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东省广州市高考模拟猜想卷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广东省广州市高考模拟猜想卷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ID:585056

大小:1.02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3-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 2021 届高考模拟猜想卷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共 44 分。第 1~10 小题,每小题 2 分;第 11~16 小题,每小 题 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中有关炼铁的记载:“煤则各处产之, 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灭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物理小识》中记载的是以焦炭作为还原剂的方法来炼铁 B.文中说明煤炭作为燃料被普遍使用,煤的主要成分为烃 C.生铁是指含硫、磷、碳量低的铁合金 D.工业上可通过煤的干馏获得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 2.《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中国古代诗词 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继承、发扬。下列古诗词涉及的 知识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烈火焚烧若等闲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中国在航空、深海、交通、互联网等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 就,它们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港珠澳大桥使用高性能富锌底漆防腐,依据的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C.我国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光缆线路总长超过三千万公里,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 D.化学材料在北京大兴机场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高强度耐腐蚀钢筋属于无机材料 4.YBa2Cu8Ox(Y 为元素钇)是一种重要超导材料,下列关于 89 39 Y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 50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39 D. 89 39 Y 和 90 39 Y 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5.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 2MnO 共热制取 2Cl 。下列收集 2Cl 的装置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6.某有机化工原料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它一般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烟 C.既易溶于水,又易溶于有机溶剂 D.在一定条件下可与 4 倍物质的量的氢气加成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 A. 在浓硫酸中加入铜片,加热,铜片逐渐溶解并产生氢气 B. “硅胶”吸附水分的能力强,常用作干燥剂 C. 氧化铝的熔点很高,常用作耐火材料 D. 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8.铑的配合物离子 2 2Rh(CO) I  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3CH COI 是反应中间体 B.甲醇羰基化反应为 3 3 2CH OH CO===CH CO H C.反应过程中 Rh 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 D.存在反应 3 3 2CH OH HI===CH I H O  9.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N 溶液和 NaClO 溶液相比,NaCN 溶液的 pH 较大,则下列关于 同温、同体积、同浓度的 HCN 溶液和 HClO 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酸性强弱:HCN>HClO B. pH:HClO>HCN C.与 NaOH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 NaOH 的物质的量:HClO>HCN D.酸根离子浓度:    CN ClOc c  10.设 A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4 22.8g N 与 14 16C O 的混合物中,中子数目为 A1.4N B.含 30.1molFeCl 的溶液与 0.1mol 锌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A0.1N C.标准状况下, 4 85.6gC H 中 C—C 的数目可能为 A0.4N D.某温度下,1LpH=9 的 2 3Na CO 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 OH 数目为 5 A10 N 11.重要的农药、医药中间体碱式氯化铜 2Cu Cl (OH O[ ) H ]a b c x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步 骤 1:将铜粉加入稀盐酸中,并持续通空气反应生成 2CuCl 。已知 3Fe  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其催化原理如图所示。