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专题 06 语言文字阅读 I(解析版)
专项训练一
题量:3 大题 建议用时:25 分钟 满分:27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1·石首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书除了教科书进入课堂之外,还可以有灵活的更多方式,进入到读者的精神与视野,
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这本书的语言尽力拒绝晦涩难懂,也尽量用极简的表达,
来对历史人物与事件进行定义。这样的极简表达,既画龙点睛似的给出了可以让孩子轻
松记忆的要点,也给老师或家长留足了“发挥”空间……上下对比,左右参照,共读的
每一位,多少都会感受到一些“指点江山”的快意。
兴亡更替、社会生活、空间地理、世界视角,是《中国通史》墙书构筑的四维史观,读
者可以从四个维度中的任何一个切入历史,( )。“兴亡更替”偏向于政治,“社
会生活”偏向于风土人情,“空间地理”偏向于大江大河、明山秀水,“世界视角”偏
向于纵向对比……这其中,“世界视角”是比较有意思的,通过这个视角,可以轻易地
找到同一时间线上东西方在发生着什么,比如 1763 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去世;2
年后,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良了蒸汽机;10 年后,纪晓岚开始编纂《四库全书》;13 年
后,美国建立。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兴趣爱好不同,但是选择“进入”历史的通道也不一样
B.根据兴趣爱好的不同,选择“进入”历史的不一样的通道
C.或者兴趣爱好不同,或者选择“进入”历史的不一样的通道
D.因为兴趣爱好的不同,所以选择“进入”历史的通道也不一样
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攀苍。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B
2.C
3.①“除了教科书进入课堂之外”改为“历史书除了进入课堂的教科书之外”;②“有
灵活的更多方式”改为“有更多的灵活方式”;③“精神与视野”改为“视野与精神”。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前句“读者可以从四个维度中的任何一个切入历史”的主语是“读者”,所填写句子的
主语应该和前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且下文紧接着叙述了四个历史通道各自的特点,以“通
道”为陈述对象,由此排除 A、D 项;“兴趣爱好不同”和“选择‘进入’历史的不一
样的通道”两个分句之间不是并列关系,由此排除 C 项。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既画龙点睛似的给出了可以让孩子轻松记忆的要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中国通史》给出要点式的极简表达比作“画龙点睛”。
A.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儿童。
B.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鸟”人格化,感时伤别。
C.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敌军比作黑云。
D.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黄”指猎狗,“苍”指苍鹰。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①“除了教科书进入课堂之外”逻辑混乱,这句话的主语应
是“历史书”,因此应改为“历史书除了进入课堂的教科书之外”;②“有灵活的更多
方式”语序颠倒,根据后文对《中国通史》极简表达的叙述,说明历史进入读者世界的
方式多种多样,应改为“有更多的灵活方式”;③“精神与视野”语序颠倒,根据词语
的递进关系,应改为“视野与精神”。
二.(2021·湖北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3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
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赞成的概率要多得多。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
有一次,要用唯一的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我们确
定了“一”,就拒绝了九百九十九。拒绝如影随形,是我们一生不可拒绝的密友。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拒绝,就是这个“不为”。
B.这个“不为”,就是拒绝。
C.这个拒绝,就是“不为”。
D.“不为”,并不意味着拒绝。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B.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B
2.C
3.改为: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概率,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概率要高得多。(或改
为: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机会要多得多。)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前文说“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选择“不为”开头衔接更紧密,排除 AC;
前后的意思是要懂得拒绝,“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因此 D 项的“并不意味着拒
绝”与文意不符。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4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运用比喻,将成功的路径比喻为“花径”。
A.黄鹤飞不去过去,猿猱无法攀援,这是夸张和拟人;
B.“红”运用借代手法,指泪痕;
C.“雪”运用比喻,将浪花比喻为“雪”;
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运用对偶。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机会”与“概率”搭配不当。可以都用“机会”,也可以都用“概率”。注意“机
会”要搭配“多”,“概率”要搭配“高”。
改为: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概率,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概率要高得多。或改为:
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机会要多得多。
三.(2021·湖北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座楼(马克思故居)里保存最多的资料是马克思的各种手稿和著作的版本。
( )。《资本论》是一本最彻底地教人认识社会的巨著,全书 160 万字,马克思
为它耗费了 40 年的心血,为了写作,前后研究书籍达 1500 种。在这之前谁也没有像他
这样讲清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墓前说,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
发现物质生产是精神活动的基础;二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规律。不只是这本书教人
认清剥削,消灭剥削;还教人认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经济,组织经济。甚至它的
光焰逼得资本家也不得不学《资本论》,不得不承认劳资对立,设法缓和矛盾。
《资本论》是一个海,人类社会的全部知识,经过了在历史河床上的长途奔流,又经过
了在各种学科山林间的吸收过滤,最后都汇到了马克思的脑海里来,汇到了这本大书里
来。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第 22 展室在三楼,是专门收藏和展出《资本论》的
B.三楼的第 22 展室是专门收藏和展出《资本论》的
C.《资本论》的专门收藏和展出是在三楼的 22 展室
D.三楼的第 22 展室是专门展出和收藏《资本论》的
2.下列选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5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B.波浪一边歌唱,一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C.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D.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B
2.C
3.这本书不只是教人认清剥削,消灭剥削;还教人认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织经济,
发展经济。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由上文“这座楼(马克思故居)里保存最多的资料是马克思的各种手稿和著作的版本”
可知,是在讲“这座楼”,需要填写的这句话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要承接
上文的“这座楼”,排除选项 C;先“收藏”,再“展出”,所以排除选项 D;A 和 B
比较,以“三楼”开头,更符合原文题意。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书籍《资本论》比成了海,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资
本论》内容的丰富。
C 和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是比喻,
A.为借代。用人身上的器官“红眼睛”来代指人。
B.为拟人。描写波浪时,用“歌唱”“迎接”来形容。
C.为比喻。把叶子比喻成了舞女的裙子。
D.为夸张。“铜牌好像也要晒化”含有夸张成分。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前后分句主语一致,都是“这本书”,故“这本书”应放在关联词“不只是”之前。“组
6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织经济”是手段,“发展经济”是目的,故“组织经济”应放在“发展经济”之前。
专项训练二
题量:3 大题 建议用时:25 分钟 满分:27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1·湖北武汉市·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最早的窗子谈不上美观,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中国窗子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随着岁月的流逝,使它们成为最富有美学表现力的中国建筑的因素。
在中国,有多少工匠,( ),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菱形等等,或单独存在或
互相交替使用,看起来就像有无数的组合。有简单的图案,也有独具特色的图案,一切
都用薄薄的棕色或红色木条制作成。
每当夜幕降临,从中国传统院落大门旁边的影壁小心地往里看,就能看到像自身发光的
抽象画一样的木制窗子,窗子木格细细地勾画着自己精致的线条,微弱的灯光洒在院子
里,消失在甬道长廊,婆娑竹影上。偶尔有人在室内走动,身影在洁白的窗纸上滑动,
充满神秘的色彩。
(节选自《汉字王国》有删改)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就可能有多少种装饰图案的窗子,但原则上都是对称的变化
B.窗子就可能有多少种装饰图案,但原则上都是对称的变化
C.即使原则上都是对称的变化,窗子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
D.即使对称变化是窗子的设计原则,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
2.下列各项中与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7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答案】
1.A
2.C
3.修改:①主语残缺,删除“使”(也可删除"随着”,但删除“使”更契合上下文意。)
语序不当,把“中国建筑的”改成“中国建筑中”提到“最富有”前面。改后的句子:
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成为中国建筑中最富有美学表现力的因素。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括号后的内容“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菱形等等”,是在列举窗子的类型,而且都
是对称图形,据此括号内后半句应说窗子的造型特点是对称的,排除 CD;联系括号前
的句子“在中国,有多少工匠”,能与之衔接的是 A,B 的重点是“装饰图案”,与话
题不一致。
故选 A。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是“窗子木格细细地勾画着自己精致的线条”,“细细地勾画着自己精
致的线条”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A.“戎马”是借代手法,代指战争;
B.“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比喻,将“愁”比作一江春水;
C.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运用拟人手法;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用典和反问。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随着岁月的流逝,使它们成为最富有美学表现力的中国建筑的因素”一句共有两处语
病。一是“随着……使……”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可删除“使”;二是语序不当,
“中国建筑的”属于领属性质定语,应放到“最富有”前面,同时将“的”改成“中”。
整个句子修改为: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成为中国建筑中最富有美学表现力的因素。
二.(2021·湖北武汉市·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用的材料和工具很简单,只需纸和
8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剪刀。( )办婚礼、过春节的时候,红颜色的剪纸是门窗装饰的首选。民间剪纸的
题材非常丰富,体裁样式相对稳定,某些纹样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形态。由
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使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
贴在窗户上的剪纸,人们称其为“窗花”。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都是在冬天贴上去
的。冬天是少花的季节。在无花的日子里,窗花却在窗格上或调皮喧闹,或平和优雅地
绽放着。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
B.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的是红色,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
C.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
D.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因为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的是红色。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C
2.D
3.示例一: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
示例二: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使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话题一致性的原则,以及下文“办婚礼、过春节的时候,红颜色的剪纸是门窗装饰
的首选”的提示,此处的主语应是“剪纸的颜色”,排除 AB;“因为”意味此处解释
“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的原因,排除 D。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9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是拟人,“调皮喧闹”“平和优雅”赋予窗花以人的情
感,展现窗花的各种花样。
A.借代。“一苇”借代小船;“万顷”借代洞庭湖。
B.设问。
C.没有修辞手法。
D.拟人。以猿猱“愁”攀援来表现蜀道之难。
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使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
主要问题是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删去“由于”或者“使”。
故可改为:①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
②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使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
三.(2021·湖北鄂州市·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活脱脱一副面孔,热辣辣一丝震颤。天府之国,川剧变脸,疾如风快如电,脑袋一转,
眼睛一眨,精妙绝伦。
传说最初,人们为了吓跑野兽,用颜料涂抹面部,扮作狰狞之态来防身。后来这种以颜
料涂抹面部的仪式走向舞台,成为了一种表演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艺人们研究
出了以丝绸为绘画材料的“脸谱”,这便是变脸的雏形,也是变脸走向辉煌的开始。
( )。然而很多人看的是热闹,却不知其中的意义所在。不仅仅是川剧变脸为了达
到观众的观赏需求,更多的是借助脸谱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绪,喜怒哀乐皆在其中。
如今游客去了成都,不能不吃的是油辣辣的火锅,不能不看的是活脱脱的变脸,这是当
地的风土民俗,也是中华的千年瑰宝。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川剧的精华就是“变”,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那么京剧的精华是脸谱
B.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那么川剧的精华就是“变”,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
C.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那么“变”就是川剧的精华,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
D.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吸人眼球,那么是川剧的精华就是“变”,变得丰富多彩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10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A.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D.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B
2.C
3.改:川剧变脸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更多的是借助脸谱的变化来表达
角色的情绪。
①将“川剧变脸”的位置换到“不仅仅”之前;②将“达到”换成“满足”。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衔接、连贯的能力。
①陈述重点:“如果……那么……”,前面“如果”假设关系的重点是由京剧,引出“那
