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联考后时代备考之现代文阅读Ⅱ主观题9解题指导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省联考后时代备考之现代文阅读Ⅱ主观题9解题指导

ID:585043

大小:606.1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八省联考后时代备考之现代文阅读Ⅱ主观题 9 解题指导 湖北省武穴中学 陈保侯 【真题亮相】 八省联考卷之《国文教员》(河北,广东,湖北、辽宁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国文教员 金克木[注] 我上小学时白话文刚代替文言文,国语教科书很浅,没有什么难懂的。 五六年级的教师每星期另发油印的课文,实际上代替了教科书。他的教法 很简单,不逐字逐句讲解,认为学生能自己懂的都不讲,只提问,试试懂 不懂。先听学生朗读课文,他纠正或提问。轮流读,他插在中间讲解难点。 课文读完了,第二天就要背诵。一个个站起来背,他站在旁边听。背不下 去就站着。另一人从头再背。教科书可以不背,油印课文非背不可。文长, 还没轮流完就下课了。文短,背得好,背完了,一堂课还有时间,他就发 挥几句,或短或长,仿佛随意谈话。一听摇铃,不论讲完话没有,立即下 课。 他选的文章极其杂乱,古今文白全有。有些过了六十多年我还记得。 不是自夸记忆力好,是因为这些文后来都进入了中学大学的读本。那时教 小学的教员能独自看上这些诗文,选出来并能加上自己的见解讲课,不是 容易的事。现在零星写几段作为闲谈。 记得五年级上的第一篇油印课文是蔡元培的《洪水与猛兽》。文很短, 又是白话,大家背完了还有点时间。老师就问:“第一句是‘两千多年前有 个人名叫孟轲。’为什么不叫‘孟子’?你们听到过把孔夫子叫作‘孔丘’ 吗?”那时孔孟是大圣大贤,是谁也不敢叫出名字的。我在家念的《论语》 里的“丘”字都少一笔而且只能念成“某”字。对孟子轻一点,轲字不避讳 了,但也不能直呼其名。老师的问题谁也答不出。于是他讲,这第一句用 一个“轲”字就是有意的,表示圣贤也是平常人,大家平等。这就引出了文 中的议论。 还有一篇也是白话,是《老残游记》的大明湖一段。这篇较长,背书 时堂上有许多人站着。他们会高声唱古书,不会背长篇白话。好在选的还 是文言多白话少。有一篇是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从他讲课中我第一次 2 听到桐城派、阳湖派、“不立宗派”的名目。课文背完了,老师说了一句: “希望你们长大了不要做病梅。”刚说完,铃声响了,他立即宣布下课。 他也教诗词。教了一首七言古体诗,很长,题为《看山读画楼坐雨得 诗》,写雨中山景变化。诗中提到不少山水画名家。荆浩、关仝、董源、 巨然等名字,我就是从这篇诗知道的。当然那时我们谁也无福见到古画。 教词,他选了两首李后主的,两首苏东坡的。背完了,他又提出问题,说, “罗衾不耐五更寒”,“高处不胜寒”,两个“寒”有什么不同?一个怨被 薄,是皇帝。一个说太高,是做官的。为什么一样寒冷有两种说法?他还 没发挥完,下课了。 有意思的是他选了《史记》的“鸿门宴”。文较长,教得也较久,还有 许多人背不出,站着。老师说,重念重背。第二天背完有时间了,他又高 谈阔论了。他说,起头先摆出双方兵力。刘邦兵少得多,所以项羽请他吃 饭,他不能不去。不能多带人,只带一文一武:张良、樊哙,这就够了。 司马迁讲完这段历史,最后一句是“立诛杀曹无伤。”这个“立”字是什么 意思?有人回答是“立刻”。又问:为什么着重“立刻”?自己回答:因为 这是和项羽通消息的内奸,非除不可,还要杀得快。项伯对刘邦通消息, 又在席上保护刘邦,也是内奸,为什么项羽不杀他?反而把自己人曹无伤 告诉刘邦,难道想不到刘邦会杀他?从这一个“立”字可以看出司马迁要指 出刘邦有决断。项羽有范增给他看玉玦也决断不下来。刘邦是聪明人,所 以兵少而成功。项羽是糊涂虫,没主意,办事犹犹疑疑,所以兵多将广也 失败。他把自己手下的韩信、陈平都赶到刘邦一边去了。太史公司马迁不 仅叙述历史还评论历史,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字字句句都再三斟酌选用, 所以是头一位大文人,大手笔。看书做文,必须这样用心思。不背不行, 光背也不行。 这位教师引我进了文字,而我也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我究竟应不应 该感谢他?自己也不知道。 文本二: 评曰:这些小品文算不算小说?绝不是从外国介绍进来的 essay,那种 散文的标准是法国蒙田和英国培根的议论短文以及英国兰姆的随笔文章。 这些小小说倒像是中国的老传统,《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出于稗官, 是“九流”之外的第十流,但仍旧是出于“王官”即中央政府部门,不过 气派不大,所以比作小稗子。《世说新语》也是这一类小说。尽管里面的 大人物有名有姓,但其言行查考起来,还是传闻居多。若不叫“小说”而 叫“世说”,那就既好听又符合《汉书》里关于稗官小说的说法:“街谈 巷语,道听途说。”清末民初所谓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 3 小说等等的分类多指长篇,短篇的叫作笔记小说,把唐人宋人的一些短文 有点故事的都算进去,不论所记是真是假,外国到了现代,小说的体裁也 够包罗万象了,所以这里的一些小文收入小说集不能算错。好在都没有列 出姓名,是真是假,也就无须考证了。 注:金克木(1912—2000),著名学者。晚年曾写有多篇回忆性的短 文,集为“化尘残影”随笔集,并附自评。文本一《国文教员》为“化尘 残影”之一,文本二即“化尘残影”自评。 【题型变化】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常规题——内容和艺术特色) A.国文教员在教科书之外自编讲义,在课堂上又往往“随意谈话”, 文章重在塑造他潇洒率性的先进知识分子形象。 B.国文教员讲授课文时的“发挥”,不但有他本人对诗文的独到见解, 而且含有指点学生读书作文的方法。 C.这篇“闲谈”文章回忆国文教员的课堂言行,清淡中有深意,其行 文体现了国文教员潜移默化的影响。 D.尽管也曾因为文字而经历波折,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作者始终对 引领他走上文字生涯的国文教员心存感念。