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 2021 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五)(新课标)
语 文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衡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近年来审美文化的热点大都与审美文化的市场有关,早几年人们对于审美文化的市场化仍深感疑虑、
心怀抵触,如今这种负面态度已日益被宽容、接纳甚至欢迎的正面心态所取代,人们已经逐步承认了市场
在审美文化运作机制中存在的合法性,习惯了审美文化的市场策划和商业操作的程序,对审美文化的市场
效应和经济效益予以高度重视,并且在运作上形成许多创意。
小说与电影联动现在小说创作很少像以往那样旁若无人、独来独往,而是采取与电影、电视联手国市
场的做法,或者是将热门小说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或者是将热播影视剧改写成小说,或者是在同时推出
的小说和影视的两相照映中提升双方的人气,其结果则是相同的,那就是印数、票房和收视率的飙升。还
有一个做法现在也越来越盛行,就是小说与电影结盟以“贺岁片”的形式占据市场。独树一帜的“冯氏贺岁片”
已走过了十年历程,越到后来便越是借重文学之力而取得胜场。2003 年根据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手
机》票房达到 5300 万元,2004 年根据赵本夫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下无贼》将这个数字提高到 8000 万
元,2007 年根据杨金远的小说《官司》改编的电影《集结号》更创下了 2.6 亿票房的佳绩!而上述小说也
随之不胫而走,一时为之洛阳纸贵。
商业戏剧应运而生国内戏剧市场一直不太景气,这一低迷状态因商业戏剧的问世而得以扭转,“商业戏
剧”因在戏剧内容和演出体制上以制造“卖点”见长而得名,戏剧内容的“卖点”包括戏剧的实验性和探索性,
演出体制的“卖点”则是指邀请当红明星担纲出演,特别是后一点,可谓屡试不爽、无往而不胜。例如由张爱
玲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半生缘》,2005 年在北京公演时请明星刘若英担任女主角,从而将原本不属常规戏
剧观众群的刘若英的“粉丝”们吸引进了剧场,他们所表现出的过度热情使这出本来不具商业潜质的话剧着实
“火”了一把,在当年北京的戏剧演出市场中拔得头筹。另外,《琥珀》《最后一个情圣》《暗恋桃花源》等话
剧,在素称口味挑剔的北京观众那里几乎是每演必火,也是巧妙运用明星效应的商业操作所致。
经典作品时尚化,如今重拍“红色经典”成风,一大批曾经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表现革命斗争题材的经
典老片扎堆儿被翻拍成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红岩》……翻拍“红色经典”不能说没有道
理,它是对于以往塑造人物形象和设计故事情节的“概念化”“公式化”弊端的一种逆反,采取的对策是走“人
性化”“世俗化”的路线,将这些几十年来已在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心目中扎根的偶像真实的、日常的、人性的
一面展现出来。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社会体制转型以来,中国审美文化总体上呈现出与市场经济相互接近、靠拢、渗
透、交融的趋势。另一方面,审美文化的市场化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新的问题、矛盾和缺失。像如何在
适应市场规律的同时尊重文化规律、审美规律的问题,如何保持审美文化的品味、格调、趣味的问题,审
美文化如何增强社会责任感、道义感的问题等,解决得并不很好。由此可见,审美文化与市场经济、商品
社会真正做到去除分化、优化整合,尚有待时日。
(摘编自姚文放《“审美文化”概念的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对审美文化市场化的态度逐渐走向正面,因而近来审美文化的热点大都与审美文化的市场有关。
B.小说与影视联动,以“贺岁片”的形式占据市场的做法,也可以促成印数、票房和收视率的飙升。
C.商业戏剧制造“卖点”无往而不胜的做法,包括戏剧的实验性和探索性。
D.中国审美文化总体呈现与市场经济相互靠近、融合趋势的同时,也出现了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即审美文化的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被高度重视,在运作上形成许多创意。
B.文章第二段列举电影《手机》《天下无贼》《集结号》的票房数字,是为了证明小说可以借影视走红。
C.文章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中间部分从三个层面并列地论证了审美文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D.文章对中国审美文化市场化既做了肯定性的论述,也客观地指出了其带来的问题,体现了辩证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大部分小说创作与电影、电视联手闯市场,呈现出几种不同做法,虽然形式不同,但结果相同。
B.由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半生缘》2005 年在北京戏剧演出市场中夺冠,明星吸粉是主要原因。
C.展示出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偶像真实的、日常的、人性的一面,基本要走“人性化”“世俗化”的路线。
D.审美文化与市场经济、商品社会不能真正做到去除分化、优化整合,中国审美文化的品味就无法提
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在线新经济借助 5G、AI、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现代生产、金融、教育健康等行业深度
融合,形成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了新的就业形态。面对新的就业形态,全社会都要做好准备。
在一家国有银行做了三年柜台的王腾最近正在报班学习,准备考会计师资格证“银行在社区里的营业点
一年比一年少,未来,我这个岗位也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我必须趁年轻赶紧为自己寻求新的职业规划。”他
看好会计师这个职业,认为可以不必拴在一家企业,同时为多家公司打工,收入和成长性更可期待。
“应对未来最好的办法,一个人得有两份工作,一份主业+一份精通到可以作为职业的技能,这个技能
可以辅助你的主业,让你变得更加不一样”有专家表示,拥有一个独特的技能组合将成为新的就业思路。
(摘编自尹晓燕《新就业,你准备好了吗?》,《工人日报》2020 年 6 月 3 日)
