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2 表格逻辑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2021年高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重点 2 表格逻辑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新高考研究】 1.【2020 北京新高考】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 将 NH4Cl 固体加入试管中,并将湿润的 pH 试纸 置于试管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对试管底部进 行加热 试纸颜色变化:黄色→蓝色 (pH≈10)→黄色→红色(pH≈2);试管 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 II 将饱和 NH4Cl 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 试纸颜色变化:黄色→橙黄色(pH≈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 I 中试纸变蓝,说明 NH4Cl 发生了分解反应 B.根据 I 中试纸颜色变化,说明氨气比氯化氢气体扩散速率快 C.I 中试纸变成红色,是由于 NH4Cl 水解造成的 D.根据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说明不宜用加热 NH4Cl 的方法制备 NH3 【答案】C 【分析】 实验 I 中对 NH4Cl 固体试管加热,湿润的 pH 试纸黄色→蓝色(pH≈10)→黄色→红色(pH≈2),说明加热过程 中生成了氨气,氨气遇水形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为弱碱,使试纸变蓝,同时产生了氯化氢气体,氯化氢 极易溶于水形成盐酸,中和了一水合氨恢复到黄色,最后变为红色,该过程可证明氯化铵受热发生分解生 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试纸先变蓝后变红,说明氨气扩散的速度比氯化氢快;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 说明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氨气和氯化氢在扩散过程中由化合生成氯化铵; 实验 II 中将氯化铵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试纸颜色变化:黄色→橙黄色(pH≈5),说明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 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显酸性,会使湿润的 pH 试纸变红,根据 I 中试纸变蓝,说明 NH4Cl 发 生了分解反应,故 A 正确; B.根据分析,根据 I 中试纸颜色变化,说明氨气比氯化氢气体扩散速率快,故 B 正确; C.根据分析,I 中试纸变成红色,是由于 NH4Cl 分解产生的氯化氢造成的,故 C 错误; D.根据分析,根据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说明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氨气和氯化氢在扩散过程中由化合生 成氯化铵,则不宜用加热 NH4Cl 的方法制备 NH3,故 D 正确; 答案选 C。 2.【2020 海南新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目的可实现的是 操作或方法 实验目的 A 向未知弱酸性试液中滴加含有 SCN- 的溶液 确证试液中 Fe2+存在 B 等体积 0.1 mol·L-1Ag+和[Ag(NH3)2]+溶液分别与 大量 1 mol·L-1 葡萄糖碱性溶液形成银镜 判断多步过程中, 分步反应速率 与浓度的关系 C 稀 H2SO4 酸化 n(KBrO3): n(KBr)= 1 :5 的混 合液替代溴水 降低液溴的贮存与使用风险 D 向 0.1 mol·L-1 Na2S2O3 溶液中缓慢滴加 0.2 mol·L-1 盐酸 由浑浊情况测定单质硫的溶解度 【答案】C 【详解】 A.向未知弱酸性试液中滴加含有 SCN- 的溶液,Fe3+与 SCN- 反应溶液出现血红色,可确定试液中 Fe3+存在, 而与 Fe2+不反应,A 与题意不符; B.Ag+与葡萄糖碱性溶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应该用银氨溶液,B 与题意不符; C.液溴易挥发,有毒;稀 H2SO4 酸化 n(KBrO3):n(KBr)=1:5 的混合液反应生成单质溴,混合液替代溴水 可降低液溴的贮存与使用风险,C 符合题意; D.向 0.1 mol·L-1 Na2S2O3 溶液中缓慢滴加 0.2 mol·L-1 盐酸反应生成单质硫和二氧化硫气体,单质硫不溶于 水,不便于通过测定盐酸的体积测定硫的物质的量,D 与题意不符; 答案为 C。 3.【河北省 2021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下列实验中,实验现象与结论不匹配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含有相同浓度 -Cl 、 -I 溶液中逐滴 加入 3AgNO 溶液 先生成黄色沉淀,后生成 白色沉淀 Ksp(AgCl)> Ksp(AgI) B 加热 NaI 固体和浓磷酸的混合物 有气体产生 生成了 HI 气体 C 在 Na2SO3 饱和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KMnO4 溶液中 KMnO4 溶液褪色 该气体产物具有漂 白性 D 2- + 2- 4 2 7 22CrO +2H Cr O +H O 在 2 2 7K Cr O 溶液中加入 3AgNO 溶液 有砖红色沉淀 ( 2 4Ag CrO )生成 2 4Ag CrO 溶解度 比 2 2 7Ag Cr O 小 【答案】C 【详解】 A.