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创新题——由文本内拓展到文本外,对文本一、二内容的 深层次阅读理解,考查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A.蔡元培《洪水与猛兽》一文称孟子为“孟轲”,既表达了“五四” 时期鲜明的反封建精神,更符合白话文的文体需要。 B.《老残游记》中大明湖听说书一段,是精彩的白话小说片段,运用 了多种修辞手段来渲染王小玉说书时激烈紧张的气氛。 C.司马迁的《鸿门宴》写出了刘邦的决断与项羽的糊涂,直接影响到 后世李清照写“生当作人杰”一诗时贬项扬刘的态度。 D.金克木的“化尘残影”,在命名上同鲁迅的“朝花夕拾”有异曲同 工之处,两者都隐含了追溯往事的独特意味。 4 8. 作者自评“这些小小说倒像是中国的老传统”。请结合文本二,分 析作者心目中传统小说的特点。(4 分) (常规题——对文本二的分析概括,考查学生文段内容理 解与关键信息概括能力) 9.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 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 分) (创新题——写文学评论要点。这是本次联考题型变化最大 之一。反套中,是难点。对学生语文素养考查,显示考生真功夫。) 题型变化: ①分值:2 客 2 主,4 小题 16 分(3×2+4+6=16); ②创新:客观题和主观题各一; ③能力点:学科素养,关键能力; ④难度:难度加大,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上升新高度。会答题的前 提是吃透文本。 【应对策略】 这里主要讲现代文阅读Ⅱ(两个文本类)主观题 9 解题指导。 一、弄清文本一与文本二的关系 文本一(散文或小说),文本二是文学评论。 文本二的评论是片段性的。 文本二的评论主体与文本一是有必然联系的,其评论要点可以在文本 一中找到应证。 文本二的存在,是为主观题 9 的命题需要。 二、理清文本二的主要评论观点 主观题 9 命题方向:由文本二→文本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是 文学理论,一个是文学实践。这道主观题对考生而言,找得分点是最难的。 方法:看看文本二有什么样的理论要点,然后找找文本二是怎样实践(体 现)这样的理论要点的。这样逆向来推导,就能找到解答突破口,踩准得 分点。 三、要有规范答题意识 虽然是反套路题,但是规范答题步骤是可以“套用”的。如:用小序 5 号标明答题层次内容;先观点,再分析,也就是“主要观点+文本分析”模 式;分析时要结合文本内容,不能三言两语,太粗线条,答题区间不可“留 白”太多。 四、尽快熟悉题型多实践 八省联考新变化,虽然不能确定就是 2021 新高考试题形式,但是多多 少少也代表一种命题方向。在老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试题先求稳,但稳 中有变。关注新高考,紧跟高考新动态,新试题,新题型是重点。 这种“文本一+文本二”的现代文阅读Ⅱ新题型,在 2021 高考备考中, 一线师生有必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并进行一定的有效训练。每一种新题型 出现后,考生要尽快熟悉题型,在答题实践中感悟,掌握并提高应试技能。 目前这一题型的新试题还不是很多。估计后期会有大量试题出现。 【真题例解】 能力点:理清文本二的主要评论观点 欲解答主观题第 9 题,先从文本二找到突破口。文本二的评论点,就 是得分点。500 字左右的文本二,要一字都不能放过。学会给段落内容分层, 一段话讲了几个意思。学会抓住关键句子。学会扣住关键词语。最终概括 出文本二的内容要点。 真题:八省联考卷之《国文教员》 1.文段分层: 评曰:这些小品文算不算小说?绝不是从外国介绍进来的 essay,那种 散文的标准是法国蒙田和英国培根的议论短文以及英国兰姆的随笔文章。 //这些小小说倒像是中国的老传统,《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出于稗 官,是“九流”之外的第十流,但仍旧是出于“王官”即中央政府部门, 不过气派不大,所以比作小稗子。//《世说新语》也是这一类小说。尽管 里面的大人物有名有姓,但其言行查考起来,还是传闻居多。若不叫“小 说”而叫“世说”,那就既好听又符合《汉书》里关于稗官小说的说法: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清末民初所谓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 说、侦探小说等等的分类多指长篇,短篇的叫作笔记小说,把唐人宋人的 一些短文有点故事的都算进去,不论所记是真是假,外国到了现代,小说 的体裁也够包罗万象了,所以这里的一些小文收入小说集不能算错。好在 都没有列出姓名,是真是假,也就无须考证了。 // 2.关键句子关键词语: 6 关键句 关键词语 如标准 评曰:这些小品文算不算小说?绝不是从外国介绍进来的 essay,那种 散文的标准是法国蒙田和英国培根的议论短文以及英国兰姆的随笔文章。 //这些小小说倒像是中国的老传统,《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出于稗 官,是“九流”之外的第十流,但仍旧是出于“王官”即中央政府部门, 不过气派不大, 所以比作小稗子。//《世说新语》也是这一类小说。尽管 里面的大人物有名有姓,但其言行查考起来,还是传闻居多。若不叫“小 说”而叫“世说”,那就既好听又符合《汉书》里关于稗官小说的说法: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清末民初所谓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 说、侦探小说等等的分类多指长篇,短篇的叫作笔记小说,把唐人宋人的 一些短文有点故事的都算进去,不论所记是真是假,外国到了现代,小说 的体裁也够包罗万象了,所以这里的一些小文收入小说集不能算错。好在 都没有列出姓名,是真是假,也就无须考证了。 // 3.用自己的语言解读: 评曰:这些小品文算不算小说?绝不是从外国介绍进来的 essay,那种 散文的标准是法国蒙田和英国培根的议论短文以及英国兰姆的随笔文章。 (essay,就是散文。这一设问,作者自问自答,这些小品文不是散文,是 小说。联系文本二注解,“即‘化尘残影’自评”,可知《国文教员》就 是“这些小品文”范畴。)