材料二: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本职工作之外发展副业,就此,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2014
名职场青年进行了调查。
主业和副业的关系 发展职场 B 计划
先做好主业,再发展副业
71
.4%
根据个人优势,选择 B 计划
58
.2%
主业是基础,依托主业发展副业
50
.2%
不影响主业前提下做副业,平衡好两者
关系
54
.8%
两者之间无明显区别,可互相取
代
31
.5%
做好 A 计划和 B 计划的职业规划
44
.4%
两者会有矛盾,互相影响 8.3
%
理性选择,不盲目跟风搞 B 计划
40
.2%
尊重职场规则和契约精神,遵守相关规
章制度
18
.0%
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负责人蒋建荣认为:“今年经历了疫情的考验,很多行
业受到了冲击,年轻人的职业观也有变化。有些人发现自己从事的工作稳定性不高,或想要为未来探索更
多可能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年轻人发展副业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他们在积极主动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
(摘编自孙山《如何处理主副业关系?》,《中国青年报》2020 年 12 月 30 日)
材料三:
下了班开网约车、当代驾,业余时间开网店、当主播,见缝插针创作文案、做视觉设计……随着就业
市场的变化,兼职就业、副业创业正悄然被更多人接受。不仅年轻人积极参与,不少中年人甚至退休人员
也兼职、搞副业。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意见,鼓励“副业创新”,正式为兼职和副业“正名”。意见明确,要着力激
发各类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打造兼职就业、副业创业等多种形式蓬勃发展格局。在科技进步与人
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的背景下,提倡“副业创新”不仅有利于个体价值的自我实现,也能有效为经济发展贡献
新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就业总量压力依旧存在。在这种情形下,通过灵活就业、兼职、
副业等多种途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各种机会利用起来,有利于实现更充分的就业。利用信息技术,
将碎片化的时间与碎片化的任务高效对接,大大降低了企业高技能人才的用工门槛,对全社会来说,有利
于人力资源高效配置。
不少单位并不乐见员工开展副业。这就需要观念的协调与法治的跟进,既要对影响本职工作的做法“亮
红灯”,让精于主业、干好主业成为共识;也要为个人可支配时间“开绿灯”,优化做兼职、搞副业的制度环
境和舆论氛围。随着兼职、副业增多,劳动者将在多雇主、跨平台间就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
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明晰劳动者做兼职、搞副业时的社保缴纳、薪酬等政策制
度,从而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报酬、休息和职业安全等权益。
(摘编自李心萍《副业也有大能量》,《人民日报》2021 年 01 月 08 日)
4.下列对副业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副业是相对于主业而言的,是指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发展的、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其余的工作。
B.副业的日渐流行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组织的变化、新业态的形成以及社会变局都有关系。
C.副业不仅有利于增加个人收入,也有利于增强本职工作的稳定性,还有利于个体价值的自我实现。
D.副业创新对实现更充分的就业、实现人力资源更高效配置、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可知,大多数职场青年对发展副业持肯定态度,也有少数人认为发展副业
会影响到主业,甚至有违职业规范。
B.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可知,多数职场青年对主业和副业有较为理性的认识,能权衡好二者的关
系,做出合理规划。
C.副业创新大大降低了企业高技能人才的用工门槛,加上对员工发展副业会影响本职工作的顾虑,一
些用人单位并不赞成员工开展副业。
D.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意见,鼓励副业创新,为兼职和副业正名,这会使副业创新拥有更好的前景,
副业创新将大有可为。
6.“面对新的就业形态,全社会都要做好准备”,要做好怎样的准备,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三贝先生家训
沈从文
年高有德的三贝先生不幸于今年正月初四日“遽返道山”了!这在 C 城是一种惊人的骚动,重大的损失。
当三声落气炮响过后不到五分钟,全县城人便都在纷纷议论他的“平生大节”了。大凡贤者身后,总有一部分
不能了解他伟大人格的人,常常立于反对方面加以攻讦诋毁。三贝先生自然也不是例外。也许是他太好——
不然,便是 C 县的舆论太不公允了:你无论走到什么地方,见了一个卖豆腐或卖落花生的小贩,问他“三贝
先生如何?”他答复了你所问以外,必定还附带地加一句奚落三贝的话,如“那个啬刻鬼”或“那老怪物”一类
言辞。
据说三贝是无疾而终的。还正是一般“积德厚福”人应有的事。不过,从田大伯妈处得来的消息,则又明
明是因问他做校长的那个儿子索退抚育费不得而气死的。田大伯妈是与三贝有瓜葛的人。她女婿曾拜寄过
三贝隔房堂弟做干崽,大概这话总不是全无把柄!
总之,三贝先生是今年正月初四日午时死去了。是“无疾而终”还是“气伤肚肠”而死的,不是我们应措意
的事,很可以不必再过问。倘若是真有那种好揽闲事的人寻根究底,只指示讣文给看就得了;讣文明明载
着“享年七十有八……无疾而终”。
三贝是有钱有势的人,丧事自然是非常之热闹。他第五儿子是现在县署第二科的科员,第六儿子——
就是有气死老子嫌疑的那个——又是中学的校长,儿孙又多,因之出殡那一天竟有许多人执绋。有用松柏
枝扎成的香亭,有用白布缠就的灵轿,有十来个敲法器的大师傅,有各种无字的脚牌,有朱红绫子的铭旌,
有写上“典型犹存”或“里失贤者”的挽联和祭幛,有两堂锣鼓及一队细乐,有一队制服整齐的学生,而且,知
事大人也屈尊到送丧。此外,典狱官张四老爷,地方财产保管处田老爷,宋连长,复查局刘局长,初从上
海毕业转来的九二先生……都莫不大襟上佩了一朵白纸花,沉肃谨敬地在鼻涕眼泪一把抓的孝子前头走着。
警察所长呢,另外又专派了四名着号衣年青的警兵,随同灵柩左右照料,免得那些打高脚牌、扛祭幛的小
孩子,沿途吵嘴滋事。
“好热闹阔绰的丧事!”
