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高学历家长总来“指导”教学?教育要各尽其责守好边界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高学历家长总来“指导”教学?教育要各尽其责守好边界

ID:585713

大小:35.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 高学历家长总来“指导”教学?教育要 各尽其责守好边界 目录: 1.高学历家长总来“指导”教学,课还 怎么教? 2.高学历家长爱“指导”教师,好心但 别添乱 3.高学历家长“指导”教学逾越了家校 边界 4.“家校共育”需厘清边界 5.高学历家长“指导”教学或致“双输” 6.教育要各尽其责守好边界 7.面对高学历家长的“指导”,老师不 妨淡然 正文: 高学历家长总来“指导”教学,课还怎 么教? 工人日报 这几年,高学历家长越来越多,他们多有顺利且成功的求学历程,大多积累下了 成熟、成体系的学习经验。部分家长将自己的经验和观念“套用”到孩子的校园教 育中,点评和质疑教师授课内容,俨然成为学校教育的“编外教师”。这也让一部 分教师陷入困惑:家长总来指导教学,课都不知道怎么上了。 1 小组讨论?不建议!作业内容?不满意! 广东珠海的王老师不久前遇到一个难题。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启发式讨论。王老师便按学校指导要求,为学生划分小组, 鼓励学生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然而,这样的授课方式却引来部分家长的公开质 疑。 “孩子自学挺好的,没必要和差生合作”“几分钟就搞明白的题有什么好讨论,不是 耽误时间吗?”“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希望老师不要推卸责任”…… “没想到简单的教学创新引来了风波。” 王老师说,班级中的学生各有长处,有 的活泼脑洞大,有的谨慎有条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同 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而且,教师全程跟踪小组合作过程,并未 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 王老师说,虽然公开质疑的家长不多,但态度都相对坚决。“有的家长认为小组 合作的模式影响了学习效率,对‘拔尖学生’没有提升作用。小组里面如果有差生, 会耽误自己的孩子。” 有受访教师向半月谈记者反映,目前,家长对老师教学风格、教育手段的点评、 质疑并不少见。有的私信批评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合适,要求老师修正;有的在家 长会上反映老师应转变教学风格,学习某某学校的“先进经验”。五花八门的“看齐” 建议让老师们倍感无奈。 “高学历的家长往往具备相当的教育素质,但面对自己孩子成绩问题时,却常会 感到焦虑,很容易迎合自家孩子的特点,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初 中部老师楚云说,个别家长结合自己原本求学的成功经验,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点 评,但老师要从整个班级、整个年级的全局学情去思考。 2 家长常“指点”,学生不信任,教师乱阵脚 受访专家表示,家长变为“编外教师”,是对家校共育的错误理解和执行,这非但 不利于建立良好家校关系,还会导致家校关系紧张,增加家长、教师、学生三方 的焦虑情绪,加重孩子的学业负担。 家长对日常的教学工作多加“指点”,正消解着教师的课堂权威。一些教师表示, 相对来说,不赞同老师教学的家长,其孩子对待课堂的态度也更随意,甚至有学 生将父母对老师的质疑当做自己不认真听课学习的“合适”借口。 面对来自不同家长的“七嘴八舌”,教师也容易“乱了阵脚”。广东惠州一小学班主 任对半月谈记者说,自己班级里有 48 个学生,有些家长对自家孩子要求较高, 要求加快教学进度;而有些家长则希望查漏补缺。这些家长之间的观点碰撞成为 横亘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楚云认为,对于初出茅庐的教师而言,被不同的声音干扰后,如果不能正确、快 速调整教学心态,会对教学工作产生相当的负面影响。有的年轻教师为了迎合学 生和家长,改变了自己的教育初心,久而久之,反而出现茫然、困惑、消沉心态。 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很难平衡各方声音。为了减少冲突,一些教师变得束手束 脚,教学越发中规中矩,一些要推行的教学方案也被搁置。“教师的某项教学设 计,可能是出于集体备课的要求,可能是考试的需要,也可能是根据学生情况布 置的针对性训练。如果每个都要向家长解释,牵扯精力过多。”楚云说。 