步骤 2:在制得的 2CuCl 溶液中,加入石灰乳充分反应后即可制备碱 式氯化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 M、N 分别为 2 3Fe Fe 、 B.a、b、c 之间的关系式为 2a=b+c C.步骤 1 充分反应后,加入少量 CuO 是为了除去 3Fe  D.若制备 1mol 的 2CuCl ,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 11.2L 2O 12.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4NH Cl 为强酸弱碱盐 用加热法除去 NaCl 中的 4NH Cl B 3+Fe 具有氧化性 用 KSCN 溶液可以鉴别 3+Fe C 溶解度: 3CaCO <  3 2Ca HCO 溶解度: 2 3 3Na CO C>Si 稀硝酸 2 3Na CO 2 3Na SiO 溶 液 B 验证氧化性: 2 2Cl Br 浓盐酸 4KMnO 2FeBr 溶液 C 验证 2SO 有还原性 浓硫酸 2 3Na SO 4KMnO 溶液 D 除去 2 3Na SO 中的 氯水 混合物 NaOH 溶液 2 4Na SO A.A B.B C.C D.D 15.常温下,将一定浓度的 HCl 溶液滴加到 pH=12 的 MOH 溶液中,溶液的 pH 与粒子浓度 比值的对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OH 的电离常数: 4 b (MOH) 1 10K   B.a 点溶液中      M (MOH) Cl OHc c c c     C.水的电离程度:aZ C.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该新化合物中 Y 不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二、非选择题:共 56 分。第 17~19 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0~21 题为选考题, 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42 分。 17.(14 分) 2Na S粗品含有杂质,其纯化、含量测定方法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粗品经水浸、过滤、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等操作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得 到较纯的 2Na S固体。 (2)国标中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 2Na S样品溶液中 2 3Na CO 的百分含量(实验前,吸收管 1、 吸收管 2、参比管中均装入组成相同的乙醇、丙酮混合溶液,该溶液吸收 2CO 后,颜色发生 改变)。 步骤一:标定 KOH 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  gw 邻苯二甲酸氢钾 8 5 4KC H O 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镏水、2 滴指示剂,用 待标定的 KOH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mLV KOH 溶液。 ①标定过程中应该选用的指示剂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邻苯二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3 a1 1.1 10K   , 6 a2 4.0 10K   )。 ②KOH 溶液的准确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1mol L (用含  V w、 的代数式表示)。 步骤二:向三颈烧瓶中先后加入 100 mL 样品溶液、15 mL 过氧化氢溶液(足量),连接好装 置,加热并打开抽气装置; 步骤三:上述反应完成后,从滴液漏斗中慢慢加入足量稀硫酸溶液,充分反应; 步骤四:用装置 6 中的 KOH 标准溶液滴定吸收管 1 中的溶液至与参比管中溶液的颜色相同, 3 min 内不变色为终点。 ③过氧化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碱石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抽气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⑤若步骤三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说明实验失败,必须重新测定。 18.(16 分)金属钴(Co)广泛用作电池材料,草酸钴用途广泛,可用于指示剂和催化剂制 备。 某工厂以水钴矿(主要成分为 2 3Co O ,含少量 2 3Fe O 、FeO、 2 3Al O 、MgO 等)为原料制备 草酸钴的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4CoC O 中钴元素显+2 价,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固体 1 的成分是 ______________。 (2)酸浸过程涉及两个氧化还原反应,写出 2 3Co O 与盐酸反应(有气体单质生成)的离子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均指固体)物质的量之 比为_________________。 (3)为实现调 pH 除杂的目的(溶液中杂质离子浓度不大于 51 10 mol/L),溶液的 pH 不 应小于 a,则所得固体 1 的 spK  __________________,用 NaF 沉镁而不是用调 pH 的方法 除镁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常温下   11 sp 2Mg(OH) 1.8 10K   、   11 sp 2MgF 7 10K   }。 (4) 2 4CoC O 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 350 ℃ 时会分解生成两种物质,实验表明,14.7 g 2 4CoC O 充分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8.8 g,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5)钴酸锂具有功率大的特点而用作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A 极中的碳 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池反应式: 1 2 66 2Li C L CoO LiCoOCx x ˆˆˆˆ†‡ˆˆˆˆ 放电 充电 。 