//这些小小说倒像是中国的老传统,《汉书•艺 文志》说小说家者流出于稗官,是“九流”之外的第十流,但仍旧是出于 “王官”即中央政府部门,不过气派不大,所以比作小稗子。(这些小小 说像是中国传统小说,出于稗官,不入流,气派不大。)//《世说新语》 也是这一类小说。尽管里面的大人物有名有姓,但其言行查考起来,还是 传闻居多。若不叫“小说”而叫“世说”,那就既好听又符合《汉书》里 关于稗官小说的说法:“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世说新语》为例, 这类小说的特点“传闻居多”“街谈巷语,道听途说”)//清末民初所谓 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等等的分类多指长篇,短篇的 叫作笔记小说,把唐人宋人的一些短文有点故事的都算进去,不论所记是 真是假,外国到了现代,小说的体裁也够包罗万象了,所以这里的一些小 文收入小说集不能算错。好在都没有列出姓名,是真是假,也就无须考证 了。(小文收入小说集的另一个原因:文章短小,有点故事,包罗万象。)// 进一步简化、概括作者观点: 作者自评《国文教员》这样的小品文: 7 1.像传统小说,出于稗官,不入流,气派不大; 2.“传闻居多”“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3.文章短小,有点故事,包罗万象。 4.审题: (主观题)8.自评“这些小小说倒像是中国的老传统”。请结合文本 二,分析作者心目中传统小说的特点。 解析: 此题属于常规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注意题目是说“传统小说”的特点,文本二的最后一层意思讲到的时 间段是清末民初和现代,这一部分观点不在此题答题范围内。 上面我们得出的要点,画去第三点即可: 作者自评《国文教员》这样的小品文: 1.像传统小说,出于稗官,不入流,气派不大; 2.“传闻居多”“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3.文章短小,有点故事,包罗万象。 (主观题)9.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 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审题: 1.这道题要求完成什么任务? 写文学评论,只写评论要点,也就是写出主要评论观点。评论的方向是“新 世说”,从“新世说”这个角度来进评论。 2.如何理解“新世说”。 两个得分点: (1)“世说”有什么特点? (2)“新世说”的“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5.答题: (1)《国文小说》具有“世说”的哪些特点? 这就要联系文本二作者对《国文小说》这些小品文的自评了。 8 官方参考答案: ①记录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风格,具有“世说”类小说的特点; 这一答案比较专业,考生可以依据文本二观点来思考: 1.像传统小说,出于稗官,不入流,气派不大; 2.“传闻居多”“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3.文章短小,有点故事,包罗万象。 以上“世说”三特点,从第一和第二点来看,《国文教员》算不上。 唯有第三点,可以靠得上,文章短小,有生活故事,叙事内容众多。 (2)为什么以“新世说”来评论《国文教员》?这个“新”作何解读? 那么就想想一想和传统的“世说”相比,《国文教员》有何创新之处? 官方参考答案“以新的方式反映新的时代内容” 理论层次较高,说得也较笼统。 考生可以依据文本二观点来思考: 1.像传统小说,出于稗官,不入流,气派不大; 2.“传闻居多”“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3.文章短小,有点故事,包罗万象。 从第一和第二点来看,《国文教员》有创新。 由出于稗官发展到记录普通人的普通事;由“世说”的传闻居多,街 谈巷语,无法考证,发展到对往事人生的回忆短文;用白话文形式表现, 语言有新发展; 《国文教员》生动体现了作者对“世说”类传统小说的新理解, 是一 种“新世说”小说观念的生动实践。 【解题心得】 1.读懂是“王道”。理解了文本一,还得更加细心品读文本二。没有侥幸心 理,唯有仔细品读。考生解题,先过文本关。 2.能力是关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什么”考查目标有“四层”: 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从八省联考卷之《国文教员》可以 看出。语文学科的深层次阅读理解能力,是考查重点,也是难点。 3.治标先治本。阅读,阅读,还是阅读。阅读能力提高是解题分数提高的“本”。 如对文本二短短几百字的意思分层、信息概括能力尤其重要。学生答不了题,往 往是文本没读透彻。可以加强文段阅读理解的专题训练。 9 【专项训练 1】 湖北省2021届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2021.2.1) 文本二: 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有真情才能产生诗意。现在有些散文似乎蛮有 诗意,但那不是真正的诗意。如有些诗一样,有些诗每一句似乎都有诗意,但通 篇读完后,味似嚼蜡,它是先有一两个好句子然后衍变成诗的。而有些诗每一句 都平白如话,但整体却留给了我们东西,这才真正称作诗。我害怕那些表面诗意 的浮华的散文。现在人写东西,多是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是我 们现在作品多但好作品少的一个原因。试想想,你有多少诗意要发,有多少情要 感慨?其实许多作者并不是专门写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 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说到趣味,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方面的、语 言方面的、节奏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 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 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节选自贾平凹《我对当今散文的 一些看法》) 阅读专项题目:阅读上面文段,说说贾平凹对当今散文有哪些看法? 