3 为学校教育留“空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整体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出身名牌大学的高学历家 长越来越多。在一些发达地区,已不可避免地出现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比老师更懂 教育的情况。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家长有权参与学校办学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但不能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混为一谈,应该为学校教育留些“空间”。北京市十 一学校初中部老师姜星星表示,教师毕竟经过专业的教育培训,课堂教学应由老 师主导。 “教育是各方的合力,各司其职才能发挥作用。”楚云说,家长对教学工作的意见 和建议,教师需要倾听,确有问题的应反思和改进。但遵循专业的课标和教育大 纲进行教学,是校园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师面对的是作为集体的学生,不能被单 个意见牵着鼻子走。 同时,良好的家校沟通能够避免家长因焦虑而越线。“老师可以多和家长传达自 己的教育理念,慢慢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尊重。”姜星星说。 熊丙奇说,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 督。但目前看来,我国中小学的家委会职责比较模糊,缺乏明确界定,不少学校 的家委会过多参与教学事务。 应明确家长与教师的责任边界。最近,教育部提出,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 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这是依法治教,规范学校办学的重要举措。 在此基础上,中小学要建立健全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明确教师委员会和家 长委员会在学校办学中的责任。家长对教师的教学建议通过家委会提出,教师则 对家委会做出解释,避免教师多头应对,徒增教学压力。 高学历家长爱“指导”教师,好心但别 添乱 发稿时间:2021-03-18 09:28:00 作者:白毅鹏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我国整体受教育水平提高后,出身名牌大学的高学历家长越来越多。据半月 谈报道,在一些发达地区,已出现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比老师更懂教育的情况。这 些家长将自己求学的经验和观念“套用”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中,点评和质疑教师 授课内容,俨然成为学校教育的“编外教师”。这让许多老师陷入困惑,日常教 学变得无所适从。 重视孩子教育本是好事,高学历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是支持学校和教师 工作的表现。能获得高学历的人,往往有较好的自控和学习能力,求学期间,也 摸索实践出一套成熟的学习方法。当家长后,他们很愿意将这套心得传授给孩子, 有的还会主动分享给老师。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思维方式、学习基础 及兴趣爱好较为了解,高学历家长又有良好的教育反思意识,来自他们的合理建 议,能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还能督促鞭策老师完善、提升教学能力。 但是,高学历家长一定比教师更懂教育?对这个问题,恐怕要打个问号。教 育不是比拼“学历”,而是传道授业解惑,讲究因材施教,即便高学历家长的方 法有可取之处,但不代表就可以“套用”到孩子身上,更不能因此否定、低估教 师的教学能力。学校是组织教育的专门场所,教师是专职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进 入教师队伍有起码的专业门槛。年长的老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年轻教师走入 工作岗位前,也绝非“小白”,他们要掌握课程专业知识,系统学习教育心理学, 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模拟训练讲课说课,到学校教学一线实习。这些能力,决 定了教师有能力进行科学和专业的教学工作。 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重在打底。高学历家长在提升学历过程中,专业能力 日趋精深,基础知识逐渐碎片内隐,相关学习心得又很难系统归纳、完整还原, 传授给孩子时不免带有成人思维,有时并不符合教育规律。另外,每代人的教育 环境千差万别,那些当年“有效”的经验,对孩子不见得是最好的,甚至还会落 后于潮流,成为“古董”经验,反而有害。 