向含有相同浓度 -Cl 、 -I 溶液中逐滴加入 3AgNO 溶液,先生成黄色沉淀,后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开始 时 c(Ag+)·c(I-)>Ksp(AgI),c(Ag+)·c(Cl-)<Ksp(AgCl),由于 AgCl、AgI 构型相同,则证明物质的溶度积常数: Ksp(AgCl)>Ksp(AgI),A 正确; B.磷酸是难挥发性的中强酸,加热 NaI 固体和浓磷酸的混合物,H3PO4 与 NaI 发生反应 NaH2PO4 和 HI, HI 易挥发,从平衡体系中挥发逸出,导致反应的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可证明反应生成了 HI 气体,B 正 确; C.在 Na2SO3 饱和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 SO2 气体,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KMnO4 溶液中, 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 KMnO4 反应变为无色 Mn2+,因此看到溶液褪色,证明了 SO2 具有还原性,C 错误; D.在 2 2 7K Cr O 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 2- + 2- 4 2 7 22CrO +2H Cr O +H O ,向其中加入 3AgNO 溶液,Ag+与 2- 4CrO 反应产生 Ag2CrO4 砖红色沉淀,而没有产生 2 2 7Ag Cr O 沉淀,说明 2 4Ag CrO 溶解度比 2 2 7Ag Cr O 小, 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 C。 4.【湖北省 2021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下列实验的现象描述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水滴入盛有 2 2Na O 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可观察到有气泡产 生,木条复燃 2 2Na O 固体遇水产生 2O B 向盛有 10 滴 1 30.1mol L AgNO 溶液的试管 中滴加 10.1mol L KCl 溶液至不再生成沉 先观察到白色沉淀, 后沉淀颜色变为黄色 sp sp(AgCl) (AgI)K K< 【答案】A 【详解】 A. 2 2Na O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将水滴入盛有 2 2Na O 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 在试管口,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木条复燃,证明 2 2Na O 固体遇水产生了 2O ,故 A 正确; B. 向盛有 10 滴 1 30.1mol L AgNO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10.1mol L KCl 溶液,生成 AgCl 白色沉淀,至不 再生成沉淀后,再向其中滴加 -10.1mol L KI 溶液,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即生成了 AgI,证 明 AgI 比 AgCl 更难溶,则 sp sp(AgCl) (AgI)K K> ,故 B 错误; C. 苯不与溴发生反应,则加入苯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会褪色,故 C 错误; D. 向两支盛有 1 44mL0.01mol L KMnO 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12mL0.1mol L 和 1 2 2 42mL0.2mol L H C O 溶液,前者草酸的浓度小,反应速率慢,褪色时间长,故 D 错误; 故选 A。 5.【辽宁省 2021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下列各实验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 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浓硫酸滴入蔗糖中,产生的气体 导入澄清石灰水 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浓硫酸具有脱水 性和强氧化性 B 铜粉加入稀硫酸中,加热;再加 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加热时无明显现象,加入硝 酸钾后溶液变蓝 硝酸钾起催化作 用 淀后,再向其中滴加 -10.1mol L KI 溶液 C 向两支盛有少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中 分别加入适量苯和通入足量乙烯 溶液均褪色 溴与苯和乙烯都能发生反 应 D 向两支盛有 1 44mL0.01mol L KMnO 溶液 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12mL0.1mol L 和 1 2 2 42mL0.2mol L H C O 溶液 前者比后者褪色快 其他条件不变,反应物浓度 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C 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充分反 应后,滴加 KSCN 溶液 有无色气泡产生, 溶液呈 血红色 稀硝酸能将 Fe 氧 化成 Fe3+ D 将 Na 粒投入 MgCl2 溶液 析出银白色固体 固体为 Mg 【答案】A 【详解】 A.