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州市高三一模作
文题
• 一、作文题回放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观天象,制历法,
研制浑天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国成立以
来,“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上世纪50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70年代,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将“玉兔”送上
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天问一号”飞过广袤的太空,即将着陆神秘的火星……一
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 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
①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给学校广播站写
一篇广播稿。
② 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身份写一份
演讲稿。
③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以学校团委名义向“天问一号”团队写
一封慰问信。
•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名师解析】
•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此次“多任务选一”的形式有2019 全
国 II 卷的影子。材料由两个部分构成:
• 第一部分,为话题的背景叙述。材料记述了从“嫦娥奔月”到“天问一
号”,中国人对宇宙太空“求索”的历史。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航天重器的研
制,都体现了中国人不断探索的精神,这也为下文的任务背景作铺垫。
• 第二部分,是任务背景阐述。要求考生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
为主题,在三个任务中择其一进行写作。
• 这道高考作文模拟题针对性强,突出了两个高考作文训练的重点,一个是“写作
情境”,另一个是应用文的文体特征,这两个点是备考过程中考生容易忽略的地
方,是经常丢分的地方,通过一模的考试,突出这两个重点,考查考生作文备考
的水平,同时也重点提醒考生需要特别关注这两个重点,这对解决考生忽略写作
身份意识和文体意识的顽疾,很有作用。
• 任务一:“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要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写一
篇广播稿。
• 第①个写作任务,写作者的身份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的中学生,要在学
校的广播站播发一个稿件,内容是关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
作为学生的心情与思考,主题是“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上
世纪70年代的中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当时的航天科技的水平,
当时整个社会的气氛,学生的思想状态,这些都是要考虑的,要写好,
真不容易。考生需要有穿越的思维,营造好那个时代的氛围,才能把文
章写好。
• 任务二: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
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份演讲稿。
• 第②个写作任务,写作的情境设置是: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
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身份写一份演讲稿。电视台“开学第一课”
这个情境,同学们都不会陌生,选择这个写作任务,最好的是做回自己,
学生以自己的身份代入写作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电视台这样的播放
媒体,涉及的面是很广的,面向的听众是多层面的,就可以了。
• 任务三:“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要以学校团委名义给“天问一
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从操作上看,相信大部分考生会选择任务二,
毕竟“开学第一课”这个场景对学生来说不算太过陌生。
• 第③个写作任务,写作情境的设置是:“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
以学校团委名义跟“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写作者身份不是个
人自己,而是代表一个团体,以学校团委名义来写这篇文章。校团委是
先进青年学生的政治性的组织,这个要理解到位。
• 这三个情境设置,各有要求,各有难点,能否把这
样的情境理解好,是很考验考生对写作情境的理解能力
的,这会是一个拉开分数距离的一个重要的参考点。
• 要关注的是,这些任务无一例外地都给考生创设了
一定的场景,这也增加一定的写作难度。比如任务一,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1970 年,考生如选择写广播
稿。虽不要求口吻、用词跟当时完全一致,但也要符合
当时政治环境和历史事实。
• 素材运用方面,提到中国航天精神,不由得想到老一辈航天领军人物。
比如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与“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
纬禄、梁守槃。一代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
中国航天精神。考生可以在行文中列举相关航天科学家的事例(任务二、
任务三都可用到)。
• 【科普——天问一号】
• “天问一号”,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
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
• 天问一号于2020 年 7 月 23 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
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 天问一号计划于2021 年 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 年 5 月
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
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
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