相反,教师遵守教育基本规律,有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而且常年研究某个课程教学,对所带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有更整体 系统的把握,容易做到循循善诱。而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容易被焦虑情绪带 偏,难以保持理性,有时反而会揠苗助长。 有些高学历家长动辄对教师的教学创新提出质疑,不免打击教师的创造性; 有些家长关心孩子不假,却喜欢站在自家孩子立场思考问题,毫不顾及教师对整 个班级的责任,无疑是自私的表现;有的家长将偏见灌输给孩子,纵容孩子轻慢 课堂,这是对教师教学自主权的消解,是对尊师重道传统的背离。 高学历家长成为学校的“编外教师”,将打破家校共育的平衡,直接威胁学 校和教师教学的自主权,妨碍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学校和教师做教育,自然要 “打开大门”,广泛聆听和吸取家长的评价及建议,但前提是建议必须合情合理, 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否则,教师可能在疲态之中失去创新动力,因忌惮 家长而变得畏缩守旧。不信任、不尊重教师,会使家校关系变得紧张敏感。 高学历家长关心孩子是出于一番“好心”,但却不能给学校和教师教学“添 乱”。对此,有些高学历家长要认真反思,以更加恰当的方式参与到家校共育中。 学校则要守好教育园地,做好与家长的日常沟通,但不能被家长过分牵制,要引 导发挥家委会的积极功能,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吸取有益的内容,从而进一步创 新课堂、改进教学。 责任编辑:朱浩天 高学历家长“指导”教学逾越了家校边 界 2021-03-18 14:59:09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这几年,高学历家长越来越多,他们多有顺利且成功的求学历程,大多积累下了 成熟、成体系的学习经验。据最新一期《半月谈》报道,一些高学历家长将自己 的经验和观念“套用”到孩子的校园教育中,点评和质疑教师授课内容,俨然成 为学校教育的“编外教师” 。这让学校的一些教师陷入困惑:家长总来指导 教学,课都不知道怎么上了。 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同行业有着各不相同的职业特性和从业 规律。就教育孩子而言,尽管老师和家长的培养目标一致,但其角色和职责却有 着明确分工。高学历家长热衷于干预和“指导”老师的教学授课,显然逾越了家 校边界。不仅无益于老师正常教学,也无助于孩子健康成长,理当予以矫正。 高学历家长的确具备相对较高的文化教育素养,有着成功的求学经历和成熟的学 习经验,能够用来借鉴和指导孩子学习,甚至也可以通过合理渠道向老师的教育 教学工作提出建议。但这种“建议”必须是开放、协商和富于建设性的,而不是 只顾迎合自家孩子特点,单从自身立场出发的动辄点评质疑和说三道四。“高学 历”不等于教育教学的高能力。教师是职业,教育更是一门艺术和学问。教师是 经过专业学习和专门培训,并取得教师资格证的职业,并非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胜 任。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遵循课纲要求和课改需要,考虑到整个班级、整个年级的全局 学情,顾及到不同层面和各方情况,不可能只套用一种“模式”或专为某学生定 制。教育界素有“教有法,而无定法”之说。个人阅历不同,素质、经验各异, 驾驭课堂能力有别,都会导致老师教育方法的差异。即便是从事同一授课内容的 教学,也会各有手段,不可能众人一“方”。 家长变身“编外教师”,误导和扭曲了“家校共育”理念,非但不利于建立良好 家校关系,还会导致相互猜忌、彼此生怨,徒增家长、教师、学生的三方焦虑。 家长对日常教学场外“指点”,极大消解了教师的课堂权威,也让孩子对待课堂 的态度更为随意,甚至会以父母对老师的质疑作为自己不认真听讲的借口。而且, “七嘴八舌”的家长争议,极易导致教师执教莫衷一是甚至“乱了阵脚”,尤其 是对于年轻教师,更会挫伤教学自信,改变教育初心,影响教改创新。久而久之, 便会陷入茫然、困惑和消沉心态。 家长有权参与学校办学的管理与监督,但不意味着家校教育可以混为一谈。各方 应该厘清各自职能边界,为学校教育留有自主教学“空间”。有效的教育合力来 自家长和学校的各司其职和协调配合。家长对教学工作有意见、建议,可通过家 委会有序提出,以避免教师多头应对,徒增教学压力。教师对家长的有益建议要 认真倾听,确有问题要反思和改进。遵循专业课标和教育大纲教学,是校园教育 的基本原则和教师职责,不能让“编外教师”的干扰影响正常教学。 良好的家校沟通也有益于家长缓解焦虑,规避不当家教。老师要多与家长沟通交 换意见,努力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尊重。教育部门提出不给家长布置作业增负担, 家长也应尽职不越界,不给老师专心教学添麻烦。