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化学实验突破
专题 06 重要的定量实验
(考试时间:5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Ba 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 10*6 分)
1.(2021·四川泸州市·高三二模)下列有关实验错误的是
A.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需要准确读取酸碱溶液混合后的最高温度
B.将 4.0g NaOH 置于 100mL 容量瓶中,加水配制 1.000mo/LNaOH 溶液
C.除去甲烷中的乙烯,可以依次通过酸性 KMnO4 溶液、NaOH 溶液、浓 H2SO4
D.探究 Fe2+能转化为 Fe3+,可以向 FeCl2 溶液中依次滴加 KSCN 溶液、氯水
【答案】B
【解析】A.中和热的测定,需准确测出混合前的初始温度和反应后最高温度,利用温度差结合比热容求算
反应放出的热量,进而计算出中和热,A 正确;B.NaOH 固体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需在烧杯中溶解,
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B 错误;C.经过 KMnO4 溶液后,C2H4 被氧化为 CO2,经过 NaOH 溶液 CO2 又被吸收,
最后经过浓硫酸获得干燥的 CH4,C 正确;D.先滴加 KSCN 溶液,能排除溶液中原有 Fe3+对 Fe2+检验的干扰,
再滴加氯水,若溶液在加入氯水后才变红,说明 Fe2+被氧化为 Fe3+,D 正确;故答案选 B。
2.(2021·河北高三模拟)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往某稀溶液中加入稀 NaOH 溶液,然后利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
4NH
B.用标准 NaOH 溶液滴定某未知浓度 HCl 溶液的实验中,达终点时,若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
测定结果偏小
C.测定某醋酸溶液的 pH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并读出 pH
D.配制 10.01000mol L 的 NaOH 溶液:称取 4.0gNaOH 固体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立即转移
至100mL 容量瓶中定容
【答案】C
【解析】A.利用稀 NaOH 溶液检验 4NH 时,需要加热,否则无法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故 A 错误;B.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V (后)读数偏大, NaOHV V V 后 前 ,
则计算得到的消耗的 NaOH 溶液体积偏大,根据 (NaOH) (NaOH)(HCl) (HCl)
c Vc V
可知,测定结果偏大,故
B 错误;C.在测定溶液的 pH 时,pH 试纸需要是干燥的,原因是使用湿润 pH 试纸进行测定时,相当于稀
释待测液,所测的溶液浓度偏小,若溶液不是中性溶液,测定结果会有偏差,故 C 正确;D.由固体配制一
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一般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题中“加入少量蒸馏
水溶解”后需要“冷却”,“转移至100mL 容量瓶”后,需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3 次,并把洗涤液转移到
容量瓶后,才能定容,故 D 错误。
故选 C。
3.(2021·上海徐汇区·高三一模)高中阶段,不使用电子天平能完成的实验是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 B.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
C.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 D.小苏打中 NaHCO3 百分含量的测定
【答案】A
【解析】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需要使用浓硫酸进行稀释,由于溶质为液体,因此需要用量筒
量取浓硫酸,不需要使用电子天平,A 符合题意;B.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需要用电子天平称
量加热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B 不符合题意;C.气体摩尔体积在测定时,需要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容器的质
量及容器与气体的质量和,据此计算气体的质量,然后根据一定质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计算气体摩尔体积,
C 不符合题意;D.在测定小苏打中 NaHCO3 百分含量的时,需要称量加热前后固体的质量,因此需要使用电
子天平,D 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 A。
4.(2020·上海高三二模)可能引起实验结果偏小的操作是( )
A.测定 NaOH 溶液浓度:锥形瓶水洗后没有润洗
B.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测定:加热时晶体溅出
C.常温常压下 1 摩尔 H2 体积测定:反应的镁条有氧化膜
D.配制 0.1mol·L-1NaOH 溶液:俯视凹液面最低处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
【答案】C
【解析】A.测定 NaOH 溶液浓度:锥形瓶水洗后没有润洗,待测液的浓度降低,但氢氧化钠的总物质的量
没有变化,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不变,对测定的结果无影响,故 A 不符合题意;B.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
测定:加热时晶体溅出,溅出的晶体的质量被计入结晶水的质量中,导致结晶水的质量偏大,则测定结晶
水的含量结果偏大,故 B 不符合题意;C.常温常压下 1 摩尔 H2 体积测定:反应的镁条有氧化膜,酸中一
部分氢离子消耗氧化镁,导致产生氢气的体积偏小,则测定的摩尔体积偏小,故 C 符合题意;D.配制
0.1mol·L-1NaOH 溶液:俯视凹液面最低处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导致容量瓶内溶液的体积偏小,根据 c= n
V
,
最终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故 D 不符合题意;答案选 C。