当灵柩从道门口菜市过身时,许多妇人、老头子以及卖白菜的老孀,和担水卖的哑爷,都带了羡慕神
气这样说。
三贝先生生活就是这样结束了,也可谓“生荣死哀”。
不过,人虽死去,但其“嘉言懿行”流传于 C 城老一辈人口中的却很多很多。大体都极有关于“世道人心”。
因此谨就我所知者,摘录一二;至其“出处大节”,则已有 C 县宿儒方梧庐先生为之作传,兹均不述及。
节抄家训:
过大桥时,应将脚步加速——但亦不必如驰如奔免撞损徐元记之窑货担子——不然,设于此时桥忽圮
下,岂不危极险极?桥久不修,年代渊远,适于此时圮下,实亦“事所必至理有固然”者也!
进城时,到城洞下亦应加快一脚,尤其是曾经失火之东门。并须用双手将脑壳掩护,如此,既可防意
外之虞,即或万一猛不知道于彼时从上面掉落一砖头瓦片,亦可因手在上而不至伤脑。至于到城门洞卖羊
肉、卖粉条、卖布那种要钱不要命之事情,千万莫去做。最好连买也莫买,即或东西再好,价钱再贱。
有客久坐未动时,应不俟呼唤时时将茶献客。冲茶之水不必顶沸——不沸之水则尤好。若然,客即不
知趣硬赖到吃饭后方去,其食量因喝水过多亦必大减。
逢年过节用大荤祀祖——其实不用亦可,不见“采藻明其洁”之训乎?——实在万不得已,最好是用零买
法为佳。譬如称肉一斤,则分为四处称,每处四两。如此办法,既可选择皮薄骨少心所欲得之肉,而斤两
上亦占便宜不少。
厕房粪坑到夏天粪过稀不能售出时,可加以草灰斗许;但应切记将草灰之价同时算入。
……
三贝先生家训多至百余则,而每则均有独到之见解,此处但选其一小部分耳。其行为尤嵚嵜不同于流
俗,容当汇次编出,以介绍于“未获亲炙”三贝先生诸读者前。
C 县大概是湖南一县,究竟在湖南那一处,我也不大清白了。至其家训,除为代加标点外,初未敢易去
一字。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 一项是(3 分)
A.“三贝”之后缀以“先生”,这称呼本身就有戏谑嘲讽的色彩。
B.文中将诋毁奚落三贝的人和羡慕三贝丧事热闹阔绰的人进行对比,从侧面表现出三贝先生性格的复
杂性。
C.民间正月初四有打扫室内,将垃圾堆到户外去的“扔穷”的习俗,小说将三贝先生的死期设置在这一
天,应该不是随意之笔。
D.三贝先生也许无疾而终,也许气伤肚肠而亡,这两种死因,其实都可以从文中找到蛛丝马迹。
8.本文不写三贝先生的墓志铭,却花了不少笔墨写和三贝先生之死无关的三贝先生家训,作者这样安
排有什么用意?
9.除了讽刺三贝先生,本文还嘲讽了哪些人事,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阳人。父鸣九,官安徽合肥梁园巡检。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
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新宁匪乱,从协标剿捕。叙功,大吏误以为
武生,拔补临武营外委,不就。至耒阳,佐当商理事。粤匪至,罄所有资助县令募勇筹防。贼知有备,不
来攻,城获全。玉麟不愿叙功,但乞偿所假钱,以是知名。咸丰三年,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
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六年,擢广东惠潮嘉道。十一年,授广东
按察使。同治元年,授兵部..右侍郎,节制镇将。诸将冲锋,玉麟每乘小船督战,以红旗为识,或前或后。
将士皆惴惴尽力。间入陆军察战状,往来飘忽无定踪,所经行军民莫敢为奸宄。光绪九年,擢兵部尚书,
以衰病辞。会法、越构兵,命赴广东会筹防务,玉麟募四千人从行,驻大黄骁。遣部将防琼州、钦州、灵
山,驻沙角、大角,与粤军联合。增兵设垒,编沙户渔舟,分守内沙港汊。法兵竟不至。十一年春,和议
旋成,停战撤兵。玉麟疏请严备战守,以毖后患,陈海防善后六事。是秋,以病乞休,温诏慰留。十四年,
扶病巡阅。至安庆,巡抚陈彝见其病笃,以闻,诏允开缺..回籍,仍留巡阅差使。十六年,卒,年七十五,
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建专祠立功地,谥刚直。玉麟刚介绝俗,素厌文法,治事辄得法外意。不通
权贵,而坦易直亮,无倾轧倨傲之心。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劾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
皆危栗。民有枉,往往盼彭公来。朝廷倾心听之,不居位而京察屡加褒奖,倚畀盖过於疆吏。
(节选自《清史·彭玉麟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
为附生
B.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
为附生
C.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
为附生
D.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
为附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辟,旧时选官制度,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征”“举”与此意义相同。
B.兵部,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主管武官的选用、考核及兵籍、兵械等事务。
C.赐恤,指官吏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前的功劳大小,追赠官爵褒封谥号,并给予其家属抚恤金。
D.开缺,此处指彭玉麟卸任。旧时指官吏因故不能留任,朝廷免除其职务,准备另选人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彭玉麟不恋钱财,散尽家财护城。广东盗贼到来,他用尽钱财帮助县令募集勇士筹备防务。耒阳城
保全后也不贪心功劳,声名远扬。
B.彭玉麟运筹帷幄,治军严整有方。担任兵部右侍郎,坐小船督战,以红色旗帜作为标志,忽前忽后,
将士们都紧张害怕而竭尽全力。
C.彭玉麟精忠报国,心系国家危难。光绪九年因年老生病而辞官,却逢法越交战,他不顾病体,主动
请缨并募集四千人前往防守广东。
D.彭玉麟未雨绸缪,上陈海防要略。中法和议后彭玉麟毫不懈怠,上书奏请周密准备,以防后患,并
陈述海防要妥善处理的六件事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2)间入陆军察战状,往来飘忽无定踪,所经行军民莫敢为奸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4~15 题。
寓驿舍①
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②。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②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
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