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生成蓬松多孔的黑色物质,浓硫酸先使蔗糖脱水生成 C 单质,蔗糖变黑,体现了浓硫 酸的脱水性,C 单质与浓硫酸反应生成 CO2,同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使体积膨胀,体现了浓硫酸 的强氧化性,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生成固体变浑浊,故 A 符合题意; B.铜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加入硝酸钾,引入 – 3NO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u+2 – 3NO +8H+=3Cu2++2NO↑+4H2O,体现了硝酸根在酸性环境中(HNO3)的强氧化性,结论错误,B 不符 合题意; 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铁先被硝酸氧化生成 Fe3+再被过量铁粉还原生成 Fe2+,滴加 KSCN 溶液不显红色, 现象错误,C 不符合题意; D.Na 粒投入 MgCl2 溶液,由于 Na 的还原性极强,Na 先与水反应生成 NaOH 和 H2,NaOH 与 MgCl2 反应 生成 Mg(OH)2 白色沉淀,现象、结论错误,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 A。 【命题规律和备考建议】 本专题为高考热点。主要考查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等。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难度较低。2021 年高考备考时,应关注教材中尤其是反应原理部分的实验。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 分钟) 1.【陕西省宝鸡市 2021 届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得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补铁剂(FeSO4)溶液中滴入 K3[Fe(CN)6]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补铁剂未被氧化 B 将炽热的木炭与浓硫酸混合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木炭被氧化为 CO2 C 在光亮处将乙烷通入溴水中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乙烷未发生取代反应 D 向 Zn 与稀硫酸反应的溶液中滴加少量 CuSO4 溶液 气泡产生速率加快 CuSO4 有催化作用 【答案】C 【详解】 A.由操作和现象可检验亚铁离子,由现象可知溶液中含亚铁离子,但可能部分变质,故 A 错误; B.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则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存在,应先检验 二氧化硫并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故 B 错误; C.乙烷只能与溴蒸汽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与溴水不反应,故 C 正确; D.锌置换出铜,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与催化剂无关,故 D 错误。 答案选 C。 2.【2021 年河北省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六】下列选用的试剂和方法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 方法 A 除去 3KNO 溶液中的 KOH 3FeCl 溶液 过滤 B 除去乙醇中微量的食盐 — 蒸馏 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NaOH 溶液 分液 D 除去乙烷中的乙稀 酸性 4KMnO 溶液 洗气 【答案】B 【详解】 A.除去 KNO3 溶液中混有的 KOH,滴加适量稀硝酸即可,如果选用 FeCl3 溶液,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 Cl-, A 项错误; B.乙醇易挥发,而 NaCl 不易挥发,用蒸馏法可除去乙醇中微量的食盐,B 项正确; C.乙酸乙酯在 NaOH 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所以不能用 NaOH 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应该用饱和碳 酸钠溶液,C 项错误; D.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若用题述试剂和方法除杂,会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可利用溴的 CCl4 溶液,洗气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D 项错误; 故选 B。 3.【2021 年河北省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七】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且二者具有因果关 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有红色物质生 成 金属钠比铜活泼 B 向某溶液中先滴入少量氯水,再滴入少 量 KSCN 溶液 溶液变红 原溶液中含有 2Fe  C 常温下,将铝条线插入浓硝酸中,后插 入硫酸铜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钝化后铝条不能将将铜从其盐溶液 中置换出来 D 将用导线连接的铝条和镁条插入 NaOH 溶液中 镁条上有气泡 产生 金属镁比铝活泼 【答案】C 【详解】 A.