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 2021 年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卷(二)(新高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将条形码
衡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讲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不仅推动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而且在谋划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
简称“新基建”)来推进经济增长。
“新基建”能否真正实现既定目标,核心在于能否顺利出现技术革命。如果“新基建”投资符合新技术革命
的发展方向,那么“新基建”投资将有助于促进或者加快技术革命的出现,助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加速变
革就值得期待,但如果“新基建”投资偏离经济社会发展轨道,那么新技术革命可能就无法如期出现。从这个
角度看,“新基建”实现既定目标的前提是政策制定部门能够有效研判下一轮科技革命,只有认清未来科技革
命的方向、演变路径及重点领域,才能有效地推动“新基建”有的放矢,这样的“新基建”才能形成经济发展新
动力,否则可能会出现巨大浪费甚至巨大损失。
然而,技术创新是小概率事件。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技术革命往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
等微观主体通常不愿意进行大规模研发创新的投入,世界主要国家大多注重对研究创新的支持,以提高企
业等微观主体的创新意愿,但政府的介入未必就能实现加速技术创新或者技术革命的目标。新能源汽车作
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截至目前在电池材料等重要领域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仍
不明朗。
(摘编自陈建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形成增长新动力》,《学习时报》2020 年 3 月 18 日)
材料二: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广为流传的话道出了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先导作用。
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顺畅流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
基础性条件。基础设施犹如经济社会发展的筋骨,节点布局合理、网络密度适宜、通道运行高效、传输能
力符合社会需要,筋骨就强健有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就稳固有效。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设施”形式日益多样,但“基础”作用并未改变。在农业社会,水对于耕作的重
要性不言而喻,水利设施的好坏直接决定农耕水平与农民生活质量。我国古代修建的都江堰、郑国渠等一
批大型水利工程,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奠定了重要基础,对增强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工业社会,机械设
备等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交通运输、管道运输、电力网络等成为重要基础设施。英国工业革命
后,原有水运体系难以满足运输需要,铁路迅速发展,加速了其工业化进程。进入信息时代,数据和信息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互联网成为重要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可见,
基础设施只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升级,才能持续发挥支撑作用。基础设施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建设需
既适应当下又面向未来,既科学安排又适度超前。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种资源要素空间分布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
然,配置各类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水平大幅提升,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
撑。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在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
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其表现之一就是城乡和区域之间基础设施
发展不够均衡、人均基础设施存量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尚需时日。还应看
到,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等需要,
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势在必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基础设施建设
必须先行。当前,既要合理扩大基建规模,又要抓紧补齐基建短板;既要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又
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只有统筹好存量与增量、传统基建与新基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才能
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稳固支撑。
近年来,党中央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谋篇布局,从“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再到“加快推进国家规划
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
系”“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等,充分体现了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的重要
思路。认真贯彻落实这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必将显著提升我国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摘编自殷鹏《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人民日报》2020 年 4 月 20 日)
材料三:
在党中央决策部署下,“新基建”进入了加速推进的快车道。中经论坛特别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
围绕“新基建”的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新基建”成为疫情期间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新基建”到底“新”在哪里?与传统基建的区别是什么?
“新基建”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新。“新基建”主要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
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二是模式新。“新基建”加速新技术的产业应用,并催生大量创新应用
和产业形态,扩大了新供给,形成新的经济模式,从而带动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等相关
产业和经济发展,同时借助新兴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手段为更大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可能,甚至推动产生新
的新兴战略产业;三是领域新。“新基建”不同于以铁路、公路、桥梁等为主的传统基建,有全新的应用领域,
如全联网应用、天地通讯、智慧城市等。
加快推进“新基建”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应采取哪些有效举措加快“新基建”建设进度,进一步释放我国
经济发展新动能?