领域的技术跨越 。
• (二)应用性文体特征的把握是基本要求。
• 应用文的写作是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的重点,广州一模作文题,用一
道题,考查涉及到了三种应用文文体,这个确实是挺用心的。应用文体,
关键的是要在写作中展现不同文体的文体特征。比如说广播稿,主要是
用声音传播的,主要是表达情感的,适宜比较抒情,比较高昂的表达,
不要把一篇很僵化死板的议论文改装成广播稿,那样会把听众闷坏的。
• 演讲稿,大家最熟悉,围绕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航天精神突
出“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这样的主题,就很好了。
• 慰问信,主要对“天问一号”团队进行慰问,对他们的付出,对他
们的精神表示肯定,向他们学习,如何通过学习激励我们,就可以了。
•
• 比较三个写作任务,选第②个写作任务的考生会最多,第二是第③个
写作任务,第三是第①个写作任务。
• (三)防泛化理解“探索”。
• 主题里面的“探索”应该是特指,是特指航天事业方面的探索。吸取了
适应性考试的经验教训,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很多考生对于“历
史”的理解是泛化的,没有突出特指的抗美援朝这段历史。估计广州一
模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希望老师们严格把关,这里的“探索”首先是特
指的航天事业方面的探索,这个要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上。
• 四、双峰主题要充分。
• “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是一个双峰主题,“探索”要突出,
写充分,“超越”也要突出,写充分,这样才是好的文章。
• 三、下水作文与点评
• 天有语,有汉音,星无垠,我来也
• ——致“天问一号”团队的慰问信
• 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龚志民
• 敬爱的“天问一号”全体科学家:
• 你们好。在我国“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的辉煌时刻,我校团委谨代表全校
同学向你们表示最真诚的慰问并致以最高的敬意,祝愿中国往返火星的路途一帆风
顺,祝愿祖国航天事业兴旺发达。(开头段写作,遵循应用文体写作规范)
• 千年前的屈子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今天“玉兔”答:中国已拥有
月壤。“天问一号”答:我已抵达火星。“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忽忽人间多少
秋,天有语,星无垠,多维世界路难寻。看如今,头顶有“北斗”环绕定位,近有
月球为伴,远有火星为邻。航天人,知来路,探去处,白发满头时,国运勃发,意
兴方浓。正是有了你们几代航天人的的竭力奋斗,才有了今天中国的飞龙在天。
•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是你们科研实力和科学精神的结晶,
是国人的骄傲,更是祖国航天事业的新起点。(领起句,盛赞“天问一
号”成功着陆火星的巨大意义)回首千年,从朦胧的梦想与思考,到
“北斗”厘米级的准确;从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仪的实践,到
“东方红一号”环绕地球的突破;从万户身绑“火箭”飞向天空的冒险,
到“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回收;中国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的精
神从未断绝。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星际旅行才不再遥远。航天是奔向遥
远的事业,科学是一场接力赛。我们这一代学子,或有人未来会从你们
手中接过星际航天的接力棒,就像你们从钱学森、赵九章等前辈手中接
力一样。我们未来的人生颜色、航程,由祖国需要而定。今天,你们是
大海,我们还是山中的小溪水滴,但百川终会归海。未来航天人中,必
有我们中的一员。(本段扣住写作任务,结合题目材料情境,做针对性
有效论述与分析)
• 航天道路由你们而开,你们绘制了星际坐标,也为我们提供了人生
未来定位最重要的理想坐标。感谢你们。感谢的最佳方式,是默默地向
你们学习、看齐。就像你们向蓝天、向星际看齐一样。你们读懂了星空,
国家航天就进步了;我们读懂了你们,学业就一定会有所成就。(结合
青年团身份做有效议论,突出表现“写作任务”)
• 先民们数千年一问,新中国七十年作答。西方长期封锁,锁不住
中华龙的腾飞。关键在于中国人有志气和实干精神,关键在于你们的科
学和创新能力。我们全校共青团员,都认定:绚丽的青春、光明的人生,
首先应该秉持这种精神上路。无论我们未来的事业是在天上还是在大地,
你们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放眼国际局势与历史,写作思维开阔,既表
达了对航天人精神的再次赞美,也表达了自己作为青年人要向中国航天
人学习的决心,符合青年团立场与身份)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诗人的情怀、科学的精神,
必将使人类、使所有生命都成为命运共同体。爱天空,必先你们一样爱
科学,爱生命、爱人生。(结尾作升华性议论,表现出人类共同体的思
维高度,很难得)
• 在此,我们代表第一高级中学青年团员,向你们致敬,并祝福全体
航天功臣们星路通达,人生幸福。(最后的致敬语,有必要)
• 共青团深圳第一高级中学团委会员敬致
• 2021年3月16日
• 四、总评:
• 当今时代是一个资讯泛滥的时代,是一个人心浮躁的时代,是一个
不会产生深刻思想和精美文字的时代。人们习惯于从鸡汤、鸡血、厚黑
的碎片化“实用”的文字资讯中享受片刻的奶头般的快乐。
• 龚志民的文字不同,不仅有皮肉骨,也有精气神,有优美的文字,
有真情实感,有灵性的感悟和思维。
• 也许人人都应该练习一下写作,除了生存的挣扎和利益的计较之外,
看看我们到底还有没有思想和情感,还有没有深邃的思维和灵性的感悟。
(来自广州企业高层的评语)
• 【任务一范文】
• 躬身探索青云志,问鼎苍穹东方红
• 各位亲爱的同学:
• 大家好!今天的校园广播又与大家如期会面了。此刻,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
情,庆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当《东方红》的乐曲在
苍穹之上响。
• 我心中充满了自豪。更想借此机会,倡议大家向伟大的科学家们学习——是他们
不断探索神,让全国上下,乃至全世界知道,中国人的探索毅力和勇气可以超越一切,
创造奇迹!探索从未停步,是“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持不懈。“东方红一号”从点
火到升空仅仅几秒钟,而在这几秒钟的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和坚持。早在
1956 年竺可桢、钱学森等科学家就已经向中央提出了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这14 年
来,没有制造经验,没有良好究环境,甚至在饥荒时期没有足够的粮食果腹,而一位
位隐姓埋名的科学家用竹子般的韧劲定青山不放松”,他们在大漠之中躬身探索,是
16 次的失败换来了今朝的成功,换来了独制并发射卫星的世界第五名!