将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再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无红色物质生成,A 错误; B.先向某溶液中滴入少量 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再滴入少量氯水,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有 2Fe  , 则 B 错误; C.常温下,将铝条线插入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生成氧化铝,再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故钝化后铝 条不能将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 正确; D.Mg 、Al 和 NaOH 溶液所形成的原电池中,由于 Mg 与 NaOH 溶液不反应,而 Al 与 NaOH 溶液反应, 故较不活泼的 Al 作负极,较活泼的 Mg 反而作正极,D 错误; 答案选 C。 4.【2021 年河北省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四】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现象对应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装有 2NO 的密封瓶置于冷水中 瓶中气体颜色变浅    2 2 42NO g N O g Δ >0H B 在 2 4K CrO 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硫酸,并 恢复至室温 溶液由黄色变为橙 色 pH 越小, 2 4CrO  的平衡转化率越 大 C 在溴水中滴加适量苯,振荡、静置 下层溴水变无色 苯和 2Br 发生加成 反应 D 向 HI 溶液中滴人少量  3 2Fe NO 溶 液,再滴入淀粉溶剂 溶液变为蓝色 氧化性 2 2Fe I  【答案】B 【详解】 A. 22NO ( g ,红棕色) 2 4N Oƒ (g ,无色),装有 2NO 的密封瓶置于冷水中,气体颜色变浅,即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而温度下降,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故有    2 2 42NO g N O g , 0H  ,A 项错 误; B. 2 42CrO  (黄色) 2 2 72H Cr O  ƒ (橙色) 2H O ,滴加几滴浓硫酸,H 浓度变大,恢复至室温,平衡右移, 溶液由黄色变橙色, 2 4CrO 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B 项正确; C.在溴水(橙黄色)中滴加苯,振荡,静置,溶液分两层,上层是溴的苯溶液,下层是水溶液,溴单质和苯 并没有发生反应,而是发生了“萃取”,C 项错误; D.在酸性条件下, 3NO 具有强氧化性,会将溶液中的 I 氧化为 I2,I2 遇淀粉变蓝,不能证明氧化性 2 2Fe I  , D 项错误; 答案选 B。 5.【2021 年河北省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五】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 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 2 4H SO ,加热, 一段时间后,再加入银氨溶液 为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B 测量熔融状态下 4NaHSO 的导电性 能导电 熔融状态下 4NaHSO 能电 离出 Na  、 H 、 2 4SO  C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  3 2Mg NO 、  3 2Cu NO 的混合溶液 阴极上先析出铜 还原性: Mg Cu D 向 2BaCl 溶液中先通入足量 3NH ,再通入 2SO 气体 无沉淀生成 2 3H SO 不能和 2BaCl 反应 生成 3BaSO 和 HCl 【答案】C 【详解】 A.水解后检验葡萄糖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后没有加碱至碱性,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 A 错误; B.熔融状态下 4NaHSO 只能电离出 Na  、 4HSO ,故 B 错误; C.石墨作电极电解  3 2Mg NO 、  3 2Cu NO 的混合溶液,阴极上先析出铜,可知铜离子的氧化性大于镁 离子,则金属的还原性:Mg>Cu,故 C 正确; D.向 2BaCl 溶液中先通入足量 3NH ,再通入 2SO 气体会产生白色沉淀 3BaSO ,故 D 错误; 故选:C。 6.【安徽省合肥市 2021 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除杂试剂和 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二氧化硅(碳酸钙)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B 硫酸铜溶液(硫酸铁) 加入过量铜粉 过滤 C 乙醇(乙酸) 生石灰 蒸馏 D SO2(CO2) 碳酸钠溶液 洗气 【答案】C 【详解】 A、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硅反应,错误,不选 A; B、铜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亚铁离子是新的杂质,错误,不选 B; C、乙酸和生石灰反应生成醋酸钙,不能变成气体,所以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正确,选 C; D、二氧化硫也能碳酸钠反应,错误,不选 D。 