刘韵洁: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跟踪模仿向创新驱动迈进的关键阶段,部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我国
在未来网络与通信领域的制造工艺、标准制定、产业生态等方面,距离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需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
张新红:发展“新基建”,面临技术、资金、体制、模式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目前,具备条件的地区和
企业加快推进“新基建”的热情很高,但相关资料显示,真正与“新基建”相关的项目并不多,占基建总投资的
比重也不高。各地应加快研究制定专门的“新基建”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研究建立“新基建”绩效考评体系,
包括覆盖面、渗透率、质量、用户体验、普遍服务落实程度等多维度考察,及时了解建设成效及其社会经
济效应。
(摘编自《增强“新基建”带动性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中国经济网”2020 年 4 月 17 日)
1.下列对“新基建”和“传统基建”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基建”主要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传统基建”则主要以铁路、
公路、桥梁等技术要求不高的建设为主。
B.“新基建”不局限于有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无形的平台、应用系统的建设;“传统基建”主要围
绕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形设施建设。
C.“新基建”能催生大量创新应用和产业形态,推动产生新的新兴战略产业;“传统基建”则需要在原有
设施的基础上改造升级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D.“新基建对经济效率提升显著,在我国拥有较大发展空间;“传统基建”提供的主要是基建项目自身
的功能,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有所弱化。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政策制定部门能够有效研判下一轮科技革命,那么将会为接下来的“新基建”指明方向,更好地
发挥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
B.由于技术革命的不确定性,企业等微观主体在大规模研发创新上不愿过多投入,只要国家政府不断
介入,就能加速技术创新发展。
C.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只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
设才能持续发挥支撑作用。
D.我国的“新基建”虽然面临技术、资金、体制等困难,但目前已经进入加速推进的快车道,未来会给
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运用假设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具体明确地论证了“新基建”与技术革命之间的密切关系。
B.材料一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例,旨在论述“新基建”的发展需要依靠政府强有力的补贴。
C.材料二开篇运用引用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基础设建设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D.材料二列举了不同历史阶段所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又立足当前国情分析,现实意义强。
4.如果你是中经论坛的记者,有机会采访材料二的作者,你会提出什么问题?请根据材料二内容提出
两个采访问题。(4 分)
5.如何推进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请根据材料有关内容,提出三条合理化的建议。(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蓝天下的祥云
禾源
①从去年腊月到今年春节的假期,一直都是好天气,虽说有过一两天阴云,下过一场小雨,但时日很
短,一直都是丽日晴天。可新型冠状病毒如同鬼魅悄然降到武汉,让处处迎春的华夏大地罩上一股阴霾,
让人感觉听风凄凉,见水流悲。我一次次地看着湛蓝的天空,寻找着祥云,找到了诗人梁平的诗行:
“墙上的日历发炎了,
一页一页脱落。白云裁剪的口罩,
武装了交通、社区和场所的公共呼吸。”
……
找到了诗人叶玉琳的诗句:
“请战出征的白色身影
挤满专列和专机
黑漆漆的夜晚,前方
宣告锁城,他们却义无反顾
上演最美逆行”
……
“一袭袭白衣,在病房穿梭
用生命守护生命,不眠不休”
……
②我一行行细读,体味着九省通衢武汉病发日子里的国人情怀。体会着明洁天空祥云的所往,她们化
作一个个口罩,化作一个个白衣身影,鏖战在疫情的战场。
③当我戴上口罩时,如同与吉祥亲吻,清新杀毒味让我觉醒,几十年的春秋,几十年的平安岁月,让
我觉得有些失聪失敏,有些麻木。我顺择正月初八为女儿婚期,正为其筹备着婚事,虽说女儿声声告诫,
现在是非常时期,要把婚期推迟,而我以“天行有常”而搪塞,她不断地给我发来一条条链接,一次次说服,
直到 1 月 24 日我才听从她的建议,推迟婚期,正月初一才一一打电话向亲友表示歉意。可此时依存冷漠与
侥幸心态,还与一家影视公司约定正月初三到村点采风之事,直到正月初二,疫情越来越严重,才取消了
这个约定。
④今回首,惭愧至极,空长年岁。在一封封“国有战,召必回,回必战,战必胜”的请战书面前,俯首低
眉。至此,我心系武汉,心系自己身边的疫情动态。
⑤1 月 28 日读到了叶玉琳的诗《致敬》,1 月 30 日又读到梁平的诗《保卫武汉,保卫家园》,还读了微
信上许多诗文,几次也想在键上敲下自己的心语,可一天天越发严重的疫情,一处处严防死守的消息,我
不知从何下笔,再昂首看天,从早上看到中午,中午看到晚上,天上的星星闪烁,新月如钩。就是这弯月,
钩动了我的心弦,拉足我勇气的弓弩,把我的勇敢射向苍穹,向天呐喊“天若有情,请来个雷霆万钧,立毙
瘟神。天若有情,就驱邪灭魔,让祥云闲然,让亲人团聚,让万家灯火再点吉安!”
⑥强弩又把我的心神射向疫情战场的英雄儿女的身边。
⑦“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空寂的街巷,寥落的灯火下涌动的力量,我们清晰感知。这,是一股
闯过难关的信念和决心,千万武汉人咬紧牙关,他们知道,闯关,武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武汉更不是孤军
奋战!”我读到这,听到的是祖国各地“疫情就是命令”的回应,听到的是暖心的诗行,勇敢逆行者的心语。
⑧“啊呦,年纪这么小呦,跟我家小女一样大哟。有事情跟阿姨讲,阿姨尽量帮你们解决呦……”这是一
位武汉大娘与一位白衣小天使的对话。
⑨“我是感染科医生,我去!…‘我跟家里人都讲好了,随时准备出发。’”这是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感染科
的一名“老兵”。17 年前“非典”疫情时,年纪尚轻的她自愿报名投身防疫隔离一线;17 年后,面对武汉疫情,
她依然冲锋在前。
⑩“只有武汉这个大家庭痊愈了,我们小家才能幸福!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胜利之时,再是我们新婚之
日。”这是武汉 90 后推迟婚期投入抗疫情战役中的年轻人心语。
……
⑪我把手机屏幕视为偌大的天空,他们的身影就是朵朵祥云。
⑫身边的朋友,同城工作的同事,曾经的学生,在发来春节问好的同时,发来抗对疫情的方法,还发
来他们投入战场第一线的工作情况。他们取消假期,有的在交通关卡把关检测,有的深入社区乡村摸排归
乡人员,有的进村进公共场所消毒防护。一位在厦门经商的学生,带着厦门商会人员的捐款购买防护口罩
捐献灾区,还有一位卫生防疫部门工作的朋友因一周多的劳疾,今天躺在床上不能起床。……仿佛他们都
是使命所赋,职责所在。
⑬“防护疫情,大家少出门,若实在需要购买生活必需品的,你们写张纸条现在给我,社区统一购买,
送上门。”他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社区干部走街串巷地走着。
⑭看看这些,再想想手机微信上的一些视频与文字,想骂人的情绪一涌而上。他们读书识文,能电脑
制作,难道就不懂得古人尚有“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的常礼吗?殊不知所有的幽默在此时是那
样的酸涩吗?虽然君听不到武汉的哭泣,听不到为守护生命的第一线人员累倒的声响,听不到那些失去亲人
时撕心裂肺的嚎啕,那该看看那些抗战在武汉、守护在城乡一线的报道,怎么不为他们送去几句暖心的话?