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亦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15.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离骚》中以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必须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9 分)
综观历代行草书大家,都有扎实的楷书功底,有的楷书功底甚至不亚于行草书,因为历史习惯于在一
个书家身上聚焦一个高频点而为行草盛名所掩盖。二王、张旭及近现代林散之、于右任等既是以流畅飘逸
的行草书名世,又有精微澄明的楷书展现。由此可见,从楷书入手才是学习行草书的________。但有些人
却认为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在楷书上不值得,甚至还说楷书就是行草书的羁绊,写多了反而会影响行草
书的发展,凡此种种,都是________。史载唐代狂草书家张旭的楷书就比草书鸣世更早,且有时评:“唐人
正书,无能出其右者。”此论虽有________之嫌,但也足以证明他的楷书成就在当时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 )。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学习楷书可以使初学者了解、掌握最基本的笔墨语言构成,正确
认识和熟练运用正侧、藏露、轻重、曲直等笔法和运锋要则,培养__________、严谨审慎的逻辑思维和起
止有度、法正完满的点画功夫,锻炼良好的控笔能力。所以,楷书不仅能使我们掌握基本的字形结构,而
且能使我们储蓄丰富的用笔体验,是初学者理想的入门书体,也是向行草书进发的滥觞。无论怎样,学书
之初从比较规正、端庄的楷书入手都应该是正道。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因为历史习惯于在一个书家身上聚焦一个高频点,他们的楷书成就为行草盛名所掩盖。
B.历史因为习惯于在一个书家身上聚焦一个高频点,他们的楷书成就为行草盛名所掩盖。
C.因为历史习惯在一个书家身上聚焦一个高频点而被行草盛名所掩盖。
D.历史因为习惯在一个书家身上聚焦一个高频点而为行草盛名所掩盖。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每个人对书法传统形态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但对书法本源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
B.每个人对书法本源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但对书法传统形态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C.每个人对书法传统形态的理解应该是一致的,但对书法本源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
D.每个人对书法本源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但对书法传统形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通衢大道 无稽之谈 闪烁其词 循规蹈矩
B.康庄大道 不经之谈 夸大其辞 循规蹈矩
C.通衢大道 无稽之谈 夸大其辞 规行矩步
D.康庄大道 不经之谈 闪烁其词 规行矩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为何寒潮频频来袭?①____________________:首先是北极海冰因素,其
次是赤道的拉尼娜因素。②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并不矛盾。事实上,正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近年
来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强度增强。全球大气的能量是守恒的,气候变暖使某个地区持续异常高
温,③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高温热浪、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全球气候变暖更多
是人为的因素,各国应共同努力,加强防范和应对能力。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5 个字。
2020 年 12 月 21 日,嫦城五号搭载的北京冬奥会展示品交接仪式在首钢举行。完成月球之旅的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旗、会徽、吉祥物,首次与公众见面。
12 月 17 日,嫦城五号在太空邀游 23 天之后返回地球,探测器上搭载的国际奥委会会旗一面、国际残
奥委会会旗一面、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旗各一面、会徽两对、吉祥物手办一对、吉祥物徽章两对,也
完成了月球之旅。这些冬奥会展品是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的生动写照,
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口号高度契合,充分体现了航天科技与冬奥文化的完美融合。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安顿儿
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
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
母善以渐化。
班级举行读书报告会,围绕“孟母三迁的当代启示”进行讨论。请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强加因果,根据原文第一段内容“近年来审美文化的热点大都与审美文化的市场有关,早几年人们
对于审美文化的市场化仍深感疑虑、心怀抵触,如今这种负面态度已日益被宽容、接纳甚至欢迎的正面心
态所取代”分析可知,前后句没有因果关系。
C.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三段可知,“邀请当红明星担纲出演”才是商业戏剧制造“卖点”无往而不胜的
做法。
D.曲解文意,“缺乏社会责任感”错,原文第五段“审美文化如何增强社会责任感、道义感的问题等,
解决得并不很好”,是说社会责任要增强而不是缺乏。
故选 B。
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是为了证明小说可以借影视走红”错误。原文列举几部电影的票房,不是为了证明“小说可以借影
视走红”,而是证明了影视借重文学之力而取得胜场,说明了“小说与影视联动”带来的商业效应。