则充电时 +Li 从_____________(填“A”或“B”)极区移向另一区,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2 分)由于雾霾严重,长沙市 19 年 12 月 15、16 日在部分路段施行了限行。已知汽车 尾气排放出的 2NO SOx、 等,是形成雾霾的主要物质,其综合治理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1)汽车尾气中的 NO(g) CO(g)和 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2 22NO(g) 2CO(g) N (g) 2CO (g) ΔH  已知:CO 的燃烧热为 1Δ 283.0kJ / molH   , 2 2 2N (g) O (g) 2NO(g) Δ 180.5kJ / molH   ,则 ΔH 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小组对反应: 2 2 3NO (g) SO (g) SO (g) NO(g) Δ 0H   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在 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使用某种催化剂,改变原料气配比    2 2NO : SOn n   进行多组实 验(各次实验的温度可能相同,也可不同),测定 2NO 的平衡转化率  2NO   ,部分实验 结果如图甲所示。 ①如果将图中 B 点的平衡状态改变为 C 点的平衡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 B D、 两点对应的实验温度分别为 B DT T和 ,通过计算判断: BT ____________ (填“>” “=”“或“HClO,由于是同体积、同浓度的 HCN 溶液和 HClO 溶液与 NaOH 恰好反应,故消耗 NaOH 的物质的量相等,A、B、C 均错误;由酸性越强电离程度 越大知,    CN ClOc c  ,D 正确。 10.答案:C 解析: 14 2 N 中子数为 14, 14 16C O 中子数为 16,设 14 2 N 质量为 x ,混合物中中子数为 2.8g14 16 mol28 30 x x      , 2.8g14 1628 30 x x   不恒等于 1.4,A 错误; 3 2 2Zn 2Fe Zn 2Fe    (Zn 少量)或 3 23Zn 2Fe 3Zn 2Fe   (Zn 过量),等物质 的量 Zn 与 3Fe  反应生成 2 2Zn Fe 、 和 Fe, 30.1molFeCl 与 0.1molZn 反应转移 0.2mol 电子, B 错误; 4 8C H 可表示烯烃或环烷烃,若 4 8C H 表示 或 , 4 85.6gC H 中 C—C 的数目 为 A0.4N ;若 4 8C H 表示 或 , 4 85.6gC H 中 C—C 的数目为 A0.2N ,C 正确; 2 3CO  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常温下,pH=9 的 2 3Na CO 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   5OH 10 mol / Lc   , 题干中温度不确定,故不能计算 OH 数目,D 错误。 11.答案:A 解析:由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 M 是 3Fe  、N 是 2Fe  ,A 符合题意;由正负化合价代数和 为零可知 2a=b+c,B 不符合题意;加入少量 CuO 可消耗 H ,从而使得 3Fe  沉淀,C 不符合 题意;由质量守恒及得失电子守恒可知:    2 22 CuCl 4 On n ,所以要制得 1mol 2CuCl 理论 消耗 0.5mol 2O ,即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12L,D 不符合题意。 12.答案:D 解析:用加热法除去 NaCl 中的 4NH Cl 的原因是 4NH Cl 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A 错误; 用 KSCN 溶液鉴别 3+Fe 是因为 3+Fe 与 -SCN 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红色  3Fe SCN ,B 错误;碳酸钙 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钙,而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C 错误;玻璃的主要成分 2SiO 易与 HF反应,所以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D 正确. 13.答案:D 解析:A. HCHO 在工作电极失电子被氧化,做原电池的负极,工作电极电势低,故 A 项错 误; B. 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易知,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氢离子)向电源的正极移动,即对 电极方向,故 B 项错误; C. 负极反应为 2 2HCHO H O 4 CO 4He    ,当电路中转移 61.2 10 mol 电子时,消 耗 HCHO 的物质的量为 61 1.2 104   mol = 73.0 10 mol,则 HCHO 质量为 73.0 10 mol ×30g/mol = 39 10 mg,故 C 项错误; D. 工作时,对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2 24H O 4 2H Oe   ,反应后生成水,虽然有相 同数量的氢离子从负极迁移过来,但是,由于溶液的体积增大,正极区溶液的酸性减弱,其 pH 值增大(若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则 pH 基本不变),故 D 项正确; 答案选 D 14.