5.(2020·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为测定某 Na2O2 试样(含少量 Na2O)中 Na2O2 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操作Ⅰ和Ⅱ都需要玻璃棒 B.需称量样品和 NaCl 的质量
C.操作Ⅱ若损失部分固体,测定结果偏大 D.若溶液转移不完全,测定结果偏小
【答案】D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操作Ⅰ是让试样和盐酸充分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
Na2O+2HCl=2NaCl+H2O,操作Ⅱ是蒸发浓缩,然后冷却结晶,称量所得到的固体 NaCl,设试样中 Na2O2 的物质
的量为 n1mol,Na2O 的物质的量为 n2mol,则有 78n1+62n2=m(试样) 58.5(2n1+2n2)=m(NaCl),解联合方程即
可求出 n1=117 ( )-62 (NaCl)
117 16
m m
试样 ,也就能求出 Na2O2 的质量分数。
A.操作Ⅰ用玻璃棒搅拌,加快反应速率并使反应进行更完全,操作Ⅱ用玻璃棒则可防止暴沸,A 正确;B.有
分析可知,要求出 Na2O2 的质量分数,需称量样品和 NaCl 的质量,B 正确;C.有分析可求出,
n1=117 ( )-62 (NaCl)
117 16
m m
试样 ,故操作Ⅱ若损失部分固体,导致 m(NaCl)偏小,则 n1 的值偏大,故 Na2O2 的
质量分数测定结果偏大,C 正确;D.由 C 项分析可知,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导致 m(NaCl)偏小,则 n1 的值
偏大,故 Na2O2 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偏大,D 错误;故答案为:D。
6.(2020·上海长宁区·高三二模)测定 CuSO4·xH2O 晶体的 x 值,有关质量数据如表中所示,已知 x 的理
论值为 5.0,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
A.晶体中含不挥发杂质 B.加热时蓝色未完全变白
C.没有放在干燥器中冷却 D.加热时有晶体溅出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 4m(CuSO )=13.2g-11.7g=1.5g , 2m(H O)=14.2g-11.7g=2.5g ,
4
4
4
m(CuSO ) 1.5g 3n(CuSO )= = = molM(CuSO ) 160g/mol 320
, 2
2
2
m(H O) 2.5g 5n(H O)= = = molM(H O) 18g/mol 36
,
5 mol36x= 15>53 mol320
。
A.晶体中含不挥发杂质,会使剩余固体的质量偏大,m(H2O)偏小,会使 x 偏小,不符合题意,故 A 错误;
B.加热时蓝色未完全变白,会使剩余固体的质量偏大,m(H2O)偏小,则会使 x 偏小,不符合题意,故 B 错
误;C.没有放在干燥器中冷却,会使剩余固体的质量偏大,m(H2O)偏小,则会使 x 偏小,不符合题意,故
C 错误;D.加热时有晶体溅出,会使剩余固体的质量偏小,m(H2O)偏大,则会使 x 偏大,符合题意,故 D
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 D。
7.(2020·嘉祥县第一中学高三三模)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保险粉(Na2S2O4)和 KOH 的混合溶液能定量
吸收 O2;CuCl 的盐酸溶液能定量吸收 CO,且易被 O2 氧化。拟设计实验方案,采用上述两种溶液和 KOH 溶液
及量气装置,测定高炉煤气中 CO、CO2、N2 和 O2 的百分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采用上述 3 种吸收剂,气体被逐一吸收的顺序应该是 CO2、O2 和 CO
B.保险粉(Na2S2O4)和 KOH 的混合溶液吸收 O2 的离子方程式为 2S2O4
2-+3O2+4OH-=4SO4
2-+2H2O
C.当三种气体被逐一吸收后,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 HCl
D.其他两种吸收剂不变,O2 的吸收剂可以用灼热的铜网替代
【答案】D
【解析】A. CO2 能被碱溶液吸收,所以在吸收氧气前吸收 CO2,CuCl 的盐酸溶液能定量吸收 CO,且易被 O2
氧化,所以在吸收氧气后吸收 CO,故 A 正确;B. 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保险粉(Na2S2O4)和 KOH 的混合
溶液吸收 O2 的离子方程式为 2S2O4
2-+3O2+4OH-=4SO4
2-+2H2O,故 B 正确;C.盐酸能挥发,CuCl 的盐酸溶液吸收
CO 后,可能挥发出 HCl,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 HCl,故 C 正确;D. 气体被逐一吸收的顺序应该是 CO2、O2
和 CO, 若 O2 的吸收剂用灼热的铜网替代,氧气和铜反应生成的 CuO 可以吸收 CO,故 D 错误;选 D。
8.(2020·江西高三月考)5.56gFeSO4·7H2O 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为 78℃时固体物质 M 的化学式为 FeSO4·4H2O
B.取适量 380℃时所得的样品 P,隔绝空气加热至 650℃,得到一种固体物质 Q,同时有两种无色气体生成,
Q 的化学式为 Fe2O3
C.在隔绝空气条件下,N 得到 P 的化学方程式为 FeSO4·H2O FeSO4+H2 O
D.温度为 159℃时固体 N 的化学式为 FeSO4·2H2O
【答案】D
【解析】5.56g 4 2FeSO 7H O 样品物质的量为 5.56g =0.02mol278g/mol
,其中水的质量
2m H O =0.02mol 7 18g/mol=2.25g ( ) ,如晶体全部失去结晶水,固体的质量应为
5.56g-2.52g=3.04g ,则 P 的化学式为 4FeSO ,可知在加热到 373℃之前,晶体失去部分结晶水,结合
质量的变化可确定在不同温度时加热后固体的化学式,加热至 633℃时,固体的质量为 1.60g,固体物质 Q
的化学式为 2 3Fe O 。
A. 5.56g 4 2FeSO 7H O 样品物质的量为 0.02mol,含有的 n( 2H O )=0.02mol×7=0.14mol,M 处失去结晶水
的物质的量为: 5.56 4.48
18 /
g g
g mol
=0.06mol,失去结晶水数目为 3,则 M 处化学式为 4 2FeSO 4H O ,故 A 正
确;B. 加热至 633℃时,固体的质量为 1.06g,其中 4 2n Fe =n FeSO 7H O =0.0 l( ) 2mo ,
m Fe =0.02mol 56g/mol=1.12g ,固体中 m O =1.60g-1.12g=0.48g , 0.48gn O = =0.03mol16g/mol
,
则 n Fe :n O =0.02mol:0.03mol=2:3 ,则固体物质 Q 的化学式为 2 3Fe O ,故 B 正确;C.