故选 B。
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条件和结果倒置,根据原文第五段可知,“保持审美文化的品味”等问题解决好了,审美文化与市场
经济、商品社会才算真正做到去除分化、优化整合。
故选 D。
4.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也有利于增强本职工作的稳定性”错,材料二“有些人发现自己从事的工作稳定性不高”,是说为了
应对本职工作的不稳定性才要发展副业。
故选 C。
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从材料三看,“大大降低了企业高技能人才的用工门槛”是副业创新带给企业的好处,不是用人单位
不赞成员工发展副业的原因。
故选 C。
6.①个人:确立新的职业观,做好职业规划,至少掌握一项主业之外可以精通到作为职业的技能。②
企业(用人单位):更新用人观念,优化做兼职搞副业的制度环境和舆论氛围。③国家(政府):有关部门
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必须趁年轻赶紧为自己寻求新的职业规划”“应对未来最好的办法,一个人得有两份工作,一份主
业+一份精通到可以作为职业的技能,这个技能可以辅助你的主业,让你变得更加不一样”“今年经历了疫情
的考验,很多行业受到了冲击,年轻人的职业观也有变化”等分析,主要从个人角度分析,个人应该转变职
业观,做好职业规划,找到应对未来的办法,如一个人得有两份工作,一份主业+一份精通到可以作为职业
的技能,这个技能可以辅助你的主业。
结合“不少单位并不乐见员工开展副业。这就需要观念的协调与法治的跟进,既要对影响本职工作的做
法‘亮红灯’,让精于主业、干好主业成为共识;也要为个人可支配时间‘开绿灯’,优化做兼职、搞副业的制
度环境和舆论氛围”分析,主要从用人单位角度分析,用人观念需要更新,优化做兼职、搞副业的制度环境
和舆论氛围。
结合“随着兼职、副业增多,劳动者将在多雇主、跨平台间就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法
律法规,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明晰劳动者做兼职、搞副业时的社保缴纳、薪酬等政策制度,从
而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报酬、休息和职业安全等权益”分析,主要从国家政府层面分析,有关部门研究、制定
相关法律法规,明晰劳动者做兼职、搞副业时的社保缴纳、薪酬等政策制度,从而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等。
7.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B.“文中将诋毁奚落三贝的人和羡慕三贝丧事热闹阔绰的人进行对比”错误,“诋毁奚落三贝的人”和“羡
慕三贝丧事热闹阔绰的人”很可能是同一帮人,小说将其行为进行对比,表现了世人的好恶及趋附之心。
故选 B。
8.①本文意不在写三贝先生之死,而是借三贝先生之死来写世态人情。②出于“死者为大”“为死者讳”
的习俗,墓志铭多有虚饰褒扬之词,未必符合人物真貌。③家训,是家训订立者思想情感的综合体现,引
用家训,更能揭示三贝先生的思想性格。④用三贝先生自己的东西来揭三贝先生自己的短处,讽刺批判的
效果会更强。⑤家训是为了教育后人的,引用家训,还能有“三贝先生绵绵不绝”的意味,从而深化小说主题。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
本文意不在写三贝先生之死,而是借三贝先生之死来写世态人情。借死者讽刺时人,批判倾向鲜明,
通过讽刺辛辣的语言风格可以看出。
出于“死者为大”“为死者讳”的习俗,墓志铭多有虚饰褒扬之词,未必符合人物真貌,也未必真有其人,
但是这样的人又无处不在。
家训,是家训订立者思想情感的综合体现,引用家训,更能揭示三贝先生的思想性格。三贝先生是一
个谨小慎微,迂腐呆板的人,他在家训中写的过大桥怕桥毁塌殃及自己、进城怕城门洞落下砖头瓦片砸着
自己可以看出;三贝先生是一个吝啬贪小,处处工于算计的人。
“逢年过节用大荤祀祖——其实不用亦可,不见‘采藻明其洁’之训乎?——实在万不得已,最好是用零
买法为佳。譬如称肉一斤,则分为四处称,每处四两。如此办法,既可选择皮薄骨少心所欲得之肉,而斤
两上亦占便宜不少”,可知用三贝先生自己的东西来揭三贝先生自己的短处,讽刺批判的效果会更强。
家训是为了教育后人的,引用家训,还能有“三贝先生绵绵不绝”的意味,从而深化小说主题,表现了社
会的众生相,展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的评判标准,深化了主旨。
9.①嘲讽了羡慕三贝先生丧事热闹阔绰的市井小民的趋附之心。②嘲讽了一众吊丧官员的道貌岸然和
耀武扬威。③借“有气死老子嫌疑的”第六个儿子,嘲讽了孝子贤孙大办丧事的虚伪。④借三贝先生的家训,
似乎还嘲讽了其他小市民为人处世的狡猾。⑤末段不说 C 县在哪,暗示小说中所嘲讽的人事在湖南,乃至
中国都是一种普遍现象。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当灵柩从道门口菜市过身时,许多妇人、老头子以及卖白菜的老孀,和担水卖的哑爷,都带了羡慕神
气这样说”,即嘲讽了羡慕三贝先生丧事热闹阔绰的市井小民的趋附之心。
“此外,典狱官张四老爷,地方财产保管处田老爷,宋连长,复查局刘局长,初从上海毕业转来的九二
先生……都莫不大襟上佩了一朵白纸花,沉肃谨敬地在鼻涕眼泪一把抓的孝子前头走着。警察所长呢,另
外又专派了四名着号衣年青的警兵,随同灵柩左右照料,免得那些打高脚牌、扛祭幛的小孩子,沿途吵嘴
滋事”,即嘲讽了一众吊丧官员的道貌岸然和耀武扬威。
“第六儿子——就是有气死老子嫌疑的那个——又是中学的校长,儿孙又多,因之出殡那一天竟有许多
人执绋。有用松柏枝扎成的香亭,有用白布缠就的灵轿,有十来个敲法器的大师傅,……有一队制服整齐
的学生,而且,知事大人也屈尊到送丧”,即借“有气死老子嫌疑的”第六个儿子,嘲讽了孝子贤孙大办丧事
的虚伪。
“至于到城门洞卖羊肉、卖粉条、卖布那种要钱不要命之事情,千万莫去做。最好连买也莫买,即或东
西再好,价钱再贱”,即借三贝先生的家训,似乎还嘲讽了其他小市民为人处世的狡猾。
“C 县大概是湖南一县,究竟在湖南那一处,我也不大清白了。至其家训,除为代加标点外,初未敢易
去一字”,可知末段不说 C 县在哪,暗示小说中所嘲讽的人事在湖南,乃至中国都是一种普遍现象。
10.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彭玉麟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他的)族人夺取他家的田产,(彭玉麟一家)躲避到郡城居
住,做协标的书识来奉养母亲。知府高人鉴看到他的文章,对此感到惊奇,招他进入官署读书,作为附生。
“书识”固定词组,意思是临时官吏,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BD。
“读书”是固定词组不能断开,“为”的主语是彭玉麟而不是“书”,在其前断开,排除 A。
故选 C。