君能平安宅家,那是多少人的付出!
⑮“江河颔首,大地回响
浩瀚的夜空下,我对天仰望
向一盏点亮的灯深深致敬” 。
⑯这是诗人叶玉琳的情怀,也该是有良知者的情怀。在无常的世界里,纵是黑暗的日子,悲悯与敬畏
就是心灯。在丽日晴天下,勇敢担当的逆行人就是祥云。
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认为几十年的平安岁月让“我”变得有些失聪失敏,有了一定的冷漠侥幸心态,而越来越严重的
疫情让“我”觉醒。
B.文中“就是这弯月,钩动了我的心弦,拉足我勇气的弓弩……”,“我”用这弓弩射出的只是立毙瘟神、
驱邪灭魔的愤怒。
C.一位武汉大娘与一位白衣小天使的对话,饱含着武汉大娘对白衣小天使的关心、爱护,也是对白衣
小天使的奉献精神的赞扬。
D.“我是感染科医生,我去!”这简洁而有力的话语充分体现了感染科“老兵”救死扶伤、勇于担当、冲锋
在前的无畏精神。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的开头写去年腊月到今年春节的好天气,起笔自然,衬托了新冠病毒降临武汉的突然、意外,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伤。
B.文章第②段承接上文抒写了“我”读诗后的感受;又用比喻的修辞赞扬了白衣天使们的精神,过渡到
下文与其相关的叙写。
C.文章没有写武汉战疫情的具体情况,而是借助联想、想象叙写了医护工作者支援武汉的情况以及人
们对武汉、对疫情的关切。
D.为了突出主题,文章选材典型、全面:医务工作者,有年长的老兵,有推迟婚期的 90 后;其他人
员,有街道干部,有普通人。
8.结合文本,说说文章结尾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4 分)
在无常的世界里,纵是黑暗的日子,悲悯与敬畏就是心灯。
9.文章两次引述叶玉琳的诗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乐
安,朱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出按江西,
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
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即具
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早辄上闻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
修缮。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
太行伏盗皆避匿。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二品俸。初,也先深入,视京城可旦夕下。谦令石亨设伏空舍,
遣数骑诱敌。敌以万骑来薄,副总兵范广发火器,伏起齐击之。也先弟孛罗、平章卵那孩中炮死。相持五
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知终弗可得志,又闻勤王..师且至,恐断其归路,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
论功,加谦少保,总督军务。谦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固辞,不允。谦性故刚,视
诸选耎①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又始终不主和议,虽上皇实以是得还,不快也。景泰八年
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诬谦等与黄㺨构邪
议,更立东宫。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千户白琦又请榜其罪,镂板示天下。一时希旨取宠者,率以谦为口
实。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
都督同知陈逵感谦忠义,收遗骸殡之。逾年,归葬杭州。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耎(ruǎn):软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B.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C.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早/辄上闻
D.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超迁,迁是指古代调动官职,超迁是指超越一般的升迁过程,职位得到连续升迁。
C.勤王,指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蟒衣,明代创制的一种绣蟒的官服,明初只限于皇帝左右宦官及得宠亲信人臣等所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谦口才出众,明察秋毫。在朱高煦投降一事中,他奉旨口列罪状,最终朱高煦伏法认罪;在江西
时,他昭雪冤屈的囚犯有数百人。
B.于谦正直为民,震慑一方。黄河水患,他主持修筑堤坝,设置亭长并督促加强维护;他没收守边将
官私自开垦的田地来供给边防用度;太行的盗贼迫于他的威望都隐匿起来。
C.于谦运筹帷,居功不傲。也先入侵,他命令石享设下埋伏,派遣骑兵诱敌深入,历时五天打败也先;
朝廷评定功绩,他以边疆不稳为由坚决推辞。
D.于谦含冤遇害,义感天地。他因石亨等人的诬陷而遇害,死之日,阴云聚集,天下人都认为他冤枉;
陈逵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殓他的尸体埋葬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
(2)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千户白琦又请榜其罪,镂板示天下。
14.《明史》称赞于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可是他最终却含冤而死,原因何在?请结合文本简要
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5~16 题
临江仙
尹鹗
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梦等闲成。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
红烛半条残焰短,依稀暗背银屏。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片前两句是环境描写,深秋寒夜,冷月当空,万籁俱寂,渲染出静谧萧索的气氛。
B.“等闲成”一改“难眠”之常用写法,写了好梦的轻易而至却倏忽而逝,别出心裁。
C.“巡”二句承接上句,写主人公“幽梦”难续,因无法记起梦中情景而幽怨难平。
D.下片前两句看似写烛,实则写人,室内的红烛残焰暗淡,与人的现实状态相映相融。
16.最后三句在抒发情感上有哪些特点?(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_____ ,____”两句照应上文“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人之甚寒,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 ,___。
(3)李清照《一剪梅》中“____”从客观景物和主观感受来表现秋的到来;“___”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
与“独上兰舟”等相拍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11 分)
远行的游子,人在他乡,经历了春秋代序、斗转星移,看惯了霜霑林木、北雁南飞,遭际了江湖秋水、
世情况味,在与家疏离的漂泊中感受着乡愁的苦痛。对于涌起乡愁的人来说,周遭无一不是可感之景,无