5.56g 4 2FeSO 7H O 样品中含有 3.04g 4FeSO ,说明 P 处结晶水完全失去,N 得到 P 的化学方程式为:
4 2 4 2FeSO H O FeSO +H O
高温
,故 C 正确;D. 温度为 159℃时固体 N 的质量是 3.4g,丢失结晶水的物
质的量为:5.56 3.4 =0.12mol18 /
g g
g mol
,5.56g 4 2FeSO 7H O 样品物质的量为 0.02mol,故丢失了 6 个结晶水,
所以固体 N 为 4 2FeSO H O ,故 D 错误;答案选 D。
9.(2020·河北张家口市·高三一模)C 和 CuO 在高温下反应生成 Cu、Cu2O、CO2、CO。现将 1 g 碳粉跟 8 g
CuO 混合,在硬质试管中隔绝空气高温加热,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 NaOH 溶液中,并收集残余的气体,
测得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1.1 g,残余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560 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硬质试管中碳粉有剩余
B.反应后生成 Cu2O 为 0.025 mol
C.该氧化还原反应共转移电子 0.2 mol
D.反应后硬质试管中剩余的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为 7.2 g
【答案】C
【解析】生成的气体全部通过足量 NaOH 溶液,收集残余气体.测得溶液增重的 1.1g 为二氧化碳的质量,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1.1g
44g/mol =0.025mol,残余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560mL 为 CO 的体积,一氧
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0.56L
22.4L/mol
=0.025mol,
A.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 C 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 CO2 与 CO 的物质的量之和,所以参加反应的碳
元素质量为:(0.025mol+0.025mol)×12g/mol=0.6g,碳粉总质量为 1 g,则反应后硬质试管中碳粉有剩余,
故 A 正确;B.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n(CuO)= 8g
80g/mol =0.1mol,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含有的氧原子物质的
量为:0.025mol×2+0.025mol×1=0.075mol,反应后氧原子还存在于氧化亚铜中,所以氧化亚铜的物质的
量为:0.1mol-0.075mol=0.025mol,故 B 正确;C.反应中 C 元素化合价升高,铜元素化合价降低,碳元素
失去的电子物质的量与铜元素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025mol×4+0.025mol
×2=0.15mol,故 C 错误;D.根据 B 项分析,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 0.1mol,生成的氧化亚铜的物质的量为
0.025mol,生成的铜单质的物质的量=氧化铜中铜原子的物质的量-氧化亚铜中铜原子的物质的量
=0.1mol-0.025mol×2=0.05mol,根据 A 项分析,反应后碳有剩余,剩余碳的质量为 1g-0.6g=0.4g,则硬质
试管中剩余的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氧化亚铜的质量+铜单质的质量+剩余碳粉的质量=0.025mol×
144g/mol+0.05mol×64g/mol+0.4g=7.2 g,故 D 正确;答案选 C。
10.(2020·浙江高三模拟)某红色固体粉末可能是 Cu、Cu2O、Fe2O3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称取
a g 该固体粉末样品,用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已知:Cu2O+2H+=Cu2++Cu+H2O),称得固体质量为 b g。则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最多有 3 种
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NaNO3,可能使 b g 固体完全溶解
C.若 b= 4
9
a,则红色固体粉末一定为纯净物
D.b 的取值范围:0<b≤a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红色固体粉末可能存在六种组成。
1、若 a g 红色固体粉末只有 Cu,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不反应。称得固体质量 b g 即为铜的质量,因此 b=a,
此时溶液中只含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2、若 a g 红色固体粉末为 Cu 和 Fe2O3 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硫
酸与 Cu 不反应,与 Fe2O3 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铜和硫酸铁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u + 2Fe3+ == Cu2+ + 2Fe2+,
若称得固体质量 b g 即为原混合物中铜反应后剩余的质量,因此 b