1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故选 A。
1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
C.根据原文“命赴广东会筹防务”可知“主动请缨”错误,应为朝廷命令在前,募集勇士在后。
故选 C。
13.(1)其余九营有很多是武官。报告事务都依靠彭玉麟,彭玉麟暗中主导了整个水军。彭玉麟在开
始创制水军的规章制度过程中有很多的谋划。
(2)他悄悄进入陆军查看战况,到来离开很快速没有固定行踪,行程中经过的地方的军民没有谁敢做
违法乱纪的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注意以下关键字词的正确翻译:
(1)白:报告;隐:暗中;草创:开始创建。
(2)间:悄悄;莫:没有谁;奸宄:违法乱纪的事。
参考译文:
彭玉麟,字雪琴,是湖南衡阳人。他的父亲彭鸣九,官至安徽合肥梁园巡检。彭玉麟十六岁时,父亲
去世,(他的)族人夺取他家的田产,(彭玉麟一家)躲避到郡城居住,做协标的书识来奉养母亲。知府高
人鉴看到他的文章,对此感到惊奇,招他进入官署读书,作为附生。新宁盗匪作乱,他跟着协标搜剿抓捕
盗贼。评议功勋的时候,将领误以为他是军事官员,提拔补任他为临武营外委,他不去。到耒阳,佐任当
商理事。广东盗贼到来,他用尽所有的钱财来帮助县令募集勇士筹备防务。敌人知道他们有防备,没有来
攻打, 耒阳城得以保全。彭玉麟不愿评议功劳,只是请求归还所借出的钱,因此他的声名被世人所知。咸
丰三年,曾国藩管理水军,创制十个营,征召他分管一个营,其余九营有很多是武官。报告事务都依靠彭
玉麟,彭玉麟暗中主导了整个水军。彭玉麟在开始创制水军的规章制度过程中有很多的谋划。咸丰六年,
提升为广东惠潮嘉道。咸丰十一年,授予广东按察使。同治元年,授予兵部右侍郎,管理监督各镇守的将
领。将士们突入敌阵跟敌人厮杀时,彭玉麟经常坐着小船督战,用红色旗帜作为标志,有时在前,有时在
后,将士们都紧张害怕而竭尽全力。他悄悄进入陆军查看战况,到来离开很快速没有固定行踪,行程中经
过的地方的军民不敢做违法乱纪的事。光绪九年,提升为兵部尚书,因为年老生病而辞官。恰逢法国和越
南交战,朝廷命令他奔赴广东主持谋划防守事务。彭玉麟募集到四千人跟着他去,驻守大黄骁。他派遣部
将防守琼州、钦州、灵山,驻守沙角、大角,与广东军联合。增加士兵设置堡垒,整编沙洲上的人家和渔
船,分派他们把守内海港口。法国军队最后没有到来。光绪十一年春天,朝廷和法国的和议很快达成,停
战,各自撤兵。彭玉麟上书奏请严密备战和防守,来防备后来的祸患,陈述妥善处理海防遗留问题的六条
举措。这年秋天,因为生病请求退休,朝廷用词情恳切的诏书来劝慰挽留他。光绪十四年,彭玉麟支撑着
病体巡行视察。到了安庆,巡抚陈彝看见他病情严重,让皇上知晓这件事,皇上下诏书允许彭玉麟卸任回
乡,仍然保留巡阅差使的职务。光绪十六年,彭玉麟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称号,按照
赐予尚书的规格给其家属抚恤金,在他立功的地方建立专祠,赐予谥号刚直。彭玉麟刚直耿介与一般人完
全不同,历来讨厌法令条文,做事时总能在法令条文外有所变通。不与权贵相交往,并且坦荡和悦正直磊
落,没有排挤打压同僚、高傲自大的心。每次外出巡查,侦查到官员不守法纪就弹劾惩治,情况比较严重
的按照军法把他们斩首,斩杀之后报告皇上,所以他所到之处,官员都恐惧战栗。百姓有冤屈,常常盼望
彭公来。朝廷竭尽诚心听从他的意见,他虽不处高位但朝廷定期考核官员时多次被表扬嘉奖,朝廷对他的
倚靠信任超过高级地方官。
14. 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奋发有为和超然物外情感”错,应是“物是人非”。颔联运用两个典故,“鲲自化”用《庄子•逍遥游》
鲲化为鹏故事,喻指不少得志者飞黄腾达,官运亨通,但他们扶摇宜上,与我本不相干;“鹤仍归”用《搜神
后记》中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故事,一方面切自己此日旧地重来,一方面有物是人非之叹。这一联用
的两个典故,格言升沉异势,深寓感慨,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
故选 B。
15.①借景抒情。首联写地处僻静的“闲坊”,陈旧、荒凉的“古驿”经常掩着门,空荡荡的,表现了驿舍
荒凉幽寂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②动作描写。诗人在细细数竹、量松时发现竹增松长,从
而感慨时光飞逝,壮志难酬。③对比手法。尾联用今昔对比,通过曾经壮志豪情的诗句,而今蛛网尘封,
字迹模糊,抚今追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需要明确手法,结合诗句
内容分析。
通过分析诗句可知,首联写景叙事,“闲坊”“古驿”的荒僻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冷的感情。颔联运用鲲化为
鹏和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典故感慨人事浮沉,物是人非。颈联紧承“仍归”,运用动作描写,写此日追寻
旧迹的行动,故地重游,驿中庭院已经起了变化。那片竹子比过去长得更多了,那株古松比过去长得更粗
大了。诗人在思量这些年闲抛的岁月,亦在寻找这些年往来奔波的脚印。竹增松长,岁月如流。可见这数
竹量松看似悠闲的动作中,实含有无穷感慨,万种凄惶写作者一根根数竹,解下腰带量松,这些动作寄寓
了作者岁月如流的无穷感慨。尾联今昔对比,壁上的诗句,留下了往日的雪泥鸿爪,也记下了当日的激烈
壮怀,抚今追昔,诗人怎能不心事万千结联?感慨今夕,情感沉痛。
16.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 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妇姑荷箪食 童
稚携壶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书写:既,蕙,茝,辩,箪,携。
17.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主干为“历史为行草所掩盖”,不合文意及客观实际。BD 项语序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将“历
史”放在“因为”后面。C 项句式杂糅,“被……”和“为……所”只能使用一个。
故选 A。
18.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补写句子所在段落阐述楷书是初学者向行草进发的滥觞,学书之初应从比较规正、端庄的楷书入手,
强调“对书法本源的认识”,据此可以排除 B.D 两项。从段落内容上看,所表述的意思是“每个人对书法传
统形态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对书法本源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据此可排除 C 项。
故选 A。
19.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通衢大道:指四通八达的大道,宽广的道路。康庄大道:宽阔平坦的大路,比喻光明美好的前途。这