一不是可触之情。冬去春来、物候变化、时空间隔,都会引发游子内心深处的乡愁。不论是(甲),还是(乙),
不论是(丙),还是(丁),不管你走了多久、走了多远,乡愁一起,失魂落魄。
“乡”的繁体字是“鄉”,甲骨文写法中,左右是二人,中间是食物,像两个人相对用餐的样子。相对用餐
意味着关系亲近、和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有人与土地的和谐,有人与环境的和谐,(1) 。
“乡”是那一片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家乡的土地养育了千千万万的民众,是人们生存的根基。
“家”“宁”“宜”“宴”等汉字形体都有表示住在家乡的房子里,获得宁静、安居的生活的涵义,而离开家乡就是
他乡之“客”,就是“寄”人篱下。而一旦客居在外,从地缘上、心理上都会感觉漂泊。这时往往会回忆起那一
份和睦的温情,为孤寂冷清的生活带来慰藉,这就是乡愁巨大的文化张力。
乡愁是我们最根本的血脉,是我们民族的印记。(2) ,我们不仅身体远离了家乡的土地,
而且心理也远离了民族的精神气质。乡愁是中国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基础,乡土的厚重与和谐能分别消除无
根的漂泊与对立的异化,生态的和谐被乡土的顺天应时所维护,其家国同构也能维系国家社会的稳定。中
国人带着乡愁走进了工业文明、走进了新世纪,相信我们还会带着它一直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18.文中(甲)(乙)(丙)(丁)处,对应的填上下列四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离家十年的吴文英②与故乡仅一水相隔的王安石③离家万里的王维④少小离家的贺知章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19.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一组排比句,可以适当增减字数,不得改变原意。(4 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的(1)(2)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不久前,中国广告协会实施并发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网络直播
营销业态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③直播营销某种意义上是信任营销,④呵护信任至关重要。⑤在很
多直播营销中,之所以出现“秒光”现象的原因,⑥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对主播的信任,⑦而这种信任的建
立非一日之功,⑧是长期培训的结果。
22.微型诗“篇幅极短,方寸之地让读者驻足徘徊,流连忘返”,小诗《脊梁》入选《中外微型诗歌鉴赏
集》,请从内容形式两方面阐述入选理由。100 字左右。(5 分)
脊梁
罗长城
一条力的弧线
一道破土的犁圈
一条飞架的彩虹
一架厚的青峦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19 年,90 高龄的徐怀中凭借《牵风记》获得茅盾文学奖,在座谈中,他说到,早在 1962 年,我就
请长假写《牵风记》这部长篇小说,写了 20 余万字。不久,又接受其他任务,《牵风记》创作被搁置下来。
多年后,书稿被我忍痛付之一炬。过后想想,倒也并不觉得多么可惜:如果当时匆匆忙忙把书出了,也就
不会重改一次。现在《牵风记》只有 10 多万字,我对壁耗费 5 年,所以称自己“爬行者”。我先将整段文字
默背下来,输入电脑后又改来改去,哪里还说得上什么进度。明知这种习惯效率不高,但是改不过来。
徐怀中的谈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青年一代的人生有很大的启示。阅读材料后,想一想,哪一点使
你感受最深?并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
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新基建’和‘传统基建’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
出有关“新基建”“传统基建”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
A 项,“‘传统基建’则主要以铁路、公路、桥梁等技术要求不高的建设为主”错误。结合材料三中的内容
“‘新基建’不同于以铁路、公路、桥梁等为主的传统基建,有全新的应用领域,如全联网应用、天地通讯、
智慧城市等”分析,并非说“传统基建”对“技术要求不高”,而是强调“新基建”有全新的应用领域。
故选 A。
2.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
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
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 项,“只要国家政府不断介入,就能加速技术创新发展”错误。结合原文“但政府的介入未必就能实现
加速技术创新或者技术革命的目标”分析,选项内容表述绝对化。
故选 B。
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
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B 项,“旨在论述‘新基建’的发展需要依靠政府强有力的补贴”错误。结合材料一第三段内容分析,以新
能源汽车为例,重在论述“新基建”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
故选 B。
4.①你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怎样的作用?②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状况如何?③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
求,如本题“如果你是中经论坛的记者,有机会采访材料二的作者,你会提出什么问题?请根据材料二内容
提出两个采访问题”,立足材料二内容分析,设计问题。
材料二编自殷鹏《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结合“‘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广为流传的话道出了基
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先导作用。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实现人流、物流、资
金流、信息流等顺畅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就稳固有效”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种资源要
素空间分布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配置各类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抵御自
然灾害的水平大幅提升,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分析,主要讲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
关系。可以就此进行提问。
结合“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其表现之一就是城乡和区域之间基础