一、分层: 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有真情才能产生诗意。现在有些散文似乎蛮有 诗意,但那不是真正的诗意。如有些诗一样,有些诗每一句似乎都有诗意,但通 篇读完后,味似嚼蜡,它是先有一两个好句子然后衍变成诗的。而有些诗每一句 都平白如话,但整体却留给了我们东西,这才真正称作诗。我害怕那些表面诗意 的浮华的散文。现在人写东西,多是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是我 们现在作品多但好作品少的一个原因。试想想,你有多少诗意要发,有多少情要 感慨?其实许多作者并不是专门写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 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 说到趣味,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方面的、 语言方面的、节奏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 话,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 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二、关键句、关键词 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有真情才能产生诗意。现在有些散文似乎蛮有 诗意,但那不是真正的诗意。如有些诗一样,有些诗每一句似乎都有诗意,但通 篇读完后,味似嚼蜡,它是先有一两个好句子然后衍变成诗的。而有些诗每一句 都平白如话,但整体却留给了我们东西,这才真正称作诗。我害怕那些表面诗意 的浮华的散文。现在人写东西,多是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是我 10 们现在作品多但好作品少的一个原因。试想想,你有多少诗意要发,有多少情要 感慨?其实许多作者并不是专门写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 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 说到趣味,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方面的、 语言方面的、节奏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 话,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 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三、层意解读 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有真情才能产生诗意。现在有些散文似乎蛮有 诗意,但那不是真正的诗意。如有些诗一样,有些诗每一句似乎都有诗意,但通 篇读完后,味似嚼蜡,它是先有一两个好句子然后衍变成诗的。而有些诗每一句 都平白如话,但整体却留给了我们东西,这才真正称作诗。我害怕那些表面诗意 的浮华的散文。现在人写东西,多是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是我 们现在作品多但好作品少的一个原因。试想想,你有多少诗意要发,有多少情要 感慨?其实许多作者并不是专门写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 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文学艺术作品要有真情,诗意因真情而生。浮华不 一定就有诗意;平白如话的语言,背后有真情,一样具有诗意。) 说到趣味, 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方面的、语言方面的、节奏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 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 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说些 与主题可有可无的闲话,能增加文章的趣味。) 四、整理主要观点,得出答案。 1.有真情(情感方面); 2.语言可以平白如话(语言方面); 3.说闲话,添趣味(内容方面)。 9.某中学组织学习名家优秀散文,欲对《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进行评论,请结合两则文 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9. ①丰子恺的形象的呈现都出于作者平时的观察感受,出于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意, 真实动人。②所写都是生活小事,如叙家常,颇有趣味。③语言平易,较少辞藻的堆砌, 不饰浮华却引人入胜。(每点 2 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可以看出,文本二的观点就是答题的得分点、突破口。 