么”后面的陈述主体川剧,排除 A;②句子对应:与上句“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句
式对应整齐的是“那么川剧的精华就是‘变’”,排除 CD;③逻辑顺序:先丰富多彩,
再吸引眼球,排除 D;④后文衔接“吸人眼球”放在句末,与下面一句“然而很多人看
的是热闹”语意衔接紧密。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掌握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文中“疾如风快如电”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互文的修辞手法,“管弦”是借代的手法,代指音乐;
C.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晴云”比作“絮帽”,“初日”比作 “铜钲”;
D.“梅妒”“菊羞”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语病的能力。
①语序不当, 两个分句,主语是一致的,为“川剧变脸”,后面分句子主语承前省,
关联词放在主语后面。
11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②搭配不当,“达到”与“需求”动宾搭配不当。
易误点:“更多的是……”后面是递进关系,“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与“借助脸谱的
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绪”位置不能互换,因为画线后面“喜怒哀乐皆在其中”,与“借
助脸谱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绪”连接紧密,不可分开。
【点睛】
夸张和比喻的区别在于:夸张是指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
述。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
叫“譬喻”。原句:川剧变脸,疾如风快如电。形容变脸速度之快,“像风一样一滑而
变”“像电一样一闪而变”,变脸如风如电,疾速而“秒变”;这里本体和喻体之间的
共同点就是“快速度”。
专项训练三
题量:3 大题 建议用时:25 分钟 满分:27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1·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进峰城,就融入一个石榴的世界。满耳是石榴的故事,满眼是摇动的石榴树。
碧绿的树叶中,红艳剔透的石榴花骄傲地挺起腰身,亮出娇美的面庞。放眼望去,那朵
朵石榴花,就像簇簇火苗。在蓝天和阳光下,石榴花聚合成熊熊燃烧的火海,摇荡着,
呼应着,翻滚着,十分壮观。
文人们对石榴的偏爱,不吝笔墨。有的细致描摹石榴形象,大写特写其仪容。诗人透过
石榴外表,挖掘其内涵,张扬其精神:“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不求结
果,但求过程;“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不争不抢,不卑不亢;“争及
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平易近人,淳朴淡泊……朵朵石榴花,开在历代文人
的笔尖之上。
石榴籽圆润饱满、浆满汁溢、甘之如饴,是甜美的果实,它们密密实实拥抱在一起,常
寄予了紧密团结的寓意。石榴的名字可谓琳琅满目,金罂、金庞、沃丹、丹若……贵重
12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的“金”、喜庆的“丹”,都集于石榴一身。火红、多籽、甜蜜、团结,或正契合了人
们祈愿的生活的样子吧。
1.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B.几十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C.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
D.新的学习观既提倡在做中学,也强调在学中做:理论要与实践结合。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B.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C.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3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B
2.B
3.修改:石榴籽圆润饱满、浆满汁溢、甘之如饴,是甜美的果实,它们密密实实拥抱
在一起,常被寄予紧密团结的寓意。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冒号表示提起下文。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提起下文;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总结上文。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那朵朵石榴花,就像簇簇火苗”运用比喻修辞,将红色的石榴花比喻成火苗。
A.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指盛妆的妇女。运用借代的手法。
13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B. 诗人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
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
飘转无定。运用比喻手法。
C. 明月不谙离恨苦,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三百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它们密密实实拥抱在一起,常寄予了紧密团结的寓意”,前后句子主语不一致。“常
寄予了紧密团结的寓意”的主语是“人们”,为了保持主语一致,可以将后一分句改为
“常被寄予紧密团结的寓意”。
二.(2021·江苏常州市·高三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的味觉格外敏感,人们对童年的饮食总是记忆犹新。张爱玲最 的一件事是:
八九岁时有次喝鸡汤,说有药味,大人们都不信,问了厨子才知道,因为买的鸡垂头丧
气仿佛有病,厨子给它吃了万金油。
幼时的饮食经历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汪曾祺生在鱼米之乡,对各种美食都 ,他关
于饮食的文章被奉为经典。小时候啃过煤块的莫言,在获得诺贝尔奖的当天没有设宴狂
欢,于是在家吃了顿饺子,这是对他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我小时候看童话故事,( )。《格林童话》对食物总是 ,但我仍然对里面诸如
香肠、猪油、莴苣、奶油面包等字眼念念不忘。后来读到沈宏非的一段话,让我颇有感
慨:人的味蕾有大约九千个;随着年纪增长,人的味蕾不断衰退,有三分之二会失去功
能。即使绝技在身的名厨永存于世,幼年的美食还是会和我们渐行渐远,最终变成
的童话……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津津乐道 如数家珍 蜻蜓点水 杳无踪迹
B.念念不忘 了如指掌 蜻蜓点水 遥不可及
C.念念不忘 如数家珍 轻描淡写 杳无踪迹
D.津津乐道 了如指掌 轻描淡写 遥不可及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14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A.最感兴趣的是里面的人吃些什么,情节曲折倒在其次,人物命运也不是最为关注的
B.最感兴趣的是里面的人吃些什么,人物命运不是最为关注的,情节曲折也在其次
C.情节曲折倒在其次,人物命运也不是最为关注的,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们吃些什么
D.人物命运不是最为关注的,情节曲折也在其次,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们吃些什么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D
2.A
3.于是”改为“只是”;“这是对他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改为“这是他对童年最美好
的回忆”。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念念不忘: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语境是张爱玲
喜欢说这件事,应选“津津乐道”;
如数家珍:好像在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别人看。语境是对美食了解的很
清楚,应选“了如指掌”;
蜻蜓点水: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轻描淡写:意思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
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不加重视,也比喻做事不费力。语境是《格林
童话》对食物的描写很简单,应选“轻描淡写”;
杳无踪迹:指一点踪迹都没有,谓不知去向。遥不可及:意指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
西。语境指幼年的美食离我们越来越远,应选“遥不可及”。
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根据语境,说“美食”;和逻辑关系,应先说最看重什么,再说什么在其次,再说最不
关注什么。重点突出和完全符合逻辑顺序的是 A。
故选 A。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于是”表顺承关系,而语境“没有设宴狂欢”“在家吃了顿饺子”之间是转折关系,
15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于是”改为“只是”;
“这是对他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中“对”字语序不当,改为“这是他对童年最美好的回
忆”。
三.(2021·河北唐山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丝路重镇敦煌,是广阔沙漠中的“文化绿洲”,是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四大文化
体系汇流之地。20 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闯入莫高窟藏经洞,从此敦煌被推到世
界的聚光灯下。735 个洞窟、45000 平方米壁画,展示了公元 4 世纪至 14 世纪丰富多彩
的历史画卷。
( )。1907 年,斯坦因在敦煌长城烽隧遗址发掘出土第一批敦煌汉简。此后百年间,
甘肃的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天水等地区陆续出土了数万枚不同时代的简牍。透过
壁画和简牍,人们揭开了千年丝路的神秘面纱,触摸到了博采众长的敦煌文化。
百余年来,艺术家和学者纷纷来到这座中外交流成果的艺术宝库汲取营养,把敦煌的故
事以全新的方式讲给世界听。
1.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止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也被斯坦因发现
B.不止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斯坦因也发现了
C.斯坦因发现了的,不止有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
D.被斯坦因发现的,不止有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
2.下列各句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修辞手法相同的项是( )
A.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文中画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D
2.B
16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3.艺术家和学者纷纷来到这座汇聚中外交流成果的艺术宝库汲取营养,以全新的方式,
把敦煌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下文围绕“敦煌汉简”展开,考虑与下文衔接紧密,应把“敦煌汉简”放到句尾,排除
A 和 B;
上文围绕“莫高窟”展开,陈述主体为“莫高窟”,“斯坦因”做主语与上文衔接不好,
排除 C。
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文是比喻,把“敦煌”比作“文化绿洲”。
A.夸张,“千寻塔”运用夸张手法说明塔的高。
B.比喻,把“浪花”比作“雪花”。
C.拟人,将花人格化,有感于国家分裂,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
D.借代和设问,“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这座中外交流成果的艺术宝库”,错误,成分残缺,改为“这座汇聚中外交流成果的
艺术宝库”;
“把敦煌的故事以全新的方式讲给世界听”错误,语序不当,改为“以全新的方式,把
敦煌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点睛】
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
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专项训练四
17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题量:3 大题 建议用时:25 分钟 满分:27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1·河北张家口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鹅是世界上可以长途飞行的鸟类,每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往返于南北之间。在迁徙途
中,( )。它们一面跋涉,一面寻觅适合安家过冬、孵化爱情结晶的风水宝地,
那抉择有多困难也没有人知道。这次它们选择凯江为落脚点,当它们的倩影通过眼睛投
屏到大脑,我彻底沦陷。
一轮夕阳红着脸挂在山头,凯江变得柔和起来。江心的小岛旁,那对黑天鹅悠闲地漂游
着,时而深情对视,时而相互梳理羽毛。明净的天空倒映在水里,它们就游走在云层里
了,那样优雅、美丽、互爱,长诗短歌般的山水瞬间也多情起来。它们那黑得发亮的羽
翼、饱含深情的眼珠子,我的心也变得柔软,一不小心生怕就惊扰了它们的清净。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体会,它们要面临多大的天敌入侵、饥饿威胁
B.它们要面临多大的天敌入侵没人知道,多少饥饿威胁也没有人能体会
C.它们要面临多大的天敌入侵、饥饿威胁,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体会
D.没有人知道它们要面临多大的天敌入侵、饥饿威胁,也没有人能体会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C
2.A
3.①“眼珠子”改为“眼眸” ②在“我的心”前加“让” ③“一不小心”与“生
18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怕”互换位置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由后文“它们一面跋涉”以及“那抉择有多困难也没有人知道”可知,本段在强调天鹅
在困难中生存,故补写句子应该先说天鹅面临的困难,排除 A。
根据“在迁徙途中”可知,主语应该是天鹅或者“它们”。排除 D。
B.“多少饥饿威胁”前缺主语,排除 B。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由划线句子“时而深情对视,时而相互梳理羽毛”可知。运用拟人手法。
A. 由“相倚恨”和“背西风”可知,运用拟人修辞。
B.由“红胜火”和“绿如蓝”可知,运用比喻修辞。
C.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知,运用夸张修辞。
D.根据整首诗可知,运用对比手法。
故选 A。
3.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饱含深情的眼珠子”用词不当,将“眼珠子”
改为“眼眸”;
前文提到了天鹅的羽翼和眼眸,是本句的主语,故在“我的心”前加“让”;
“一不小心生怕”语序不当,“一不小心”修饰后面的动词“惊扰”,故“一不小心”
与“生怕”互换位置。
二.(2021·湖南长沙市·高三其他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筝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
三年而成,这是最早的人类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
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之为“纸鸢”。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
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的时候,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当时
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
在古人看来,放风筝不仅仅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还是一种游艺活动。人们说春季草长
19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莺飞,最适合放风筝。放飞风筝,其实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美好对话。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清风筝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在大小、样式、放飞技艺、扎制技术和装饰上,
明清时代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
B.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
明清时代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
C.明清时代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
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
D.明清时代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大小、样式、放飞技艺、扎制技术和装饰
上,明清风筝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C
2.B
3.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由前文“南北朝”“隋唐”“宋代”可知,应先写朝代“明清时代”,排除 A、B。
由后文“放飞风筝”可知,“放飞技艺”与后文联系更紧密,排除 D 项。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其实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美好对话”,抓住“美好对话”“人”分析,运用拟人修辞。
A.把琵琶声比作“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运用比喻修辞。
B.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
20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护”字,“绕”字显得那么有情。
C.诗人将依依惜别的情感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充分的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
起。“帆”代指船,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D.抓住“十千”“万钱”分析,运用夸张。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语序不当,“最早”修饰“起源”,应该放在后面,改为“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三.(2021·湖南长沙市·高三其他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细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大量的古典诗词,向我们