里指的是“正确途径”,并非“美好的前途”,应用“通衢大道”。
无稽之谈:无从查考的毫无根据的说法。不经之谈:指说话没有经典做根据,不可相信。形容说话荒
唐,不合常理。这里更强调的是“没有根据”,而不是“没有道理”,应用“无稽之谈”。
夸大其辞:指把事情说的超过原有的程度。闪烁其词:意为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泛指不肯透露
真相或有意回避要害问题。依据前文“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的评论,这里应用“夸大其辞”。
规行矩步:一是形容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二是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循规蹈矩:原指遵守
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作变动。依据后文的“严谨审慎”,这里应用“规行矩步”。
故选 C。
20.是因为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 寒潮与气候变暖看似对立 周围某个地方温度就会下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结合“为何寒潮频频来袭”“首先是北极海冰因素,其次是赤道的拉尼娜因素”分析,前面提出问
题,后面具体明确两个原因,此处可以明确是因为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第二处,结合后面“其实并不矛盾”分析,主体讲“寒潮”“全球变暖”,此处主要讲这两个现象看似对立,
与后面表明观点实际上不矛盾衔接恰当。
第三处,结合“全球大气的能量是守恒的”“气候变暖使某个地区持续异常高温”分析,抓住“守恒”“异常
高温”分析,那么为了守恒,肯定有某个地方温度异常下降,此处填入相关意思的语句即可。
21.示例:①2020 年 12 月 21 日,②北京冬奥运会展示品交接仪式在首钢举行,③完成月球之旅的冬
奥会展示品首次与公众见面,④这些展品体现了航天科技与冬奥文化的完美融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第一段是新闻导语,可从中压缩出本次新闻的主要事件“2020 年 12 月 21 日,北京冬奥运会展示品交接
仪式在首钢举行”;具体内容“完成月球之旅的冬奥会展示品首次与公众见面”。然后从新闻主体里压缩出本
次事件的意义,“这些冬奥会展品是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的生动写照,与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口号高度契合,充分体现了航天科技与冬奥文化的完美融合”,可压缩成“这
些展品体现了航天科技与冬奥文化的完美融合”。
22.例文:
环境影响人成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环境影响人的成长。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是啊,人生的最初即为一张白纸,底色便是环境给渲
染上的。
有人说:“成才的因素不在于环境在于自身。”那么司马迁又是如何书写《史记》,成就重于泰山?泰戈
尔又是如何将双指染上鲜血,成就世间绝唱?贝多芬又是如何扼住命运的咽喉,弹奏《命运交响曲》?倘
若周恩来年少不去巴黎深造,何以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的领袖?难道一个人能在虚空的环境下创造一个时
代吗?我想客观的逆境和氛围能够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是否成才。
有人说:“意志不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那么地心说为何会风靡一时?“跟风”这个词又怎么而来?大街
上刷抖音的人又为何越来越多?当别人都在学习了,自己也没了玩的动力,一个好的氛围可以将人置身于
天堂,相反,就如同在地狱磨练。
所以我们认为人的成长受环境熏陶,“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
质。”人生仿佛一幅画需要环境去渲染;人生仿佛一件金衣,需要环境的加冕。环境是成长最好的养料,是
我们跨过悲愤河流的坚不可摧的桥梁。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又有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家耳熟能
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此理。当一个人身边所接触的人是正直者,这个人很容易也变为正直的人;反
之,友人皆为巧言令色者,这人也容易变为巧言令色者。对于事物的判断也是如此,当一个错误的想法被
周围人都认为是正确时,这位有自觉者也会对自己开始怀疑。当更多人都如此认为时,这个人就会接受这
错误的想法。
故人处世间,没有良师益友提拔就随波逐流,如果是好的风气则有好的影响,如果是坏的风气,则受
坏的影响。纵观历朝历代与世界各国,各种思潮、制度,屡屡变更,皆没有一定。每个时代的人多被那个
时代的思潮制度所影响,很少能跳出这种局限。
俗话说得好“环境造就人”,环境能影响人,可以熏陶人,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它能从多个侧面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支配着孩子思想道德行为。良好的环境能成就一个人,而不良
的环境也将会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负面作用,当然这里的环境既指家庭环境、也指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大
家也都听过易中天品三国吧,在电视上曾进行过专题报道,他的成长就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
易中天的父亲是大学教授,热衷于搞学术研究,家里藏书丰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地就好学
乐学了。他的儿子个个都很有优秀。易老在电视采访中说:“我从来没有为儿孙们的学习操过心,也从来没
有打骂过他们。”最后总结时说,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关键,言传不如身教。
所以,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就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环境感染着孩子、教育着孩子,
无言胜于有言,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可见环境影响人的成长,孟母三迁的故事于