答案:C 解析:硝酸具有挥发性,从锥形瓶中出来的气体中混有硝酸,对二氧化碳与 2 3Na SiO 溶液的 反应产生干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 错误; 4KMnO 能将 HCl 氧化生成氯气, 2FeBr 中离 子还原性: 2Fe Br  ,氯气优先氧化 2Fe  ,对氯气和溴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产生干扰,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 错误;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通入 4KMnO 溶液 中,若 4KMnO 溶液褪色,则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 正确; 2 3Na SO 具有还原性,氯水能将 2 3Na SO 氧化成 2 4Na SO ,与实验目的不符,D 错误。 15.答案:D 解析:由图象可知 a 点时,    M M lg 0 1(MOH) (MOH) c c c c    , ,溶液为 MOH 和 MCl 的混合溶液, pH=10,   4 1OH 1 10 mol Lc      ,故     4 b M OH (MOH) 1 10(MOH) c c K c       ,A 正确;a 点 时  M lg 0(MOH) c c   ,推出  M (MOH)c c  ,又溶液的 pH=10,    OH Hc c  ,再结合 电荷守恒得出    M Clc c  ,a 点 pH=10,   4 1OH 1 10 mol Lc      ,起始时溶液 pH=12,        2 4 1 pH 12 pH 10 Cl OH OH 10 10 mol Lc c c             ,B 正确;a  c 的过程中,水的 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 MOH 全部转化为 MCl 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C 正确;c 点溶液呈 中性,加水稀释,pH 不变,D 错误。 16.答案:C 解析:由 W、X、Y、Z 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 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 X 核外电子数的一半 可知,Z 为 C1、X 为 Si,由化合价代数和为 0 可知,Y 元素化合价为-3 价,则 Y 为 P 元素; 由 W 所带的电荷数可知,W 为 Na 元素。A 项,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水溶液呈中性,故 A 错误;B 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 C>P>Si, 故 B 错误;C 项,P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磷酸,磷酸是三元中强酸,故 C 正 确;D 项,新化合物中 P 元素化合价为-3 价,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故 D 错误。 17.答案:(1)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3 分) (2)①酚酞(1 分)滴定终点为邻苯二甲酸钾的水溶液,该溶液呈碱性(2 分) ② 1000 204 w V (2 分) ③氧化除去 2S  (1 分)除去空气中的 2CO (1 分) ④偏低(2 分) ⑤吸收管 2 中的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2 分) 解析:(1)粗品经水浸、过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可以除去不 溶性杂质,得到较纯的 2Na S 固体。 (2)①滴定终点为邻苯二甲酸钾的水溶液,存在邻苯二甲酸根离子的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 所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②滴定过程发生反应 8 5 4 2 8 4 4 2KC H O KOH K C H O H O  ,则反应中邻苯二甲酸氢钾的 物质的量与氢氧化钾物质的量相同,  8 5 4KC H O molwn M  ,则 (KOH) molwn M  , 3 mol 1000 1000(KOH) mol / L mol / LMV 20410 L w n w wMc V VV      。 ③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可以将硫离子氧化,以免生成硫化氢影响实验结果;为了使实验结 果准确,碱石棉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④抽气过快二氧化碳不能完全被吸收,继而使测量结果偏低。 ⑤步骤四中只滴定吸收管 1 中的溶液,则要保证吸收管 1 可以吸收全部二氧化碳,当吸收管 2 中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时,说明二氧化碳在吸收管 1 中没有完全被吸收,实验失败。 18.答案:(1)+3(1 分) 3Fe(OH) (2 分) (2) 2 2 3 2 2Co O 6H 2Cl 2Co Cl 3H O        (2 分)1︰2(2 分) (3) (3 47)1 10 a (2 分)调 pH 使 2+Mg 转化为 2Mg(OH) 过程中,会有 2Co(OH) 生成,从而 导致 Co 元素的损失(2 分) (4) 2 4 2CoC O Co 2CO @ (2 分) (5)B (1 分) 2 1 2LiCoO e Li CoO Lixx x     (2 分) 解析:(1)由化合价规则求出碳为+3 价;固体 1 是 3Fe(OH) 。 (2)由流程图知,钴元素在此步转化中应生成 2Co  ,故生成的气体单质是 2Cl ,离子方程 式为 2 2 3 2 2Co O 6H 2Cl 2Co 3H O Cl        。另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 2 3Co O 将 FeO 中的 Fe 元素氧化为 3+Fe ,相应的反应为 2 3 2 3 2Co O 2FeO 10H 2Co 2Fe 5H O       ,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3)当溶液 pH a 时,   ( 14)OH 1 10 mol / Lac    ,  3 5Fe 1 10 mol / Lc    ,   (3 47) sp 3Fe(OH) 1 10 aK   。