展示了汉服的绚丽华美,繁复多端。而最能代表汉服精粹的,当属深衣。它因“被体深
邃”而得名,为古代诸侯、士大夫阶层的居家服,也是庶人的常礼服。
“深衣”作为中国礼服的典型代表,深邃的中华文化隐含在背后。深衣在制作中,先将
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袖根宽大,袖口收祛,
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
下摆平齐,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
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 ),
天然拥有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之东方美德。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身合人间之正道,怀抱地道之方正,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四时之序顺应生活起
居
B.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
序
C.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四时之序顺应生活起
居
D.身合人间之正道,怀抱地道之方正,权衡规矩符合行动进退,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
序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1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泰淮近酒家。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B
2.D
3.(示例)“深衣”作为中国礼服的典型代表,蕴含了深邃的中华文化。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A.与上文对应顺序,应先讲“地道”,再讲“人间正道”,且应是“生活起居”顺应
“四时之序”。
C.应是“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和“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前后顺序一致。
D.与上文对应顺序,应先讲“地道”,再讲“人间正道”,且应是“行动进退符合权
衡规矩”,才与后文次序一致。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红巾翠袖”代指年轻女子,用了借代手法。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
骤雨里的浮萍。
B.“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意思是: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 。
C.“三千丈”运用夸张的修辞。
D.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樯橹”代指曹操的船只。
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句的语病是主语中途易辙,前后主语应该一致。可将主语统一为“深衣”,把“深邃
的中华文化隐含在背后”改为“蕴含了深邃的中华文化”。
专项训练五
22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题量:3 大题 建议用时:25 分钟 满分:27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1·长沙市·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
机器人“九歌”____ 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
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 30 万首诗篇,
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
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 16 天撰写了 450 多篇体育新闻,并
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
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
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
专家认为这是 。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牛刀小试 蒸蒸日上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初露锋芒 蒸蒸日上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23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答案】
1.B
2.D
3.示例: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 16 天撰写了 450 多篇体育
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分析】
1.本题考查学习辨析并使用近义成语的能力。
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
力量或才能。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
小试”。
蒸蒸日上: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多指生活和生意。日新月异:形容发
展、进步很快。与“人工智能技术”搭配,应选“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
作。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文中主语是“‘张小明’记者”,后面是“一战成
名”,应用“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
虑和担心。语段强调“没必要的担心”,用“杞人忧天”。
故选 B。
2.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求注意语意的衔接。前面说“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 30 万首诗,然后
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是说“学习”;后面说“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这是“学习”的结果。那么中间应是说如何达到这一结果,再分析中间的内容,应先“学
习”,才能“摸索出规律”。A 项,前一句是被动句,后以句又是主动句,两句的主语
不一致,故排除;BC 两项都是把结果和过程颠倒了,排除 BC 两项。
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的语病有:1.中途易辙,“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的主语是“俄罗斯”,
语意未表达完整,后面主语却变成了“‘张小明’记者”。所以可将“在”移至句前,
24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让“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做句前状语;2.残缺介词,应是“以……速度发
布”,所以应在“并”后加“以”。
二.(2021·荆门市龙泉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过几代中国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
的辉煌成就。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
弘扬航天精神,( ),唱响“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
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
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 _______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______、
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
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 ,中国人民 _______;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
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
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科学普及航天知识
B.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以科学的态度普及航天知识
C.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
D.以科学的态度普及航天知识,把全民族探索创新的热情激发出来
2.依次填入文中橫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坚贞不屈 自强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B.坚定不移 自强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C.坚贞不屈 生生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D.坚定不移 生生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C
2.B
3.经过几代中国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
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分析】
25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逻辑关系,应该是先“普及航天知识”,继而“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排除
AB;另外根据句式协调一致的原则,排除 D。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坚贞不屈:坚守节操,不向恶势力屈服。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语
境中有“梦想”的提示,用“坚贞不屈”不和语境,故应选择“坚定不移”。
第二空,自强不息:指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语境中
有“精神”的提示,故选择“自强不息”。
第三空,百废俱兴:意思指许多废置的事情都兴办起来。百废待兴:许多被搁置的事情
等着要兴办。前面是“成立之初”,所以用“百废待兴”。
第四空,奋起直追:意思是振作起来,紧紧赶上去。奋发图强: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后面是“困难和挑战”,只能用“奋发图强”。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经过几代中国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
为代表的辉煌成就”有两处语病,一是主语残缺,后半句缺少主语,在后半句之前添上
“中国的航天事业”;二是搭配不当,“开创了……辉煌成就”错误,把“开创”改为
“创造”。
三.(2021·湖北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卧房较强的私密性,古人会往往选择精致考究的物件加以悉心布置,建造出最佳的休憩
环境。卧室内摆放的家具有架格、亮格柜、面条柜等。其中,面条柜是经典的明式家具,
工艺设计非常考究,( )。做工精致的面条柜上面有大漆彩绘,或在面板上镶嵌各
种玉石、玛瑙,制出五彩图案。传统卧室一般空间不大,强调舒适、温馨,以女子闺房
为最。贵妃榻、鼓凳、琴桌、妆奁等典型的深闺用物比一般的家具更为精致秀美,设计
上通常也更为灵巧、纤秀。一件小小的妆奁,可能是一时一地能工巧匠的呕心沥血之作,
采用细如发丝的纯金掐丝,或者米粒大小的螺钿镶嵌,上面的装饰之物种类更是多不胜
数。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6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A.可以自动合上打开的柜门,还可以防止蚊虫进入柜内
B.可以防止蚊虫进入柜内,可以自动合上打开的柜门
C.打开的柜门一松手便自动合上,还可以防止蚊虫进入柜内
D.蚊虫无法进入柜内,打开的柜门一松手便可自动合上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C
2.B
3.①在“卧房”后加上“具有”;②把“往往”调到“会”前面;③把“建造”改成
“营造”。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首先分析语境。
结合前面“面条柜是经典的明式家具,工艺设计非常考究”可知,填入语句是为了说明
面条柜的工艺设计非常考究,所以句子的主语应该是“柜门”。
然后分析四个选项。
ABD 三项的主语都不是“柜门”,只有 C 项符合要求。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细如发丝的纯金掐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纯金掐
丝”比作“发丝”。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中“一笑百媚”“六宫无颜色”使用夸张;
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势气如山”是比喻;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以“护”写“水”,以“送”写“山”,这
27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是拟人;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中“丝竹”以乐器代指音乐,是借代。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卧房较强的私密性”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动词,在“卧房”后添加“具有”;
“古人会往往选择”语序不当,“往往”放在“会”前面;
“建造出最佳的休憩环境”搭配不当,“环境”不能“建造”,应是“营造……环境”。
专项训练六
题量:3 大题 建议用时:25 分钟 满分:27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1·湖北孝感市·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回进山东,春正在发生,出渣关沿着黄河古道走,同车里有着几个和尚——和尚使
我们与古代亲近——恍惚里,春秋战国的风云依然 ,我这是去了鲁国之境了。
鲁国的土地果然肥沃,人物果然礼仪,狼虎的秦人能被接纳吗?沉沉的胡琴声从那一簇
蓝瓦黄墙里传来,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去, 着,
如麦田上浓得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
子一直说到现在。
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书坑儒过的,但居山高为秦城,秦城已坏,
凿池深为秦坑,自坑其国。江海可以泪竭,乾坤可以倾侧,唯斯文用之不息。如今,他
的后人如我者,却 来拜孔子。其实,秦嬴政在统一天下后也来过鲁国旧地,他
在泰山上祀天,封禅是帝王们举行的,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
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
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轼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唯是一颗头
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
(节选自贾平凹《进山东》)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逝者如斯夫”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28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A.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B.但我们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C.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D.经过“三个代表”教育,村委会的面貌大大改观。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演绎 弥散 日行千里 祈求
B.演义 弥漫 千里迢迢 祈求
C.演绎 弥散 千里迢迢 期求
D.演义 弥漫 日行千里 期求
3.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鲁国的土地果然肥沃,人物果然礼仪,狼虎的秦人能被
接纳吗?”的修辞效果。
【答案】
1.C
2.B
3.反复的修辞强调了山东土地的富庶和人民的修养;借代的修辞,增强了语言表达的
历史感和空间感表,古今纵横,使语言更有张力,表达了作者对这块土地的敬畏之情;
比喻的修辞生动的呈现了“我”这个来自陕西的汉子粗犷豪放的形象特点。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逝者如斯夫”引号作用是引用。
A. “人”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
B. “礼尚往来”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强调。
C. “过人头”加引号,表示引用。
D. “三个代表”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演绎:铺陈,发挥;展现,表现。演义: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此处和“春秋战国的风
云”应选用“演义”。
弥散,指烟雾、气味等向四周扩散,分散开。弥漫,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此处
29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指声音充满空间,应选用“弥漫”。
日行千里,意思是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千里迢迢,意思是形容路途遥远。
语境强调远道而来,应选用“千里迢迢”。
祈求,拼音是指恳切地希望得到。期求,指希望;企求。对应前文“在泰山上祀天”和
“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此处用“祈求”。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修辞效果的能力。
“果然”运用两次,为反复,强调山东这块土地物质丰饶,人民知书达理;鲁国代指山
东,秦人代指来自陕西的自己,这样把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时代结合起来,语言更富有
内涵,耐人寻味;把自己比喻为“虎狼”,既指古来秦地民风彪悍,又表明自己的性格
和民风一致,粗犷豪放,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二.(2021·湖北宜昌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买回一只大石榴,搁置许久,皮也萎缩了,一直未有心情吃它。剥石榴,需要一颗闲心。
心不静,何有逸致去吃一口繁琐的石榴?
刚刚,见老先生的几幅石榴画,瞬间将人点燃。( )他笔下的石榴外皮一律焦墨,
稍微开了口,露出籽实,色艳红,仿佛焰火跳动着,我的味蕾似感受到汁液淋漓的甜度。
石榴旁悄悄搁一朵蘑菇,想必是云南见手青,尚未完全散开菌盖的,此时,趁鲜嫩,吃
它正当时。有了石榴,有了见手青,尚不嫌热闹,还得添一根秋黄瓜,那份脆嫩,师出
无门,因为顶花未谢。黄瓜要天气热才长得快,眼下已然深秋,夜凉露重,等它成熟,
不知何时,索性摘下吃个嫩口。这幅小品,只有我深谙植物脾性与时序节气之人,方能
懂得其间堂奥。揣测他应是秋分前后画下的。
1.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眼前生活,何尝值当去爱?
B.这眼前生活,何尝不值当去爱?
C.这眼前生活,真的不值当去爱?