设施发展不够均衡、人均基础设施存量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尚需时日……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才能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稳
固支撑”分析,可以就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进行提问。
结合“党中央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谋篇布局,从‘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新一
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了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的重要思路”等分析,可以对我国政府在推
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进行提问。
5.①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②协调好“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关系,构建现代
化基础设施体系。③有效研判技术创新前景,加快研究制定专门的“新基建”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建立“新
基建”绩效考评体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
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
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
层次能力。
结合“我国正处于从跟踪模仿向创新驱动迈进的关键阶段,部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我国在未来网络
与通信领域的制造工艺、标准制定、产业生态等方面,距离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自主创新能
力有待加强,需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分析,我国需要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结合“只有统筹好存量与增量、传统基建与新基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才能为我国高质量发展
奠定坚实基础,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稳固支撑”分析,协调好“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关系,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结合“各地应加快研究制定专门的‘新基建’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研究建立‘新基建’绩效考评体系,包括
覆盖面、渗透率、质量、用户体验、普遍服务落实程度等多维度考察,及时了解建设成效及其社会经济效
应”“技术创新是小概率事件。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技术革命往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等微观主
体通常不愿意进行大规模研发创新的投入,世界主要国家大多注重对研究创新的支持,以提高企业等微观
主体的创新意愿”分析,有效研判技术创新前景,加快研究制定专门的“新基建”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建立“新
基建”绩效考评体系。
6.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散文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结构分
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
断。
B 项,“只是立毙瘟神、驱邪灭魔的愤怒”以偏概全,分析错误,“我”射向苍穹的弓弩里,还有下文对“万
家灯火再点吉安”的期盼、对“英雄儿女”的关注和赞美。
故选 B。
7.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散文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结构分
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
断。
C 项,“而是借助联想、想象叙写了医护工作者支援武汉的情况以及人们对武汉、对疫情的关切”分析错
误,文章中有联想和想象,如“对蓝天下的祥云”的描写,寄托了作者情感。但是,“叙写了医护工作者支援
武汉的情况”“以及人们对武汉、对疫情的关切”都是写实的,不是依靠“想象”来写的。
故选 C。
8.在变化无定的世界里,纵是有灾难的口子,就像新冠疫情突然降临的时候,只要怀有对疫区人们悲
悯之情,怀有对逆行者的敬畏,就点亮了心中的信念和希望之灯。(对“黑暗”“心灯”解读准确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对句子的理解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
不离篇,因此不能孤立理解这个词,应联系全文。具体答题中要做到“三结合”,及结合句子本身(是否使用
修辞手法或其它手法)、结合上下文、结合主旨(句子的含义不能脱离、背离主旨)。
“在无常的世界里,纵是黑暗的日子,悲悯与敬畏就是心灯。”句中,“无常”指变化不定,灾难和不幸也
许会随时到来。“黑暗”指的是自然灾害或疫病突然降临的日子。“心灯”指的是在人们心中能照亮人前行的路,
给人希望的信念。“悲悯与敬畏就是心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悲悯”与“敬畏”比喻为给人希望的心灯。
就整个句子而言,这句话意思是:在灾难降临以后,只要怀有对疫区人们的悲悯之情,怀有对逆行者的敬
畏之心,就可以点亮人们心中的信念和希望之灯。
9.第一处引出本文的主要赞美对象——白衣天使,第二处在结尾,照应了开头,做到了首尾呼应,使
文章结构完整;表达了对逆行者白衣天使的敬仰及赞美之情,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增强了语言的文学色彩
和抒情意味,易于感染渎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两次引述叶玉琳诗句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先理解所引用诗句的内容,结
合语境分析所引诗句的作用,注意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内容,二是结构。
作者第一处引用叶玉琳的诗句主要是引出赞美的对象——白衣天使,如“一袭袭白衣,在病房穿梭/用生
命守护生命,不眠不休”。第二处引用在结尾部分,是表达对逆行者的赞美之情,如“江河颔首,大地回响/
浩瀚的夜空下,我对天仰望/向一盏点亮的灯深深致敬”。在结构上,两次引用诗句,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
完整;在内容上,先引出逆行者义无反顾前往疫区的事实,后表达对逆行者的敬仰和赞美之情,突出了文
章的中心;在语言表达上,引用诗句能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抒情一样,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10.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