• 相信同学们都还记得,6 年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那时,
我祖国的核事业发展振臂高呼。那么6 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为同样艰苦探索的丰硕成
果,那空中最闪耀的“东方红”高声欢呼吧!
• 超越永无止境,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130 年前,祖辈倍受欺
辱,谁曾想“东亚病夫”会“不坠青云之志”?100 年前,侵略者血洗中国大地,
谁曾想“支那人”可以问鼎苍穹。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是可敬的。更值得敬佩的,
是他们超越历史、超越偏见、超越“一穷二白”的勇气。在建国初期,梁思礼、
钱学森等多位科学家毅然决然地踏上回国路。他们早就见识过国外的研究环境多
么优越,研究资源多么丰富,也知道新中国是多么的百废待兴。而若不是他们超
人的勇气,敢于摆脱客观条件的束缚,又哪里有机会去探索中国人的航天事业呢?
1958年5 月 17 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郑重宣布:“苏联和美国
把人造卫星抛上了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只有我们敢于超越自己的想象,
敢于超越他人的丰碑,才能在今日取得世界瞩目的航天硕果。
• 亲爱的同学们,继承航天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每一天的学习是平
凡的,但正是今日的一笔一划,才能画出祖国美好的明天。毛主席说“世上无难
事,只要肯登攀”,“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就是一个个数据计算累计而成
的。让我们借此之际,燃起心中的前进之火,我辈亦承青云志,苍穹何止东方红?
让我们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不断探索,不断超越!
• 【任务二范文】
• 探索未停,超越永无止境
• 曾经,那只是一种想象;曾经,那只是一种梦幻;曾经,那只是某
些发达国家才能实现的技术。而如今,在飞速发展的中国,我们用强大
的航天精神超越历史,实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航天梦。
• 在新的时代,会有新的航天精神。站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作为一名
高中生,始终铭记,虽然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乘翅高飞,但那种协
同攻坚,不断超越的精神,需要我们去继承。那我们又该如何用这新时
代的航天精神,去走好新时代的航天路呢?
•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新时代的航天路。说起我们记忆中的航天,
可能同学们想起的是屈原“天问”,是“东方红一号”,是“嫦
娥”“玉兔”。当我们认真回顾这段历史,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段历史,
也是呈现在全世界人们面前的一段伟大历程。然而,对于我们中学生来
说,摆在面前的“里程”,就是把学习的任务完成好,把生活中的困难
处理好,去奔赴自己心中星辰大海。
• 其次,我们还要知道,走好这样一段“新时代的航天路”需要一种什
么样的精神。曾经, 我们经济有限;曾经,我们设施简陋;曾经,我们
人才奇缺。但在那个时代,我们依然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自力更
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
• “自力更生”精神孕育了我国最初的航天精神。重重的困难,像一座
座高山,也像翻江倒海的巨澜。但我们与困难酣战,奋勇直前。而新时代
的航天之路,或许不再那么艰难,但它更需要我们有一种协同攻坚的精神
态度。虽然时代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但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鼓
舞着我们不断前行。
• 有同学会问,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怎样走好新时代的航天路呢?我
不禁想起了毛主席对外国友人说过:“天上有两千多颗卫星,我们才两千
分之一嘛!就是有两千颗也不能骄傲,否则会走向反面,这是一个教训。”
是的,我们不仅要避免懈怠的情绪,更要有虚心耐心的拼搏态度,在面对
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坎坷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新航天精神”,一步一个
脚印,攻破一道道防线。我想,只要做到了这些,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大
半。不管结果如何,这一段历程一定能给我们成长的记忆留下精彩的印记。
• 习主席说,“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祖国过去的蓝图建
设我们未曾参与,未来的航天征程我们不愿错过。同学们,先
让我们在努力学习中锻炼自我,成为一个符合新时代需要的
“新航天人”,再用更多的实际行动参与到自己期待的每一幅
蓝图建设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