D.这眼前生活,的确值当去爱。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0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
【答案】
1.B
2.B
3.这幅小品,只有我这样深谙植物脾性与时序节气之人,方能懂得其间堂奥。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
A.语义与上下文相反,C 和 D 语气平淡,与前文“点燃”不协调,排除 ACD。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例句“仿佛焰火”运用了比喻修辞。
A.“绿肥红瘦”是借代,以“绿”代叶,“红”代花;
B.“恰似一江春水”比喻,把“愁”比作“一江春水”,与例句相同;
C.“樯橹”是借代,代“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夸张;
D.“殷勤”是比拟。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只有我深谙植物脾性与时序节气之人”句式杂糅,在“只有我”后加上“这样”,
改变句式结构。
三.(2021·辽宁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打响,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被
筑起。已经渐渐淡出人们日常生活的书信,成为医护人员与家人交流的载体。
这些逆行者既是战士,也是父母、儿女、妻子、丈夫。家人是他们的最大“软肋”,也
是最坚强的后盾。这些普通人,怎样变成一往无前的英雄?在《逆行者家书》中,或许
能够找到答案。周馨瑜写信告诉儿子:“面对国家召唤,妈妈心里只有四个字:义不容
31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辞。”
这一封封非常时期的非常家书,( ),让人发自内心地感慨“每个人都了不起”。
它们生动昭示:危急关头总有人义无反顾站出来,肩负起沉甸甸的使命,这些人就是鲁
迅称赞的“中国的脊梁”。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质朴的文字凸显着普通人的英雄本色,映照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化
底色
B.用质朴的文字凸显着普通人的英雄本色,映照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
化底色
C.用质朴的文字凸显着普通人的英雄本色,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化底色
被映照出来
D.普通人的英雄本色体现在质朴的文字中,映照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文
化底色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B
2 . C
3.修改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打响,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筑起一道坚不
可摧的生命防线。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根据上文“这一封封非常时期的非常家书”和下文“让人发自内心地感慨”可知,括号
处主语应是“家书”,排除 AD;C 项后半句主语为“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
32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文化底色”,中途易辄,故排除 C。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划线句用“软肋”比喻家人,体现家人是战士心中最大的牵挂;用“后盾”比喻家人,
体现家人是战士背后最有力的支撑。所以,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选项虽都有“似”的比喻形式,但 ABD 中都没有体现事物相似性的特点,所以都不是
比喻。
C.把“愁”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形容愁之多、之浓,永不会消逝。所以 C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的主语是数万名医护人员,“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被
筑起”被动句应改为主动句,与上文陈述对象一致,使衔接紧密。
所以画线句应修改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打响,数万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筑起
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专项训练七
题量:3 大题 建议用时:25 分钟 满分:27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1·辽宁朝阳市·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似江南雪景的含蓄柔丽,北方雪景是大刀阔斧的,极度的严寒扑面而来。一方水土养
一方人,( )从家乡到哈尔滨,我始终没离开东北。乡村的生活图景仍然遵从自然
时序,春耕、冬藏、秋收,对城市的生活方式却大有不同。当我们住在温暖的房子里安
居乐业的时候,寒冷的冬日不过是窗外可供欣赏的审美客体:松花江的冰面在阳光的映
射下是钴青色的,隐约能看到凝固的波纹;树木的枝杈间堆积着白雪,厚重如大朵的棉
花……而今的银白世界里物质丰富,闲食琳琅满目,想起小儿时代的零嘴,如同白雪覆
盖着的金银木红艳的果实,既是诱人的,又是审美的,尽管那可能是一种贫困美学。
33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让人们创生出独特的生活美学的是冰雪环境,虽有它的不适之处。
B.让人们创生出独特的生活美学的是有它不适之处的冰雪环境。
C.冰雪环境虽有它的不适之处,但让人们创生出独特的生活美学。
D.冰雪环境让人们创生出独特的生活美学,虽有它的不适之处。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C
2.A
3.乡村的生活图景仍然遵从自然时序,春耕、秋收、冬藏,与城市的生活方式却大有
不同。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话题一致性的原则,由上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推知,主语应是环境,故排除
AB;“不适之处”与“创生出独特的生活美学”是转折关系,且“创生出独特的生活
美学”与下文的表述内容一致。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比作“棉花”。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沙”比作“雪”;把“新月”比作“钩”。
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扶”赋予“轻风”以人的动作。
C.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飞流直下三千尺”用了夸张,用来形容庐山瀑布的
落差气势;“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
34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D.运用设问和借代的修辞手法。 用杏花村代指“酒家”。
故选 A。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的句子“乡村的生活图景仍然遵从自然时序,春耕、冬藏、秋收,对城市的生活方
式却大有不同”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语序不当,“春耕、冬藏、秋收”应改为“春
耕、秋收、冬藏”;②不合逻辑。介词使用不当,把“对”改为“与”。
最终改为:乡村的生活图景仍然遵从自然时序,春耕、秋收、冬藏,与城市的生活方式
却大有不同。
二.(2021·辽宁高三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走在园中,我看到阳光将围墙斜切下的阴影,他曾在那里沉思默想。他在这里度过了狂
躁而绝望的青年时光,也在这里积聚起中年的深厚思想,(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
芒中,他与地坛融为了一体。
我登上方泽坛的青石台阶,这里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坛台,史铁生因无
法登临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我想我应替他去拜谒祭坛。坛台上,青铜方鼎默默无语。
凝重伫立。此时天空辽阔,四野空旷,微风朗日,如沐慈悲。我忽然感受到一种灵魂的
坦荡,一种信念的力量。虽然史铁生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站立的人灵魂更高,身影更
长。他对生活深沉的爱,对人生真谛的探寻,像正午的阳光照亮了许多人幽暗的心灵角
落。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熟悉这里的一切,这里的一切也熟悉他
B.这里的一切熟悉他,他也熟悉这里的一切
C.他和这里的一切互相之间都非常熟悉
D.这里的一切与他,互相之间都非常熟悉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5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A
2.B
3.把“虽然”与“史铁生”互换位置。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括号的前后句都是先说“他”,后说地坛。括号中的句子也不应例外。由此排除 BD。
C 是长句,与 A 相比,节秦感更差一些,对内容的强调力度更弱一些。所以不如 A 好。
故选 A。
2.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的“默默无语”赋予青铜方鼎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杜康”代酒。
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排闼送青”赋予山以人的情态。
C.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手可摘星辰”夸张地写楼高。
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比作梨花。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虽然史铁生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站立的人灵魂更高,身影更长”一句,分句是同一
个主语,则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面,所以应把“虽然”与“史铁生”互换位置。如果不
换位置,则本句无主语。
三.(2021·辽宁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丰收节”的设立有助于保护民族文化,重新认识和挖掘利用乡村多元价值。节日期间,
各地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办节,重点打造和推出________的节日品牌,________
了民俗文化、休闲旅游、采摘体验等活动内容,增强了节日的吸引力,起到了保护和传
承民间文化的作用,也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
“丰收节”期间,各地本着“农民主体办节”的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开
36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展了民俗表演、乡土美食________、特色农产品展示、各类体育竞赛和游戏等活动。这
些活动体验性、互动性强,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助推了产品销售,吸引了城
乡群众的广泛参与,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不足的现状。
节日的形成需要集体的创造与传承。现代社会中产生的“丰收节”具有传统的________,
也尚需探索和融入新时代文化内涵,形成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传承模式,创建为新的节日
品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具慧眼 融合 鉴赏 渊源
B.独具特色 融合 品鉴 渊源
C.独具慧眼 融汇 品鉴 源头
D.独具特色 融汇 鉴赏 源头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农民主体办节”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他们把许多老祖宗的艺术品送给外国人,算是“发扬国光”,这确实让人惊诧不已。
B.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
岳”。
C.绘画要重视眼睛的描绘,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能够折射出不同的内心活动。
D.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
序”就是要有条有理。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B
2.D
3.这些活动体验性、互动性强,吸引了城乡群众的广泛参与,不仅助推了产品销售,
而且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不足的现状。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独具特色:形容具有自己的特点。独具慧眼:具有别人没有的眼光或见识。这里指打造
节日品牌,用“独具特色”更恰当。
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汇:融合汇聚。语境是将民俗文化、休闲旅游、采
37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摘体验等合在一起,用“融合”更恰当。
品鉴:品评鉴别。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这里与美食搭配用“品鉴”
更合适。
渊源:①比喻事物的本源。②指学术上的师承关系。源头:水发源的地方。语境是说“丰
收节”的传统来源,用“渊源”更恰当。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句表示强调。
A.表反语讽刺;
B.表引用;
C.表特殊意义;
D. 表示强调。
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语序不当:“吸引了城乡群众的广泛参与”应放在“互动性强”后面;“不
仅……而且”后面的句子语序不当,应当先说“助推了产品销售”,再说“丰富了群众
文化生活”。搭配不当:“释放……现状”动宾搭配不当,将“释放”改为“缓解”。
专项训练八
题量:3 大题 建议用时:25 分钟 满分:27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1·辽宁高三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其历史生命之悠长。后学通过回溯、诠释经典而( ),
应对现实问题,( )让经典永葆活力。在解释史中逐渐丰满的经典,犹如一座不断
被“翻新”而始终伫立于当下的古庙。无疑,《论语》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在中国传统
文化中占有举足経重的地位。它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与早期儒学的
最直接材料,蕴含着孔子与儒家的修己安人之道。汉儒誉之为“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
38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衿”,数百年后的宋儒仍奉其为( )。《论语》拥有悠久的解释传统,汉代的孔安国、
马融、郑玄等学者皆为其做过注解,此后历代均有重要注本,南宋朱熹著有《论语集注》,
成为数百年间此后科举考试与书院教育必读。但历代学者对这部经典的认识绝非千篇一
律。这首先体现在,不同时代对《论语》中孔子形象的看法不同,孔子的形象历经( ),
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推陈出新 进而 鼻祖 演变
B.革故鼎新 进而 圭臬 嬗变
C.推陈出新 从而 圭臬 嬗变
D.革故鼎新 从而 鼻祖 演变
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B.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C.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语句。