由 spK 数据知 2MgF 的溶解度比 2Mg(OH) 的溶解度略大,故用 2MgF 作沉淀剂可能的原因是调 pH 使 2+Mg 转化为 2Mg(OH) 过程中,会有 2Co(OH) 生成,从 而导致 Co 元素的损失。 (4)14.7 g 2 4CoC O 物质的量是 0.1 mol,0. 1 mol Co 质量是 5.9 g,此值与固体质量减轻后 生成的固体质量相等,故 2 4CoC O 的分解产物是 Co、 2CO 。 (5)充电时阳离子移向阴极(A 极),阳极上 2LiCoO 中 Co 元素失去电子转化为 1 2Li CoOx , 相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2 1 2LiCoO e Li CoO Lixx x     。 19.答案:(1) 746.5kJ / mol (2 分) (2)①升高温度(2 分) ②O>C(1 分)② 2sp (1 分) 6 5 (2 分) (4)① 8KC (2 分)② 103 A 4 8 12 10N    (2 分) 解析:(1)①基态碳原子最外层有 4 个电子,2s 和 2p 能级各 2 个,价电子排布图为 ,铁原子核外有 26 个电子,基态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 2 6 2 6 6 21s 2s 2p 3s 3p 3d 4s ,空间运动状态共 1+1+3+1+3+5+1=15 种。② 3Fe  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 2 6 2 6 51s 2s 2p 3 s 3p 3d ,3d 能级达到 53d 的半充满较稳定状态。 (2)① 2 3CO  中  键个数=配原子个数=3,孤电子对数为 1 (4 2 3 2) 02     。碳原子的价 层电子对数= 13 (4 2 3 2) 32      ,所以 C 采取 2sp 杂化。轨道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空间 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② 2(SCN) 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其结构式 为 N C S S C N — — — ,  键与 π 键数之比为 5:4;异硫氰酸 (H N C S) — 可形成分子 间氢键,而硫氰酸 (H S C N)— — 不能形成氢键,故硫氰酸 (H S C N)— — 的沸点低于异硫 氰酸 (H N C S) — 。 (3)①同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大,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但 N 原子 2p 能级 达到 32p 的半充满结构,相对稳定,第一电离能 N>O>C。②在吡咯分子中 N 原子分别与相 连的两个碳原子和氢原子形成 3 个  键,剩下的两个就是孤对电子,故 N 原子杂化类型为 2sp ;五元环上,N 原子有 2 个孤对电子,每个 C 原子上有 1 个未成  键的 P 轨道单电子, 所以形成 6 5 大 π 键。 (4)①K 原子镶嵌在正六边形的中心,该正六边形中 6 个碳原子归该 K 原子所有,在该正 六边形周围有 6 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为 3 个正六边形共有,即为 3 个 K 原子共有,故结 构中 K 原子与 C 原子数目之比为 11: 6 6 1:83       ,故化学式为 8KC 。②根据晶胞结构示 意图,晶胞中含有的正四面体结构数目= 1 18 6 4 88 2      ,每个正四面体结构有 4 个碳原 子,晶胞质量为 4 8 12 g AN   ,晶胞参数为 a pm,则晶胞密度   3 310 A 4 8 12 g / cm 10N a      ,解 得 103 A 4 8 12 10 pma N    。 21.答案:(1)1-丁烯(1 分)碳碳双键(1 分) (2)加成反应(1 分) (3)氢氧化钠溶液、加热(2 分) (4) (2 分) (5) Ag 3 2 2 2 2 3 2 2 22CH CH CH CH OH O 2CH CH CH CHO 2H O  △ (2 分) (2 分) (6)22(1 分) (2 分) 解析:由“丁酸龙葵酯”键线式逆推,E 为  6 5 3 2C H CH CH CH OH ,D 为  6 5 3 2C H CH CH CH Br , C 为  6 5 3 2C H C CH CH ,B 为  6 5 3 2C H C CH Cl 或  6 5 3 2C H CH CH CH Cl ,A 为  6 5 3 3C H CH CH CH ;I 为 3 2 2CH CH CH COOH ,H 为 3 2 2CH CH CH CHO ,G 为 3 2 2 2CH CH CH CH OH ,F 为 3 2 2CH CH CH CH 。 (1)F 为 1-丁烯,C 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 (2)由苯丙烯、A 中原子个数关系易知由苯生成 A 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3)对比 D 和 E 的结构简式可知,由 D 生成 E 是溴代烃水解生成醇的反应,试剂和条件 为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4)由上述分析,B 为  6 5 3 2C H C CH Cl 或  6 5 3 2C H CH CH CH Cl 。 (5)由 G 生成 H 的反应是醇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为 Ag 3 2 2 2 2 3 2 2 22CH CH CH CH OH O 2CH CH CH CHO 2H O  △ ;E 和 I 反应生成丁酸龙葵酯是 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6)遇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分子中有酚羟基,除苯环和羟基外,还有 3 个 C 原 子;若这 3 个碳原子构成一个支链,有正丙基和异丙基两种,连在苯环上分别有邻、间、对 3 种位置,有 6 种同分异构体;若三个碳原子构成两个支链(一个甲基和一个乙基),有 10 种 同 分 异 构 体 ; 若 三 个 碳 原 子 分 别 构 成 三 个 甲 基 和 苯 环 相 连 , 可 以 有 共 6 种同分异构体,总共 6+10+6=22 种; 在核磁共振氢谱上有 4 组峰且峰的面积之比为 1:2:3,说明分子高度对称,苯环外的 3 个碳 原子一定是 3 个甲基,结构简式为 。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