(郑桂灵) 责编:吴正丹 “家校共育”需厘清边界 2021-03-19 09:32 这几年,高学历家长越来越多,他们多有顺利且成功的求学历程,大多积累下成 熟、成体系的学习经验。部分家长将自己的经验和观念“套用”到孩子的校园教育 中,点评和质疑教师授课内容,俨然成为学校教育的“编外教师”。这也让一部分 教师陷入困惑:家长总来指导教学,课都不知道怎么上了。 高学历家长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其成功的求学经历和学习心得能够用来借鉴和 指导孩子学习,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渠道给老师或者学校提出相应建议,从而改进 教学。但这种建议必须是建设性的,具一定参考价值,不能演变为动辄质疑或批 评。家长过度“指导”教学,不仅对老师们造成极大困惑,不利于教师开展正常教 学工作,也会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阻碍教育目标的实现。 “家校共育”理念值得倡导,但前提是必须厘清各自职能边界。家长可以提出一些 意见建议,同时也要给学校留下自主教育的空间。校方对家长的一些有益的意见 建议,要认真倾听,确有问题的要及时改正。只有相互理解、彼此尊重,校园教 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方能共同书写育人佳话。 作者:包骞 高学历家长“指导”教学或致“双输” 2021-03-18 07:11 新安晚报 这几年,高学历家长越来越多,他们多有顺利且成功的求学历程,大多积累下了 成熟、成体系的学习经验。部分家长将自己的经验和观念“套用”到孩子的校园教 育中,点评和质疑教师授课内容,俨然成为学校教育的“编外教师”。这也让一部 分教师陷入困惑:家长总来指导教学,课都不知道怎么上了。(3 月 17 日《半 月谈》) 在多数家长为“家长作业”忙得不可开交时,有些家长却乐得当上了“编外教师”, “指导”起了老师的教学工作。这部分家长往往学历较高,通过自己成功的求学历 程,积累下了成熟、成体系的学习经验,于是乎想当然把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当成 了先进的教学理念,甚至用以“指导”老师的教学工作。 尽管我们一直鼓励加强家校合作,但合作之余也应保持彼此的距离。正如大家都 反感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一样,家长如果过多介入老师的正常教学,势必也会导 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错位,最终或导致“双输”的局面出现。 家长的高学历,只能代表其作为学生时表现优异,并不意味着他们必然是优秀的 “教师”。如果动不动就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指手画脚,会让一些老师特别是年轻老 师无所适从,对老师的心态、教学进度都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如此显然不利于老 师按照既定方案开展教学工作,发挥自己正常的教学水准,此为“一输”。 家长如果经常“指导”教学,孩子往往也会受到影响,对老师的认同度降低,不利 于自身消化吸收老师的教学内容。同时,家长的质疑也会消解老师权威,可能导 致孩子对待课堂教学的态度更随意,甚至出现学生将父母对老师的质疑当作自己 不认真听课学习的“合适”借口,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此为“二 输”。 部分高学历家长渴望分享自身的成功求学经验、参与老师教学工作无可厚非,但 应坚持适度原则,适当提意见有助于老师改进教学工作,可当起“编外教师”动辄 “指导”教学,则有越俎代庖之嫌。如此不仅无助于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对教学 水平、学习效果的提升也是有害无益。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老师多些信任、 给学校教育多点空间,也是高学历家长该有的“高明之处”。 夏熊飞/文 教育要各尽其责守好边界 2021 年 03 月 18 日 07:06 来源:广州日报 谭敏 这几年,高学历家长越来越多,他们多有顺利且成功的求学历程,大多积累 下了成熟、成体系的学习经验。部分家长将自己的经验和观念“套用”到孩子的校 园教育中,点评和质疑教师授课内容,俨然成为学校教育的“编外教师”。这也让 一部分教师陷入困惑:家长总来指导教学,课都不知道怎么上了。 在教育这件事情上,老师和家长本是目标一致的合作者。可是,现实中,一 些老师和家长却相互抱怨颇多。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对各自教育责任的边界 认识不清,导致行为越界,矛盾频发。 家长用自己的经验来辅导孩子本来没问题,但如果质疑教师授课内容,干涉 学校教学,这就“捞过界”了;而一些教师非要让家长批改作业、到学校看晚自习 课,则是将自己的教育责任强加给了家长,也是责任不清的越界行为。