7.【广东省佛山市 2021 届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 2Ba(OH) 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测量电导率变 化 电导率减小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小 B 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将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白烟 生成 HCl C 向 2 3Na SiO 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溶液中出现凝胶 非金属性:Cl>Si D 加热盛有少量 4 3NH HCO 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 放置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红 NH3 显碱性 【答案】A 【详解】 A.向 2Ba(OH) 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发生反应, 2Ba(OH) +H2SO4=BaSO4  +2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 电导率减小,故 A 正确; B.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将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白雾,生成 HCl,故 B 错误; C.向 2 3Na SiO 溶液中滴入稀盐酸发生反应, 2 3Na SiO +2HCl=2NaCl+H2SiO3, H2SiO3 难溶于水,溶液中出 现凝胶,不能证明非金属性:Cl>Si,故 C 错误; D.加热盛有少量 4 3NH HCO 固体的试管,发生反应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蓝色 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红,说明显酸性,故 D 错误; 故答案:A。 8.【吉林省吉林市 2021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依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 NaBr 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再 加入淀粉 KI 溶液 最终溶液变蓝 氧化性:Cl2>Br2>I2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浓盐酸 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的气体 不能证明原溶液中 含有 SO32-或 HSO3 - C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 热后, 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 得到蓝色溶液 蔗糖水解产物没有 还原性 D 向 2mL 0.01mol/L 的 AgNO3 溶液中 滴加几滴同浓度的 NaCl 溶液后, 滴加 KI 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出 现黄色沉淀 证明 Ksp(AgI)< Ksp(AgCl) 【答案】B 【详解】 A.由于加入的氯水过量,加入 KI 后,I-会被过量的 Cl2 氧化生成能使淀粉变蓝的 I2,所以无法证明 Br2 和 I2 的氧化性强弱关系,A 项错误; B.能够让品红溶液褪色的可能是 SO2,也可能是氯气等;如果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SO2,那么溶液中含有 的也可能是 2- 2 3S O ,不一定是 2 3SO  或 3HSO ;如果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Cl2,那么溶液中可能含有 ClO-或 3ClO ;综上所述,B 项正确; C.蔗糖水解后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葡萄糖是典型的还原性糖;若要验证葡萄糖的还原性,需 要先将水解后的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 Cu(OH)2,加热后才会生成砖红色的 Cu2O 沉淀;选项没有加 NaOH 将溶液调成碱性,故 C 项错误; D.由于先前加入的 NaCl 只有几滴的量,所以溶液中仍然剩余大量的 Ag+,所以后续加入 KI 溶液后,必然 会生成黄色的 AgI 沉淀,实验设计存在漏洞,并不能证明 AgI 和 AgCl 的 Ksp 的大小关系;D 项错误; 答案选 B。 9.【辽宁省大连市 2021 届高三 1 月双基测试】下列实验中,现象及结论都正确,且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 是 选 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 FeI2 溶液中通入少量 Cl2 溶液变黄 则 Cl2 的氧化性强于 Fe3+ B FeCl3 溶液和 KSCN 溶液混 合反应后,再加入少量 KCl 溶液 溶液红色加深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 动 C 将铜粉加入到 1.0mol·L−1Fe2(SO4)3 溶液中 铜粉溶解,溶液变 蓝 金属铁比铜活泼 D 常温下,向等体积、等浓度 的 NaHCO3 和 CH3COONa 溶液中分别滴加 2 滴酚酞 溶液均变红, NaHCO3 溶液红色 更深 常温下的水解平衡常数: Kh(CH3COO−)<Kh(HCO 3  ) 【答案】D 【详解】 A.