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
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句意:于谦到达官所,轻装骑马全面视察所管辖的地方,邀请访问父老乡亲,审察当时情况所应当创
建和革除的,马上写好奏疏议论其事。一年共数次上书,稍有水灾早灾,就上报。“轻骑”是“遍历所部”的主
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B;“兴革”与“所宜”组成所字词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
故选 D。
11.B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
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 项,“职位得到连续升迁”错误,职位得到连续升迁指的是“累迁”,“超迁”指的是越级升迁。
故选 B。
12.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
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 项,“历时五天打败也先”错误,原文“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知终弗可得志,又闻
勤王师且至,恐断其归路,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可知,也先考虑会谈无望,作战又不顺利,救援的军队马
上就到了,才撤兵离去。
故选 C。
13.(1)大同孤立在塞外,巡行山西的官员不能按时到达,他上奏书建议另外设置御史管理它。
(2)丁亥年,杀于谦于集市,没收他的家产。千户白琦又请求张榜公开他的罪过,镂刻于板上宣示天
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
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
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按,巡行;别,另外;治,管理。
(2)弃谦市,杀于谦于集市;籍,没收;榜,张榜公开;镂板,镂刻于板上。
14.①性格刚直,轻视怯懦的大臣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贵戚,遭人怨恨而被诬蔑。②于谦始终不主张
和议,上皇因此不喜欢他。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
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
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
于谦最终含冤而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谦性故刚,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
益众”“又始终不主和议,虽上皇实以是得还,不快也” 。据此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述即可。
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考中永乐十九年进士。宜德初年,授官御史。上奏对答的时候,言谈博雅流
畅,皇帝为之倾听。他跟随皇帝征伐乐安,朱高煦出城投降,皇帝命令于谦口头列数他的罪状。于谦言词
郑重斩切,声色威严激烈。朱高煦伏在地上发抖,说罪该万死。皇帝十分高兴。出京巡按江西,昭雪冤屈
的囚犯数百人。上疏奏报陕西各处低级文武官吏是百姓的祸害,诏命派遣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能
够托付大任,正值增设各部右侍郎任直省巡抚,于是亲手写上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升迁他任兵部右
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达官所,轻装骑马全面视察所管辖的地方,邀请访问父老乡亲,审察当时
情况所应当创建和革除的,马上写好奏疏议论其事。一年共数次上书,稍有水灾早灾,就上报。河南靠近
黄河的地方,不时有河水冲击而决口。于谦命令加厚修筑堤坝,按里程设置亭,每亭有亭长,责令督促统
率修筑维护。大同孤立在塞外,巡行山西的官员不能按时到达,他上奏书建议另外设置御史管理它。全部
强取守边将官私自开垦的田地作为官田屯种,用它来资助边防用度。他的威望和惠德到处传播,太行潜伏
的盗贼都避开隐藏。任官九年后,升迁为左待郎,享受二品官俸。当初,也先入侵,以为京城能够在一天
内攻下来。于谦命令石亭设下埋伏,腾空房舍,派遣几名骑兵引诱敌人。敌人用一万多骑兵来进攻,副总
兵范广发动火器,埋伏的士兵起身一齐攻击敌人。也先的弟弟孛罗、平章卯那孩中炮而死。相持了五天,
也先约请他们会谈已经不被答应,作战又不顺利,知道最后是不能如愿的,又听说救援国难的军队马上要
到了,害怕截断他的归路,于是挟持上皇从良乡往西方离去。评定功绩,加于谦任少保,总管军务。于谦
说:“四面边境战事很多,这是卿大夫的耻辱,哪里敢邀功请赏呢!”坚决推辞,皇帝不答应。于谦性格本来
就刚直,看到那些怯懦的大臣、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贵戚,内心颇轻视他们,于是怨恨他的人更多。他又
始终不主张和议,虽然上皇确实是因此才得以返还,却不喜欢他这样。景秦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
徐有贞等人已经迎接上皇再次登上皇位,宣告训谕大臣完毕,马上捉拿于谦和大学士王文关进监狱。诬陷
于谦等人和黄珐合谋奸邪,重新树立东宫。丁亥年,杀于谦于集市,没收他的家产。千户白琦又请求在榜
上公开他的罪过,镂刻铁板宣示天下。当时希望取得宠信的人,大多以于谦作为话柄。到登记没收他的所
有财产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正室的锁很坚固。打开一看,是皇上赐给他的蟒衣、剑器。他
死的那天,阴云从四处合聚,天下的人都认为他冤枉。都督同知陈逵为于谦的忠义所感动,收殓他的尸体
埋葬了他。第二年,归葬在杭州。
1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
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
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项,“因无法记起梦中情景而幽怨难平”错误,不是无法记起,而是好梦太短暂。“逡巡”,犹言顷刻、
须臾。可惜的是,好梦匆匆,等闲而过,逡巡而觉,梦里片时的欢娱,更加深了醒后的怨思。
故选 C。
16.(1)设问,以“枕前何事最伤情”设问,枕前什么事最使人伤情呢?“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那就
是梧桐叶上点点掉下来的露珠。(2)以景结情,通过“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这两句景语,含蓄的表示了闺
中人的身世遭遇。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
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
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
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
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是晚唐五代词人尹鹗的一首词作,收录于《花间
集》中。这首词写深秋寒夜,西窗梦醒,红烛半残,明月照人。院中露滴梧桐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传来,