【答案】
1.C
2.D
3.修改为:南宋朱熹所著《论语集注》成为此后数百年间科举考试与书院教育必读书
目。
或改为:南宋朱熹著有《论语集注》,这本书成为此后数百年间科举考试与书院教育必
读书目。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
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语境为传承经典,
应选用“推陈出新”。
进而: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前后
39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句子是顺承关系,应选用“从而”。
圭臬:准则或法度。鼻祖:创始人。文中“其”指代《论语》,应选用“圭臬”。
嬗变:指蜕变,更替。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和“历经”搭配应选用“嬗
变”。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运用修辞说法的能力。
划线句子修辞为比喻,本体是经典,喻体是古庙。
A.比喻修辞,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
B.比喻修辞,梅花洁白如玉。
C.比喻修辞,长江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D.借代、拟人修辞,“落红”是用颜色借代花,“更护花”是赋予花以人的动作感情。
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1)句式杂糅,“著有”改为“所著”或在“成为”前加“这本书”。
(2)语序不当,“此后”放在“数百年间”前,
(3)搭配不当,把“必读”改为“必读书目”。
二.(2021·山东滨州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人到了外地也要吃烧梅,因不地道,吃了又悔,但仍要吃。( )
黄州烧梅是黄州传统名点,其配料精、制作细,上似梅花,下似石榴,寓意“榴结百子,
梅呈五福”,因而亦叫“石榴烧梅”。烧梅与东坡饼、炒汤圆并称为古城黄州的三大名
吃。相传黄州烧梅在明代以前是用肥肉、桂花、核桃仁等做馅,清代以后又加入了葡萄
干、冰糖等,制成后用蒸笼蒸熟。如今,黄州烧梅在工艺上更讲究。①黄州烧梅不仅颜
色亮丽、造型别致,味道也是独具一格,这与其精细的制作和优良的选料紧密相关。
尽管黄州的烧梅小店遍布市井,但每个热气腾腾的窗口,几乎都是排队的长龙。戴着白
帽的伙计揭开蒸笼,糯米脂油的浓香喷薄而出,腾腾的白气把半条街道熏得香气浓郁,
人的口腹之欲自然被撩拨得蠢蠢欲动。这种情势,生动地渲染了黄州人生活的众生相,
成为江城街头民俗文化的风景线。
黄州烧梅,如同一曲戏剧。②戏曲是精神文化食品,而黄州烧梅却是供人们味觉享受的
40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佳肴,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愉悦和满足。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究其原因,与其说是乡土情结,不如说是味蕾的诱惑。
B.究其原因,与其说是味蕾的诱惑,不如说是乡土情结。
C.其原因是味蕾的诱惑,也是乡土情结。
D.其原因是乡土情结,也是味蕾的诱惑。
2.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B
2.C
3.(1)“精细的制作和优良的选料”改为“优良的选料和精细的制作”。
(2)在“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愉悦和满足”前加“让人们”。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语境“黄州人到了外地也要吃烧梅,因不地道,吃了又悔,但仍要吃”,括号内的
语句主要强调“乡土情结”。
A.“与其说是乡土情结,不如说是味蕾的诱惑”强调的是“味蕾的诱惑”;
B.“与其说是味蕾的诱惑,不如说是乡土情结” 强调的是“乡土情结”;
C.“是味蕾的诱惑,也是乡土情结”,用并列关系的连词,没有强调出“乡土情结”;
D.“是乡土情结,也是味蕾的诱惑”,用并列关系的连词,没有强调出“乡土情结”。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划线句“黄州烧梅,如同一曲戏剧”是比喻修辞。
A.“偷眼”“断魂”是拟人;
41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B.“东南坼”“日夜浮”是夸张;
C.“千堆雪”是比喻,以雪喻浪花;
D.“绿肥红瘦”,以“绿”“红”代“绿叶”“红花”,借代;“肥”“瘦”是拟人。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精细的制作和优良的选料”并列短语语序不当,按照食品制作的逻辑应该首
先选料,在进行制作,改为“优良的选料和精细的制作”。
第二处,“黄州烧梅却是供人们味觉享受的佳肴,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愉悦和满足”暗换
主语,前一分句的主语是“黄州烧梅”,后一分句的主语换了其它,这个时候主语就不
能省略,为了保持语意的连贯,应在后一分句前面加上“让人们”。
三.(2021·淄博市淄川区教学研究室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芒种的气候特征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农事耕
种以芒种这一时节为界,过此之后,播种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所以到了芒种,在农
业生产上,必须抓紧时间,( )。如果再推迟,显著升高的气温会使得水稻营
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到了秋天收割的时候,产量必
然不高。①民间把“芒种”称为“忙种”,②农谚有“芒种忙、忙着种”的农业生产谚
语,③说明到了这个时节正是农业耕种最忙的时候。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
螳螂生,二候鵙(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其中“鵙”指伯劳鸟,喜阴的它现身枝
头,感阴而鸣,诉说春之离愁,也唱响了夏之诗意。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春作物抢种,水稻及时移栽
B.抢种大春作物,水稻及时移栽
C.大春作物抢种,及时移栽水稻
D.抢种大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C.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42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答案】
1.D
2.C
3.②改为“农谚有‘芒种忙、忙着种’的说法”。(或删除“农谚”,或将“农谚”
改为“民间”。其他改法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③改为“说明这个时节正是农业耕种最忙的时候”。(或改为“说明到了这个时节就到
了农业耕种最忙的时候”)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上文是“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抓紧时间”,下面要衔接的话,应表述为“芒种里要抓紧
时间干什么”,强调的是动作,而且要注意保持主语一致性,从选项中可看到的句子有
“抢种大春作物”“大春作物抢种”和“水稻及时移栽”“及时移栽水稻”,比较句子
会发现,“大春”和“水稻”在句首的句子主语也随之改变了,重点不是强调动作了,
因此应将有这两个句子的选项排除掉,即排除 ABC。
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常见修辞的能力。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诉说春之离愁,也唱响了夏之诗意”
句将“诉说”“唱响”两个形容人的动作来形容鵙。
A.夸张,“扪参历井”,指自秦入蜀途中,山势高峻,可以摸到参、井两星宿。形容
山势高峻,道路险阻。
B.比喻,将节奏紧密、精湛无比的琴声比喻成大小珍珠落入玉盘时那清脆、轻重交织
的声音。
C.拟人,写桃花在春风里笑。与文段中使用的修辞相同。
D.对比,这两句的意思是:战士们在沙场上与敌人打得天昏地暗,不知生死如何,而
那些将官们却躲在营帐里,尽情地欣赏女人的歌唱与舞蹈。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43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②句“农谚”和“农业生产谚语”语义重复。改为“农谚有‘芒种忙、忙着种’的说法”;
或删除“农谚”,或将“农谚”改为“民间”。
③句结构混乱,提炼句子成分可得“到了这个时节是最忙的时候”,“到了”和“时候”
不搭配,改为“说明这个时节正是农业耕种最忙的时候”;或改为“说明到了这个时节
就到了农业耕种最忙的时候”
专项训练九
题量:3 大题 建议用时:25 分钟 满分:27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画中要有戏,百观才不腻.。”伴随清代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戏曲艺术成为大众文化
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年画中亦随之出现了大量以戏曲剧目为题材的作品,因一个
独立剧目叫“出”,故这类年画被.称为“戏出年画”。戏出年画着力表现戏台上的角色..
形象及剧目情节。民间画师多为戏迷,经常会亲临现场观戏描摹,( )。
戏出年画在形式上分为两种。一种画面承袭传统故事年画,山石树木、亭台楼阁等背景
刻画写实,但人物都是戏装扮相,勾画脸谱,动作举止夸张如演戏;另一种则完全照搬
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背景道具跟戏曲舞台的布景道具一样简单,以桌、椅摆法交代故
事发生的不同地点和环境,人物持马鞭指代骑马,执桨则示意乘船,如此等等,刻意减
少画面背景,着重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在各地的年画中,要属天津杨柳青的戏出画
样最为丰富而精彩,内容都是当时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戏出年画是由戏曲与版画
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带给人们视觉享受,是
值得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腻”属于形声字,“贰”表示其意义范畴。
B.此处如果删去“被”字不影响语意表达。
C.“角色”与“角逐”中的“角”读音不同。
D.“耳熟能详”可以用“耳濡目染”替代。
44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画面上往往能定格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画中人物扮相、功架与舞台上几无二致
B.往往将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定格于画面上,画中人物扮相、功架与舞台上几无二致
C.往往将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定格于画面上,剧中人物扮相、功架与画中几无二致
D.画面上往往能定格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剧中人物扮相、功架与画中几无二致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B
2.B
3.戏出年画是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带给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更
可使人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的能力。
A.“‘贰’表示其意义范畴”错误,“月”表意义范畴,“贰”表声音;
C.“读音不同”错误,相同,都读“jué”;
D.“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重在强调熟悉;“耳濡目
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重在强调影响。此处强调
人们对剧目的熟悉程度,所以不能替代。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补写能力。
通过分析上文语境“民间画师多为戏迷,经常会亲临现场观戏描摹”,可知主体对象为
“民间画师”,根据主语一致衔接最紧的原则排除 AD。再结合“民间画师”这一职业
可确定选项第二句主体对象为“画中人”,排除 C。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为:戏出年画是由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
魅力的同时,带给人们视觉享受。语病有:结构混乱,“由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
有机结合”,句式杂糅,删掉“由”或改为“戏出年画是由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有
机结合的”;“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主语应该为人们,与上文主语为“戏
45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出年画”照应不周,再结合后文“是值得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需要前文以“戏出年
画”为主体对象,另外“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带给人们视觉享受”语序
也不当,除了供选答案还可改为“让人们在视觉享受的同时,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2021·山东高三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新技术不断应用,媒介变得更加智能。在智能媒介的广泛应用下,曾经的“信息过
剩”似乎变得简约起来。如:某电商客户端贴心地设置“猜你喜欢”栏目,而某新闻资
讯平台端出“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这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个性化和效能,与此同
时,人们也逐渐发现,兴趣之外的内容都被过滤掉,同质化内容如同蚕茧,将人们包围,
这种现象被称作“信息茧房”效应。
近年来,网络文化内容越发丰富多样,为更加“高效”地传播内容,媒体平台纷纷使用
指向用户偏好的推荐算法。它会根据用户浏览历史和关键词一条接一条地推送相似内
容。由此,人们获取精神食粮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起初,在信息资源相对稀缺的时期,
文化内容的摄取是“赶集”式的,寻获所需内容,要付出较高人力和物力成本。互联网
诞生后,样态丰富、种类繁多的文化“超市”替代“集市”,内容选择自主性更强。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作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在智能媒介的广泛应用下,曾经的“信息过剩”似乎变得简约起来。
A.某电商客户端贴心地设置“猜你喜欢”栏目
B.而某新闻资讯平台端出“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C.这种现象被称作“信息茧房”效应
D.为更加“高效”地传播内容,媒体平台纷纷使用指向用户偏好的推荐算法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闼送青来。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46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D
2.B
3.这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个性化水平和效能。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引号用法的能力。
例句为特殊含义。
A、B、C 项为特定称谓。
D.为特殊含义。
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划线句把信息资源丰富和相对稀缺的两个阶段分别比作“超市”和“集市”,为比
喻手法。
A.句意为:所有的山,鸟儿全部消失了,所有的路,看不到人影脚印。为夸张手法;
B.把月亮比成“玉盘”,为比喻手法;
C.“护”“送”,把水和山人格化了,为拟人手法;
D.“朱门”代指豪门,为借代手法。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提高”和“个性化”不搭配,在修改时,要在个性化后加“水平”。
