用‘群伞+气囊’着陆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飞船本身不受损坏, 保障飞船的重复使用。据了解,新飞船研制团队目标是力争实现返回舱可重复使用 10 次,从而降低飞船使 用成本和载人航天的运营成本”,其中“新飞船外观和结构更简洁,起飞重量却提升到 20 吨级,其搭载能力 据报道可从‘神舟’最多 3 人提升至 6-7 人”可概括为:搭载能力强。“新飞船是名副其实‘多面手’。与‘神舟’‘天 舟’客货分流不同,它天地往返运输时客货‘兼营’,还能混合运输。比如,可以在搭乘 3 名航天员的同时搭 载约 500 公斤的货物”可概括为:多用途。“新飞船注重航天成本控制,返回舱外层防热材料不再采用和飞船 整体一体的设计,改用可拆卸的模式,在飞行完成后方便更换,再加上采用‘群伞+气囊’着陆方式,可以更 好地保护飞船本身不受损坏,保障飞船的重复使用。据了解,新飞船研制团队目标是力争实现返回舱可重 复使用 10 次,从而降低飞船使用成本和载人航天的运营成本”可概括为:可重复使用。 23.例文: 莫忘“愈合股骨”的文明初心 尊敬的各位: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为“莫忘‘愈合股骨’的文明初心”。 “愈合的股骨”说明一个道理:人们开始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同类,是人类告别野蛮走向文明的肇始,怜弱 恤孤是文明的起点与初心。而今,21 世纪的人类猝不及防地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超过 200 个国家和地 区“中招”,确诊病例突破 200 万大关。大疫当前,文明的初心再度涌动出不竭的力量——有人顶着疫风勇当 “逆行者”,有人自告奋勇担当志愿者,有人成为悄无声息的捐助者……一场救死扶伤、帮扶弱者的大规模行 动在全球展开。 在中国,疫情暴发后,全国各地 4.2 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克服种种困难与挑战,携手攻克救治 难关,书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不抛弃,不放弃——中国的抗疫斗争中,始终将全力挽救病患生 命放在第一位。据统计,湖北省已治愈 80 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 3600 多人。那位“看落日余晖”的 87 岁垂危 老人出院了,那位 108 岁的患者痊愈了……不放弃每一个生命,让“掉队者”感受“人间值得”,这正是东方对 待生命的文明底色。 国外也有很多救死扶伤、舍生取义的感人故事。欧洲“重灾区”意大利,一万多退休医护人员应召参加抗 疫,其中一名 87 岁老医生坚持上前线,他说,“我是发过誓的,拯救病人是医生的神圣职责。”美国“重灾区” 纽约情况危急,全国各地数万名医护人员自愿前往参加救治。爱尔兰疫情吃紧,爱尔兰总理瓦拉德卡重操 旧业当起医生……意大利一名 72 岁的神父主动把自己的呼吸机让给素昧平生的年轻患者,面对死亡的终极 大考,他把生的希望、死的尊荣和人性的光辉留在人间。 病毒无国界,与疫魔的斗争艰苦卓绝,打破区域间、国家间乃至心理上的羁绊,团结互助极为重要。 告别初始的慌乱之后,欧盟划拨巨资支持欧洲各国抗疫,法国挤出抗疫物资接济邻国,德国接收意大利重 症患者,用实际行动证明欧洲一体化的生生不息。中国疫情初起之时,数十个国家伸出援手,书写了“风月 同天”的抗疫佳话。而后,中国在自身疫情尚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尽己所能驰援 100 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 组织。中国派出医疗专家队伍走出国门,携带抗疫物资,指导和帮助众多国家的抗疫行动。在这场全球性 灾难面前,中国把命运与共和人道主义放在首位,彰显了扶助弱者的文明品格。 当前,疫情蔓延速度并未放缓,全球 12 天之内新增 100 万例。与疫魔的斗争早已超越国家、民族、种 族界限,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使命。践行文明的初心,让更多“股骨愈合”。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相连,对欠发达国家抗疫补短板、强弱项,最终让“股骨愈合”,方能携手挺过 这场劫难。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 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 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 考生关注社会,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 文。 【审题】 材料第一段主要讲“愈合的股骨”理论,第二段主要讲大疫当前,文明的初心再度涌动,涌现了很多最美 “逆行者”,各国积极应对,携手互助。题干要求“作为新时代文明青年,你是如何看待人们疫情面前勇敢前 行、守望相助、风雨同舟的?请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需要结合当前疫情背景分析立意。 “愈合的股骨”说明一个道理:人们开始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同类,是人类告别野蛮走向文明的肇始,怜弱恤孤 是文明的起点与初心。疫情当前,克服种种困难与挑战,携手攻克救治难关,华夏儿女书写了无数可歌可 泣的英雄篇章。病毒无国界,与疫魔的斗争艰苦卓绝,打破区域间、国家间以及心理上的羁绊,团结互助 极为重要。与疫魔的斗争早已超越国家、民族、种族界限,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使命。践行文明的初心,让 更多“股骨愈合”。 参考立意:①文明之始,起于互助;②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③团结互助,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④ 坚守文明初心;⑤愈合的股骨不弃的担当等。 行文结构:开头可以结合当前疫情现状及出现的一些互助事件分析,引出观点“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打赢疫情防控‘全球战’”。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 同体,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战役,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难题;同舟共济,携手战“疫”;众智所为,无所不成, 只要国际社会守望相助,携手应对艰难险阻,一定可以打赢这场“全球战”等。最后可以写我们应该怎么做等。 【素材】 1.在武汉,人们记得一家咖啡店在疫情期间免费给医护人员送咖啡。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一家面包 房免费向失业者或经济困难者发放面包。在澳大利亚,一对华人夫妇从中国采购口罩分发给社区里的独居 老人,不几日,有邻居自发给他们送西瓜、蔬菜和鲜花,还有一位白发苍苍的邻居悄悄帮他们修剪草坪…… 在全球抗疫的伟大斗争中,有人拼过命,有人出过力,诸多无私襄助的凡人小事彰显文明的广度与温度。 2.中国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并宣布中国为推进全球抗疫合作的五大举措,呼吁各国携起手来,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3.在疫情蔓延之际,中国勇担国际责任,向各国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主动驰援各国抗击疫情,无偿分 享抗疫经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全球战“疫”传递中国力量,许多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学习和借鉴中国疫情 防控的成功经验。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担当者、守卫者,国际社会的 种种行为和评价也体现了这是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次深刻实践,彰显出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战胜 疫情的强大武器。 4.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和信念,也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对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本质内涵的最早赋予。疫情是全人类的灾难,只有世界各国,与中国携起手 来,以民为本、生命至上,才能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