【专项训练 2】 武昌区 2021 届高三年级 1 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11 材料二: 我也曾写过一些篇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 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 住的手》,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 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 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 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 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 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 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 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 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 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 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摘编自老舍《读<套不住的手>》,有删改) 阅读专项题目:阅读上面文段,说说老舍先生读赵树理《套不住的手》, 有哪些收获? 一、分层: 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 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 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 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 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 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 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 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 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 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 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 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二、关键句关键词 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 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 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 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 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我看得 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 12 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 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 也无须写一本传记。 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的 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 而意义很大。 三、层意解读 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 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 (文字极为朴素严整,创作有生活底 蕴。)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 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 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 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 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 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 (①结构安 排巧妙,以一双手套为线索贯串全篇,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以此刻画人物鲜 明的个性形象,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②一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 故事情节设计有起有落,颇为巧妙。 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 是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 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篇幅短小,大题小作,以小见大,主题深 远。) 四、整理主要观点,得出答案。 1.文字极为朴素严整; 2.创作取材来源于生活实践,接地气; 3.结构安排巧妙,以一双手套为线索,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贯串 全篇; 4.故事情节设计有起有落,颇为巧妙。 5.篇幅短小,大题小作,以小见大,主题深远。 有了这样的阅读理解来打底,就不怕答不好题。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