三.(2021·广东韶关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量的产生不是某一特定器官来发展的,或是通过人体所有细胞来实现的。一个活细胞
就好比一簇火焰,它燃烧燃料,从而产生生命所需的能量。( )因为细胞完成“燃
烧”是有温度条件的,即人体的正常体温。①只有这样、千千万万个小火焰才会遇和地
“燃烧”、给生命提供所需的能量。
②在细胞中、物质会永不停歇她传化为能量、就像一个不停转动的轮子。它是自然界更
新循环的一种方式。在循环过程中,以葡萄糖形式存在的糖燃料经历了分解及一系列微
妙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规律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环节都由一种特定的酶支配
和控制,每一种酶都各司其职。每一环节都会产生能量,排出废物二氧化碳和水,发生
47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了变化的燃料分子会被传送到下一环节。当这个轮子“转”满一圈,燃料分子几乎被分
解尽了,它们将随时与新的分子结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这一过程是生命世界的一大
奇迹。③细胞就像一间化工厂,不断从事着生产活动。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④所有发
挥作用的部分极其微小,就连细胞本身也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被看到。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个富有诗意但极不准确的比喻。 B.这个比喻虽不准确,但极富诗意。
C.这是一个极不准确但富有诗意的比喻。 D.这一比喻极富诗意,但并不准确。
2.下列各项中,对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句使用了借代手法,用“小火焰”借代细胞,使其特征更加鲜明。
B.第②句使用了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细胞内物质变能量的过程。
C.第③句使用了比喻手法,喻体“化工厂”形象地展现了细胞活动情形。
D.第④句使用了夸张手法,突出细胞本身及其发挥作用部分的体积之小。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D
2.C
3.能量的产生不是由某一特定器官来完成的,而是通过人体的所有细胞来实现的。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上文是比喻的具体表现,所以衔接内容以比喻开头更加合理,排除 AC;下文强调细胞
燃烧需要条件,是对不准确的具体阐释,排除 B。
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A.考查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代是“代”,强调相关性,借喻是“喻”,强调相似性,
此处为借喻;
B.考查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此处为比喻;
D.考查学生对夸张的掌握,夸张是对事物进行刻意夸大或缩小,此处细胞及发挥作用部
分本来就很小,并非刻意夸大或缩小。
48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能量的产生不是某一特定器官来发展的,或是通过人体所有细胞来实现
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搭配不当。“能量的产生”与“发展”搭配不当,把“发展”
改为“完成”;②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不是”的后面加上“由”;③关联词搭配
不当,“或是”改成“而是”。
最终改为:能量的产生不是由某一特定器官来完成的,而是通过人体的所有细胞来实现
的。
专项训练十
题量:3 大题 建议用时:25 分钟 满分:27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1·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用一把毫毛,变出千百个 的猴子——《西游记》里的神话正在成为现实。克隆猴
“中中”和它的妹妹“华华”在中国诞生;随着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意
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提升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 ),20 多年间,各国科学家 ,克隆了牛、鼠、猫、狗等动物,但一直没有
攻克与人类最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克隆的难题。科学家曾普遍认为现有技术无法克隆
灵长类动物。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 ,经过 5 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世界
生物学的这个难题。科研团队未来可在一年时间内,培育出大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
同的模型猴。“这是世界生物科学领域近年来的重大突破。”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幕明
院士说,克隆猴的成功,将为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
谢性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 的光明前景。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1996 年,自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
B.指 1996 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
C.1996 年,自第一只“多利”克隆羊诞生以来
49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D.自 1996 年第一只“多利”克隆羊诞生以来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毫无二致 按部就班 跋山涉水 前所未有
B.毫发不爽 循序渐进 劈波斩浪 空前绝后
C.毫发不爽 按部就班 跋山涉水 空前绝后
D.毫无二致 循序渐进 劈波斩浪 前所未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B
2.D
3.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
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二段文字的开头,要填写一个引出句。接下来语句的陈述对象是“科学家”,所以要
填入的语句应该是时间状语句,故排除 A 项和 C 项。
D.“‘多利’克隆羊”语序不当,应该用“克隆羊‘多利’”。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毫无二致:丝毫没有两样,完全一样。毫发不爽:一点也不差,形容极其准确。根据语
境主要讲变出的猴子完全一样,应用“毫无二致”。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
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此处主要讲各国科学家的研究慢慢提高,应用“循序渐进”。
跋山涉水:翻越山岭,蹚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劈波斩浪: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
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语境讲研究团队经过 5 年的努力,攻克难题,应用“劈波
斩浪”。
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空前绝后: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
凡的成就或盛况。根据语境,修饰“光明前景”,应选“前所未有”。
故选 D。
50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语句存在没有主语和结构混乱的问题。应当删除“随着”,且“提升”与“难题”
搭配不当,应改为“解决……难题”或“突破……难题”。
二.(2021·广东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伴着潇潇春雨,到江南古镇走了一趟。下雨给游览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欣赏古镇,品味
古镇,恰恰该在雨天。雨天的乌镇烟雨飘渺,是那么个性闪烁、古风淳朴。 古
街长巷而神迷,静赏小桥流水而心醉。她好像一杯淡淡的绿茶,是需要慢慢地、细细地
的。
走在烟雨迷蒙的古镇上,如同漫步于唐诗宋词意境的画廊。那淡淡雨雾轻笼下的小桥流
水 着古典之美、朦胧之美,像一幅水墨晕润的国画小品,又像一首空灵飘逸的
美丽小诗;然而更多的,却是那至真至性的婉约之美。流水静静地流淌,那不是岁月的
血脉么?那不是缕缕的年华么?似水年华,在这清清的河水中反照着时光流逝和生命匆
匆的无奈。于是古桥、老屋、乌蓬船……一切都发出一股淡淡的感伤来——烟雨之中,
因为有了这种美丽的婉约的感伤,古镇才显得 。
如果要作比喻,那么,小镇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举止,他的气质,婉约中透着深厚的
历史底蕴。千百年来,他是读了太多太多的书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历史在这
里一页页翻过,人儿从这里一代代走过。古镇却依然故我,( )这里也许少些金戈
铁马烽火硝烟的峥嵘故事,但多的却是才子佳人红颜知己的浪漫情怀。否则,这小镇何
以如此绵绵的、楚楚的、风情万种呢?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徜徉 体会 氤氲 美丽动人
B.徘徊 品味 散发 美丽动人
C.徜徉 品味 氤氲 楚楚动人
D.徘徊 体会 散发 楚楚动人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潇洒超脱于岁月之外,从容淡泊于生活之中,只是把沧桑悄悄累积在心头。
B.只是把沧桑悄悄累积在心头,潇洒超脱于岁月之外,从容淡泊于生活之中。
C.从容淡泊于生活之中,潇洒超脱于岁月之外,只是把沧桑悄悄累积在心头。
D.只是把沧桑悄悄累积在心头,从容淡泊于生活之中,潇洒超脱于岁月之外。
51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那是岁月的血脉和缕缕的年华。”从语义看二
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1.C
2.A
3.原文用反问句的形式,强调突出了流水所象征的岁月流逝之感;原文句式整齐,音
韵和谐,语势贯通。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徜徉”有安闲自得的含义。“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语境是在
古街上悠闲地行走,“徜徉”符合原文语境。
“品味”一指尝试滋味;二指仔细体会;三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体会”是指体
验领会。语境与前文的“绿茶”搭配,“品味”更合适。
“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散发”释放出某种东西。语境表达方式比较文艺,选“氤
氲”更符合文段的文艺语体。
“美丽动人”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通俗来说就是惊艳的让人心动。“楚楚动人”
意思是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与前文的“婉约的感伤”搭配,选“楚楚动人”更合
适。
故选 C。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古镇却依然故我”,承接的应该是不变的内容,排除 B、D。“潇洒于岁月之外”与
“历史在这里……”照应,“从容淡泊于生活之中”与“人儿从这里……”对应,排除
C。
故选 A。
3.本题考查学生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原句“那不是岁月的血脉么?那不是缕缕的年华么?”采用反问句的形式,使表达的情
感更加强烈,强调突出了流水所象征的岁月流逝之感;而改句“那是岁月的血脉和缕缕
的年华”是一般陈述句,表达的情感比较平淡。原文句式用两个反问句,结构整齐,读
起来音韵和谐,语势贯通;而改句由于只有一个句子,缺少这种韵味和气势。
52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三.(2021·广东珠海市·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耸人听闻,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世界
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 6 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
一。《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触目惊心:从小学一年级至
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 50%。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有诸
多原因: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已刻不容
缓,其中,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调查显示,孩子近视,一些家长不以为然,认
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同以往的是,
相关制度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我们
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的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
1.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
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B.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
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C.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
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D.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
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修改。
【答案】
53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D
2.B
3.把“据调查显示”改为“据调查”或“调查显示”;把“不以为然”改为“不以为
意”。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和“蒙了尘”之间并无递进关系,应是选择关系,故排除
BC。
“看不清美丽未来”与“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相比,后者程度更深,故放在递进关系
的后一句,排除 A。
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是拟人手法,“发力发威”是人的行为举动,用来写“制度”,
采用了拟人手法。
A.借代,用车马代指人来人往的应酬。
B.拟人,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
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担忧送到朋友身
边。
C.比喻,把小雨比作酥油。
D.夸张,对比,把天地长久而有尽与“恨”无止境进行对比,突出了“恨”之深重与长
久,说“恨”之期限超过天地,是夸张。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语病,“据调查显示”句式杂糅,应删去“据”或“显示”。
第二处语病,“一些家长不以为然”中,成语“不以为然”使用错误。不以为然:不认
为是正确的。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此处是指家长不
在意、轻视,应该用“不以为意”.