向 FeI2 溶液中通入少量 Cl2,Cl2 与 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I2,溶液呈黄色,Fe2+未发生反应,因此无 法比较 Cl2 与 Fe3+的氧化性强弱,故 A 错误; B.K+、Cl-对 Fe3++3SCN-  Fe(SCN)3 平衡无影响,故 B 错误; C.2Fe3++Cu=Cu2++2Fe2+只能说明还原性:Cu>Fe2+,不能据此判断 Fe 与 Cu 的活泼性,故 C 错误; D.颜色深的溶液碱性越强,OH-浓度越大,说明等浓度的 HCO 3  水解程度大于 CH3COO−,因此常温下的 水解平衡常数:Kh(CH3COO−)<Kh(HCO 3  ),故 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 D。 10.【陕西省安康市 2021 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联考】下列除杂过程中,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正确的 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硫酸亚铁溶液 硫酸铁 加入过量的铁粉后过滤 B 氯化钾固体 氯酸钾 加入二氧化锰并加热 C 氯化氢 二氧化碳 通过饱和 NaHCO3 溶液 D 硝酸钠溶液 硝酸钡溶液 加入适量的硫酸钾溶液后过滤 【答案】A 【详解】 A.过量的铁粉可以将硫酸铁还原为硫酸亚铁,且不引入新的杂质,过滤掉剩余铁粉即可得到纯净的硫酸亚 铁溶液,故 A 正确; B.二氧化锰会成为新的杂质,故 B 错误; C.HCl 会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故 C 错误; D.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钾,引入新的杂质,故 D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 A。 11.【陕西省渭南市 2021 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两支盛有 3KI 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淀粉 溶液和 3AgNO 溶液 前者溶液变蓝,后者有 黄色沉淀生成 3KI 溶液中含有 2I 和 I B 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 直接通入酸性 4KMnO 溶液中 溶液紫色逐渐褪去 产生的气体一定是乙 烯 C 向 2H S 溶液中滴加 4CuSO 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 2H S 的酸性比 2 4H SO 的强 D 将用稀硫酸酸化后的 2 2H O 溶液滴入  3 2Fe NO 溶液中 溶液变黄 氧化性: 3 2 2H O Fe  【答案】A 【详解】 A.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 3AgNO 溶液遇到碘离子有黄色沉淀碘化银生成,则 3KI 溶液中含有 2I 和 I , A 正确; B.乙醇、乙烯均能使酸性 4KMnO 溶液褪色,乙醇有挥发性,故不能说明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乙烯, B 错误; C.向 2H S 溶液中滴加 4CuSO 溶液生成黑色沉淀硫化铜、因为硫化铜极难溶于水、不溶于酸,不能说明 2H S 的酸性比 2 4H SO 的强,C 错误; D.硝酸根离子在酸溶液中有强氧化性,故不能说明亚铁离子被过氧化氢氧化成铁离子,不能证明氧化性: 3 2 2H O Fe  , D 错误; 答案选 A。 12.【上海市黄浦区 2021 届高三一模】通过实验、观察、类比、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 方法之一。对下列反应的推断或解释正确的是 操作 实验现象 推断或解释 A 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 H2 时,加几滴 CuSO4 溶液 反应速率加快 CuSO4 是该反应的 催化剂 B 将 SO2 通入 Ba(NO3)2 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生成 SO2 与 Ba(NO3)2 反 应生成 BaSO3 C 同温同压下用 pH 试纸测定相同浓度 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溶液的酸碱性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硫酸 钠溶液显中性 碳酸钠溶液发生了水 解 D 将湿润的有色纸条放入盛有干燥氯气 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一段时间后纸条褪色 氯气具有漂白性 【答案】C 【详解】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 H2 时,加几滴 CuSO4 溶液,Zn 与 CuSO4 溶液反应置换出的 Cu 与 Zn、稀硫酸形成 原电池,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CuSO4 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A 错误; B.SO2 通入 Ba(NO3)2 溶液使溶液呈酸性, 3NO 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强氧化性,将 SO2 氧化成 2 4SO  , 2 4SO  与 Ba2+形成白色 BaSO4 沉淀,B 错误; C.