使人更加伤凄。这首闺怨小词,通过景物的描写,委婉含蓄地透露了人物内心的幽怨悲凉之情。“枕前何事
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末三句是说,枕前什么事最使人伤情?那就是梧桐叶上点点掉下来的露
珠。“暗背银屏”,是“伤情”的动态,而“伤情”的原因呢?词人没有直接说出来,只用两句景语作结:“梧桐
叶上,点点露珠零。”这真是传神之笔,能从精微处落想。梧桐叶上的滴滴零露,不也是他那枕上的盈盈珠
泪吗?不也是她那凄苦寂寥心境的写照吗?通过这两句景语,含蓄的表示了闺中人的身世遭遇。节物凋零,
年华将逝,寒夜里,明月照着深院中的梧桐,更触起了无尽的离愁,闺中人堕入了深沉的思念之中。“伤情”
之意至此全出。二语为词中胜境,唤起读者多少的联想。
17.险以远 则至者少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红藕香残玉簟秋 花自飘零水自
流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忧”“逸”“豫”“藕”“簟”“飘”。
18.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段排序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应回到原文中去,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
其内在的逻辑、语义勾连,注意关注关联词语的应用。然后浏览所给句子,带回到原文进行辨别,注意表
达的连贯、得体。
由下文“不管你走了多久、走了多远”可知,先写时间后写空间。填写部分由两组“不论……还……”构成,
为递进关系。所填句子程度应由深到浅,离家时间应由长到短,空间应由远到近。故所填顺序为:④①③
②。
19.乡土的厚重能抵消无根的漂泊,乡土的和谐能消除对立的异化,乡土的顺天应时能维护生态的和
谐,乡土的家国同构能维系国家社会的稳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改写句子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需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
句子改写成一组排比句,可以适当增减字数,不得改变原意。然后明确排比句的特点:把三个或以上意义
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找到划线句子,确定每个
单句的主语,将并列成分拆分成单独的主谓宾结构。
“乡土的厚重与和谐能分别消除无根的漂泊与对立的异化”拆解成“乡土的厚重能抵消无根的漂泊,乡土
的和谐能消除对立的异化”;“生态的和谐被乡土的顺天应时所维护,其家国同构也能维系国家社会的稳定”
拆解成“乡土的顺天应时能维护生态的和谐,乡土的家国同构能维系国家社会的稳定”。
20.没有了乡愁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
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同时注意语义的勾连,内部逻辑顺序。
有前文“乡愁是我们最根本的血脉,是我们民族的印记”和后文“我们不仅身体远离了家乡的土地,而且
心理也远离了民族的精神气质”可知,二者意思截然相反,故应填写假设情况,填写为“没有了乡愁”。
21.①“实施并发布”改为“发布并实施”; ②在“营造”前加“为”或“为了”; ⑤去掉“的原因”; ⑧ “培训”
改为“培育”或“培养”。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语序不当,改为“发布并实施”; ②成分残缺,在“营造”前加“为”或“为了”; ⑤句式杂糅,去掉“的
原因”; ⑧搭配不当,“培训”改为“培育”或“培养”。
22.内容:诗歌采用比喻的手法,借“弧线”“犁圈”“彩虹”“青峦”四个意象,现出多年与自然奋战的劳动
者的内在的力和美。用不同的形象揭示劳动者的厚重品性。
形式:本诗的特点是短、精、深,没有古典诗歌格律的要求,具有随意性。本诗借助四个意象歌颂了
劳动人民,满足人了们瞬间的精神愉悦。篇幅、语言短小精悍,意味隽永深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主题内容和形式的能力。解答此题,从内容角度鉴赏,主要是看诗歌选择了什么
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形式鉴赏可可从篇幅、语言、格式摆
放等角度分析。
先看诗歌中的意象,诗歌把劳动者的脊梁比作“弧线”“犁圈”“彩虹”“青峦”,描摹出劳动者劳动时的状态,
再用“力的”“破土的”“飞架的”“厚的”修饰,体现出劳动者特有的力与美。他们用汗水滋养土地,用劳动换来
收获,描绘出劳动者的淳朴,辛劳。诗歌的意象拓展了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的深度和广度,表达广阔的内
涵和深刻的意义。从形式上说微型诗短小精悍,现代诗没有古诗的格律限制,更加灵活自由。对于读者来
说,生活节奏的加快,随之而来的精神疲劳,使人们产生紧张、压抑之感。这个时候,如果有瞬间的精神
愉悦,必然会使人们的紧张和疲劳得到松弛,焕发新的激情。这首诗取长诗及古诗之精华,去传统文艺之
冗长和糟粕,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精髓的、明朗的、让现代人容易接受的文学体裁,短小精炼的篇幅更受
欢迎。
23.
沉潜与成功
徐怀中搁置文稿,然后对壁耗费 5 年,重新写出了《牵风记》。看来,沉潜是绚烂前的孕育,沉潜是腾
飞前的蓄势。
在被动不利的形势下,采用沉潜的策略,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从而获取成功。从古
到今,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无数的事实都为这条哲理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诠释。
沉潜能使人反败为胜。公元前 496 年的吴越之战,越国败北,勾践请降。吴王夫差以越王质吴为条件,
许降撤兵。勾践一如夫差手下忠实的臣子,听凭夫差呼于车前马后。甚至在夫差犯病时,勾践竟愿亲尝夫
差粪便,以配合太医用药。三年,夫差为勾践的“忠诚”所动,如勾践所愿,他终于再次回到了越国。于是,
他卧薪尝胆,整顿国政,励精图治;招贤礼士,重用能人;发展生产,安富救贫,使越国逐渐走向强盛,
十年后,终于像企鹅一样“潜到适当的深度”,公元前 475 年,越国攻吴,吴国败北,夫差自刎。
沉潜能使人优秀卓越。赖斯,这个名字让无数人艳羡而又嫉妒。是的,一个黑皮肤的女人凭什么登上
美利坚合众国国务卿的宝座?她出生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阿拉巴马州伯明翰,但她没有选择屈服,也没有
选择武力抗争,而是选择了像企鹅一样沉潜。严酷的种族歧视让她相信这样一条严峻的真理:黑人的孩子
只有做得比白人孩子优秀两倍,他们才能平等;优秀三倍,才能超过对方。于是多年之后,她凭借全面优
秀的素质、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能力青云直上,画出“一道完美的”人生“弧线”。
沉潜能使国家走向复兴。当年,邓小平同志根据复杂的国际形势,根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
一现实和面临的任务,高瞻远瞩,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家发展战略,使中国经济走向了高速发
展的快车道。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事事都锋芒毕露,甚至以一种“大国主义心态”处理国际问题,
热衷于在国际事务中起“带动”和“领导”作用,事事想冲在前面,那样就可能引起本可避免的、不必要的对抗。
倘若我们当初不是像企鹅一样奋力沉潜,韬光养晦,能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吗?