专项训练十一
54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题量:3 大题 建议用时:25 分钟 满分:27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1·广东佛山市·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保护和传承非遗最大的挑战是文化语境与使用场景
的固化。我们要创新非遗传播方式,关注年青一代信息传播潮流,利用年轻人喜欢的喜
闻乐见的传播方式高效、时尚、鲜活地传播非遗势在必行。近两年,快手、抖音等短视
频平台纷纷积极探索“短视频+非遗”的传播模式,全方位助力非遗传播。短视频应用
于非遗传播,具有____________的优势。非遗短视频用户____________出年轻化的特点。
短视频通过数字影像的处理,以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视角与创意手法凸显非遗之美,
( )。____________,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这种传播形式处于初期探索阶
段,还存在传播主体分散,传播内容浮浅等问题。传播利益商业化,文化价值遭遇
____________解读等等。相关部门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政策扶持、环
境营造、趋利避害,尽快探索出适合当地特色的非遗短视频传播创新路径。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独一无二 呈现 于是 过渡
B.独一无二 涌现 但是 过渡
C.得天独厚 涌现 于是 过度
D.得天独厚 呈现 但是 过度
2.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吸引了年轻人对非遗的关注,也激发了他们主动传播非遗的热情
B.既吸引了人们对非遗的关注,也激发了人们主动传播非遗的热情
C.让年轻人更倾向于用平民的视角来探索非遗的现代价值
D.让人们更倾向于用平民的视角来探索非遗的现代价值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D
2.A
55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3.创新非遗传播方式,关注年青一代信息传播潮流,利用年轻人喜欢的/喜闻乐见的(两
者任选其一)传播方式高效,时尚,鲜活地传播非遗势在必行。
(或者)我们要创新非遗传播方式,关注年青一代信息传播潮流,利用年轻人喜欢的/
喜闻乐见的(两者任选其一)传播方式高效。时尚、鲜活地传播非遗。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得天独厚:指在同类事物中是最好的。独一无二:指某个事物在同类中仅此一
件,但不一定是最好的。语境中有“优势”的提示,故此处用“得天独厚”合适。
第二空,呈现:现出;露出。涌现:大量出现。此处并无大量出现之意,用“呈现”更
恰当。
第三空,但是:表转折。于是:表因果。根据语境,上下文有转折的关系,此处宜用“但
是”。
第四空,“过度”意为超过一定强度。而“过渡”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由一个阶段转入另
一个阶段,表示正在或将要变化的某种暂时状态。此处表示超过一定强度,故选“过度”。
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衔接的能力。
根据上文的“年轻化”“年轻人”等可知,填入句的对象为“年轻人”更恰当,排除
BD 两项;“用平民的视角来探索非遗的现代价值”与上文不搭配,排除 C 项。
故选 A。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的句子“我们要创新非遗传播方式,关注年青一代信息传播潮流,利用年轻人喜欢
的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高效、时尚、鲜活地传播非遗势在必行”,存在以下以及问题:
2 “我们要……势在必行”句式杂糅,删去“我们要”或者“势在必行”。
②“喜欢的喜闻乐见的”语意重复,“喜欢的”与“喜闻乐见的”删去一个。
二.(2021·广东西樵高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已经决定,明天去天一阁。没有想到,这天晚上,台风袭来,暴雨如注,整个宁波城都
在柔弱地颤抖。第二天上午来到天一阁时,只见大门内的前后天井、整个院子,全是一
片汪洋。打落的树叶在水面上翻卷,重重砖墙间透出湿冷冷的阴气。我知道天一阁的分
56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量,因此愿意接受上苍的这种安排,剥除斯文,剥除悠闲,脱下鞋子,卑躬屈膝,哆哆
嗦嗦,恭敬朝拜。
作为一个藏书楼,天一阁的分量已经远超过它的实际功能。它是一个象征,象征意义之
大,不是几句话所能说得清楚的。( )如果没有书籍,那么,我们祖先再杰出的智
慧、再动听的声音,也早已随风飘散,杳无踪影。大而言之地说,没有书籍,历史就失
去了前后贯通的理由,人群就失去了远近会聚的缆索。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字,是人类成熟文明传承的主要依靠。在书籍的形成中,文字的选择和汇集至关
重要。
B.人类成熟文明的传承,主要靠文字。文字的选择和汇集,就成了书籍。
C.文字,是人类成熟文明传承的主要依靠。文字的选择和汇集,就成了书籍。
D.人类成熟文明的传承,主要靠文字。在书籍的形成中,文字的选择和汇集至关重要。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B.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B
2.C
3.示例:大而言之,没有书籍,历史就失去了前后贯通的缆索,人群就失去了远近会
聚的理由。[删去“地说”,将“理由”和“缆索”互换位置。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
改正确,即可给分]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表达连贯的能力。
前文说到作为一个藏书楼,天一阁的分量已经远超过它的实际功能,它是一个象征,也就
是说天一阁的功能不仅仅是藏书,更主要的是对文明的传承,所以 B、D 项和前面衔接更
紧密;根据后文“如果没有书籍”这一内容,可以看出前面应强调“书籍”,而 D 项
57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强调文字的选择和汇集的重要性,所以排除 D。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A.使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B.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
C.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D.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成分赘余,“言”与“说”重复;②搭配不当,“历史”与“理由”搭配不当,“人
群”与“缆索”搭配不当,可将“理由”和“缆索”互换位置。
三.(2021·湖北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只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彩虹已横跨瀑布,傲然屹立在晴空之下!我的内心一阵狂喜,不
是因为彩虹本身,而是因为我面对瀑布的那个暗中祈求的兑现。如今彩虹圃圆满满地出
现,我确信我的爱人是去了他理想的净土去了——他一直渴望着的与世无争的、远离人
间种种龌龊的和平家园。这彩虹使我获得了莫大的温情和安慰。我想让同伴拍下我与彩
虹同在的那个瞬间,然而恰在此时,相机卡了壳。我__ __联想起爱人出事的前两天,
我和他在公园欲在盛开的桃花下拍一张合影时,( ① )。它们___ __是同一台相机。
在出国前,我带它时还犹豫了一番。没想到它一路上安然无恙,偏偏在彩虹出现之时卡
了壳。我___ __醒悟;爱人是不是不想让我与虚幻之物合影?桃花虽然艳丽,但它极易
衰落;( ② ),但它却已是天上之物。我明白:世上凡美好的事物,是最容易遭受摧
残的;美好只是惊鸿一现,转瞬即会化为云烟。___ __,没有多久,那道彩虹袅袅消失。
留给我的,是大瀑布永不消失的轰鸣声。我想大瀑布是永恒的,它会上接天际之彩虹,
下引地上之流泉,永存于天地之间。大瀑布就是天堂垂下的一块银白的幕布,等待芸芸
众生在其上演出人间的悲喜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竟然 陡然 果然 顿然 B.陡然 竟然 顿然 果然
58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C.果然 顿然 竟然 陡然 D.顿然 陡然 竟然 果然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阔送青来。 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在材料的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答案】
1.B
2.C
3.①相机同样卡了壳 ②彩虹虽然绚丽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陡然”和“顿然”都有“突然”之意,但是“顿然”的程度要重一些。根据语境,第
一空用来修饰“联想”,第三空用来修饰“醒悟”,但“醒悟”比“联想”程度深,因
此第一空要填“陡然”,第三空应要 “顿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果然”:
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访相符。根据语境,“它们___ __是同一台相机”可知,是出
乎意料,因此第二空要填“竟然”;再根据“没有多久,那道彩虹袅袅消失”可知,这
是一种事情结果,因此第四空要填“果然”。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瀑布”比喻成“幕布”,将“芸芸
众生”的人生比喻成了“人间悲喜剧”。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阔送青来”对偶;同时“绕”“送”又是拟人;
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偶;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将“浪花”写成“雪”,为比喻;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护”为拟人;“落红”代指“落花”,
为借代。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59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补写句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
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
第①处根据前面所写“我想让同伴拍下我与彩虹同在的那个瞬间,然而恰在此时,相机
卡了壳”以及后面“它们……是同一台相机”可知这里应填“相机同样卡了壳”之类的
内容;
第②处根据前面“桃花虽然艳丽,但它极易衰落”和后面的“但它却已是天上之物”可
知,这里应填“彩虹虽然绚丽”之类的内容。
专项训练十二
题量:3 大题 建议用时:25 分钟 满分:27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1·湖北孝感市·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回进山东,春正在发生,出渣关沿着黄河古道走,同车里有着几个和尚——和尚使
我们与古代亲近——恍惚里,春秋战国的风云依然 ,我这是去了鲁国之境了。
鲁国的土地果然肥沃,人物果然礼仪,狼虎的秦人能被接纳吗?沉沉的胡琴声从那一簇
蓝瓦黄墙里传来,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去, 着,
如麦田上浓得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
子一直说到现在。
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书坑儒过的,但居山高为秦城,秦城已坏,
凿池深为秦坑,自坑其国。江海可以泪竭,乾坤可以倾侧,唯斯文用之不息。如今,他
的后人如我者,却 来拜孔子。其实,秦嬴政在统一天下后也来过鲁国旧地,他
在泰山上祀天,封禅是帝王们举行的,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
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
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轼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唯是一颗头
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
(节选自贾平凹《进山东》)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逝者如斯夫”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60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A.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B.但我们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C.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D.经过“三个代表”教育,村委会的面貌大大改观。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演绎 弥散 日行千里 祈求
B.演义 弥漫 千里迢迢 祈求
C.演绎 弥散 千里迢迢 期求
D.演义 弥漫 日行千里 期求
3.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鲁国的土地果然肥沃,人物果然礼仪,狼虎的秦人能被
接纳吗?”的修辞效果。
【答案】
1.C
2.B
3.反复的修辞强调了山东土地的富庶和人民的修养;借代的修辞,增强了语言表达的
历史感和空间感表,古今纵横,使语言更有张力,表达了作者对这块土地的敬畏之情;
比喻的修辞生动的呈现了“我”这个来自陕西的汉子粗犷豪放的形象特点。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逝者如斯夫”引号作用是引用。
A. “人”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
B. “礼尚往来”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强调。
C. “过人头”加引号,表示引用。
D. “三个代表”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演绎:铺陈,发挥;展现,表现。演义: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此处和“春秋战国的风
云”应选用“演义”。
弥散,指烟雾、气味等向四周扩散,分散开。弥漫,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此处
61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指声音充满空间,应选用“弥漫”。
日行千里,意思是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千里迢迢,意思是形容路途遥远。
语境强调远道而来,应选用“千里迢迢”。
祈求,拼音是指恳切地希望得到。期求,指希望;企求。对应前文“在泰山上祀天”和
“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此处用“祈求”。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修辞效果的能力。
“果然”运用两次,为反复,强调山东这块土地物质丰饶,人民知书达理;鲁国代指山
东,秦人代指来自陕西的自己,这样把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时代结合起来,语言更富有
内涵,耐人寻味;把自己比喻为“虎狼”,既指古来秦地民风彪悍,又表明自己的性格
和民风一致,粗犷豪放,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二.(2021·湖南岳阳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车一出关,李昌有的三个孩子就呜呜地哭。李昌有是没什么可哄他们的了,就兀自叹
了口气朝窗外望去。然而火车恰在此时杀回了他的目光,一头钻进了一条漆黑的山洞,
孩子们哭得更肆无忌惮了。
黑暗中,李昌有听见小女儿怯怯地问:“爹,不回关里了?”
“关里..”二字令李昌有的心抖了一下,他的眼睛随之一辣,然后咬咬牙说:“不回了。”
小女儿的哭声在三兄妹中就跟她身上的花衣裳一样突出了。
火车钻出隧道后,就像一个淘气孩子从炕洞里爬出来似的满面尘垢。窗外是荒凉的,窗
外是少见人烟的。
“这么多的地都没人种,”李昌有心里想,“开他几亩荒,点上种,秋天时仨孩子就饿
不着了。”
可他转而又一想:“种子在哪里呢?” 李昌有想到种子的困难时心情更加沉郁了,而
大儿子正哭得如醉如痴,他上去就是一巴掌,打得大儿子气噎了一下,“咯”地笑了一
声,然后就不哭了。老大不哭,老二老三也就不哭了。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
B.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
62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法”。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D.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D.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窗外是荒凉而少见人烟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
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1.D
2.A
3.①句式节奏不同:改句成为长句,失去了节奏感;原句为短句,节奏舒缓,适合表
现李昌有的心情。②强调的程度不同:改句将“荒凉的”“少见人烟的”组成并列短语,
强调的意味不浓;原句用“荒凉的”“少见人烟的”两个短语分列,更能强调突出窗外
的荒凉。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用法的能力。
A.表示引用话语。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否定、讽刺。
D.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原文中“‘关里’二字令李昌有的心抖了一下”,是突出强调了上文中小女儿的话中的
词语,起强调作用。
故 D 项与原文中的引号作用相同。
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为比喻,“大弦”“小弦”的声音是本体,“急雨”“私语”的声音是喻体。
63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B. 运用借代,“樯橹”代指战船,以部分代整体。
C. 没有修辞手法。
D. 拟人,“鸟雀”具有了人的动作,“呼晴”“窥”“语”均为人的动作。
原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是比喻,本体是刚钻出隧道的火车的样子,喻体是“从炕洞里
爬出来”“满面尘垢”的孩子的样子。故 A 项与原文中句子的修辞相同。
故选 A。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语义上看基本相同的两句话的表达效果,解答本类试题要从句式的长
短整散、强调的重点、与语段的风格上去分析。本题原文中的句子“窗外是荒凉的,窗
外是少见人烟的”是两个短句,而改句是一个长句,原句能够体现出人物的心情的舒缓,
改句则不能;从强调的重点上看,原句更能体现出“荒凉”“少见人烟”,而改句无法
体现这种强调;从整体风格上看,原文以短句居多,原句更符合语段的整体语言风格。
三.(2021·湖南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鹅是高贵的典范形象,是赢得最多尊重的鸟。布封著名的篇章赞颂着天鹅:“地上的
狮、虎,空中的鹰、鹫,都只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在水上为王,是凭着一切足
以( )太平世界的美德。”
天鹅并不是体形最大的鸟,不是毛色最绚丽的,不是歌喉最悦耳的,但它以单纯的曲线
勾勒出身形,与孔雀风格不同天鹅呈现的是简洁之美。但世间并无全面价值的美,我们
所谓的无瑕,仅是在一个( )局部达到的自我满足,其实它只是一种令人愉快的谐
调关系,只是把缺点放置到观察者的盲区上;绝对意义的美是非真的,正如高大辉煌的
王鸟凤凰,是幻想中的杰作。如果天鹅拥有引人注目的体形,那么它也许会像鸵鸟一样
失去飞行能力;世间的美好不是( )的,有时一个优点竟会成为另一个优点发展的
阻碍。原来,删减技巧的运用有时要大于增叠,正是众多的舍弃成就了天鹅。它在飞行
高度上( ),可以在八九千米的高空连续飞行十余个小时,而普通的鸟只能达到四
五十米的高度。
有时候,谦虚不是取决于品德,而是眼界的问题。你如果所看到的范围足够高大,你就
会发现没有任何理由骄傲。高远的视线使它明白,骄傲仅是鼓励自信的方式,而非对比
别人的自得——我由是理解天鹅的谦和。
64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创造 狭小 并驾齐驱 无出其右 B.创造 狭隘 并驾齐驱 无出其右
C.缔造 狭隘 并行不悖 独占鳌头 D.缔造 狭小 并行不悖 独占鳌头
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你所看到的范围足够高大,所以你会发现没有任何理由骄傲。
B.你因为所看到的范围足够宽广,所以你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骄傲。
C.如果你所看到的范围足够宽广,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骄傲。
D.你如果所看到的范围足够高大,你就会发现没有任何理由骄傲。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天鹅在很多方面并不出众,但它以单纯的曲线
勾勒出身形,呈现的是简洁之美”。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
更好?