因为碳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在碳酸钠溶液中 2 3CO  发生了水解反应: 2 3 2 3H OCO HCO OH    、 3 2 2 3H O HHCO CO OH   ,硫酸钠属于强酸强碱盐,故同温同压下用 pH 试纸测定相同浓度的碳 酸钠和硫酸钠溶液的酸碱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故 C 正确; D.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 HClO 具有漂白性使湿润的有色纸条褪色,D 错误; 答案选 C。 13.【上海市浦东新区 2021 届高三一模】利用点滴板探究氨气的性质(如图所示),实验时向 NaOH 固体上滴 几滴浓氨水后,立即用烧杯盖住点滴板。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NaOH 固体表面有气泡 NaOH 促进了氨水的电 离 B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 极易溶于水 C 烧杯内有白烟 NH3+HCl → NH4Cl D FeCl3 溶液变浑浊 Fe3++3OH― → Fe(OH)3↓ 【答案】C 【详解】 A.向 NaOH 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因 NaOH 溶于水放热,使氨水的温度升高,氨气的溶解度降低,从而 挥发出氨气,A 不正确; B.NH3 溶于水使溶液呈碱性,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 不正确; C.NH3 与浓盐酸挥发出的 HCl 气体化合生成氯化铵固体,从而产生白烟,C 正确; D.NH3 溶于水生成的一水合氨为弱碱,在离子方程式中应以化学式表示,D 不正确; 故选 C。 14.【上海市徐汇区 2021 届高三一模】只使用待选试剂能完成元素检验的是 待检验元素 待选试剂 A 海带中的碘元素 淀粉溶液 B CH3CH2Cl 中的氯元素 AgNO3 溶液 C 明矾中的铝元素 氢氧化钠溶液 D FeSO4 中的铁元素 KSCN 溶液 【答案】C 【详解】 A.碘单质与淀粉相遇,变为蓝色,碘离子不具有此性质,不能完成元素检验,故 A 不选; B.一氯乙烷属于共价分子,不存在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加入硝酸银溶液,不会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完成 元素检验,故 B 不选; C.明矾中含有铝离子,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铝离子与氢氧化钠先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碱 过量,氢氧化铝溶于过量的强碱,变为溶液,看到的现象为:先有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可以检验铝元 素的存在,故 C 可选; D.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生成血红色络合物,亚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相遇没有此现象,不能完成铁元素 的检验,故 D 不选; 故选 C。 15.【福建省 2020 届高三第二次测试】下列实验操作中,对应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较浓的 FeCl2 溶液中滴入少量酸 性 KMnO4 溶液 KMnO4 溶液紫色褪 去 Fe2+有还原性 B 分别向两只试管中加入同浓度、同 体积的草酸溶液,再分别加入同体 积、不同浓度的酸性高猛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 色时间不同 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 C 用 pH 试纸分别测定等浓度的 NaClO 和 NaHCO3 的 pH 值 pH:NaClO>NaHCO3 酸性:H2CO3>HClO D 向浓度均为 0.1 mol·L-1 的 MgCl2、 CuCl2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先出现蓝色沉淀 Ksp[Mg(OH)2]>Ksp[Cu(OH)2] 【答案】D 【详解】 A.KMnO4 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向较浓的 FeCl2 溶液中滴入少量酸性 KMnO4 溶液, KMnO4 溶液紫色褪去,Fe2+、 Cl-都可能具有还原性,故 A 错误; B.因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颜色,所以应用同浓度同体积的酸性 KMnO4 溶液与同体积不同浓度过量 H2C2O4 溶液反应,通过测量褪色的时间长短来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否则高锰酸钾浓度越大,褪色 的时间反而长,故 B 错误; C.因为 NaClO 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 pH 试纸,所以不能用 pH 试纸测定其浓度,故 C 错误; D.根据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 Ksp 越小,越先产生沉淀。所以向浓度均为 0.1 mol·L-1 的 MgCl2、CuCl2 混合 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出现蓝色沉淀,证明 Ksp[Mg(OH)2]>Ksp[Cu(OH)2]。故 D 正确; 故答案:D。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