沉潜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像昙花一样不懈地蓄积养分;沉潜不是贪图安逸,而是像蝉虫一样默默地磨
砺自强;沉潜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像徐怀中一样奋力地蓄势待发。
把沉潜作为我们人生的策略吧!它可以让我们抵达看似遥不可及的彼岸。
【解析】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所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徐怀中在茅盾文学奖座谈上说的
一段话;第二部分是对徐怀中所说话语的总结评价:“徐怀中的谈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青年一代的人生
有很大的启示”。从这句话中我们一定要抓住“深刻哲理”和“人生启示”这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告诉你所写
的这个观点要具有哲理的辩证性和深刻性以及人生的启发性和开悟性。考生可以依据徐怀中所说的话作为
思路的切入点,思考立意。徐怀中的《牵风记》只有 10 多万字,却对壁耗费 5 年,由此考生可以从“快与
慢”这个辩证主题入手。依据“如果当时匆匆忙忙把书出了,也就不会重改一次。现在《牵风记》只有 10 多
万字,我对壁耗费 5 年”,考生可以从“精益求精”或“工匠精神”角度去写;从“付之一炬”可以看出作者是在
否定自我,觉得写《牵风记》时不能静心专注,但是最后又“对壁耗费 5 年”完成了作品的蜕变,成功地获得
了茅盾文学奖,这说明作者又突破了自我,超越了自我,因此考生可以从否定自我——重新聚势——超越
自我这个角度去写。“我先将整段文字默背下来,输入电脑后又改来改去,哪里还说得上什么进度。明知这
种习惯效率不高,但是改不过来”,从这段感悟中,考生可以紧紧扣住“习惯”这个词来立意:好习惯成就人
生、成功源于好的习惯。
1.快与慢
2.精益求精是一种美德
3.沉潜自我,超越自我
4.好习惯成就人生
素材:
1.奥斯特洛夫斯基只念过 3 年书,10 岁开始做工,15 岁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23 岁全身瘫痪,
双目失明。他在病床上,有时口授,让人记录;有时用硬纸做成一个框子,放在稿纸上,然后用手摸着框
子在里面写,他为了抵抗病痛的折磨,有时嘴唇咬出血痕,终于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初稿写成
了,不料在寄给出版社的时候却被邮局遗失了,这更是难以承受的打击!但他从头干起,终于完成并出版
了这一部用生命写成的世界名著。
2.公元前 496 年的吴越之战,越国败北,勾践请降。吴王夫差以越王质吴为条件,许降撤兵。勾践一
如夫差手下忠实的臣子,听凭夫差呼于车前马后。甚至在夫差犯病时,勾践竟愿亲尝夫差粪便,以配合太
医用药。三年,夫差为勾践的“忠诚”所动,如勾践所愿,他终于再次回到了越国。于是,他卧薪尝胆,整顿
国政,励精图治;招贤礼士,重用能人;发展生产,安富救贫,使越国逐渐走向强盛,十年后,终于像企
鹅一样“潜到适当的深度”,公元前 475 年,越国攻吴,吴国败北,夫差自刎。
3.自古带兵打仗,讲的是“兵贵神速”,可是司马懿却慢慢腾腾地拖啊拖,哪怕是诸葛亮送去妇人的衣
服,司马懿也只是微笑着问诸葛亮每天吃多少饭,休息了多少时间。诸葛亮求快胜,司马懿却偏偏慢慢来,
最后的结局谁都知道:诸葛亮累死了,司马家的后代得了天下。
4.一家企业公开招聘管理人才,在应聘者当中,有海外归来的博士,有品牌大学的研究生。但最后总
经理却选中了一位在走廊上随手捡起一张废纸的应聘者。后来,有人问这位总经理为什么选中那位不占任
何优势的应聘者。这位总经理回答说:一个有好习惯的员工,就是一座金矿,一定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
财富。是的,当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的人格魅力便会自然得到提升。
结构层次:
《沉潜与成功》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开端引用材料,由徐怀中搁置文稿,然后对壁耗费 5 年,
重新写出了《牵风记》,得出沉潜的重要性。在第二段进行理论说理之后,文章接下来以分论点的形式,从
不同角度对“沉潜的作用”进行论证。文章以勾践、赖斯、邓小平的事例构筑全文,使文章饱满有力。最后,
文章强调,沉潜不是消极等待,也不是贪图安逸,更不是忍气吞声,呼吁大家把沉潜作为自己的人生策略。
总体上看,文章思路清晰,论证充分,是一篇不错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