【答案】
1.D
2.C
3.①原文运用排比和连续否定句式,看似强化了天鹅的不足之处,实则为后文强调天
鹅的优点蓄势,表达上有抑扬变化之美。②通过与孔雀的对比来表现天鹅造型简洁之美。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缔造:意思是造业、建造、创立、建立(多指伟大的事业)。创造:首先想出或做出(前
所未有的事物)。此处搭配“太平世界”,应选“缔造”。
狭隘:指不宽阔,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或非常局限。狭小:狭
隘窄小,犹浅陋、贫乏。此处搭配的是“局部”,应选“狭小”。
并驾齐驱: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或地位相当。并行不悖:意思是指同时进行
而互相不违背。根据语境“有时一个优点竟会成为另一个优点发展的阻碍”,应选“并
行不悖”。
独占鳌头: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无出其右:没有能超过他的。此处强调天鹅飞得高,
占据首位,应选“独占鳌头”。
故选 D。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65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就关联词主语位置而言,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主语应放在第一个关联词后面,排除 B、
D;就搭配而言,“范围高大”主谓搭配不当,排除 A、D,后一分句宾语部分“没有
任何理由骄傲”缺主语;就文段而言,假设语气优于因果,排除 A、B。
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从修辞和句式看,原句“不是体形最大的鸟,不是毛色最绚丽的,不是歌喉最悦耳的”
运用了排比修辞,句式上呈连续否定,加强了语势;
从内容看,“但”后形成转折,语义重点在后,突出强调了天鹅“以单纯的曲线勾勒出
身形”的优点;
从手法看,“它以单纯的曲线勾勒出身形,与孔雀风格不同天鹅呈现的是简洁之美”此
处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表现天鹅造型简洁之美。
而改句语言平淡,没有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句式也显得死板,缺少变化之美。
专项训练十三
题量:3 大题 建议用时:25 分钟 满分:27 分
测试人: 实际用时: 得分:
一.(2021·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了冬天,不时也会下
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
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
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
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
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
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
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
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
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_____________”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66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_____________”,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_____________”,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_____________”,到了第二
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
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
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引用、反复、夸张、反问 B.反复、反问、比喻、引用
C.拟人、引用、反问、比喻 D.比喻、拟人、夸张、反问
2.下列诗句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A.①③④② B.③②④①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冬日的农村,这时如果再下一点细得同粉也似
的白雨,配上淡得几乎看不见的背景,便十分的悠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
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1.C
2.B
3.①原文把江南冬日农村图景比作一幅画,并且着以细雨点染,想象作画的过程,新
奇有趣。②原文结尾第二人称的使用体现了对话意识,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更易触发读者对江南冬景悠闲的感受。③原文使用反问句,加强了语气,突出了江南冬
景的悠闲、迷人之处,强化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节选文字运用了拟人、引用、反问、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暮雨潇潇江上村” 引用诗
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这不是江
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
在调戏酒姑娘了”是拟人的手法。没有运用夸张、反复的修辞。
故选 C。
67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作者善用诗句,表现江南冬景意趣。第一空,结合“江南日暮的景况”可知应填“晚来
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第二空,结合“雪月梅”“酒姑娘”可知应选“寒沙梅影路,
微雪酒香村”;第三空,结合“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可知应选“柴门闻犬吠,风雪夜
归人”;第四空,结合“村童来报告村景”可知应选“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首先,改句是“冬日的农村,这时如果再下一点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配上淡得几乎看
不见的背景,便十分的悠闲”,这是一个一般陈述的句子,而原句子是“在这一幅冬日
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这是将江南冬日的农村
雨景想象成作画的过程,新奇有趣。原文表达效果好。
其次,改句是“便十分悠闲”,原句子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原句采用了第二人
称“你”的表达,体现了对话意识,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设置问题容易引发读者
的共鸣。
最后,改句是“就十分悠闲了”,采用的是一般陈述语气。原句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
这样一个反问句,突出了江南冬景的悠闲、迷人之处,让读者更有参与感,与之前的陈
述语气相比,突出了江南冬景的悠闲、迷人之处,强化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
二.(2021·山东省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地里半干不湿,有些凹陷处积着些水。也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我分开高过腰的杂草走进
去。这才发现,( ① )扁头的尖头的,黑眼睛的红眼睛的,绿身子的褐身子的,在我
经过时,纷纷飞蹿,撞到我身上又折飞出去,撞到脸上的,有些疼。我越往前走,惊起
的蚂蚱越多,蹦跳的声音,展翅的声音,跌落的声音,噼噼啪啪连成一片。回头看看,
来路的上方,嗡嗡嘤嘤,腾起了一片蚂蚱的绿云。
我多想抓住几只蚂蚱,回家油炸了解馋,可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狡猾机灵的蚂蚱,无论我
怎么费劲儿,空空两手仍然两手空空。我只能站起身子,徒劳地看一整片蚂蚱的绿云环
绕在我身边。嗡嗡嗡,嘤嘤嘤,时间是在冲刺呢,还是在慢跑?( ② )我在野地里待
了多久呢?大概一个小时还是两个小时?自始至终,我独自面对着荒田的冷寂和热闹。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68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A.①是蚂蚱!荒田里竟然藏着这么多热闹。②周围没有一个人经过,鸟叫也听不到一
声。
B.①是蚂蚱!荒田里竟然藏着这么多热闹。②周围鸟叫听不到一声,也没有一个人经
过。
C.①荒田里竟然藏着这么多热闹。是蚂蚱!②周围没有一个人经过,鸟叫也听不到一
声。
D.①荒田里竟然藏着这么多热闹。是蚂蚱!②周围鸟叫听不到一声,也没有一个人经
过。
2.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越往前走,惊起的蚂蚱越多,蹦跳、展翅和跌
落的声音连成了一片。”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1.C
2.D
3.①强调重点不同。改句将不同动词简单罗列,消减了各种声音的特殊性;原句把蚂
蚱同的声音单独成句,强调了蚂蚱声音各具特色。②语意感受不同。改句只是说“声音
连成一片”,显得呆板;原句用拟声词“噼噼啪啪”,使得蚂蚌的声音具体可感。③句
式不同。改句句式比较普通;原句多用短句,与前文句式一致,节奏分明,增强了句势,
富有音韵美。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可知,①句紧承后句“扁头的尖头的……”,这句话是在描写“蚂蚱”,
因此选句时,应选“是蚂蚱!”在后面的句子,排除 AB 项;②句后面“我在野地里待
了多久呢”“我独自面对着荒田的冷寂和热闹”的内容强调荒田的冷寂,由“人”至“鸟”,
符合递进的逻辑层次。故排除 D 项。
69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本题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是比喻,将“一整片蚂蚱”比喻成“绿云”。
A.“万重山”是夸张;
B.拟人的修辞,“怨”字将物拟人化,;
C.借代的修辞,以“樯橹”代指“战船”;
D.“献愁供恨”是拟人,“玉簪螺髻”,指山的形状像妇女头上绾发的玉簪和螺形的发
髻,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要比较句子的表达效果,应从修辞运用、句式特点、语序、语体风格、精妙用词(动词、
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此句比
较时可从句式、语意感受和强调重点方面分析。两句的不同之处主要是“蹦跳的声音,
展翅的声音,跌落的声音,噼噼啪啪连成一片”,原句多用短句,节奏分明,增强了句
势,富有音韵美,而改句只是简单地用了三个动词来修饰“声音”一词,让人产生不了
身在其中的感觉,而原句把蚂蚱发出的声音单独成句,强调了蚂蚱声音各具特色,用拟
声词“噼噼啪啪”,使得蚂蚱的声音具体可感。
三.(2021·山东济宁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人得有多少烟火气才算合适?烟火气少了,终日高飘于俗世之上,与世界隔绝开来,
不合群,也不合流,最后只能( )。可要是烟火气过多,浑身铜臭,三句话不离钱,
或开口就是( )的闲事,也难免油腻得可怕。一本书应该有烟火气。俗世烟火,是
书中( )的源泉。有了烟火气,才能与读书的人产生共鸣。但一本好书,在烟火之
上,总得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是( )的。烟火气是书的基本,而高于烟火气的,
① ,两者缺一不可。
一个人也该如此。一个人身上的烟火气,总归得多一点,② 。一个人身上那些高飘
在上的非烟火气,也多少得有点,再少也不能少于三分。七分俗气,三分仙气,一个人
的身上也就同时兼容了俗味与趣味。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70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A.孤芳自赏 鸡零狗碎 喜怒哀乐 超尘脱俗
B.孤芳自赏 乱七八糟 嬉笑怒骂 出类拔萃
C.顾影自怜 乱七八糟 喜怒哀乐 出类拔萃
D.顾影自怜 鸡零狗碎 嬉笑怒骂 超尘脱俗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答案】
1.A
2.B
3.①则是书的精髓 ②但再多也不能超过七分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孤芳自赏”侧重自命清高、自我欣赏,“顾影自怜”侧重孤独失意、自我怜惜,前
者更
切合“不合群,也不合流”的语境;
“鸡零狗碎”强调琐碎、庸俗,“乱七八糟”强调混乱不堪,前者更切合“闲事”的语
境;
“喜怒哀乐”侧重指各种情感,“嬉笑怒骂”侧重指嘲笑、斥骂等各种行为,前者更切
合“俗世烟火”的语境;
“超尘脱俗”强调高雅而不同凡俗,“出类拔萃”强调优秀而超出众人,前者更切合“人
和事”的语境。
故选 A。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B.和画波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龙城飞将”代指杰出的将领,“烟
71 / 71
原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火气”代指俗世生活的气息,“铜臭”代指金钱的气息。
A.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疑是银河”是比喻;“三千尺”是夸张;
C.使用了对偶;
D.使用了比喻,“把西湖比西子”为比喻。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由“烟火气是书的基本”可知,高于烟火气的则是书的精髓 ;
第二空,由后面“也多少得有点,再少也不能少于三分”可推知应为“但再多也不能超
过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