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分工,相辅相成。家庭教育侧重对孩子的性格和品 质进行塑造,是个性化的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是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是社会化 的教育。二者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正因 为这样,家校合作也一直备受重视。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 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督。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是为了取 长补短,相互促进,而不是模糊边界,相互干扰。家长越俎代庖对学校教学指手 画脚,会让老师无所适从,乱了阵脚;而老师对家长瞎指挥,也会对家长造成困 扰。 教育需要各方合力。学校、家长和社会每个人都要学会理性、克制地守好自 己的边界,既不越界,也不缺位,只有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让孩子健康成 长。 (责任编辑:臧梦雅) 面对高学历家长的“指导”,老师不妨 淡然 南方都市报 03-18 00:02 据新华社《半月谈》报道,这几年,高学历家长越来越多,部分家长将自己的经 验和观念“套用”到孩子的校园教育中,点评和质疑教师授课内容,让一部分教师 陷入困惑:家长总来指导教学,课都不知道怎么上了。 这可真是风水轮流转,主角流年换。之前听闻家长们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把老师 布置的作业当最高指示,检查朗读背诵,辅导功课习题,最后家长签字,都一丝 不苟。当然,家长们首先在乎的是自己的孩子,但对老师的态度那也叫一个毕恭 毕敬。所以身为老师,我内心还是有些窃喜的,虽然我从没享受过这等待遇,但 “与有荣焉”。 现在看到家长指责批评老师教育做法的新闻,还是感觉压力山大。昨天还在战战 兢兢的家长,今天就成了指手画脚的专家,品头论足的上级考察部门,动不动就 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作业设计等横加指责,似乎特别在行,你 不接受都不行。嗯,他们还说得铿锵有力,让你感到无形威压。家长都这么优秀 了吗? 真让人感叹,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以教学行政班、年级、学制为标志的现代教育,尽管诞生时日并不算久,也在不 断的摸索改进中,但它毕竟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打上了多快好省的功利烙印, 是所谓“最不坏”的教育制度。凡存在必合理,九年甚至十二年义务教育,是符合 孩子身心成长与发展规律的一种学制。当然它的缺陷也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学生 的个体差异性问题,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实验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理念也体 现在很多学校和老师身上,但总体而言,只要行政班模式还在,差异性就永远无 法解决。 在我这种老眼光看来,教育可不单单只是传授知识这么简单,更是对人全方位的 熏陶与渐染,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任何缺失都可能导致 万劫不复,这样的悲剧真的不要太多。 即便是知识、除了陈述性知识外,还有程序性知识、体验性知识。比如你得学会 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容忍不同的声音;如何交朋结友,区分友谊的不同性质; 如何面对失败看待成功,在主角与旁观者之间从容转换;如何区分从善如流与坚 持自我,认识理性与敬畏;如何处理分享秘密与独自进行精神探索的关系……与 道德完善无关,与知识领悟无关,各种情感体验和自我认知,应该是比求知更重 要的财富。 一句话,教育其实就是等风来,顺其自然,静待花开。所以,面对这些自身非常 优秀的家长的点评和质疑,我一声叹息,对待教育,何必那么功利?你的孩子在 同龄人中智力基础都已经足够优秀了,他迟早都会脱颖而出,你又何必这么急吼 吼呢?这不是典型的教育焦虑又是什么? 作为老教师,我见识了太多的性格不健全者,留下过太多的教育遗憾。我经常思 过,如果多鼓励一下、再严苛一点,学生的积淀与体验再丰满一点,或许他的人 生会有不一样的轨迹。我不认为教育万能,但各种活动的引领,和老师恰如其分 的点拨,的确能让成长的缺憾少一点再少一点。而这些,恐怕不是父母这样的角 色所能承担的。□ 瓜哥(作者系中学教师)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