当今时代依然有它的参考价值。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点】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指令是:班级举行读书报告会,围绕“孟母三迁的当代启示”进行讨论。
请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可见明确了主题“孟母三迁的当代启示”和文体“发言稿”。
所给材料是一段文言文,首要的是翻译: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
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
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
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
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审题】
所给材料是同学们熟悉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使用提取关键词句法,提炼出“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也可以使用由果溯因或者由现象看本质法,理解到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或者家长的见识和格局决定了孩子
的未来。孟母三迁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
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启发人更多的思维。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母
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吃饱穿暖之外, 还要言传身教, 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
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周围的人的言行影响, 孩子在幼儿时
期模仿力最强, 所以应该给他们良好的环境。 古人教导我们要与圣人为伍, 远离琐碎事和卑鄙小人, 才
能有所成就, 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孟子学成,他的母亲功不可抹。
【立意】
(1)由孟母三迁看教育中母爱的作用。
(2)培养的过程中环境的重要性。
(3)环境是外因,内因——孩子自身才是决定因素。
(4)教育的路上既要重视内因(环境)还要重视内因(自身)
【素材】
精彩片段型:
(1)孟母三迁的故事,向我们道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那么,随着现在时代的改变,孟母三迁的教育意义,还适合我们当下这个社会吗?这个我们可以从两个方
面来探讨:首先,从故事的寓意的方面来说,是完全合适的,这点是不可置否。从古至今,这个故事一直
被视为典型的正面教材在宣扬。直到现在,就连没入学的孩童都会咿呀不清的背诵着千古名篇——《三字
经》里的“……昔孟母,择邻处……”。它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成长和教育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从各种
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到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再到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都具
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故事的道理和教育意义永不过时。
(2)从现实生活方面来说,又有不适合的地方。我觉得这个环境,并不单一的指身边的环境,应该是
家庭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首先,从家庭环境方面来说。一个人的成长,首先的是受家庭环境的影
响,父母的态度、素养和职业等,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态度是导向,他们要把你培养
成什么样,往哪个方向培养,甚至决不决定去培养,态度决定一切。父母的素质素养也很重要。素质素养
不高的父母,很难培养出一个高尚的人才,或者说一个合格的人才。毕竟,在现在社会中,人品真的很重
要。其次是社会环境。在古代,这个因素的影响可能要小很多,因为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
水平也不是很高,教育资源相对来说,差别不大;但是在现在,社会环境的影响绝对也不容小觑。相信如
果你是住在大山深处,和住在繁华都市的孩子们相比,无论是教育质量、教育资源,还是眼界、世界观,
都会有很大差别。所以,如今复杂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现在教育资源的差别。因为这些内因和外因的因素,
致使现在的人不可能像孟母那样“任性”,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奋斗,努力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这样才可能
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教育资源。
(3)孟母三迁的寓意教育意义,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可以借鉴的和学习的。但是从现实生活中的
角度来说,并不值得模仿。所以,对于孟母三迁故事的教育意义,适不适合我们当代,应该辩证地去看待,
不可盲目的去模仿,也不能忽视其深刻的道理。同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完全倚重很多理论上
的教育理念,实践最重要。比如,在每个家庭环境中,父母以身作则,不在孩子面前一味地玩手机,多带
孩子一起看书学习,这样的实践活动,远比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重要的多,也管用的多。
还有,在我国一些优秀的传统美德中,如果父母也能以身作则的用实际行动去发扬,比如,在父亲节、
母亲节和教师节这样节日里,带着孩子去看望和慰问他们,不要只在朋友圈里去问候,那么,孩子们肯定
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我们的传统美德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